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课程小结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品设计课程小结(精选11篇)

产品设计课程小结 篇1

班级:工设一班

学号:201010130115

姓名:季旭

大学三年以来,学的有关于设计周边的,但是总结下来,产品设计一路走来是在锻炼自己不断完善,会虑到很多很小的细节.有一句话说,当你会注意细节的时候,你已经进步了.这阶段的专业课都是比较重要的课程,此次产品设计2与之前的产品设计1的课程也有着很多不同,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做创新设计,打破之前的形态语义与产品改良,整个课程下来,虽然课程不是很长,但是自己注意到了很多以前忽视掉的问题。注意观察,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做设计。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目的的观察世界,用一双眼睛去思考,就会发现周围的事情有不同的变化。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考虑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展开的设计思考。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上。概念设计 院校的“概念设计”实际上是开发设计创意的一种联系方式,是一种对未来产品形 态的研究;其理念是超前的,形态是前卫的。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产品创新为加速产品创新,概念设计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设计领域的 研究热点之一。概念设计不仅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成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而且产品的设计缺陷无法在后续过程中弥补。但是概念设计对设计人 员的约束少,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最能体现设计者的 经验、智慧和创造性;因此,概念设计被认为是设计过 程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具创造性阶段。创新之后就是市场调研,其目的在于了解市场需求,发现潜在市场;确立产品开发的范围,研究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同类产品的技术特性与品质,明确产品开发设计的功能 需求提出产品设计解决的问题;人的审美情趣与时尚需求的感性研究和分析;探讨 产品商品化的途径与方法;收集其他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产品使用环境分析;费者购买因素分析;人机与生产技术分析;确立产品概念。设计分析与设计构思明确设计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产品使用的对象和消 费需求;明确设计目标,确立产品设计概念;针对设计概念要求进行方案构思。设计深入与设计方案评价;

产品设计课程小结 篇2

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可以分为导入、讲授与小结, 课程实施过程中, 有些教师在新课导入与讲授过程中会加入很多亮点, 用来增强学员听课的兴趣, 但是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却一笔带过, 甚至忽略不讲, 这样的“虎头蛇尾”不仅让学员无法很好的归纳本次课所学的知识, 也不利于下次课程的教学。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让学员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电工学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 前后内容知识联系紧密, 电工课上, 学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操作练习, 所以我们更要注重《电工学》课程的课堂小结方式, 增强教学效果。

二、《电工学》课程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 数字归纳法

有时候一堂课程的内容比较多, 甚至有些凌乱, 那么小结的时候可以通过数字将关键知知识点连接起来。

比如“提高功率因数”的课程内容包含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原则、方法, 那我们再总结的时候可以采用“121”的方式, 即一个原则:保证原有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改变。

两大意义:1) 减少输电线上的损耗;2) 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三是一种方法:并联一个合适的电容。通过这样的提炼, 更便于学员的记忆。

在一些定理的应用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很多步骤, 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它包含了参数的认定, 方向的设置, 方程的列写与求解, 那我们在小结时可归纳为“一看二设三列四解”:

“一看”包括支路数、节点数、网孔数的确定;

“二设”包括回路绕行方向、电流参考方向的设定;

“三列”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分别列写电流、电压方程;

最后的“四解”是根据数学知识对所列方程进行求解。

(二) 图表法

《电工学》第一章的内容涉及很多基本物理量, 每个物理量的表示方法以及意义有所不同但又相互关联, 通过图表法可以很好的将这些知识加以罗列, 让知识构架更加清晰。

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形象的表格将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 更利于课堂内容的记忆, 这样既减轻了学员的分担, 还能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表格式的课堂小结, 可以让学员逐步学员归纳整理的方法, 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 对比比较法

比较式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它有助于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领会记忆对象, 《电工学》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相似的意义, 但是又同时又有不同点存在, 学员很容易混淆这些知识之间的概念与规律, 通过对比比较法可以培养学员的比较鉴别能力。

比如学习“电路的谐振”时, 由于它包含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两部分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概念、特点两大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增强学员的辨析、比较能力。

相同概念:含有电容与电感元件, 电路呈阻性;

串联谐振的特点:阻抗最小、电流最大、电压放大Q倍;

并联谐振的特点:阻抗最大、电流最小、电流放大Q倍。

(四) 口诀法

自古以来, 人们更乐意接受朗朗上口的句子, 对于电工学中一些复杂公式的记忆或是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针对变压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我们就可以总结为:电磁感应是原理, 变压匝数成正比, 变流匝数成反比、变阻匝数平方出。这样学员就能很容易的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在电工学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其三大功能:变电压、变电流、变阻抗。

变电压时是电压之比与原副两边的匝数成正比, 变电流时电流之比与匝数成反比, 变阻抗是原副两边的阻抗之比为匝数比的平方。我们可以发现, 如此多的内容通过短短的四句口诀就可以进行概括与总结了。

犹如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在测量电阻时, 我们可以归纳为:

红笔插入V/Ω孔, 黑笔插入COM孔;

量程大小选适宜, 电阻不能带电测;

两手悬空测电阻, 防止并联变精度;

若是数字在跳跃, 稳定以后再读数。

在用其测量电压时, 我们也归纳为:

黑笔插入COM孔, 红笔插入V/Ω孔;

直流电压有极性, 红笔接正黑接负;

表笔并联路两端, 接触一定要良好;

确保绝缘防触电, 安全操作尤重要。

(五) 回顾反思法

传统的教学中, 课堂小结基本上都是由教员来完成, 其实我们有时根据课程的需要可以给学员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 请学员谈谈“这堂课你学到了那些内容?有哪些问题与收获”, 多个学员的回答集合在一起, 大家相互补充, 这些信息不仅能让学员收益匪浅, 同时给教员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

三、课程小结的意义

(一) 让整堂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 引人入胜的开头, 丰富多彩的过程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忽略了结尾, 都不能称之为一堂完美的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的尾声, 教员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学员通过归纳总结这堂课所学的知识, 并导入新课, 让学员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产生预习新知识的动力, 让整堂课程显得和谐, 完美。

(二) 升华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提炼及引导探索等形式, 让学员将新知识添加到自身的知识架构中, 使其能够系统化的掌握知识, 让其知识得到升华。

同时小结过程中的自我激励、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可以唤醒内心的情感体验, 使情感得以升华。

(三) 有效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

现在教学的学时数在不断的减少, 而教学目标却在不断提高,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高的教学目标,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员的引导。然而, 教员的教是为了学员的学, 如果学员的吸收的效率很低, 那教员再多的付出也是无用功, 而课堂的结尾时刻具有独特的信息反馈功能。

教员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课外思考等能进一步促使学员巩固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在课堂小结中, 通过学员的回应, 教员能及时发现问题, 对其进行总结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更好的进行后续课程的教学。这样教员能够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与智慧, 让课堂的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还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富教员的教学智慧。当然课堂小结的呈现方法多种多样, 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以那种方法进行教学, 都得牢牢把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正确分析学生与教材, 结合课堂教学信息, 精心设计, 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可行性。

摘要:课堂小结是《电工学》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对课堂小结的认识出发, 着重探讨《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小结方式, 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加以分析, 对其他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工学,课堂小结,呈现方式

参考文献

[1]沈裕钟.电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季海霞.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的实践与研究[D].2011.

结合大学物理课程探讨小结课课型 篇3

【摘 要】分析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设小结课的必要性,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具体小结课要“结”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小结课的优势和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结课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物理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基础,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1]

目前大学物理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课常见的课型是以理论讲授课和习题课为主。通过讲授课程,可以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完成基本教学进度;通过习题课,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并且可以进一步拓展应用,同时达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除了传统的课型以外,我们认为,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在每一大部分内容结束之后,应该结合授课内容开设一次小结课,针对所学部分进行总结和梳理。

1 小结课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课型模式下增添小结课的意义在于:首先,大学物理课程总共可以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几大部分,在每部分内容结束之后,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体现整体知识体系的层次和结构,通过归纳和总结,可以理出一条主线,突出重点。其次,小结课开设在不同部分之间,在总结已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引出与下部分内容的关系,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通过小结课的整理和归纳,会整体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印象,对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都有全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所以,小结课是大学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小结课只是单一的罗列知识点,只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重复,反倒弱化了小结课的重要性。所以对如何更高效的上好小结课、如何充分发挥小结课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小结课要“结”的内容

2.1 知识层面

首先,在总结和梳理该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和结构,让“散”的知识点构成体系,形成框架,让学生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更直观、清晰的掌握各个知识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完成质点动力学的学习之后,我们对质点动力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下框架图:

经过这样的总结和梳理,让所有知识点都串成线、连成网,即直观又高效,同时又主题明确、突出重点,让学生们在小结课之后,最基本要达到对知识点有整体把握的目的。

另外,在相关联的内容部分之间,还要总结各部分间的联系,体现知识的连贯性。例如,在总结刚体动力学知识点的同时,可类比质点动力学的知识点,经过整理发现,在描述质点运动中的物理量有质量、速度、动量、力,力和动量的变化之间遵循动量定理;描述刚体定轴转动中的物理量有转动惯量、角速度、角动量、合外力矩,力矩和角动量的变化之间满足角动量定理。这些物理量在描述各自运动中的地位相当,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类比。这种抓住各部分之间联系的总结归纳方式,可以让知识点形成更大的“网”。

2.2 方法层面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不仅要梳理知识点,还要强调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在处理同一类问题中,可以采用相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例如,在研究的问题中,需要把研究对象从运动系统中隔离出来,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单独分析受力和运动情况,进一步分析各部分间相互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隔离物体法[2]。一般在处理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过程中常用隔离法。

此外,对于研究的对象,没办法直接分析对象整体所满足的规律,可以“化整为零”,将待处理的问题分解为许多微小的、遵循相同规律的“元过程”,通过对“元过程”的分析,从而达到解决整体问题的目的。这种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微元法。在处理诸如变力做功、质点系所满足的规律、连续带电体场强等物理问题过程中,都会体现微元法的思想。

常见的方法还有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或未知的事物,与已知的对象或熟悉的事物对比,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2]。例如我们在学习刚体力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物理量和物理规律都可以类比质点力学的内容。同样类比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电学和磁学部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可以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更深刻、更高效的理解新概念和新理论。

除了隔离法、微元法和类比法以外,常见的方法还有归纳法、解析法、统计法等等,通过对各部分内容涉及到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能力层面

除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以外,还要“结”出学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

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困难,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再比如,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总结归纳出如何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抛开一些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特征,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科学思想,再结合模型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解模以达到研究实际问题的目的。

3 结语

通过开设小结课,在知识层面上,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印象,体会知识的连贯性,掌握其前后联系,并且了解更多的拓展应用,让学生在总结和梳理之后,对知识体系有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达到强化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在方法层面上,针对性的总结各部分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方法迁移,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要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建模、解模的思想,让学生形成严谨、细心、客观的科学态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小结课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以教师为主的形式,也可以在教师把握内容主线、强调重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小结课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小结课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康颖.大学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

汽车设计课程小结 篇4

通过学习汽车设计这门课程使我从理论上初步掌握了从事汽车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从事汽车设计的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汽车设计所涉及的结构分析、参数选择、设计与计算等构成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系统工程、有限元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许多新知识均已在汽车设计中得应用。

本课程介绍了发动机液力悬置、安全气囊、双质量飞轮、拉氏膜片弹簧离合器、扭转梁随动臂、粘性联轴器、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电动助力转向、电控助理转向、空气悬架、越野车布置分析等。

第一章介绍了汽车的总体设计,从中了解到了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以及开发程序、汽车的分类汽车有那些布置形式,是如何确定主要尺寸、质量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发动机怎么选择,轮胎怎么选择有什么要求,如何对汽车进行总体布置。

第二章介绍了离合器设计,了解到离合器的组成、分类、功用,有哪些结构形式,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设计与计算,对操纵机构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特别详细的介绍了膜片弹簧。

第三章介绍了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设有空挡,可在起动发动机、汽车滑行或停车时使发动机的动力停止向驱动轮传输。变速器设有倒挡,使汽车获得倒退行驶能力。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变速器有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转输。3)设置倒挡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等。传动机构布置方案有

1、固定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中间轴啊式变速器)

2、倒档布置方案。对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包括档数、转动比、中心距、外形尺寸、齿数和格挡齿轮齿数的分配。对变速器进行设计与计算,最后对同步器、操纵机构和结构元件进行了说明。还简单了介绍了机械式无极变速器。

第四章介绍了万向传动轴设计,万向传动轴由万向节、轴管及其伸缩花键等组成,对于长轴距的汽车,有时还加中间支撑。它主要用于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两根轴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万向传动轴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所连接的两轴的夹角及相对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可靠而稳定地传递动力。

2)保证所连接的两轴尽可能等速运转。由于万向节夹角而产生的附加载荷、振动和噪声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在使用车速范围内不应产生共振现象。

3)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等。

第五章介绍了驱动桥设计,驱动桥位于传动系末端,其基本功用首先是增扭、降速,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即增大传动轴或直接从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转矩合理地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其次,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而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

设计驱动桥时,应当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选择造当的主减速比,以保证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2)外廓尺寸小,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以满足通过性要求。

3)齿轮及其他传动件工作平稳,噪声小。

第六章介绍了悬架设计,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给车(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

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

导向装置由导向杆系组成,用来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特性,并传递除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当用纵置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时,它兼起导导向装置的作用。缓冲块用来减轻车轴对车架(或车身)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 变形。装有横向稳定器的汽车,能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振动。

第七章介绍了转向系设计,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第八章介绍了制动系设计,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

课程设计小结 篇5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但在老师辛勤的指导下,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顺利的完成了设计。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象老师说得一样,机械专业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然而还是难免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全部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包装设计课程小结 篇6

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手工方法熔铸、吹制原始的玻璃瓶,用于盛装物品,同一时期,埃及人用纸莎草的心髓制成了一种原始的纸张用以包装物品,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在中国出现了用手工造的纸做成标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包装设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它已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的心理享受。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作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没有定位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也就没有目标受众,商品也就销售不出去,这也就失去包装设计的新时代意义,唯有遵循设计规律,才能做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设计。在设计之初,我不知道以什么作为主体形象,画面很花很乱,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秩序感,视觉效果很平淡,诉求点不准确,不知道要传达什么信息给受众。花了不少精力,也做了不少设计稿,但是都不出效果,之后通过学习设计理论,知道了原因是我没有很好的设计定位,也没能根据调查结果而寻求准确的诉求点。之后我确定思路,进而求精,渐渐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产品完成出来。此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是陶瓷包装设计设计,经过老师的指 导和实践,对包装设计的一些规则比以前更加理解,它比平面设计更需 要遵守很多准则,首先要去迎合商品的属性来设计,其次要迎合商家的 品味于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应该是最力不从心的设计之一,但是有趣 的是你可以在好好认识了解这些规则的前提下,将消费者的购物欲玩弄 于手中,靠图形说话比拿着喇叭对别人宣传更有效,所以包装设计在展 示自己的设计能力与表述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包装也许在某种 情况下比做好商品更重要7因为现在重视包装的人群越来越多 以上是我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在确定要包装的产品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E型瓦楞、打印纸为主的包装材料,并进行了包装结构 的尺寸设计。最后,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装潢设计方案,设计中以展示产品 为前提,以呈现经典为手段,追求其效益、功能、美观、内涵为目标,充分体现 出其传统与现代结合和艺术的价值。

小区给水管网设计小结 篇7

给水是小区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 因此小区给水工程设计也是小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小区给水管网设计则是给水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是建筑给水与市政给水系统之间衔接的桥梁。下面以某校园区及某居住小区的给水管网设计作为例子, 对小区道路给水工程设计进行以下探讨和分析。

二、小区给水管网设计的影响因素

小区给水管网包括给水主干管、支管及接户管, 给水主干管设计主要受小区的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这两个因素影响, 支管及接户管受建筑给水设施影响。

1. 给水系统的影响

小区给水系统根据服务对象及行政收费划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水消防系统、商业给水系统及绿化给水系统。小区的给水系统数量决定着给水工程设计管道的数量。下面, 就某校区及某小区的给水施工图设计作对比论述。

在某校园区的市政给水工程中, 校区建筑主要是学生宿舍、教学楼、综合楼及饭堂, 没有地下车库, 各单体建筑不需设喷淋系统、因此。校区内给水系统有三个, 室外的消防给水系统 (与校区的绿化用水合建) 、生活给水系统及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校区道路上给水管道设计考虑的就是这3种给水管道。而某居住小区建筑主要为住宅、会所及商铺, 因此区内给水系统有六个:生活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商业给水系统及绿化给水系统。其给水管道的数量是某校园区的两倍。

2. 给水方式的影响

小区给水方式通常可分为直接给水方式、单设水箱给水方式、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变频调速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这六种给水方式。给水方式必须依据用户对水质、水压及水量的要求, 结合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水质、水压及水量的情况、卫生器具及消防设备在建筑物内的分布、用户对用水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等因素, 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经综合评判来确定。

给水方式不同, 其给水管网设计也不同, 主要体现在是否设置加压给水管道上。在进行给水管网设计前, 必须确定小区的给水方式。而合理确定给水方式, 就必须先对小区的用水进行水力计算, 对区外市政给水管网的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资料, 某校区区外市政给水管管径为DN400, 压力为0.3 MPa。用户接入点处地面标高为31.00 m, 区内地块标高为31.00~43.00 m, 市政水压能满足区内室外消火栓压力及60 m以下建筑用水压力。而计算校园区内最高日生活总用水量为467 m3/d, 区外市政给水管水量能满足区内用水要求。因此, 校园区采用区外DN400市政给水管作为水源, 以变频调速给水方式供水。校园区设计给水主干管共为三套管网, 即市政 (室外消火栓) 给水管网、加压给水管网及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

相对于某校园区的给水管网设计, 某居住小区的给水管网设计就比较复杂了。根据调查资料, 某居住小区外市政给水管道管径为DN1 000, 压力为0.2 MPa, 用户接入点处地面标高为18 m。居住小区根据地形和建筑组团的分布, 分成AB区。A区地块标高为12.00~22.00 m, 主要是高层建筑 (住宅与商业建筑) , 最高建筑有23层;B区地块标高为12.30~22.50 m, 主要是小高层及联排别墅, 最高建筑为11层。市政水压能满足区内室外消火栓压力及28 m以下的建筑用水压力, 而计算居住区内最高日生活总用水量为5 199.2 m3/d, 区外市政给水管水量能满足区内用水要求。因此, 居住小区采用区外DN1 000市政给水管作为水源。以分区给水方式及变频调速给水方式供水, 居住小区内生活给水采用高、中、低三个分区供水。低区供水利用小区市政给水管供给, 中区供水分为A、B区, 利用泵房加压供水。高区是A区的2栋23层建筑, 泵房就是在其中一栋建筑下面。泵房加压后, 直接利用给水立管供给。室外消火栓给水利用市政压力供给, 室内消火栓及喷淋给水利用消防泵房加压供给, 商业给水及绿化给水利用市政压力供给。因此, 某居住小区的给水主干管有八套管网, 小区市政 (室外消火栓) 给水管网、A区中压给水管网、B区中压给水管网、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室内喷淋给水管网、商业给水管网及绿给水管网。

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决定了小区给水管网的数量。给水系统越多, 给水方式越复杂, 其小区给水主管干套数越多, 管网布置越复杂。

3. 建筑给水设施的影响

小区市政给水管网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对外要与区外市政管网衔接, 对内要与建筑给水管网衔接。因此, 小区给水管网的支管及接户管设计受建筑给水设施等条件影响。

小区给水管网的支管及接户管是根据建筑给水管的大小及位置确定。某校园区建筑共有6栋, 根据建筑给水管网资料, 各建筑给水管网与小区给水管网衔接处均在区内道路附近。因此, 小区给水管网不需设计给水支管, 只需在各主管网设计6处接户管与建筑给水管网衔接, 接户管管径为DN100或DN150。某居住小区建筑共有59栋住宅建筑, 7排首层商铺及两个会所, 建筑户型多样。根据建筑给水管网资料, 很多建筑给水管网与小区给水管网衔接处在组团内部, 需要在小区给水主干管引出支管至各栋建筑下与建筑给水管网衔接。市政给水管网及生活加压给水管网各需要设计58处生活给水接户管, 管径为DN50~DN100;商业给水需要设计9处给水接户管, 管径为DN25~DN70;室内消火栓用水及喷淋用水根据建筑分区, 各设计27处接户管, 管径为DN150。

由此可见, 小区建筑情况越复杂, 区内给水管网设计也越复杂。在进行小区给水管网设计前必须对各栋建筑的给水管网了解清楚, 确保每一处建筑给水管都能与区内给水管网衔接上。这样, 建筑给水管网、小区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网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给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时, 供水安全及消防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保证供水安全及消防安全的前提下, 应充分利用市政及建筑管网资料,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设计小区给水管网, 对小区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摘要:小区给水管网设计也称小市政给水设计, 它介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和市政给排水设计之间, 是建筑与市政连接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实例, 对小区给水设计做了一些总结, 并提出了工程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区,给水系统,给水设计

参考文献

[1]严熙世, 范瑾初.给水工程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六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例谈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的设计 篇8

所谓课堂小结,是指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所以好的课堂小结形象地被称作“豹尾”。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把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记忆;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使课堂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热情。所以,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授课中教师应优化课堂小结的设计,做到“虎头豹尾”。

如何优化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小结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遵循教学规律,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课堂小结的设计原则

(一)要有目标性

好的课堂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堂小结的意义。

(二)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要有精密性

课堂小结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所以课堂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

(四)要有针对性

课堂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二、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的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归纳了一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课堂小结形式及相关应用实例。

(一)总结式

这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小结形式,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将课堂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可以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以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或师生共同归纳。比如,我们经常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要点”。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是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作知识内容上提纲挈领的归纳,形成课的高潮。

(二)巩固式

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巩固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做习题训练,或进行小组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台练习。比如每节课结束前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本上的练习,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巩固式课堂小结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更加普遍,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会用30分钟左右复习知识点,余下的15分钟用来做巩固练习,收效甚好。

(三)悬念式

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内容,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采用这种结尾,要找准前后两课内容的联系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既富有启发性又能暗示新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形成对新课的悬念。比如教学《家住平原》一课,临近结尾时,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然后通过提问巧设悬念:“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你们还想知道山区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要弄清其中的缘由,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与山为邻》,大家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结尾,把课内知识向下一节课延伸,造成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欲望。

(四)讨论式

讲完新授内容后,课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不急于表态,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冲动,营造思考问题的良好氛围,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的有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一道难解的题》一课时,课堂小结就可抛出 “你怎样看待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五)歌谣式

总结式、巩固式、讨论式等,是常用的“收尾”方法,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倦。如果教师能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的教材特点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谣所蕴含的知识内容的兴趣。最常用的是历史小歌谣,如《秦朝一统》一课的课堂小结可用这个歌谣:“公元前,二二一,秦灭六国天下一;皇权至上两千年,中央集权管郡县;修长城,御匈奴,开凿灵渠连长珠;车同轨,书同文,圆形方孔度量衡;既焚书,又坑儒,农民起义是陈吴。”

(六)比较式

历史与社会课中许多知识点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差异。课堂小结时,教师要通过比较让学生鉴别差异、理清脉络。比较分析时可以借助一些知识体系图表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夯实知识基础。如教学《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就可利用表1进行小结。图表直观明了,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差异。

(七)探究式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涵,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除了综合探究课,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去探究。比如教学《资源出现短缺》,课堂小结时,可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做一个题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来源和去向”的小调查,并画一幅流程图或写一篇调查报告。探究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八)升华式

office课程设计小结 篇9

一、引言

《Office办公软件》是新生进入我校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总体思路基于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和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计划,并讨论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在于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了我校几年来的办公软件课程建设,并对该课程的有关教学改革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讨论和指正。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要随着整个大学的教学改革同步发展,而且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即围绕课程核心、社会需求及新技术,着力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继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还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上,《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主要涉及到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尽量多安排学时进行上机实验课。WORD20XX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XX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时,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这些常用软件,而且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做到人人过手,人人过关,这些其实都非常简单,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略,要抓好,必须布置作业,每一次上实习课,都要给学生准备任务,而且还要检查,力争做到让学生们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会做,能做好,做得有创意。如在讲解WORD这一章时,每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制作一个《求职个人简历表》,给他们二周的时间,二周后,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做得非常好,而且很多学生很有创意,做得结果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与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现有的教学环境主要有“黑板+粉笔”,“计算机+大屏幕”和“网络化教学平台”。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具有其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加强教学效果,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和“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

1 优化课堂结构

(1)情境教学

情境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及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point”时,可以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影集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接下来的教学大有帮助。导人时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学生更容易接受。

(2)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例如在学习Office中WORD时,首先向学生介绍WORD的实用性、易学性特点,并给学生展示已用WORD编辑好的实例,使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并开始思考怎样实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渴望马上去学习掌握这些技能。显然,这个方法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2 实践教学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操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总结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操作技能。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是有用的。

四、结束语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10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12周的物流方案设计课程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回忆当初选课时的所思所想,不禁羞愧地脸红啊。那时候就冲着这课程的名字,毫不犹豫的选了它。心里盘算着如何学习,如何参加比赛,如何……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又一次失败了。但是在这些听课做方案的日子里,收获还是不小的。

下面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谈谈我的思考。

一、关于本课程。物流方案设计是针对具体案例而做的,首先,必须了解物流方案的基本概念;物流方案设计的内容、成果形式;掌握物流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物流方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其次,了解不同类型的物流方案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物流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要点和流程。再次,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掌握物流方案设计的要领及基本内容。接着,掌握物流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能自行对实际的物流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具备物流方案报告的撰写能力,能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

二、关于听课。现在的课程都是利用PPT教学,信息量极大,如果不事先预习,光靠上课凑两只耳朵听,完全没效果。所以,在听课的时候务必认真,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做笔记。遇到没听懂的地方,课下一定要通过问老师或者查阅资料文献弄明白。

三、关于收集资料。本课程的讲授使我明白,参考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文献、视频、年报等等。收集的途径也很多,各大网站、图书馆、同学之间信息共享等。收集完成以后要注意,不能盲目相信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要抱着一颗怀疑的心态,亲自考证。

四、关于团队。要想成功,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靠谱”的团队。此次案例过程中,我和本班同学临时匆忙组成了一个小组。由于大多人上课时候没有认真听讲,每次讨论都收效甚微,做起案例相当费力。其次,真正的团队离不开合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就需要组长做好分工、督促等工作。最后,要学会沟通,团队是一个整体,成员之间要学会沟通,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相互讨论,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最后,谈谈通过学习课程以及撰写方案的收获。

一、拓宽了知识面。虽然这是物流方案设计,用到的知识也很多是我们物流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我们进行方案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管理学等等。所以为了把方案做的更加完整,做的更好,我们对这些知识有所涉猎。

二、认识到了掌握基本功的重要性。要做出一份很完美的方案,完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有资本去创作、去设计。基本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贵在长期的练习与积累。

三、学习到了一些计算机知识。熟悉和学到了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Matlab软件编程,避免了在选址计算中采用一般的方法的繁复计算。同时学到了一些word编辑的技巧。

四、思考了一些人生。在这个方案设计的漫长过程中,经过了数次的失败,经过了数次的修改,更需要的是一种能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名言。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机会获得胜利,否则留给我们的只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本着一种锲而不舍的信念,坚持到终点。就和当初我选择这么课程的初衷一样,虽然满腔热血,但却中途而废,悔恨终身哦。

地下室抗浮设计小结 篇11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水位取值,局部抗浮

0 引言

近几年建筑不再局限于单层地下室, 多层地下室的出现使得结构设计工作越富挑战性。设计过程中地下室抗浮设计不容忽视。忽视地下室抗浮设计可能导致许多工程事故, 有可能出现整体上浮或局部部位结构破坏, 如地下室上浮造成上部结构梁、板、柱产生大量裂缝, 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 柱间板出现45°破坏性裂缝......本文就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常见问题结合工程实例, 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学习。

1 抗浮设计原理

地下室底板和侧墙、顶板形成一个密闭空心整体, 其所受的水浮力相当于其排开抗浮水位下水的重量。抗浮设计首先必须保证地下室整体不上浮, 以免导致上部梁板柱构件破坏。整体抗浮满足后, 要保证底板侧壁等局部构件又能承担水浮力荷载而不破坏。因此,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应进行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验算。

1.1 抗浮水位取值

在进行水浮力计算的时候, 抗浮水位取值应结合地质报告, 对于下列一些特殊情况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并与地质勘查单位做讨论:

(1) 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变化幅度大、区域性补给和排泄条件可能有较大改变或工程需要时, 应进行专门论证;

(2) 对于斜坡地段的地下室或可能产生明显水头差的场地上的地下室进行抗浮设计时, 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在地下室底板产生的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不能笼统地采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远高于室外地坪的地下室抗浮水位来进行设计;水是往低处流的, 若建筑物一侧或多侧是敞开的, 水位不可能高出室外地坪;

(3) 拟建建筑在有水头压差的江、河岸边, 且存在滤水层, 应按设计基准期的最高洪水位来确定其抗浮水位;

(4) 当地下室地基为不透水的岩土层且支护又严密的基坑, 虽然抗浮水位较低, 也应适当考虑抗浮, 一旦暴雨来临, 地面的地表水全流入基坑形成“脚盆”效应, 即基坑为“大脚盆”, 地下室成为“小脚盆”。

1.2 整体抗浮

地下室整体抗浮通常优先利用建筑的自重 (包括结构及建筑装修、上部覆土等, 不含楼面活荷载) 平衡地下室水的总浮力。当不能平衡时, 若与总水浮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 适当衡量对比经济效益后, 可采用增加顶板覆土, 底板超挖增加底板配重等方法抗浮。当水浮力对比自重大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增设桩或锚杆等来共同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1.3 局部抗浮验算

梁板墙柱结构构件的强度验算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变形验算和裂缝验算。

2 工程实例探讨

下面结合某工程实例设计, 主要就底板及整体抗浮计算细节方面做讨论, 侧壁水压力计算略去。

2.1 工程概况

某小区“三旧”改造工程项目, 住宅总建筑面积约101615m2, 地上建筑面积约86308m2, 地下建筑面积约15307m2。该工程设地下室两层, 高8.6m, 现地面高程为152.48~154.60m, 开挖深度为7.3~9.2m。开挖范围内土层依次为素填土1-1、杂填土1-2、粉质粘土2-1、粉砂2-2、圆砾2-3。其中素填土1-1、杂填土1-2属欠固结土, 天然抗剪强度低, 基坑开挖后坑壁稳定性差。勘察场地为冲洪积地貌单元, 场地地势平坦,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的影响, 根据地质资料, 该场地范围30年一遇洪水位为152.0m, 50年一遇洪水位为153.0m,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高程为153.0m。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标高154.20。底板结构面-10.00m (相当于黄海标高144.20) , 计算水位非人防时取抗浮水位标高153.00 (黄海标高) , 相对标高-1.20m, 人防时计算水位取稳定水位152.00 (黄海标高) , 相对标高-2.20m, 总平面图详图1。

2.2 整体抗浮

2.2.1 抗浮计算 (地下室标准板跨为8.4×8.4)

(1) 水浮力与压重计算:

水浮力F:抗浮水头高度为8.8m, 即F水=8.8×10=88.0k N/m2。

压重G1 (顶板、底板各构件及覆土自重荷载) :

(其中顶板厚度200mm, 负一层板厚0.12mm, 覆土900mm, 底板厚度500mm, 底板疏水层厚度200mm, 负一层面层100mm, 梁柱自重每平方约2.5k N/m2)

可得出:

G1<1.05×F水=92.40k N/m2, 则地下室抗浮不满足要求, 须设置抗拔桩。

(2) 地下室抗拔桩计算 (取8.4×8.4区格计算)

受荷面积范围内需抗拔力为 (1.05×F-G1) ×A= (92.4-47.7) ×70.56=3155k N。

单桩抗拔承载力为500k N, 受荷面积范围内抗拔桩数量取为8根。

R=8×500=4000k N/m2 (满足要求) 。

2.2.2 抗拔桩布置方案

下面来深入讨论抗拔桩布置方案的选择, 常见的抗拔桩布置大致有如下几种:

(1) 集中点状布置, 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由于抗拔桩布置集中, 有很强的抵抗力, 受力概念明确。缺点: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未有效地利用抗拔桩, 经济效益差。

(2) 集中线状布置, 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抗拔桩布置相对集中, 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经济效益差。

(3) 面状均匀布置, 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对于实际底板板中浮力较大, 梁柱边较小的情况没有客观考虑, 笼统地认为所有的抗拔桩受力一致, 局部偏不安全;另外由于抗拔桩布置相对分散, 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综合考虑竖向荷载及底板局部抗浮受力, 采取如图2布置的方案 (无梁板) 。

结合JCCAD模块中的筏板有限元进行整体抗浮计算, 计算后也可以看出桩抗拔反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是否满足理论及假定要求。其中要注意的是桩身弹簧刚度的取值应当合理, 可以根据抗拔桩抗拔实验, 依据桩身抗拔承载力N及对应破坏前一级荷载的上拔位移δ, 即K=N/δ计算假定。

2.3 局部抗浮

底板结构面-10.00m (相当于黄海标高144.20) , 计算水位非人防时取抗浮水位标高153.00 (黄海标高) , 相对标高-1.20m, 人防时计算水位取稳定水位152.00 (黄海标高) , 相对标高-2.20m, 底板厚度取为500mm, 底板疏水层厚度200mm。

底板水浮力荷载结合人防荷载计算比较:

3非人防时与人防时荷载 (25k N/m2) 比较 (标准值) :

(1.2×63.8+1.0×25) /1.35/1.2=62.70 (人防时) <75.10 (非人防时) ;其中1.2为材料提高系数。

综上底板计算可知, 底板配筋由非人防下抗洪水浮力控制, 假定上部墙柱为底板支座, 借助JCCAD防水板抗浮模块对防水底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应用前述布桩方案及选择适当的筏板厚度后, 配筋基本为构造值。

3 总结

按照整体抗浮来布置抗拔桩, 考虑上部竖向荷载, 结合基础结构及防水板刚度, 通过合理的布置设计, 尽量避开防水板中心, 使得抗拔桩受力均匀, 保证抗拔桩不超过其抗拔承载力, 减小底板配筋的同时满足整体抗浮, 安全的同时又不会造成成本浪费。

底板厚度不宜太小, 须具有足够的刚度, 减小底板整体变形, 协调各桩及底板的共同工作, 充分利用上部竖向荷载, 减小抗拔桩的内力。

另外, 不应忽视施工期间对地下室抗浮措施, 施工期间一旦未及时采取降水措施就会将“小脚盆”浮起, 使用期间若不将四周的回填土采用粘性土分层夯实形成止水层, 也同样会产生“脚盆”效应。

设计图纸对施工期间的降水要求及终止降水的条件等应在结构设计说明中注明。

当裙房大量设置抗拔桩时, 应适当考虑平时其所起的作用一般为抗压桩, 此时要注意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异, 采取必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 50009-2001 (2006年版)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涉密人员管理规定下一篇:参观工地认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