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参考(共12篇)
2008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安全快速换模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制造企业中无论是锻造机械还是冲压机械,在一台压力机上工作的模具往往有许多套,在其正常生产中都免不了要频繁更换模具,锻造、冲压作业具有较大危险性和事故多发性的特点,且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针对固定工作台式冲床换模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和效率等问题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安装试验情况以及推广应用前景广大。
2.精密注塑成型技术的探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是一门涉及原材料性能 ,配方 ,成型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综合技术 ,其技术特点是使制品达到高质量、高精度的尺寸要求。着重分析模温、注射压缩工艺及锁模压力与注射压力同步变化等对精密注塑的影响。
3.注塑件的品质管理技巧
在注塑生产中 ,总是希望达到无废品生产的境界 ,但是由于注塑用的塑料原料、成型模具、注塑机及辅助设备、成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产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品质问题 ,因此注塑件的品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应把注塑件的品质控制到最好 ,废品损失降到最少。在品质控制方面,从注塑机、塑料原料 ,成型模具、人员等多方面论述注塑件品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工业产品不断向多样化和高性能化发展,产品厂要求模具制造业在短时间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投产提供高精度模具。模具制造业为了适应用户的这一要求,充分利用数控加工及模具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新找术,从而使模具加工技术进入以数控加工和模具计算机辅助制造为主的新阶段。
5.冲裁模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
冲模压力中心是指冲裁时的合力作用点或多工序模各工序冲压力的合力作用点。设计时应保证压力中心通过模具的模柄轴线或与压力机的滑块中心重合 ,也就是说在设计时 ,模具压力中心应与压力机滑块中心一致 ,否则 ,不能保证冲模准确和平衡地工作 ,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等。应阐述模具压力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用的模具压力中心的求解方法 ,其中包括基本方法和简单方法 ,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6.弯曲回弹预测及优化方法的研究
板料成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家电等工业领域,其中弯曲是板料加工的重要成形工序之一。弯曲回弹是板料在弯曲成形外力卸载后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回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拉延件的几何精度和其后的装配性能等。冲压成形过程是一个包含多种复杂物理现象的工艺过程,包括接触碰撞现象、磨损现象、大位移、大转动和大变形现象及弹塑性变形现象等。由于影响回弹的因素很多,在理论上准确计算回
弹值比较困难。因此对板料成形回弹进行仿真预测,优化成形工艺,提高冲压件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7.基于UG的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大型三维设计软件UG能实现产品设计、模具分型、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数控加工等一整套自动化功能。把UG强大的功能与塑料模具开发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是有益于设计和制造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以UG作为模具开发平台设计注塑模具 ,探讨注塑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 ,解决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 ,提高生产效率。
8.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概况
综述国内外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概况.指出了模具设计过程的规范化、设计方法的算法化及数据结构的合理设计将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所在;阐明了几何造型在模具CAD/CAM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将为整个设计过程提供完整的原始设计信息.并分析现有几何造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AutoCAD在冲裁件排样中的运用
冲裁件在条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排样是冲裁模设计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排样方案对材料的利用率、冲裁件质量、生产率、生产成本和模具结构型式都有重要影响,而材料利用率主要决定于排样。用AutoCAD进行排样,解决了采用计算方法对形状复杂的冲裁件进行排样时比较困难的问题,大大简化了计算量,是一种简便而适用的方法。
10.基于PRO/E的模具设计与制造
综合利用PRO/E软件的CAD与CAM功能,在PRO/E平台上设计模具并对其进行数控编程,能够大大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11.基于UG 的橡胶模具设计与制造
利用UG强大的CAD/CAM功能对橡胶模具进行设计与制造,阐述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三维建模、装配功能来提高设计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使用UG的数控编程功能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仿真,并通过后置处理(UG POST)输出NC代码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
12.塑料模型腔成型尺寸优化设计
从分析影响塑件尺寸误差的因素着手,着重讨论模具制造公差对模具成型尺寸的作用和变化区域的影响,提出由工艺参数计算塑件平均收缩率以及收缩率波动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将收缩率估计误差与收缩率波动相联系量化了收缩率估计误差,给出了评定预留模具磨损量好坏的标准,从概率论而非极限论的观点重新对引起塑件尺寸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合成,并对模具设计中采用的修模余量的大小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本上,实现设计模具制造公差、模具磨损量、收缩率估计误差、修模余量同时达到最优值的多目标型腔尺寸优化思想,并结合修正后的成型尺计算公式得到优化的模具尺寸。
13.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
工厂常因一些模具失效报废而使生产中断进行,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装配周期。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可以对模具的结构、材料、制造等进行改进,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14.基于高速切削的快速制模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模具加工工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速切削是以高速切削机床为基础,根据产品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采用最佳的切削工艺,以比常规高(5~10)倍左右的切削速度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切削在模具制造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5.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进入21世纪,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应用领域。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数控系统必须进一步提高加工的各项工艺指标、加工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根据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况,以一些最新的应用实例系统地综述了电火花成形加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6.挤压模具早期失效起因与处理
从模具的热处理、变形表面压力分布、挤压速度等角度分析了模具早期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和减少模具早期失效的措施。
17.模具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模具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不同情况的失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生产进度。介绍模具的几种基本失效形式(塑性变形;磨损;疲劳;断裂等)及失效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8.挤压铸造模具结构的系列化研究
挤压铸造是一种节能、省力和材料利用率较高的成型工艺。因为它的起步较压铸晚,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它还是一个不很成熟的领域。随着汽车、摩托车、航空等工业的飞速发展,挤压铸造以其优良的工艺特点越来越得到了各界模具工作者的欢迎,其模具设计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模具设计的周期较长,耗时较多,导致模具成本较高,因此对挤压铸造模具进行系列化、标准化研究具有深远的适用价值。只有形成了挤压铸造模具设计的标准化,才能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模具的系列化研究是实现标准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9.不锈钢模具的复合抛光工艺
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中,模具制造举足轻重,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具有复杂曲面的不锈钢模具抛光,目前普遍采用手工抛光或刚性磨具抛光的方式进行。由于不锈钢的高强度、高韧陛和导热性能差等特点导致难加工,利用磁力-电解复合抛光机理,结合现代模具的CAD/CAM技术,,可解决不锈钢模具的抛光难题。
20.模具优化设计
一、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性、逻辑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高度结合的成果。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机会, 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设计作品大多无法变成实际产品。2) 毕业设计合不合理, 学生不知道, 即使有经验的老师指不出不合理处, 学生也没有感性认识, 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踏人社会, 从事实际产品设计, 往往会发现无从下手, 即使设计出来也是废纸一张, 通常都要一两年才能入门。3) 按照以前的惯例, 学生完成一项毕业设计是在大二下半期到大三上半期,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 需要把前两年的知识进行回顾, 时间和精力都不足以达到。因此如果仅仅只是让学生在网上抄袭或者略微修改一下别人的作品, 那么高职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就是不完整的。
二、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模具专业生产型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通过与企业签订生产型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由企业给定实际生产需要的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题目, 将毕业设计放到实际生产环境中, 在企业专家和专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 以项目的形式从“大一校企共同为学生选题、大二专业课程引导毕业设计、大三完成生产性生产型毕业设计”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实施过程
1) 前期调查。针对模具专业2011 级和2012 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有9 成以上的学生了解生产型毕业设计的开展方式和选题要求, 并自愿完成导师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和准备工作。其中86%的同学认为从现在开始关注毕业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7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专业课程涉及到毕业设计的方式和内容, 对毕业设计有直接的帮助。76%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较明确的规划和安排;83%的学生希望从现在开始就能确定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题目的方向;59%的学生愿意选择模具设计, 21%选择模具三维造型, 20%选择模具零件工艺和模具CAE分析方向。从统计数据来看, 通过对生产型毕业设计的宣传和对学生的引导, 实施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得到了积极响应。
2) 改革实施。首先确保政策保障工作的完成。通过与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教学事业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生产型毕业设计协议》, 制定并完善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生产型毕业设计答辩考核办法》、《双师双导管理规章制度》等。其次, 根据企业的真实模具产品生产过程, 分析模具行业核心环节和核心工艺步骤, 引入模具行业技术标准, 依据国家三级模具设计师和模具制造高级工任职要求, 依据模具行业职业标准要求, 基于精密模具生产过程,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条件,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虚拟技术, 借鉴国家已有教学资源和企业生产案例, 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最后, 安排校内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并由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教学与考核小组, 按照企业标准对毕业设计结果进行考核, 确保生产型毕业设计的质量。
3) 项目完成。通过开展研究与实践, 在2011 级至2013 级模具专业学生中开展了生产型毕业设计, 在所有完成生产型毕业设计的调查者中, 95%调查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贴近生产实际, 通过毕业设计掌握了模具的设计方法, 同时还有企业教师的直接指导, 对提高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认为, 生产型毕业设计通过设计项目、设计思路、设计流程、图纸格式与企业对接, 企业专家参与答辩, 可以使得毕业设计更加合理, 更贴近生产实际。通过近三年来对参与生产型毕业设计学生的跟踪调查和模具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模具专业的生产型毕业设计已步入正轨。
四、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与突破
1) 突破了旧式毕业设计阶段。由以往学生大二开题, 大三完成改革为从大一进校就开始选题,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中, 教师潜移默化地进行毕业设计的引导, 学生有意识地对毕业设计加以关注。2) 创新了毕业设计选题方式。不再以教师指定题目或学生自主寻找题目, 而以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和需求作为题目, 增大了设计实用性, 也为学生就业后与岗位的对接提前打下了基础。3) 创新了毕业设计的团队模式。以往是一个学生单打独斗, 转变为将“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模具生产”整个团队任务分为各个角色分配给3~5 名学生完成。学生之间既有相互依存的先后次序, 也有独立完成的内容, 增大了完成生产毕业设计的可能性。4) 创新了毕业设计的答辩流程。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企业的介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培养。特别是在答辩过程中, 有行业企业专家的身影, 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 是否能与企业生产对接, 这对毕业学生是很好的锻炼。5) 建立了毕业设计的资源库。既可开发模具专业生产性毕业设计资源库, 为下一步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学做出准备, 也可在此基础上作为校企合作进一步开发产品的平台, 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备选资源。
五、结语
模具专业生产型毕业设计的实施, 论证了生产型毕业设计的适用性, 完全可以推广至具备相应条件的其它专业, 增强专业对接行业企业,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价值, 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摘要: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和研究,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本地模具企业签订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以企业产品作为毕业设计的项目, 建立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大一校企共同为学生选题、大二专业课程引导毕业设计、大三完成生产型毕业设计”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通过建立模具专业生产型毕业设计资源库, 为企业生产提供备选资源, 为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提供了有益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企业产品,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白洪金, 张金美, 周志宏.突出以实物成果为形式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刘刚, 刘美多.导师制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 2008.2. (8) - (1) .
[3]唐秀兰.高职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J].科技教育, 2008.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最后一次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但高职教育的毕业设计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针对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高职院校模具毕业设计改革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毕业设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基本能力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对于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来讲,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毕业后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CAD/CAM等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来讲,认真做好该实践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设计组织好毕业设计,培养出具有更高实战技能的毕业生,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1 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教育毕业设计环节大多采用传统的做法,即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几周的时间进行。要求学生在该时间段内完成一些零件的模具设计,最后所取得的毕业设计结果往往只是设计图纸和设计参数的分析与制定,只能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至于模具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根本无从确定。这样的教学成果与毕业设计目的迥异,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抄袭,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背道而驰。
2 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高专模具专业需要面向多种类型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这就要求学生把各种模具的工作特点了解透彻,才能在毕业设计时做好做细,以一个合格的“模具”成品作为成果,才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对于学制三年的高职高专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比较紧张的时间内完成模具定型-选材-设计-制造-试用这样一个复杂的全面的设计工作,按照传统的安排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对毕业设计进行分析,遵照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通过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突破以往的毕业设计模式,收到较好的实训效果。
2.1 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
高职教育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之间大多相互独立,课程和课程设计的目的只是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少兼顾到与其他课程之间包括毕业设计的连续、互补和统一,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接受连续地、系统地训练,整体意识模糊,造成学生无论课程学习和实训都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较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毕业设计任务的下达时间提前,安排在开始讲授专业课之前,提前给学生分组下达任务书,确定阶段任务和最后目标,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专业课学习有一定的促进。
2.2 针对毕业设计的课程教学的改革
在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的同时,我们组织各专业课教
师讨论,对毕业设计教学和相关课程提出“分解融合”、“整合提高”、“成果展示”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2.2.1 分解融合
提前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到各个相关课程中,通过在单科课程教学中消化解决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使课程学习的目的更具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兴趣,并使各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实训)也具备连续性和系统性。总之,通过以毕业设计为纽带,把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局部单科课程的学习中建立和培养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在各个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模具制造厂培养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并现场了解与模具相关的制造标准。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各学科教师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在课程实习中增加辅导老师的力量,可以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整合提高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集中3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做的设计项目进行整合与提高。其中用2周左右的时间有老师指导对模具设计方案进行仔细论证,使之达到初步制造水平,包括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结构、参数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等相关内容。在设计部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学生最后用1周左右的时间,采用电脑设计出模具零件图,并整理必要的设计资料。
2.2.3 成果展示
在前述基础上,利用2~3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各组所设计模具进行加工装配和应用。该过程可以让学生切实体验零件制造加工的全过程,更可以通过成果的展示确认自己的设计是否完善,以展示替代原来的答辩过程,以应用效果确定设计成绩,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感”和“成就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统一,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毕业設计的效果得到升华。
显然,要想完善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技能,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软硬件条件: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能保证教师、课程实习的相互配合与统一;有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机加工车间、机房及设计软件;有国家颁布的相应的模具制造标准等。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安排采用项目、目标化管理方法,只要安排合理,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加完善,从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真正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件.
[2]王化勇,陈化文.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进高职教育[N].中国教育报.
[3]杨晓燕,陈宁.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与管理[J].太原科技,2004(5):88-89.
1.实验室用简易滚动轴承试验装置的原理与初步的结构设计
2.滚动轴承振动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模拟实验课件制作
4.光纤位移(Y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模拟实验课件的制作
5.金属机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6.人为差错类型及机械产品的放错设计
7、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分析
8、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
9、液压泵故障机理分析
10、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
11、液压系统故障及诊断
12、气压传动系统应用与分析
13、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4、设备无损检测方法探讨
15、机电产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研究
16、润滑技术在机械设备的应用
17、基于Pro/E的锥齿轮参数化建模及加工仿真
18、普通锥齿轮差速器行星齿轮的力学分析
19、蜗杆传动的可靠性设计
20、基于MATLAB的圆柱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
21、基于Pro/ENGINEER圆柱齿轮减速器实体造型设计研究
22、阿基米德螺旋线凸轮零件的数控加工研究
23、基于ANSYS的螺旋齿轮应力分析与比较
24、斜齿圆锥齿轮与直齿圆锥齿轮应力分析研究
25、基于ANSYS的高速轴应力分析
26、一级锥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27、特殊形状工件单面喷丸处理专用夹具设计
28、特殊形状工件双面喷丸处理专用夹具设计
29、具有榫槽类结构的专用工件喷丸处理专用夹具设计 30、利用立铣床进行滚压处理时专用转接部件的设计
31、实验室用多屏幕操作控制专用工作台设计
32、多试件成组装夹专用夹具设计
33、工业用桶装油漆搅拌器设计
34、三自由度训练器设计
35、纸卷商标包装机方案论证;
36、纸卷商标包装机传动系统设计
37、轴类零件工艺分析与数控加工仿真
38、数控机床主轴结构设计
39、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虚拟装配设计
40、汽车发动机曲轴结构设计
41、平面连杆机构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42、车用千斤顶结构设计
43、二级减速器传动系统设计与数字化建模
44、三坐标测量机虚拟装配设计
45螺旋千斤顶的设计
46、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47、基于MATLAB的四连杆机构运动仿真
48、手机外壳塑料模具设计
49、自车飞轮模具设计
50、基于Pro/E的机床夹具虚拟设计探讨
51、外圆表面加工方法研究
52、机床夹具设计
53.齿轮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54.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研究
55.矿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56.简易立车自动回转刀架的设计
57.管内爬行机器人驱动机构设计
58.新型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设计
59.液压电梯闭式回路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60.反铲液压挖掘机工作机构设计计算
61.CNC40数控车床电动尾座设计
62.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63.气压传动两维机械手设计
64.气流粉碎机的设计
65、数控回转工作台设计
66、平面凸轮数控铣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
67、典型型腔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工艺
68、铣边机组合机床设计
69、铣削组合机床及其主轴组件设计
70、组合镗床设计
71、配合零件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
72、孔系加工立式组合加工机床设计
73、三面铣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设计
74、CK6132数控车床总体及进给驱动部件设计
75、CA6140普通车床床头1轴轴承座夹具设计
76、SSCK20A数控车床主轴及主轴箱的数控加工及数控编程
77、数控铣床零件加工游戏手柄设计
78、基于Pro/E的蒸汽电熨斗的建模设计
79、平面凸轮数控铣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
80、花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81、二维奥迪车标设计
82.机床导轨修复方法研究
83.球面加工方法研究
84.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85.卡规数显磨床在线测量分析
86、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加工程序编制
87、调头加工轴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88、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设计
89、箱体零件的数控加工
90、数控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探讨
91、嵌入式开放型数控系统设计
92、铝壳体压铸模具设计
93、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论网络安全技术
2.进、销、存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
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4.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5.对互联网应用及发展的研究
6.EMS邮件进出口管理及查询系统的开发
7.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防范技术
8.数据库的数据保护、备份及恢复
9.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病毒与常用杀毒软件
11.防火墙技术与网络安全
12.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13.关于SA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14.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际应用(物业管理)
15.对酒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展望
16.论互联网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7.电子图书系统规划设计
18.论互联网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9.精品屋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
20.网上商店的利与弊
21.对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分析
22.电子商务的技术安全与认证
23.企业信息化的新选择——Intranet
24.酒店管理系统
25.仓库管理系统
26.家庭财务管理系统
27.客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28.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29.My music音乐管理系统
(2011-12-26)
1.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3至4个专科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调查 2.某地连锁商店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某地百货行业走连锁经营的发展过程和方向 4.沃尔玛(或所在店铺)在长沙超级市场的产品线的种类和产品价格定位特点 5.所在实习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调查 6.某地IT产业产品的促销方法探究 7.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 8.家电产品在激烈竞争中的如何走出低价格竞争的迷途 9.所在实习企业的客户忠诚及形成机制的调查 10.所在实习企业品牌形象的特色与传播11.某地无店铺销售的现状调查 12.长沙市汽车市场的现状调查 13.某品牌资产建立中的整合营销传播 14.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及成效 15.某企业是如何着力于建立品牌领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16.某房地产企业在营销中是如何利用需求导向进行定价的 17.某4S店是如何利用品牌效应开展服务营销的18.所在实习企业的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 19.所在实习企业的市场定位分析 20.所在实习企业商品的销售渠道选择分析 21.所在实习企业是如何开展忠诚营销与建立顾客关系的 22.所在实习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带来的新气象 23.所在实习企业如何走市场开发的道路迎来新局面 24.所在实习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分析25.浅谈开拓× ×地区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问题 26.某地无店铺销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究 27.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地学生就业的影响 28.我地零售业的现状、发展特点及方向 29.本土零售商业企业竞争优势的创建 30.中小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及应对的营销策略 31.某地区连锁商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某企业网络营销问题及对策 33.某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34.某店铺常来常往的顾客消费偏好的调查分析 35.本土企业如何利用客户忠诚度开展市场营销 36.某企业网络时代的营销渠道的建立问题 37.某产品特许经营的模式分析 38.某企业的服务营销问题和对策的探究 39.试论我地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40.某企业营销人员技能大比拼纪实
42.某企业如何在成为学习型企业上狠下功夫 43.某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44.现代消费者购买(某产品)行为研究45.本土企业面对国外倾销所采取的对策探讨 46.本土企业农产品如何争取国际竞争优势 47.某企业如何防止“窜货”48.试论本土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49.某企业品牌延伸策略50.某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企业形象的传播 51.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软实力的关系 52.某企业窜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53.某企业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分析 54.某企业的新产品上市规律及其背后隐藏的秘密 55.某直销企业的营销新手段 56.某直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营销策略比较分析 57.某服务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58.某零售企业的品牌战略 59.某企业经营者激励营销人员机制分析 60.浅析本土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1.本土企业参加会展的营销策划及实施 62.某企业如何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63.某汽车销售点(店)的营销策略及创新 64.本土零售商业品牌战略 65.某企业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分析 66.本土IT产业促销方法分析 67.某装修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时的尺度和分寸的把握 68.某药品市场的开发分析 69.本土媒介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70.某企业网络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某企业广告代言人选择的得与失 72.某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73.虚拟经营——某企业经营新模式 74.某企业为什么要培养内外贸一体化的综合性营销人才 75.某企业在打破地区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76.某企业在货款收付中是如何有效规避风险的 77.某企业利用贸易术语规范贸易行为减少交易成本78.某企业采用仲裁方式成功解决贸易纠纷的经验 79.某企业技术性人才与营销型人才的相互关系探究 80.论某企业网络客户与网络营销 81.某企业在顾客让渡价值方面的作力点分析 82.某企业的组织结构对营销业绩的影响 83.某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模式分析 84.某企业流通组织的营销创新与文化创新
关键词:模具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先有中等职业教育, 后有高等职业教育, 而且两者原来都是终端教育, 不存在衔接。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受到重视, 一部分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需要进入高等职业院校, 由此产生了中高职衔接。过去, 由于从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较少, 中高职衔接的矛盾并不突出, 近年来, 随着高职生中中职生比例的提高,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模具是工业的重要基础, 是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 70%~90%的生活用品或工业产品加工都离不开模具, 模具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及投入市场的周期都要依赖于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特别是电子、摩托车、航空、轻工、汽车等行业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模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所需模具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 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
(一) 德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德国的中高职在衔接的过程中, 中等职业的学生在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之前, 除了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外, 还必须具有一定时间的从业经验或经过一定的补习, 方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二) 美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美国的中高职在衔接过程中, 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都有极大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系统的衔接模式接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都呈系统性, 两者通过课程体系和大纲的对接保障其衔接的顺利进行。
(三) 英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英国的中高职在衔接过程中, 以国家出台资格证书为特点, 认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资格及相对应的学校的文凭, 并且两者具有就业与升学同等的效力, 使得职业资格的获得者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的权利。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的中高职衔接以“五年一贯制”为其基本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的“五专”实行学分制, 规定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220学分, 学生在前两年公共课学习结业后允许进行一次专业选择,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五) 我国大陆地区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大陆地区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多种多样, 既有“对口招生模式”、“分段贯通模式”, 也有“五年一贯制模式”。“对口招生模式”是指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通过三年的中等职业学习, 通过一定的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普遍采取3+X考试模式, “3”主要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课程, “X”指专业综合考试, 各个地区, 根据不同的专业, 制定不同的专业综合课程。“分段贯通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合作, 通过分段贯通、联合办学。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招收初中毕业生, 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毕业后按照考试成绩, 选拔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这就是常说的“3+2”模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出现的问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一些共性问题, 也有一些专业的个性问题。例如, 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就是很多专业在衔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 而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定位就是专业的个性问题。
根据前期的研究可知, 很多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 出现重复开课, 此外, 一些学校在选教材的过程中比较随意,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直接选用高职教材, 既加大了教学难度, 给后期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 也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来了极大的挫伤, 浪费了公共教学资源。
此外,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和普通中学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别, 给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授课带来麻烦,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为例, “工程力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拉伸、压缩, 扭转, 弯曲、剪切等变形,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对力学基础有着较高的的要求, 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普遍可以很好很快地掌握这些内容, 但是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其结果是最后考试的时候, 其差距非常明显。凡此种种说明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有许多困难亟须解决。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要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衔接, 系统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模具人才, 首先就要区分两者的定位, 然后根据不同的定位, 做好各自的课程体系的建设, 再根据各自的不同定位及课程体系, 做好教材建设。
在定位过程中, 要注意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培养的方向是技能型人才, 着重基础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着重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 发挥引领的作用。因此,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衔接过程中, 模具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于模具制造方向, 重在加工方向, 模具高等职业教育偏重设计, 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加工能力, 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 模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必须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可以跟单进行, 这样方可达到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 两者的定位差距非常明显, 其课程体系的安排也有很大的差距。中等职业教育以加工为主, 因此, 对学生的车、钳、铣、刨、磨等技能要求较高, 在制定模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 要突出实训课程教学。模具高等职业教育对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制定模具过程中, 加大这方面的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和学习。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 教材建设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材建设是事关中高职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教材建设非常重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两门核心的专业课:“塑料工程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做好这两门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未来十年, 我国模具根据国内国外市场的发展, 将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 提高模具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 需要克服定位偏移, 生源结构脱节, 人才培养层次不清等问题, 做好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辛琳琳.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行为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 2011, (1) .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7) .
[3]郭扬, 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 2008, (1) .
[4]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3) .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社会的转型,职业院校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培养模式上,从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偏重文化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转变,从重视学科研究与专业教学内容转向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转变。笔者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此教学指导思想下,将模具设计理论、实践与计算机应用融合为一体,分为三个模块进行,即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其中,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又分为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和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笔者就专业基础教育模块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专业基础理论模块
专业基础理论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对专业基础理论应进行系统优化,有机整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上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
1.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它包括电路基础、直流、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的分析、计算,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电工电子测量技术,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如何在规定的学时数内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为模具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教学实施的难点。教学中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增强物理概念,完成清晰的图解分析,缩减课时,力求少而精。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中技术信息的图样表达问题,以及与图样绘制有关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侧重点在于视图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制作,熟练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授课以课堂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或装配体实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看图、制图能力,使学生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为以后的PRO/E或UG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3.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确定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恰当处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机电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工程综合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课程之间的科学分工和有机联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克服课程内容陈旧、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轻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把基本理论与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科研和设计教学融为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课外练习融为一体,常规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融为一体。
4.机械制造基础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都是先安排金工实习,然后安排课程教学。学生在金工实习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促进实习效果,实习效果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实践结果证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场教学改革确实全面提高了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材料、制造技术、切削机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尺寸与尺寸链部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及金工实习、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5.液压与气压传动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之一,它不但渗透在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自动化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液压、气压元件,应着重于基本原理、结构特点、 应用及选择方法的教授;对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则应结合在实际中所用回路和系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因此,专业基础实践应向理论实践一体化转化,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转化。
专业基础实践模块包括:机械制图与CAD实训、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机械设计基础实训。
1.机械制图与CAD实训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进行全面的综合应用训练。一是部件测绘,二是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整个实训中,结合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和装配体的测绘,使学生能按照国家标准正确而快速绘图。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等级鉴定,获得绘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企业工厂绘图员岗位的需要。
2.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机械设计基础实训
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知识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实验项目中,分成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层次,虚拟实验和工程案例与学生操作有机结合,保证基本实验教学,不断扩大综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科技制作。另外,实训中还要注重职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
4.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
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结合实际生产会使教学和实习内容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社会环境,可让学生进入一个更大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识。实训过程中,除了学习工艺技术外,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包括纪律、群体相处、活动能力、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环保意识及领导才能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基本形成了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课程,突出了实训;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单元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了课程整合和新课程开发,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
1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原因分析
2知识管理的运作
3奥运经济“惠及”哪些行业
4中国入世,百姓得到了那些实惠
5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6管理变革与管理进程
7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8“非典”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9国家经济战略,规划和布局研究
二、微观方面
10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11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中西方比较
12“并购分拆”的类型与战略分析
13期权定价理论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分析 1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科的发展
15企业战略模型向国际战略转变的理论分析 16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
17关于管理整合的探讨
18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发展
19从“国营企业”到“国有资产”
20经营与管理回归根本
2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22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企业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24连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25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26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27董事会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和对策研究
28控制权,收购与反收购研究
29经理应关心下属
30企业竞争情报与社会道德
31合作与竞争理论研究
32利用数据挖掘管理客户关系
33浅析我国企业游离专利的原因
34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及中国企业的出路 35如何进行企业规划
36顾客流失分析
37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探讨 38跨国公司与现代科技的互动效应 39论企业的柔性的本质
40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研究
41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研究
42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新发展 43企业经营者市场化研究
44西方家族企业研究
45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46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47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定位 48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补偿问题研究 49人本管理研究
50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51企业竞争力研究
52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5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4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55管理中的个体与全体冲突研究
56企业组织智商研究
57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58民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59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
60我国私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6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62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63中小企业如何联姻金融家
64企业无形资产研究
65用信息技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66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的变化
67人力资本研究
68人力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69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70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
71领导艺术研究
72管理心理研究
73物流管理研究
74虚拟企业研究
75企业文化研究
76质量管理研究
77企业流程再造研究
78品牌经营研究
79管理信息化研究
80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 81广告策略研究
82项目管理研究
三,宏观方面
83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84国家工业化研究
85宏观管理体制研究
86人口问题研究
87国家资源问题研究
88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 89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9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91重视知识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着重管理学方向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研究:
学习型组织问题
企业团队管理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问题
项目管理 企业联盟
3.消费行为研究
4.激励理论的应用与研究 5.组织发展与变革 6.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7.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8.品牌延伸问题研究 9.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0.跨国经营价值链设计 11.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2.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13.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14.论企业战略联盟
15.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16.西部大开发问题研究 17.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18.虚拟企业
19.企业应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 20.知识管理研究
21.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22.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23.租赁经营研究
24.试论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25.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26.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7.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二.着重市场营销管理方向
1.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 2.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3.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客户关系管理
5.中外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分析 6.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 7.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 8.品牌策略研究 9.广告创意策略研究 [NextPage] 10.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11.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 12.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13.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 14.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15.企业战略理论演变的研究 16.多元化战略问题研究 17.战略联盟问题研究 18.核心能力问题研究 19.战略转型问题研究 20.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21.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22.论农村市场的开拓 23.定价策略与技巧
24.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问题研究 25.我国批发商业的发展与转型问题研究 26.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三.着重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6.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7.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9.工资理论 企业的薪酬管理 10.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11.顾客满意与人力资源管理 12.企业资本运营管理 13.中式快餐发展研究 14.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选题方向与参考题目(第二部分)
1、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2、质量管理
3、组织行为研究
4、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5、企业战略管理
6、中小型企业管理
7、生产管理研究
8、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措施
9、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再造
10、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研究
11、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12、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及其措施
13、关于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研究
14、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
15、企业管理创新
16、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17、企业的文化建设
18、企业的人本管理
19、试论入世后的国企改革 20、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1、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调整
22、企业发展与知识管理
23、有效领导与管理沟通
24、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研究与设计
25、科技发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26、建立健全企业多层次监督约束机制
27、新经济与企业发展
28、以人为本与保持职工积极性
29、市场竞争中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0、高科技含量是名牌战略强有力的支撑点
31、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32、企业市场调查工作现状研究
33、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研究
34、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35、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业行为研究
36、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家队伍建设
37、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8、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经济增长 39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40、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1、产品生命周期与营销手段的选择
42、市场营销组合研究
43、营销人员素质调查与分析
4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与品牌经营
45、市场营销竞争策略
46、企业营销系统的建立与有效管理
47、名牌战略
48、需求层次与企业差别化经营
49、关系营销在我国服务型企业的应用研究
50、服务营销在我国银行业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51、现代物流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研究
52、企业销售方式及渠道选择
53、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
54、西部大开发与西部企业发展
55、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研究
56、提高企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
57、企业管理体系研究
58、企业竞争力研究
59、企业信用评估研究 60、公司治理研究
61、企业经营者(经理)的激励机制 62、关于市场调查的探讨 63、企业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64、企业组织结构研究
65、企业领导理论(激励、沟通、领导方式)研究 66、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 67、企业核心能力研究
68、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69、股权激励问题(员工持股、MBO、经理股票期权)70、企业创新问题:技术创新、规制创新、文化创新 71、市场营销策略专题讨论(可发现的题目很多)72、市场营销环境专题讨论(可发现的题目很多)73、供应链理论与实践 74、企业价值链模型研究 75、企业竞争战略规划研究 76、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77、领导效能
78、绩效考评与薪酬设计 79、期望、承诺和激励
79、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问题与途径 80、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研究 81、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定位
8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构想 83、人力资本的产权与激励
84、试论21世纪世界的人力资源管理 85、人才开发与留住人才
86、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87、几种典型的人才招聘形式的比较分析 88、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探讨
89、现代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作用探析
90、面对人力资源富裕(过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取向 91、面对人员不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取向 92、试论职业计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93、企业并购的举措与风险规避 94、一体化经营战略的利益与成本分析
95、试论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96、试论企业战略控制的关键环节 97、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利弊探析 98、企业经营风险与预警研究 99、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位 100、企业名牌战略的对策思考 101、浅析企业战略实施的资源配置
102、战略联盟与传统企业组织的比较分析 103、对绩效考核系统的探讨 104、公平理论对报酬系统的影响
105、从企业系统的整体性看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职能 106、面对21世纪的我国制造业运营战略的框架的构想 107、企业设备布局形式的发展及其比较分析
108、适应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企业调节产能的途径分析 109、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进度控制的难点与重点
110、试论组织行为学的三个行为层次的内容与作用 111、期望理论在企业管理应用的重点与难点
112、跨地区企业、跨国公司如何改善跨文化沟通 113、试论竞争与冲突的区别
114、试论组织的压力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15、试论跨国公司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116、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117、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118、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119、现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20、论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 121、批发市场发展研究 122、浅论商业竞争
123、世纪之交的中国乡镇企业 124、论现代企业家素质的培育 125、浅论零售企业促销策略 126、零售企业竞争营销战略 127、浅论仓储式销售
128、试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9、国有中小型改革研究 130、谈企业破产
131、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132、塑造企业形象 133、企业领导行为分析
134、民营企业民主管理问题探索 135、企业资本运营 136、浅论企业产品策略 137、浅论企业品牌决策 138、浅论企业定价策略 139、消费者市场细分策略 140、试论消费心理
141、广告效果测定方法研究 142、企业广告管理 143、试论直接市场营销 145、浅论企业市场定位 147、浅论企业广告策划 148、激励---约束与报酬结构
关键词: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块化;课程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会做、能用”,在此目的下,以“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学”为原则,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重新整合“专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将“教、学、做”贯彻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把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组建成“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经过近几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对该专业就业市场调查了解到,许多毕业生被推荐到企业后,不能马上顶岗操作,这种状况反映出现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
一、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MES、CBE教学模式是笔者设计课程模块化构建的基础。MES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技能培训模式。CBE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把学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学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工厂,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的“性能”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计,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论,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能模块来设置课程,改变理论与实习操作没有有机地结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不适应的现状。
二、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1)按照“仿真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普通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合二为一,内置相应的设备,配置相应的挂图、模型、技术手册和工具书等,在教学中能做到边讲边看边练。(2)按照“全真教学模式”,实行技能训练全真化,将机械专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生产流程等完全按照生产车间的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在校内就处在一种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设置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
三、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把所学课程体系设计成“一、三、九模块”模式,既一个大专业模块、三类大课程模块、九种子课程模块。第一类称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一个被尽量拓宽了的基础课程平台,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目的。第二类是模具设计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模具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且能熟练应用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适应模具设计工作的需求。第三类是模具制造课程模块。让学生掌握各类模具加工和维修的技术和手段以适应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
该教学模式有以下六个特征:(1)课程体系突出与行业之间“软对应”通过专业面大大地拓宽,专业的适应性大大地增强,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有更多样和更合适的选择机会。(2)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突出一个“宽”字。强化通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岗位模块突出一个“活”字。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可根据一个或几个职业的实际需要,再按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予以强化,取得相应的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4)课程设置突出“岗位需求” 教学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自己可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兴趣特长、接受能力等主动选择适合的模块进行学习。(5)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需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计划。(6)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实训场地使用规定、实训指导人员管理规定、学生实训管理规定和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设置上突出核心课程,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按照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教学实用化、实践教学模块化、实习管理工厂化”,使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 宋旭红.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0(7).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单元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单元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动脑和动手同时进行, 首先获得感性认识, 再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顺序, 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 使之融会贯通, 达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单元教学的内涵是:将冲压工艺和与之相关的冲压设备、冷冲压模具拆装、测绘、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和与之相关的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模具拆装、测绘、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等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分别集中在两个单元时间和固定的专业教室中, 使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具拆装、测绘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工作全部在专业教室中, 再按照课程内容分成各个单元分别组织教学。
在专业教室的单元教学中,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相同的。现以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教学实施过程来阐述模具单元教学的具体方法。由于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单元。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设计单元教学采取的方法:首先进行一周的模具拆装、测绘, 在冲裁模具的拆装中, 教师既给学生进行模具拆装演示, 又与学生共同探讨冲裁模的结构特点, 零件名称、作用和零件之间的相互联接关系及模具拆装的注意事项。在模具拆装期间要求学生完成冲裁模的拆装任务, 并测绘出冲裁模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在此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冲裁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场合。学生掌握了冲裁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场合后, 再将冲裁模的课程设计题目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顺序, 研讨和学习冲裁工艺过程的编制和冲裁模的设计方法。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设计单元教学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要求学生按照冲裁件工艺性分析的步骤和要求, 结合课程设计题目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和技术要求, 逐条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若被冲压零件的冲裁工艺性好, 则可以进行冲裁加工。第二步是根据被冲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精度要求, 确定冲裁基本工序。再结合冲裁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场合, 确定冲裁模具结构和冲裁工艺方案。第三步是按照确定的冲裁工艺方案, 结合排样、搭边、条料宽度的确定, 画出排样图。由于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选择和排样图的画法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必须认真分析探讨。笔者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题目, 由3-5名学生讲述冲裁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和排样图的确定过程和方法, 由其他同学共同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以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并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和提高。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和排样图确定了, 课程设计的关键问题都解决了。第四步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冲裁力、压力中心方法, 进行冲裁力、压力中心的计算、确定凹模外形尺寸和典型组合、选择冲压设备、填写工艺过程卡片。第五步是学生按照确定的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 结合国家标准, 画出装配草图, 再分组由学生互相检查, 修正错误。由教师检查确认之后, 学生再画出零件图和正式装配图。第六步是进行冲裁过程分析、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并且标注在凸模和凹模零件图上。第七步是学生归纳总结, 写出设计说明书。由于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顺序, 进行了七步的研讨、学习和设计, 冲裁工艺过程的编制及冲裁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冲裁模具的课程设计全部顺利完成。完成一种模具的设计就是完成了一个基本单元的教学, 其他基本单元的模具设计可以参照以上方法进行。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常见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单元教学取得的成果
通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单元教学的实施证明, 单元教学取得了如下成果。
1. 使学生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氛围中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了搞好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投资建立了模具专业教室。所谓模具专业教室, 就是在专用教室中设置了陈列柜, 陈列柜中陈放有模具实物、模具模型及实物样件;有对应的模具工作原理及冲压和塑压各种零件成型过程的动画;有能够进行模具拆装的工作台和绘图空间;墙上挂有模具拆装过程和方法及模具课程设计顺序和方法的挂图;还配有模具设计参考图。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领悟。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2. 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和感性知识欠缺的问题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知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立体概念不足的问题, 单元教学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动态教学方式。例如, 利用模具拆装期间利用模具的结构特点, 模具零件的名称、作用、零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及零件的成型过程进行共同探讨, 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动手拆装的模具进行比较对照, 学生既容易理解老师拆装模具结构的特点, 工作原理及产品零件的成型过程, 又能掌握自己拆装的模具结构及各零件的名称, 作用及相互关系和产品的成型过程, 以防止和减少模具拆装和测绘中的错误。
3. 有利于模具结构设计与加工及装配工艺的有机结合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工艺分别开设课程时, 由于学生考虑不到模具的装配关系, 学生设计的模具零件工艺及装配工艺性差, 甚至有的零件无法加工或无法装配。将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工艺融合在一起后, 学生懂得了模具总体结构与装配关系、模具零件结构与加工工艺的相互关系。设计模具时就能比较全面地考虑这些关系, 学生设计出来的模具总体结构和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都比以前合理。课程设计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 采用单元教学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经过一个基本单元的教学后, 学生对一种类型的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得较好的前题下, 到其他基本单元学习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时, 主要讲清不同类型零件加工工艺的不同点及基本模具结构到其它模具结构的演变过程, 学生就可以在比较的基础上学习, 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学生对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模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有着清楚的认识, 学生进行不同的零件工艺编制和模具结构设计、计算及模具零件加工方法的能力要强很多, 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5. 体现了由启发式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具拆装后, 将选好的课程设计题目发给学生, 将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题目发给学生, 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设计顺序, 研讨冲压和塑压两门课程基础知识及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与之同步的课程设计计算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画出模具全套图纸。待一种类型的模具设计内容讲完之后, 学生对这一种类型模具的设计计算, 装配及加工工艺都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基本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由于各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同一零件的模具设计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并且考虑得也不会很全面。再由设计同一零件的学生讨论、分析优缺点, 提出改进方案, 使设计的模具及工艺方案更为合理, 更加完善。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又使学生由教师领着走, 再由学生自己走, 完全符合由启发式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单元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课程有机融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之后, 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程既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又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解决了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实训环节很少, 感性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的问题。使本专业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提高,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学生的好评, 也受到学校和教育厅的肯定, 也得到了湖北地区乃至全国不少高职院校同行的好评。
摘要:本文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两门专业核心课程, 集中在两个单元时间内完成。根据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 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在加强学生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快又好的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高职模具,单元教学,课程融合,工作过程导向
参考文献
[1]廖兆光, 陈俊.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 .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参考】推荐阅读:
模具设计专业毕业设计07-09
模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09-1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09-13
模具设计与制造类专业简历05-28
模具专业工作简历07-15
模具专业方向介绍11-11
模具专业求职英文简历09-21
模具专业职业规划书10-29
模具专业中职生求职信07-02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