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2022-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会泽县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根据会泽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龄化发展趋势,通过

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市场调查,发现会泽县老龄人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给予会泽

县老龄人口进行分析和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泽县;人口老龄化;预测;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纪后期,

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

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

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

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

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

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

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

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

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

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

总人口的6.96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

重已升至8.2%。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

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而其中会泽县

总人口为844485人,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57362,占会泽县总人口的6.79%,

这说明我县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在开始严重[3]。

一、 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高中占68%,初中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

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会泽县人口现状、老龄化的程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此的

解决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

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4]。其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二是由于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

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但为了研究问

题方便,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的划分还

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和界限是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我县步入老龄化如此开始迅速,不可否认,我县的计

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也是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县社会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 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而且我县老龄化的人口在开始增加,这就意味着我县的各种社会制度在慢慢变好,但是也意味着我县的青年劳动力的负担增加了很多。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 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县还没有出现,这是对我县是一个好的信号。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 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 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需研究出台。因而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对此作出了种种的调整,新建了许多小区以供住房需求等。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调查表明,中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 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同时存在。对此我们进行调查,我县专门组织人员去各个镇进行老年人慰问,给老年人心理上的负担减轻,同时我县也宣传青年人应该对老年人经常的问候,使老年人感觉到不孤单,而且我县也组织医务人员去各镇进行老年人体检,对老年人的身体进一步的检查,同时提醒老年人身体健康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 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

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最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1] 。会泽县开展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这一举措使会泽县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很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中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2]。据调查显示,无子女家庭养老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比多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大得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必将给安徽省的社会养老机制带来挑战。我县龄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2000年已超过10%,比10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是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 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采取建议与意见

通过上述分析和调查,我们对我县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 ,并归纳出了中国老龄化的一些特点。即,速度快,规模大;老龄抚养比提高的速度先慢后快;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人口高龄化速度较快等等。要实现我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

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

五、总结

老年问题还会加重现代家庭的负担。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 行导致了我国“4-2-1”家庭格局的出现,这意味着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老年服务业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社会保障已得到较大改善,但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入住养老机构和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心理调适、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 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呈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市场产生了多样化的细分要求,当前人口迅速老龄化,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亦不相适应,矛盾日渐突出。例如服务设施短缺、服务主体过于单

一、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等等,因此,发展老年服务业大有可为。我们认为应该居安思危,用战略眼光,及早动手研究,并提出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养老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人口政策。 参考文献

[1] [1]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121-125.

[2]秦娟.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32-33.

[3]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

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2.

[4] 刘俊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10(11)

第二篇: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人:宋伟物流112401201124030118

指导教师:谭桂娟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

8.2%。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一、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我过人口现状、老龄化的程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此的解决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 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 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我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 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三、 采取建议与意见

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

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

第三篇: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报告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及带来的问题

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已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提高,在今后50年内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会不断增长。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3%,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将增加到约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7.8%。在今后的50年里,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约

2.7亿,平均每年净增约540万。从全球来看,中国老年人口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问题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主要是指老年人口的增长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使老年抚养比增加,从而加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及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老年人的问题,这主要是指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不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一卵双生”的。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却有着惊人的速度,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 家上百年的历程。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可能达到2 0%,绝对数将达到3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老年保障问题将十分突出。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某些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本来农村的出生率要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要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但实际上,有的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当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留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年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显得更为迫切。

二、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三、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

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第四篇: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法学101王明娅学号:100101003

4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1、 你的年龄

2、 你的性别

(1)男(2) 女

3、 你的民族

(1) 汉族(2)少数民族

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

(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5、 你经常的娱乐方式是

(1)打牌(2)上网(3)看电视(4)其他(5)打牌和看电视(6)上网和看电视

(7)打牌和上网

6、文化程度是

(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专或以上(5)其他

7、去9年务工的收入是

(1) 2000以内(2)2000~5000以内(3)5000~10000(4)10000以上

8、你每月用多少钱

(1)100以内(2)100~300(3)300~600(4)600以上

9、你的婚姻状况是

(1)未婚(2)离异(3)丧偶(4)结婚

10、你有多少子女

11、如果有子女在上学,现在在哪?

(1)老家(2)贵阳(3)其他

12、你的配偶现在的情况

(1)在家务农(2)外出其他地方务工(4)和你一起务工(5)其他

13、你的租房状况

(1)自购房(2)单独租房(3)合租(4)职工宿舍(5)其他(6)学校宿舍

14、你这份工作干了多久

(1)三个月(2)三到六个月(3)六到十二个月(4) 十二个月以上

15、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多少和你来自同一个乡

(1) 没有(2)很少(3)很多(4)全部

16、你的工作是谁介绍的

(1)自己找的(2)老乡或亲戚介绍的(3)中介(4)政府组织(5)其他

17、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1)六小时以内(2)六到八小时(3)八到十二小时(4)十二小时以上

18、你和老家的联系

(1)很少(2)一般(3)经常

19、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1)很差(2)一般(3)很好 20、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1)是(2) 否

外来流动人口,一般是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所居住城市

户口的人。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是以就业为目的而进入城市,因此常常将他们称为“外来务工者”(或“外来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这些外来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此,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农民工,很少有人理解农民工,也很少有人支持农民工。现在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农民工 。宽敞整洁的马路,高高耸立的楼房,美丽高档的小区„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他们默默无闻的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区的生活,关于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的运转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就是进城农民工。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方法

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内容的介绍

此次调查我们在学校附近随机抽取了40名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男性占52.5%,女性占47.5%,少数民族占55%,汉族占45%,对他们的娱乐方式、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情况、工作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们有28.5%的人看电视,上网和看电视占大多数,其中打牌占的比例也较大,有20%。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学或者中学毕业,极少数是文盲和大专以上学历,务工收入的悬殊比较大,有的收入仅为2000元,有的则在一万元以上,每个月的支出也都在600以上和300至600之间。农民工中已婚的占了50.5%,丧偶和离异的很少,子女也都是两至三个,负担有点重,已婚的农民工中他们的配偶大多都是在外务工,有自购房的也很少,大多都是合租的。工作时间半年以上的占了60%,几乎全部的人都有同乡和自己在一起打工,工作也都是自己找的或亲戚介绍的,工作的时间也都是8至12小时,也经常和老家的人联系,身体状况也很好,但是他们有80%的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有20%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有了稳定的保障。讨论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社会的最基本的底层或者说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设施之中奋斗,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努力的辛苦工作。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职业,不论他们有没有文化,不论他们每个月挣多少工资,始终有一句老话不变“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同样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掌握流动人口的特点、趋势,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管理,是我们的治安、生活更好。

根据这次随机抽选的40个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男女的比例大致平衡,少数民族和汉族比例相当,他们从事的职业也都是市政建设、建筑方面的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高,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心度不够,福利待遇也不好。

在调查中发现,未婚农民工每个月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而已婚农民工则主要是将工资寄回老家或者拿来家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娱乐消费,他们的婚姻状况都很好,很少有离婚的

或者丧偶的,家庭关系也很和睦,这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过子女的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因为在外务工,有些子女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留守家中,有些就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在他们务工的城市,但是由于他们外出务工时间比较长或者时间上不够充裕,因此,很少与子女交流,这样很有可能会对子女心里或者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他们和自己一起来务工的老乡或者同事之间的相处很融洽,大家的感情非常的好,经常交流一些生活和家里的情况,有时候也开一些玩笑,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好,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比较老实、诚恳,讲话也比较风趣,很实在,很多年纪大一点的都比较消瘦,皮肤都比较黑,也许是工作环境的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够。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子女的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管理和治安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方面尤其是学校更加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社会方面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难。而留守家中的父母和子女方面也同样如此,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爷爷奶奶的思想的孩子的思想毕竟有所不同,在教育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缺失、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很多因素累计起来时就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面对许多小问题是就应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仅要靠一个人、一个组织,还需要社会、政府的更多关心和帮助,这样面对城市流动人口中出现的许多犯罪和治安问题,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甚至杜绝犯罪,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的创造文明的城市生活,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五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 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 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 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 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 (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 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 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 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 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 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

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 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 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

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 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 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 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 将增加到

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 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 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 龄化的平台期。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 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 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 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 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 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 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 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 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 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 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 “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 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 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 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

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 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问题和建议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 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击。在社会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龄 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国家的行列,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 力还相对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 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 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 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2020年,2.48亿老年人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前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 决;2050年,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能否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各种需求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自1982年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老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战略和对 策。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敦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战略和对策,否则,将会丧失战略机遇, 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联 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 足。

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1、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 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 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2、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 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在完善 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

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 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 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 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 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 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5、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老龄社会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应 对老龄社会的挑战,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老龄社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老龄事业的研究。创造条件,建立综合性国 家级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把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课题,立项进行攻关研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篇: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调查思考 (3)

辖区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情况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输出,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给社会治安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东升派出所辖区为例,派出所下辖八个街道、三个社区,在册居住人口17850人、实际居住为14730人、其中有1654人为人户分离(注:不在本辖区居住或为长期在外务工、定居)另有省外、市外1231人,为长期居住以及春秋两季的季节性务工为主流动人口110多人。根据2013年2月公安部级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反馈情况总结,仅东升派出所辖区范围内就有116人其中有82人为在外务工或居住期间违法违纪,占本辖区外出流动人口的2.8%。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暂住人口情况,切实解决当前在对暂住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和谐辖区的构建。通过对暂住人口调查摸底,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现状及特点

随着建筑工地施工、采矿企业用工增加、牲畜养殖业的发展及农副产品的日益壮大,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辖区涌入外来暂住人口越来越多,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暂住人口中有:有组织的基建施工队,也有临时拼凑的劳务队伍,还有零散打工人员,其特征是:一是来源广。大部分来自于较偏僻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以盟外农村人口为主,以从事建筑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行业为主。二是职业广。有从事建筑业、运输业,被企事业单位雇佣,个体经商,服务业,农牧业,及其它从业者。 三是居住地点广。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暂住在旅店;二是暂住在施工工地工棚;三是暂住在出租房;四是暂住在其它地点,而且流动

性大,居住地、工作地经常变动。四是文化素质低。多数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一些人甚至是文盲。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归属感不强,为环境卫生、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特别是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稳定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 管理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随着户籍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实施,认真制定落实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暂住人口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 一是建立组织,完善管理机制。为搞好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以辖区为单位,责任区民警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暂住人口登记表,对暂住人口能够达到“四知”,即 并做到了来有登记,走有注销。二是分类管理,落实各类措施。暂住人口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的难度。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信息灵,根据暂住人口的实际情况划分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坚持“以房管人”,抓好出租房屋的源头管理;二是抓好企事业单位务工的暂住人口管理,主要依靠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法人代表,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进行有效管理;三是认真做好暂住人口中的人员遣返工作,对一些“三无”人员及盲流人员,及时做好遣返工作。 三是强化打击,惩治违法犯罪。在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暂住人口情报资料的搜集工作,布建耳目进行侦控。

三、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暂住人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调查结果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一定隐患。有些民警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暂住人口管理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表现出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

一是认为管理难度大,因为暂住人口是流动的,“今天来,明天走”,没有太大的必要进行管理,加强管理是浪费人、财、物。二是认为管与不管一个样,应顺其自然,只要做好登记,不出现漏管现象就可以。三是认为不能管严,只看到暂住人口的正面作用,没能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四是认为网上比对、发函费时费力,大可不必。认为无须着力管理,顺其自然,任其流动。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四、 采取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暂住人口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预防暂住人口的违法犯罪,构建和谐辖区,建议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对暂住人口管理是一项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必须抓、综合抓、长期抓的思想理念,要把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从促进稳定、构建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中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建立制度,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人员采取不同管理政策,根据暂住人口群体特点,可以把暂住人口划分为三类:一是长期居住人员,主要是一些收入相对较高、或者在本辖区购置了房屋、兴办了个私企业的外来人员,他们一般在辖区有相对较长的居住期,甚至希望在条件成熟时落户;二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临时到本辖区打工,工作一年半载就离开返乡的人员;三是来本辖区伺机作案的违法犯罪分子。对不同人员应采取不同管理对策,对长期居住人员可以逐步吸纳到常住人口队伍中,给予一定条件的同等待遇;对外来

务工人员,要重点做好维权工作,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对违法犯罪分子则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 三是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三是依法管理,加强教育。制定一些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事实在在的问题与困难,做到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要加强技能培训,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对他们加强有关法制、道德、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共同维护社会秩序;认真清理各种证件,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根据本辖区的实际,逐步使得暂住人口管理从分散管理走向集中管理,搞好与之配套的安全防范、文化生活设施;建立自治组织,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暂住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上一篇: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下一篇:庆六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