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论中考化学复习备考中的“四优化”教学

摘 要:根据中考化学复习 “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我们在化学复习中改革传统复习方法,优化复习理念,实施“四优化”教学:优化复习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分层教学、优化资源共享,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实现中考增分的目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复习;优化教学

中学化学课程需要一年内完成学习和复习,化学学科是中考考核说明的重点科目,也是教师在教授中的重中之重。教学模式既要满足新课改要求,又要适应中考考情。为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在复习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一味题海战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服务学生为宗旨,做到“四优化”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成绩。下面具体阐述“四优化”教学策略。

1.优化复习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伊始,科学的复习规划必不可少。首先制定中考化学复习计划方案,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在复习备考时,坚决杜绝求快、题海战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传统复习放手。教师在规划复习课程、实践教学方案、针对性复习训练中要有学生意识,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学习、积极学习。教师在带领复习过程中,时刻从学生角度出发,按照复习计划表中的方案和方法提升学生复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2.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践复习方案的主战场,在课堂上才能检验复习备考策略的实用性、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复习课、习题训练课、习题讲解课的效果是检验学生复习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集中精力深入分析和思考学生在这三门课中的表现,总结课程规律和特征,做到心中有数。以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介绍三种类型课程的教学实践。

复习课旨在学生掌握中考化学基本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寻找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构架,以便于进行题目训练。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围绕三个章节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特点等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训练课旨在对各类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结合近几年中考化学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精确训练学生解题速度和能力,检验学生在复习课中的复习效果。训练课前教师应围绕中考考点挑选有关“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习题进行专项训练,根据难易程度分类,在课上先易后难,题题击破,“做好题”才能充分检验学生复习课的成果。

习题讲解课旨在学生发现复习存在问题和漏洞,做到查漏补缺。针对训练课上学生做题情况,讲解每一类题型解题思路,及时归纳易错点和陷阱。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不明确原子结构中离子的关系,误认为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归纳总结后,再进行易错点的专项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做到精心计划、精细管理、精準教学,避免复习教学的盲目性、走弯路,从而达到化学复习的高效性,提升复习效率。

3.优化分层教学,实现增分目标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班级里也没有同步的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必然有着不同的复习差异和课程理解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分层教学”的备考模式,“分层教学”即在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生”施教,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增分目标

实现增分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明确哪些学生可以增分,从哪里增分,如何增分。为落实“分层教学”模式,我们按照化学考试排名把学生分为优等生、目标生、临界生和困难生。优等生水平较高,采用“不丢分,得高分”的方法;目标生和临界生水平相对集中,实行“补短板”的方法,精准训练;困难生水平低、姐姐能力差,采用“保分”方法,在保分基础上争取多会一题,多得一分。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精准辅导不同层次学生,实现全员增分目标。

4、优化资源共享,落实集体备课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个体想法观点各不相同,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此化学年级组实施集体备课的备考策略,主要目的在于统筹安排、梳理知识、精准训练、建立信心。在复习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整体考虑进度可行性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统筹安排,从而减少和其他课程间不必要的冲突;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化学复习必然离不开题目训练,在习题中复习知识点,充分做到查漏补缺,锻炼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中考的复习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学生会情绪低落、积极性降低,这时调动学生复习热情,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尤为重要。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中考化学备考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课堂上应“以教材为宗”、立足学生、着眼于全局统筹兼顾,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科学规划复习、精准训练教学、优化分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才能实现增分目标,从而提升复习效率,综合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慧杰.针对初中化学中考备考不同阶段复习策略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03):49-53.

[2] 杨宝权,张飒,孙成林,王荣桥,李焱,杨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5):35-58.

作者:陈乾

第2篇:论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及影响因素

摘要:从科学和科学性界定入手,结合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内涵及习题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关键词:化学习题;科学性;阶段性;可接受性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2.001

化学习题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化学学习评价的工具之一。化学习题的科学性与知识建构的阶段性和知识教学的可接受性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科学和科学性界定入手,结合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内涵及习题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一、关于科学和科学性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意是知识和学问[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一词的多义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逐渐显现。英国的罗吉尔·培根最早对科学本质发表看法,指出“科学就是推理加经验”[2]。达尔文则把“科学”定义为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3]。乔治·萨顿则视“科学”为系统的、实证的知识,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所得到的被认为是这样的东西[4]。我国1982年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5]。1999年版的《辞海》定义“科学”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6]。以上关于科学的界定尽管说法不一,但可概括为两种基本认识:从静态或理论方面看,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从动态的活动过程来看,科学是一种人类探索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研究活动。简单说来,科学就是一种认识,既包括对规律的描述,又包括对规律的发现过程。

“科学”与“科学性”是相关但不同的两个概念。科学性是科学与真理的吻合程度。科学追求真理但不等同于真理,是揭示真理的主要形式[7]。人类不断在实践中获得的对自然和人类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和完善的,是不断接受客观事实检验的,是需要扬弃和进化的。因此,科学性是以一定条件为判断前提的。人类对自然等诸多领域的许多问题只能不断接近事物发生发展的本来面貌,不可能实验还原。

二、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

化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性”既有与一般意义上科学性一致的内涵,又有其使用的多重语境及独特指代。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教育领域中科学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教学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教育大辞典》将科学性作为教学原则之一进行解释,要求概念的表述、所作论证及事实的引述须准确严谨;教会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理论的科学方法,并为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8]。在此,科学性不仅指教学内容反映客观规律性,在知识上准确严谨,而且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符合教学规律要求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简言之,作为教学原则的科学性判断标准是双重的:学科的和教学的。

2. 作为命题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科学性也是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化学命题的科学性是指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所涉及的事实、知识和思想、方法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在化学问题解决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是正确的[9]。特级教师屈直[10]指出,科学性原则首先是指试题和练习题必须做到在所涉及的知识方面,科学性是正确的和准确的。其次,试题和练习题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面,思想方法也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简言之,科学性是化学命题所涉及的三个目标维度——知识、方法与情感均要符合客观规律。

3. 作为教材编写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科学性要求化学教材必须传递正确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学科知识上不能出错误,同时要体现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材编写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些可读性强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12]即对教材编写而言,科学性要求教材内容符合学科知识,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

综合上述观点,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不同语境中的科学性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但不同中又存在共性。教学、命题、教材都有其自身规律,相应的科学性就是与这些规律的符合程度。我们可以说:科学就是规律本身,科学性是与规律的符合程度。以教学为例,它本身有其客观规律,教学的科学性就是教学涉及的方方面面要符合教学规律,化学命题与教材编写亦如此。科学的内涵可界定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13]。对化学而言,科学知识即化学学科知识;科学方法即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具体手段和过程,如归纳演绎、假设验证等;科学精神则是体现在化学学科知识和方法中的思想或理念,如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等。而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则还需要考虑教学的规律和认知的规律。

三、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含义

化学习题是在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的化学问题。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习题与学科、教学和认知规律的吻合程度。从学科角度说,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化学习题的科学性要求所涉及学科知识准确严谨、对学生的方法技能要求适切合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积极正向。从教学角度说,习题的科学性要求便教易学,有恰当的教学定位和明确的教学功能。从认知的角度说,习题的科学性要求激趣诱学,有合适的认知层次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在学科角度上,从学科内容层面考查习题的科学性是习惯而自然的,但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追求习题的科学性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忽视和悬置的。人们对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分析首先会考查学科知识是否准确严谨,即化学习题涉及的内容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吻合程度。这是因为学科知识是载体,载体有问题,一切科学方法或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等都失去了依托,无从谈起。也因为学科知识的对错判断标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事实上,试题编制者主观上总是追求习题内容与学科知识的一致性,并以此强调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特征——通过确定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来构建学科体系[14]的。然而,化学本身的一些特征,如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化学事实的复杂性、化学规律的模糊性、化学理论的矛盾性常使得化学习题学科知识层面的科学性受到争议。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追求习题的科学性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忽视和悬置的。因为这些内容通常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也因为习题编制者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受到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在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氛围里,习题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的科学性被悬置了,成为人人都知道需要,又不知道怎样做到的一件事。

在教学和认知角度上,习题科学性在理论研究上是粗浅的,在实践中是扭曲的。理论上的粗浅很大程度上缘于研究教学和认知的人化学知识不足、研究化学的人教学和认知理论不够。实践中的扭曲则与评价机制密切相关。考什么教什么、靠题海长分数是其最常见的例证。化学习题是辅助化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形式。化学习题学科上的科学性再好,如果不与教学规律或认知规律匹配,不能算是科学的。一道化学习题设计得再严密、与学科知识一致性再好,学生读不懂、理解不了,对教学而言仍是不成功的。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查习题的科学性。不考虑学科知识的特征、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谈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四、影响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因素

影响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因素众多,但基本可概括为两类:知识的阶段性和教学的可接受性。前者体现化学学科知识属性和结构对习题科学性的制约,后者反映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对习题科学性的规范。

1. 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总体上说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垂直型的。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有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递进式的,难以跳跃或从中间切入。比如:必须先有元素符号,才能有分子式;有了分子式,才能有化学方程式。这不同于社会科学的扁平化知识结构,比如世界历史,可以先学美国史,也可以先学英国史。

如果进一步细分,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又是垂直、扁平、再垂直的。基础教育阶段初高中化学知识是垂直型的;大学中的化学知识平行程度增加,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构基本各自成垂直体系,相互却几乎是平行关系;到研究生阶段化学知识的平行度更加明显,催化、纳米、金属、生化、胶体、电化学各成一专门邻域,邻域内再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可以说是垂直与平行螺旋上升的。

基础教育中的化学,处于第一层次的垂直通道,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就要仔细分析化学知识的层级结构,厘清概念性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区分原理性知识的由来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精确与近似的阀域、发现妥协与穿越的极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结构组织[15]。如果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组织有序、系统良好、层次分明,在一定的剌激下就能被激活,需要时就会成功地被提取或检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同化与顺应的作用下,完成知识组织的扩展与深化。在此观点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化学知识不可能一次性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必须经过几次扩充才能得以完善。也就是说,化学知识是阶段性呈现的。但知识的阶段性和阶段性呈现又不是一个意思,二者分别服从科学的逻辑和认知规律,深刻分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和作用机制,是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的前提;实现科学的逻辑和认知规律的协调,是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的终极目标。

2. 处理好科学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教学可接受性是教学规律或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可接受性是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即让学生力所能及。通俗地说可接受性要回答是否便于教和是否利于学的问题。因此,教学可接受性的内涵将涉及启发性、直观性、互动性等教学原则,涉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知识建构等认知规律。教学可接受性往往是隐形的,也是标准多元的,与特定的教师、学生等密切相关。

科学性与教学可接受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二者的地位并不等同。首先,与教学可接受性相比,科学性必须占首位,这是由化学科学本身的严密性所决定的。在科学性上是否有失误,是教学中对和错的问题;而在可接受性上是否处理得当,一般来说是教学效果优和劣的问题。其次,二者的评价标准不相同。从是否失误的客观标准来看,科学性的标准比较明确,而可接受性的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同样的习题,对中上等学生是简单的,对差生可能是难以接受的。

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受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影响的。人们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对科学性作出适当的有意退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有意退让与科学性失误是有原则性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事先约好的简化、回避和迂回,是为了教学中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严谨,还是能够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而后者则是与化学规律相悖的错误,是在教学中必须避免的。

处理好化学习题的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及教学可接受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既是发展习题教学理论的需要,也是改善习题教学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琴,庞丽娟.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

[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287

[3]史娟萍.浅议科学划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9)

[4]史娟萍.浅议科学划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9)

[5]宋原放.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6]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372

[7]张之沧.科学技术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0

[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83

[9]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83

[10]王祖浩等编.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11]屈直.试论化学命题的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8~9)

[12]杨先昌,廖可珍,施志毅著.化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14]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5

[15]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7

作者:赵 倩 马宏佳

第3篇: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

摘要:提出在化学复习时回归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而习题教学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对化学新教材中的习题采取式型转换、整合和迁移等策略进行应用,以求起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复习;教材习题;变式策略;整合策略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因此,许多教师关注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研究,而对习题的关注却有些冷落,其实,习题教学是落实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循序推进,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是贯彻教学理念的具体过程。新教材中的栏目习题和课后习题,不仅是编者编写意图的反映,也是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诠释,对教学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教师立足教材对教材习题潜心研究和利用都是必要的。现行三种版本实验化学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尚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内容的评价指标,教材中的习题是可以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具体途径,在复习时,基于习题合理应用则更能起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的作用。细心品味近两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找到教材中习题的“影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新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应用是值得化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笔者以苏教版化学教材有关习题应用为例作介绍,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习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在《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习题的作用是,“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化学原理,从而掌握化学知识”。而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此,在苏教版化学实验教材栏目中和课后均有编排习题,从习题类型、价值、功能、难度及数量等综合分析,题型更具多样性(如思考、讨论、探究等),依托习题来巩固化学核心知识。虽然题量与课时比明显不足,且实验类习题较少,与要求有些偏差,但不影响“习题具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2化学教材习题在复习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具备深入使用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材)资源,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而习题的教学往往是最容易被淡忘的环节,给人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之嫌。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最终总要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来综合考查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对教材习题在复习教学中应用初步形成几点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变式策略

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经验“移位”或机械模仿,而是要解决面临问题情景时,能迅速找出知识和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所需解决新问题可归属已有知识类属的延伸或扩展,从而达到“居高”(一般规律)而又“临下”(具体问题)的目标。

教材中习题涉及对核心知识的应用与巩固,从某个角度来说,教材的习题是“样例”,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可以将这些“母题”进行式型的灵活变换。

例如,苏教版《化学2》第46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按图1所示装置,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1)阴极为_____,阳极为____。(填写“A”或“B”)

(2)在阴极发生反应的微粒为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现象为____。

(3)在阳极发生反应的微粒为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现象为____。

(4)若反应过程中有0.1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阴极产物和阳极产物的质量分别为____和____。

在电化学复习时,可对此题进行变式:

变式1:在上图2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0.064 g时,则石墨电极上生成何种物质?质量为多少?

变式2:在上图3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甲池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0.064 g时,则乙池中另一电极上银的质量增加多少?

变式3:甲、乙、丙3个电解池如图4所示(其中的电极大小、形状、间距都相同)。乙、丙溶液浓度和体积相同,当通电一段时间后,甲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0.064 g时,则石墨电极上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体积为多少?

(1)连接电源X端的电极为______极。

(2)溶液pH变化甲为______,乙______。

(3)通电5分钟时,乙共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况下),液体的体积为200 mL(假设电解前后无体积变化)则电解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由上例可以看出,对教材习题进行变式时,教师在组织复习时不可就题论题,更不可一带而过,舍本逐末,要把题设条件和问题由易到难,从而把基础知识深化,开掘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教师可依据心理学上提出的“三序”问题(即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序),改变化学问题条件(或情景), 也可以从改变问题呈现形式(如结论和条件倒置等)入手,这样才能设计出多角度、多类型和分层次的拓展性习题,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习题变式时“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在复习时不仅要知识回归教材,而且要从新的高度关注教材习题,达到温故知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2.2 整合策略

尽管现行三种版本化学实验教材都是模块化编写的,但化学知识自成体系,模块之间也必然存在联系。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出现是必然的,不同模块对同一知识点要求不同(必修侧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选修侧重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科学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一知识点的课后习题也应与《课程标准》总体要求、模块定位相吻合,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课程标准还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因此,教师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总复习时,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层次要求进行整合处理教材习题,使应用习题更具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从而达到复习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电解食盐水知识点在苏教版不同模块习题中共出现4次,依次是苏教版《化学1》第47页习题: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产生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

(1)请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有20 mol电子发生转移,试计算理论上最多可得到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3)若将2 mol氯气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氯酸钙多少克?

苏教版《化学1》第56页习题:某化工厂仓库中,有一桶用电解食盐水生产的氢氧化钠固体,包装已经破损。试问:

(1)该氢氧化钠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2)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该氢氧化钠中是否含有这些杂质?

苏教版《化学2》第56页习题: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有1 mol氯化钠发生反应,则产生的各种电解产物的质量分别是多少?若电解得到的氯气部分用于生产漂白粉,其余用于生产氯化氢,电解生成的气体还余下哪种成分?你能提出利用的建议吗?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21页习题:用滴有酚酞和氯化钠溶液的湿润滤纸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如图6、图7所示),红色将出现在哪个电极附近?为什么?

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及电化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把它们进行有机整合,如下题:

某同学取一张用饱和的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如图8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

(1) 对上述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 b电极是阴极

B. 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2) 试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若上述过程有0.1 mol氯化钠发生反应,则产生的各种电解产物的质量分别是多少?结合实际,给出合理利用生成气体的建议。

(4)某化工厂仓库中,有一桶用电解食盐水生产的氢氧化钠固体,包装已经破损。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氢氧化钠固体的纯度?

通过教师对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习题的整合,避免了将教材习题简单重复,能有效将多个知识点在同一习题得以综合应用,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了习题的教学功能,让学生意识到复习时要重视教材各类习题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他们自主复习时学会去整理归纳知识,使知识由点到面再向纵深整合应用的方向拓展。

2.3 迁移策略

教材中习题都是经大量的实践验证、考究挑选出来的,编著者会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目标设置习题,并赋予较强的思维和方法目标。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对教材习题应用时,应领会编著者的理念和意图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例如,苏教版《化学1》第36页习题:若配制250 mL 1.0 mol·L-1的盐酸,请写出相应的操作步骤。该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却蕴涵着编著者一定的意图,因教材中并未提到过溶质是液体的溶液的配制,应让学生通过对溶质是固体时溶液配制对比掌握,在习题中予以补充和强调,可以有效发挥习题对知识的掌握的延伸性的作用。又如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30页“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习题:在室温下,有少量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在水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2H2O2=O2↑+2H2O,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在图9中作出H2O2分解反应的浓度-时间曲线。

利用这种新颖题型培养学生读表画图(线)或读图填表的能力,在苏教版不同模块中有多次出现,这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体现化学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严密性和深刻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处理数据、对比分析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因此,由此题巧妙迁移类比,可编制出下述相关题目:经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写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写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图10)中,画出上表中的三种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编号。

这种以教材习题为模型的习题,与“能力立意,双基为本,学以致用,引领课改”的命题思想是一致的,必将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在化学知识复习应用中得到有序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化学复习教学时,在充分重视总结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不断进行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总结,然后灵活迁移应用,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知识运用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3对教材习题在复习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行三种版本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习题在题型设计、能力要求和知识覆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应用价值,在复习教学时,可以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或迁移整合。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习题,才会发现高考中许多题目都“源”于教材。在选题、编题和组题时,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将它们与教材习题对比,让学生在使用习题时体会到复习中的习题是植根于教材的。这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知识的理解升华以及思维的提升等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能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知识、思维、能力”三位一体,同步到位。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习题不仅可以将“三维目标”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融为一体,而且能起到把学生的技能上升为智能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鱼龙混杂的教学辅导用书充斥着文化市场,学生很难辨认其可信度。因此,教材习题无疑是值得信赖的“样例”。教师在对教材习题应用时要理解《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建议,尽量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以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知识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提高。

在化学复习教学中对教材习题应用是回归教材的一种具体体现,教师要让学生跳出题海。在化学复习教学时,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习题的知识、方法和目标等为基点,精心自编、整合和改编习题,通过归纳类比、拓展思考、反思和建构,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凸显新课程理念,实现化学复习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明亮,瞿显荣,田其宏.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9(3):43~45.

[6]王后雄.新课程视野下高考化学命题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化学教学,2008(3):55~60.

作者:吴方持

第4篇: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第1章 导 论

1. 近代和现代化学开设时期?化学学科开设时期? 2. 你对化学科学怎样认识的? 3. 你对化学科学与化学教育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4. 什么是 科学教育?其目的是什么?

传授科学,技术和人文伦理的科学

目的: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他们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5. 化学教育有什么社会价值?

6. 2l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科学素养? 综合性素质人才

具备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7. 你对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是怎样认识的? 8.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化学教学论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统一 第2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9. 课程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10. 化学课程是什么?它由哪些要素组成的? 1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特定内涵是什么 ?

12.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涉及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科学内容 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3.科学的推理过程 4.科学与社会历史发展 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3. 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经历哪个时期? 15. 什么是课程结构?其有哪些类型?

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

1 16.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方式如何? 17. 什么是学科课程?什么是活动课程? 18. 什么是必修课程?什么是选修修课程?

19.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方式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开设如何? 20. 课程研制的有哪些方面的目标模式?

21. 什么是化学课程目标?确立化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22. 论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23. 论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24. 化学课程目标要具有哪些内容特征? 25. 化学课程目标具有哪些特征? 26. 化学课程目标有哪些层次?

27.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如何? 28. 化学课程目标具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9.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哪些?

30.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是哪些方面? 3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何?

32. 什么是课程理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指什么?

3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内容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35.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实施建议哪些?

36. 论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确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有哪些方面的依据?

37.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层次结构如何?

38. “标准”指是什么?“活动与探究建议”指是什么“学习情景素材”指是什么?

39.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哪些新的评价方式?

40. 学生自我评价中采用哪个方式?什么是活动表现评价?采用哪些方式? 4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书面测验评价方式中对命题的要求是什么?怎样出好一份化学考试题?

第3章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

2 42. 什么是教材? 影响教材质量的有哪些因素? 43. 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有哪一些?

第4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44. 什么是教学设计?现在化学教学设计的有哪些基本类型? 45.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6. 论述4种逻辑发展水平的化学教学设计? 47.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是什么? 48. 论述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49.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分哪些基本层次?

50. 什么是课程教学设计?什么是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51. 什么是单元(课题)教学设计?什么是课时教学设计? 52. 化学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环节? 53. 化学教学设计前准备哪些工作?

54. 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55. 什么是化学教学媒体?化学教学媒体通常分为哪个类型? 56. 要搞好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57. 我们现代教学设计中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58.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理论要素?

59. 什么是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要树立哪些新理念? 60. 基础化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61. 教学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62. 化学教育目标不同层次上有什么含义? 63. 什么是化学教学模式?它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64. 目前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基本模式? 65. 什么是教学策略?化学教学策略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66. 根据教学方法的层次结构,教学策略分哪些层次的? 67. 根据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教学策略分为哪些3组策略?

3 68. 什么是教学活动?它由哪些活动组成的?

69. 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什么?化学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它的本质呢?

70. 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子系统? 71.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由哪些活动组成的?

72. 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方法分哪些层次的方法? 73. 什么是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74. 什么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 ?常用的化学教学综合方法有哪些?

75. 什么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体系 ?常用的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体系有哪些? 76. 从系统观点看,教学方法分为哪些3组方法?

77. 根据教学思想和启发策略,化学教学方法分为哪些方法? 78. 怎样选择、组合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79. 什么是化学教学媒体?化学教学媒体通常分为哪个类型? 80. 怎样选择和优化化学教学煤体?

81. 什么是化学实践活动?化学实践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82. 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类型?化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5章化学教学技能

83. 什么是教学技能? 传统教学技能分那些类型? 84. 现代教学技能分哪些类型?

85. 什么是教学情境?怎样设置教学情境?

86. 我们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 87.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哪些? 88. 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听课?

89. 什么是讨论?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讨论? 90. 什么是练习?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练习? 91. 什么是自学?什么是合作?

92. 化学教师通常要呈现哪些教学信息?其基本手段有哪些? 93. 什么是教学语言?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94. 论述对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95. 什么是讲授法?它分为哪些类型?

4 96. 什么是板书? 板书具有哪些功能(特点)?

97. 如何设计化学板书?化学教学板书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98. 板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板书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99. 什么是谈话?化学教师运用谈话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课堂教学中的提出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什么是情感技能 ?化学教师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展示和演示?展示和演示的对象是什么? 调控与管理的技能的常规内容指什么? 什么是课堂观察?怎样做好课堂观察? 课堂管理的常规内容指什么?

清说出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的类型及其解决办法? 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主要有哪些措施?

第6章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科学实验与化学科学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的构成

实验者,化学实验的对象 ,化学实验的内容 实验手,段实物形态的手段 ,观念形态的手段 化学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的过程

化学实验课题,化学实验设计 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哪些类型? 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 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对化学实验方案的优选标准是什么? 实验的实施阶段

什么是实验条件?实验条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实验观察?中学化学中的实验观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化学实验观察应遵循哪些原则 ?

5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什么是实验纪录?化学实验纪录应遵循哪些原则 ? 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什么是化学用语化?

什么是表格化?其最大特点什么? 什么是线图化?其最大特点什么?

你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关理论已有哪些认识? 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形式,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特点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两种模式 化学实验内容改革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设计改革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微型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陈述方式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七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145. 146. 147. 148. 149.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第8章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50. 151. 152.

什么是学习策略?223 学习策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21 说明学习策略的重要类型?222 化学学习策略分为哪些具体策略?基本组成哪些要素?222

6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化学事实性知识指什么内容?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23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23 对化学事实性知识有什么策略?224 什么是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练习-预测策略?知识结构?227 理论性知识指什么内容?它有什么特点?228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哪些内容?229 对化学理论性知识有哪些策略?231 什么是概念形成策略?该同化策略?概念图对策略?※ 技能型知识学实的策略包括哪些内容?234 什么是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哪些内容?234 什么是化学实验技能?化学计算机能?234 化学技能型知识的学识策略主要包括哪些策略?235 化学情意类内容是指什么?238 学生在化学间题解决方面有什么困难?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第5篇:《化学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

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

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 化学课程与教材

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

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5、 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 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

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

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

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

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

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五章 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

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

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

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6、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7、 化学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2 第八章 中学化学用语的教学

1、 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 化学用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3、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中学生的学生特点,估计学生学习会出现哪些困难?

6、怎样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第九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3、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4、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6、在教学中你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学生“概念迷思”?

7、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内容的体系编排有哪些特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 自选一个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第十一章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1、化学教学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2、化学教学测量的程序是什么?

3、考试的类型有那些?

4、常规考试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5、标准化考试的特点及程序是什么?

6、化学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8、化学试题和试卷的命题和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对化学试题怎样进行质量分析?

10、标准化考试的含义和主要量化指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化学教育科学研究

1、化学教育研究的原则及基本步骤是什么?

2、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选择化学教员研究的课题?

4、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5、撰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写一篇论文。 第十三章 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试教。 第十四章 说课及实习经验交流

1、什么是说课?说课与备课有何关系?

2、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说课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课的程序是什么?

5、设计一个说课案例,并试着说课。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

4、简述教学程序、教学软件、课件的概念。

5、列举2个实例,说明M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

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吴俊明、杨承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解守宗、师学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化学教学测量》唐力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考试学》廖平胜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南五省师专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颁发(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2002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第6篇: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必修课程 与选修课程;③基础型课程、拓展型 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④分科课程与综 合课程

2.关于初中、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整

体表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

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

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中: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 .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常用可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

对认知学习目标,常用说出、识别、举例、描述、区分、解释、设计和解决等来描述;

对技能目标,常用模仿、学会、完成、改进和掌握等来描述;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与方法应用或过程体验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如经历、尝试、讨论、表述、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和解释等;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用与学生的经历、认同、领悟等体验相联系的动词来说明。如经历,感受,体验,承认,认同、欣赏、尊重、珍惜、形成、养成、具有、热爱、坚持和追求等 。

5.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⑤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6.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主题1科学探究;

主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①学生自我评价; ②活动表现评价; ③书面检验。

8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① 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③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

人文性; ④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⑤ 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⑥ 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

程的实施; ⑦ 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

需要。

9.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①认识化学科学; ②化学实验基础;

③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④物质结构基础; ⑤化学反应与能量; 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0.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分为几个模块? ①化学与生活; ②化学与技术; ③物质结构与性质; ④化学反应原理;

⑤有机化学基础; ⑥实验化学。

11.化学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有哪些共同点?

①具体生动;②引人入胜;③富有召唤力。 12.化学教学设计分为哪四种不同的水平? ①直感设计;②经验设计;③试验(辅助)设计;④系统设计。

13.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要树立哪些理念?

①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②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④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

⑤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⑥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13.常用的中学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讲授一听记、谈话、讨论、指导一阅读、演示(展示)一观察、指导一实验、指导一练习、指导一学习、组织一参观

14.如何进行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优化?------(重点题型) ①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②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特点; 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④考虑教师自身个性特点; ⑤考虑学校教案特点(条件); ⑥考虑多种方法优化组合。

15.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①课程教学设计;

②学段(活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③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④课时教学设计。

16.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①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②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③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④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⑤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 17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系统观点作指导; 2 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

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 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18.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②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③ 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④ 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⑤ 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19.所谓的“5说”指的是?(重点题型)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20.化学教学设计有哪些内容?(重点题型) ①课题②内容分析或学情分析③教学重点、

难点④教学目标⑤教学方法⑥教学用品⑦教学过程⑧板书设计⑨课后反思 21.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① 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

境 ② 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

境 ③ 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④ 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2.设置教学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情境作用的全面性②情境作用的全程性③情境作用的发展性④情境的真实性⑤情境的可接受性.

23.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包括什么? ①组织、指导听课 ②组织、指导讨论 ③ 组织、指导练习 ④ 组织、指导自学 ⑤组织、指导合作 ⑥组织、指导探究

24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①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②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③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25.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课题名称②授课提纲③教学要点和重点④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26.板书的常见形式?

①提纲式②图解式③表格式④综合式

27.补充说明: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讲后写或者先写后讲,边讲边写,倒插、补写等顺序。

28.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什么类型? ①导向性问题 ②形成性问题 ③评价性问题

29选择化学教学媒体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①有效原则②可靠原则③方便原则④经济原则

30.以下三个主题设计实验的微型教案(重点,大分值)【参照教材P194案例15】 ①神奇的保护膜(三氧化二铝的化学性质探究

②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两种猜想的验证1.置换反应?2没有发生置换反应

③氯气和硫的氧化性谁强谁弱?

第8章 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31.写作论述题,要求400字【大分值,重点】 备选主题【①化学学习策略概述②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③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第9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3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包括什么? ①课堂演示型课件 ②交互型课件 ③电子图书

33.掌上实验室的组成和特点? 由手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整合而成

具有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等特点

34.化学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

①学科专业知识②社会文化知识③教育心理学知识④学科教学论知识⑤教学实践知识 35化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①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恰当?②师生、生生的课堂交流是否有效?③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是否合理?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⑤对课堂意外情况的处理是否妥当?

36【最后一题^-^】现代化学教师开展行动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①反思实践,发现问题 ②分析剖析,确立课题 ③设计方案,实践研究 ④总结研究,发展理论

第7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换言之,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2、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3、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底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5、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6、化学教学策略: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7、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8、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9、化学教学实验:所谓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0、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

11、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规划。

1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14、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15、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6、教师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17、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二、填空

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3、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

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映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组成。

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

5、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新课程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以书面作答方式进行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后两种评价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大力提倡的。

7、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8、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9、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

10、教师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1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12、依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设计

2、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

3、物质的表征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科学性原则;绿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13、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优选标准: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1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具有驱动性、具有诱发性、具有易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1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体的学习技巧或规则,如做笔注、画线等都是具体方法。

16、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宏观的、微观的、分子的。“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17、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

1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9、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写教学日志;观察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20、建构主义学问系理论的四要素: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

三、问答

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答: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底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答:

1、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3、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优化?

答:

1、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4、学校的设备条件

5、适合教师自身水平和风格。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或任务。

4、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有那些?

答: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5、探究性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关系?

答: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其实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学生可以进入自我驱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示范、指导、讲解、精致等。

6、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答: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7、教师反思的过程?

答:

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

2、观察与分析

3、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

4、实际验证。

第8篇:化学教学论

以德为主

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 课程内容 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3 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6个。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6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倡导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建议理工类修至8个学分,化学类修至12个学分。 8 教材概念和形式(什么是教材呈现的形式)

在传统观念中,化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化学课本,即教科书,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主宰。现代观念认为,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称为教材。 9 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名实相副 整体自洽 数量适当 便与运用 10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

1直感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较差,实践效果没有保证)

2经验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模板进行的设计。(设计效果受设计者已有经验和概括水平的影响,教学效果难以稳步发展)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有所保证,加快了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对理性认识起到了检验,修正,完善,发展的作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提升到行的层次,代表了当今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

试验(辅助)设计的系统设计都属于现代教学设计。

11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树立的新理念

1 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系统运用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有意识行为的总称。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3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设计准备

1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学习主体。

3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4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

5 调查,研究教学条件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目标

1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2制定教学目标是, 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

3 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

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的形成需要逻辑思维参与,但它不只是逻辑思维的结果,常常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

设计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设计整合,运用和反馈环节

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14 教学语言的基本提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鲜明,生动。 书面语言规范,严谨,详略得当。口头语言简短

2 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讲课语言声音清晰洪亮,流利,发音标准,语速适当, 善于运用实验,板书, 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正确地应用化学术语,确切的表达化学概念和命题。 15 板书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

内容:课题名称

授课提纲,

教学要点和难点

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要求:要有计划,准确,简洁,富有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考虑板书的形式的版面设计

16 化学教学媒体

17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18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19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联系—预测策略

20 教师的素质有哪些结合经验谈谈

21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1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广博二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实施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2化学教师的试验教学能力

化学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和改进化学试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22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理解)

第9篇:化学教学论重点

1、

化学科学的概念、价值及特点

2、

化学课程的价值

3、

科学素养的内容

4、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5、 STSE教育的实质

6、

课程P20~25

7、

教材

8、

课程标准

9、

英、美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点

10、 初、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11、 初、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及栏目结构设置

12、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及要求

13、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4、 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15、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6、 教学资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7、 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8、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9、 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法

20、 化学教学方法和特点及选择、组合、优化

21、 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及实施

22、 我国科学探究的要素及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23、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24、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25、 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功能及常用方法

26、 化学学习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功能

27、 说课的基本要求

28、 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及内容

29、 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30、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2、化学课程的价值

① 对个人的价值:指化学对于个体适应社会、个体职业选择、个体认知发展、审美体验等意义 ② 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指化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意义

③ 对化学本身的价值:培养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热情,有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课程也为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素养的内容

① 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 ②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③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基于上述三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①在处理与他任何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 ②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一来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 ③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④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关系

⑤能够分辨科学和技术对促进人类福祉的功能和限度 ⑥了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⑦明白科学来源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后知识会改变 ⑧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 ⑨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

⑩能够采用和科学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能够使用科学和享受科学 ⑪能够终身持续探讨科学并增加其知识

5、STET教育的实质(Stience technology social education)

STS、CTS,均将培养目标转向更多加关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所谓“应用领先观”的教育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再是从化学学科开始,随后编排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及技术和社会的思考,而改变为从事项(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学要合理编制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即从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导向更多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6、课程(化学课程结构:宏观+微观)

宏观结构: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初中阶段:必修 高中阶段:必修+选修) ③基础型课程(必修)、拓展型课程(学科[必修]+社会实践[选修])研究型课程(必修) 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7、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特点 ③化学学科的特征

课程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而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主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中: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向和主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表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教材、课程、课标之间的关系

从关系上来看,课程结构限定了教材的科类,结成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本思路和编写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内容标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承上,内容标准具体反映了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启下,内容标准又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10、初中:

⑪课标: 见7

⑫理念:

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地学习机会,是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③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练习、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活的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⑤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认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态度、感情、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⑬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 (二级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素:即“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况素材”)

一级主题:

①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②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衍生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③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粒子所组成的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⑤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⑭结构特点:

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

高中:

⑪目标: 见7

⑫理念:

①立足于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②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样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扩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③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④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⑤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⑦积极尝到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⑬内容:

必修1:认识化学科学

①化学实验基础 ②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必修2:物质结构基础

①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1:化学与生活

①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②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

选修2:化学与技术

①与化学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②材料制造和化工生产中的化学方法 ③农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运用 ④技术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系 ②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①基本概念和原理 ②体现科学价值方面的知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①有机化学的基本技能 ②各类优级文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

选修6:实验化学

①实验的基本技能 ②实验研究的思路 ③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价值观

⑭结构特点:

①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②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③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⑤倡导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⑦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11、初中、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

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美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教材以“科学为中心”的追求理论体系,忽略学生的知识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难度大,思维要求高,问题主要是学科内的,脱离社会现实。

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叫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主要)

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材的基本主线仍然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或原理展开,没有刻意的寻找生活或事例作为教材内容的主线,更多重视的是学科背景支持下的学生活动。(理念介于第

一、第二之间,既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又兼顾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因而有人称其为融合教材)

栏目结构设置:

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新课之前回顾已有知识,联系已有经验,寻找新内容的“先行组织者”)栏目2: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栏目3:活动与探究 栏目4:联想与启示(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栏目5: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激发求知欲)栏目6:扩展视野 栏目7:练习与实践(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栏目8:整理与归纳(知识构建)

12、教学的基本技能及要求:

①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②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③启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语言 讲授 板书 谈话 提问)④控制与管理的技能(课程观察 常规管理 问题处理 调控)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的领悟教学理念,与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从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是学生出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其次,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再次,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而教学设计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性质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意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14、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⑪课程教学设计:

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任务、目标要求;②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③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的方法系统;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⑫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①考虑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②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以教学评价工作;③制定学段试验和活动等计划;④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学段教学工作计划。

⑬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①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②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③确定单元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包括怎样把握单元内容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怎样搞好重难点内容的教学,部分备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等;④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计划等。 ⑭课时教学设计:

①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②构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③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④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⑤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简称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

1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准备阶段:分析课标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资源

②构思设计阶段: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总成设计和教案书写

③评估优化阶段:教学教果预测 教学方案评估与选择 教学方案的调控和优化

17、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①交谈法: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到达怎样一个深度和广度,学生对教学的爱好程度及高中教师投入和讲解教学,为了达到获取信息的准确,应和成绩不同的学生都交谈。 ②问卷法:

问卷法比较适合大众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复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方便设计。 ③作业反馈法:

学生的作业是最直接也是最准确的信息,即时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情况就胸有成竹,对考卷的分析也是如此,那些掌握了哪些没有理解一目了然。

18、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①主体性 ②开放性 ③多样性 ④渐进性 ⑤生成性 ⑥激励性

注意事项:①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②科学合理的确定好三维目标;③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④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19、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方法:

目的:①学习的进程不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适应情境可以有利于主动地建构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②人是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识,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维持、强化调整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③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过程的连接。④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养成向真实生活环境迁移的习惯。

方法: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0、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及优化:

①是不是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②是不是适合与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③是不是适应学生个体以及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学习准备; ④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如有必要的实验设备、直观手段、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 ⑤是不是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和化学教学原则;

⑥是不是有利于落实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 ⑦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价值;

⑧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了解,使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和能力记忆教学风格等个人品质和个性特征等。

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基本方法主要:讲授—听记 谈话 讨论 指导—阅读 演示—观察 指导—实验 指导—练习 指导—实习 组织—参观 等

21、⑪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②联系预测 ③知识结构化

⑫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策略:①概念形成 ②概念同化 ③概念图

⑬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重联系学习 ②练习—反馈 ③可视化

实施: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 ④落实好教学策略 ⑤发挥好教师自身的教学机理 ⑥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教学策略:

22、科学探究的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收集证据 ③形成解释 ④评价结果 ⑤交流发表

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2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选择原则:①有效原则 ②可靠原则 ③方便原则 ④经济原则

最优化原则:①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②严重污染、较危险的、一般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 ③微观概念及微观结构 ④严重后果的 ⑤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 ⑥反应速率较快或较慢 ⑦研究性学习 ⑧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4、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⑪作业设计要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①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②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③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⑫作业设计应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⑬作业设计讲究“整体性” ⑭作业应满足适量性

25、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①发展性 ②全面性 ③与教学的一体化 ④与结果的评价并重 ⑤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选拔与淘汰功能 ⑥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 ⑦改变过分追求评价标准化和客观化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多样性

26、化学学习评价的方式及功能:

①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期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②活动表现的评价:

③纸笔测验:有利于反映学生在化学课程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要求学生掌握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会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 学习评价的理念:

28、教学反思的途径:

①写教学日志 ②观摩与交流 ③专题研究 ④再现反省 ⑤行动研究(最有效)

教学反思的内容:

⑪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①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课标 ②学生起点水平与教学起点是否匹配 ③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④教学媒体选择恰当 ⑤教学方法是否优化 ⑥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①教学内容呈现恰当与否 ②师生、生生课堂交流是否有效 ③学生探究活动组织是否合理 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 ⑤对课堂意外情况处理恰当与否 ⑬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①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②学习中出现了哪些困难与原因 ③学生是否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④情感态度方面获得了哪些提升

29、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一般教素质:

①倾向性:职业动机 职业理想 职业动机

②必备知识:专业知识 社会文化知识 教学心理学 教学论知识 教学实践知识

③基本能力:一般能力 特殊职业能力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

化学教师素质的特殊性:

①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 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30、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①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专家型教师的首要特征

②能高效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专家型教师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高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的能力与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大量积累有关

③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与一般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更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对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三要素:教什么(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学方法策略);为什么叫(教学分析)

二、说课的内容

1、说课标(课程标准)

2、说教材

①教材在本单元本册书的地位和作用;②说明教材内容依据什么确立;③说明教材内容如何合理的扩展和“加工”;④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⑤说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说教法

①说教法组合及依据 ②说教学手段的优化及依据 ③说教师的叫法与学生学法的联系 ④说重点突出和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情和学法

①针对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 ②说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根据这样的学情,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③课后„

5、说教学程序

①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 ②说教学安排环节的时间分配 ③说板书设计

三、怎样说课

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及依据

教法与学情分析:应用两种以上教法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内容正确及创新

四、说课要求

①要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②要条理清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③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④要有理论色彩 ⑤要有创新内容 ⑥要展示个人的特点和风采

上一篇:防溺水主题下一篇:全国统战部会议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