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车间主任的岗位职责(精选5篇)
模具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名称:模具车间主任
二、直接上司:副厂长
三、直接下级:制模、煲模
四、岗位性质:负责公司订单需求模具的制作、挤压过程中模具维修;
五、管理权限:行使对公司模具生产的指导、督处、进度、排期管理的权利;
六、管理职责:对公司的模具生产、模具维修工作全面负责;
七、工作职责:
1.负责监督模具车间员工遵守公司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领导模具车间人员进行制造、维修工作;
3.负责与工程技术部协调制造新模具、修理老模具等具体事项; 4.负责对模具车间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考核、培训和任免; 5.负责组织现场管理,推行6S及模具车间的设备保养等事项; 6.负责模具车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及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指引; 7.负责模具车间各机器设备的保养及出现故障后的维修跟踪; 8.对违背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私自利用职权影响生产负责;
9.对由于管理不力,决策失误,造成按时完成不了模具生产任务,影响公司声誉负责; 10.对模具车间发生重大生产质量事故、严重人为破坏或粗心引起的不良后果负责;
11.对模具车间设备的使用法不当;人员操作安全未加强安全生产而出现事故要承担责任。12.对模具车间成员不团结,不作不深,作风不正派,人与人之间工作安排不合理等造成部门管理混乱负责;
13.对生产模具生产监控力度不够,导致模具屡次返工,同样要负责任;
14.对因管理不善,导致工位工具遗失、丢失而影响模具生产需求要负责;同时对生产设备、仪器保管不当、使用不当而降低使用期限与精密度负责; 15.对旧模具的分类管理要负责。16.负责申请模具车间的加班申请;
八、工作职权
1. 对模具车间成员的调动,奖励与升级有审定权;
2. 对模具车间异常的人员、生产问题,可以作及时处理权; 3. 对模具车间设备、物资、工具有集中管理权; 4. 对不合理使用物资有制止权;
建设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校企一体”是必然趋势, 但无论是“2+1”, 还是“半工半读”, 学生都是在学校学理论、在工厂学操作, 教学与生产存在一定的脱节。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好, 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 喜欢现场直观学习。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能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 符合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让学生容易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能参与模具接单、设计、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成品检验等模具制造全过程的学习与生产,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带领指导下,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之中, 并把在生产中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 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生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可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 自己也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可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 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 由于车间的生产主体是学生, 人工成本低, 虽然接单价格比市场普遍偏低, 但只要经营得当, 利润还是可观的。我校2011年上半年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利润就达三十多万元。另外, 以往的实训耗材现在大大减少, 这一项在2011年上半年也为学校节省了几万元。
可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为教师提高操作技能提供了练习场所, 教师的理论知识在生产中得到检验和充实, 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方案
车间场所建设车间场所建设遵循一体化教学和适用原则, 生产岗位距离比一般工厂大, 岗位间能容下几个人在现场学习, 且光线充足、通风、噪音小, 车间的设备布置跟工厂模具生产车间一样:符合生产流程、设置合理、条理性强。教学生产车间通常建两层, 二楼设两间多媒体教学室和一间设计室;一楼为现场教学和生产场所。我校的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一楼的车间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生产设备配置生产设备配置跟工厂模具生产车间一样, 设备性能良好, 满足生产要求, 且安全可靠、操作容易。设备管理符合“6S”标准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实现“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 从模具行业中招聘工程师和技师, 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班主任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帮助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 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2) 选派骨干教师到著名冲压模具制造企业挂职, 在那里学习模具设计和加工技术、生产管理和人事管理、经营和物流管理等, 使他们懂得模具企业的运作模式, 掌握模具企业运作的关键技术。我校先后派教师到深圳格兰达、江门宏基五金制品厂、佳铁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外聘技术人员再培养和校内教师出外培训,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为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提供了师资保证。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管理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管理机构设置以精简为原则, 车间机构按车间主任——大组长——小组长三级组成。车间里的教师一职多能, 既是教师, 又是师傅;既是管理者, 又是生产者, 且每位教师兼任多项岗位, 车间管理机构如图2所示。
除图2管理机构外, 还设置了财会、统计、会计、材料供应及仓库等管理部门 (我校因还有其他的教学工厂, 为精简机构、统一管理, 这几个管理部门由学校统一管理) 。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教学生产方式
建设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以任务和充分利用资源为根据, 专业课程安排大班教学, 生产实践分组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部分, 不能因为有了生产车间就不学理论, 就直接在生产岗位工作, 这样会进入“徒弟式”教学的误区。只有经过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再理论教学的交替学习方式, 学生才会掌握知识, 才会达到知识的升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生产任务、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规律来安排, 教学方法则以多媒体教学、现场直观教学、实物教学为主。首先, 用多媒体将生产过程以录像和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了解模具工作原理、定义和相关数据。其次, 带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实物教学, 操作课则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 转到生产岗位参加实践学习。
生产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按组和模块进行, 一个生产项目一般分为四个模块, 每个模块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 (1) 模具设计模块: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设计, 同时能进行模具制造成本核算。 (2) 普通机械加工模块: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各种合格的模具零件。 (3) 数控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手工方式和CAD/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各种合格的模具零件。 (4) 钳工装配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 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 具备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每个模块安排一组学生学习, 每组约5人。每组完成一个模块的工作任务, 掌握该模块的知识后转到另一个模块学习, 完成四个模块的学习任务, 也即完成四套模具的生产任务。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完全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的要求, 是产教结合的深层次表现, 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其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每所职校都应设置教学生产车间或教学生产企业。我校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经营、如何做大做强, 还需继续研究探索。
摘要:探讨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建设的作用, 从车间场所建设、生产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方法, 并对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教学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建设,校企一体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隋广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7) .
[3]韦飞, 徐志梅.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设计思路[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11) .
[4]杨占尧.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韦玉屏.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10) .
[6]钟江静.模具拆装实验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 2011, (3) .
[7]宋洁, 闫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8) .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2-0040-02
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针对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是学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生产实训后,进入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门课程。课程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真实的模具开发生产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技术、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一次综合性、系统化的职业岗位训练,促进学生模具开发生产基本能力的整合、迁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无缝对接。
一、分析职业岗位,确定课程目标
(一)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面向区域IT、电子技术产品等制造业的模具生产企业、模具行业协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和分析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
模具设计员:能设计中等复杂的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
模具工艺员:会模具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模具现代加工设备操作员:会模具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模具特种加工设备,会使用常用的检测量具,能掌握模具质量控制方法。
模具装配调试工:会简单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会模具组装、总检和试模以及评定检测结果。
模具生产管理员:会模具经济技术分析,会编制模具的生产作业计划。
关键能力: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能力,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
(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以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具有中等复杂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数字化设计能力,中等复杂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及机床保养能力,中等复杂模具装配与调试能力,质量分析能力以及生产计划编制与生产组织基本能力。
方法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经济、质量、效率意识以及爱岗敬业工作作风。
二、根据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一)根据模具开发生产活动,设计学习情境
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与企业中从事模具开发生产相关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从模具开发生产过程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与分析,得到典型模具开发生产过程:订单→模具设计→工艺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试模与调试→模具移交,每一过程对接相应职业岗位,如模具设计对接模具设计员。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的需要,将典型模具开发生产过程加工成任务接受、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模具试模和资料整理6个主题学习单元,这6个主题学习单元既是模具开发生产过程相对独立的活动,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模具开发生产过程,故设计6个递进的学习情境。
(二)依据职业岗位,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真正统一起来,从根本上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从职业岗位出发,通过岗位分析获得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加工成适宜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完成一个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岗位的体验。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后序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和技能,又可掌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能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规范和流程。
基于上述课程设计理念,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如下。
学习情境1:任务接受,对接模具生产管理员、模具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报价方案编制。学习性工作任务:选取项目(产品零件图或产品零件样件);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可行性分析;编制模具报价方案;客户(指导小组扮演)交流;完善模具报价方案;协议签订;下达模具开发任务书;编制模具整体开发计划。参考学时:18学时。
学习情境2:模具设计,对接模具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模具总装结构图和零件图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模具设计方案论证;模具结构总体方案评审;绘制模具总装结构图;绘制全套非标模具零件图;模具设计图评审。参考学时:48学时。
学习情境3:模具零件制造,对接模具工艺员、模具现代加工设备操作员。典型工作任务:非标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加工。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模具材料计划;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论证;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加工程序;编制模具生产计划;模具零件加工与质量检验。参考学时:80学时。
学习情境4:模具装配,对接模具装配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模具装配。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模具装配工艺;模具装配、调试与检验。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情境5:模具试模,对接模具装配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模具试模。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试模工艺;试模;产品检测;产品评估;确认不合格时,提出改善方案;修模;重新试模。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情境6:资料整理,对接模具设计员、模具工艺员、模具生产管理员。典型工作任务:资料归档。学习性工作任务:模具设计图、加工工艺文件等修订;模具开发过程的资料整理;填写移交单并移交模具;按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完成资料归档。参考学时:12学时。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方式
(一)“以产带学”的教学模式
由7—9名学生组成一个模具开发生产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发挥个性又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一副模具的开发生产任务。按照6个递进的学习情境,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场所中,以模具开发生产为核心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在生产中教,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岗位体验,既锻炼了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又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前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经验的模具人才。
(二)教学过程“六步法”
一副模具的开发生产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六步法”进行,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协同实施计划。每个工作过程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查和评估工作质量,总结经验。一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学生将获得一定的“工作产品”,教师和学生根据“工作产品”对小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六步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团队指导法
课程涵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其教学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远远高于一般性课程。因此,建立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组成的3人专兼结合的指导团队,每个指导团队负责一个小组的教学。教师是整个行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估者。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按照6个学习情境分别进行,强调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考核,其中:工作过程占40%,工作结果占60%。6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课程总成绩为6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之和。工作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工作结果考核依据“工作产品”的技术标准考核。
四、开发教学资源,创设职业环境
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广泛收集企业生产案例和技术标准等课程开发资料,与模具行业企业专家开发配套教学资源。配套建立了模具开发生产案例资源库,供课程实施中学生参考;配套开发了技术标准、生产规范、操作流程等成套相关技术管理标准,用技术管理标准统一、规范、指导课程实践活动,创设了真实的模具开发生产技术管理标准环境;按照模具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创建了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课程实施更加符合模具企业生产技术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职业环境体验,促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性、系统化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操作能力得到巩固和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得到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上岗快,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07,(1).
[2]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225.
[4]许发樾.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5:1390-1417.
2. 负责针对车间KPI的达成情况、日常管理情况等,制定车间改善对策和计划
3. 负责指导并协调处理品质服务专员、技术主管等车间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
4. 负责协调车间与前台、备件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和关系
5. 负责对车间设备点检表的检核
6. 负责对车间内外5S区域的划分,并定期进行检核
7. 负责车间工具、设备的定期清点
8. 负责车间工具、设备能力的评估和配置企划,使用培训以及定期的标定和数据升级
不论高科技或传统产业,模具都是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艺装备。此外,工业技术的不断提升、行销手法的翻新,以及消费行为的改变,导致新产品的需求多样化、复杂化且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致使模具数量的需求逐年增加,管理工作逐渐复杂。因此,模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资讯科技的蓬勃发展,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已有许多创新性的突破。目前RFID技术已建立了一些国际标准和规范,相信在这些标准和规范整合后,RFID的成本将会随之降低,企业势必也将会跟进,开始使用RFID技术来增进企业的经营效益。
许多产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引进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但是大部分的ERP系统都是针对财务、人力、资料分析、供应链管理、制造与物流、办公室应用等方面作综合改善,而对于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作的管理仍不够完善,导致模具的使用无法配合生产计划[1],唯有搭配RFID模具管理才能使产业的ERP发挥最大效益。
1 RFID概述
在二次大战之时,RFID已被英国空军采用,用以侦测并确认前往机场的飞机是否为己方所有,避免己方战机遭到误击。该技术用的是远距离主动式RFID,直至目前,飞机航空安全系统仍使用RFID进行识别。进入21世纪,RFID所具备的可远距离作业及一对多读取、小型化、信号的穿透性及抗污性强、可重复使用、高存储量等特性,让这项技术在自动化管理领域的应用日渐瞩目。
RFID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自动辨识功能与供应链活动中。该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基本硬件与RFID系统信息传输模式。硬件包括RFID服务器(Server)、RFID读取机(Reader)与RFID标签(Tags)。大部分RFID系统信息传输模式分为三个部分:应用区块(application layer)、传送与接收区块(data link layer)以及程序撰写区块(physical layer)[2]。通常RFID系统是以感应频谱方式运作的,运用电磁或静电来连接射频频谱中的无线电波频谱,从而与RFID标签进行沟通。读写机通过网络或一般计算机再将这些信息送进计算机的处理系统中,而计算机则可以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来分析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以缩短信息管理的作业流程[3]。
2 RFID系统用于模具管理之比较
模具是一种生产工具,若能让模具保持可生产的状态,不但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生产力。
一般而言,模具管理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实现模具基本数据与模具成本管理[4]。第二阶段是模具使用管理[5]。第三阶段是模具维护管理,包含保养、维修、定检与报废。
图1所示为模具管理各阶段之重点。本文研究的模具管理针对的是模具用于生产时的所有管理过程。
大部分的产业对于生产用模具的管理仍然非常缺乏,从而导致模具的使用率下降,或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以下针对未导入RFID系统和已导入RFID系统两种情况下的模具管理进行比较。
2.1 未导入RFID系统的模具管理
未导入RFID系统的模具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在收到客户订单后,管理部门随即编制制令单、领料单至现场,生产人员便要到模具架或仓库查找模具,之后经过吊模、上模、试模、领料的过程,即开始生产,生产完后必须填写生产日报表;在生产过程中若模具发生问题,要将问题及时回报给现场主管,并填写维修单,送至维修部维修。通常企业所要生产的产品随机性大,大部分为小批量生产。为了满足生产需要,生产过程中经常要自制或外包一些模具,长期累积下来,仓库里堆积了大量的模具。由于客户订单的不确定性[1],因此模具在工厂内移动频繁,且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生产时所需的内外模也会有所不同,要找到相对应的内外模十分不易。模具的数量庞大,在做盘点及搜寻的动作时经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6]。在数据管理方面,经常使用种类繁多的窗体来记录各种信息,窗体数量庞大,使用、查询及管理都相当不易。
2.2 已导入RFID系统的模具管理
已导入RFID系统的模具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通过将RFID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可获得前种情况无法达到的效益。以模具的搜寻而言,前一种情况下,模具的搜寻需要花费人力来进行,而导入RFID系统后通过RFID随时掌握模具的动向、状态、可用性,且管理人员可随时监控模具的使用状况,避免模具用于不适用的机台上而造成模具或机台的损坏。由于模具的成本很高,因此需让模具达到其最高效用,避免模具损坏、额外成本产生、模具闲置等问题发生。前一种情况下,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纸张来记录数据,这非常不符合现今处处讲求环保的要求。在图3中可以发现,传统的记录方式已完全改为由RFID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或将数据输入到PDA中,这样可使模具管理的过程实现完全无纸化。
3 RFID模具管理系统
3.1 RFID模具管理系统架构
RFID模具管理系统中,在每个模具上都安装有一个RFID主动式标签,该标签会主动发送资料信息,每个卷标内部存有模具的ID编码。通过RFID读取机读取贴附在每个模具上的RFID标签,可快速搜寻到所需要的模具。在过去,现场作业工人要得知模具的信息需要去查阅相关档案数据,而现在通过RFID模具管理系统,现场作业工人可实时掌控模具的相关管理数据。
RFID主动式标签的应用范围大多集中在对象与资财管理、行李管理等,而模具管理则可属于资财管理的一种,且其读取距离远,数据传输速度快,可以满足模具管理所需的资料及时性。
通过文献[7]研究的以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信号接收强度值为基础通过欧几里得距离算法的RFID立即寻址系统,可提供射出成形车间厂区内各种模具的实时位置,以达到模具管理的目的,提高模具管理的时效性,进而提升生产绩效,RFID模具管理系统硬件及软件架构如图4及图5所示。
图4所示为RFID模具管理系统硬件架构,由于RFID卷标频率为2.45GHz,对于金属有较好的穿透力,可提高标签的读取率。本研究中,RFID采用SYRD245-2C的2.45GHz标签,RFID Reader采用SYRD245-1N的读取机。RFID Reader需要通过RS-232/485与计算机连接,PDA则通过WLAN-820.11b与计算机连接,而标签则是安装在模具上,对模具作控制管理,随时掌握模具的相关信息。
图5为RFID模具管理系统软件架构图,本研究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Server,系统开发工具主要为C#,通过C#先建立RFID Middleware来采集RFID Reader所读到的Tag数据,数据库则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OA主要包含了模具的相关管理功能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功能,而最后给使用者使用的应用端即为模具管理系统。
3.2 RFID模具管理系统功能说明
RFID模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八大功能,如图6所示。
3.3 操作实例
下面以模具缴库管理作业为例来进行系统的操作说明。首先进入到“模具发派管理作业”界面,如图7所示;接着即可作存档的动作,如图8所示;最后即可作发派报表输出的动作,输出所需报表。
4 结束语
若能做好对模具的管理,可带来显著效益,通过RFID模具管理系统可随时掌握模具相关信息,因此若能导入该系统并配合生产管理,不但能优化管理过程,更能提高模具使用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此外,通过以太网(Ethernet),Server也可与企业ERP系统作搭配,使企业内部资源规划更有效率。
摘要:近年来自动化资料搜集技术为配合科技发展的需求已从有线阶段发展成为无线阶段,资料载体的应用也从条码延伸到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其目的是能更安全、大量、快速地存取资料。基于此,构建了一套无线射频识别(RFID)计算机化模具管理系统,采用该系统可随时掌握模具的动向及其相关数据,通过该系统可有效改善对射出成形车间模具的管理,提升模具的使用率。
关键词:模具,模具管理,RFID,自动资料搜集
参考文献
[1]范思乐,黄小芬,郑静文,等.模具管理调查报告[R].香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2006.
[2]Konstan H,Pohl H.RFID Security[J].InformationSecurity Technical Report,2004,9:39-50.
[3]翁兴中,刘圣幸.RFID系统于航空产业的应用方法[D].中坜,桃园:元智大学,2006.
[4]卢晓春,郭盛,阮锋.模具质量保证与管理系统的建置与实施[J].机床与液压,2003(4):3-5.
[5]付翔.浅议模具的使用与管理[J].现代机械,2002(4):112-112.
[6]王春元,葛正浩,杨妮,等.信息化管理在模具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5(7):48-50.
【模具车间主任的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车间主任的岗位职责具体内容07-10
《车间主任岗位职责》12-19
食品车间主任岗位职责11-20
车间主任工作职责10-31
化工厂车间主任职责07-22
喷涂车间主任工作职责10-25
车间主任职责及行为规范05-26
模具公司岗位职责11-14
模具开发工程师岗位职责10-29
车间主管的岗位职责具体要求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