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口素质(精选8篇)

人口素质 篇1

导入:<提问>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承转>我国严重的人口形势,给我国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新课:<展示>探究一:P68第一、二自然段

<提问>

1、你认为南方某山区为脱贫致富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3、能列举出类似成功的例子?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师生沟通

<归纳>在我国,目前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知道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吗? <展示>材料:晚婚晚育

(学生活动)计算:我国妇女如果20岁生育,100年能有几代人?如果实行晚婚政策,25岁生育,100年将会有几代人?对此不同的计算结果,你有何看法?

<承转>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晚婚晚育,除了能控制人口数量外,对国家和个人还有其他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还能提高人口素质)

<承转>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除了实行晚婚晚育,我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人口素质 学生回答(优生优育)

<提问>通过上述分析,你能归纳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展示>探究二: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提问>

1、上图分别反映了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哪些成就

2、举例说明计划生育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师生沟通

<承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们家庭生活质量又是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下面一起来看看大家课前的调查结果吧

(学生展示)我的消费支出与爸爸小时候的消费支出,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归纳>在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家里子女越多,个人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会减少,整个家庭消费支出将增加,家庭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对国家而言,也是同样道理,人口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增多,个人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课堂小结:

人口素质 篇2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问题与矛盾。如果我们能对环境问题察微知著, 我们就能知道实际上那是必然。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 正是人类自身, 正是人类的某些发展理念, 特别是那种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 那种“人定胜天”的盲目自信, 那种对“工具理性”的肆意追求。归根到底, 是那种狭隘片面的对人口素质的理解。

毋庸置疑, 人口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也是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 提高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家经济的发展, 以至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从根本上讲, 都取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但是, 到底什么是人口素质却有不同理解。提及人口素质, 人们常常只想到人口应当具有知识文化和健全体魄, 或者只想到人口的思想道德水平。笔者认为人口素质作为人口多个方面质的规定性, 除了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外, 人口环境素质也应该是它的应有之意。

本届两代会上有代表提出人口的环境素养概念, 指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该成为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对现代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 笔者提出人口环境素质概念,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口环境素质是人口在环境上的质的规定性, 是指人 (人口) 与生态环境关系上所表现出的思想和道德、品性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能力等, 它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以公正原则为基础的环境道德和环境意识。环境道德是人类道德在环境上的延伸和扩展, 是人类道德水平的丰富和拔高, 和人类道德一样, 也遵循着公正原则。公正的本质是寻求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均衡, 环境道德的公正也遵循这一原则, 并且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公正扩展到人与社会、自然一体化的新层面。在环境道德上的公正原则有三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代内公正原则。代内公正是指同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过程中, 要把大自然看作全人类的共有家园, 平等地享有地球资源, 共同承担维护地球的责任。其二是代际公正原则。该原则指出人类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利益享有也应保持公正, 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对后代人负责。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对该原则的最好诠释。其三是人地公正原则, 这也是环境道德的本质原则。人地公正指的是人类和大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公正关系, 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的完整和稳定, 尊重自然物的固有价值,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改造自然的程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 持有环境平等观。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地公正原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环境道德。作为惟一的道德实践者, 人类如何对待环境, 直接反映了人类的环境素质水平。在现实中, 环境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环境意识, 所谓环境意识, 是人与自然环境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识、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 它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是人口环境素质的主要考量指标。

二是具有能够自觉遵循环境伦理规范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自制力。环境道德的重要实践要求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要确立这种广延伦理的道德印记。因而, 作为环境伦理思想的贯彻和实施, 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在人的消费行为、生产行为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 合理消费, 提倡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是需求问题, 而如何消费却是素质问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容易在人们的消费观中起支配作用, 导致人们的无节制消费, 甚至挥霍性消费。发达国家的经历告诉我们, 过度消费并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 相反, 却带来了生存的危机和资源的枯竭。现在, 绿色消费、替代性消费、非生物性消费等新的消费观念正受到人们的青睐,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第二, 清洁生产, 做到在生产中减少原材料消耗, 减少废物排放, 产品能够降解和循环再利用。企业的逐利性是人类的经济理性行为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搭便车心理使得人们有意无意忽视企业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清洁生产, 就是要把这种不经济的外部性内在化。这一方面靠加大环境管理和经济刺激力度, 同时, 也要看企业良心, 也是对人的生产行为的一种素质要求。第三, 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把发展速度和环境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社会要进步, 就要有发展做基础和保障, 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和进步, 在环境问题上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程度。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可以分为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等依次递增的五个层次。因此, 要实现人与环境更高层次的和谐, 在发展模式上, 就要保证自然资源正常功能的情况下维持适当的发展速度, 保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实现物质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同步。

作为两种约束人类行为的手段, 法律和道德在诸多方面统一于人类规范体系中。目前, 世界各国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环境法律体系, 无论是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还是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律原则和环境标准。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的意愿要通过严格的执法, 科学的司法以及自觉的守法来实现。虽然遵守法律并不严格以是否遵循伦理规范为前提, 但是良好的社会态度和生活习惯, 有利于增强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自制力。

三是具有创新进取精神和现代环境科学管理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 现代社会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 但是, 新的环境问题也总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左右。如果人们在环境问题上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就只能获取令人遗憾的所谓进步和发展。因此,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作为一种新时代精神, 就应该成为人口环境素质的精神要素, 以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发展。真正科学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就必须批判地继承优良文化传统, 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方法、形成新知识。现在,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联动性和全球性对人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已进入人们的视野: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 首先是一种约束和控制, 体现的是政府力量和企业自律;其次作为一种思想和努力, 它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品质的体现, 也可以说, 就是人口环境素质的能力体现。

民国时期山西人口素质 篇3

关键词:民国;山西;人口素质

人口学上将人口素质定义为:“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它反映了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口素质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口素质的水平不同。民国时期的中国由于常年战火笼罩,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水平较低,因此人口素质也可想而知。新中国建立前,山西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医疗、卫生、教育等条件很差,导致山西人口身体、思想、文化素质很低。

一、民国山西人口身体素质

新中国建立前,由于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整个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都很差。民国的山西受战争影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导致山西人口身体素质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疫病多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历史上,山西是疫病多发的省份。民国时期,山西省政府对疫病的流行未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民国7年(1918)至36年(1947)山西省几乎年年有疫病流行。民国20年,临县82个村、兴县50个村鼠疫流行,共死亡2205人;民国21年,霍乱在山西34个县大流行,疫死19755人,疫病已成为威胁山西人民生命的主要灾难。民国23年(1934),霍乱、天花、伤寒、斑疹等8种传染病率达248.8/10万,病死率高达18.31%。对严重威胁人性命的传染病,晚清与民国年间,主要依靠少数中医用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缺乏有效手段全面防治,广大人民只好任瘟神肆虐。疫病的频发与流行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山西的人口数量和人民身体素质。

2.新生儿死亡率高,孕育思想落后。新中国建立前,妇女分娩多由接生婆或年长妇女接生,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各在20%以上。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生孩子全是旧式接生:站着或跪着生,母子性命难保,“四六”风(破伤风)致使许许多多婴儿死亡,产妇病死者也比比皆是。二十九年,东社出生的16个婴儿,因“四六”风死亡8名。另外,民国时期早婚、近亲结婚盛行。据《山西省第二次人口统计》之“婚姻人数与年龄之别”:1919年,中阳县十五岁以下结婚女子占全县女子总数的52%,岚县也占42%。早婚不仅会影响到优生,更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另外,近亲结婚的盛行,使得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这是造成民国山西人口低身体素质的又一个因素。

以上的两个原因虽是造成民国山西人口身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但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落后的经济和国民党统治。

二、民国山西人口文化素质

从全国来看,由于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的局势中,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来发展教育,文盲和半文盲占大多数。民国的山西也同样,尽管阎锡山政权统治时期义务教育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山西教育的发展受阻,大批学校被迫停课,大多数学龄儿童及在校学生被迫辍学。《临汾市志》记载,民国37年(1948)以前,本县文盲占总人口90%。民国时期的山西实行四年制义务教育。民国7年(1918),山西省有小(初小)14189所,在校生7724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38.5%。到民国24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由民国7年的28.5%上升到58%,20年代与30年代初期,山西省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奉山西省教育厅之令停办。当时沦陷区逃亡难民云集运城,广大少年儿童流落街头。1940国共合作再度破裂,学校被迫停办。

战争的爆发和政局的动荡不仅使得许多学校被迫废止,更让政府的经费大大缩减,教师的经济待遇也大打折扣,这只是影响山西人口文化素质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经济社会的落后,受教育权利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同样也是影响山西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

三、民国山西人口道德素质

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表明人口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区所处客观环境对社会法规、社会习俗的适应程度。在整个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下,鸦片、赌博、娼妓、盗窃等社会丑恶之风盛行。当然山西也不例外,严重地影响着山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鸦片的泛滥造或整个社会的混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口道德素质的状况。清代后期,吸食鸦片之风蔓延忻县,日军入侵,又传入“料面”。吸了这些毒品,面黄肌瘦,少气无力,不能劳动。为此,有的典房卖地,倾家荡产,卖妻鬻子,沦为乞丐,冻饿而死;有的非刁即抢,抢劫杀人,扰乱社会,走上犯罪道路。

娼妓之风是民国山西人口道德素质低的另一个体现。民国时期的山西社会,灾害连连,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不仅政界及不发分子把娼妓当成发财之道,以各种非法手段买卖穷人家的女孩、无父无母的孤女,逼其为娼,也有不少妇女好逸恶劳,为了可以“轻易”赚取微薄的钱财和追求享乐,将传统道德和社会法律抛之脑后,自甘堕入烟花柳巷。

结语: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山西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整个中国的人口素质状况也同样如此。人口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口素质的高低同样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的高低。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教学设计 篇4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六《可持续发展》之《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状况;了解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和对策,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国策。

教学难点: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一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展示一幅反映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沉重压力的漫画,让学生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导入本内容。

引导探究

A

探究国情

、学生阅读书P116—117内容,初步感知我国人口现状

2、多媒体展示下面资料,学生感受、讨论,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现状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资料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的资料

中国受教育人口与部分国家受教育人口程度比较图(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中国农业人口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柱状图和中国XX年城乡人口扇形比较图(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

书P117探究题(说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

小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一般特点和进入新世纪后的特点。

B

探究影响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理解,讨论人口问题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2、展示以下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图(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

垃圾堆成山的图片(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春运期间的火车站图片(说明人口多给交通带来压力)

人才招聘会图片(说明人口多造成就业压力)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现场活动(说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结:阅读书P117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归纳人口过多、过快增加的影响

探究对策

、学生阅读p118主题文并讨论下列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效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公民的正确做法

三思维点评

教师:有什么样的国情,就有什么样的对策。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使我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利家。

四迁移创新

、选择题:(展示)

2、讨论题:(展示)

3、探究题:书p119“探究”(机动题)

水尾村人口素质现状调研报告 篇5

1水尾村人口素质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国家提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这两个要求的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了了解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素质现状,作为一名学农林的大学生的我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状况进行一次实际调研。为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贵州省水尾村的人口素质现状开展了调查,通过实际的走访与查阅相关的资料,总结出了水尾村人口素质方面的现状,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水尾村由6个自然村寨组成,全村共有987人,受教育程度小学水平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竞争不公平,使农村孩子无法与城市的竞争,出现寒门难出贵子、读书难改命运的状况,加之农村对教育的不重视,导致近三年来,村里考上高中及以上文凭的人寥寥无几,不超过十个。全村经济在全县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交通闭塞。在年龄构成方面,以中老年人居多,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青少年基本都转移到县城读书,外迁人员逐年增加,目前水尾村农村劳动力中中老年劳动力占较大比重。总的来说,水尾村的人口素质是比较低的。由于素质较低,对本村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水尾村农民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村民文化素质低,对寻找配偶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水尾村存在着许多大龄青年(指一些年近三十而在恋爱婚姻方面尚无眉目的人们),大约占全村人口的5%,这个比例相当大。受自身及家庭观念的影响,较多年轻人无法享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造成思想狭隘、文化素质低、社交范围有限等问题,加之水尾村地处贵州较偏僻、贫穷的地区,使得许多青年人无能力找、无地方找媳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轻人也就成了所谓的大龄青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男女性别比例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

2水尾村人口素质现状

1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虽然男女性别的比例有所平衡,但男女人口数差别还是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文化素质低的大龄青年们找媳妇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一个村的人口迁移、社会安定都有着较大影响。由于大龄青年们在家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与自己条件相近的异性,他们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机会,进而影响到村里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并不是单单受市场指向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因素,容易造成劳动力分布失衡,影响社会安定。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丧失,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回到村里,无能力、无文化的年轻人为了找媳妇也不愿待在村里,使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几乎为零,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影响了水尾村的生产发展。

(二)村民道德素质低,影响乡村文明的建设

首先以一个实例说明这个影响,在对水尾村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好几次村民之间的争吵,原因只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天早晨6点过钟,我就听见村里桥头吵闹,当赶到现场,才了解到两个村民之所以吵闹是因为抽水灌溉稻田的问题而引起的,由于干旱,水源有限,两村民都想最先抽水灌溉,才发生了这一幕。吵闹过程中,双方都说了很难听的脏话,更滑稽的是,这两人是老表关系。在村里调研期间,这种情况不只出现过一两次,这无疑表明了水尾村人口道德素质的低下,村民们都只为自己的利益,不会退让、包容,只想一味的索取而不履行义务。这些不仅仅影响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阻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为了适应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村里正在拟建一个垃圾池,由于村里是自筹资金修建,并未纳入乡里发展规划,因此劳动力就需要村民出工,这本是造福子孙、完善自己家园的好事,但某些村民拒不出力,他们给的答复是并未得到国家、村里的任何政策上的享受而不愿出力,却同时伸手向村里要低保,但他们其中一些并不符合低保享有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要求发展,然而就是因为许多村民各方面素质低,使得这些美好的愿望在水尾村成了一纸空文。村民们不关心时事、不懂政策,整天闲暇之时就沉于麻将,让许多好的政策、许多致富之路纷纷落空。如果再不对农村人口素质进行一定提高,不仅会影响目前水尾村经济发展,对下一代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村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民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中,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状况都比较好,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即是农民文化素质的差距。水尾村之所以落后,就是与村民文化程度结构有关,村里相对全县来说有着较丰富的沙土资源、渔业资源,并且有条件发展旅游业,但受村民传统思想的束缚,大家都不愿意放弃那一亩三分地,死守传统农业,缺少经济头脑,让村里潜在的价值一直闲置,另外,村里缺少致富带头人,村民只有各自为政、各某其业。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农民科技素质低的情况下,这些美好蓝图只能在此搁浅。

(四)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提高,整体素质偏低

调查期间,在水尾村几乎并未看见任何青年人,他们大部分都外出务工。水尾村外出从业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者构成了农民打工族的主体,大约占70%左右,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约占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务工人员占25%。从整体情况看,水尾村外出务工者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绝大部分农民未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者大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从事技术工种的很少。农民不具备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技能、科技素质和法律常识等必备素质,使得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即使进了城市也不能充分就业,这些进城务工的青年人也并不是常住于城里,有些找到媳妇后又会返回农村,由于文化素质低,他们并不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许多年轻人回来都是前搭后背的、有些是仓促的奉子成婚,甚至不到婚龄。这些不仅给村里的计生工作带来麻烦,也不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最后就是罚款,以至于越罚越穷。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低素质农村劳动力沉淀农村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从事二三产业,这对于水尾村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缩小城乡差距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相关问题。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从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并且较大部分都是年龄上了40的。相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首先转移离开农村农业生产这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趋势,也必将使越来越多的相对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沉淀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部分沉淀劳动力的整体特征是“两高、两低”,即年龄高、妇女比例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低。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难度比较大,这也是制约水尾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对水尾村今后发展的若干策略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水尾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收入能力,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管好农村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总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

(一)加强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知识文化

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有不可忽视的职业和成人教育。首先,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不能将农村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应当通过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意识,克服农民在教育投入中的“短视”行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问题,从而全面完成三个100%。即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和初中生毕业率100%。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由于水尾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较少,因此村里的孩子都是到邻近的村庄上学,所以在教育的办学条件上,这就不仅仅是水尾村的问题了,需要全乡乃至全县大力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条件的上升。同时,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村里教育的帮扶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的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均衡到农村地区,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第四,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增设一些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第五,要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在村里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给予资金上的适当支持,这一点,水尾村已经在开展。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要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扭转对职业教育轻视的旧观念,确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地位,要鼓励村民积极学习职业教育,县里应发展职业教育中心,使之成为农村新技术

集散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国家也应加大对农村广播、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传播农村致富信息,为农村群众信息服务。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有效缓减大龄青年的增长,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使社会安定。

(二)加强干部队伍交流,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对于干部队伍的交流,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本地方或者外地做得好的村,政府应作为纽带加大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工作。通过走访、参观、交流等方式向做得好的村取经,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通过汲取别人成功经验,结合本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特色。另外,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科技、管理教育工作,通过对干部的教育,使干部向村里传授致富方法,同时,对村干部的选拔,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推荐选用科技素质较强、管理能力较好的村干部,带领全村人民走向致富大道。

(三)注重发展农村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它的许多可贵的价值观念,如孝悌友爱,在农村中有着很深很悠久的民众基础。应该充分重视挖掘保留在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用作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知耻的观念,多开展文化活动,自觉远离黄赌抽等丑恶现象。还可以鼓励村民玩一些修身养性的棋牌,如象棋、围棋等,但不能涉及赌博,以文明的娱乐方式代替伤身、败金的麻将娱乐。

(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制素质

人口素质 篇6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X年1月12日)

同志们:

在市“两会”期间,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06年,是我市在“十五”的坚实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也是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全市计生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年来,我市先后荣获了全国和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且囊获了全国计生系统单项表彰的所有奖项,这些成绩是全市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也充分表明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特别是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单位和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

刚才,XX副市长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对去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任务做出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仅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把握我市人口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概括起来,目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着“两个高峰”和“五个矛盾性问题”。两个高峰即:独生子女两孩化的高峰和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高峰已经到来。五个矛盾即: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宏观环境还需改善;二是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涉及人口安全的因素不容乐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部分农村基层计生工作还比较薄弱;四是计生队伍的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五是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切实将人口计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推进我市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两大目标任务,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健全城乡一体的计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创新思维,奋发进取,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开创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新局面。

1、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方面,重点是严格控制超生。明年是农历猪年,部分育龄夫妇有要“金猪宝宝”的生育观念,对我市计生工作将是严峻考验。

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控制超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超生行为,提高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

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严格控制超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依靠各级计生组织,充分依靠基层单位,充分依靠街道社区,在全市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计生管理网络,落实相关责任,加强排查工作,确保在流动人口中不出现计划外超生现象。同时,对流动人口要提供优质计生服务。

三要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严格控制超生。切实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努力完善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

2、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重点是做好优生、优育、优教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对生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更加关心自身的生殖健康、生活质量、生命价值,更加关心子女的优生、优育和优教等问题。这是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特点,也对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向“就发展谈人口”转变为目标,将人口问题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市委、市政府统筹解决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要构筑城乡一体化的计生服务体系。农村是计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农村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要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在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积极推进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件,配备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要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全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人口计生信息网络与疾病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全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水平。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二是要深入开展“幸福工程”、“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营造出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依法治育,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促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振兴XX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一要落实计生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各级党政、政府一把手必须坚持亲自抓、负总责。要落实责任制,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对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一查到底,依法处理,对出现重大失误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二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在全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大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工青妇组织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要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和发动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都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关心、支持和参与人口计生工作。

三要加大对计划生育的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本着“既满足需要、又节俭办事”的原则,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足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免费向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确保落实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等项经费的落实。其中,各级财政和转移支付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准空转和挪作他用。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篇7

“人口素质”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中西比较来看, 对人口素质或对人口质量问题的关注可以说是中国人口学和人口问题研究的一大特色。我国学者朱国宏认为:人口质量、人口素质和人口品质均相当于英文中的Population Quality一词, 其所指是同一的, 至于使用哪一术语, 一来与时代背景有关, 二来与研究者的偏好有关。穆光宗则认为:从严格意义来讲, 两者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就是所谓的人口质量是相对于人口数量和就人口的总体而言的, 而人口素质则是指人口质量的某一个方面, 比如健康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人口素质”的说法。

那么, 究竟什么是人口素质呢?中国人口学者认为, “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也就是说, “人口素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不同的学科视野里可能有着不同的规定。“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 至今依然见仁见智, 未有定论。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 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穆光宗认为: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 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 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 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

人口素质涉及到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人群健康、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教育水平、人际交往、环境和遗传等诸方面因素。人口的思想素质指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习俗、民族自尊心、献身精神、使命感、自信心、变革社会的欲望等。人口的思想素质可从社会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中体现出来。人口的身体素质可由一组人的人体运动能力、发育状况、疾病状况、死亡率, 呆残低能人口比例、出生预期寿命等反映出来。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般指标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 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文化水平构成, 文盲率, 科研率, 科研人员比重, 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 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 社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力。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目前, 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 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 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 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的问题, 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 据不完全统计, 严重出生缺陷的占1.3%, 也就是每年将有20万出生缺陷孩子出生。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其中单基因病占5~7%, 多基因病占15~20%, 染色体病占0.5~1%。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 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1800万人, 白痴就有100~200万人。我国人群中没有遗传病的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据估计平均每个人携带有5~6个有害基因, 并且会按一定的方式向代际传递。随着工业的进展, 许多化学物品不断投入我们生活环境中, 其中有部分可诱发基因突变, 通过突变增加了我们的遗传负荷。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 使某些遗传病得到治愈, 这在某些程度上使致病基因传于后代而增高遗传负荷。综合以上几个方面, 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 以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面临着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 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 因为它居于至关重要的位。因此, 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首先, 未来世界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国民综合素质是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构成, 其中体力和智力素质又是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 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素质。其次,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 提高人口质量, 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此外,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基础。因此, 科教兴国, 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 必须先投资于民, 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中国已进入21世纪, 新的世纪里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取决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 我们国家应如何提高人口素质, 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目前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控制人口数量

1999年底, 中国总人口为12.59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人口基数大, 尽管积极推行计划生育, 每年净增人口仍达到1300万左右。人口过多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 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因此, 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 应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备的调控保障体系,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做好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 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将人口问题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 发挥城市和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 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均衡发展。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有利于加速资金的积累, 加快经济的发展, 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积极提倡优生

提倡优生从根本上讲就是人口的优质遗传基因得到发展, 让劣质遗传基因受到抑制。

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 是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的基本途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基础教育,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扩大集体福利, 保障妇幼健康

总之,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尽快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 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

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 它包括人的体魄强健、文化修养良好、道德高尚、追求知识、勤劳勇敢, 从幼儿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物质基础到家庭社会环境, 要全方位地持续不懈地提高人口素质。凡是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应该坚持办;凡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妨碍人口素质提高的东西都应该坚决抵制。提高人口素质固然要有好的教育制度, 但同时应该靠从幼到老, 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各方面来抓, 贯穿在整个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教育人民。

参考文献

[1]陈剑.人口素质概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2.

[3]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M].作家出版社, 1997.

[4]穆光宗.中国人口素质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5]穆光宗等.中国人口的现状和对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6]潘纪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素质[M].百家出版社, 1990.

人口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现状分析 篇8

从人口素质的外延来看,主要是“三要素”和“二要素”之说两种。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二要素”说则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成。其理由是: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从目前的认识来看,无论是“三要素”说还是“二要素”说都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口受教育程度对人口素质的决定性作用。

人口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显著。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间不同性别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分城乡和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口分析表明,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男性比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乡村人口和女性在教育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不同年龄段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分组的受教育水平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几个年龄段人口中,男性受教育年限普遍高于女性近一年。

各地区人口受教育状况差别较大。全国不同省、市、自治区人口的受教育情况差别比较大。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三类,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9年以上的省市为第一类,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广东、山西和吉林属于第一类;平均受教育年限在8年以下的为第三类,包括重庆、福建、四川、安徽、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和西藏9个省、市、自治区;其余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8年到9年之间为第二类。从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看,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文盲人口很多,成为国家发展的沉重包袱。

科教兴国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要由人去掌握,这就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造就的首要因素是教育。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资,教育的回报是任何投资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教育投资被认为是“一本万利”的投资行为。

实践证明,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生育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生育率和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育龄妇女更能够冷静、客观地对待生育的成本和效用,以及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她们作出的生育决策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

我国目前的人口教育现状,应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即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努力做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水准的迫切要求,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

当前,我国人口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的时期,人口素质的提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经济发展中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从主要依托物质资本逐步转向依托人力资本上来,才能够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地球看病记(500字)作文下一篇:初中生关于读书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