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具行业现状浅析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皮具行业现状浅析

浅析中国煤机行业现状和发展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中国煤机行业现状和发展之路

作者:左海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3期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煤机制造和销售市场,但是我国煤机工业的技术和制造水平.特别是自动化控制和开采设备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我国煤炭开采安全性和效率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机行业背景和现状,以及对国内.国外煤机制造企业的对比分析.探寻我国煤机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煤炭 煤机 综采设备 成套化

第2篇:中国皮具行业整体分析报告

引言

本报告写的是的皮具行业部分,皮具行业是中国皮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皮革面料和非皮革面料(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纺织面料等)加工制作的箱、包袋、手套、票夹、皮带及其他皮件所组成。传统的包、袋面料以天然皮革材料为主,随着皮具的时尚化和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纺织面料等新材料的发展,代用材料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包、件制品中。

本报告共四节,首先从皮具行业的国际背景入手,先介绍了国际皮具行业十大品牌和宏观经济环境,其次阐述中国皮具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再介绍中国皮具市场状况,最后总结中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与策略。

目 录

1.1 宏观经济概况.................. 1.1.1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1.1.2 全球顶级奢侈皮具品牌简介............... 1.2.1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及发展趋 势.................1.2.2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历程分

析.................. 1.2.3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趋势.......... 1.3 中国皮具市场状况...............

1.3.1中国皮具品牌的竞争格局分析及预测.............. 1.3.2中国国内皮具品牌的主要营销渠道分 析........... 1.3 3 中国国内皮具品牌的主要营销渠道选择

............. 1.4中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及策

略................ 1.4.1我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

..............

1.4.2我国皮具市场发展策略.............

1.1 中国宏观经济概况 1.1.1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分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同时将对国内的消费经济的发展影响极为重大。

1、工业产出继续快速增长;

2、进出口总额继续高速增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结增速稳定;

4、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

5、货品供应量增速呈回落趋势;

1.1.2 全球十大皮具顶级品怕简介

品牌 创始人 注册 注册时间 设计师 品牌线 品类 地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 法国 1854年 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 皮具

Chanel(夏奈尔) 夏奈尔 法国巴黎 1913年 夏奈尔 夏奈尔 化妆品,皮件,手表,珠宝,太阳眼镜和鞋各类配件Dior(迪奥) 克里斯汀·迪奥 法国 巴黎 1946年 克里斯汀·迪奥 迪奥 高级女装、高级成衣、针织服装、内衣、、化妆品、珠宝、配件 GUCCI(古孜) 古奇欧·古孜 意大利佛罗伦萨 1923年 古奇欧·古孜 古奇欧·古孜 服装、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与领带、香水 Valentino(瓦伦蒂诺)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意大利佛 罗伦萨 1960年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瓦伦蒂诺 皮具 Prada miuccia prada 意大利miuccia prada Prada 皮具、时装 Armani(乔治•阿玛尼) 乔治•阿玛尼 美国 1975年 乔治•阿玛尼 乔治•阿玛尼 皮具、时装 Dunhill(登喜路)英国登喜路 皮具、时装 FENDI(芬 迪 ) addle casagrande;edoardo fendi意大利罗马 1925年 karl largerfeldfendi皮草与时装、皮革与皮件、成衣、针织休闲服装、沙滩装、泳装、 COACH美国 1941年COACH 皮具

1.2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1.2.1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

我国有皮具企业5900多家,从业人员90多万人;有箱包企业有3700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人。据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皮具企业1864家,从业人员49万人,产品销售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21%;

利税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箱包企业1322家,从业人员36万人,产品销售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30%。2006年1-4月规模以上皮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7%;利税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箱包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4%;利税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39%。随着近年来箱包产品的日益国际化、时尚化和个性化,它已成为现代服饰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作为世界出口皮具产品最多的国家,其出口占生产的60%以上,主要出口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英国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05年,我国皮具产品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箱包出口40.5亿件,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16%。2006年1-4月我国皮具产品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箱包出口13亿件,2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21%。今年1-7月,我国旅行用品及衣箱出口金额达到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我国皮具行业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此外,从出口单价上看,我国箱包平均出口单价也在连年上升。2005年皮革面衣箱平均出口单价10.7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0%;其他面衣箱平均出口单价6.6美元,同比提高了20%;皮革面手提包出口单价4.24美元,同比提高了30%。

1.2.2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的皮具行业没有路易威登一百五十年前为法国皇后制作衣箱的开始,但我们的切入点是在全球皮具行业的兴盛时期,我们站在一个国际皮具的大平台上,以下是中国皮具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皮具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皮具制造国,也是皮具的消费大国,皮具消费也成了现代人的新宠,一个个性十足的包包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在以经济为主的现今社会,真皮包包已经不是女人们的专属配件了。走在街上,不管是穿着套装、洋装的上班族或是穿牛仔裤、运动服的学生们,要不然就是提个菜篮或是闲逛的家庭主妇们,每个人不是拧个手提包,就是背个帅气的大背包,总是人手一个包包。而包包里总是装着些钱包、行动电话、化妆品、梳子、资料文件等等,总之生活上的必需品通通有,可见包包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需要给人有良好印象的朋友们,使用真皮包包的机会频繁,在服饰外观的整体搭配上,真皮包包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皮具业已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2003年,中国皮具行业销售额为394亿元,利税总额24亿美元;2004年,销售额为423亿元,利税总额51亿美元;2006年,销售额上升到500亿元,利税上升到85亿美元。四年销售额平均增长30%,利税平均增长35%,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海关总署08年12月22日消息,08年1-11月广东口岸出口箱包价值5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11月份出口箱包6.6亿美元,同比增长73.1%,而国内包包销售额更高达20多亿元。中国箱包行业产值近700亿,其中国内市场容量接近200亿,这其中中高端及中低档市场占有很多份额。对于箱包企业而言,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皮具业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小手工业,发展成为企业数量超过2.6万家、产业从业人数超过200余万人、年总产值600余亿元。09年1月,在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广州花都区狮岭镇举办的“世界皮具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皮具市场由大变强的气候已经形成,拓展高端产业“新大陆”是皮具创新的一条新路。未来五年,是中国品牌名牌战略和高端产业形成的阶段,中国原创品牌的成长将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徐永说,从 2000年至今,中国皮革协会每年在广州花都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举办“真皮标志杯”设计大奖赛,不断制造皮具行业的设计氛围,鼓励中国皮具的原创设计,提升皮具设计师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平。这标志着中国皮具业正在从产业大国、消费大国向产业强国、品牌大国转变,也给皮具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其他行业均受金融风暴影响产销量大幅下降的同时,皮具行业却逆风而上,销售业绩节节攀高,足以看出目前皮具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消费形式转变,引发皮具销售渠道大变革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中国皮具行业的营销渠道开始发生质的改变,以前,皮具产品一般是通过批发市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再到零批,零售。中间不仅渠道多,操作复杂,关键是产品鱼龙混杂,质量问题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导致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而今天,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品牌专卖开始成为了皮具行业新的营销模式,在这个新的机遇中,谁先抓住了商机,谁就是赢家!

皮具类产品在国内发展较晚,竞争形势相比服装和鞋业而言宽松很多,如今的皮具行业,就相当于几年前的服装鞋帽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行业洗牌,加上如今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以前在皮具行业占有很大比重的散货市场正逐步萎缩,并有淡出市场的趋势,而之前老百姓耳孰能详的品牌,如金利来、花花公子、鳄鱼、老人头等,由于市场不够规范或假货、擦边球品牌泛滥,已丧失了在一线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相反近两年很多新兴品牌却悄然崛起,远远盖过这些老品牌,如:女装品牌迪桑娜、COBO、威尔萨斯、帕佳图、高美高等,男装品牌:希柏莱等,这些品牌近年来市场走势相当不错,知名度方面却还远比不上金利来等众多老品牌,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纵观整个皮具行业,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大阵垒: 1.以LV为代表的奢侈品牌阵营。

这类品牌均为国际知名品牌,知名度高,质量过硬,甚至有很多品牌的许多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如LV在法国有五间工厂,每间工厂拥有250——300名工人,整个包的制作过程基本上都是工匠手工完成的,用他们的话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少则八千上万,多则几万十几二十万的产品价格,让绝大部分消费者只能驻足观赏,无缘携包广秀。不过有最新消息透露,这些奢侈品牌正在加大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与动作,LV从去年到现在在中国市场就至少有3家专卖店开业,其中包括大连时代广场的豪华旗舰店,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也在同一时间进驻大连时代广场;而且这些大牌产品将有大幅调价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消费及满足中国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但再怎么降,能买得起或舍得买这类品牌的消费者又有多少呢?毕竟目前只占有整个市场的5%份额,而且这类品牌与普通投资者根本无缘,因为他们都是以直营的方式在开拓各地市场的。

2.以迪桑娜、COBO、金利来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和授权洋品牌阵营,占皮具市场65%。 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皮具市场上国产品牌一直较为缺乏,但随着老人头、金利来、花花公子、鳄鱼等授权洋品牌的市场逐渐混乱,在一线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更倾向于做工、质量、外观都相当不错的国产品牌或新兴洋品牌,这就给国产品牌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近几年来,市场上又涌现出以万里马、盾牌为代表的优秀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时还有迪桑娜、COBO、威尔萨斯、希柏莱、帕佳图、高美高等授权洋品牌也在市场上做得风声水起,其中迪桑娜单店月均销售更在30万以上,占全国中 高档 女士皮具市场份额的25%,COBO名为意大利品牌,实为深圳日月星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制作,为国产品牌,其网点主要集中在北京(7个)、上海(24个)、深圳(5家)和香港(六家),单店月均销量在25万以上,同样也是定位在中高档女装。而在中低档皮具市场或小皮件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品牌有稻草人、红谷、蔓蒙特、塞飞洛等几个品牌,产品以小皮件为主,主要定位在几十到三百左右中低档价位,销量较大,但经销商利润很薄,这类品牌拿货折扣基本在五折到五点五折。他们主要是抢占之前散货的低端市场,使散货的市场越缩越小,并有将其逐出市场的趋向。整个皮具市场虽然较服装鞋帽行业竞争压力小很多,但对于品牌公司而言,可谓竞争激烈,谁都想成为行业老大,谁都想把握现在的利好时机,把品牌做大做强,更有很多皮具行业外的企业也瞄上了皮具这个香饽饽,想要来分一杯羹,如意尔康等鞋企,现在也在做皮具。所以,目前的皮具招商环境同样是竞争重重,压力重重。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就有赖于营销手法的灵活运用及产品研发的全面跟进。

3.低端散货市场

低端散货市场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可谓根深蒂固,但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及消费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品牌消费,加上红谷、稻草人等中低端品牌与之抢占市场,所以市场份额已越来越小,已由之前的70%缩小到30%。 女人从不怕包饰负担太多,“即便一个人拥有100个包包,也是合情合理的。”某著名时尚专栏作家如是说。包于女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早已不言而喻。特别在时尚大师们的大力推动下,包更俨然一个时尚前沿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时尚产业发达的欧洲一线城市,衣店、鞋店、包店的比例大约为2:1:1,二线城市一般也达到了4:2:1。但在中国,即使是在时尚前沿的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衣、鞋、包的店铺数量比例最多只有50:5:1。这两个比例,反映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中国要实现一衣一包,这条路还需要众多包包商家们群策群

力。困局现状,暗藏商机 包,就是包容一切。是家的延伸!美的体现!时尚、品位、个性的象征。包的精致个性、包的包容精神令人们感动更追逐。但长期以来,虽然包饰消费不断激增,可包饰市场却是困局不断,制约发展:

第一,国际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因为运输、宣传、地址、装潢等非制造成本因素,造成它们做工精良同时价格昂贵,即便白领消费也要勤俭半年,因此为它们一掷千金的消费者少之又少,90%大众“无福消受”,对于追求品牌与时尚的现代都市男女来说,做工精良、款式新颖时尚而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大品牌的国内诸多自主品牌成了他们的首选,这将为国内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带来契机。

第二,传统服装店也开始添加包饰品,但大多为附加品,款式少,选择空间少,搭配性不强。在这个讲究搭配的年代,基本“无法消受”,而品牌皮具专卖店款式多而全,选择空间大,所以品牌皮具专卖店必将成为他们首选之地。

第三,还有那些过于泛滥的低端市场,它们散落于各种小商品批发城、地摊。80%的包饰为一些小工厂、小作坊做的低档产品。因为缺乏资金,诸多企业硬件生产设施和软件研发人才相对薄弱。造出的包饰没品牌、质量差、无设计、无个性、无保障,有的还运用大量有毒原材料,不仅不能妆点形象,甚至会导致疾病,根本无法满足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低端市场的散货将逐步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如目前做得较好的红谷、稻草人、塞飞洛所瓜分的就是这部分市场。

鱼龙混杂的现象给中国包饰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升级改造是市场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必将推动国内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国产品牌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第3篇:浅析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中国轻纺城为例

珠三角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纺织服装企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到了2011年, GDP增速放缓,物价上涨较快,外部需求疲软以及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导致了部分珠三角地区纺织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本文结合纺织企业的特点,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对企业现行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国内政策等,提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相关对策,让中小型纺织企业的走出困境。

关键词:珠三角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状况;未来

目录

引言……………………………………………………………………………………3

一、全球经济失衡,珠三角出口导向型纺织企业发展严重受阻…………………4

二、中小型纺织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5

(一)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减弱…………………………………5

(二)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6

(三)订单量萎缩,开工率下滑……………………………………………………7

(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窄,缺口大…………………………………………7

三、珠三角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的发展和提高………………………………………8

(一)建立人才梯度,提高管理和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8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9

(三)整合资源,构建体系发展核心竞争力………………………………………9

四、危机中寻求发展珠三角中小企业抓住机遇……………………………………9

(一)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信贷“量体裁衣” ……………………………………9

(二)税收、技术扶持等政策性的支持……………………………………………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1

1引言: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珠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高,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特别是外向度畸高纺织行业发展严重受阻。追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技术层面上是金融自由化基础上资产证券化发展到极至所导致的。主要是因为在基础信贷产品的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大量无限膨胀的高杠杆虚拟资产,相关风险被不断转移出去,或者隐藏或者放大,系统修复无法进行自动修复时,“雪崩”自然是迟早的事情。从本源层面上进行分析的话主要是由于“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其他国家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导致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无法持续。过去20-30年间,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浪接一浪地迅速崛起,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些经济体长期以来依赖美国的贸易逆差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当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超出美国贸易逆差和消费增长极限,必然以极端的方式做出调整。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广东特别是占据全省经济总量八成左右的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很高,遭受的外部冲击最直接、影响最严重。在剔除深圳和云浮两市数据以后,全省19个市的外贸依存度同经济增速变化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外贸依存度越高的市,2008年全年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得越严重,例如珠海外贸依存度高达328%,经济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越低的市,2008年全年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经济增长下降并不明显,甚至不降反升,例如梅州外贸依存度只有11%,经济增速反而提高了1.8个百分点。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把握住了全球化提供的重大机遇,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珠三角充分发挥了这种优势以及用好用足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另外,珠三角充分发挥出区位优势,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珠三角外资推动型以及出口拉动型经济等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中东、拉美、非洲等提供原材料→东亚制造→美欧消费”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危机形式被解体,珠三角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将不得不进行调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将不得不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也意味着珠三角的出口潜 3

力将受到严重约束,大部分劳动密集性大宗产品出口在中短期内会大幅度下降,未来几年也难有明显起色,不要说恢复到最近几年20%甚至30%以上的高增长,能够保持较低正增长已属不易。产业升级换代是推动未来出口增长的新动力,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上轮经济周期出口能力的急剧扩张和辉煌的出口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 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减弱 1.棉纺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

2008年以来中小型纺织企业面对着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棉花市场实施滑准税政策,提高进口棉花的关税,相对提高了进口棉花的价格。在过去,中小型纺织企业以及国内贸易流通企业大量参与棉花进口贸易,并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中国的进口棉中,美国棉花占60%,但从今年的表现进行分析的话,美棉价格快速上涨,3月价格达到89.75美分/磅,同比增长49.78%,远远高于国内棉价的涨幅。由此可见,珠三角纺织企业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正在丧失,从而产生供给过紧的矛盾。 2.纺织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比例高,超60% 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棉花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对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严峻局面和困难。棉花在棉纺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占的比例高达65%-70%,我国棉花进口依存度高达40%-60%。我国化纤原料、棉花进口依存度高达40%—60%,2008年1一8月,我国进口化纤原料、棉花单价同比分别上涨了18.8%、19.6%;我国工业品的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2%;而同期,我国纺织品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的幅度仅仅为0.5%,服装鞋帽类产品甚至下降,下降幅度为1.6%。

3.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涨。

一直以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源成本始终是支撑我国劳动型密集型企业比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优势所在。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其他因素等相关性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劳动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工资涨幅超过15%,广东、江苏、浙江一带甚至达到30%。纺织行业劳动用工成本大

幅攀升,工资涨幅高达15%。劳动力问题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长期因素。目前,国内三分之二的棉纺织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9年以来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持续居高不下,迫于成本压力,不少企业已减少用工,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用工萎缩的重要原因。

(二)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1.产品品牌知名度极低

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产品的知名度却不高,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联系,更谈不上树立名牌优秀企业形象和利用名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2.很多“三来一补”企业附加值和利润低

名牌产品较少,这也使得珠三角纺织企业面临“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的严峻形势。而珠三角有的纺织服装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少企业是生产中低端的贴牌产品或是进行“ 三来一补”加工从中赚取很少的加工费。 3.投资研发的成本比例少,竞争力低下

新产品研发作为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研发收回成本的可能性提高,因而可以降低中国企业的投资风险。但是纺织企业普遍存在投资研发的成本比例少,竞争力低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一直低水平上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纤维开发严重滞后;印染后整理技术障碍难以取得新的突破;面料开发也是难有建树的,基本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丝绸及其相关产品开发难以深化,相应技术难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品牌设计与建设依然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纺织机械产品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多数产品技术水平偏低。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高档服装以国外定牌为主,出口服装大多在世界市场上没有自主品牌,款式也按来样加工;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于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珠三角中小型纺织企业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比如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4.机器设备自动化发展缓慢

机器设备自动化发展缓慢,使珠三角中小型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这也产生了面料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订单量萎缩,开工率下滑

1.受欧洲经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欧美订单明显下滑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由于这个趋势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度大大增强,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对发展中国家必然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欧洲及世界各地的纺织服装市场占主导地位,而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我国境外市场的销售造成了大大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出口增速放缓,需求下降,出口呈现迅速下滑趋势。 2. 内需低迷,订单数量少、交期短、利润倒挂

从国内市场进行分析的话,虽然整体形势还算是十分不错的,但也受到了大大的影响。市场的不景气,必然致使纺织企业需要承担起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虽然说中小型纺织企业之前在每年2月中旬,订单就可以接到

5、6月份,现在只能接到

3、4月份,这就充分反映出纺织行业效益明显下滑,中国生产优势正在丧失的问题。市场的不景气给纺织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企业订单明显减少,珠三角地区有百分之十的纺织企业存在开工不足、关机关厂种种问题,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企业竞争力低下的中小型纺织企业。纺织品出口受阻,内需低迷,特别是欧洲订单明显减少,纺织企业很难接到大单。不少外贸企业订单小,交货期短,还有的外商要求打折,导致企业利润十分微薄甚至倒挂。 3.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订单往东南亚转移

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竞争优势进一步丧失,并可能因此丢失部分出口订单。有一些订单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4.用工短缺、机器闲置,企业出现亏损

招工难导致开工率不足、机器闲置,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

(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窄,缺口大

1.受信用以及政策印象,企业融资能力弱,资金链不健康

纺织服装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纺织企业融资能力弱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是主要融资渠道。纺织业是一个用资量相当大的行业,纺织企业的良性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2008年以来,各大银行的贷款大大减少,利率增加,企业经营资金不足、银行贷款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纺织服装行业9.4%的中小企业行业平均利润率比较低,从银行贷款难度比较大。一些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些困难,为缓解流动资金紧张,被迫以高利的方式从民间融资或相互拖欠货款,这也导致企业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坏账损失居高不下,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恶性循环。虽然当前国家对货币政策大大地放松,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是十分严重的。另一方面,有一些生产高档纺织品的中小企业由于高档商品市场大大地萎缩,便转向生产中低档产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这也导致了企业产品普遍存在压价现象,企业利润急剧下降,中小型纺织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是十分严重的。2008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将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 央行决定自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各大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利率增加,许多中小企业再一次面临困境,生产无疑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明显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大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不少银行甚至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拒绝放贷,一些企业即使能贷到款,中小企业也难以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困境。2008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利息支出增长27.5%,超过销售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资金紧张的原因,一些设备更新、节能减排措施被企业无限度地推迟。

2. 政府加大环保,对纺织印染企业打击较大

政府对纺织印染业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这对纺织印染企业打击较大。

三、 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分析

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败、违法经营、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败。内部控制失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防范意识差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与此产生的各种经营风险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但是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十分淡薄,在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没有经营风险的相关概念,更是缺乏健全以及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机制。因此,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

2、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在内部控制的环节之中,财务人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独立性是影响内部控制系统职能充分发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一是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各种制度的归集,却忽视了内部控制是环环相扣以及相互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二是对会计的职能以及作用没有充分地认识,认为内部控制与会计毫无关系;三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制约,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手段以及方法。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产生以上错误认识,使得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不少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没有覆盖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以及人员,更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从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增加了生存压力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华尔街金融风暴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全球金融风暴对经济、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消费维持自身经济实力增长,随着消费需求下降,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美国是我国产品主要出口国,占据了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国消费需求下滑对我国出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

由于次贷危机爆发,美元出现贬值现象,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价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扬,使得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

题,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发展局面。以打火机行业为例,我国是打火机主要出口国家,当前随着打火机原材料成本不断抬升,比如说打火机制作原料铜材料不断涨价,由1万元一吨,提高为5万元一吨,使得加工成本增加,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并不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多数以美元进行结算,美元贬值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利益受损,我国出口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不断下滑,随着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企业整体营业利润呈现出下滑态势,从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利润表来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因为美元贬值而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

3、通货膨胀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利润

随着国内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我国出口企业生存压力逐步增大。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步下滑,我国原材料价格也呈现出不同程度上涨趋势,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日益增加,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不断提升,这样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造成了困境。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价格上涨,推动了出口企业招工难、成本紧张的问题。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低迷局势影响,我国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压缩贷款规模,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出口企业来说,形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四、 后金融危机时代珠三角中小纺织企业发展路径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升

(一)建立人才梯度,提高管理和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

首先,人力资源部在员工内部建立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其次,召集公司管理人员开会,宣导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制度,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且支持以及配合。再次,部门经理根据符合梯队成员条件对员工进行考察,并计划培养人数量及时间,并且可以将此工作纳入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里,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必须培养出具有哪方面能力的人。最后,根据制度实行人才培养和选拔,对梯队成员进行工作跟踪及考核。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第一,必须广泛涉猎、掌握当今世界上已有的各种知识,尤其是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第二,技术创新就是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获取、创造、整理、交流以及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技术领域。第三,在 9

技术创新过程中,还会创造一些新的知识,技术创新关键之处在于“新”这个字,这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走进未知的领域,不断探索不但发现。所以,技术创新运用得当,必然会极大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三) 整合资源,构建体系发展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资源、能力和制度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纺织企业,而不是纺织企业的某个部门,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纺织企业整体优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纺织企业必须整合资源,构建体系发展核心竞争力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珠三角中小纺织企业发展路径二:营造良好企业发展金融与政策环境危机中寻求发展珠三角中小企业抓住机遇

(一)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信贷“量体裁衣”

珠三角中小企业总体处于正常的更新交替中,并未出现企业倒闭潮,其中的一个原因还在于珠三角企业扩张相对较为谨慎,地方上银行业贷存比稳定在55%左右,低于全国水平。

对于转型升级中需要扩大投资的中小企业,政府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搭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地方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帮扶举措,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比如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出口退税单、有价证券等都可以作为抵押到银行贷款。

(二)税收、技术扶持等政策性的支持

国家力争出台扶持性政策,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首先,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纺织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行业。为了帮助企业度过行业危机,国家采取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2008年11月1日,国家在原有出口退税率13%的基础上再上调了一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更是频频出台相关性的政策扶持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一系列的利好措施,将有利于纺织行业渡过一系列的难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珠三角中小纺织企业要紧紧抓住各种机遇,做好准备,放眼长远的发展,将会迎来珠三角中小纺织企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徐惟. 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 苏州大学 2009 [2] 段燕.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江苏大学 2007 [3] 朱黎霞.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江苏大学 2006 [4] 李明涓. 我国出口面临的标准壁垒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 秦单单.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6] 滕兆胜.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D]. 苏州大学 2008 [7] 段志顺. 我国出口退税影响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逯原. 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因素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 葛广宇. 技术标准对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 江苏大学 2008 [10] 郭艳. 中国纺织业从OEM到OBM模式转变研究[D]. 湖南大学 2006

第4篇: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关于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6个行业已被点名,其中最突出的是钢铁煤炭,今天我们浅析一下水泥行业现状。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水泥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96万吨,同比下降4.9%。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水泥销量呈现25年来首次下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2015年,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如何化解过剩?近日,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同时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并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今年年初,媒体传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重组的新闻。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两材”的战略重组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对于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来说,水泥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在水泥区域市场,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1

数据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联合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励大企业按区域形成市场核心利润区,鼓励大企业之间产能互换,鼓励大企业托管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联合销售体进行联合销售。

2016年将是国企改革攻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规则。因此,2016年也将是国企重组与清退产能年,不仅是建材板块两大央企重组消息再起,整个国资重组进程也在提速。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只有严格按市场及价值规律,运用好兼并重组手段,将集中度提高到适宜水平,水泥行业发展方能取得更好更健康的长远效果。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2 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是水泥业去产能的利器。

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基本上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组,关掉很多工厂,几十家水泥厂变成几大家,高度集中,同时果断退出,果断产能出清。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全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水泥领域,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组建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从2008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53%。2007年在山东枣庄集中爆破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带动了全国淘汰落后小水泥。投资150多亿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水泥厂建设余热发电体系,配套了脱硫脱硝、袋式收尘等体系,建设无烟、无尘工厂,在发展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3

第5篇: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构成要件才能判定为药品,但这一定义范围又过窄。而现的标准为是否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只有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后生产的产品才能叫做药品,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药品”定义的范围。由于“药品”定义过窄和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一些药商的随意开发和过度热炒,导致了产品宣传脱离市场环境,过于依重媒体宣传,盲目夸大产品功效的现象。一些不法厂商打政策的擦边球。披着“健字”、“食字”的仿药食品和保健品并大肆宣传疗效,误导、欺骗消费者。这些仿药食品保健品不符合“药品” 的定义也不具有真正的临床疗效,又规避了《药品管理法》对其监督管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得市场的诚信度越来越低,这是药品市场混乱,特别是药品广告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再者,市场放开、药品招标采购和平价药房的降价风潮,使医药商业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产生这种全行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医药不分,这是制约医药商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医生一身兼两职,既开方又卖药,医院拿走了药品流通领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领域的经济主体、经营渠道、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基本建立平等竞争、自由购销的流通体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受到制药企业的挤压。进货量大、毛利率低这一整个医药商业的特点,主要是没有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升级缓慢,运营成本高,经营效能低。“一个药品从生产企业出来要经历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太多客观上促进了药价的上涨。”

医药批发经营配置不合理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我国医药行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医药批发、经营企业历史上水平就比较低,基本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或连锁经营,但药品又恰恰是特殊商品,不是一般企业就能经营的。但是一个省就有几百或上千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没几家是能上规模的规范企业,这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经营模式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的问题在阜阳这个特殊的地方更明显。阜阳医药经过了国营到市场经济的蜕变,从秩序经营到混乱的医药市场,又从混乱的医药市场到有序的经营,阜阳医药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转变,现阜阳市共有医药批发企业上百家,但只有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比较大的医药集散地之一(除中药),其它的公司能上规模的很少。从市场监管角度和经营销售管理上都带来了很多困难,相对也会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近几年在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当地药监部门监管严格之后,药品质量问题才得到控制有所好转。药品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给人带来益处,反之药品是对人危害最大的物质甚至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从生产到销售其实主要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药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一旦由于储存和运输中由于温控没搞好,会出现一些药品效价降低,达不到治疗目地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2.目前除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属联合经营统一进货、统一仓储、统一销售外。其

它公司基本是各自为战,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空。有的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没有集团公司一天的销售额多,相对运营成本就十分可观。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SP要求,凡是药品经营公司从硬件、软件到人员配置上都必须达到标准。对小的经营公司其实是一种浪费,因为小的经营公司经营品种有限,购进数量有限,有很多仓库空闲,设施设备闲置用不上。更有一些公司其实就起到一种中介公司的作用,为销售商提供便利自己没有的主打品种。更谈不上品牌建设和形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旦市场变化就会牺牲很多的小企业重新造成新的人员下岗。阜阳是个农业城市,乡镇人员以除外打工为主,城市人口有很多从事医药经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二、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由药品的定义可知药品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商品,所以医药经营企业只有了解、熟知、

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企业在只有在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在生产、销售的环节能安全地周转到销售终端,最终到达患者手中。合法、依法、守法经营是一个医药企业的立足之本,下面就有关医药的法律、法规做一下简介:

(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的作用: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

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并规定了法律责任,对从事药品生产销售起到了约束作用。

《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和发批企业必须由所在省 、 自治区、直辖市

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1、药品生产必须具有

(1)药品必须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

(3)药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

2、药品销售必须有具

(1)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

(2)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

(3)药品仓库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 采取必要的冷藏、 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

3、首次进口的药品, 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药品的说明书、 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进口的药品, 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药品检验机构检 验; 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4、禁止生产、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的外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②未

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③变质不能药用的。④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5、禁止生产、销售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劣药:

(1)药品成份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 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超过有效期的。

(3)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6、药品生产企业 、 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基础性工作是必须掌握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

1、购进验收标准:在购进药品时,首先应注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资质审查上把好第一关。如不能完全提供合法资料的单位一般信誉度较差,最好不要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需索取相关资料备案:

(1)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

(2)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

(3)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验收药品时,应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库。

2、在库养护标准:出厂的药品经检测合格后即可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若不注意养护,合格的药品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格药品。药品需储存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储存温度分常温库0-30℃、阴凉库1-20℃、冷库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若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物物理或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药品失去治疗作用,成为不合格品;部分药品需要遮光密闭保存;因此,做好药品养护,不只是能够避免不合格药品出现,也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实际需要。

要做好定期养护工作,质管人员应对每一种药品的储存条件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将药品放在相应库区域储存,过高过低都要采取措施。若温度过高,一些栓剂就容易溶化,温度过低,一些液体就可能冻结或破裂;湿度过大,易吸湿药品就会吸水分解;湿度过低,过于干燥,药品包装如铝塑包装就容易干裂起边,铝塑与PVC板之间就会出现分离,片剂和胶囊就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污染变质。因此养护工作必须做好,否则质量合格的药品就会因养护不当变成不合格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带来商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三)、医药企业诚信经营

药品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促使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牢固树立药品经营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自愿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经营假劣药品行为,自觉维护好全市药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应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坚持“监管诚信与经营诚信共建、引导监督与企业自律互促”的原则,严格药品经营企业设置标准,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GSP认证和认证后跟踪检查,对涉药单位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实施量化评估、动态监控,建立详细的企业诚信档案台帐,实行不良行为登记备案,促使涉药单位提高信誉度,增加失信成本,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全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医药行业的出路: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成立物流配送公司,提高竞争力

医药现代物流发展应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

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降费增效”的目标。

其次,完善物流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必经之路。物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拥有先进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参与商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我国的医药商业既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如PSO系统、ESO系统、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又要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业企业。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选择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原因是成本低。物流是一门学问,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是自己要做的,还是发扬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第三,可考虑重组做大做强,区域市场可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同地方是哪个的经营企业发挥本身的优势,相互协调、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成本。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市场营销正面临变革。一方面,国家针对医药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间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消费者的素质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尤其依赖于策划的医药行业将面临着医药操盘模式的创新。

企业经营中应坚持营销指导销售不受短期利益诱惑坚持管理的正规化长期:加强构筑面向未来的包合医药医疗健康与疾病管理保险金融等的完整的产业链从更高的角度赢得竞争。总体来看,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来说,2009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专项整治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启动、药价政策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行业自身变化规律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危机中的我国医药行业增长依然可期。

参考文献

《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医药流配送公司中心建设》汪云峰2008-03

第6篇:浅析中国机床行业前景

利好消息:

其一,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10运行分析报告, 中国机床业增幅同比超过30%, 蝉联冠军宝座;此外,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值有望突破5000亿关口。

其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机床工具厂、数控系统厂,可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三,从2010年机床行业运行的情况看,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低档产品生产少了,中高档、专用产品生产多了;自主创新成就显著了;企业经营方式开始转变,如何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国家对机床行业的扶持及实施措施分析如下:

第一、 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

加值高的产品,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成线设备方向发展等。

第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破机床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

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在产业中的比重。

第三、 扩大功能部件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服务企业规模,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精益管

理和敏捷制造等。

第四、 提高制造工艺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

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五、 调整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提高进口设备和技术的门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

档次,扩大技术服务出口。

未来展望:

2011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年,在新的规划引领之下,我国机床产业发展将出现重大的趋势和变化。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航空航天、汽车、造船、电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床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高精度、高质量加工,高效率、复合型加工,高操作性、智能化人机界面,综合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加工将为机床行业带来新的销售高峰。

上一篇:艺术节活动方案策划书下一篇:地产企业招商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