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

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 篇1

1、市场容量和结构

中国文具行业(不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市场容量约1500亿元,约合215亿美元,全球文具市场总量约2500亿美元,中国文具市场占全球文具市场总额的8.6%。

中国文具市场中,办公耗材占41%,约615亿元,文件处理用品占13%,约195亿元,书写工具类占10%,约为150亿元,本册类和桌面用品各占7%,均为105亿元,教学及学生用品占9%,约为135亿元。

中国办公文具产品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70%左右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5个地区。具体分布比为浙江17.5%,江苏18%,上海7.80%,京、津、冀地区12.50%,鲁、豫7.00%,闽、皖5.80%,湘、赣、鄂地区5.50%,东三省4.50%,其他地区6.90%。

有800万户企业、2亿学生和各级政府机关等庞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中国文具市场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以后年度中国文具市场将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中国文具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中国文具行业特点

(1)行业企业数量庞大,地区集中,市场集中度低。

中国文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达10万余家,其中制造商约4.3万家,供应商约3万家零售终端约3万家。销售额超过10亿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5家,1000万以上的约占5%,规模以上的企业约占10%。全国4.3万多家文具生产企业中,70%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三个地区。

中国文具制造企业在区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但是市场集中度却相当低。文具行业销售前十名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不到市场总额的10%。

(2)生产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利润率偏低。

(3)中国文具企业以出口加工型企业居多,长期以OEM贴牌方式为境外企业加工并实现出口销售,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和品牌意识淡薄。

3、中国文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同质化,重复产品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水平下过度竞争,行业效益低下。

(2)核心技术和发明缺失。

(3)中国文具制造业长期以OEM为核心,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及品牌创新能力,造成企业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极低。

(4)没有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二、中国文具行业发展趋势

1、消费趋势:产品个性化、时尚化、多功能化、低碳化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对文具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根据德国一家商业研究院对促销市场的调查结果,59%的分销商希望更加突出产品的个性化。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喜欢选择个性、时尚的文具。

随着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节能减排的硬性规定,消费者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提高,绿色环保已是大势所趋。根据Greener World的调查。2009年,尽管美国经济下行,但是环保产品的采购量仍然有增无减,其中环保办公用品领跑环保产品采购额的增长。Greener World对450多个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环保办公用品采购额增长了63%,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有53%以上的公司在采购环保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办公用品。

2、销售模式趋势:渠道扁平化、商务电子化

未来文具企业的渠道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扁平化和电子商务两个主要方向。

(1)渠道扁平化趋势。

扁平化就是减少渠道层级和经销商数量,发展更多直接销售渠道,包括直接向零售商销售渠道(向现代零售连锁直供)和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渠道(如电子商务、直营店和直销等),目的是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把控,更多的了解消费者需求。

扁平化销售渠道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渠道直营化;二是渠道短宽化。

销售渠道扁平化趋势的原因是由传统渠道模式的缺点和新型渠道模式的优点共同决定的,具体概括请见表格:

(2)电子商务趋势。

中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84亿,现有网络购物人数是6000万,只占网民的25%,而韩国和美国这一数字分别是57.3%和66%,预示着中国已经庞大并且将更加惊人的网购群体。

从渠道拥有者属性来分,电子商务可以分三种类型,即:零售商电子商务、制造商电子商务和网上零售(即独立第三方运营的电子商务)。

零售商电子商务:在过去几年,零售企业纷纷试水网上销售。数据显示,在2009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有31家已经开展了网上业务,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是在2009年或2010年初开通的。但是,这些零售企业多是处在谨慎的起步阶段,网上业务没有形成规模,在整体销售收入中占比很小。

制造商电子商务:制造商今年来也纷纷推出网上销售平台,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呈爆发性增长。

网上零售商:网上零售是由第三方在网上独立拥有和运营的,包括B2C和C2C业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B2C业务的整体销售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估计达50%,已经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3)产业趋势:竞合、集中、供应链竞争。

“竞合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状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竞争到一定程度后的最终结果。“竞合”以多赢为出发点,通过利用大家的技术、资金、渠道共同建设强大的新平台,它代表着技术发展、市场秩序的规范化要求,已经成为文具行业竞争的最高级阶段。

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和合作的趋势加剧,行业必将走向集中。我认为,在行业集中的过程中,有三大阵营有垄断中国文具市场的可能性,它们分别是国际文具巨头、区域性文具连锁机构和单一产品的龙头制造商。这三大阵营各有其优势,但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文具产业竞争模式将由单一企业的竞争演变为整个供应链竞争,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文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导致生产方式的转变,机械化程度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增强,以及行业合作越来越区域紧密,这样的必然结果是竞争格局的转变。文具行业将从无数中小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计价大型文具供应商之间甚至整个文具供应链的竞争,而只专注于某一微小领域的文具生产企业必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将被少数几家能提供全品类的供应链服务商所取代,而一站式服务商以其全品类、一站式、扁平化、零交期和低风险等优点,将受到各种业态客户的广泛欢迎。

三、对中国文具行业的建议

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 篇2

一、中国导航地图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导航电子地图行业从2004年底在法律规范化以后,曾于2006年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第一轮投资高潮,当年8家获得资质的图商中有4家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在2010年再次获得资本市场的大规模投资,融资总规模达到2006年融资规模的5倍。四维图新和高德分别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以及某互联网巨头投资易图通,这是资本市场对中国导航地图行业过去几年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两家上市地图公司的市盈率都很高,说明资本市场继续看好中国导航地图行业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公司投资地图行业则预示着针对下一代导航地图应用的角逐正在拉开序幕。现在看来,中国图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形成三足鼎立的可能性比较大。

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并不意味着其他图商就没有发展空间,未来不能够在车厂导航地图领域立足的地图公司仍然有机会参与下一代地图应用的竞争。在这一方面,日本昭文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完全被善邻和IPC两家图商所垄断,但在市街图和手机地图应用领域,昭文社却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图供应商之一。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武汉立德在获得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后并没有参与传统的二维导航地图的竞争,而是在三维地图上捷足先登,取得先发优势。未来中国导航地图行业很可能会形成三家全业务的导航地图公司和数家面向各种不同细分应用领域的专业地图公司的局面。

汽车前装导航市场是中国导航地图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约占70%。汽车前装导航仪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为2007~2011年,预计这5年间总装配量约为200万台。从2012年开始,中国汽车前装导航仪市场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快速成长期,预计2012~2016年的装配总量将达到1000万台以上。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在中国导航地图领域中胜出的图商必须是能够在车厂导航仪市场中分到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图商,而要进入车厂市场,必须具备TS16949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认证,目前只有三家图商取得了这个认证,包括易图通,四维图新和高德软件。我们看到,国外有主要依赖PND (便携式导航仪)市场的国际性图商TeleAtlas,但TeleAtlas在中国的环境下肯定生存不了。事实证明,与另一家占有80%以上欧美车厂份额的图商Navteq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相比,主要依靠PND市场的国际图商TeleAtlas在中国几经折腾,至今毫无建树。

中国导航地图的另一个市场是山寨导航市场,包括PND和自由品牌车载导航仪。目前PND的年销售量已经达到约500万台,加上每年200多万台的自由品牌车载导航仪,山寨市场导航仪的年销售量已经达到700多万台,是车厂导航仪年销售量(约50万台前装和10多万台后装)的10倍以上。如果图商在山寨导航市场上能够收取合理的地图费用,哪怕是车厂导航仪地图价格的1折,山寨导航市场都可以给图商带来与车厂导航仪市场规模相当的收益。但悲哀的是,山寨导航市场(算上使用盗版和低价正版地图的山寨导航仪)平均每台导航仪给图商的收益贡献只有车厂导航仪的1~2%。在山寨导航市场上,由于盗版地图得不到抑制,加上图商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这个市场对于图商来讲已经成为短命的市场,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改变,依赖山寨市场发展的图商最终注定难以生存。

二、通信导航和北斗系统带来的机遇

2010年是中国CPND (Connected PND,或称带通信功能的PND)和车载Telematics (车载通信导航信息服务系统)的元年,丰田G-book和美国On-star相继被引进中国,国产荣威350 Telematics系统的出现以及车灵通的“车行无忧”CPND投放市场,都说明了中国导航仪市场正在步入带通信的导航信息服务时代。

预计Telematics导航系统在汽车前装市场上将从2012-2013年开始被大量采用。CPND则很可能从2011年上半年就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比汽车前装大规模入市的时间快1到2年。山寨市场上的PND将被CPND所取代。CPND逐渐成为便携式主流产品将对以盗版地图为特征的传统山寨供应链产生很大的冲击,以方案设计公司加小作坊组装车间构成的传统山寨制造模式将难以获得主流TSP公司(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支持,因此将丧失其竞争优势。正规的大规模制造厂商将会进入导航仪生产领域,并与主流TSP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形成对传统山寨供应链的强有力的挤压。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面向山寨CPND的TSP很可能走低价或免费服务的模式。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有能力进行这种创新的TSP,一定是与产业链中包括图商等各环节关系良好,经营理念相近,愿意正规经营的企业,但这种企业很难从原有的传统山寨供应链中产生。因此,在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新的产业链联盟的形成,笔者把这种新产业链称之为新型山寨产业链。因为这个新型产业链是正规经营的产业链,它可以有效地通过后台认证防止地图盗版,有别于传统的以盗版地图为基础的山寨产业链;相比于汽车前装的Telematics,它又具有山寨特征,它推出服务内容的速度很快,不必像车厂那样需要很长时间的论证;它对服务内容的品质要求也没有车厂那么高,但由于是低价或免费的服务,必然会广受中国用户的欢迎,很有机会得到迅速普及。新型山寨产业链提供的带通信导航仪的价格,可能只及车厂Telematics价格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其性价比更适合中国市场用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如果这个新型的山寨产业链能够创造5倍于车厂导航仪的销售量,即便是用车厂导航仪地图价格的2折,它为图商创造的收入就与车厂导航仪市场不相上下,单台导航仪给图商带来的平均收益比传统的山寨市场提高了整整10倍,这将极大地提高导航地图行业的整体收入规模。

中国导航地图行业的另一个机遇,是卫星导航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根据国家的规划,到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到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将实现全球无源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动政府、军队和行业导航及GIS应用的大发展。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导航产业将从现在的500亿元产值增加到远远超过4000亿元,导航地图企业可以从未来政府和行业应用中获得很大的商业机会。

三、迎接导航地图大众化应用的到来

导航地图在车载导航领域的应用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可以说已经成为传统应用。导航地图新一代的应用正在随着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建立,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而到来,我们将迎来大众化地图应用的时代。车载导航的对象是汽车,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8500万辆,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增加到2亿辆,但是这个数量仍然无法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个人用户和手机用户数相比。

大众化应用与传统车载导航应用对地图的需求是不完全一样的,由于地图数据的制作需要很长时间,在应用时代到来之前就应该先行投入。例如标注公共厕所位置的地图对于城市游客和行人很有帮助,但是驾车者通常不会需要这些信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更多的是个人手机用户而不是车载导航用户,对地图的需求更多的是市街图、行人导航地图、公共交通地图、旅游和各种专题地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终端获得像互联网搜索那样的用户搜索体验,而不再满足于传统导航地图只能够搜索到简单的分类信息。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各种服务机构的详细信息,例如餐馆的营业时间、包间、菜单、价位、停车位数量、能否刷卡、客户的评价、当前是否有打折促销活动,等等。这些属于深度和动态的信息,比传统导航地图中的点信息丰富得多,对用户选择很有帮助,这就是互联网的搜索体验。目前这样的信息可以从互联网上查询到,但互联网上的深度和动态信息又往往无法准确地定位到地图上。以往人们通过PC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时,无法判断互联网所提供信息的位置准确性,现在用户通过可以定位的移动终端进行信息搜索时,就很容易发现互联网提供信息的位置非常不准,无法在选定信息点后直接进行导航。因此,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公司与拥有精确地理信息的地图公司进行合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海量互联网信息落到地图上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地图公司提供的带有地理位置坐标的门牌号码进行匹配。

手机地图免费预装的商业模式即将来临。从过去一年的发展来看,可以很肯定地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会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相似,即以免费模式迅速建立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广告或其他增值服务来获取收益。手机地图软件的价格已经大幅度跳水,离免费预装的目标已经不远了。这并不意味着地图公司会因为免费模式而得不到收益,相反,地图公司将参与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相关收益分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引起资本市场和各互联网巨头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是因为它可以随时随地抓住用户的消费冲动,它可以基于用户位置和历史活动轨迹精准地投放广告;它带来的商机可能是互联网的10倍以上,因此图商在改变商业模式后有可能从收入分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还强化了对国际化地图的需求。手机等各种便携终端将伴随着人们进行旅行,中国每年有数千万人出国旅行,对地图的需求已经变成跨越国界了。在中国的导航地图行业中,易图通在2009年发起设立国际图商联盟,联合国外数家区域性图商,以统一的地图格式来提供全球地图,四维图新则与Navteq合作,高德与TeleAtlas合作;在国际化方面,国内三家图商都做了布局,在未来的竞争中,国际化因素将会影响到各家图商的竞争优势。

目前,各家图商在面向下一代应用的地图内容的制作上才刚刚起步,大家还基本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由于大众化地图应用比传统车载导航应用的范围更广,市场潜力更大,在下一代大众化地图应用领域,各图商的竞争结果很可能改变地图行业的竞争格局,地图公司的收入也将由原来单一的车厂来源变得多元化。

四、中国导航地图公司的使命

导航地图公司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将地图路网通达所有居民地。目前全国只有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只有约2000个县级市和县城,但却有41000多个乡镇和165万个村。通达市和县对于图商来讲并不难,但要通达所有乡镇,特别是要通达所有可通车的村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任务。全国仅可通车的村道就达到约180万公里,相当于全国非村道可通车道路里程的80%。由于现阶段汽车的销售量主要发生在城市,目前农村可通车路网被多数图商所忽视,易图通基本完成了农村可通车路网的数据库建设。根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新增1.15亿辆汽车保有量,可以肯定的是,这1亿多辆汽车中,将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销往农村。随着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农村收入的增加,这4万多个乡镇和100多万个村也将形成庞大的汽车购买力,拥有农村可通车路网才能够满足未来农村汽车导航市场的需要。很显然,大部分中国图商距离完成这项基本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工作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图商还有另一个使命需要完成,就是建立全国门牌号码地图数据库。中国有8000多万个门牌号码,由于中国门牌号码是不规则的,每一个门牌号码都需要到现场去核实,这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预计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图商的另一个使命是将电子地图由二维向三维发展。易图通于2008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三维路口实景图,并在全球首创将三维路口实景图应用到便携式终端上,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两年后,许多图商也开始向市场推出类似的产品。2009年易图通又率先向市场推出带三维建筑物模型的导航地图,这种三维建筑模型与由软件生成的三维城市模型结合,给用户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导航体验。可以预期,三维地图的下一代产品是动态三维导航地图和三维数字城市,前者将导航产品推向了新的高度,后者则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两者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地图快速更新是图商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最成功的在线位置服务提供商之一Datacom曾经做过调查,他们的客户中有70%是因为在线地图快速更新服务而购买服务的,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数百亿日元,说明市场对地图快速更新有强烈的需求。中国的道路变化比日本频繁得多,对地图的快速更新需求应该比日本用户大,地图公司如果能够突破技术障碍提供地图快速更新,有可能由此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

中国热量表行业现状及思考 篇3

在科研攻关取得进展的同时, 国家也在推动供热改革。2000年《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开始推行集中供暖热计量收费, 此后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乃至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即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开始强制要求对集中供暖实施热计量收费。随着产品技术的逐渐成熟, 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 国内建立了大量热量表企业。

1 我国热量表发展现状

1.1 供热改革推进情况

根据住房部的检查通报, 2012年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 (区、市) 累计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8.05亿平方米, 约占全部已经完成热计量安装面积的2/3。北方供暖地区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116个, 占地级以上城市的93%。自2007年以来, 北方采暖地区每平方米供热面积耗热量平均每年下降约4%。部分市县结合原有建筑改造, 建立供热系统监控平台, 开展供热系统节能综合改造, 实现能耗下降30%以上。

1.2 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国内热量表生产企业经过20年的技术攻关与自主研发, 产品的核心技术发展较快, 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 而且国产产品价格较低, 产品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据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的信息, 截至2009年, 国产热量表在国内的销售量超过交易量的90%。随着国家对热量表行业的不断规范, 国内热量表企业逐渐从无序竞争向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转变, 部分优秀企业成长速度较快, 个别优秀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未来市场份额将逐渐向具有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集中, 形成更为合理的市场格局。

2 热量表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2.1 热量表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1 政策环境

在过去的十年间,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等。我国已经在北方采暖地区开始推进“节能暖房”工程, 从新竣工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 逐渐取消以面积收费方式, 强制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2.1.2 市场需求及市场容量

根据2012年住建部的统计数字, 我国已经安装热计量收费系统的面积约为12亿平方米, 2012年全国供热面积为51.84亿平方米, 安装热计量收费系统的面积占比仅为23%左右。2000~2013期间, 我国的供热面积从11.1亿平方米增长到57.17亿平方米, 增长幅度414%, 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城市供热面积还将大幅度增加, 据乐观的估计, 到2020年, 我国城市供热面积将达到100亿平方米。

国家推行供热改革的决心, 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来看, 我国热量表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几年将是热量表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

2.2 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产品的技术应用还有待改进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集中供暖热量表这个细分行业总体发展时间不长, 我国全面推行安装热量表的时间更短, 热量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否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只有经过用户使用后才能确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 从机械式流量计到无磁式流量计, 再到超声波流量计, 不断有新的计量方式出现;抗腐蚀、抗高温、耐用性较高的新材料也在逐渐用于热量表, 这些技术进步都将不断提高热量表的质量与精度。远距离抄表手段及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应用使热量表行业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创新内容。我国热量表企业在过去20年里, 更多的跟随、模仿国外企业的研发路线, 未来我国热量表企业还需超越模仿阶段, 走上独立自主、领先创新的更高层次。

2.2.2 商业模式缺失

“表安了, 不会用”可能是目前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 这背后隐含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新竣工建筑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热计量系统, 原有建筑改造由政府、供热公司、用户共同承担改造成本。但是很多地区没有对未来热量表的收费系统进行后续维护检测的成本由谁承担、热量表出现计量差错由谁承担、未来热量表使用寿命到期后后续更换成本由谁承担等问题予以明确解答。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前, 供热公司担心按计量收费会降低收入、增加成本, 用户担心承担了热量表的维护费导致采暖缴费增加, 所以有不少地区安装了热量表却没有按照热计量进行收费。因此,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 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 是热计量收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3 使用热计量表的商业模式思考

通过热计量收费可以节约供热成本, 同时热计量收费系统的安装、维护也增加了目前供热体系的成本。总体来看, 两者相抵后仍有节余。因此从长远来看, 推行热计量收费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热计量收费的商业模式重建, 实际上就是如何对成本和节余红利进行再分配。本文的思路是在供暖改革的初期, 新增的成本不必叠加在原有主体上, 而是由专业的第三方承担, 同时这个专业第三方在改革初期享受节能改造创造的收益, 进而将供暖改革的收益与风险统一起来。建议在目前供暖改革过渡期,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以下简称“EMC公司”) 作为热计量系统的产品供给方。EMC公司可以是热量表生产公司, 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 可以是供暖公司, 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EMC公司提供热网改造的一揽子方案, 并提供热计量收费全套设备、负责安装施工。EMC公司与供热公司、用户签订合同, 约定按照计量收费后, 根据供暖公司节约的成本、供热用户减少支付的采暖费参与分成。

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中应涉及以下几方面的要点:

(1) 科学确定测算合同管理指标和合同管理期初基数。明确能源合同管理指标, 如单位收入煤耗成本或者单位热值创造的收入等指标作为管理目标。根据科学的计算或实际测量确定供热公司改造前的管理指标初始基数。

(2) 在合同管理期间, 用户减少用热流量, 减少支付的采暖费, 按约定百分比分给EMC公司。供暖公司按照测算的同等供热量多创造的收入, 按照约定比例分给EMC公司。

(3) EMC公司负责合同期间设备的维护与检测。通过节能分成, 收回投资支出、维护费用后, 将热计量系统全部管理权移交给供热公司。

(4) 如果供热公司需要EMC公司持续为热计量系统进行后续维护, 则可以再单独与EMC公司签订后续管理服务合同, 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5) 为加速推进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 政府应制定对EMC公司的补贴政策, 补贴方式可以直接对硬件投资进行补贴, 也可以包括通过提供银行贷款, 并提供财政贴息方式间接支持。

此外, 我国已经建立多家碳交易所, 供热企业可以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体系, 经过供热系统改造后, EMC公司可组织测算减排指标, 折算成碳排放指标, 在市场出售, 取得的收益用于对投资的补贴。我国集中供暖煤耗较高, 未来减排潜力巨大, 通过创造碳指标为供热相关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 或许会成为促进供热企业主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新动力。

4 结束语

中国供热计量改革的全面推进, 对热量表行业既是机会, 更是考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构建热计量收费的商业模式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热量表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1]金志军.供热计量和热量表发展分析与探讨[J].供热制冷, 2013 (2) :20-21.

[2]水金.当前热量表企业发展的三大策略[J].供热制冷, 2012 (6) :34-3.

[3]张圆明, 万勇, 李焯健.热量表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建议[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3 (6) :4-6.

中国五年来国内贸易行业发展现状 篇4

一、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 中国国内贸易坚持大胆创新流通方式,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促进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全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时期,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达到12.5万亿。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总额2007年突破20万亿, 2009年达到27.7万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03万亿增长到2009年的2.97万亿。2008年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数量为4567个, 交易总额达到52458亿元, 比上年增长19%。

“十一五”期间,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由2006年的34.4%上升到2009年的37.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我国及时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20条措施, 对扩大国内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流通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2008年流通领域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三项税收总额10984.1亿元, 税收贡献率接近19%。流通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2008年流通领域吸纳就业人数达到8461.2万人, 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0.9%。

二、全方位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内贸流通领域坚持搞活流通, 全方位扩大消费,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 带动农村消费。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023万台, 销售额1850亿元;累计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1397万辆, 兑付补贴资金203亿元, 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在两下乡政策的带动下,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大幅增长, 2009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分别为彩电108.9台、洗衣机53.1台、冰箱37.1台、空调器12.2台, 比上年分别增长9.7%、8.1%、22.8%和24.5%;2009年农村汽车销量超过200万辆, 同比增长80%以上,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

二是大力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拉动城市消费。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 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以来, 9个试点省市共销售五类新家电1409.3万台, 销售额达539.8亿元。消费者享受补贴超过50亿元, 受惠家庭达1355万户, 其中多数为中低收入群体。汽车以旧换新累计办理补贴车辆18.9万辆, 发放补贴资金25.5亿元, 拉动新车消费227亿元。两换新政策的实施, 不仅扩大了城市消费, 而且减轻了家电、汽车行业减轻外需下降的压力, 保持生产平稳发展, 同时, 还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北京市商务委开展各地商品大集、美食消费、特色消费、新型消费和购物季五个系列, 共计54项大型主题促消费活动, 进一步繁荣活跃了市场。其中, “各地商品大集”前11期活动与北京商家签约额超过13亿元, 170个品牌进入北京市场。青岛开展了“青岛之夏消费电子购物节”活动, 77家定点商场共实现销售额4.82亿元, 形成了商旅展结合、多方联动、广泛参与的扩销规模效应和消费聚集效应。上海充分利用世博会契机, 围绕“世界风”、“中华情”、“上海韵”三大主线, 将推出500多项主题活动。在扩大消费各项政策和活动作用下, 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去年前8个月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同比增长18.2%, 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三、农村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城市生活服务体系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 国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截至去年, 累计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42万个, 覆盖全国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 并建成配送中心1467个, 以城区店为龙头, 乡镇店为骨干, 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2009年全国万村千乡农家店实现销售额2375亿元。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现代化水平, 2006年以来, 大力实施“双百市场”工程, 重点改造升级大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流通企业的冷链、结算、信息、监控、质量安全可追溯、废弃物处理等公益性设施。截至去年, 累计改造740个农产品市场, 覆盖了56%的地级市, 交易额占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37%。大力推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 在17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 支持205个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促进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推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通过“农超对接”, 农民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 超市售价下降15%, 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均受益。积极利用新农村商网的平台, 先后帮助解决新疆瓜果、浙江柑橘、河北中药材、海南泡椒等多次卖难问题, 维护了市场稳定, 促进了农民增收。

积极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 已建立全国商业示范社区143个, 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00多个, 覆盖80多个大中城市, 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开展早餐工程试点, 在23个省市建成86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 建成1.8万个标准化早餐网点。在19个省市升级改造960家菜市场, 新增营业面积20万平米, 当地居民满意度超过90%。积极发展家政服务, 已经在100个大中城市建成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培训了20万家政服务人员, 整合了5万家服务企业资源, 可为5000万个家庭提供服务, 拉动消费约500亿元。

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初建成效。2006年在26个城市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 共培育69家龙头企业, 配备各类回收车辆7000多辆, 在12个试点省市建成1.3万个社区回收站点、42个分拣中心和10个区域性集散市场, 初步形成了社区回收站、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率由40%提高到70%。2008年国内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1.22亿吨, 回收总值达4000亿元以上, 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3%。再生资源回收已经成为带动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格局逐步形成

深入开展减债脱困工程, 国有流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2007年, 在全国25个试点省市, 累计处置410多亿元的历史债务, 基本将全国国有流通企业具备处置条件的历史债务处置完毕, 使2000多家企业卸下历史包袱, 50多万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盘活350亿元存量资产, 为国有流通企业改制发展、职工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 多数国有流通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焕发了新的活力。

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 篇5

中国有两种主要最终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分别为资源利用及处置。资源利用处理方法会循环再用并从危险废物中抽取有价值的成份,如贵金属。处置则用于无用废物或并无其他可用的处理方法的废物,目标为清除或减少废物的危险特性以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及焚烧为中国最普遍的两个处置方法。于进行最终处理前,可能需要按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多个处理前程序,如物理化学方法、固化或稳定程序。本节有关危废量的数据及讨论涵盖于中国生产、处理及处置的危废总量。有关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的数据及讨论仅专注于独立公司运营的危废处置设施,如集中化危废处置设施。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庞大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及其造成的殷切处理需求为危险废物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2015年,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220万吨,并预期会按复合年增长率12.0%由2016年的4,85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7,620万吨。2011年~2020年(估计)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见图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可用数据不包括危险废物的非法处置量,中国的实际危险废物产生量相信会更高。由于环境保护成为日益紧迫的公众健康问题,预期中国将实施更严格的法规监管及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此举增加危险废物处理服务的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除新产生废物的处理需求外,需求亦可能来自过往产生而尚未处理或处置的危险废物。

处理能力不足

中国的危险废物处理量低于产生量,2015年的处理量达3,570万吨。尽管处理量有所提升,处

图1 2011年~2020年(估计)中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理率于2015年为83.6%,仍然维持于低水平,显示处理能力整体供应短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监于大量危险废物遭非法处置,实际的合法处理率可能更低。

我们主要透过处置来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业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5年,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每年处置能力(不包括资源利用的处理能力)达1,850万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处置能力急速提升,众多处理设施亦面临低利用率的问题。

处理能力地区分布不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理能力分布不均,使缺乏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地区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增长机会。位于中国东部及中国西北部的工业化地区占危险废物产生量的一大部份。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及华南占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的一大部份。而我们的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主要位于华东地区。

有利政策支持及严厉执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中国政府将于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期间继续增加环境保护投资,而危险废物处理行业亦预期会保持迅速增长。

2014年5月,环保部将批准及颁发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的权力移交省级部门。根据于2015年1月生效的经修订《环境保护法》,各级政府必须设立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并确保其如常运作。多项其他法例及法规强调危险废物的管理、监控、登记、监督及执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采纳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及更严厉执法须进一步增加危险废物处理量、减少非法处置、推动技术提升及提高危险废物处理服务的需求。

对技术提升的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技术落後,中国许多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因设备运作不稳而导致处理能力利用率低下,或于处理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随着危险废物处理标准提升,预期未来数年将会有更强烈的技术提升需求。

此外,随着产生废物的工业公司加快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特性或会发展改变。因此,危险废物处理公司需要与产生废物的公司合作,以发展可更有效处理危险废物的技术及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危险废物处理将变得高度定制化,并预期危险废物处理公司与整条产业链的整合度将提高。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的竞争格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危险废物处置行业高度分散。过去数年间,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数目由2011年的644增加至2015年的953,复合年增长率为10.3%。2015年,10大公司仅占总设计处理能力的6.8%。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危险废物处理行业亦慢慢淘汰整合。每组设施的平均处理能力由2011年的每日54.7吨大幅增加至2015年的每日129.7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4.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中国总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而言,我们排名第三,当中包括投运、在建及筹建项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中国在营危险废物设计处理能力而言,占总市场份额约0.3%,排名第八,而最大危险废物处理公司东江环保则占市场份额1.7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废物处置量而言,我国危险废物项目所在的华东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为38.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15年12月31日华东所有集中化危废处置设施间的所有投运、在建及筹建项目的危险废物处置设计能力而言,我国排名第三。

进入门槛

许可规定。

在中国许多地区,由于根据经修订《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须由中央规划及经营,故危险废物处理项目会独占特定区域。只有已取得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的公司合资格提供危险废物处理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监于危险废物处理业务的风险及重要性,中国政府倾向向拥有危险废物处理成功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知名公司批准有关许可证。因此,透过以往项目与地方政府建立稳固关系,对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家知名公司的存在,新加入的行业参与者或会在取得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资格方面面临困难。

资金门槛。

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一般需要大额初步资金投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总容量为300,000吨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人民币1亿元的初步投资。此外,危险废物处理项目的建造周期一般较长,介乎三至五年。由于初步资金要求高,行业参与者需要拥有大量资金及优秀的融资能力,以进入市场。

技术门槛。

上一篇:小学体育趣味游戏下一篇:2024年政法学院关工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