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行业的现状与未来(精选9篇)
姓名:杨强
班级:08会二
学号:0840104135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行业日益深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心中,但快递行业的弊病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本文在对我国快递行业
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快递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快递 弊病 未来
对于快递的含义,新《邮政法》认为是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寄递活动。快递业一般承运的是体积较小的物品,速度相对较快。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于1979年。目前,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的快递业发展相对成熟,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契机,中国的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1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
1.1我国快递物流企业规模与数量 由于我国快递的准入门槛很低,市面上见到的快递企业零零散散的很多,但是这些企业当中真正有实力的还是一些大型国有的快递企业和少部分的民营快递企业。我国国有快递企业的代表主要有中国邮政速递、民航快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但我国国有快递企业的代表还是中国邮政速递,它也是我国快递市场最大的运营商和领导者。中国邮政速递公司拥有员工2万多人,EMS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业务。EMS具有高效发达的邮件处理中心,全国共有20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平方米。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代表主要有深圳顺丰、上海申通、北京宅急送和天津大田等。以深圳顺丰为例,目前深圳顺丰在全国已建有3个分拨中心、近100个中转场以及20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国内31个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暂未开通)近200个大中城市及9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1993年,深圳顺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营业网点,目前营业网点覆盖了18个行政区中的17个(离岛区暂未开通);
2007年,深圳顺丰在台湾设立营业网点,覆盖了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主要城市;2010年,深圳顺丰先后在韩国和新加坡开通了收派服务,覆盖韩国和新加坡(除裕廊岛、乌敏岛外)的全部区域。
1.2我国快递企业存在的弊病以及外界的压力 在国内快递市场上,除了几家国有快递企业和少数大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外,其他的都是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所以导致我国的快递市场异常混乱。比如说:有的快递企业内部时常有偷件、扣件的行为;在送件的时候不让客户拆包检查;运送途中也经常出现快件的损坏等。而且,由于小型企业过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所以经常采用低价竞争。这些小型企业管理技术水平极差,服务质量极差,经常出现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让客户失去了对快递企业的信心。可见,这些都是由于服务意识薄弱所造成的。根据快件特点,应该在快件的运送途中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且能把这些监控的情况通过查询功能直接反馈给客户,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从长远来说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快递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实时跟踪查询,相当多数量的快递物流企业都没有查询功能,或者说跟踪查询功能只是个摆设,并未做到实时更新,这就暴露了快递企业对服务的不够重视。而且我国的快递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差,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巨大的雪灾侵袭,我国很多快递企业的递送系统几乎瘫痪,快件大幅延期甚
至大量堆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快递企业普遍应变能力很差,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种突发状况,这也是导致问题无法有效迅速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一个合法的依据,导致快递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纠纷不断,无法顺利有效地解决。
除此以外,由于国际燃油价格的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涨,快递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我国快递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环境。而且,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国际上也有许多知名的快递企业纷纷进入到我国市场,比如说:UPS、FEDEX、DHL、TNT等。这些国外的快递企业在资源以及经验上都比国内的快递企业具有优势,就拿联邦快递来说,它为全球超过235个国家及地区提供便捷、可靠的快递服务。它的员工数量也达到了30万人,它每天能够运送包裹700多万件,并且拥有677架飞机这么庞大的资源。
2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的未来
2.1加快体制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快递行业的准入管理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问题,管理体制极不完善,甚至于只要“有几个员工,有几台自行车”就可以开办一个快递企业,长远来看,会大大阻碍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国邮政局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改《邮政法》,并且在2008年7月12日出台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针对快递市场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定和约束,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同时,我国快递业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来加强快递企业内以及快递企业与其他组织的交流和沟通。另外,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快递行业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战略规划来促进快递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加强现代快递行
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些重要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分拣配送中心等,这些都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快递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2.2强化服务意识
快递业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客户,那么就要用“顾客就是上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永远要以“顾客为先”。我国部分快递企业已经意识到“客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的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地更新和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通过从提供“传统的服务”到提供“全天候、次晨达、时限承诺”等质优价廉的“新型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另外,在快递市场上,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顾客对快递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吸引顾客,抓住客户,就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发新型的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递市场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2.3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过去一些快递企业只从成本来考虑,导致从事快递的人员鱼龙混杂,素质达不到,所以经常出现内部盗件、扣件的行为。随着快递行业内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就迫切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为快递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摇篮。未来快递行业还可以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发展中创建队伍,在探索中开发技术,不断向前进步,以寻求快递行业的长远发展。2.4加强快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现在的快递行业更以效率取胜,要提高效率,提高快递企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帮助快递企业快速的获取快递业务中的动态信息,帮助快递企业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从而动态的、及时对风险进行管理。而且,信息化的建设,还能准确的掌握客户的信息与需求,能为与客户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信息化的建设还能对快递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快递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2.5由“竞争”走向“合作”
快递企业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外,还应该在行业内的企业间寻求合作。“合作”就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而且快递企业间应该探寻一些灵活的合作方式,由“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自1979年出现第一家快递企业起, 中国快递业已成为市场中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购物狂欢节等网络促销的拉动, 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12年, 快递业增速依然高达51.2%。同时, 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目前我国注册快递企业逾6000家, 从业人员达60多万。行业中, 国有企业加速改革, 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国际快递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2012年9月, 国家邮政局正式批准Fed Ex和UPS经营国内快递业务。外资快递巨头进入国内市场, 必将给国内快递市场带来巨大竞争。
二、国内快递业发展背景
(一) 国内快递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邮政局统计显示:2012年, 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6.88亿件, 同比增长53.2%;收入累计完成1055.2亿元, 同比增长32.6%。从以下我国2007年以来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图可以看出, 我国快递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同时, 《快递业“十二五”规划》也指出了快递行业未来发展目标位21%, 相关研究也表明快递业与GDP的增长比例为1:2.9,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 快递业也必将持续高速发展。 (见图1) (二) 异地主导, 东强西弱
邮政局统计的快递三个细分市场中, 2012年同城、异地和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分别为110.2、635.5、205.6亿元异地占比最大, 收入占比60.2%, 业务量占比73.3%。同时, 国内快递业也出现了较强的区域差异, 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2012年业务量和收入分别占到全国81.9%和82.3%。
(三) 电商兴起助力快递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商务也迅猛发展,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 其中网购用户达到2.42亿, 网购使用率高达42.9%。手机应用的开发也推进网购便捷化。近年来, 快递作为网购商品配送的最佳选择, 国内几大电商网站主导的购物狂欢节在为自身带来海量订单之余, 也引爆了国内快递行业, 网购用户多元的需求也迫使快递行业不断发展。
(四) 国际快递巨头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
早在中国入市之前, 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就开始以收购在华合作伙伴方式进行国内快递业务, 虽然《中国邮政法》的出台抑制了其开拓中国市场的速度。但国际快递巨头也加大了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 在北京奥运会准备过程中, Fed Ex和UPS分别成为国家羽毛球队赞助商和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搭乘奥运快车, 双双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并实现扎根国内快递市场的战略目标。2012年9月, 相关经营权限的获批, 也帮助其顺利进入了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国内快递第一战场。同时, 该战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巨大的快递市场和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也有利于国际快递巨头们的中国市场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
三、国外快递业巨头压力之下中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
(一) 行业盈利能力较低, 与国际巨头有较大差距
同质化的服务迫使大多快递企业选择低价策略, 在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中, 作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在与国际快递巨头对比分析发现, 两者盈利能力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国内快递企业净利率和同等市场份额产出率较低。快递与物流咨询网指出, 目前国内快递业和平均净利润分别为4%, 仅为国际巨头的1/2。同时, 同等市场份额产出率低, 《201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 , 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28.4%、60.5%和11.1%。相比国内快递企业以98.2%的业务量换来88.9%的收入份额, 国际快递企业仅以1.8%的业务量豪夺11.1%的收入市场份额。
(二) 缺乏良好市场秩序, 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 媒体频繁对快递业存在的诸如暴力分拣、掉包窃取等问题进行曝光, 央视去年年末连播八天的《再问物流》更是剑指快递公司管理混乱, 缺乏良好市场秩序。国家邮政局的月度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显示, 多数国内快递企业申诉率较高月度有效申诉量最高值通常超过150件/百万件, 而国际四大快递几乎均保持10件以下, 存在较大差距。
(三) 技术设备落后
国内大多快递企业受经营模式及资金之困, 与国外同行相比, 在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均比较落后, 基层网店办公简陋, 中小型配送中心缺乏自动拣货机等设备, 同时, 在国外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需求偏好预测的情况下, 国内大多数快递企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大都没有建立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 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 甚至快递人员手持POS技术均未普及,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快递业运行效率、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 人员素质偏低, 流动性大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包裹配送的一系列服务质量, 企业本应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然而, 为了降低成本, 国内企业在员工的聘用上缺乏长期规划导致行业人员素质偏低和流动性大。目前国内快递企业雇佣的员工学历层次水平较低, 专业技术知识薄弱, 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快递业“十二五”规划》显示:截止2010年, 在60多万的从业人员中, 仅有19.8万快递业务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比例仅为32%。这与国外严格的持证上岗有较大差距。同时, 以成本控制为主导、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廉价的劳动力等因素使得国内企业疏于对员工福利的重视, 忽略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 表面上可以降低快递企业的成本, 实际却易造成员工缺乏归属感, 责任心不强, 使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企业培训成本大量增加, 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五)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不强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的经营模式有自营、加盟、混合三种模式, 对于大多数快递企业, 特别是资金链较为紧张的民营企业, 中国特色的加盟模式由于能有效解决资金短期, 降低管理成本, 曾一度帮助企业做大, 但由于加盟模式本身存在的利益多元化和权利分散, 造成了企业标准化难落实, 企业融资困难加剧, 加盟模式困扰圆通快递IPO便为最好的例证, 加盟模式还威胁着服务水平的提高, 成为了限制企业继续发展的绊脚石。同时, 目前世界500强的快递企业中, 还未出现特许加盟模式快递的企业。在快递行业转型的今天, 单一的特约加盟模式已不能继续满足发展的需要, 从而被市场淘汰。
四、国内快递行业发展对策
(一) 抓住现有发展机遇和优势, 开发中西部市场
快递业“十二五”报告指出, 目前我国快递业仍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快递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 为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国际快递巨头获批经营的城市仅为少数东部沿海城市,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 随着快递市场的不断发展, 其市场空间将被逐步开发出来, 国内快递企业拥有巨大的网络优势, 依托于现有网络的情况下, 也较容易做到加大对中西部市场的开发。
(二)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与国际巨头相比, 净利率和单位市场份额收入较低证明了国内快递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与国外巨头有较大差距, 究其主要原因, 主要为国内业务市场上服务低价格、同质性竞争程度大, 缺乏差异化服务, 在利润较高且相对缺乏弹性的国际快递业务市场上表现不佳, 同时, 由于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及商誉等情况, 造成快递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包裹流通各环节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鉴于这样的情况下, 快递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降低仓储、运输、配送等成本, 提高对运输服务商的议价能力, 同时, 选择合理区域进行差异化经营, 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采取与便利店合作等方式降低拟向物流成本和二次配送的可能性, 提高末端客户服务的灵活性和质量, 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 最终改善经营状况。
(三) 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 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还可以提高快递企业服务水平, 同时借助对后台数据的分析, 可更加精准定位客户真实需求。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的经营能力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国内快递企业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投资, 快递人员手持POS技术的客户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技术普及和推广, 在解决因人工处理导致的高错误率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同时,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粘性,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 加大行业考核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进入门槛
由于行业管理的疏漏, 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处罚成本低廉偷盗掉包等事件的频发, 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基于这样的情况下, 在国家层面上, 应完善快递行业相关法规, 对企业的经营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各级邮政局及快递行业协会应该加大对快递企业人员持证比率的督查, 加大处罚措施, 同时, 引进如驾驶证管理等理念, 完善行业快递人员管理制度, 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快递企业和个人给予警告、降级、罚款、勒令整改、限制从业经营年限、吊销执照等处罚, 规范行业行为;在企业层面上, 采取合理的针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 从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五) 经营模式转变:标准化、直营化
加盟模式的利益多元化及权利分散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如今企业想做强, 只有标准化与直营化两条路, 企业应加强对加盟企业的控制, 学习肯德基、麦当劳严格执行标准化。同时未来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国内快递企业逐步解除与特约加盟商的合约, 实现企业直营化, 从而降低经营风险与融资难度。然而, 由于提供的产品时服务, 服务本身的异质性、易逝性等特点使得企业施行标准化管理难度较大, 同时各地加盟商已发展多年, 根基稳固, 直营化过程必然会威胁到加盟商利益而受到一定阻碍, 难以做到跟顺丰过去一样的全面回收, 所以于大多数快递企业而言, 选择“重点区域直营, 其他区域加盟”外加“加盟商质量监控”模式不亏为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
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圆通负责营销事务的主管老宋说:“休息几天,24日开始退货潮将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月底”。
2013年天猫双十一的订单退货率在38%左右,今年预计会在35%,有悲观的甚至估计今年的退货率会上升至40%,“因为规模更大了,质量得不到保证”。以今年阿里公布的快递票单2.78亿包裹数计,最少还要产生1亿以上的退货包裹。
每年双十一这样的故事都会重演,不同的是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大,快递企业承运的快递包裹也越来越多。过去4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2,500万件;快递企业近6,000家,快递从业人员超过80万。
最近4年,电子商务对快递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惊人的92.7%,快递业的发展速度几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可以说,自中国有快递行业的这20年以来,正是由于电商发展,才造就了包括三通一达、EMS、宅急送、顺丰等大型快递企业。
资本对快递业的青睐
10月16日,宅急送宣布引入复星集团、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弘泰资本、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五大投资者,并进行战略转型,以仓配业务为核心,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和快递业务,正式确立了BBC业务战略。这不是复星资本第一次出手快递业,而资本圈更不止复星资本一个投资大佬出手快递业。2013年8月,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资本等机构以总投资80亿的规模投资顺丰,获得不超过25%的股份,引起业界无限遐想。
一般情况下,快递业被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被贴上“传统、落后”标签的,在高速发展的这10年,快递业是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光辉被电商的耀眼光芒所掩盖。早期的业务、竞争优势和战略的不确定性,让资本圈很难确定价值,即使是现在快递业的6000余家企业,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也不过零头。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许多资本错失投资黄金期,今日资本的徐新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表达对错失德邦物流投资机会的惋惜。2010年以来,国内快递业逐渐形成了以三通一达、顺丰、EMS等为垄断寡头的局面,市场聚集效应加速,特别是电商和快递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快递企业之间的并购与被并购预期放大,规模扩展成为现有的知名品牌快递企业共同的诉求。
人们发觉电商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在物流快递后,更多的资本、甚至互联网大佬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快递业以及标准物流领域。马云号称要投资3000亿打造菜鸟中国快递物流智能骨干网,腾讯试验性投资人人快递,中通、韵达、天天纷纷引入新的投资者。可以说现在的快递业已经从一个标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景璀璨。
现实是,小型的快递企业很难获得投资,摆脱不了被并购的命运;而对于大型品牌快递企业动辄几十亿规模融资,国内也仅仅中信、元禾、红杉、招商、复星等资本巨无霸才能有游戏资格。规模偏小的投资基金,也并不想失去快递业的机会,他们另辟蹊径,从体量偏小、机会颇大、立足快递行业互联网化或者创新业务的创业公司入手,这也给了他们参与盛宴的机会。原中路股份投资副总裁、长石资本合伙创始人汪恭彬说:“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这明显是个大风口、狂风口”。长石资本成立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要做“快递业务互联网入口”的贯通云网,其APP应用“指尖快递”自10月上线以来,现在以每天5000用户的速度疯狂扩展。无独有偶,投资大鳄红杉也没有放过这样的投资机会,他们投资了做“校园快递超市”的“小麦公社”,这是一种定位更细的快递业务入口。
在当下的快递业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牌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6000家快递企业会逐渐聚集、整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思维正在将“传统的快递业”当成颠覆与革命的对象,平台思维、众筹思维冲击跌宕,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机会遍地、黄金铺天”的领域。我们当然知道,所有的机遇都充溢于血与火的战争中,新思维、新方法、新战略都需要高密集的资本与创新技术支撑。可以预期,在未来的5年,快递业的互联网化或者说互联网必然要深度改造、整合重构现有的快递业,除了重资本的快递物流本身,从互联网领域侵袭而来的种种创新应用,也会是资本圈的宠儿,新一轮的资本战场争夺战即将启幕。
快递业互联网化:O2O尝试
2014年,互联网革命终于铺天盖地地蔓延到几乎所有的传统领域,移动化、O2O、平台、众筹、众包等各种概念、手段此起彼伏地影响着各个行业。而快递业,从先天来说就具备互联网的基因。
接受能力强,并不表示快递行业的互联网化进展要快。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快递业务的线下门槛高,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更由于现在快递市场的高速发展状态,快递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并不顺利。分析快递业务,有两个路径是互联网化的主要动力:一是快递企业的成本构成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诉求,催生快递企业自发的互联网化进程;另一个是用户在使用快递服务时候所面临的种种“痛”,引发的各种“业外”组织企图推动的快递业务互联网化创新革命的尝试。
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一个面单中主要成本构成中揽派成本与管理成本占据比例最高;而这两项,特别是管理成本是快递企业互联网化的主要动力;揽派成本则是“弹性”最大的成本类别。包括顺丰、EMS、宅急送、三通一达在内的几乎所有知名快递企业都在最近几年强化了IT与互联网支撑系统建设,基本上都推出了基于APP、微信和WEB网站的线上查询快递和发快递的服务,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降低揽派和内部调度管理成本。
如果说快递企业内生的互联网化行动是温和的“补充”尝试,行业外空降而来的互联网组织则激进得多。人人快递从一开始就宣称要用众包+O2O的方式革传统快递的命,消灭快递公司;贯通云网则一下子就要构建覆盖所有线上线下业务端口和快递公司服务能力的统一入口平台,试图将快递服务集约化,降低快递公司的“维度”,引导快递公司的竞争从价格与市场规模,转变为服务质量;小麦公社,则将快递服务“社区化”,变成一个落地的超市,让快递公司变成无足轻重的运输队。各种新生的快递互联网应用都无一例外的从用户角度出发,重新定义快递业务的规则和服务流程,期望能够开辟新的业态。
本质上说快递业是重资产的服务行业,服务周期长、流程复杂、频次高,互联网企业与快递企业本身都在进行着各种互联化努力,都是典型的O2O业务尝试。
在所有的互联网化尝试中,比较抢眼的有两类:
一类是秉承“颠覆传统,重构业务”的互联网思维,比如人人快递。我们提到互联网一般都会想到“革命”,“重构”是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属性。人人快递的定位也非常独特,它忽略掉现有的快递业务形态,采用众包+O2O的方式、利用闲散劳动力(运力)来做同城快递业务,这个业务模式类似于易代驾和滴滴打车,这个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互联网大佬和资本的关注,获得了不菲的投资。但人人快递在业务尝试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解决安全监管以及基础运力保障问题,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法律责任、快递品合规性检查以及快递员认证与运力误差等等,国家邮政局在人人快递的尝试过程中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主管市场的副局长刘君就明确表示,对于人人快递这样的创新业务,政府是先看看,看看是否被市场认同,看看风险如何后再确定是否鼓励,是否发给合法牌照。
另一类则坚持快递行业更需要“整合与超越”的互联网思维,比如贯通云网、小麦公社、快递100等。这类应用现在比较多,基本思想都是做入口,做平台,只不过具体实现的路径不一样。下面举几个例子:
贯通云网的指尖快递应用,后台对接各大快递公司,整合快递承运人的“合法服务能力”,来给用户提供快递服务;在用户层面,则立足“电子运单”消灭“传统手写快递单”,应用大推送战略消灭“查询快递”,推行终端战略“占领线上和下线的最后一公里”,构筑一站式的快递服务入口。和这个业务路径类似的,还有菜鸟网络,只不过菜鸟网络主要服务阿里电商。
小麦公社,主要立足于校园市场,在校园构筑线上和线下“快递超市”,服务校园社区,让用户收发快递“一站式解决”,是一种更为具体的入口平台,合作伙伴不是各大快递公司总部,而往往是快递员或者快递站点;小麦公社的战略远不止在校园,在社区也在积极的推行其“快递超市”;这种落地感非常强的路径,让小麦在一开始就拥有了明确的盈利模式,非常健康。
行业概况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一般来说,休闲食品是指人们在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非主食类食品,如干果、膨化食品、糖果、肉制食品等。休闲食品在流通产品属性上,归属于快速消费品。进入21世纪,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行业的兴盛,致使我国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食品品种逐渐多样化,细分化。近观这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产业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逐渐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尤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休闲类食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而且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休闲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种类,在我国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目前我国的休闲市场发展历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休闲食品发展规模较小,休闲食品销售额只占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万亿元的2.57%;其次,休闲食品企业众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前十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占30%;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健康缺乏信任。近年来休闲食品消费总量每年均以双位数增长,高于食品行业平均增速两成左右。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年人均消费休闲食品约30克,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3200克的9.3‰,这说明我国休闲食品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
市场容量
最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年增幅在25%左右。仅仅休闲食品企业注册一项就已高达10多万家,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
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休闲食品企业1917家,休闲食品行业资产总额为2057.40亿元,同比增长18.33%。201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60.20亿元,同比增长18.12%;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42.98亿元,同比增长15.00%。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传统特色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2014)》显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从2004年到2014年,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从1931.38亿元,增长到9050.18亿元,10年间净增长7118.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为16.70%。据测算,到2018年,休闲食品产值有望达到该发展阶段的顶点,增速最大。随着小企业被大规模淘汰,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下,我国休闲食品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但是增速下滑将会比较明显。
品类格局
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年增幅在25%左右。仅仅休闲食品企业注册一项就已高达10多万家,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除此之外,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也呈现出由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态势,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中国本土高端消费群体也已开始浮出水面,也由此促成一批高端休闲食品品牌的诞生。
消费高端化时代的到来,对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的休闲食品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巨大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整个行业的历史积淀薄,整体实力依然较弱,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和营销思路拓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中国休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将会迎来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突破,这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产品开发趋势上看,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大致可分为八大类,即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类、油炸谷物类、非油炸果仁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类。其中,糖果、蜜饯、膨化、谷物类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类,已经形成了强势的领导品牌梯队。
区域分析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休闲食品企业众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在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本土企业均落后于外资品牌,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多集中在低端休闲食品市场;中高端休闲食品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了休闲食品市场的绝对优势。从市场品牌竞争来看,休闲食品的品牌集中度比较弱,但是受产业链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集中度比较强。值得欣喜的是,针对消费者的多样化诉求及休闲食品巨大的市场空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当地企业资源,大力培育休闲食品特色市场。休闲食品的生产与农业资源紧密相连,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农业资源,产业集中度较高,由此形成了众多具备独特资源优势的休闲食品品类,引领着中国休闲食品的发展潮流。
面临挑战
虽然我国休闲食品企业面临很多的发展机遇,但品牌化竞争道路依然激烈。首先,外资、合资企业仍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国内市场高端休闲食品一直被外资垄断。国内食品企业数量繁多,休闲食品行业还处于中低端,企业规模也参差不齐,不少本土企业因无法紧跟市场发展步调,不能持续做大做强;其次,企业数量多也使休闲食品品类越来越丰富,休闲食品的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却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演越烈;最后是生产技术和新品开发、渠道建设流通方面相对薄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与品牌将会快速稳健发展领跑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小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到被挤压淘汰,除此之外,休闲食品在设备方面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未来趋向
独特原料愈受青睐。目前传统饼干类、膨化类、糕点类、谷物类、糖果类、炒货类、肉鱼类、干果类,这八大类在国内休闲食品市场占据着产品开发的主导地位。由于长期的发展,食品企业的数量众多,传统的八大类基本被过度开发,即便是推出诸多新品也没有太多的新意。由于长期消费,大众对传统的瓜子、糖果、巧克力、蜜饯等兴趣逐渐降低,不再保持高昂的消费热度。如何激发大众消费的欲望成为了企业产品研发的焦点,因而受大众对独特食材的猎奇心理和企业试图寻求休闲食品差异化的影响,煮制食物、腌泡食物、干粉冲剂等小众化产品也逐渐加入休闲食品行列,成为行业中的新品。这类原材料独特的产品将打开众多休闲食品细分新品类,引导未来市场主流消费。
品牌关系竞争成败。随着休闲食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加上很多新进入者,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成为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重视品牌的塑造。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国内休闲食品的产品、包装、标准将更加区域专业化和标准化,品牌的作用将愈发重要。同时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促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另一方面,随着进口休闲食品在国内的兴起,激发了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如果休闲食品在口味、品质、包装上不符合其追求高品质生活、显示身份地位的理念,那很难抓住消费者的心。因此,未来休闲食品的品牌诉求不能单纯基于产品的功能属性,而可以结合时代大环境、社会大环境、消费大环境,强化品牌的复合支撑。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势„„„„„„„„„„1(一)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2(二)中国邮政快递(EMS)的优势„„„„„„„„„„„„„„3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3(一)体制痼疾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3(二)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技巧„„„„„„3(三)品牌意识缺乏,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4(四)服务价格较高,缺乏灵活性,吸引力较差„„„„„„„„„4(五)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4
三、中国邮政快递(EMS)发展的对策建议„„„„„„„„„„„„„5(一)改革经营体制,政企分开,各得其所„„„„„„„„„„„5(二)加强整体品牌的建设,建成完善的品牌体系„„„„„„„„5(三)调整价格体系„„„„„„„„„„„„„„„„„„„„6
四、提高服务质量„„„„„„„„„„„„„„„„„„„„„„„6
五、尝试新型服务方式„„„„„„„„„„„„„„„„„„„„„7
六、结论„„„„„„„„„„„„„„„„„„„„„„„„„„7,8 参考文献„„„„„„„„„„„„„„„„„„„„„„„„„„„9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快递业发展迅猛。中国邮政(EMS)作为国有企业有着自身经营的独特优势和资源,如遍布城乡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庞大的投递队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形象;便利的绿卡金融网等。但是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政企不分,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缺乏,服务价格较高并且缺少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随着中国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跨国物流企业纷纷登录中国,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抢占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和部分国内快递市场,而且还在迅速扩张。同时,民营快递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其较低的定价和便捷的服务使其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日渐增大,成功抢占了部分国内同城快递市场。这些都给EMS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和国外外资快递巨头、民营快递公司的抗衡中,我国邮政快递EMS应当如何克服不足,发挥比较优势继续经营?为此,文章着重在EMS现状的情况下,为EMS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便快递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邮政EMS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势(一)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
按运输空间的远近,快递业务可分为国际快递业务和国内快递业务,国内快递业务又分为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和同城快递业务。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自1980年开办以来,发展较快。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EMS快速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几乎垄断了国内的快递市场。EMS的经营范围通达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75个地级以上县市,基本覆盖全国。依托中国邮政强大的网络优势,EMS将其网络延伸到全国各乡镇,甚至广大的农村地区。四通八达的邮政网络在快件的投递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遍布城乡的、训练有素的投递队伍,良好的企业信誉与雄厚的实力,赢得了百姓和企业的普遍信任。
目前,中国邮政EMS在全国范围内只占有同城速递业务20%的市场,国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20%;只有国内异地传递,中国邮政还拥有60%的市场份额,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总之,面对国外和民营速递公司,中国邮政EMS已经显示出了诸多的不适应。EMS面临的这种压力使得改革迫在眉睫,中国邮政EMS应该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积极地应对挑战,建立起完善的快递企业,推动我国民族快递业更好的发展
百分比
图1 EMS在全国范围的业务分配 国内异地60%同城业务20%同城业务国际业务国内异地国际业务20%(二)中国邮政快递(EMS)的优势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优势体现为:具有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庞大的投递队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形象赢得了顾客的普遍信任、邮政储蓄建立的绿卡金融网,为网上交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一)体制痼疾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
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员工观念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长期以来采用的“政企合一”是邮政体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邮政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业务经营结构落后,专营业务不适当扩大。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因此,现行的中国邮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二)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技巧
1998年邮电分营后,中国邮政开始独立经营。但是中国邮政仍然是政府型企业,长期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垄断经营,导致邮政的经营缺乏市场观念。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和竞争意识。邮政职工长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氛围的熏陶,并且长期依赖政府补贴,与外资快递和民营快递企业相比,缺乏相应的商业技巧。
(三)品牌意识缺乏,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品牌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品牌定位不准、缺乏内涵、维护管理水平落后,致使邮政品牌体系缺乏整体效应。中国邮政一直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品牌形象缺乏“凝聚力”。邮政下属诸多子品牌“EMS”、“思乡月”、“绿卡”、“中邮专送广告”等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连锁经营的大品牌。(四)服务价格较高,缺乏灵活性,吸引力较差
在同城快递业务中,民营快递占据优势地位,除了灵活的机制外,较低的价位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权是EMS在与国内快递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最主要原因。面对国际快递和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中国邮政EMS的价格吸引力较差。(五)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邮政职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整体较差已成为当前中国邮政快递的最大劣势。很多民营快递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只需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但邮政快递EMS需要去邮局投递,而且全天服务时间固定,再加上投递手续复杂,都导致了邮政快递服务手段落后。中国邮政EMS长期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和客户关系。
三、中国邮政快递(EMS)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改革经营体制,政企分开,各得其所
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使EMS作为公司法人独立运作,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全国性的EMS总公司。由于新成立的公司将会按公司模式经营,所以EMS将更具市场活力,并将以灵活的策略、先进的管理水平来和外资巨头争夺市场。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二)加强整体品牌的建设,建成完善的品牌体系
中国邮政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育和提升中国邮政的品牌形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做好中国邮政的统一品牌战略规划。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品牌、各个子公司品牌以及各个产品品牌必须统一规划,明确每一个品牌的品牌定位,以及各个品牌拥有的品牌资源,然后统一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其次是中国邮政需要集体转变心态,实施“全员品牌管理”。员工集体参与品牌意识的确立、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选择、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传播等工作。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育品牌忠诚度。只有坚持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维系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邮政在内外竞争压力的推动下,加快改革,必将树立起其应有的邮政行业大品牌形象。
(三)调整价格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某一领域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灵活、巧妙地实施“价格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营销手段。目前国内邮政EMS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相应调整,其资费高于民航快件和中铁快运快件资费,区域和同城EMS资费更是远高于其他速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因此,为增强邮政EMS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邮政EMS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改革现行的资费政策。
四、提高服务质量
建议EMS扩大服务范围,狠抓服务质量,如:提供门到门服务,精确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付、到付、第三方付款)等。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的监控管理和查询能力。
分拣封发部门要认同速递专业的特殊性,确定相对固定的场地、人员负责速递邮件的处理并根据业务部门要求适当的延长工作时间,保证当天收寄的速递邮件当天处理完,能直封的要直封,实行收寄局——投递局的传递模式,不能直封的要尽可能地减少经转环节。运输部门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要开设速递专线邮路和夜间邮路或搭载报刊专线邮路以加快EMS邮件的传递速度,尽量避免快速网依附于普邮网现象的发生。
五、尝试新型服务方式
面对邮政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了投递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服务等战略构想,但如何把设想具体化是邮政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建立邮政便利连锁店是邮政强化物流配送终端优势,进入新的利润领域的一种可能和可行的途径。邮政连锁便利店就是由邮政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控股和特许等方式建立的便利店连锁系统,它利用邮政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综合计算机网和金融网为依托,把商业经营和传统邮政业务(如报刊零售,信函、包裹揽收,送货上门等)有机的整合为一体。
建立邮政便利店除了强化和完善城区投递网的作用外,还是邮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利探索,它通过与传统邮政业务的衔接,实现了传统邮政业务向商品销售领域的自然延伸,也为邮政寻找到新的利润源泉和业务增长点。
六、结论
引言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介绍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简介
(二)业务内容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的市场现状
(一)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的发展优势分析
(二)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的发展劣势分析
三、中国邮政快递(EMS)宁波分公司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二)准确定位邮政(EMS),适应速递市场的竞争特点
(三)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改革价格体系
(五)邮政(EMS)应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六)完善快速集散网,疏通发运渠道,加快传递时限
(七)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查询手段,实现全程跟踪查询
食糖作为糖料加工物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糖消费国[1],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之制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食糖消费呈跳跃式增长, 食糖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基本上呈总体上升的趋势。近年来, 由于我国食糖消费高速增长, 而食糖产量受糖料作物种植面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增长缓慢, 无法满足食糖消费的需求, 因此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深入研究分析中国食糖产业需求的现状, 找出食糖需求快速增长和糖价飙高的背后推动力量, 预测我国食糖行业的需求潜力, 是我国当前保持食糖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我国食糖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中国食糖需求现状分析
2.1 我国食糖消费的总体情况
近十几年来, 我国食糖消费总量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期间略有波动。1997/199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为820万t, 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达1450万t, 为历史最高消费水平, 与1997/1998榨季相比增幅高达76.8% (图1) 。自1997/1998榨季以来, 除2002/2003榨季和2007/2008榨季外, 其余榨季国内食糖消费均高于食糖供给, 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说明我国未来食糖市场的需求前景很乐观。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最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1961年人均消费量仅为1kg, 到2011年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已经达到了10.05kg, 增长幅度十分明显。
1.2影响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因素
我国食糖每年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呈扩大趋势, 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为了深入研究影响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多种因素, 在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模型:本文采用1994—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假设因变量食糖消费量为Y (万t) , 自变量分别为:X1为含糖食品产量 (万t) , 以固体乳制品和罐头产量之和为代表;X2为食糖综合平均价格 (元/t) ;X3为食糖替代品糖精产量 (万t) ;X4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居民收入水平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建立的模型为:Y=b0+b1×X1+b2×X2+b3×X3+b4×X4+Ui。式中, b0为常数项, Ui为随机扰动项。b0表示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的食糖消费量, b1…b4分别为含糖食品产量、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
注:a为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含糖食品产量;b为因变量、食糖消费量, 下表同。
回归结果分析:由表1可以得出模型的调整R2为0.975, 接近于1, 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表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回归模型包含的四个自变量, 其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01, 表明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 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因此, 最终的回归方程应该包括含糖食品产量、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四个自变量, 且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由表2和表3可知, 常量和四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5, 因此拒绝偏回归系数为0和常数项为0的原假设, 说明各系数和常数项均具有统计意义, 四个自变量对食糖消费量均有影响。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01.849+0.356×X1-0.059×X2-120.942×X3+0.014×X4。
自相关检验:由表1得D-W值为1.917, 接近2, 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2.3 影响因素分析
含糖食品的产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我国含糖食品加工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含糖食品的产量迅速提高, 成为我国食糖消费的重要支撑, 推动着我国食糖消费的发展。含糖食品加工业所需食糖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1/2以上, 所以含糖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含糖食品产量的增加对我国食糖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会直接增加我国食糖的消费量, 同时又能保证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3]。
食糖的综合平均价格:回归结果表明, 食糖的综合平均价格对食糖消费量产生负影响, 即随着食糖价格的增加食糖消费量减少, 但系数较小, 说明糖价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食糖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且食糖是生活必需品, 即使食糖价格上升,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的影响也不大。
糖精的产量:糖精作为食糖的替代品, 由于使用成本较低, 且甜味是蔗糖的300—500倍, 一些食品生产厂家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投入到食品生产中, 因此减少了食糖的消费。回归结果表明, 糖精产量对食糖消费量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 是影响食糖消费量的重要因素。糖精作为化学合成甜味剂, 对人体无益, 应尽量减少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之比, 可代表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 同时还能代表居民收入水平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尽管回归结果表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很小, 但消费增加必然与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分割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加大, 促进了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快速增长[5]。
3 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由于国内食糖生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进而需要依靠进口食糖来满足国内对食糖的消费需求。近十年来, 我国食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进口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而出口规模迅速萎缩, 成为食糖净进口国家。
3.1 中国食糖进口情况
食糖进口总量:中国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2000年以来我国食糖进口量呈反复波动的态势, 但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共进口食糖184.26万t, 是2000年的2.87倍。2011年我国共进口食糖291.9万t, 创了近十年来的新高, 首次超过关税配额数量 (图2) 。
食糖进口贸易方式:我国食糖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方式、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2006—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各贸易方式的进口数量见表4。从表4可见, 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绝对份额, 是我国较重要的进口贸易方式。
3.2 中国食糖出口情况
食糖出口总量:2000年以来, 我国食糖出口量呈现极速下滑的态势, 出口量由2000年的41.5万t锐降到2012年的3.1万t, 降幅高达92.5%, 创了十年来的新低 (图3) 。
食糖出口贸易方式:我国食糖出口的贸易方式主要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为主[6], 一般贸易出口很少, 这样有利于发挥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优势 (表5) 。从未来趋势看, 在国内食糖生产增长空间受到制约的条件下, 要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食糖消费需求必须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据FAO-OECD预测, 到2020年中国食糖净进口量将达到540.7万t, 进口依存度将达到23%, 国际市场对国内食糖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4 中国食糖消费量预测
根据1997/1998榨季到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的数据绘制散点图可知, 食糖消费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1997—1998榨季到2011—2012榨季的食糖消费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经过筛选, 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符合t检验和f检验, 且都与食糖消费量的实际观测值拟合度较好, 但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标准误差更小, 因此建立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指数函数时序预测模型:y=746.151e (0.046t)
幂函数时序预测模型:y=684.691t0.245
式中, y为因变量的估计值;t为自变量, 代表时间。从R2和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来看, 指数函数的数值分别为0.886和0.077, 幂函数的数值分别为0.762和0.111, 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表明我国食糖消费量呈规律性变化, 可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反映。从预测偏差率来看, 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实际值为1450万t, 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为1490.78万t, 预测偏差率为2.81%;幂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为1328.19万t, 预测偏差率为8.4%。由于我国食糖消费呈现刚性增长, 食糖消费量将越来越大, 所以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与我国食糖消费量发展趋势较为相近。根据这一预测模型, 未来五个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量估计值分别为1557.64万t、1630.97万t、1707.74万t、1788.13万t、1872.31万t。
5 中国食糖发展趋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5.1 中国食糖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食糖消费趋势展望:从消费能力来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对食糖消费将保持着小幅增长。从消费结构来看, 我国食糖消费中工业消费占到70%左右, 加上近年来含糖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 工业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我国食糖消费市场的走势。从消费规模来看,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000万人左右, 按人均年消费10kg食糖的平均水平计算, 每年将新增食糖消费10万t。综上所述, 未来几年我国食糖消费将呈现旺盛的发展局面, 食糖消费量将持续快速增长[7]。
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趋势展望:随着我国食糖消费快速刚性增长, 国内食糖生产将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且不断扩大。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食糖净进口大国, 食糖进口量占国内食糖消费总量的10%左右, 未来我国食糖的进口量仍将保持在100万t以上的水平, 进口规模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 我国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食糖市场, 将继续保持净进口大国的地位[8]。
4.2中国食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食糖消费量的不断增长, 国家应着力加强宏观调控稳定食糖市场。一是不断完善食糖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加强其与货币政策在时机和力度上的协同性, 形成政策合力, 增强调控效果。二是加强对进口糖的监测预警, 加强对食糖期货市场的监控、监管, 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 调节国内总量平衡, 保障国内食糖市场稳定运行。三是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食糖收储和放储的时机上, 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国际糖价较低时从其他产糖国进口食糖入库储备, 以备不时之需[9]。此外, 我国还应加强对食糖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随着我国食糖消费需求的增长, 未来我国食糖进口超配额可能成为常态, 而我国在食糖生产和加工成本上相对于巴西、泰国等传统产糖国不具优势, 为了防止进口糖价格过低对我国食糖价格形成打压, 以及国外大量的廉价糖冲击我国食糖市场, 应严格执行现有的配额管理制度和关税水平, 保护食糖贸易和糖农、制糖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雪.未来5—10年我国食糖产需形势与对策思路[J].农业展望, 2008, (1) ∶17-19.
[2]刘晓雪, 徐欣.中国食糖消费状况分析与未来五年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 2010, (2) ∶28-32.
[3]尹兴祥, 张跃彬.近期国际食糖市场情况和国内食糖供求现状及市场预测[J].中国糖料, 2009, (4) ∶81-82.
[4]代洁.食糖:奢侈的甜品[J].中国海关, 2011, (4) ∶88-89.
[5]司伟.中国糖业发展回顾及展望[J].世界农业, 2004, (3) ∶10-13.
[6]马光霞.近期糖料与食糖市场分析展望[J].农业展望, 2007, (11) ∶13-15.
[7]郑力文, 谭智心.食糖产业发展及其走向判断[J].重庆社会科学, 2012, (3) ∶77-79.
[8]徐雪.2011年食糖市场回顾与2012年展望[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 (3) ∶46-48.
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活里,通过所见、所闻以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我少了曾经幼稚与茫然,我站在现实和理性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学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食品将是我们未来就业的方向,于是我决定今年暑假的实践题目为:《未来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报告》
一.健康养生行业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人们在高品质生活于高压的工作中,亚健康这个新名词也随之‘时尚流行’起来,生活在城市的居民生病率也逐年攀升,一些流行疾病也随之而生,这些人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健康养生顺理成章的变身朝阳产业,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发展。1998年至2008年11年间在北京就以几十家发展到几万家这样的健康养生机构,但目前健康养生市场并不规范,在各项产品服务方向还不系统,不全面,不科学,缺乏相关规范化,8成以上机构业务方向单一,不够专业,没有特点。行业在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准确定位,资源信息整合,服务质量规范化。产业文化是发展之源,健康是生活之源。
从经济方面分析:国际上公认,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在1500美元之间时。那么,健康管理产业就会迎来发展的高峰。中产阶级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为健康养生在中国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现代文明和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康养生产业的全面发展,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健康养生不仅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更能够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这无论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是最大的福音。中国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用他们实际的市场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已逐步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生健康发展之路。
我认为中国养生行业将来必然会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走向分级化,一个是亲民消费,一个是追求奢华的,强调尊贵奢侈消费,私人会所将是一个方向,比较成熟的,像江南会、美洲会、中国会、长安俱乐部等等,这是中国运作比较成熟的顶级奢华的私人会所。
二.健康养生市场的需求与动机分析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使得人们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健康长寿,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的增长,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
水平开始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转移,居民的消费目标也从购买生活必需品发展到奢侈品的购买。特别是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各类保健器械和健康服务开始进入居民家庭。2000年人均健康保健支出318元,比1995年增长188.9%,2007年人均增至627元,占均年收入的8%---13%.人们的健康消费模式从以往单一的基本医疗消费逐步向保障和提高身体素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消费模式转变。
不同的消费着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健康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有生理,安全,社会形象,信息需求等,消费动机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唤功能,方向功能及维持与强化功能上,同一个消费受诸多因素影响时在不同时间的需求又是动态和变化的,因此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健康消费者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因为生理或心理出现不适,或者希望进行预防与保健等产生服务欲望并具备满足这种欲望的经济支付力的总称。健康服务由于专业的复杂性,消费者对健康只是和信息的缺乏,因而无法判断自己需要或应该获得何种健康服务,对所获得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也无法判断,在供需双方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正是健康服务行业供需双方竞争的状态。
健康服务消费需求一般包括:生理需求(身体不适感消除)安全与保健需求(维持或提高精神状态);社会形象需求(树立自身形象);信息需求等,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的产生是不断受到消费者本身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社会,心里等其他因素不断影响的。
A. 人口特征与需求变动。
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能力会随着年龄而改变,不同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对健康的需求也就有所区别。
B经济特征与需求变动关系
健康服务消费者是否选择消费健康服务和选什么样的健康服务,首先取决于支付能力的大小,而支付能力又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拥有水平的高低,因此收入和财富积累是决定健康消费行为特征的首要因素。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居民每年健康服务消费以17.6的百分比逐年增幅。
C.性别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不同的性别在健康消费需求和观念上各不相同,表现在健康消费行为方面也大有差异,因此健康服务可以根据性别的需求和差异来细分深化。女性往往是消费的决策者和主要影响者。女性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推荐度,容易受到感觉的营销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群的特殊性,她们表现出更高的患病率和身体不适的比例,这些都会带动其他健康消费。
D 区域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因有不同气候。文化。民族习惯和不同行为生活方式而产生不同偏好,同时区域的成长和规模可能随时间而产生巨大变化,从而导致不同消费需求。
消费差异在于购买力差异,文化消费差异。
E 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与需求分析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各种文化因素影响这消费者的行为及选择,约定俗成的不同的社会阶层或人群也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
三. 健康消费的动机
动机通常是指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动机源于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并受社会地位。家庭教育,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影响,健康消费的动机通常是需求的诱导下产生的,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可分为理智型和感情型两种,理智型动机通常包括适用性。经济型。可靠型。安全型。美感便捷性服务质量等;感情动机则由社会和心理因素产生的购买意愿和
冲动,主要包括:好奇。异化。炫耀。攀比,崇外。尊重心理等。
四.健康养生行业的发展方向
1、连锁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集休闲、娱乐、餐饮、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企业在我国急剧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经营理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养生保健连锁企业也开始出现。据统计,在养生保健企业30强中,有10家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共有437家。其中足浴连锁店最多的是重庆富侨保健服务有限公司,总数281家;北京市千子莲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陆琴脚艺中心分别以98家和20家分列2、3位。综合浴场连锁店以权金城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位居第一,共有31家。这些企业从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已在全国养生保健行业成为领头羊,传统品牌已经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且已被全行业认知。
2、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养生保健服务业的经营业态、服务功能、营业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经营业态由过去单一的大众浴室向浴场、桑拿、保健中心、休闲会馆等多种业态转变。目前,养生保健企业主要有综合汗蒸、足浴、温泉、SPA会所等。足浴、汗蒸是养生保健企业最主要的经营形态。二是服务功能由过去单一模式向休闲、保健、娱乐、餐饮多功能转变。许多养生保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美容保健集于一体,成为多功能服务场所,并带动了化妆品、纺织品、啤酒及饮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所有制形式由过去单一私有制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资经营等多种形式转变。养生保健企业大多为自主经营。形成了营业网点多、服务功能多、经济成分多、消费层次多、经营业态多的特征。特别近几年,一些国外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如韩国汗蒸、日式岩盘浴、泰式按摩、印度SPA等也已进入我国,使我国养生保健市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格局。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养生健康一定会成为中国健康产业之必然趋势。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未来中国养生行业市场广阔,必将是诞生新贵的另一领域!
学号 000000000000
足球欣赏结课论文
《浅谈中国足球的现状与未来》
姓 名: XXXXXX 学 号:XXXXXXXXX 院系名称:XXXX学院
专业名称:XXXXX专业
当时法国球星阿内尔卡加盟上海申花俱乐部时,各大门户纷纷专题关注。据报道上海申花提供给了法国球星一份高达1060万欧元年薪的巨额合同,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埃托奥和C罗,甚至高于梅西的年薪。于是有国外媒体惊呼,中超革命要席卷全世界了,中国足球要触底反弹了,真的是这样吗? 中超开始回暖
2011赛季的中超联赛中,广州恒大提前四轮问鼎了联赛冠军,有人说恒大上演了中国的凯泽斯劳滕奇迹,可是说这句话的人可曾想到恒大2011赛季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远远超过中超平均水平。在先后花费3000万元引进张琳芃、冯潇霆、杨君、姜宁等有国家队经历的球员加盟后,以创中超记录的320万欧元的价格从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引进巴西前锋克莱奥,间歇期甚至花费1000万美元转会费从巴西甲级联赛引进了联赛MVP孔卡,并提供其700万美元的年薪。在赛季开始前恒达宣布了“531”的奖金政策,即赢一场奖励500万,平一场奖励100万,输一场扣300万,这一政策极大激励了球员了求胜欲望,这也是我们看到恒大的比赛往往在最后20分钟连续进球的原因。恒大的金钱攻势换来的是各队投入的加大,在7月份的联赛间歇期内,各队纷纷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高水平外援或请高水平教练,如大连实德花费200万欧元请来了葡萄牙名帅文加达,河南建议请来了救火教练-曾带领韩国参加过世界杯的荷兰教练邦弗雷雷,他们入主球队后极大提升了球队实力,并带队成功保级。
在高水平外援和高水平教练来到中超后,联赛质量也有所提升,所带来的就是球迷数量的增加以及球市的火爆。以广州恒大为例,今年联赛恒
大主场天河体育中心场均超过46000名观众到场看球,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这与其良好的成绩和球星效应是分不开的,赛季中引进的球星孔卡,在仅仅15场比赛中就交出了9个进球和7次助攻的成绩单,不愧中超第一球星的称号。在恒大的刺激下,今年中超以场均17600人创造了中超记录,甚至超越了日韩联赛观看人数。足球人才匮乏
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足协注册的球员仅仅只有8000余人,而我们的邻居日本有50万人,就连越南都有5万人,更别提欧洲足球强国。足球根基薄弱导致的是我们的各级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上的一再失利。我们国青队已经连续三届无缘世青赛,据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91-92年龄段的球员总共只有90人,其中中超23人,中甲11人,乙级23人。让这支从90人中选拔出的球队来承担冲击世青赛的任务,多少有点勉为其难。国家队更是已经三次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20强赛的征途上。缺兵少将的国奥队败在弱旅阿曼国奥脚下,失去了去伦敦的机会。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铿锵玫瑰们也已经凋萎,她们已无缘伦敦奥运会,历史上首次无缘奥运会。
江苏舜天主教练德甘拉曾说,中国球员都是一样的,实力都差不多,没有特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谁入选国家队其实都一样。中国男足在高洪波中时代号称热身赛之王,他们曾经3:0胜韩国,打破了30多年的逢韩不胜的魔咒,但是一到大赛还是出不了线,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特别突出的球员,一到遇到困难局面时没有核心,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踢,自乱阵脚,只会一味的长传,效果可想而知。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最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足球人才,他们在欧洲主流联赛里能打上主力,见过世面的他们在世界大赛上也是从容自若。足球管理混乱
我国的足球管理体制一直是落后于其他制度改革的,虽然我们有自己的所谓的市场化运作的足球联赛,但跟欧洲比我们很不“职业”。体育总局下设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而我们也有所谓的中国足协,这本应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机构,前者是行政机构,后者是民间机构,但是在中国这是一个部门两个牌子。导致的结果是管办不分,行政干预太多,足球市场化运作不力,足球的领导人不懂足球规律,却用行政的方法来管理足球,岂可不乱!如前任足协主席谢亚龙,他是田径出身,他不懂球,却喜欢干涉,肆意妄为。再来看看我们的各足球俱乐部,往往是换了赞助商球队的名字也跟着变了,球队名字的变化带来的是球迷不认可,所以中国球迷习惯称球队的地名,如河南队、大连队、广州队、江苏队等等,而欧洲球队一旦定队名了就不会轻易更换,这也是中国足球的特色吧!足球思维落后
中国足球思维整体已经落后太多,从培养制度到培养体系,从教练思维到球员思维,仍处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培养制度桎梏球员个性成长,教练培养训练方法跟不上世界潮流,球员场上意识差、放不开。我们的教练在选材时过分看重身体素质,忽视了球员的创造性和技术,从最近十年的国家队来看,技术好的球员越来越少,人高马大的球员越来越多,我们失去了昔日米卢时期快速有效地进攻,现在看到的一群莽汉手足无措地疲于奔命。说中国的足球这近十年是在倒退也是合乎情理的。另外,足球思维的落后与我们的管理制度和足球界的不健康风气也是有密切关系。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里?
好在当局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足球的问题,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足协已经开始重点转向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数年效果应该可以逐渐显现。事实证明,在中国任何事情只要中央领导重视都可以做的很漂亮。所以对中国足球抱有信心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足协与欧洲足球强国的合作中,中国足协将送出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球员赴欧洲俱乐部训练,完全融入当地足球氛围,接受先进足球理念的熏陶。在国内,我们的职业俱乐部更加重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定于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的恒大皇马足校,将由皇马俱乐部派遣教练进行训练,首期招生3000人,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培训学校。只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在这之前国内俱乐部跟外国俱乐部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如果恒大皇马足校办好,将会成为中国足球人才的摇篮。另外,此前一直受到冷落的校园足球也将兴起。中国孩子不是不爱踢球,是教育制度不允许,踢球会影响学业的思想一直中国人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亚运会上,以业余球员和学生组成的日本男足夺得冠军,他们的学生军战斗力都如此强,真不知我们以职业球员组成的国奥队0:3败给他们的时候是何感想。
【中国快递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推荐阅读:
快递行业发展论文11-11
快递行业市场结构分析11-03
中国炊具行业的现状07-07
快递服务行业调查报告05-24
快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06-26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06-27
韵达物流快递行业实习报告10-08
快递配送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14
未来5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07-04
国务院印发发展意见 快递行业发展前瞻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