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精选8篇)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常见的酸和碱01

实验引入: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

二、新课学习

(一)酸碱指示剂

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

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

其它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猜想式探究报告: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实验演示,继续播放课件。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

3.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随堂练习:

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填名称)。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二)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展示:盐酸和硫酸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

演示: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投影: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硫酸和盐酸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2.浓硫酸的腐蚀性

继续播放课件:点击画面播放视频:浓硫酸的脱水性

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是这样吗?

继续播放课件:点击画面播放视频:浓硫酸的稀释

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结论: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提问:(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2)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又是什么呢?

引导实验: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逐滴滴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按照投影的内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3.酸的化学性质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2

关键词:化学探究,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反思

新课程倡导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以来, 中考题一直保持了较大比例的探究性试题, 并且在题目的不断演变中, 探究性和开放性越来越明显。这无形中增加了探究题的解答难度, 不少学生在总复习阶段产生了对探究题“望而却步”的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通过对历年中考题中探究题的研究, 我认为探究题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只要找准思路和方法, 探究题也会成为取得好成绩的助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就探究题的复习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当一部分学生做探究题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一方面是因为探究题确实具有一定的解题难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对探究题的分类不清楚, 不能将每类探究题与相应的解题方法对应起来。在复习整理探究题的解题方法之前, 对探究题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从探究题型产生开始, 对其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根据所考查知识的特点进行分类的, 也有根据探究过程中所用方法进行分类的, 还有依据题目中所采取的探究形式进行分类的。我则更倾向于根据探究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 因为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的通过审题而确定探究题类别并进一步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而能较快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 再结合具体的探究情景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下面就结合探究过程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 对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

一、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一) 验证性探究

1.验证物质或微粒的存在

这类探究题往往通过情景创设引出一种不确定成分的物质, 要求通过化学方法确定该物质的成分。而不确定物质的得来可能是物质的变质产生的, 也可能是化学实验后的剩余物, 还可能是生活中有某种特殊功用的物质 (其中含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此类探究题的解题难点一般常在猜想环节和实验环节中出现。在猜想环节中除考虑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易与何种物质反应生成何种物质) 和物理特性 (如典型的颜色、状态等) 外, 还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 (即元素守恒) 进行排查。而在实验环节中则应考虑与被验证物质或微粒性质相似的物质, 并设法将其排除 (即排除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 , 使现象与被验证物质之间的联系具有唯一性。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物质或微粒的验证是依据现象的有无, 而有些验证则是依据现象的明显程度。对于后者, 在方案设计时则应考虑进行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 比如“硬水、软水的区分”。

例 (2013·广州)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 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 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 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假设2:含KOH和K2CO3;假设3:只含K2CO3

(1) 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 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②“固体A”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4) 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 从KOH和K2CO3的组成和性质看, 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写出一条) 。

答案 (1) 2KOH+CO2=K2CO3+H2O (2) 有气泡产生

(3) ①过滤②CaCO3③使碳酸钾完全反应, 防止对接下来的实验干扰

(4) 作钾肥 (其他答案合理则可)

2.验证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或条件

此类探究题中, 往往是多种因素对某一反应或事物产生影响, 要想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 需要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探究中首先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 然后逐一进行探究, 在探究某一可能的影响因素时, 需要将其它的影响因素控制为相同, 而将被探究因素控制为不同, 再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该因素是否对化学反应产生影响。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铁锈蚀的条件”。

例 (2013·安徽) “五一”假期, 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1) 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小兵用下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 其中量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应从 ________ (填e或f或g) 管通入。

【收集证据】 (3) 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4)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5) 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 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 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f

(3) ①③或②④

(4) 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 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

(5) 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随着反应的进行, 硫酸被消耗, 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6) 温度;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只要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即可)

3.验证物质的组成

此类探究题主要是依据元素守恒进行探究, 比较常用的有燃烧法、电解法等。一般都是先思考被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然后实验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验证生成物的存在, 再依据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推导出被验证物质的组成。

例 (2013·连云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 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 (操作规范)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 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 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 g, 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 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 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_____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较多量的稀硫酸中了, 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 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 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 Cu2O也能被还原出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 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

学科王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 。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 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

猜想②是:_____。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 完全反应后, 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_____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 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 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 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 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 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 (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 写出计算过程) ;然后, 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 g进行比较, 判断猜想成立_____ (填①或②) 。

答案 [设计方案]吸收水蒸气或干燥氢气

[实验探究]11:80 1:8

[分析交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

[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

[拓展探究]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玻璃管的总质量

[定量分析]①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4.验证反应的发生与否

某些化学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需要借助以下方法制造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1) 证明反应物减少了, 如用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借助酚酞试液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 又如通过气压变化证明气体的减少; (2) 证明生成物出现了, 如向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来说明碳酸钠的生成等。

例 (2013·北京)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方案如下:

(1) 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 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 , 其目的是_____。

(3)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瓶内气压变小 (2) 向外拉注射器3, 证明步骤①装置中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 CO2+Ca (OH) 2=CaCO3↓+H2O (4)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5.验证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的验证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该探究基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熟练记忆, 然后再选择适当的金属单质与酸溶液或盐溶液进行反应, 并根据以下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1) 金属与稀盐酸 (或稀硫酸) 反应, 有气泡产生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前面, 反之排在氢后;都有气泡产生的, 反应越剧烈, 则金属活动性越强。需要注意的是, 如需要借助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 还应注意其它可能影响的反应剧烈程度的变量的控制。

(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有固体析出则单质中金属的活动性强于盐中金属, 反之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于单质中金属。

例 (2013·娄底)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 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 (Cr) 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Sn Pb (H) - Hg Ag Pt Au,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Cr > Fe > Cu;猜想2.Fe > Cu > Cr;猜想3.你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

(1) 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 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 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 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结论与解释】

(1) 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正确。

(2)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 反应 (填“能”或“不能”) 进行。若能进行, 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Fe Cu Fe>Cr>Cu无明显现象发生 (或无气泡生成, 溶液也不变色)

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利于反应能Cr+FeSO4=Fe+CrSO4

(二) 气体制备探究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是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 因此, 与气体制备相关的探究题也就时常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题中。该类问题中, 往往是依托气体制备, 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或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在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应注意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方法的运用;而在探究实验装置时则应积极回忆和再现自己完成实验时的情形, 将实验与题目联系起来, 寻找做过的实验与题中实验的相似点, 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例 (2013·厦门) 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 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上图所示。

(1) 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 ____________,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2) 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 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 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 ___ 氯化锌的溶解度 (填“<”、“=”或“>”) 。

实验2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4) 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 提供装置如下图。

①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 (填编号) , 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_____ (填编号) 。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装置B导管口 ____ (填“a”或“b”) 进;选用仪器F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仪器F名称是 ________。

(5) 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 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 进行下表四组实验, 获得数据如下表。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需比较实验 _____ 和实验 _____ (填编号) 。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 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

答案 (1) 过滤, 搅拌 (2) 除去炭粉 (3) < (4) ①B, D②b, 量筒

(5) ①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含杂质的锌比纯锌反应速率要快

②a和d③温度 (或锌粒形状大小)

(三) 物质提纯探究

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见下表。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不论选择哪一种化学除杂方法, 一般都应保证只有杂质参与反应, 且将杂质转化为与被提纯物存在状态不同的物质 (为了便于分离) , 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例 (2013·福州) 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某实验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 (含FeSO4和少量ZnSO4、MgSO4) , 进行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实验。

【阅读资料】

(1) 25℃时, 去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

(2) 25℃时, Zn (OH) 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

(3) 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 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写一个即可) 。

(2) 操作a的名称为_____。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等。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 溶液1所含溶质有_____ (至少写两种) ;溶液3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

(4) 该实验取废液100g, 最终得到产品四氧化三铁质量为3.48g, 则原废液中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 (精确到0.01%) 。

(2) 过滤、漏斗、引流 (搅拌)

(3) 硫酸镁、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镁 (两种即可) 硫酸 (4) 6.84%

二、探究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同学们多次运用“科学探究”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 并在探究中初步了解了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复习中, 还应再次关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验、探究活动, 进行如下整理, 以提升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 关注探究过程, 理清各步骤间的因果关系

总有同学认为, 探究题太难, 答题时不知从何说起。其实, 只要基础知识牢固掌握, 答题时尽可能将问题放到整个探究过程中去思考,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因为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且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如问题与假设对应、假设与方案对应、方案与现象对应、现象与结论对应、结论又与问题 (或假设) 相呼应。复习中, 回顾进行过的探究活动, 认真整理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思考重点 (如假设环节需结合元素守恒、物质性质进行思考) 以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通过适当联系整理内容, 探究难题也就不会再“无从说起”了。

(二) 反思探究过程, 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学习新课时, 由于知识所限, 探究方案往往比较单一, 对问题的思考也不够全面。复习阶段, 对原有活动进行反思不仅可以找到更多更好地解决方案, 还可以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 研读教材, 巩固拓宽思路

中考专题复习 篇3

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首先,回顾柳州市近五年句子赏析专题试题,由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

例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与《年年依旧的菜园》(5)(6)段,请从语言、写作手法角度分析其中你喜欢的一个选段。(4分)(2010年柳州市中考《年年依旧的菜园》)

例2:

文中第(9)段的景物描写很精彩,与下面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来比较它们的共同特点。(3分)(2011年柳州市中考《品味时尚》)

例3:

第(7)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3分)(2012年柳州市中考《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例4:

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简要赏析。(4分)2013年柳州市中考《雨中》)

例5: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2014年柳州市中考《父亲的雨》)

从这些题型当中,大致可概括出考查方向有以下几种,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以及其他表现手法,归纳图表如下:

二、回顾课本,方法探究

例题1请赏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选自七(上)老舍《济南的冬天》

解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景小巧秀丽,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放”、“安静不动”、“低声说”将小山拟人化,赋予小山慈母之情,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山像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的考查,是句子赏析题最重要的考点,能分辨修辞手法并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例题2:

请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选自八(上)朱自清《背影》

解题:

动作描写,描写了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和爬上月台的艰难情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步履艰难的特点,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外貌描写,描写了父亲暗淡朴素的穿着,呼应了上文的惨淡家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私伟大的爱。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是学生在赏析句子时的重要考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1)外貌描写:揭示人物人份、地位、境遇,表现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品质;

(4)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例题3:

请赏析: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选自九(上)鲁迅《故乡》

解题:

环境描写,描写了萧瑟、凋敝的故乡景象,渲染了抑郁深沉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为下文写故乡人、事的改变作铺垫。

环境描写作用通常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社会习俗、时代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②渲染XX气氛;③烘托人物的XX心情;④表现人物XX性格;⑤揭示了文章XX主题;⑥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题4:

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解题:

运用了生动的动词,“钻”字写出了青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偷偷的”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形象的写出了春天“新”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旺盛生命力。

词语赏析通常抓住关键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

例题5:

请赏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选自七(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都通过百草园有趣的美景的描写来衬托(烘托、映衬)自己欢快、自在(高兴、惬意、舒畅等)的情感。

动静结合,“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静态;“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动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有趣的儿童乐园。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是不少学生复习的盲点,下面归纳如下:

(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例题6:

请赏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侧面描写,描写“花下”蜂闹蝶舞,侧面表现了花儿的繁荣、鲜艳和香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鲜艳的颜色,从嗅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香甜的味道,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蜜蜂喧闹的声音,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还包括人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三、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结合相应考点的作用,我们就能更全面的答题,总结答题方法如下:

(1)句子赏析考查角度:①修辞手法。②人物描写。③景物描写。④词语运用。⑤表现手法。⑥描写角度。

(2)解题思路:找准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效果。

(3)答题格式:方法、角度(修辞、描写手法等)+内容(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作用(现人、物、景的特点和主旨、感情等)。

四、结语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4

一、选择题

1.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2)二个氢原子(3)5N2 .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D中x=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倍.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计算题

2﹣

2+

2+ 5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

3水

=1g/cm)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013•内江)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具有多少质子就有多少核外电子,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要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例回答,要熟记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选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a+(﹣2)×3=0,解得a=+4;

B、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b+(﹣2)×4=0,解得b=+6;

C、氧显﹣2价,氢显+1价,钾显+1价,设K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1)+c+(﹣2)×3=0,解得c=+4;

D、氧显﹣2价,钠显+1价,设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d+(﹣2)×3=0,解得d=+2; 因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故选B.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 Ca(2)二个氢原子 2H(3)5N2 5个氮分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N2可表示为:5个氮分子.

故答案为:(1)Ca;(2)2H;(3)5个氮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O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H2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Ca(OH)2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CO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CaO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

2+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3)D中x= 8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47,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9 倍.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

(2)依据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2)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是带有三个正电荷的铝离子,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C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所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故答案为:(1)三;(2)AlCl3;(3)8;(4)47;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物理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氧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碳酸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考虑;(3)根据盐的分类考虑;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红砂岩雕刻佛像,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的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3)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X,反应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

倍=9倍;

别为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物理;(2)氧;(3)碳酸;(4)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熟悉盐的分类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F或Cl(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4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弄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间的关系,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1)由于该元素是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得到,非金属.

(2)由于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因此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应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故答案为:F或Cl(3)由于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应为+5价;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答案为:+5,214.

(4)由于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加碘盐,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可能容易分解.故答案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H3 .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88.9%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6NO=5N2+6H2O .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依据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绘制要求和氮原子的化合价分析解答;(2)依据水的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来源以及变化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核外电子数也为7.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氨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是+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表示为H3;

×100%=88.9%; 知

应的图

为(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由图示的情

可,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4)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是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电火花的引发下生成氮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 H3;(2)88.9%;(3)4NH3+6NO=5N2+6H2O;(4)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Na,阴离子 F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

(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

(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Na;F.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

+

﹣ 21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运动型.

【分析】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 22 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钠、氯两种元素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Na+、Cl﹣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蒸发结晶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

2﹣

2+

2+【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进行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填:钠元素和氯元素;(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Na、Cl;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常加入过量的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故填:蒸发结晶;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

+

﹣ 23(4)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碱是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以及粗盐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五、计算题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4.8 g氧元素.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100%=4.8g(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

=1g/cm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

=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6:1:12;(3)15;85.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 篇5

杭州一考生

一缕墨香飘逸,记九年寒窗,劳苦欢笑泪与汗水;三分思绪入木,忆三载岁月,笔尖轻带情与感动。走过那些刻骨铭心的岁月,丰富了我的情感,坚定了我的信念。今日手握笔杆,却已成竹于胸,只为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忆往昔岁月,甜蜜和兴奋还残留于心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初中三年的生活,挥之不去。欢笑与誓言,哭声与呐喊,依然回响在耳边。播种三年青春岁月,却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和情感„„这一切财富,我一生受用。这些就如同我人生路上的一条溪水,一池清湖,滋润成长中的我,助我在前进的路上,完成一次次考验,突破一处处难关,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坚定的脚步不会停下。艰难困苦如一道屏障立于眼前,它们阻挡了我的视线,却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挫折,将不会少,但我将会变挫折为前进的动力,从古到今,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困境中奋起。刘禹锡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艰难困境中,仍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定信念;李白在“将登太行雪满山”“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手足无措中,也仍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挫折磨难,虽伤了他们的身心,却也张扬了他们的人生。那飘扬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诗篇,不正是一份份让自己满意、让世人赞叹的答卷吗?

行走在成长的路途,笔尖常常有感动,记录着华丽的诗篇。当艰难挫折再起,扬笔挥墨,已然成竹于胸,只为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斗转星移,桃符更新。你就是我的一本书,一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是你教会了我珍惜与刚毅,你将伴随我走过整个人生。

3.美好一瞬间

金华一考生

生命往往因瞬间而美丽。

明人洪应明有副耳熟能详的对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在那不经意的俯仰间看到了人生的豁达,古往今来,让多少人为此钦慕。他用那一份独有的高远为生命做了很好的诠释,生命也因为淡泊名利而美丽。

如惊鸿一瞥,蓦然听到的,却是最美丽的,最刻骨铭心的,最容易镌刻进灵魂深处,生命的本意即是如此。

一曲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流着彼此的思想,在灵魂的深处深情交谈。在琴弦与石块相撞的瞬间,让我们读懂了至真友情,在高耸的群山和潺潺的涓流中,让我们看到了知己的可贵,生命因有了知音而更美丽!

岁月如晦,花开花落,总是在那不经意的瞬间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在人们心里千回百转,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双化蝶,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这个虚幻的世界瞬间变得凄美动人。生命因为充满着挚爱而美丽!

如昙花一现,如流星划空,生命里因无数个瞬间而美丽。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不忘国家的安危;“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牺牲前誓言铮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我们在读书的那一瞬间,仿佛听到了众多先贤在我们耳边反复叮咛,生命因心怀天下而美丽。

一瞬间是一种禅意,是一种宁静,是虚空的玄奥,更是一种美丽。不管是月下听琴,松下听涛,庐下听雨,每一瞬间感悟到的都令人心醉。

在秋色弥漫的季节里,在花开花落的岁月里,请去倾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感悟生命里每一个瞬间的美丽,你会发现世界赋予你的是如此美丽,请珍惜你看到听到的美丽瞬间。

不能没有你

就像一首诗里写的那样: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我们的青春都是美好的,随后会像花瓣一样凋零,在慢慢长大后失去激情。

青春,我们不能没有你。

青春,那是像黄金一样不会褪色的时光。纯粹的学生时代,那些所有漫长的平静的周而复始的日子,所有短暂的起伏的缤纷多彩的日子,所有快乐的热闹的风和日丽的日子,所有悲伤的孤独的乌云密布的日子,都是我们青春的一笔浓浓的色彩,青春,我们终将携手人生,义无反顾,永不后悔。

我们总是追赶着青春,至那些潮水断处的山崖,却忘记了年轮里,青春就像一季一季悄悄开放又悄悄枯萎的没有来路的葵花。我们与青春终会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再也看不到曾经那么用力拼搏的痕迹。那些我们曾经的年华里失败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怨恨,都会败给伟大的时间。青春,我们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们都会长大到学会原谅,学会珍惜,学会不再妄自菲薄的年纪。那时的时光变了,月色荒凉了天明,拂晓接连了弦月,当我们告别了青春,我们会忽然一夜长大,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完成一场蜕变与成长,那时的我们会发现,青春啊,不能没有你!

时光犹如一条回不了头的河流,在湍急的河水中,我们年华正好时,会狂妄地跟天叫板,跟地抗争,我们以为会有大把大好的青春可以挥霍,我们活得有滋有味、轰轰烈烈。然而任宇宙洪荒,我们会明白,时光荒凉的河床上不允许有逆流而上的石头,背离青春的人会被青春所抛弃,那时你会守着岁月斑驳的光阴,默念青春,我们不能没有你。

青春,就像这世上的太多东西一样,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愚钝的细胞。待岁月沉寂,平淡隽永时,会有“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的淡淡惆怅。青春,无法隐藏,亦无法从容。

红尘滚滚,江河滔滔,青春是所有时光、所有力量都冲刷不掉的痕迹。青春,我们不能没有你!

命题作文,是指给定明确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确立中心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它是一种非自由状态下的写作。

1.命题作文题目的类型

(1)概念型,即题目中出现一个概念,给定一个文章范围,要求表现与概念有关的一些想法。如“尝试”“习惯”等,这种题目的内涵比较宽泛,考生不可能对这个概念进行全面的阐述,而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

(2)观点型,即已经提出了观点,考生只能就这个观点进行论述,如“有志者事竟成”“有舍才有得”。

(3)比喻型,即要求考生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如“人生何处无风景”“拔掉心中的杂草”“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等。

(4)联想型,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等。

命题作文无论题目的长短、深浅、熟悉或陌生,抽象或具体,都有展现自我、展示个性、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倾向,写作范围多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写“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我”的读书生活和“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为侧重点,这是命题作文及其他形式作文共同的写作空间,成为考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作文主旨、展示个性风采、抒写真情实感的主攻“阵地”。

3.常用审题方法

(1)扩缩法。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

(2)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志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辩、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美在我身边”“绿色”等。

(3)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是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天”,“难忘”是题眼;是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如“我也给美丽做了道加法”,“做”就是题眼;是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特点”即为题眼,如“路”。

4.独到的创新设计

(1)小标题串联式

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多方位地或随意地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如中考佳作《不会变的是你眼眸中的柔情》,作者就拟写了三个小标题“悲·温暖”“欢·了然”“离·牵挂”,行文中立足于悲观、成功、离别三个不同的情境分别表现妈妈眼眸中的温暖、了然的笑意、牵挂的温柔,角度多样但主旨凝练:妈妈对“我”的关爱永恒不变。

(2)寓言童话式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童话故事这一表现形式,采用换位思考,站在第一人称的写作角度,可带给人独特感受。如《我和彩蝶一起飞舞》一文,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一只蛾子由破茧而出到与彩蝶一起飞舞的故事,寓含了“用平凡去谱写生命的绝唱”的道理,构思巧妙且吸引人。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掌声,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词。它可以表达肯定和赞美,也可以表达尊重和鼓励。你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染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耕耘打动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

你可以是个人或集体,可以是非凡人士或普通人物,还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 请以“我把掌声送给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提示和要求:①自定角度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就要初中毕业了,少男少女们对将来的人生和未知的世界一定充满着美好的向往。请以“我希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④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在一点一点地成长。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孩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沉稳少年,我们有过许许多多的难忘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品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人生的成长与快乐:一次难忘的家务劳动(洗衣、下厨、搞卫生等),让我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一次来之不易的成功,让我们体验到了付出的重要,明白了奋斗的可贵„„

请你以“在体验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来展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吧!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以“我的引路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与套作,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5.请以“想看见你的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5中考专题复习材料 篇6

一、全力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答: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②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答:依法行政。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答:依宪治国。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5、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答: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宣传宪法,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6、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答:①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7、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③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注: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①要尊重他人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8、什么是法律?(法律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9、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答: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0、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1、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答:①这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②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③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2、请你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①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反腐力度,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③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各种监督渠道,切实保证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建议权。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13、有学生认为:“宪法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太远,没有必要学习。”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因为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4、宣传宪法的标语:(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2)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二、民族团结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2、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答: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关心少数民族同学。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5、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⑤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我国开展对口援疆援藏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加快新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新疆、西藏各族群众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促进祖国统一。④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⑥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7、民族自治地方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在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④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⑤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持。⑥自治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改革创新。

三、科技创新

1、为什么说我国还是一个科技发展中国家?

答: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我们还是一个科技发展中国家。

2、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嫦娥卫星的发射成功,神舟系飞船发射成功;歼20、运20飞机试飞成功;辽宁舰成功入列;蛟龙号潜水器、银河超级计算机等。

3、我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在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④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奋斗。

4、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答: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尽快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科技整体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5、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奖318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6、国家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学家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③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应该怎样做?

答: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8、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中学生应采取哪些行动?(青少年应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④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四、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答: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各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4、我国为什么要将“向污染宣战”作为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答:①表明当前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雾霾等焦点环境问题的关切和期待。③展示中国政府铁腕治污的坚定决心和应对雾霾等突出环境问题的积极行动。④、倡导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5、我国在“向污染宣战”的征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答: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②我国目前大气污染严重、荒漠化加剧等现象严重。③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还不够高。

6、我国设立“全国低碳日”有何现实意义?

答:①有利于普及绿色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促使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向污染宣战”,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企业、个人分别应怎么做?

答: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普及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等。

企业: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②加快科技创新;③加大环保节能投入;④节能减排等。

个人: ①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和回收废纸、碎玻璃等;③不送或少送贺卡;④节约用电,随手关灯;⑤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⑥用淘过米的水浇花;⑦用“中水”洗车。(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些什么?)

8、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①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③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④大地需要绿色。

五、经济发展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4、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答:共同富裕

6、什么是共同富裕?

答: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定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7、列举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实施中部崛起战略;③免征农业税;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⑤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⑥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8、两个百年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9、我国现在达到小康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

10、怎样进行合理消费?

对三角尺的思考——中考复习专题 篇7

三角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顺其自然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让他们感知艰辛的经历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既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用数学观点来观察、探索、实验、推理、归纳生活中的事物,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良好学习品质.

一、利用三角尺画特殊角(0°~180°)

除了直接用三角尺画出0°、30°、60°、90°、45°、180°的特殊角外,还可以用两三角尺各个内角的和或差画出120°、75°、150°、105°、135°、15°等特殊角.

二、利用三角尺作垂线和平行线

三、利用三角尺作特殊几何图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四、三角尺的拼图功能

1. 同尺拼接,考查特殊多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

2. 异尺拼接,生成动点问题.

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2, P是AC上的一个动点.

(1)当点P运动到∠ABC的平分线上时,连接DP,求DP的长;

(2)当点P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D=BC时,求此时∠PDA的度数;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D、P、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Q恰好在边BC上?求出此时DPBQ的面积.

五、三角尺的重叠

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按下图方式叠合在一起,思考下列问题:

1. 填空:

若∠ACE=35°,则∠BCD的度数为_____;

若∠BCD=140°, 则∠ACE的度数为___;

若∠BCD=150°,则则∠ACE的度数为___;

若∠BCD=α,则∠ACE的度数为___.

若∠BCD=150°,则则∠ACE的度数为;若∠BCD=α,则∠ACE的度数为.

2. 你发现∠BCD与∠ACE的大小关系了吗?证明你的发现.

3. 三角尺ABC不动,将三角尺DEC的CE边与CB边重合,然后绕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使0°<∠BCE<90°),当∠BCE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垂直,直接写出∠BCE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说明理由.(答案提示:顺时针,30°、45°、75°;逆时针,45°、60°.)

六、三角尺旋转成体

将短直角边长度为a,一个锐角是30°的三角尺,分别以其三条边所在直线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60°后,形成了下图对应的几何体.试比较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变化.

七、三角尺的转动

将锐角为30°的三角尺ABC如上图放置,先以点C为中心,沿直线l按顺时针方向做第1次转动,再以转动后点A的对应点A1为中心,按相同方向做第2次转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第3次转动,实现第3步三角尺的位置.

(1)请在方框内画出三角尺做第2次转动后的位置图形;

(2)若三角尺的短直角边BC长为6cm,请计算出三角尺做3次转动过程中,点B的行程.

八、三角尺的平移

1. 两三角尺的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的平移.

三角尺ABC(一锐角是30°)和三角尺DEF(锐角是45°)的起始位置如图1所示,令三角尺DEF固定不动,三角尺ABC以每秒钟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AC(或DE)的长度为n,请求出平移过程中两三角尺重叠面积S与平移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标明自变量取值范围.

简析:

令△AGD的高PG为h,则:

2. 两三角尺斜边在同一直线上的平移.

三角尺ABC(一锐角是30°)和三角尺DEF(锐角是45°)的起始位置如图6所示,令三角尺ABC固定不动,三角尺DEF以每秒钟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AC(或DE)的长度为n,请计算平移过程中两三角尺重叠面积S与平移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标明自变量取值范围.

简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 篇8

热点展示:

材料一:格林尼治时间22日零时51分(北京时间2009年7月22日8时51分),日全食出现在印度西部的坎贝湾,随后全食带穿过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中国和日本,最后在西太平洋的北库克群岛,太阳带食而落。整个日食过程,月影在地球表面以每小时3000多千米的速度行进了近4小时,最长的见食时间达6分43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因此也被誉为“世纪日食”。

材料二: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即为光的直线传播。

材料三:我国部分城市日全食见食时间表

注:日全食过程分五个阶段,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

热点解读:

7月22日,日全食奇观在我国境内发生,最长的见食时间达6分43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因此也被誉为“世纪日食”。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观现身,亿万国人同赏,掀起了空前的观测热潮,堪称一场全民的“科普嘉年华”。2010年中考将会关注这一热点,并从信息筛选、语言表述等方面设题考查。

命题预测: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境内发生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为此,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日全食”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并且收集了以下材料(见“热点展示”)。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下面的活动。

[关注日全食]

⒈阅读材料一,从中筛选出一条重要信息。

[了解日全食原理]

⒉阅读材料二,说一说日食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探究见食时间]

⒊阅读材料三,你有什么发现?

参考答案:1.“世纪日食”横穿亚洲。⒉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直线,这样便发生了日食。⒊由于经纬度不同,在不同城市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长短是各不相同的。

二、“火星文”主题阅读

热点展示: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 ⊙o⊙(译:目瞪口呆);⊙﹏⊙(译:傻眼);1切斗4幻j,↓b倒挖d!(译: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如今,在不少学生的作业、日记中,信手一翻就能看见几处“火星文”。近年来,“火星文”汹涌而至,平时学生们在网上交流用的“火星文”,居然也出现在了课堂笔记、作业,甚至是考卷中。初中生喜欢“火星文”这种新鲜事物,就像是喜欢流行歌曲一样,如果谁不知道就等于落伍。另外,不少学生在来往信件或日记中使用“火星文”,不愿老师、家长看懂,以此捍卫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相关链接]

⒈随着网络的普及,网友开始大量使用以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相当奇异,故被称为火星文。火星文最早起源于台湾,由网友打繁体字时常出现的错别字而慢慢形成。

⒉火星文的突然出现引发了一场网络“口水战”。一些网友对此表现出不屑一顾甚至是坚决封杀的强硬态度,有人则认为火星文很有创意,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没什么不好。从事IT职业的张翰认为,火星文是不规范的文字,这种乱用汉字的行为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孩将来不会写中国字了。他目前正筹划和同学一起研发“反火星文”软件,“这种软件可以自动屏蔽所有的火星文,并将火星文转化回地球文字。”

热点解读:

火星文的使用群体多为使用网络频率最高的青少年,他们利用MSN等聊天工具和BBS将火星文传播并迅速流行。青少年的同龄认同心理,游戏心理,标榜自我的个性使得火星文得以流行。有人称火星文就是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其实它是对汉字的一种扭曲的书写形式。2010年中考将特别关注这一现象,考题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给新闻拟写标题;(2)对新闻内容进行点评;(3)拟写辩词。

命题预测:

⒈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2字以内)

⒉联系语境,解释“相关链接2”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口水战:

⒊假如班级举行以“我看‘火星文’”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对‘火星文’现象不妨多一些宽容”,反方的观点是“对‘火星文’现象不能宽容”。请你代表正方(或反方)拟写辩论词,不少于120字。

参考答案:⒈初中生用“火星文”捍卫隐私。⒉“口水战”是指辩论双方的争执(争论)。⒊示例:正方: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丰富的引申造词功能和对外来词的容纳,正是汉语博大精深的一大优势。网络词汇并非洪水猛兽,对其不妨多一些宽容。历史告诉我们,在汉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下,一些外来冲击,往往会丰富而不是损害汉语。居安思危的态度是对的,但凡事都喊“狼来了”,却多少有点小气了。反方:这种“火星文”确实很有意思,但这会给汉字的使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说到底这种字,对正在接受汉字教育的人来说是一种毒害。汉字是我国五千多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国人不可抛弃的语言文字,怎么能容忍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来攻击挑战?坚决维护我国的灿烂文化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参与!

三、“经济保八”主题阅读

热点展示:

新华网北京2009年10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铮、王希) 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22日“出炉”。7.9%的前三季度增速让全年“保八”已无悬念,8.9%的三季度增速更是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去年四季度中央及时果断实施一揽子计划,希望的种子经历了春天的发芽、夏天的成长,终于迎来了秋天的收获。不过,现在远非大功告成,前进的道路上将面临许多挑战。四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的“收官”,也将为明年发展奠定基础。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越应该审慎分析形势,充分估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热点解读:

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一季度6.1%的近年来谷底,到二季度7.9%,再到三季度8.9%,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道有力的“上行线”——中国在向世界宣布,已经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保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热点话题将有可能走进2010年中考试题,命题人会从信息筛选的角度拟题,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命题预测:

⒈给上面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GDP季度增速图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⒊联系新闻内容,说说“四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的‘收官’”中“收官”的含义。

参考答案:⒈把应对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⒉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后,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已经进入回升轨道。⒊表示到了最后阶段,虽还没有结束,但已接近结束。

四、“诺贝尔和平奖”主题阅读

热点展示:

[材料一]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9日电 奥斯陆消息:挪威诺贝尔委员会9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

[材料二]

中国日报网2009年12月10日报道 据美国媒体报道,12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发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感言。奥巴马的当选引起了广泛的质疑,甚至连环保主义者都批评奥巴马更改了先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再去奥斯陆领奖的原定计划,选择了“先去领奖后去开会”。

奥巴马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今天我也拿不出一个明确的办法解决战争带来的问题。我只知道,我们需要和先人一样——拥有长远目光,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才能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角度去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定义。”

作为一个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总统,奥巴马称他有义务保卫自己的国家。他认为有时战争是合理的,特别是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例如向基地组织开战。他说:“非暴力无以阻止希特勒的铁骑,谈判不能让基地组织放下武器。我们说武力是必须的,这不是在狡辩而是在以史为鉴。”但是奥巴马强调,美国并没有想要挑起阿富汗战争。

热点解读:

今年10月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奥巴马获得和平奖,这个决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质疑奥巴马何德何能获此奖项,甚至获此提名,因为在今年2月1日和平奖提名截止时,奥巴马才刚刚上任不到两星期。作为一个处在两场战争中的国家总统,奥巴马获此奖项是“爆冷”,“令人吃惊”。2010年中考将会关注这一焦点新闻,并从信息筛选、新闻点评等角度设题。

命题预测:

⒈从以上两则材料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

⒉从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天起,就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对此,你有何感言?

⒊请你为世界和平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⒈奥巴马 诺贝尔和平奖 和平奖感言 为战争辩护⒉示例: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还没有为世界和平做出具体贡献。奥巴马获和平奖是“爆冷”,因为和平奖通常是颁发给已经有所成就,或是历经多年虽然还未成功但至少锲而不舍的人。而奥巴马上任不足一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奖项颁发给他还为时过早。(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⒊示例:①世界是一家,和平靠大家。②放飞和平鸽,世界充满爱。③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梦境。④让全人类听到和平的钟声,让全世界处处流淌和谐的音符。

五、“微博”主题阅读

热点展示:

新华社2009年12月14日电 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达3.38亿,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宽广无垠、空间无限的互联网世界,中国“网事”也精彩纷呈、千姿百态……

今年以来,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博客魅力延伸至中国,引发了一场“围脖”热潮。和博客不同,博客上的形象被喻为“化妆后的表演”,博文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大工作量成为博客作者的负担;而微博使用者不必考虑做什么标题、如何展开叙述等“繁文缛节”,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即可,140个字符的微博深受网民喜爱。支持手机随时更新的微博,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发表。微博也迎来知名明星、企业家的加盟,李开复、俞敏洪、赵薇、潘石屹等纷纷开微博,“围脖”粉丝团日趋火爆。短小精悍和随心所欲的微博也因为“太琐碎”、“口水信息太多”而被一部分人诟病,但有专家认为,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140个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热点解读:

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店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有专家认为,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2010年将会走进中考试题,题目将以名词解释、信息筛选、要点归纳等形式呈现。

命题预测:

班级开展“学习网络新词”活动,并收集了下面的材料(见“热点解读”),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⒈读上面的材料,解释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1)围脖:

(2)草根:

⒉请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⒊从材料中你发现微博相对博客有哪些优势?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⒋微博短小精悍,随心所欲,它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是现场记录,也可以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微博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我在和潘石屹吃饭,有人买房子要打折吗?”这短短17个字,就是著名出版人洪晃的一篇著名“微博”博文。就在她吃饭的同时,这个消息迅速通过网络和手机发给众多网友,引来关注。请你以“国庆60年大阅兵”为话题,写一个“微博”博文。

参考答案:⒈(1)围脖,即微博。(或:“围脖”即“微博”的昵称。)(2)草根,即平民。(或群众)⒉今年网友微博表达更“草根”(或:中国“网事”精彩纷呈、千姿百态)⒊(1)微博短小精悍,随心所欲。(2)微博支持手机随时更新,发表信息更及时。(3)微博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⒋示例:(1)60周年大阅兵,威武雄壮,精彩纷呈,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著名的判断——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也永远是最可信赖的人!(2)首都北京,会聚了中国军人的灵魂;天安门广场,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威仪。

六、“国庆六十周年”主题阅读

热点展示:

[材料一]

2009年10月1日上午10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材料二]

新华网北京2009年10月7日电(俞玮) “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澎湃,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展望未来,我们自信豪迈,各族人民阔步向前,再绘波澜壮阔画卷。”金秋十月,亿万中国网民在喜庆新中国甲子华诞的同时,也不忘通过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等网站开设的互动平台,为祖国未来发展许下诚挚愿望,表达中华儿女心中最美好的期盼。

[材料三]

1978~2008城乡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一览表 1978~2008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览表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1978~2008汽车销量一览表

热点解读: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为一个总体富裕文明的国家,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为一个初步繁荣强盛的国家。2009年金秋,世界将目光再次聚焦中国。2010年中考不能不关注这个热点,写祝语、拟对联、谈感受、信息筛选、图表分析等题型都有可能涉及,形式也将灵活多变。

命题预测:

⒈2009年10月1日上午10点,相信你正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共和国六十华诞的盛大典礼,特别是观看完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后,你一定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请把你内心的感慨用几句话写出来,字数在100字以内。

⒉阅读材料二,请你也通过网站开设的互动平台,为祖国未来发展许下诚挚愿望,表达你心中最美好的期盼。不少于50字。

⒊在欢庆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小军热血沸腾,思绪澎湃,突发灵感,为祖国生日写下上联:祖国与天地同寿。可是怎么也写不出下联,请你为小军对出下联。

⒋阅读材料三“恩格尔系数一览表”完成下面的题目:

恩格尔系数越 ,生活越富裕,反之,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越 ,它是反映贫困与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⒌阅读材料三,你有什么发现?

上一篇:农村集体财务报帐工作的通知下一篇:消防安全警示语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