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的一般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精选7篇)
(1)根据冲压件产品图,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
(2)确定工艺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一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通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寿命高低、生产成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此外,了解零件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对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有帮助的。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等。计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工艺参数可以计算得比较准确,如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等;第二种是工艺参数只能作近似计算,如一般弯曲或拉深成形力、复杂零件坯料展开尺寸等,确定这类工艺参数一般是根据经验公式或图表进行粗略计算,有些需通过试验调整;有时甚至没有经验公式可以应用,或者因计算太繁杂以致于无法进行,如复杂模具零件的刚性或强度校核、复杂冲压零件成形力计算等,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能凭经验进行估计。
(3)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和各种冲压设备的力能特点,考虑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及模具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结合工厂现有设备情况来合理选定设备类型和吨位。常用冲压设备有曲柄压力机、液压机等,其中曲柄压力机应用最广。冲裁类冲压工序多在曲柄压力机上进行,一般不用液压机;而成形类冲压工序可在曲柄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2.模具设计
(一)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草图
(二)选择工件定位方式
1.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2.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算成工艺尺寸。不过,这样将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当零件是采用多工序分别在不同模具上冲压时,应尽量使各工序采用同一基准。
3.为使定位可靠,应选择精度高、冲压时不发生变形和移动的表面作为定位表面。
4.冲压件上能够用做定位的表面随零件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平板零件最好用相距较远的两孔定位,或者一个孔和外形定位;弯曲件可用孔或形体定位;拉深件可用外形、底面或切边后的凸缘定位。
(三)选择卸料方式
为了冲压后卡在凸模上、凸凹模上的制件或废料卸掉,将制件从凹模中推出来(凹模在上模)或顶出来(凹模在下模),以保证下次冲压正常进行,设计模具时,必须正确选择卸料方式和设计卸料装置。
在选用压料、卸料装置的形式时,应考虑操作方式,即板料送进和定位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化操作;出料方式是上出料,还是下出料。
压料、卸料装置根据冲压件平整度要求或料的厚薄来决定。一般情况对于冲裁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选择刚性卸料方式;对于冲裁料厚在1.5mm 以下,且要求冲裁件比较平整的制件,可选择弹性卸料方式;对于弯曲、拉深等成形零件的卸料方式选择及卸料装置的设计,应考虑既不损坏成形部位,又能满足卸料要求的卸料装置。卸料装置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安全程度。
(四)进行必要的模具设计计算 1.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确定模具受力中心的位置,防止模具因受偏心负荷作用影响模具精度和寿命。
2.计算或估算模具各主要零件(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凸模)的外形尺寸,并确定标准模架以及卸料橡胶或弹簧的自由高度等。3.确定凸、凹模的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4.校核压力机
⑴压力机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Hmax 5mm Hm Hmin 10mm式中Hmax,Hmin--分别为压力机的最大、最小装模高度,单位mm; Hm---模具闭合高度,单位mm。
当多副模具联合安装到一台压力机上时,多副模具应有同一个闭合高度。⑵压力机的公称压力Fg必须大于冲压计算的总压力F总。即Fg≥F总。⑶压力机的滑块行程必须满足冲压件的成形要求。对于拉深工艺为了便于放料和取件,其行程必须大于拉深件高度的2~2.5 倍 ⑷为了便于安装模具,压力机的工作台面尺寸应大于模具尺寸,一般每边大50~70mm。工作台垫板应保证冲压件或废料能漏下。
(五)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一、备课的基本步骤
教师的备课, 不论是理论课、实践课, 是教师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自身的特点, 结合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科学的表述方式, 以便于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准备活动, 是教师在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材料, 确定教学方式方法, 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明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等备课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需要教师明白为什么要教、教什么内容、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教案。教师的备课通常需要经历五个基本步骤, 即:学期备课 (即对整个课程一个学期教学的整体安排) , 单元备课 (即就课程里面某一个单元或章节的安排) , 课时备课 (即就某一节课的课堂讲授、板书、作业等的安排) , 课前备课 (即上课前对教案、教学方法、教具、教态等的熟记准备) , 课后备课 (即对某次课堂教学的总结) 。
(一) 学期备课 (即对整个课程一个学期教学的整体安排) 。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 需要进行教学前的一些总体准备工作, 即必须仔细研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通读选用的课程教材, 了解学生的现状, 制订全程授课计划。授课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本课程全部教学应达到的目的、应当满足的要求和教学重点, 同时根据授课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的进度计划, 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系统考虑教学方法, 做好相关的教辅材料、教具等准备。
(二) 单元备课 (即就课程里面某一个单元或章节的安排) 。
教师在开展某一个单元课堂教学之前, 还需要制定一个单元 (或课题) 的教学计划, 也就是通常的单元备课。在全面熟悉、掌握教材主要内容基础上, 确定每一个单元 (或课题) 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安排具体讲授的课时数及教学步骤。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 确定主次、详略等以单元为教学单位, 系统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单元备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课时备课 (即就某一节课的课堂讲授、板书、作业等的安排) 。
全程备课和单元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 但是教学是通过每一课时讲授、实习实训去完成的。因此, 教师还需要对每一节课进行备课。对一个课时的备课, 其主要内容是:编写出可教学授课的教学依据———教案, 确定该课时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如何进行板书布局、实训实验等等。
(四) 课前备课 (即上课前对教案进一步熟悉、熟记, 对教学方法、教具、教态、教学艺术等进行选择和准备) 。
好教案不等于一堂好课, 教案是讲好课的基础, 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还必须熟悉教案的内容、前后逻辑关系。把讲授的内容做到熟记于心、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讲起课来, 才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他们不仅要去熟悉教材、讲稿, 还要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 课前备课, 除了要熟记教材、教案外, 还需要备教学方法, 备感情, 备教学语言, 备教态, 备教具。
(五) 课后备课 (即对某次课堂教学的总结) 。
只有善于总结的人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教师也同样如此, 只有不断地总结每次上课的经验教训, 加以发扬或修正,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因此, 教师要善于课后总结, 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后备课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后备课的重点是总结经验教学, 为改进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二、备课的内容
教师备课的内容, 面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课程有其特殊性, 但是, 一般而言, 备课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备教材。
教材既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 也是学生学习、复习巩固知识的基本依据。教师如何正确地使用教材, 以教材为主而不唯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必须熟悉、吃透教材, 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扩展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二) 备重点、难点、关键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寻求突破教材和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关键的方法, 教学内容点多面广, 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取向确定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熟悉教材的时候, 要明确哪些是主要部分, 哪些是重点知识, 哪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 备教学对象, 即学生。
教师课堂讲授的基本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改变只见教材, 不见学生而闭门备课的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教师深入钻研熟悉教材, “知彼”就是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现状和兴趣爱好。在处理备课与备人 (学生) 的关系问题上备课又备人 (学生) , 备人 (学生) 更重要。课本内容是固定的, 只要肯下功夫就容易掌握, 备人就不同, 一个班级或不同班级的学生的现状各不相同, 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浅出, 既能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必须对教学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包括年龄、兴趣、爱好、现有知识基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等, 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好课。
(四) 备教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教案写得好不一定能讲得好, 不同教师由于教学艺术的差别可能产生以下效果:教同样一门课程, 有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有的老师不受学生欢迎, 即使同一份教案, 有的老师可能讲得有声有色、学生也能听得聚精会神;有的老师却讲得索然无味, 学生听得如同嚼蜡。所以, 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 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语言。适应学生的好的教学方法、艺术, 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而且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既要吃透教材, 选择有用的知识, 又要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备教学方法, 应当从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讲求实际效果。
(五) 备课堂及课后作业。
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学会学习方法。教师要上好课不能仅仅是把教材吃透弄懂, 在课堂上把讲授的内容讲请楚, 更重要的是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教会学生。因此, 不论是课堂作业或是课后作业, 也不论是理论作业还是实践作业都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强化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的重要措施,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加以充分重视。
三、结语
总之,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与前提, 是决定上课成败的关键环节, 备课越充分, 教学效果就越好。只要每个教师都能够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行备课、上课, 不断地总结, 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摘要: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之前的基本准备环节, 备课质量的高低是教师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基本保障。本文拟就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以期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前提下备出高质量的课, 写出高质量的教案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教师备课,基本环节,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亓臻.谈备课中的背功[J].中国培训, 1997, 12
[2]王朝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述[EB/OL].江西教师网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电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主要内容;节能原则;
1 引言
在现今城市建设中,建筑高度不断提升,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不断提升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标志。而在建筑建设中,建筑电气质量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一项内容,并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电气质量,就需要做好设计内容以及原则的把握。
2 电气设计内容
2.1 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在现今建筑建设中,一般都是以两路独立10kV电源以独立方式进行供电,并具有自动切换以及单母线分段功能。计费方式方面,以高供方式进行,并在低压一侧具有计费电度表的安装。同时,为了对系统中变压器数量进行减少,对于单台变压器,一般其容量都大于1000kVA,为了对低压一侧短路电流进行限制,在中间对联络开关进行了设置。而在低压干线以及高压系统方面,其都以放射式系统进行配电,并以混合方式对楼层进行配电。在配电设备中,干线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竖井母干线以及全塑电缆进行连接。
2.2 电压电源选择
为了使建筑电气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现今建筑一般都具有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具体根据当地电网条件以及负荷情况对数量进行确定。在以两个独立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的情况下,也具有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即要求在事故发生情况下在15s之内就会以自耦动的方式进行供电,保证事故情况下电脑设备、电梯、电梯以及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压方面,一般情况下都使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
2.3 设备选型
在建筑电气设备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类型:第一,电力变压器。根据建筑防火要求,在建筑主楼内部,不允许安装大容量油浸电力变压器;第二,低压配电屏。抽屉式以及手车式是经常使用的配电屏结构类型,其中,手车式更适合应用在容量较大的出线情况下;第三,高压开关柜。在现今高层建筑中,一般都将变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并需要根据地下标准对具有“五防”功能的高压开关柜进行选择;第四,应急发电机组。在以往情况下,建筑一般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而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以燃汽轮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具有着重量轻、反应快、体积小以及故障率低的特点。
2.4 电气照明设计
在建筑电气照明方面,具有着照度计算、灯具布置、调光控制、照明线路敷设、灯具造型以及光源选择等方面内容。其中,照明设计不仅具有着功能性作用,在美观方面也具有着较高的价值,同建筑整体装饰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做好良好配合,保证在艺术层面以及功能层面能够得到良好统一。此外,也需要尽可能选择高效光源类型,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2.5 防雷与接地
在城市现今高层建筑建设中,防雷设备除了避雷带以及避雷针方式之外,也逐渐出现了放射性避雷针以及消雷器设备,并在近年来建筑建设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现今城市高层建筑中,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剪力墙结构,同楼板往往具有着较为紧密的连接,,在防雷工作中,做好电气设备保护接地、金属管线接地、工作接地以及防雷接地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此在形成混合接地系统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防雷水平。接地电阻方面,需要按照最小需求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其值在4Ω以下,并可以应用建筑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板。此外,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经对接地电阻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满足,但在实际建设中依然具有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装设,将建筑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于电位的均衡、安全水平的提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6 消防灭火系统
在现代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包括有分区报警控制器、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火灾探测器以及消防中心这几个部分,共同对建筑的自动化报警、灭火功能进行实现。在火灾事故发生、探测器在对火灾信号探测之后,则会将火灾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到消防中心以及分区报警器之后对声光报警信号进行发出。而在整个建筑中,则由消防中心对火灾事故进行消防监控以及指挥工作。
2.7 电力负荷
在开展建筑电气设计之前,需要做好建筑电力负荷的计算,因为对于电力负荷计算的精确性将直接对建筑用电安全以及设备选择产生影响,其中,系数法以及负荷密度法是常用的两种计算方式。
3 建筑电气节能原则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也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一项内容,由于城市规模的加大、建筑与人口的增多,如何利用好能源、节约能源成为了各行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问题。而在建筑电气设计当中,电能则成为了必须节约的设计要点。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则需要按照以下原则做好节能设计:第一,功能性。实现功能是电气设计的首要目标,即要保证照明设计的亮度、显色指数以及色温等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新风量以及空调温度,使居民具有更好的生活舒适性,也需要满足运输通道的通畅性,并对特殊建筑工艺要求如展厅、娱乐场所用电的要求等进行满足;第二,经济性。节能除了节约能源,对于建筑的经济性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节约,对此,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也需要做好经济层面的考虑,避免由于为了节能而在投资方面进行过高的消耗,进而大大增加节能运行费用而得不偿失。理想方式是通过在电气节能方面投资的增加,在几年或者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节能节约的费用对投资成本进行回收;第三,能量节约。无谓消耗的能量是节能工作开展的重点,在具体节能设计中,需要首先寻找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有哪部分能量消耗同建筑功能发挥不具有紧密关联、需要以何种方式开展节能,如传输电能有功损耗以及变压器功率损耗等是无用能量损耗等,可以通过先进技术以及科学设计方式的应用降低这部分能耗。
4 结束语
可以说,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是一个全过程、多方面的工作,除了设备、材料之外,还将关系到能源的应用方式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对此,就需要在实际电气设计中能够联系实际,在兼顾多方的基础上以科学设计方式的应用最大程度获得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舸.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術新产品.2015(10):99-101.
2)确定搅拌站和加工场地的位置、尺寸;
3)考虑仓库的位置,材料和半成品的合理堆放;
4)场外交通的引入及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临时便道便桥的位置、长度、标准;
5)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
6)临时水电管网及动力设施的布置;
7)安全、消防设施的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1)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施工区域的地形、地物(道路、桥梁、河流、池塘等)、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资料;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当地的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情况;
2)工程结构设计的平面图及有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进度计划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各种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计划和运输方式;
5)各类临时设施的性质、形式、面积和尺寸;
6)各类临时加工场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所有临时性设施和运输、水、电等线路的布置,不得妨碍地面和地下构筑物的正常施工;
3)外购材料力求直达工地,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放、工作车间、仓库位置、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其运距最短,以缩短场内的搬运距离;
4)充分利用现场原有的设施为施工服务,力争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5)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施工的工艺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6)符合环境保护、安全防火和劳动保护的要求,应考虑避免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的防护措施;
7)各种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
料
制
件
样
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三【模具设计技术培训相关:】
1、技术咨询相关,无锡数控模具设计技术指导中心,无锡金鼎数控编程、模具设计培训,学习技术理所应当找师傅教,专业数控编程模具设计工程师辅导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平时的点点滴滴让你在哪里都学不到的,等到工作中遇到问题你就比别人有差距了。(像外面的培训机构,培训学校,最擅长山寨剽窃我们的作品,呵呵记住了技术是山寨不去的)。盗用我们的名称名词,技术文章在网上招生,其实他们又懂什么。“大家记住,所有的培训学校培训机构在培训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的技术方面都是学的皮毛,根本没能力去独挡一面”。
1.1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个构思表达、再构思表达、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博览、创意、构思、表达等几个阶段。设计过程从一开始到深入下去, 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 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 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1.2 服务的对象
设计是为甲方 (业主) 的功能需要服务的, 也是为施工单位的施工需要服务的。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设计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合作观念、树立敬业精神。对建筑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而言, 妥善处理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协调上所用的时间甚至可能超过埋头设计的时间。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 对合理选择设备, 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 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 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2.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 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 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 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另外, 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 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 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 都采用10k V标准电压等级。
2.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 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 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 自动切换, 互为备用。
(2) 计费方式, 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 仍装设计费电度表, 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3) 为减少变压器台数, 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 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 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 中间设联络开关。
(4) 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 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2.4 主要设备的选型
(1) 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 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 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2) 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 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
(3) 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 几乎都做成抽屉式, 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 则做成手车式。
(4) 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故障率低等优点。
2.5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相当大, 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 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 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6 电气照明设计
电气照明设计, 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 灯具布置, 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应该相互配合, 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 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2.7 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 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 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 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都是合在一起的, 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 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 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 这对均衡电位, 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2.8 电梯
电梯按使用功能分, 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 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 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2.9 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 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 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 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关于高层建筑中消防用电的设计问题, 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 而且规模越大, 功能越多, 控制内容越广泛, 设计内容也就越复杂。
3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由于人口的增加, 工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 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 节约二次能源———电能, 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3.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 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 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 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3.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 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 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3 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 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 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 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 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因此, 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 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 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 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 再选定节能设备, 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摘要: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但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保证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 同时, 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 还阐述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节能方法, 从变压器容量选择、功率因数补偿、照明调光设备、电动机起动设备选择等方面, 论述电气设计中的几种节能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内容,节能原则
参考文献
[1]胡乃定.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1]胡乃定.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樊伟梁, 赵连玺.建筑应用电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2]樊伟梁, 赵连玺.建筑应用电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一、标准依据
首先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煤炭工程部分) 》 (建标[2011]188号) , 其包含了煤炭工程的术语、图形、分级、井巷工程、地下开采、装备与安装标准, 内容很全面。
其次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煤炭工程部分) 》没有列入的一些中央部门规范性文件, 如《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能源煤总[1989]第26号)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管理控制超强度生产的意见》 (发改运行[2014]893号) 。这些没有被列入的规范性文件, 有的比列入的内容更多, 如《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在图例数量、图例颜色、字体规定方面比《煤炭矿井制图标准》 (GB/T50593-2010) 丰富。还有的根据当前安全形势的需要, 提出了比列入的更加严格的规定, 如《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八条规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 该采区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而发改运行[2014]893号文件二、 (八) 条款规定:“原则上一个采 (盘) 区只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生产”。
再次是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县小煤矿和市属国有煤矿开展瓦斯集中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两个若干规定的通知》 (渝府发[2005]52号) 、《云南省煤矿矿井机械化改造方案编制提纲》 (暂行) (云工信煤技[2013]309号) 、《萍乡市煤炭管理局关于规范煤矿巷道及采掘工作面等名称的通知》 (萍煤字[2013]26号) 。这些地方规范性文件所规定内容很多是国家规定没有的, 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内容具体化。
然后, 就是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性问题。《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10]28号) 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在开展这次规章集中清理工作的同时, 应当一并开展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特别是对含有加重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 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地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 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目前, 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煤炭工业规范性文件目录可以查阅《关于废止242件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10]135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年第1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年第18号》、《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年第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10月14日发布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3年第43号) 。地方部门的具体查询地方部门公布的文件。
最后, 没有列入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目录的规范性文件虽然不能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但是可以作为设计参考。比如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里都没有的内容, 可以参考《高档普采机械化管理办法》 ([84]煤生字第812号) 、《综合机械化采煤暂行管理办法》 ([84]煤生字第640号) 、《地方国营煤矿设计若干规定》 ([84]煤地方字第1159号) 。
二、设计步骤
首先在采区设计前3个月应制定采区地质说明书, 并由矿总工程师审批。采区地质说明书在采区设计前1个月送交设计单位。
其次根据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矿井设计文件、矿井的长远规划、采区接续图表、邻近采区相同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矿总工程师组织矿技术部门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在编制采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 应广泛征求有关科室人员、工人的意见。编制完毕, 由矿总工程师签字上报矿务局 (集团公司) 。矿务局 (集团公司)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技术、 安监部门人员对采区设计方案提出详细和具体明确的审查意见, 最后由矿务局 (集团公司) 总工程师审批。
再次根据审批的采区设计方案, 矿总工程师组织矿技术部门编制采区设计说明书。在编制采区设计说明书的过程中, 应广泛征求有关科室人员、工人的意见。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改变原审批的采区设计方案时, 必须提出修改意见, 报矿务局 (集团公司) 总工程师审批。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完毕, 由矿总工程师签字上报矿务局 (集团公司) 备案。
三、设计内容
(一) 采区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采区几何尺寸;采区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个数、采区服务年限;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回采巷道布置;采区生产系统;安全技术措施;采区工程估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 采区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 概况。采区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煤层、煤层顶底板、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储量及服务年限; (2) 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采煤工艺、设备配置、采掘比例关系以及采掘工程平面图; (3) 顶板控制。支护设计、工作面顶板控制、区段平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4) 采区生产系统。包含采区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压风、通讯、照明、防尘, 还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附各系统图; (5) 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爆破事故、运输事故的措施以及其他需要采取的特殊措施; (6) 采区工程估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照《关于发布<煤炭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各类工程消耗量和工程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中煤建协字[2007]90号)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 的规定对工程进行准确估价。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采区走向长度、采区倾斜长度、煤层倾角、煤层厚度、采高、煤的密度、区段数目、工作面长度、同时生产工作面数、采区月产量、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工业储量、采区采出率、采区可采储量、采区服务年限、万吨掘进率等。
四、结语
【冲压模具的一般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推荐阅读:
冲压模具生产流程09-13
冲压模具维护记录表10-12
冲压厂实习总结06-08
冲压自我总结07-01
冲压车间员工岗位培训09-08
冲压车间叉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06-09
冲压车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9-22
xx年冲压车间年终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