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推荐8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篇1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1%;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4%;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8%;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2%;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见表 1)。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 2435.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07 亿美元;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低迷使得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2008 年外贸依存度有所下滑,下降到 59.84%,2009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下降到44.16%,但2010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回升到49.67%。总体来说,中国还是保持着较高的外贸依存度。

(四)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有所变化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中国外贸形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格局影响并不大。2009 年,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中,欧盟仍然占据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总值为 3782.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5%;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依然是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 3174.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达到 2553.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2%;东盟、中国香港地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仍是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十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由于出口结构较为单一以及国内经济下滑等原因被巴西赶超。

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消耗、高投入、高依赖、低收益”的现状。面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系列冲击,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与隐患。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

(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

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层次较低,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情况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启示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因为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也就是说我国出口总额虽然比较大,但是我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润却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增加数量来扩大利润,而这也是通常采取的措施,但是这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在此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下降又会导致利润的下降,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出现,短期贸易中即使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贸易结构还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在长期进程中,如果竞争对手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就会彻底消除我国贸易竞争优势,这会损害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从产业结构理论和贸易机制来看

近些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目标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可以参照成熟和发达产业结构,例如在美国产业机构中,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为74.6%,1995年则为71.7%、1990年为69.9.%、1980年为64.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成递增趋势,而且明显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00年为39%、1995年为32.9%、1990年为31.6%、1980年为21.6%,虽然近几年比重有所增加,但是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三、我国对外贸易遇到的外部困境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中国对欧洲贸易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这会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而加剧。欧盟各国在应对债务危机时,为了各国利益,实施紧缩性政策时,将会把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看作摆脱危机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由于我国国外市场日益庞大、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欧盟最主要的市场竞争者,所以在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影响下,欧盟将会采取措施,来减少中国产品对本地产业的冲击势,贸易保护措施必不可少。2011年初以来,欧盟贸易保护主要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5月份对中国高档铜版纸征收8%~35.1%的反倾销税及4%~12%的反补贴税,9月份欧盟向中国瓷砖征收惩罚性关税。欧盟的此种举措,势必会对中国贸易产生影响。

(二)世界性危机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不断蔓延,使得欧盟对我国商品需求锐减,我国作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在欧盟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时,自身经济也受到影响。美国金融危机致使许多地区和国家对进口商品需求减少,经济萎靡,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较深刻。同时,世界整体贸易形势也不乐观,在此环境下,我国外贸发展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贸易摩擦增多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遭遇的保护措施调查和反倾销,随着出口规模不断增大,也日益增多。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在就业压力加大和欧美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低劳动力成本低给我国国家贸易所带来的产品比较优势,将会遭遇更强大的贸易壁垒保护,中国或将受到更多反倾销调查。

(四)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人们币升值,尤其是对于传统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甚至使其倒闭。但是,近年来,由于中国贸易的持续顺差,中国现在持的外汇储备较庞大。这在提高人民币信誉度、增强国家清偿能力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压力一起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改善我国贸易现状的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隐患与突出问题,在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下尤为显著。为确保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我们在面对这些隐患与问题时,要认真加以研究,采取一起积极可行措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扫除障碍。

(一)提高国内消费率,扩大内需

1994年的财税改革使我国的“投资—消费”模式逐渐变成“投资—出口”的模式,这对于本来就偏低的消费率更加是雪上加霜,使我国消费率甚至低于某些新型市场经济体,更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在我国内需市场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条件下,这是切实可行的。在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使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使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度干扰。

(二)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在扩展GDP的经济规模的同时,优化一国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贸易结构。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仍然呈现以制造业为主的状态。这是因为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空间,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我国现有产业结构。

(三)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

欧盟作为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合作伙伴,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合作伙伴,但二者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从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受到的影响可以清晰的看出。所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分散贸易风险,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同时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这也是我国迈向贸易自由化不清晰而缺少的一步。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外贸人才

人才在如今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国家竞争甚至是国内地区竞争中尤为明显。在影响竞争的众多软件因素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自2004年起,我国接受义务教育人口已达一半以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连年递增。在现如今世界格局日益震荡中,我国应该培养人才,尤其是具备竞争力的外贸人才,充分发挥人口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形成稳定的汇率机制。我国应该努力增强人民币在区域和国家中的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在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联盟中的地位,开展亚洲货币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不仅包括了美元、英镑、欧元,还包括一些亚洲货币。由于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货币,我们可以适当在一篮子货币当中加大欧元的权重,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欧盟的外贸活动所造成的冲击。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需将难以大幅度反弹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体超常规政策的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势头有所减弱,但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异常缓慢,这无疑将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元区各国为了应对 GDP大幅萎缩 9.6%,陆续出台上万亿欧元的金融救市计划;2009 年第一季度,日本 GDP 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而环比下降 3.3%。同时,欧元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的高失业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而曲折的这一趋势,将直接制约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消费水平,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反弹。

(二)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刺激国内经济恢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救市计划,即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不可否认,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产品较中国更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时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国内经济复苏阶段通过采取本币贬值等手段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导致中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渐丧失。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壁垒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各国过高的失业率,诱发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刺激经济复苏为由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必然缩减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与 2008 年同期相比,2009 年第二季度新发起的贸易调查案增长 12.1%,而中国是这场贸易保护大战中最大的受害者。其中,2009 年第二季度,中国在 23项新调查中(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被提及 19 次,占 82.6%,而在最终实施的 17 项救济贸易措施中中国提及率为 100%,有 12 项是完全针对中国的。

(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出口收款风险将大大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篇2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

从对外投资流量方面分析, 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27亿美元, 2002年到2011年以年均44.6%的比率稳步上升, 实现了发布年度数据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对外投资存量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2002年的299亿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4247.8亿美元, 10年时间增长了约13倍, 年均增长率达到31.48%。

(二)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小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4.4%, 居于全球当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排名的第六位。不过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显著, 以2011年为例, 美国、日本、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中国的5.31倍、1.53倍、1.43倍。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年末存量为21.17万亿美元, 占全球当年存量的2%, 居于全球第13位。存量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别相当于美国、英国、德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3%、24.53%、29.46%。

(三)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非金融类为主

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4%。其中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48亿美元, 同比增长47.1%;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为1845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35%。2011年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573.9亿美元, 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73.9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特点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

2011年, 中国企业投资流量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从地区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区域为亚洲、拉丁美洲, 所占比例分别为62%、16%。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实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占流量总额11.1%;中国对大洋洲的投资为33.2亿美元;对非洲的投资快速增长, 达到31.7亿美元;对北美洲的投资略有下降, 为24.8亿美元。

(二)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

按照资金投向的东道国来看,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国家或地区及其分布比例为:中国香港所占比重为47.8%, 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地所占比重为分别为8.3%、6.6%, 世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为31%, 资金主要流向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

(三) 中国对外投资八成以上流向发展中国家

2011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或地区的投资为612.3亿美元, 所占比重为82%, 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为134.2亿美元, 所占比重为18%。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快速增长, 其中对欧盟的投资为75.61亿美元;对东盟的投资为59.05亿美元;对澳大利亚投资为31.65亿美元;对美国投资18.11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7.16亿美元。

三、中国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特点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多元化

2011年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为3779.9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9%。从行业分布上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依然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排在第二的行业是金融业;采矿业以微弱的差距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二) 中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方面覆盖面广且集中程度高。对外投资最集中的六个行业中,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 投资存量达到1070.2亿美元, 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和欧盟;金融业在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微弱差距名列第四位。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征

(一) 境内投资者逐渐多元化

2011年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达到13500家, 将境内投资者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类, 从企业数量上看, 有限责任公司数量在对外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最大, 为60.4%。位列第二的是国有企业, 所占比重为11.1%。从境内投资者的行业分布看, 制造业是开展对外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 所占比重为42.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 占22.9%;;再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占5.2%。

(二) 境外投资者多集中在亚洲地区

2011年, 中国境外企业覆盖率为72%。其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境外企业覆盖率最高, 分别达到90%、85%;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 投资覆盖率分别为75%和71.2%;再次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投资覆盖率分别为57.1%、40%。

摘要:本文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主体特征四个方面介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参考文献

[1]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中国统计出版社.

[2]王雯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机遇与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国 对外贸易依存度 现状 影响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 dependence,FTD)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即(EX+IM)/GDP。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ID)和出口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ED)。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一、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现状

随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呈现出以下现状:

1. 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1978年-2006年我国FTD不断提升,由1978年的9.8%上升至2006年的65%,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以来,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据统计,1980年-2002年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6%,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此期间年均增长约为5%,世界平均的外贸依存度从1980年的35.9%提高到40%。这表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此20多年中是在提高的。由此可见,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是符合国际趋势的。

2.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总体上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分别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尽管在1985~1990年,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我国进口依存度均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但自1990年开始,我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使得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

3.外贸依存度过高。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飙升不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更加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急剧攀升。截止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等许多经济大国。据统计,对外贸易依存度水涨船高,2001年为43.9%,2002年突破50%,2003年为60.3%,2004年、2005年和2006 年更是接近70%,远远高于世界外贸依存度的平均水平。

4.不同地区间外贸依存度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地区间外贸依存度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据统计,2000年,东部外贸依存度约75%左右,中部和西部约为10%,分别仅为东部地区的1/7左右。据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我国西部五省省会(兰州、西安、乌鲁木齐、银川、西宁)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仅为40%(银川),最低的为11%(兰州),仍然低于同期东部水平;而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贸易普遍的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2000年长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为55.6%,其中,上海居首,江苏次之。长三角依存比比沿海地区平均水平(63%)低7.4个百分点。

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2.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国际化分工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加工贸易得以快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虽有所放缓,但加工贸易仍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因而外贸依存度的迅猛增长与之密切相关。

3.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反之,人民币贬值,外贸依存度上升。1978-1994年,人民币汇率处于不断贬值趋势,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元人民币,到1994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上升到8.6187元;1994-200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稳定趋势,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元人民币,到2003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下降为8.2774元。总体上看,人民币贬值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

首先,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我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其次,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而我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最后,尽管我国外贸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但由于加工贸易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部分,附加值也不高。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而海关在出口统计时未剔除进口器件和零部件的价格,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出口贸易额,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

四、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影响

实际上,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总的来说,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1.对外贸易遭遇摩擦情况加剧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尤其是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扩大,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已经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仅以美国为例,近年来,我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来中美之间不断发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方式。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2.重要战略资源依存度过高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5%左右,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供应。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难题。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恶化贸易条件

着主要源于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而我们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首先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其次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 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 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 我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供给依赖。当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我国的进口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且我国是一个大国, 一旦大量进口, 还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 而且还会恶化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确实给我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注重内外均衡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将对外贸易依存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同时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在出口方面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出口服务贸易,提高出口附加值;同时.建立健全防范风险的机制,确保我国对内对外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艳玲.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 袭著山,史普润.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3)

[4] 王丽娟,王建娟.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科学之友[J].新经济,2008(1)

[5] 揭晓.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9)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世贸组织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2011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等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

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由29位上升至第3位。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1、出口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外贸经营秩序亟待改善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渐放开,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宏观管理乏力,引发出口贸易经营秩序混乱、盲目竞争、低价经销、不讲信誉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源头“多、低、散、乱”,国内成了相对过剩市场,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行业和企业;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国家联合起来竞相压低我国产品的额价格。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使我国为了增加出口,某些出口企业往往会采取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从而使出口产品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同时使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指控不断发生。

2、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6.1%。

(三)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

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6%,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3.02%,是我国的3.6倍。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某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应制订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2、货物贸易方面

(1)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无序竞争。

(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

(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

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

3、服务贸易方面

(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

(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贸易发展现状调查 篇5

1调查背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中国外贸产业快速发展,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更是飞速发展。2010年3月28日中国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

2调查目的:了解我国外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3调查对象:中国外贸进出口状况。4调查步骤

(1)收集资料。(2)整理资料。(3)分析资料。(4)得出调查结果。(5)写成调研报告。

5调查报告

一:我国1978年-2010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表。

时间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总额(亿美元)

206.40293.30381.40440.30416.10436.20535.50696.00738.50

出口额 97.50136.60181.20220.10223.20222.30261.40273.50309.40

进口额 108.90156.70200.20220.20192.90213.90274.10422.50429.10

差额-11.40-20.10-19.00-0.1030.308.40-12.70-149.00-119.70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26.501027.901116.801154.401357.001655.301957.002366.202808.602898.803251.603239.503606.304742.905096.506207.708509.8811545.5014219.1017603.9621737.3025632.6022075.4029740.00

394.40475.20525.40620.90719.10849.40917.401210.101487.801510.501827.901837.101949.302492.002661.003256.004382.285933.207619.509689.3612177.8014306.9012016.1015777.50

432.10552.70591.40533.50637.90805.901039.601156.101320.801388.301423.701402.401657.002250.902435.502951.704127.605612.306599.507914.619559.5011325.6010059.2013962.40

-37.70-77.50-66.0087.4081.2043.50-122.2054.00167.00122.20404.20434.70292.30241.10225.50304.30254.68320.901020.001774.802618.302981.301956.901815.10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

图 1 2007年1-1

2月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

图 2 2007年1-12月中国外贸进口商品的构成情况

我国外贸进出口分析

特征:成就。(1)规模大。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规

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自1978-1988年贸易总额翻了5倍。1988-2000年翻了4倍。2001-2010年翻了4倍。2010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贸总额达到接近三万亿。

(2)增速快。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外贸总额平均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

(3)长期贸易顺差。自1995年一直是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每年顺差达到一千多个亿。目前中国有上万亿外汇储备。

①(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品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贸易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扩大。初期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下降。中国从初期产品出口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品出口国。

(5)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通常是本国或本地区的对外贸

易额除以GNP或GDP,西方经济学家经常使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来测定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说明已过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大。从我国的数据来看,如果不考虑中国GDP被低估等因素,中国进口和出口依存度虽然有所波动,但依旧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在经济增长2010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亿左右。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为397983亿元人民币。对外依存度达到45%。

问题:(1)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廉价的商品进入欧美市场,创造巨大的顺差的同时中国与贸易国之间摩擦也不断出现。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每年中国会有几十家企业被指控倾销。

(2)贸易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中国由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出口制成品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的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到9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列前几位的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通用设备、玩具、钢材等,而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要素含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

(3)出口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随着中国工资成本的上升,出口成本增加。

对策:1加强出口商品的品牌,增加品牌效应。

2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加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3增加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篇6

天津财经大学2006级 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孙晓娟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劳务合作对本国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做以小结,指出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部门应充分认清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形式,采取积极对策,使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以更好的姿态展现。

关键字: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成绩、问题、影响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对外劳务合作成绩喜人,劳务合作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营业额呈稳步增长态势。

一、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现状

当前,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主要通过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和国外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直接派出劳务人员两个渠道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劳务合作渠道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如下:

第一,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新签合同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1%;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7.2万人,较2006年同期增加2.1万人。表1至表3显示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自1989年至2006年的基本发展状况。

表1显示了1989年至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劳务合作合同数发展和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这足以表明对外劳务合作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表2显示了自1989年至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与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逐年上涨,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也在逐年上涨,但涨幅缓慢,明显低于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的涨幅速度,这说明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占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仅从赚取外汇角度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贡献越来越小。表3显示了1989年至2006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和实际完成额,通过二者各年的比较可以看出,2002年和2003年中国对外合作合同金额和实际完成额相对以前年份均有小幅回落,这是由于当时某些国家采取了暂停引进中国劳务政策和以及中国遭遇了“非典”疫情,尽管这两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2004年就又恢复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从1989年至2001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高于其实际完成额;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一直低于其实际完成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期限有关。

表1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数与对外劳务合作合同数***00对外经济合作合同数(份数)对外劳务合作合同数(份数)合同数***0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与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002001000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亿美元)合同金额******032005年份******032005年份表2

表3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与实际完成额605040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亿美元)金额******9200120032005年份

注:表1-表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第二,从行业格局来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涉及行业广泛。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己日趋多样化。在各类中国外派劳务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约为75%左右,其中以制造业工人最多。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很多本国公民不愿从事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劳动力紧缺。另一方面是因为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劳动力缺口。除制造业外,建筑业也是中国外派劳务集中的行业。其原因是,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建筑项目所需的各类人员供不应求。农牧渔业对外籍劳务的需求呈现不确定的特点,地区性和季节性比较强。中国在农牧渔业的对外劳务输出地主要有日本、韩国、台湾、西伯利亚等地。

第三,中国与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劳务合作。随着输入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情况也有所变化。从市场分布来看,亚洲市场份额最大,欧洲所占市场份额位居其次。而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在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完成额在2006年比2005年有所增长,但在其余地区的完成额在2006年比2005年有所下降。随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区域内相关国家政府对外来劳务的限制措施也将不断减少,中国在亚洲的外派劳务总体上会进一步增加。

第四,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主体数量增加较快,整体实力增长,但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为具备地缘优势并采用了灵活的政策,中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发展较快,而其它省市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发展较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间劳务合作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体系,外派劳务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并显现出了中国劳务品牌优势。

但是,中国劳务合作事业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劳务输出的渠道单一。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政府签署的劳务输出协议较少,经营劳务输出企业的门槛较高,有经营权的输出企业的门槛较高。其次,劳务人员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中国劳务人员的技术层次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劳务输出所获得的收益。再次,中国输出劳务在各类行业中分配不均,在低收入行业的劳务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最后,中国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体系比较滞后。这使得中国劳务人员在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对外劳务合作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可以取得一定的外汇收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这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加的这部分外汇将主要用于耐用消费品和奢侈消费品的购买,引起对国内货币需求的增加,有可能引起价格上涨。同时,这部分外汇收入也可能用于在国内购买进口消费品上,从而引起对进口需求增加,并可能会产生消费示范作用。综合来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所带来的外汇的增加有可能引起低度的通货膨胀,但幅度一般会很小,属于良性的通货膨胀。

第二,有利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中国人口众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就业增长速度放慢,不仅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也将不断增大。而通过对外劳务合作,可以为国内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国内劳动力供需矛盾得以缓和,从而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同时,这也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安定。

第三,有利于提高中国劳动服务者的素质,且带动中国国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通过对外劳务合作将本国劳务输送到其他国家工作,可学到很多先进的技术知识、施工方法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外派劳务的素质。另外,中国也通过立法加强了劳务出国前的培训,使劳务人员通过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第四,可以带动中国商品出口。劳务输出往往是与工程承包结合在一起,而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带动有关的机器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料的出口,扩大了商品出口,将中国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等出售给了输入国。中国的劳务输出对促进中国出口和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与中国商品出口及引进外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外流可以使他国相对便宜地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减少从中国进口相应产品;同时劳动力外流也可以使外国资本在其国内或其它国家内吸收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从而减少对中国的投资。

第六,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益。海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的利润率一般高于国内,且收入是外汇;由于存在工资的国民差异,输出的劳务人员一般都会取得比国内高得多的工资收入。

第七,有利于中国和其它国家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通过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改变某些国家对中国所持有的不正确看法,对于维护中国的稳定具有长远的作用。同时,通过交流,可能吸引更多外商来中国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八,增加了中国劳动服务者的个人收入。这有助于劳务输出人员积蓄收入,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使其当前收入分配发生变化,如将提高基本生活消费的标准,改变需求结构等等。

另外,还有助于健全和完善中国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体系。通过发现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中一些问题,中国相关的法律制定部门可以积累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体系。

三、小结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将会被逐步解决,中国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部门应充分认清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形式,采取积极对策,使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以更好的姿态展现。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引言

从2001年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大进大出的繁荣景象。一方面, 中国对外投资的量快速扩张, 2012年中国企业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另一方面, 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然而,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增速、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等方面的原因, 为今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国的国际投资与人均GN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邓宁根据人均GNP的大小划分了四个发展阶段, 并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另外, 赵晓晨 (2000) 指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性企业和生产性企业相结合, 多种投资方式、多个投资领域、多个目标市场、多元投资主体的综合型发展模式。冯鹏程, 仲鑫 (2009) 总结出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规模较小、近年增速较快、产业结构低层化和区位选择结构过分集中等特点。朱华 (2012) 运用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是租赁和商业服务, 投资目的是为了投资控股, 而且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本文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 运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新的分析方法, 阐述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的新特征。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 投资总量分析:起步低, 发展快, 处于投资发展周期论中的第三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由快速发展转型到平稳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的ODI和中国引进的外资相比差距甚大。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 《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 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万亿美元,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的4.4%, 占当年存量的2%。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主要国家排行中位居第六, 与美国、日本、法国的差距还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 结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分析可以得知:从2004年以后, ODI与FDI的差距总体在缩小, 而且ODI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FDI的增长速度 (2004-2011年, ODI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是45.16%, FDI对应的速度是9.71%) , 符合进入第三阶段的条件。然而, 2004年中国人均GNP是1488.88美元, 小于邓宁要求的2000美元。由此可知,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忽视了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忽视了不同国家市场结构的非均衡性。另一方面, 也说明中国提前进入了第三阶段, 2011年, 中国人均GNP是4610美元, 因此虽然国际经济变幻莫测, 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积极态度。

(二) 投资区域分析:国家聚集度高, 对香港的投资将近六成

中国海外投资地域分布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对于香港投资占大部分比重。2010年对于香港的直接投资占55.96%, 澳大利亚占8.89%, 英属维尔京群岛占5.08%, 卢森堡占4.66%, 开曼群岛占2.47%。出现这么高的国家聚集度的原因有三方面: (1)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的ODI在刘易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的指导下, 更青睐于向香港等离中国近的区域投资。 (2) 通过“返程投资”的方式同时以“外资”的特殊身份同时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避税区优惠的税收政策。 (3) 随着国家竞争的白日化加上来自发达国家日益深化的保护主义, 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低端技术著称的中国产业和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境内的风险愈大, 成本愈高。

(三) 投资行业分析:产业分布广泛, 投资重点由制造业转为服务业

从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 制造业占比由2008年42.70%锐减到2010年的6.77%, 2010年主导产业的流量总额及其占比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2.8亿美元, 44%) 、金融业 (86.3亿美元, 12.54%) 、批发和零售业 (67.3亿美元, 9.78%) 、采矿业 (57.1亿美元, 8.3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6.6亿美元, 8.22%) , 这五个行业占到总投资的80.84%。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控股权, 对于并不从事具体的对外经营业务活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的投资, 说明我国企业很大程度是为了避税、“中转”等策略型投资。

(四) 投资主体分析:地区发展不平衡, 海外投资以国企为主导

一方面, 国企的海外投资能力远远高于民企。在我国进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境内投资者中, 就投资存量分布而言, 中央企业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81.3%下降为2010年的77%, 2008年中央企业的投资主体是5.6%, 这种差距很大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在财税政策性支持、国别产业导向政策、保险政策支持等方面, 获得的帮助多于民营企业;另一方面, 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海外投资比例很不平衡。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按省市区排序情况表显示:浙江、山东、广东和上海是主要海外投资省份 (城市) , 这四个地方共投资960, 816万美元, 占总投资的47.32%;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大大制约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

(五) 海外投资方式分析:跨国并购领域集中, 目前投资方式仍以新建为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领域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受欧债危机的影响, 从2010年到2011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额和所占比重呈现低速下滑态势。2010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97亿美元, 同比增长54.7%, 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领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2011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 占流量总额的36.4%, 并购领域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

另外, 从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中我国ODI流量构成比例:新增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达到了81.40%, 而当期利润再投资2012年的比重下降到18.6%, 可以看出我国的海外投资并不是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是更加强调对股权的控制。新增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占了绝大部分, 进入市场和获得受资企业特殊资产的速度远远快于当期利润再投资, 该比重的不断增加, 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渐与世界接轨。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大, 但是与引进的外资数额相比差距甚大, 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海外投资的流向集中在香港等离中国较近的国家或避税区;投资的行业广泛, 但是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 地域差异很大, 国企的海外投资能力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比较集中, 但是新建仍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冯鹏程, 仲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趋势展望[J].理论研究, 2009年第10期

[2]朱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和新特点[J].跨国经营, 2012

[3]赵晓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0;第6期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54-02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2)影响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3)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孙江明、苏琴 (2006)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及占有率的地位不符。赵书华、徐畅(2007)选取比较优势指标,对全球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前10位的国家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存在优势和劣势的国家,并系统地阐述了其中原因,给出相应建议。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贾大山(2006)运用运输服务贸易的真实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项目逆差较大,并对其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基本原因是中国外贸运输服务大多由境外公司承运,且中国运输公司承运他国运输服务的份额较低。关于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赵江(1980)认为运输与工业布局之间存在内部联系,运输建设须充分考虑工业布局的多方面要求;吕铁(2002)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对运输服务业对制造业各部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效应进行运算,指出我国运输服务业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满足制造业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上;刘秉镰和赵金涛(2005)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30个省份运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各地区运输网络密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应实行区域性差别发展战略。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快,但规模小

随着国内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业取得显著成果。1997—2007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运输服务贸易额从1997年的128.9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87.5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9%,远高于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轻微下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额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有增长趋势,占比从1997年的1.87%增长到2008年的4.64%,但总的来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规模偏小。2009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2亿美元,世界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305亿美元,我国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4.5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合。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逆差严重

1997年到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9.55亿美元增长到23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8倍,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比从12.1%增长到18.4%,成为我国第二大服务出口部门,仅次于旅游;然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从99.44亿美元增长到466亿美元,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0%左右,并且超过旅游服务进口所占比重,已经是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部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直存在逆差,且逆差有扩大趋势。1997—2009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远高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1997年运输服务贸逆差69.9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快速攀升,2009年达到230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三、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文章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来衡量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RCA指数指的是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除以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状况。由于国内对于服务贸易分类的统计始于1997年,故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1997年到2009年的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

表1中国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比较

如表1所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的RCA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0.51上升到2007年1.15,在国际市场中非常具有竞争力,虽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RCA指数有下降趋势,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四、对我国更好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大对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为更好地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优化环境。制定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税收、融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理顺管理体制,改变国际运输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避免条块分割、资源分流,发挥政府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指导、协调、监管的职能。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服务管理体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相关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有利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二)重视货物出口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货物贸易的发展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较货物贸易的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增长,但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速。要积极发展我国的货物贸易,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要发展运输服务贸易必须要重视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鼓励货物出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企业来承担运输任务,同时也要吸引外国进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工具来承担运输任务。另外,客运需求也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把旅客国际运输作为能带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使得我国的运输企业在国际旅客运输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从事运输服务业的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不够高,缺乏高技术含量人才。然而,要发展运输业和运输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就是各类运输人才的支撑。现阶段国际运输业的竞争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为依托,不单单以基本劳动力为基础,知识和人才已成为中外运输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梳理和完善现行运输行业人才引进政策法规,灵活吸引人才,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多渠道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整合本土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本土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袁中波,男,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北部非洲部总代表,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参考文献:

[1]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产业特征与贸易政策[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大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J].水运管理.2006,6.

上一篇:工程质量承诺书模板下一篇:坎坷初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