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个人小结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模具设计个人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模具设计个人小结

保利“天悦”项目结构精细化设计管理小结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保利“天悦”项目设计管理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阐述在高端住宅项目精细化设计管控方面的关注要点与得失,供同行同事借鉴。

【关键词】精细化;设计管理

一、概述

保利“天悦”项目位于琶洲村全面改造项目的西北部地块(自编号地块一),核心功能为滨水住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7万㎡,计容建筑面积约61.2万㎡(其中住宅面积约40万㎡,公寓面积约21.2万㎡)。项目拟建塔楼30栋,除2~5号楼为18层外,其余各栋均为结构高度120~140米的超高层住宅,且所有产品皆精装交付。此项目作为集团大户型高端住宅的标杆项目,在户型布局的舒适性、外墙工程、机电工程、室内装修工程等方面都对结构设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对该结构设计管理过程的关注点及成果亮点作简要总结。

二、结构设计及施工配合管理关注点

为打造高端住宅产品,我们始终将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贯穿在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

1.结构设计前期关注点

1)重视与建筑、室内、机电各专业的协调。“天悦”项目的建筑户型布置以舒适、大气为主,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墙柱的布置,应尽量满足房间的景观面、过道的净宽等要求。在户内区域不宜布置墙柱,为潜在的户型调整需求爭取条件。为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室内设计较关注天花高度,故在梁板布置时应尽量兼顾到天花高度及造型,做到一房一板、主要房间梁柱不外露等。由于配套的机电档次较高,功能基本齐备,通常在狭小空间内需布置大量的管线,所以为了满足天花高度,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机电要求,压缩梁高或预留穿梁孔。

2)通过样板房装修检视设计,优化后续设计。样版房装修是检视机电安装、室内完成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此期间会暴露出结构的细部问题,如地面出现小反梁影响室内铺贴、预留孔洞不满足机电安装要求等等。

2.施工配合期间关注要点

1)外墙、门窗、机电安装单位深化设计的结构专业配合工作。“天悦”项目的外墙采用干挂石材幕墙系统,经深化设计,需配合大量的混凝土构造柱、过梁等,且各构件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系统门窗安装要求梁、板的局部标高做细微的调整,尺度在3~5cm之间,这些需求必须在结构施工前落实。

2)加强现场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巡检。要打造精品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首先要过硬。“天悦”项目全屋豪华精装修交楼,当内装工程完成时,结构构件将完全隐蔽,无法检修。因此应加强在毛坯阶段的质量巡检,排查结构漏水、裂缝等隐患,以免影响高端住宅的销售形象。

三、施工工艺及结构设计的优化小结

通过施工过程的现场巡检和样版间装修效果的审视,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设计优化,取得若干成果亮点。

1)高强混凝土剪力墙配筋优化。高强混凝土水化热大,当混凝土体积较大时容易产生裂缝。“天悦”项目的结构体型为照顾到户型设计,墙柱距较大,底部剪力墙的厚度达400mm,部分剪力墙长度大4m以上,所以应采取相应优化措施。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以上、墙厚大于350mm、墙肢长大于3m的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应小于150mm,以改善混凝土抗裂性。

2)楼板钢筋直径优化。目前结构楼板钢筋采用高强钢筋,直径较小,特别是楼板的板面负筋,在施工中容易踩踏变形。为改善钢筋的抗踩踏性,保证楼板钢筋的施工质量,结构设计时楼板的支座负筋配筋应选用直径应不小于8mm的钢筋。

3)设备房附近楼板厚度优化。由于“天悦”项目配套的机电设备较多,且均集中布置在设备间,众多设备末端管线均从设备间向外暗敷扩散。由此,设备间出口处形成较密集的暗埋线管,影响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如图1所示。因此,结构设计应适度加厚相应区域楼板的厚度,且应要求设备专业合理排管,尽量分散敷设,以便于楼板混凝土浇捣,保证楼板混凝土的密实性,避免产生楼板通缝。

4)厨房烟道孔周边小梁优化。高端住宅对天花高度的要求较高,在厨房区域的天花装修时,发现结构设计在烟道周边布置了尺寸很小的梁,阻挡烟道止回阀安装,如将止回阀安装在梁下,则会影响天花高度。

5)屋面幕墙方案的结构优化。“天悦”项目出于建筑立面效果需要,在建筑屋面均设计了较大体量的幕墙造型。在方案设计之初,屋面幕墙方案的支撑柱未与下层结构柱对位,引起结构设计需布置较多的转换梁,增加造价又影响使用。

6)屋面配合附送使用功能的结构优化。为提高住宅的附加值,“天悦”项目部分屋面要考虑作为赠送使用。

7)边梁宽度和高度尺寸的优化。结构边梁往往与建筑窗洞尺寸及外立面线条尺寸有关,边梁高度一般应与窗洞顶平齐,减少额外的过梁施工。在本项目中,部分楼栋的建筑外立面设计窗内缩造型,需要窗垛定位内缩。而早期结构设计边梁宽为200mm,导致窗垛顶没有压顶梁,无法收口,如图2所示。因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砖墙厚度和干挂石材混凝土构造柱的布置,在相应区段梁宽应增加至所要求的尺寸,以免影响室内装修效果。

8)阳台悬挑梁的优化。在早期的结构设计中,景观大阳台中部的悬挑梁设成了反梁,装修过程中就发现会影响阳台防水、排水沟的施工,并且影响到阳台与室内完成面之间的高差。

9)阳台推拉门下梁的优化。由于“天悦”项目的阳台门采用提升推拉门系统,为满足该产品的安装要求,轨道下方的梁面标高需略微下降2cm。结构响应该需求做了精细化的调整,在相应区段的梁面降了标高,满足推拉门的安装要求,同时也给施工精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10)卫生间沉箱边梁的优化。一般结构设计时沉箱边梁的定位与卫生间墙对齐,但普通卫生间墙厚100mm,沉箱边梁如不降标高则会露出梁角,影响室内装修防水和地砖铺贴。故应对边梁做细部处理:对于有吊顶的区域,将边梁内侧平沉箱边;对于无吊顶区域,沉箱边梁设降标高缺口,满足铺砖和防水要求。

11)外立面造型线条构造梁的优化。线条梁布置仅考虑外立面效果,疏忽了由室内视角往外看的景观效果。因此应简化线条造型,在不必要的地方取消线条。

12)楼栋主入口铺贴地面结构的优化。“天悦”项目在大堂主入口地面需铺贴高档石材或拼花地砖,采用普通的素土回填容易沉降开裂,影响观感。因此结构设计时在入口相应区域应设结构楼板,防止沉降。

结 语

本着打造标杆精品工程的宗旨,“天悦”项目的结构设计管理中始终贯彻着精细化设计的思路,当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面对定位高端的住宅项目,设计管理应不仅关注专业自身,还应综合顾及建筑、室内、机电、园林各相关专业的需求,精耕细作,才能打造出精品,提升产品价值。

作者:黄俊杰

第2篇:课堂小结的有效性策略:教学设计的视角

[摘 要] 教学设计的视角下有效性课堂小结可以为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科学而合理的课堂小结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完美实现. 文章以多个案例为载体,阐述了教学设计视角下有效性课堂小结的教学实践与感悟.

[关键词] 课堂小结;艺术性;有效性;实践

课堂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的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 有效性课堂小结是指:在课堂的结尾处,通过语言、实物以及模型等刺激作用下,归纳和抽象逐步形成认知结构,并促进新的知识模块的建构,继而上升为解题技巧的不断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同时激起了思维的浪潮,使课堂余味无穷. 尽管课堂小结对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数学教师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程式过渡、一个情节延伸,又或是一段形式化的描述等. 那么,有效性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小结呢?本文笔者总结了一些有效性课堂小结的思路和策略,愿与广大数学教师探讨,希望得到同仁的斧正.

表格式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知识呈现零碎纷繁的情形,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类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进行归纳和整理,让新知识更深刻、更具体.

案例1 以“演绎推理”的课堂小结为例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两种推理方式: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大家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填写表格1.

上述案例中,通过表格式小结将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深刻、具体、详细的图表展示,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条理性和规则性,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式小结

课堂小结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重要内容、要点及思想方法的巩固和归纳,通过对整节课问题探究过程的回顾,重温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重温思维的碰撞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体验,并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因此,可以多种多样的问题式小结引领学生回顾,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结构.

1. 生活式问题

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式问题来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以致用[1]. 以下为笔者设计的一堂统计案例的章末小结:

案例2 以一堂统计案例的章末小结为例

师:第一组学生以选题“男女生文科类成绩好与差的调查”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现每组以此为模板进行探究,你们准备如何着手呢?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

师(追问):第一步需要干什么呢?

生1:首先以等高条形图进行直观判断,以此来观察男女生成绩好坏的差别.

师:那画图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陷入思考,之后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2:可以首先抽样调查并进行数据采集.

师:该如何实施抽样呢?有几种分法?

生3:抽样分法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我们是进行不同年级的抽样,因此以分层抽样展开,并以一定的比例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分别抽取一定量的学生语文期末考试的分数作为数据.

师:很棒的想法. 那下面若需针对分类变量画等高条形图,则语文期末考试分数与学生性别作为分类变量吗?

(一部分学生顿时陷入了沉思)

生4:我认为可以100分为界限,定义好与不好,使之成为分类变量.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很好!生4的理解很到位. 那么我们就如生1所说画条形图进行直观判断这一步骤. 若从图形下“有关”的结论入手,会出现错误吗?

生5:会. 不过我们可以借助独立性检测得出犯错概率在不超过多少的前提下下结论.

师:我们在做出判断的同时还得出犯错概率不可以超过多少. 这是一次非常棒的分析,在图形和数据的结合下,这次的研究成果很具有说服力. 下面大家再思考,若还是以上的数据,还可以进行什么研究呢?

(学生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6:我们组共同认为可以研究语文成绩和年级有关. 一样是先抽样取得数据,然后再运用线性相关进行,接着……(思路无法延续下去)

师:想法还是不错的,要知道线性相关是特指定量变量的,三个年级可以用1、2、3来表示,而所抽取的众多成绩中哪个为y呢?

生7:平均成绩.

师:有创意,那我们如何处理平均成绩呢?

生7:我们可以通过首先画出散点图,再作相关直线,接着求出相关系数,最后下结论.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不仅将统计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实现了学以致用,我相信统计的思想已然存在于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了.

2. 悬念式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所有与智力相关的工作都离不开兴趣的指引.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内在动力,如何在小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承上启下的悬念式问题来进行小结,以此激起学生急于揭晓的心理和积极探索的兴趣,以达到“课虽尽,然思未尽”的效果.

案例3 以统计案例中的“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课堂小结为例

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收获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利用频率和等高条形图直观判断分类变量是否相关的方法.

師:那么,是否还存在什么困惑呢?

生2:在刚才的讨论中,有的认为与分类变量有关,也有的认为与分类变量无关,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我想知道到底是否有关呢?

师:很好,你思考得已经较为深入了,对于这一疑惑,你可否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2:我们在做出“有关”这一判定是,需具有多大的差异呢?是不是可以利用数量来进行刻画呢?

师:非常有深度的问题!生2所提问题正是我们下节课有待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不仅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和巩固,还有意识地留下一个“尾巴”,激发学生探究未尽的好奇心,感觉到余味犹浓,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意愿,为下一课的学习做了伏笔,从而做到既历练思维又提升素养.

3. 巩固型问题

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既是获得知识的深化,也是尝试性理解和应用的开端,不仅使课堂效果得到及时反馈,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案例4 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第一课时的小结为例

问题呈现:之前所学A,ω,φ对函数图像的影响,那我们思考一下,如何由函数y=sinx变换为y=3sin2x+■

设计意图:以此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全盘巩固,在问题中获得朴素而广泛的、深厚而灵动的,可以迁移并具有生长性的思维,从而自然化解了此课题的难点,看到了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历练了思维又提升了素养. 这样的训练不比苦口婆心的解说更有效?这不就是我们期待的核心素养的自然形成吗?

歌诀式小结

歌诀式小结,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即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将教学的重难点或关键点编制成歌诀或口诀让学生诵读和记忆[2]. 此方法不仅可以杜绝呆板化和形式化的小结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快速牢固吸收.

案例5 以“集合”的单元小结为例

笔者通过以下朗朗上口的口诀,来引领学生进行总结:一个概念(集合的概念),两种关系(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三种运算(交、并、补).

上述案例中,以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口诀进行总结、概括和梳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严谨美、和谐美和统一美,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巩固记忆新知,从而让知识清晰化、脉络化和系统化.

总之,课堂小结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需高度重视,适时探究、适当反思,以有效性小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从而助推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06(02).

[2] 葉玲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 山东教育:教学,2011(08).

作者:黄森霞

第3篇:造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小结

【摘要】造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设计规模10000m3/d,包括二次污水提升泵房,加药间及深度处理车间,巴士计量槽三座建构筑物及总图设计。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特点和运行情况。

【关键词】提标改造;深度处理;整体无缝式设计;预应力双“T”板结构;无柱大空间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改造项目,规模10000m3/d,变化系数1.6,包括二次污水提升泵房,加药间及深度处理车间,巴士计量槽及总图。

改造后水厂出水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

2、工程现状

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以前处理单元(包括粗细格栅、提升泵房、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及生活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深度处理部分全部为新建,占地为厂区预留用地。

3、工艺流程

二沉池出水→二次提升泵房→混凝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渠→巴氏计量槽→排河

3.1二次提升泵房

设计规模0.2m3/s,设3台潜污泵,每台Q=0.1m3/s,H=7m,N=15kw。

3.2混合、絮凝、沉淀

混凝沉淀池分2组,每组设计规模5000m3/d。

⒈混合

混合池采用薄壁矩形堰配水,分2座,折浆式搅拌器机械搅拌混合,混合时间0.5min,单格尺寸1.1m×1.1m,水深2.3m。

⒉絮凝

絮凝池通过穿孔花墙与混合池相连,为水平轴机械搅拌絮凝池,池数n=2,絮凝时间20min,机械搅拌器设2排,布水采用穿孔花墙,单池尺寸5.9m×7.0m,水深2.8m。

⒊斜板沉淀池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斜长1.0m,板距100mm,采用缝隙隔条整流使水流均匀地由絮凝池进入斜板下部配水区,池底设泥斗及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设计DN200排泥管,利用静压排泥至排泥渠,通过潜污泵把污泥排至污泥储池,排泥周期0.5d,排泥时间约3.75min,单池尺寸8.8m×7.0m,水深4.9m。

3.3纤维转盘滤池

池数2座,每座规模5000m3/d,每池设纤维转盘1套,盘数3片,滤盘直径3.0m,滤速<15m3/h.m2,过滤介质平均网孔直径<10微米,有效过滤深度>2mm,滤布寿命≥3年,滤池内部水头损失<0.3m,单盘有效过滤面积≥12.6m2,瞬时反洗面积0.252m2,占有效过滤面积1%,反洗转速1转/2min,反洗水泵Q=50m3/h,H=7m,N=2.2Kw,旋转驱动电机0.75KW,进水水质SS≤20mg/L,出水水质SS≤10mg/L,单池尺寸4.0m×3.2m,正常工作水深3.54m。

4、紫外线消毒渠

对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

消毒渠1条,尺寸8000×610×1220mm,峰值流量16000m3/d,平均流量10000m3/d,紫外透光率≥65%,结构为钢筋砼结构,8个紫外灯模块,灯管共64支,峰值功率5.6KW。

5、工艺运行工况

设计规模10000m3/d,除消毒系统外其余构筑物均分为2格(座),当水量≤8000m3/d时,除消毒外可以只运行1格(座),当水量达到设计规模后2格(座)正常运行。

6、设计特点

6.1工艺特点

集成化程度高,所有构筑物集成在一个房间内,构筑物之间采用结构构造连接,实现了构筑物间零管道连接。

雖为水厂的一个处理单元,但为今后水厂工艺设计提供了新思路,①水处理构筑物通过结构构造连接,提高水处理构筑物集成化程度,减少占地;②实现构筑物间零管道连接,防止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漏水,污染地下水。

6.2建筑结构特点

深度处理建筑为大空间大跨度建筑,顶板采用预应力双“T”板结构,①自重轻、刚度大、耐久性好;②安装方便、造价较低,降低屋顶本身荷载,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③为工艺提供了一个无柱大空间。

地下构筑物采用整体无缝式设计,既解决了水池施工中容易造成渗漏的薄弱环节,又缩短工期解决工期紧张的难题。

7、提标改造运行结果调查

该水厂自提标改造投入运行三年多以来,运行状况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自杰.排水工程.第5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城市排水〕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作者:袁苍霞

第4篇: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这次的课程设计深刻的反映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谛。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题是考试系统的开发设计,首先老师先介绍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然后同学们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和集成组组员,各组进行分工安排、制定计划,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后,互相合作完成工作。我们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负责的是面向教师的主观题的开发设计,主要部分是试题的删除、添加、修改,以及试卷生成和评分等。而我自己在组内主要负责需求分析、表单设计、实习报告撰写等部分。在明确各自任务后,我们就开始了真正的系统开发。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了许多资料,以及已有的样例等,然后根据资料做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进行了表单的设计,运用各种部件、菜单、按钮等达到用户体验更真实、流畅的目的。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自己设计开发系统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学习,更加完善自己,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足够的基础。

第5篇: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我拿到的题目是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

本次设计旨在培养我们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和应用现代先进设计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提高我们本科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服务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运用机械原理课上所学过的各种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拿到设计题目后,我就开始认真研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分析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然后通过借阅(图书馆)、搜集(网络)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及手册;由于《机械原理》是上学期课程,我先复习了机械原理课程有关内容,其中包括:机构的组成和结构(自由度),连杆机构(急回,压力角,死点),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并自学了下篇-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熟悉了相关机构的设计方法,初步拟定了设计计划。

因为是第一次独立进行课程设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在选择机构时,各种构件都有哪些性能适用于我所做的机构;在确定机构尺寸时,型煤尺寸和粉煤高度与型煤高度之比该怎么使用;在进行传动系统动力学计算时,如何运用已知条件:生产率为18块/min……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思考揣摩,得到了解决。例如李老师告诉我们在使用六杆机构时要注意其行程较小这一缺点;由于机械原理课本中没有涉及间歇运动机构具体的计算公式,我去图书馆借阅了《间歇运动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等相关书籍,找到了相关公式;随着自己对蜂窝煤成型机工作原理的进一步理解,我知道了生产率可转化为转速……当然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基本上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解决了,过程中和同学间讨论也帮助我学习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在机械原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是比较理论化的,通过这些理论我了解了一些机构的运动方案与运动轨迹,至于这些构件、这些机构真正要派些什么用场,在我脑中的概念还是挺模糊的,但是在这次为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当中,我开始对传授机械原理这门课的真正意义所在有了初步了解。换句话说,因这次课程设计我把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了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即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我知道其实要做一项课程设计并不简单,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从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其实是很狭隘的。在理论知识的贯穿上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也亟待提高,可以说这次的设计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之处。但也因此而小小地锻炼了一下自己,为以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及大四的毕业设计做了一个准备。

在为课程设计写说明书时,为了让说明书内容更充实,使自己的书面语言更趋向于专业化,我们组到图书馆去借了相关的书籍来翻阅。在查找资料、阅读资 料的同时,我还知道了更多以前课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比方说当所选槽轮槽数与要求工位不一致时,可利用齿轮机构进行增速或减速。

经过一个多月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及研究,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知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方法。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学会了勇于创新,扩展思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加强了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而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克

服。最终有了今天的成绩,令我们每一个人欣慰。同时,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除了加深了对大二学习的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我还实践了机械制图课程中学习的CAD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课程中学习的Pro-E绘图技能。总之,既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又巩固了课本知识。当然这学期的机械设计知识在本次设计中也帮助自己不少,像V带传动,减速器等。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李克旺副教授,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应用软件 ,并指导和帮助我完成了本次设计。

第6篇: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小组编号: ##

课题名称:电影院售票系统

学号: 08009423

2010年10月

姓名: 王佳佳

目录

主要说明以下问题:

个人承担的工作

遇到的困难

如何解决困难

第7篇:个人形象设计课程小结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何路瑶

(正文 200字以上

行距 1.5)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而个人形象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形象设计艺术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饰品配件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文化修养要素。形象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度的提升,形象力做为人力资源的第三大资源,和智力,体力一样并举,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短、频、快的,有速度感的。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只有针对以上要素,在外在进行最适合自己的设计,在内在则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如此以来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个人形象。

第8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MIS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回顾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还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使知识结构更加体系化,真真实实地知道了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以及这门科学是怎样服务我们的生活的,也体会到了做一些小型的创造性劳动的趣味。下面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个有六个人,在第一天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任务要求和一些规范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小组就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我们根据之前选定的课题“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先就该系统的目的,大概的几个模块及运行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初步讨论,使每个人都对小组的课题任务有个宏观的了解。由于老师已经相当清楚地讲解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些模板让同学们参考,所以我们的初步讨论在组长韩松的带领下进行的有条不紊,每个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思考讨论,并且说了自己的观点,果然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说的是初步讨论,组员们经过一番热烈的研讨居然补充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想法,使得大家对开发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后,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协助另一名组员一起完成系统分析的工作。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详细调查企业所以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弄清问题所在,然后提出新的逻辑方案。简而言之,我和我的队友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首先,我们对周边现有酒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收集这些酒吧的资料并且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顾客的想法,当然这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出力,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收集了很充足的参考资料。然后我和队友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现行系统的成功点以及处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根据问卷调查更了解了顾客的需求。比如顾客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经常点了菜单上的酒水但事后又被通知没有库存而只能重新选单的状况。在知道系统存在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意识到要在开发的系统中充分考虑一些诸如“信息对称性”的问题而避免给顾客带来不便。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亮点和不足,这有利于让我们自己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关于这一块考虑要既能高效率地完成业务流程,又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看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教训,后来人参考之前的失败案例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开发。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当然就是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流程图,一层一层,复杂而庞大,但静心细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还是不难理解的。但是现在要针对自己的系统绘制这张网络,一开始还是难倒我了,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然后我就又把上课时的案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又想到老师教我们的一些绘制技巧比如“先抓整体再处理细节”这点就很重要,经过和队友的一起合作,我们也完成了这项复杂的任务。所以这再一次告诉我:再困难的问题都经不起耐心的推敲和琢磨,尤其是有了处理技巧后。

最后数据字典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整个系统分析的过程也差不多到此结束了,我和队友把我们的劳动成果仔细记录写成了一份较为详细的系统分析报告。感觉自己这一周做的事情也真不少,特别是发现问题后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大大地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加强了对其的运用,我感觉自己这一周收获颇丰。

设计过程,好比是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经验和自学,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思考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

虽然老师上课的内容几乎与工程知识没有一点儿关系(我之前也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专业要开这样一门课程),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肤浅了,管理真的不是像我想的那么主观化,管理的成功是依赖于许多客观的科学技术的。在一项实际工程中,处处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庞大而复杂,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搭建一张体系化的网络,通过一条条繁而不乱的网络路径对终端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反应,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素质要求。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一些更深的道理。比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单枪匹马的搞创新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一方面理论知识肯定或多或少有缺陷需要团队合作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合作可以鼓舞士气,加强信心,并监督自己实实在在地做事。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信息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在当今社会对小至个人,企业,大到社会,国家都有及其重大的意义。

第9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个人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__来自网络分享

上一篇:工商银行转型升级下一篇:你会写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