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精选15篇)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了从问题入手,经讨论探究、尝试探究、辨析探究、整合探究、发展探究等六个阶段的逐步深化探究,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探一探”、“试一试”、“理一理”、“品一品”、“赛一赛”等环节过程中创设学习情景,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 展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要遵循的两个原则,能正确地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达化学的学习方法,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3、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配平。难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式。

四、仪器、用品

多媒体教室;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等。

师生双边活动 教学随笔

化学反应的描述方式

探究问题群一:请看下列几种描述:(1)铁丝燃烧:火星四射

图示法。

(2)语音:

tiě zài chún yǎng zhōng rán shāo shēng chéng sì yǎng huà sān

问题探究。创设情景,入题 讨论探究。分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tiě

汉语拼音。

(3)语音:We can burn iron and oxygen together to have an

oxide 英文描述。

(4)字幕: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文陈述。(5)字幕:铁+氧气(6)字幕:Fe+O

2四氧化三铁

文字表达式。Fe3O4 化学反应式。

理一理

重客观、量守恒; 左反应、右生成; 计量数、来配平; 注条件、标气沉。

(7)字幕:3Fe+2O2Fe3O4 化学方程式。看一看

构建体系

赛一赛

看谁写得又快又

准!能力提升 在这些化学反应的描述方式中,哪一种最科学?

选择→入题──化学方程式。

二、交流合作、活动探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探究问题群二:(1)讨论:铁丝(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Fe+2O

2Fe3O4

168 64

232

想一想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②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的?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如何?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吗?

读一读

质: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微:每3个铁原子与2个氧分子化合成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 量: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

三铁。

(3)说一说:C+O2

质: 量: 微: 比一比

CO2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与符号表达式的异同。

(4)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认识体验:电解水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插

图)。

(板书)2H2O

2H2+O2

2H2↑+O2↑; 2H2O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探究问题群三: 探究(1):如何正确书写:磷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

①P+O2---PO2 ②P+O2---P2O5 探究(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示范(动画):P+O2----P2O5 练一练 学生动手配平P+O2──P2O5 Al+O2—Al2O3 CO+Fe2O3—Fe+CO2 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1)P+O2──2P2O5(奇数入手)P+5O2──2P2O5(左右开弓)

4P+5O2──2P2O5(跟踪追及)4P+5O22P2O5(有始有终)

(2)配平不用愁,倍数来解忧,先找突破口,观察和奇偶。…… 整合

(1)书写原则: ①客观事实 ②质量守恒(2)方法步骤:

①写式 ②配平③标注 ④检查 探究问题群五: 点燃酒精(C2H5OH)灯,在火焰上罩一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出现水珠,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练习巩固 梯度导练

1.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无错误的是()A.3Fe+2O2=Fe3O4

B.Fe+HCl=FeCl2+H2↑ C.Fe+O

2Fe2O3

D.Fe+CuSO4=FeSO4+Cu

2N2+O2+4X,则X为()2.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A.H2 B.H2O C.H2O2 D.HNO3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Mg+O2—MgO ②HgO—Hg+O2 ③Al+O2—Al2O3 ④KClO3—KCl+O2 4.再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⑤CO+Fe2O3—Fe+CO2 ⑥C2H2+O2CO2+H2O ⑦Al+H2SO4—Al2(SO43+H2 5.有如下变化:Cu→CuO→Cu,请写出各步的化学方程式。

6.就下列变化:H2O→H2→H2O,请写出分解、化合、置换反应各一化学方程式。

7.请你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四、拓展延伸

科学探究

8.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将乙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溶液,效果会更好。我能写出体现该溶液

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选

做)9.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右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 ②

; ③

; ④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第8题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篇2

“死记硬背”是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复习的常见误区, 更多学生是通过简单的抄写识记来强化记忆,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只关注于化学方程式本身, 却忽视了化学方程式关联知识的储备和知识的延伸。费时费事, 达不到最佳记忆效果, 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方程式与探究问题相关联。还可能出现背下了化学方程式, 却不会用的尴尬。深究原因多来自于教师的教学,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 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 忽视了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集合, 未能引导学生形成物质变化规律的知识网络, 使得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十分零散。

针对教师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提出以下复习策略。

一、追根溯源, 夯实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 集合了元素符号、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多种信息。教师自身知识网络的构建将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利用树状图的总结形式,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础知识。

追根溯源能让我们将表象的知识与知识根基形成知识链, 便于构建知识网络, 能让教师自身和同学们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 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 记忆效果越好。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 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 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 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1]。

二、掌握方法, 提升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习, 过程和方法的习得更重于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 分类记忆

化学变化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物质类别的分类方法:酸、碱、盐、氧气、水、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和金属单质的相关化学性质;

特征反应条件:点燃、高温、催化剂、加热、通电等。

(二) 分解任务

记住多个化学方程式是复习的基本目标, 要懂得“蚂蚁吞象”的道理, 学会分解目标, 将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分解成各个小任务, 每天完成一部分任务。

(三) 关注化学方程式背后的基础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符号表征, 可作为复习的起点, 关注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变化规律) 、实验现象、实验仪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三、构建网络, 拓展提升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会对学习复杂化学方程式产生影响, 从实质上来说是因为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的结构化水平, 进而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水平, 从而提高了学生书写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的赋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层次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2]。

在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前提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识记的效果, 便于知识从人脑中的调用。构建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网络将实现知识的升华, 将知识的简单记忆上升到思维、方法、技能的培养。

知识体系和网络建立的训练途径:

(一) 关注化学反应间的链状关系

常见物质相互间关联性较强,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接龙”的基本训练, 实现链状关系的建立。如请按下列顺序, 尝试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H2O→O2→CO→CO2→CaCO3→Ca O→Ca (OH) 2……这样的链状关系每一步可能存在多个化学反应, 应尽量多写。复习课程中, 还可设置某一物质作起点,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训练。

(二) 关注物质变化规律的归纳和发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是提升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如:请写出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有Na OH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中有HCl化学反应有哪些 (酸的共性) ?

总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 必须重视学习策略, 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 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 吴慎刚, 冯玉.基于化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J].山东教育, 2008 (11) :29-32.

九年级化学教学探讨 篇3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4

1.2.3.4.5.6.7.8.9.10.11.12.1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 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 燃 Fe3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 燃2Al2O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 燃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 燃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 燃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 燃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 燃2CO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 温2CO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 燃 2CO2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 燃 2NaCl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分解反应:

14.15.16.17.18.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 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 电2H2↑ + O2 ↑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 温CaO + 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其他:

19.20.21.22.23.24.25.26.27.28.2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Cu + 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 温2Cu + CO2↑ 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 温 H2 + CO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 温4Fe + 3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 燃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 燃 2CO2 + 3H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 Fe2O3 高 温2Fe + 3CO2 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CaCO3↓+ H2O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现象、应用

2Mg + O2点 燃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白色信号弹 2Hg + O2点 燃2HgO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 + O2点 燃 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 + 3O2点 燃 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 + 2O2点 燃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 + O2 点 燃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 + O2 点 燃2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 + O2 点 燃2O淡蓝火焰、放热、高能燃料

4P + 5O2 点 燃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2KClO3 MnO2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H2O2 MnO2 2H2O + O2↑有大量气泡放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2HgO△2Hg + 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 通 电 2H2↑ + O2↑有气泡冒处,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电解水 Fe2O3 + 3H2△ 2Fe + 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C +O2点 燃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

一、煤气中毒原因

C + CuO 高 温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CuO +CO△Cu + 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CO2 + H2O = 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CO2↑ + H2O石蕊红色褪去

最全九年级化学复习总结 篇5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将所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5个专题,目的在于综合知识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试能力。

学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最后阶段,培养学生在考试中对各个环节的应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方式是模拟考和评讲,资料是金榜的 模拟题、自编模拟题。同时,通过考前指导,调整应试状态,力求使学生的应试状态在中考时达到巅峰水平,方式是回扣课本,检查以前的错题,让学生查缺补漏,老师做好考前 。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任教我校九年级5、6两个班的化学。这两个班的学生结构十分复杂,优差悬殊很大,面对这种现状,我格外的认真,想了很多办法,也付出了很多汗水,最终成绩比较满意。本学校对我们九年级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中取得满意成绩,很有必要总结一学年来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做法严格坚持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各项工作。虽然我作为化学老教师,教材课标都比较熟悉,但面对这样的生源,我还得认真分析课标,特别确定好标高及教法。另外,我在辅导和作业批改两方面更是不敢怠慢,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课前准备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让学生渴望上我的课,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保障了。其次,注重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质。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在知识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为此,我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个化学学习小组,小组长便是化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特别是结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法及做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我发现我们的学生都很胆小,感情也较脆弱,所以教学中我对他们多用鼓励、少用批评;也促使我多些耐心、经常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等。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篇7

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 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 要让学生明白, 慢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 观察应是有目的地, 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 例如, 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 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 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 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 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时, 就没有回答得出了, 可见, 教师如不注意引导, 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 即观察的目的, 顺序及内容,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 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 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 放出热量, 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上下册共有55项演示实验内容。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如, 在讲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 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用橡皮塞将气球固定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上, 然后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非常明显的看到气球胀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 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 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 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初中生, 可从简单实验入手, 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

2. 证明“氢气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

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二氧化碳重”等, 此时, 学生思想很活跃, 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 教师归纳、分析、引导, 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 小气球沉入杯底, 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 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 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 培养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 规律的形成, 往往跨度很大,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硫酸, 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 塞好塞子进行称量, 天平称平衡后可暂时不动砝码, 取下锥形瓶让稀硫酸漫到镁带, 立即看到镁带周围有许多小气泡产生, 这说明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 迅速将锥形瓶放回托盘上, 观察天平依然平衡, 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物质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综合、概括、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 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探索事物、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规律, 而且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形象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

参考文献

[1]刘兆春在实验平台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2]曹军亭“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如何打造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提高效率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一门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一年的时间就得让学生从接触化学、认识化学到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因此它面临的是学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为了使这一情况得到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效课堂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因而成为九年级化学教师的首选。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

一、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1.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首先,备教材。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关系,组织好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过程设计要注意前后连贯并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设计要有层次,让在同一课堂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备教法。

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明朗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很多学生就习惯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记错记混,教师可以总结一些规律及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初中阶段常见的置换反应有三类: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碳或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教师应让学生总结、记忆,使学生碰到这几类反应就知道该如何书写,从而降低错误率。

2.认真备学生

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基础分层情况、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等,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做设定。比如在讲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所以应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实验仪器的选择及收集方法,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方法。

二、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魔术般的化学实验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每年面对新的面孔,上第一堂化学课的时候,我一般不急于讲课,而是先变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如“反复无常”利用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让学生看到两种无色液体遇到一起立刻变红,再滴入一种无色液体又变无色,反复多做几次;“清水变牛奶”利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向澄清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一会儿液体变浑浊;“白酒变红酒”利用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的反应,向氢氧化钠等碱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立刻出现明显的现象。一连串有趣的现象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探究和学习化学的热情立刻被点燃。如何把这种学习的热情及兴趣保持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也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完成学生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这样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题有关的精彩视频或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化学问题的争论、化学家的成长事迹等等。我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先放了一段精彩视频:一个歹徒抢劫金店,抢走了六根金条,结果其中只有两根是真的,其余全为样品即假黄金,经新闻报道后,这个蠢贼因分不清真假黄金,把六根金条全部丢弃。归案后,为彻底结案,应分辨真假黄金,以“你想帮助警察鉴别真假黄金吗”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总之,要实现常态课堂的高效,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然后从具体操作上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等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2]孙秀伟.新课改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李广.评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吕亭初中 倪向聪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七章以及实验部分的资料,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此刻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计算题的教学外,其余的课程我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

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多参考别人的教案,习题等。

2、组织好课堂教学。

①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持续相对较好的注意力。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用心利用自修的时间辅导学生。

二、用心参与教研活动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用心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用心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三、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构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个性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透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构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潜力。

四、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

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透过生动搞笑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五、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忙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必须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六、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忙学生构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潜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用心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到达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力争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合格的教师。继续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张 胜

一年的化学教学工作转眼即逝,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第一次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中考的题型研究不够精深,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好,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去进一步学习深究。现将本学年的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工作概况

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不存在基础问题,物理学中也有所涉及部分知识(如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初步涉及化学知识),但更多的都是重新学习,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较快,对知识点的把握较牢固;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几乎为零,对教学较难知识点的理解很吃力。授课时,难易知识点的讲解分配不合理,作业量少,课堂练习太少。冲刺阶段,实行题海战术,学生主动高效完成所布置作业量的人很少,主动性差,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考点较难,打击学生积极性和信心。总之,时间紧,任务重,实行多讲解多练习较为困难。回归课本阶段较快,学生课后主动性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实记较困难。中考成绩也不容乐观,理科综合最高分只有105分、其次是83分。平均分48.5,比去年高12.3分。但很多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去改变。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课时偏少,学生几乎无时间练习,更无时间面批作业;

2、教学资源有限,有些实验无法演示给学生亲身感悟;

3、班上听课效率低,纪律差;

4、知识点的讲解不够全面,重难点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5、与学生和班主任沟通较少,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6、作业批改次数少,无面批作业;

7、板书较乱,主副板书不清楚。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尽量加课或补课;

2、尽可能多的借助多媒体完成演示实验;

3、严格班风,加强思想教育;

4、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突出重点;

5、尽量多与学生和班主任沟通交流;

6、减一个班的教学任务,用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

7、随时提醒自己认真板书,主副板书清楚易懂。

四、教学中的优点

1、能较好的与学生互动;

2、上课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兴趣;

3、根据班级情况能较好的进行分层教学;

4、开展各种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五、教学成效

浅谈九年级化学用语的教学 篇11

【关键词】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

一、关于元素符号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只有记住元素符号、理解元素符号及其附加数字含义,才能为化学用语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首先,元素符号的掌握应进行分散记忆教学。如开始讲物质变化和空气的成分等章节中就要把氧、氮等元素符号分散到各相关的不同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其次,讲解元素符号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①可适时插入一些关于元素符号被确定的故事;②学习元素符号时可要求学生搜集并观察各种饮料瓶子上或食品包装袋上的标签注有哪些元素,同时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的例子。如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等。③可在课堂上应用元素卡片等开展课堂竟答小游戏等;最后,在元素符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知识内容的要求。

二、关于化学式的教学

化学式是化学用语的中间环节,元素符号通过化学式应用来巩固,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不会写化学式则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无从谈起。

首先,化学式的教学仍要以牵住学生的好奇心为首要任务,教学过程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微观粒子模型开展化学式的入门教学。第二、在直观效果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化学式涵义的教学,让学生明确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可揭露物质组成与构成中许多奥秘,当然教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化学式具有客观性,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特定的;第三,注重元素化合价知识应用的教学,要求学生熟记元素及部分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掌握有关化合价知识的两个应用,为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奠定基础;最后,帮助学生在接触部分物质化学式的基础上进行书写归类:另外,在学生暂时掌握较多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后仍需教师在今后的每个章节中遇到相关物质时及时复习甚至较熟悉物质直接用化学式代替该物质名称,使学生的记忆反复出现、增强其对化学式的熟悉感,从而较好的掌握物质化学式。

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第一,應注重化学方程式涵义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变化情况,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各微粒间数目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第二,注重课堂上有关化学反应的实验教学:实验领先、观察入门,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紧密结合,使学生对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和客观化,获取化学反应的事实则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第三,强调化学方程式书写所遵循的原则和书写步骤:第一步,根据客观事实,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其化学式;第二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三步,注明条件,并将化学方程式划等号;学生在化学方程式入门学习中按照书写步骤去写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掌握书写步骤后不但能书写出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还可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出某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出未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第四,掌握一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如①配平方法要进行归纳,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如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②对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通过交换成分,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避免死记该类反应的生成物等。③对信息题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首先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后才能动手等。第五,教会学生懂得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常见的错误;如①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特别是对不熟悉的化学式一定要用化合价检验;②标错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③配平错误,可通过检查化学方程式两边相同元素所含的原子个数是否相同来确定;④乱写逆反应,虽然有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但多数化学反应并非如此,至于有些反应,在相同或不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向相反方向进行,也不一定是可逆反应,而是意义完全相反的反应,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乱写。

另外,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大工程,贯彻于整个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注意和应用以下几点:①文字表达式是基础、化学式是主体、配平与条件是化学方程式的关键;②加强化学方程式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如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尾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消除污染,化学方程式为:SO2+2Na OH =Na2SO3+H2O;③加强检查和督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④创设化学用语的教学氛围,多练多用让学生时刻感受接触化学用语、从而深化记忆。

当然,让学生成功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主要的化学用语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钻研和完善,只有不懈的努力和总结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全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2]朱书超.主编.黄冈中考兵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刘家祯,主编.初中化学多用实用大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9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篇1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2-1 (图1) ,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少, 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但在实际操作中, 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内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等问题导致实验误差太大, 并且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还会引起大气污染。为此, 笔者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往标记好刻度 (容积分为五等份) 的试管中放入一团白磷, 用套有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 浸入烧杯中的热水 (约80℃) 里加热, 使白磷燃烧, 如图2a所示。待燃烧停止后,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冷却。待白烟基本散尽后,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并在水下取下橡皮塞 (图2b) , 试管迅速冷却。由于气压差,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约占原空间的。

改进后的实验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红磷, 操作较原实验更方便。利用气球形成密闭系统, 使整个反应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避免了原实验方法中影响实验成功的诸多因素, 有误差更小、现象更明显、试管冷却更快、无污染等优点。

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

1.《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一: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中的方法是:将套有瘪气球的玻璃管烧热, 再迅速伸入锥形瓶中接触在细砂上的白磷 (图3) , 冷却后再次称量。此方法往往出现白磷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白烟逸出, 并有外界空气与锥形瓶中空气对流等问题。为此, 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进, 方法如下:

将橡胶塞上的长玻璃管改短并套上瘪气球, 在锥形瓶口上塞紧。再将锥形瓶浸入约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 (图4) 。冷却后再次称量。

在该实验中, 白磷燃烧一直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防止了有毒白烟逸出, 避免了锥形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同时还给学生介绍了加热的另一种方法———水浴。

2.《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二: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材中的实验意图是:对于有气体产生的反应, 若在敞口体系中进行, 会因气体的逸出而减小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气体。但教材若再增补1个在密闭系统中的实验验证, 则更能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可信度。

为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增补实验 (图5) :在1个空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 瓶口上套1个装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气球。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结果天平仍然平衡。实验时应注意碳酸钠粉末宜少, 气球能鼓起即可。由于中学教学对天平灵敏度的要求不高, 故气球鼓起时浮力因素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该实验取材容易, 制作方便,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能使学生坚信:只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任何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就不会变。要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就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三、倾倒CO2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6-5如图6所示, 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 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 导致实验失败。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如图7所示, 在烧杯内一侧放1块玻璃片, 再从烧杯中背蜡烛的一侧缓缓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 即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该实验改进虽小, 但成功率高。

四、增补CO的性质实验

《化学》教科书第118页, 关于CO性质教学教材没有安排实验, 教学时常采用纯理论推理或动画模拟等手段, 学生记忆不深。为此, 笔者增加了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个实验。

1. CO的可燃性实验。

如图8所示。取下收集有CO的集气瓶瓶塞, 迅速用燃着的蜡烛放在瓶口引燃CO, 观察到明亮的蓝色火焰;燃烧完后, 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塞紧橡胶塞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即说明CO能燃烧且生成CO2。

2. CO的还原性实验。

将套在橡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吸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橡胶塞上插入1根绕成螺旋状的铜丝 (图9a) 。再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之表面产生一层薄的黑色氧化铜, 并趁热迅速将它连同橡胶塞插入装CO的集气瓶中 (图9b) , 即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 挤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取出胶塞, 迅速用蜡烛点燃剩余气体, 防止CO污染大气。

这两个实验操作简单, 说服力强, 现象明显, 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成功率高。

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7-1) 采用如图10a、图10b所示的装置。

在教科书中, 实验装置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但在普通教室里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往往没有通风橱, 按此方法实验, 金属片上即使放少量的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也无法避免 (图10a) 。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 实验不易控制, 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现象 (图10b)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如图11a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 用镊子取一小团白磷放入烧杯的热水中, 另取一小团白磷放入1支试管中, 立即套上1个气球, 再取适量红磷放入另1支试管, 同样立即套上1个气球, 分别将2支放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燃烧条件的验证。

用1支空试管罩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发现水中的白磷遇到试管中的空气立即燃烧 (图11b) 。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取材方便, 节约药品, 操作简便安全, 现象明显, 产生的污染被充分吸收, 实验时间短, 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

九年级上化学工作总结范文 篇13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的必考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得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越大。

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3、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三、成绩和不足。

1.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基本上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了合格率,争取到了较高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①对于优生过于相信,检查的力度不够。对于后进生由于面过于大,力度不够。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紧学习大纲,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

3、开动脑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杜仁俊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篇14

本期以来,我继续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开学初,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课优秀率、平均分,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我自知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对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坚持超前3课时备写教案,做到备课充分、实用高效、教法学法灵活。

一.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

1、注重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期以来,我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顺利完成化学下册新授课的全部内容及复习内容。学校先后举行三次质量检测考试,教者所任班级成绩稳步提高,同时,教者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多检查,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利用好现有资料,对习题进行精选,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学生作业坚持当天批改,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在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改革的情况下,教者积极探索,学习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渴望上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3、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自觉地运用科学,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和思想,要着力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贴近与亲切之感,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这两年的试卷来看,试题中涉及的生活、生产实际中问题较多,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5、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讲究复习策略。

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会发现试题均以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为依据,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讲究复习策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学生联练习的有点少,不投入。

2、教材中的部分难点、重点对学生而言,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探究实验,计算等,而这些题目要求的能力较高,比较灵活,因此,一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导致成绩偏低。

3、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欠端正,目的不明确,认为自己升学无望,有混天度日的现象,平时学习劲头不足,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课,学习不够扎实,成绩提高不大,面对诸如问题,教者严管学生,批评教育,耐心说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认识。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打算及措施

搞好九年级教学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压力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始终努力坚持工作,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教学工作,我打算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认真细致的备写教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突破重点、难点,把握考点,抓好课堂教学,落实课堂教学环节。详细及时批改作业,深入教室及时跟班辅导,解决当天学习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严管学生、严抓训练,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给予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教者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条件的学生实验,教者应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讲解 篇15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 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初中化学是他们第次接触化学, 对化学充满好奇, 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些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不再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 实验内容丰富多彩, 为学生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 以鲁教版教材为例, 涉及的实验有: 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学之初和实验员道对本学期将要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 写好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在课堂之外, 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 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通过设置实验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增强课堂教学语的艺术性

马克思指出:“语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师生动形象的语, 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 讲课时语要准确科学;其次, 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溶液的关系时, 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溶液的关系, 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 吃饱的人不定吃得多, 没有吃饱的人不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 学生就会豁然朗, 饱和溶液不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定是溶液。通过运用比喻, 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 平时结合教学内容, 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 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 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 活跃思维,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利用课外时间,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 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 开展化学游戏, 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 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 创设动人的知识情境,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 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 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 将抽象难记的知识, 采用某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 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 学生兴趣浓厚, 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 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 从而进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 是创新的起点。所以, 教师引入话题时, 创设的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为探究创设“激情”和“冲动”。如果在引入课题的时候, 所提的问题太简单, 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太难, 学生就会产生挫折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 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 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 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对化学学习积极性更高。

七、联系实际, 接近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应用于生活。化学课堂联系生活,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知识的真正含义, 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 体验到化学的价值。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实践, 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摘要:如何培养并提高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教学效果, 已经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及化学教师的密切关注。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和障碍, 最主要的是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要维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唯美心情伤感语录下一篇:猜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