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共8篇)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 篇1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选择题:

1、人们称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

A. 形式美

B.形体美

C.艺术美

D.造型美

2、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方面?()

①审美功能

②经济功能

③认识功能

④鉴赏功能

⑤教育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3、《奔马》的作者是()

A.吴冠中

B.王式廓

C.张择端

D.徐悲鸿

4、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体验、()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观活动。()

①分析

②判断

③联想

④欣赏

⑤获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5.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A.新媒体

B.建筑

C.版画

D.剪纸

二、简答题:

《捣练图》张萱(唐)

《拾穗》米勒(法)

《捣练图》和《拾穗》都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为什么给人不同的感受呢?请你从美术鉴赏中“认识功能”这一方面,对比分析两幅作品体现出的社会环境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答:《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是一幅绢本设色中国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而《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当远处农场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拾落穗,艺术家们正视赤裸裸的现实,大胆而不加粉饰地描写现实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法国农村,还处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农民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生活艰苦。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选择题: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包括以下哪三方面?()①表象

② 抽象

③ 形象

④具象

⑤意象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2、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指()

A.具象、意象、抽象

B.空间、透视、构图

C.笔墨、章法、皴法

D.点、线、面、色

3、《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A.梵高

B.周文矩

C.张择端

D.顾闳中

4、《荷拉斯兄弟宣誓》的作者是()

A.波提切利

B.梁楷

C.达维特

D.吴冠中

5、《泼墨仙人图》的创作年代和作者分别是()

A.宋 梁楷

B.唐 周昉

C.元 王蒙

D.宋 赵佶

6、以下哪幅美术作品采用的是线条和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

A.《簪花仕女图》

B.《维纳斯的诞生》

C.《泼墨仙人图》

D.《奔马》

二、简答题

2.请结合中国绘画的表达手段来分析《泼墨仙人图》人物造型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答:《泼墨仙人图》简介(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泼墨仙人》是梁楷泼墨画法的一件代表作,表现了一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画面上没有对仙人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没有用猷劲的线条描绘头部,而是通体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造成视觉上的扑朔迷离。并且有意识地压缩了五官的正常距离,绝妙的表现了仙人清高超脱、不屑凡俗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画面中那浑重而清透、粗阔而有致的大片泼墨,真是笔简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简略闲逸之气。

第三课

走进具象艺术

一、选择题:

1.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它的()

A 时间性和叙事性

B再现性和历史性 C历史性和概括性

D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一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者是()

A 五代 黄荃

B 明 曾鲸

C宋 张择端

D 宋 李嵩

3.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A 社会干预

B 叙事

C 使用

D 记录

4.《占领总统府》的作者是()

A王文彬

B陈逸飞 魏景山

C王氏廓

D肖峰 宋韧

5.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以其特有的神秘的微笑而传达出文艺

复兴时期人们的自信和()思想。

A 唯物主义

B自然主义

C人文主义

D样式主义

二、简答题:

请的典型行评述。

参考答案:

王式廓的《血衣》,中国现代油画家、版画家。

《血衣》是作者以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

你运用学过的美术鉴赏知识,从艺术形象性与构图形式两方面对下面这幅作品进

画面中心一位手举血衣悲愤控诉的妇女构成了形象和情节戏剧性冲突的焦点和中心,她控诉的对象就是对面低头弯腰的地主,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令人悲愤的故事,画面还有失明的老奶奶、手拿地契的老农、双腿瘫痪的青年农民等等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组成了控诉斗争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农民的痛苦、仇恨与斗争激情。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运用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进行了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

一、选择题

1.意象艺术既不是真实地再现形象,又不是抽象表现,而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所呈现出的艺术形象。

A 思考和讨论

B探究和实践

C猜测和模仿

D想象和表现意图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家有塞尚、()

A梵高 高更

B马蒂斯 梵高

C达利 培根

D达维特 安格尔

3.油画名作《呐喊》出自哪国的哪位画家之手()

A中国

潘天寿

B法国

塞尚

C挪威

蒙克

D荷兰

梵高

4、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在:()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里的真实

B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 C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5、齐白石的《虾》属于哪一类作品()

A具象艺术

B意象艺术

C抽象艺术

D写实表现

二、简答题

请你运用学过的美术鉴赏知识,从艺术美与形式美的角度对下面这幅作品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要点:

1)这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创作于1889年,是一幅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意象作品。

2)画家展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星空景象。以奔放的笔触,描绘了蓝色的夜空中,星星和月亮都在一个变形的漩涡里回旋着,地面上,小教堂、房屋、树木、不远处的山,所有的景象都在画家的笔和颜料下似乎在发狂、骚动、回旋,凡·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3)画面中运用了点、线、面、色的语言元素,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呈点状,大小不

一、错落排列,给人不稳定感。画面中交错旋转的线条,长长短短地描绘出远山、房屋、流动的星空,画面使用了高纯度的蓝色,同时又掺杂了一些紫色,增加了星空的深邃感,画面中蓝色与 黄色的运用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力。

4)在构图上,画家利用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小镇形成对比,松树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按照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的美术语言规则,让我们看到一种激情在压抑之后肆无忌惮的放任和表达。

第五课

走进抽象艺术

一、选择题

1.用线分割了画面,形成面与面之间的构成关系。这种以几何块面构成的抽象作品人们称之为()。

A形式

B冷抽象

C构图

D手段

2.热抽象的代表画家是()

A康定斯基

B考尔德

C蒙德里安

D马列维奇 3.以下作品属于冷抽象的有:()

A《红、黑、黄、蓝构成》

B《第五号》

C《白上白》

D《开花的苹果树》

4.至上主义代表画家是()

A马列维奇

B波洛克

C斯特拉

D克兰

5.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的作者是()

A马列维奇

B波洛克

C康定斯基

D蒙德里安

二、简述题 比较下面《百老汇的爵士乐》与百老汇第五大道景象,谈一谈画家如何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参考答案要点: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1940年蒙德里安来到美国纽约,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以其特有的繁华深深吸引着蒙德里安:那整齐严谨的街道布局、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充满活力的舞厅和爵土乐队,以及夜幕下流光溢彩、闪烁变幻的灯光……它们既与其绘画有着某种内在的相通,又洋溢着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精神。于是,他的作品开始发生变化。那套使用了二十多年的绘画程式被打破了。黑色网格和大的色块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结构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它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且充满音乐感。

第六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选择题

1、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A.创作意图

B.形式美感

C.美术语言

D.艺术自身的美

2、艺术语言元素包括()。

A.点、线、面

B.黑、白、灰

C.点、线、面、色

D.空间、明暗、透视、构图

3、以下作品中不属于罗丹的是()。

A.《巴尔扎克》

B.《欧米艾尔》

C.《生日》

D.《思想者》

4、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语言规则有: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在这些规则中()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涵盖了其他规则,而且反映了美的基本规律。

A.对比与和谐

B.对称与均衡 C.比例与尺度

D.变化与统一

二、简答题

请你分析潘天寿的《雄视》这件作品的形式及形式美感?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采用竖幅倒三角构图形成险峻的感觉 2与松针呼应产生视觉上的平衡

3在语言运用上,山石的长线条与鹰的墨块形成对比,其间以点来造成过度。4这一切就构成了画面的韵律节奏对比与平衡,即对立与统一的形式美感。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选择题:

1、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A.现实、实践

B.创作、创意 C.现实、艺术

D.生活、艺术

2、董希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以下作品中那幅是他的代表作品()。

A.《开国大典》

B.《离婚诉》

C.《卖血后》

D.《析世鉴》

3、徐悲鸿的哪件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体现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运用美术作品唤醒民众团结抗日的爱国情怀()

A.群马图

B.怒吼吧,中国

C.愚公移山

D.艰苦岁月

4、油画《格尔尼卡》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A.古元

B.毕加索

C.塞尚

D.梵高

5、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秦

B.汉

C.唐

D.宋

二、简答题

请分析《愚公移山》这件作品的创作时期与创作意图?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国画,徐悲鸿创作

2创作于抗战最艰难的1940年

3画面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创作原型,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4画面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横幅构图,人物造型健硕,顶天立地,具象写实,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

第八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一、选择题:

1、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受到时代性、()和艺术创新性三个方面的制约

A.意向性

B.抽象性 C.地域性

D.具象性

2、中国对美术作品的品评和品鉴方法主要从作品的总体气韵或神韵来判断,宋代提出四种品评标准,其等级顺序正确的是()。

A.神品、妙品、逸品、能品

B.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C.神品、能品、逸品、妙品

D.神品、妙品、能品、逸品

3、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人们用()来形容他们的作品特征。

A.“马一角”、“夏半边”

B.“文人画”

C.“北方大山大水”

D.“复杂的精神内涵”

4、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包括:()A.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B.时代性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C.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

D.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

二、简答题

请你分析作品《父亲》的表现方式与价值意义。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父亲》油画

作者罗中立 2作品属于具象艺术表现形式

3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表现艺术形象,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

4在艺术上不同于以往“假大空”,采用了照相写实的方法。

5在题材上,以领袖像的规格刻画普通人物,对社会和艺术观念都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选择题:

1、中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是()。

A.岩画

B.壁画

C.版画

D.帛画

2、中国四大石窟中以壁画著名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麦积山石窟

3、以下中国古代人物画不属于唐代的是()

A.《步辇图》

B.《古帝王图卷》

C.《文苑图》

D.《张卿子像》

4、中国国内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A.《溪山行旅图》范宽

B.《早春图》郭熙 C.《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D.《游春图》展子虔

5、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原名是:()

A.徐渭

B.金农

C.朱耷

D.赵佶

二、简答题:

欣赏下面这幅作品回答问题:

1.请写出作品名称及画家2.请运用美术鉴赏语言评价这幅作品 答题要点(请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芙蓉锦鸡图(中国画)作者 赵佶 宋代

2)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双勾用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画面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

3)画面布局呈S形,构图严谨,描绘由静到动的瞬间,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表现了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选择题:

1、以下画家不是文艺复兴三杰的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多纳泰罗

D.米开朗基罗

2、()时期欧洲画家开始对肖像画、风俗、风景、静物等描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得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得到较大发展,并形成独立画种。

A.17世纪

B.文艺复兴 C.18世纪

D.19世纪

3、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再现了1830年巴黎人民起义的作品是()

A.《马拉之死》

B.《自由引导人民》 C.《荷拉斯兄弟之誓》

D.《占领总统府》

4、著名的印象派是因哪幅绘画作品而得名的()

A.《草地上的午餐》

B.《印象·日出》 C.《圣维克多山》

D.《睡莲》

5、日本古代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哪种是其中的代表:()

A.浮世绘

B.唐卡

C.水墨

D.工笔重彩

二、简答题

《草地上的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作,请对这幅作品进行评述和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

答题要点(请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油画作品《草地上的圣母》 2.画面构图呈金字塔三角形,圣母、圣婴和小约翰的人物安排使得画面呈现出和谐、匀称之美,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系列作品之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画面人物造型及色彩表现纯洁、优雅,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11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单选题

1、汉代出土的一件雕塑作品在世界文化节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形象被定为国家旅游局标志,这件作品是()。

A马踏飞燕

B 伏虎

C 立马

D 敦煌菩萨立像

2、现存陵墓雕刻中()代霍去病墓雕刻,是我国雕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A.商

B.秦

C.汉

D.宋

3、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哪个石窟的作品()。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云岗石窟

4、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群像是哪个朝代的彩塑。()

A.商

B.秦

C.汉

D.宋

5、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造型手法是()

A写实手法

B 写意手法 C夸张手法

D 变形手法

二、简答题:

1、说出图片中的作品名称,简述其艺术特点。答题要点(请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这是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2)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如真人大小的彩绘陶俑雕塑艺术品,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

3)在塑造艺术上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人物性格刻画入微,形象丰富传神。

可谓“致广大,尽精微”,依照真实军容军阵编组、排列,各种兵种的甲片、甲钉的区别和裤管鞋袜等细节都表现的细致入微。

4)秦始皇陵兵马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家的才能和智慧,是举世罕见的雕塑遗产,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伟大奇迹。

12课

外国雕塑撷英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时期的雕塑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下列那座雕塑不是该时期的作品。()

A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

B《王子菩萨像》 C《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D《拉奥孔》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在继承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下列不属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是()。

A 《大卫》

B《摩西》 C《垂死的奴隶》

D《思》

3、《阿波罗与达芙妮》是17——19世纪意大利杰出的雕塑家()的代表作。

A 罗丹

B贝尼尼 C乌东

D吕德

4、浮雕()是两河流域亚述王朝时期的雕刻杰作

A《受伤的狮子》

B《拉奥孔》 C《摩西像》

D《哈达佛陀头像》

二、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艺术特点。

答题要点(请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了多纳太罗、韦罗基奥、米开朗基罗等雕塑大师。

2)意大利雕塑家重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中吸取营养,在继承古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重视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第十三课

西方现代艺术

一、选择题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的画家是()

A 塞尚

B 莫奈

C 梵高

D 毕加索 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流派()

A 印象主义

B 超现实主义

C 新古典主义

D 表现主义

3下列对“波普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以装置为主的艺术

B 普通的、流行的、大众的艺术 C 始见于美国流行于英国

D体现了艺术创作形式的枯竭

4下列哪几项对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动力源表述正确()

1摄影的发明

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 3 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 A 1、2

B 1、2、4 C 2、3、4

D 1、2、3、4 5 西方现代艺术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以来的艺术。

A 19世纪初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末

二 简答题

说出以下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国籍,并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907年的作品《亚威农少女》。2画家以独特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描绘了五个少女形象,她们身体被几何形所分割,加上变形的非洲面具式的面部,显得怪诞而离奇。3这是他早期的杰作,是立体主义出现的标志性作品,对现代主义有重要影响。

第十四课

中国现代美术

一、选择题

(1)中国现代美术是指从()起始的美术。

A.1910年 以来

B.1949年开始

C.1919年五四运动

D.1945年开始

(2)()的中国画熔前代文人画与民间艺术、诗、书、印、画等修养于一炉,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A.潘天寿

B.齐白石 C.黄宾虹

D.张大千

(3)融合型中国画是指融合()的中国画。代表人物有徐悲鸿、李可染等。

A.中国古代与现代特色

B.中、西方绘画之长

C.多种艺术语言表达手段

D.多种民族的艺术特色

(4)自20世纪20年代末()将西方版画引入中国并倡导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版画形式称作()。

A 鲁迅

创作版画

B 古元

创作版画

C 古元

复制版画

D 鲁迅

复制版画

(5)()的《开国大典》出色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A.吴作人

B.徐悲鸿

C.刘海栗

D.董希文

二、简答题

请说出这幅作品的画种、名称和作者并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记写雁荡山花》,中国画,作者中国现代画家潘天寿。

2、潘天寿集历代名家之长,融会贯通,气势磅礴,自成一派。

3、这幅作品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相结合的独特形式,采用双钩重彩画山花幽草,用大笔浓墨法画岩石,两者在粗细、刚柔、黑白、虚实等方面形成了强烈对比,产生了丰富艺术效果,为中国画开辟了崭新的艺术境界。

第十五课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一、选择题:

1、我国迄今已知最大的青铜盘是()。

A、《虢季子白盘》

B、《虎食人卣》 C、《长信宫灯》

D、《司母戊鼎》

2、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类的是()

A、玉器

B、青铜器

C、丝绸

D、工笔画

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类众多,形式多校,主要包括有()。

A、玉器、丝绸、金银器、摆件;

B、玉器、礼器、青铜器、丝绸; C、玉器、瓷器、青铜器、丝绸; D、玉器、陶瓷、家具、兵器;

4、我国宋代瓷器日臻完美,制品花样翻新,不胜枚举,尤以“五大名窑”为最,以下哪座瓷窑是属于民窑()。

A、钧窑

B、定窑 C、官窑

D、汝窑

5、中国古人对()有特殊偏爱,把它称之为“石之美具五德者“

A、青铜器

B、瓷器

C、玉

D、丝绸

二、简答题:

汉代铜器《长信宫灯》在构思、器型、工艺制作等设计方面十分值得借鉴,你还能举出一件设计合理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吗,并试着从设计构思、工艺制作以及材料任意一方面进行说明,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举例1:《漩涡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

1)造型优美独特,体现了我国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技艺。

2)整个器身布满了黑色的涡纹,很具装饰性。

3)巧妙的将瓶底设计成尖锥状,结合器物中部的挂耳,很好的保护了陶瓶。

以上所答思路还可以举例:

如:白瓷珍品《白瓷孩儿枕》

1)《白瓷孩儿枕》是北宋河北民间著名瓷窑——定窑生产的白瓷珍品

2)设计构思巧妙:以儿童仰卧的姿态为造型、生动有趣,具有装饰性。以儿童凹陷的背部为枕面,体现了设计上的独特之处。

3)制作工艺精细:瓷质洁白、釉面光润、给人一种清凉舒适之感,适合夏天使用。

如:玉雕珍品《白玉雕桐荫侍女》

1)《白玉雕桐荫侍女》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玉雕珍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2)其设计构思巧妙:利用玉碗废料因材施艺、随形巧做,雕琢成一件化腐朽为神奇的玉雕珍品。

3)造型生动逼真,以江南仕女的生活小景为题材,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十六课

中国民间美术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些不是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A.剪纸

B.年画

C.泥塑

D.山水画

2、民间剪纸中的许多图案采用()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A.拟人

B.谐音

C.象形

D.比喻

3、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泥玩具是()

A 大阿福

B 泥人张

C 唐三彩

D 兔儿爷

4、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

A、寓意性、象征性;

B、象征性、民族性; C、传承性、历史性;

D、寓意性、民族性

二、简答题

1.请分别写出以下三个民间美术作品的分类,并选择其中一个作品,从民间美术语言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三个民间美术作品的分类:剪纸、年画、泥玩具

2)以剪纸作品《喜上眉梢》为例,剪纸中用喜鹊和梅花巧妙组合成了《喜上眉梢》的主题,民 间剪纸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每逢新春佳节或是婚礼时,人们就用大红色剪纸进行装点,烘托节日喜庆的氛围,这些剪纸作品往往都包含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第十七课——第二十课 建筑单元

一、选择题

1.北方院落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A. 皖南民居

B.陕北窑洞

C.福建土楼

D.北京四合院 2.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是:()

A.梵蒂冈大教堂

B.罗马万神庙

C.巴黎圣母院

D.北京四合院 3.中国园林艺术在造园上追求()的造园方式。

A.“枯山水”的庭院意境

B.“虽有人造,宛自天开” C.“几何布局,驯服自然”

D.“风景画”园林

4.建筑艺术有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庙堂建筑和()四个类型。

A.公共建筑

B.古代建筑

C.纪念性建筑

D.民居建筑

5.代表北方皇家园林建筑的是:()

A.颐和园

B.拙政园

C.留园

D.网师园

一、简答题

1.你知道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哪些吗?(至少列举5个)请选择其中一个建筑作品,从布 局、空间尺度、色彩材质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其审美价值。(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门、钟楼、鼓楼等。

以故宫建筑群为例,可以从中轴线的布局、前朝后寝的设计、三大殿空间尺度以及屋顶制式的变化、来分析宫殿建筑“壮丽以重威”的特点。还可以从故宫建筑红墙黄瓦极具皇家建筑色彩的特点、木框架建构与汉白玉石基的建筑材料的巧妙结合分析其审美价值。

2.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胡同和四合院的规划和修缮日益为我们所关注,对于保护胡同四合院文化,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不少于200字)

答题要点(请用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

1、从自身做起,提高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2、呼吁在城市建设规划中,首先考虑对重要古建筑的保护,在地区规划中仔细调查、协调安排。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 篇2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前提条件,然而有的考生却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对基本知识学习和理解的困难。例如,考生搞不清什么是网址、什么是IP地址、什么是邮件地址,更搞不清只读内存ROM与随机存储器RAM、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概念。他们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诸如文件的类型、文档传输协议ftp、传输速率bps等。忽视了一些比如网页地址URL、回收站Recycling station等重要问题,这样导致了一些基础题失分率较高。

2.基本操作技能生疏,简单操作得分较低。一些考生在重命名文件、文件包或文件夹时错误地输入字母,面对Windows操作题,错误地以“移动操作”来替代“复制操作”,不懂如何创建文件,而只会创建文件夹。还有的考生面对Excel操作题时,他们对如何选定单元格、筛选数据、在正确的位置按要求建立图表、先进行排序再分类汇总等操作的技能还比较生疏。导致得分率较低。

3.灵活应变能力较低,分析问题能力缺失。一些考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缺少灵活性,会考时的题型稍一变化就不知所措了。比如,某个软盘已经储存了1200KB的文件,对于这个软盘还能储存大约多少KB文件,却有15%的考生不知道。还有一些考生不会分析最简单程序的运行结果,比如,有一道题只有一句是输出语句,其他的全是赋值语句,就这样的题目做错的考生竟然达到了30%。考生失分的题目很多是需要稍加分析的题目。这样的失分非常可惜。

综合审视会考情况,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考生片面地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与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现行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要求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以及《江苏省高中会考纲要》是信息技术会考命题的依据。纵观近几年的会考试卷,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是一个显著的亮点。因此,要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师应综合分析与掌握考生学习的情况,对于不同基础的考生,可运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复习教学。对于基础知识较扎实,操作能力较强的考生,教师可采用“会考复习”和“能力培养”双管齐下的方法;而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操作能力较差的考生,应重点加强训练,复习“双基”。

2.设计科学复习方案,运用有效复习方法。教师在复习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复习中,要抓住会考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分析,突出基础的和主要的东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解决疑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复习与其他学科的复习有所不同,每个模块后面的习题应要求考生全部做好做对,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操作的题目,更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教师要掌握好复习内容的量,主要应让考生得到充分的操作练习。一定要夯实基础,提高操作能力。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考试时就更能“左右逢源”。

3.关注不同层面考生,因材复习全面提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特点,教师应将考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重点。考生在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个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硬件条件的不同而决定的。接触计算机机会多的考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就多,而接触计算机机会少的考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就少,这就产生了大层面上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复习,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考生要重点给他们复习基础知识,而且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他们多上机练习,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考生应将复习的侧重点放在知识的提高与拓展上。

4.加强上机操作练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考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正是信息技术会考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考生动手操作的指导,在上机教学中,要让考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并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考生上机操作中,教师应布置好操作任务,让考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答案,在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的能力。只有通过上机,才能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只有让考生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因此,在复习阶段要实现知识学习与上机操作同步进行,在最后的阶段尤其要增加上机练习的机会和时间,熟能生巧,巧能生效。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复习 篇3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会考的重要性

每到会考复习时,经常听到其他同事说:“你们信息技术很简单,都可以轻松通过。”其实他们这样说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信息技术会考只有选择题和操作题;二是学生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但是学生这种喜欢只是停留在上网、玩游戏等娱乐上,并不是真的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

信息技术这门课教学内容多,特别是涉及的软件多,学习时间短,再加上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性很高,所以在会考前安排系统的复习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尤为重要。

二、研究《会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注意考试变化

《会考考试大纲》是会考命题的直接依据,颁发《会考考试大纲》不仅有利于克服考试工作中的盲目性,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而且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不仅要把《会考考试大纲》的有关内容融入复习教学之中,而且要指导学生利用《会考考试大纲》对复习的内容、考试的试题、手头的材料进行鉴别。对那些明显有悖于《会考考试大纲》的要求,要大胆舍弃,绝不能在这些方面患得患失,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研究会考试题,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我们在到处搜集信息的时候,其实最大的信息就在会考试题里,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会考试题的研究,抓试题中稳定的部分,突出复习重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1.借助会考试题,构建复习的基本框架。先把每一年的会考试题按个各个章节分开,然后以每个章节为单位进行试题分析,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再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的串联起来,最后把各个章节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复习的基本框架就形成了。框架有了,复习便可有的放矢。

2.借助会考试题,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其实每一章的知识点就是那几个,再加上每年会考有两次,这对命题者来说有点难度,既要抓住知识点,又要避免重复,因此大部分试题是以知识点为主轴适当拓展而来的,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由易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中以知识点为中心,不断进行拓展,平时多对此类试题进行细致的鉴别和甄选工作,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更高的训练价值的复习试题,适时增加上机实践次数以巩固理论知识。

3.借助会考试题,适当查漏补缺。首先要指导学生对照试题跟《会考考试大纲》逐项检查自己哪部分知识还有欠缺,哪些能力还有不足;二是指导学生分析自己做过的试卷,找出强项弱项,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并立即加以弥补,弥补的方法是做单项强化训练;三是老师要把每一年会考试题进行比较,发现学生失分严重的部分加以训练。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试题,这部分内容算是最基本的,又不会超纲,但是考试中失分率较高,虽然初中里面有讲过,但是在复习的时候要把相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做重点强调。

四、考前的工作要认真完成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把以往做过的错题拿出来分析,不仅要弄清楚是如何错的,还要弄清解题的思路;二是临考前要熟悉会考试题,找些卷子来练练,严格按会考要求来完成,以便适应会考的考试气氛。

五、平稳心态是做好上机考试的操作题的关键

上机考试由选择题和操作题组成,选择题侧重理论,操作题侧重实践,也就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一进入计算机房难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因此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沉着应试。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从这两方面做起:一是学生自己心态要摆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同时要克服骄傲心理,防止“阴沟翻船”;二是平时上机操作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也就是按规定动作完成,只要平时测试都能够很好地完成的,那么到考场里就不会顾此失彼,自然就胸有成竹。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一些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信息技术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这个潮流,同时会考复习每年都在进行,我们要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再创新。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集 篇4

(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过程:

①兴起: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③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④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理想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2)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没有真正实行过。

3、《资政新篇》

(1)人物:洪仁玕

(2)特点: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评价:

①先进性:这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没有真正实行过。

(二)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1910月10日,湖北新军,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19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原则,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6.历史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最伟大的功绩)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

(三)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1919、5、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②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结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四)概述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4.失败:

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5.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1927、8、1,江西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①根本: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

②直接: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1934年10月

3.转折:遵义会议(1935、1,贵州遵义)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结束:

①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

②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四、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的瓦解。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概述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新中国的成立(1949、10、1)

二、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①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a.规定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规定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③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②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改变)。

③新的阶段: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④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5个省级自治区:到1958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1965年西藏

③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内容:

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

(四)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形成进程: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①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主体:社会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回归的过程

①香港回归:7月1日

②澳门回归:12月20日

2.回归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有关方面接受(关键);

③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史上重大事件

①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3.逆流:台独势力的猖獗(阻碍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4.对策:

①和平统一方式,“一国两制”;

②不承诺放弃武力。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①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

(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

(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3)“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

(二)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联合国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成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要求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②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四)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现:

①亚太经合组织(APEC):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上海合作组织:20“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分界线 篇5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分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分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分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分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贫乏区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7.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分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2.我国综合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 篇6

教学内容: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⑴国体:a又叫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b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⑵政体的含义:政体又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的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⑴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2)我国的对内职能:

① 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② 经济建设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③ 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3)我国的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②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③维护世界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⑷ 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区别我国的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有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的实施。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⑴“一国两制”含义:

①“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⑵“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还有一定外事权)⑶“一国两制”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课

教学目标: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⑴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⑵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载体

2、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⑴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含义: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②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首先: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责,受人民监督负。

其次: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最后: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⑵对人民负责原则

①原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因此,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②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最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⑶依法治国原则

①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③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如何做到依法治国?(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国的重要环节。(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D)、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F)、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重要意义:这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

②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第一)、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第二)、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第三)、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行使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②怎样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A、公民认真行使公民的权利。

B、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我国不存在中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应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原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②怎样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B、公民在履行义务时,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三个代表”思想重大意义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基本内容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 基本知识点内容:

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第一 在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第二 政党为什么能领导国家政权

①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 ③必须是执政党或政党联盟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⑵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②加强党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③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第二、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三、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第四、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统一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改革开放统一于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四项基本原则因得到时代赋予的新内容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5、“三个代表”思想重大意义

(1)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含义: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5)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6)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1)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教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的权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准则。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职能

第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二、职能: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参政议政

教学内容: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教学目标: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

4、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⑴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⑵民族的四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这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

⑶四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①新中国建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的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②由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民族平等原则

A、含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绝无优劣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过贡献)

B、在我国民族平等的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②民族团结原则

A 含义: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B 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的内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纵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C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反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③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含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发展。

B、怎样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首先: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扬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

其次: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④三原则的关系: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E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实践证明,它符合历史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为什么制定这一政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除,但是,宗教还将长期存在。第一、传统的宗教思想、宗教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第二、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第三、国际影响的存在。

(2)全面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一、含义

A、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B、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也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

C、国家只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组成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活动。

D、不得利用宗教反党,反社会主义、危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损害国家的利益;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

E、我国的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第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

A、原因:为了全面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护下和违法犯罪活动。

B、含义: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第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宗教教徒放弃有神论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要求教徒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C、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治基础。(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第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第三、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团结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注意力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这个目标上,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内容: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教学目标: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5、我国的对外政策及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第一、国际关系的含义:主要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第三、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其中,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第四、决定因素:国际关系的变化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A、国家利益是一国制订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B、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参加者。第一、主权国家的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A、人口是国家存在的基本因素。B、领土是国家存在的依据。

C、政权,即通常所说的政府组织,也是国家存在的基本因素。

D、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物和国际事物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A、独立权: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物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B、平等权: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

C、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包括防卫和自卫。D、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域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第一:宗旨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C、促进国际合作

D、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言之、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第二:原则

A、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B、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C、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E、集体协作

F、确保非成员国尊守上述原则。

4、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含义: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经,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3)“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5、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第一、外交政策的含义: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第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它包括五个基本点: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物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主要表现在: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威胁;决不容许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结盟;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折决定自己的态度;决不干涉别国内政。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的重要条件。

B、我国的外交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的目标。C、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因此、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构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内容: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相互关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前提和必要条件。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存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存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第四、加强同第三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A、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B、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与合作。C、它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所以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必要性:实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速科技发展的需要,坚持对外开放,坚强国际交往,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B、含义: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范围:首先:是面向全世界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对发达国家开放。

其次:是全方位开放。既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技术。D、正确贯彻对外开放政策

①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

浅谈高中生物会考的有效性复习 篇7

一、利用“三书”, 落实“双基”

“三书”是指《会考标准》《会考导引》和生物课本三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标准》, 发挥《会考标准》对学科教学和复习的指导作用。《会考标准》明确规定了会考的范围、等第标准、试卷结构, 并界定了各项具体要求。课本是复习的主要依据, 但会考是参照《会考标准》进行的, 因此课本对其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并未列出, 所以教师要抓好课本内容的复习, 并且在每章内容复习的同时, 充分利用《会考导引》, 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出题方向、题型、分值等, 再根据《会考导引》中的题目, 让学生回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 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1.构建知识网络, 巩固知识的网络性

会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基础性, 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等是复习的重点。因此, 教师在复习时要利用好课本这一主要工具, 把精力放在“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上。我们在教学中将生物学科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 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体全的生物知识网络体系。在会考复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结构和网络体系, 加强学生对所复习的零散知识点进行重新的联系构建, 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记忆和迁移能力, 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例如, 在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这节课内容时, 对于相关的概念可以构建下面的知识体系。

2.利用比较法突破重难点, 提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有效性

比较法就是对有联系的事物、同一事物的相关面进行类比, 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存同的目的, 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本质, 从而提高正确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相近概念知识点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以防混淆。如在复习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时进行比较, 找出不同点;一些过程的比较, 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通过列表比较, 可加深学生记忆, 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与相近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对比, 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反应与碳反应、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与RNA、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及复制与转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 有助于记忆, 对于知识的应用也有很大帮助。

例如, 在复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课堂上, 可以利用PPT, 列出如下的对比表格, 将两种调节机制加以比较、区分。

3.理论联系实际, 提升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近几年会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结合实际和社会热点的好题, 主要是将课本的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或给予信息作为题干, 或利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两种类型的试题。针对这样的命题方式,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以详细的分析、解答,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技巧, 使生物学的复习课达到最大的有效性。

(1) 生产实践的运用。

生物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其目的还是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性,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问题分析以及表达的能力。例如, 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决农作物增产问题;利用遗传规律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达到优生优育。

(2) 社会热点和最新科学研究的信息题。

将近段时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等作为课堂知识点讲授时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 更主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将教材内容与身边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缓解复习课上的乏味枯燥, 同时能培养学生解题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技巧。例如, 在复习衰老癌变的内容时, 讲解诺贝尔生物学获得者的研究成果——端粒学说等。

4.分类指导, 加强知识点拓展的有效性

虽然只是会考, 但是会考成绩作为高中学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加上一部分报考一类、二类的学生在高考中要参加生物考试, 因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所以教师可采用提优补差的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拓展知识点的深度, 确定等级A的目标;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应当成立特别指导班, 对会考必考内容和热点题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以确保会考的通过。

例如, 同样是细胞分裂图像判别。

(1) 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

在理解细胞分裂所有过程变化特点的基础上, 进行判断, 并能充分说明理由。

先数染色体条数, 如果是奇数, 则为减Ⅱ;如果是偶数, 按照下图所示判断。

{{{{{

(2) 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对于下面的“九宫格”反复看, 并加以熟记, 在练习过程中, 看到图时直接判断。

三、利用好练习, 有效巩固知识

众所周知, 复习离不开练习巩固。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又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把好精选习题这一关。选题时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性较强及学生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方面的习题, 而不选有科学性错误或不严密的习题, 以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综合摸拟练习以书面形式进行, 做到全批全改,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拔, 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 在会考复习时, 教师应该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保证会考复习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世伟.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策略.读与写·下旬刊, 2011 (11) .

怎样指导初中生物会考复习 篇8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在此前提下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巩同阶段,内容主要是六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为深化提高阶段,内容主要是综合知识的运用,由教师列出提纲,对教材内容深化处理。第三阶段为实验技能培训阶段。通过实验培训,熟练掌握所学实验的过程,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每节课前布置学生精读教材的有关章节,然后按每一章的知识结构把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找出来,列成提纲,使之一目了然。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越便于迁移:知识越系统,越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总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对于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我介绍了两种生物知识归纳总结的常用方法。

1.比较记忆法

即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与联系的过程。如利用图表(见表1)的比较功能,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使之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

通过比较,使学生把容易混淆的知识梳理得一清二楚,从而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了解得更加透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构体系记忆法

要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就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首先找出知识的主干部分,然后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并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使每个知识点系统地串联,有效地避免知识遗漏或张冠李戴。

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知识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指出学生归纳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学生自己总结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特色的归纳材料推荐给大家传阅,则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交流,

同时,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如初三下册“生物进化大致过程”,在复习植物类群时,我利用“生命树”将植物、动物类群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复习的第二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自习的有效性,每节课前我都先拟好复习提纲,精心选题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对资料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资料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做到重点落实。我从学生的勾画和提问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和重点知识作必要的讲解,关键要讲清规律、思路、方法、技巧和策略,力求高质高效。

针对教材插图和练习题。重点指导学生图表题的解题方法。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题能力

生物会考题量多、灵活性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教师应做到联系自然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且使学生不再觉得复习生物学只是死记名词和概念,而是学有所用,温故知新,因而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四、重视技能培训,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自然学科。实验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初中生物会考虽然没有实验操作考试,但相关的实验设计在考试中却占有很大的分值,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其能根据一定的情境作出假设,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得出结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榕树进行曲阅读附答案下一篇:职工之家表彰大会发言材料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