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化学教学计划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gcse化学教学计划(共5篇)

igcse化学教学计划 篇1

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基本上采用“读”、“讲”、“做”、“练”等方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整章整篇地读,是读一小段或一部分,要带着问题读书,读要有要领、有体会、有收获,力求解决问题。不走形式,不能走马观花,要认真仔细地读和思考,归纳要点,找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讲到氢键,作者就根据上一节课关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分子量增大而增大”的一般规律作提问小结后,提出事实,挂出图表,和学生共同指出HF、H2O和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沸点的反常?提出了分子间产生了氢键的相互作用,然后提出氢键怎样形成、具备的条件,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后便要求学生读书,读教材上有关氢键的三段课文(读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读书时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弄清有关氢键的一些问题。这样效果较好,学生印象也较深,这要比都由教师一个人平辅直叙地讲效果好得多。

在阅读教材文字部分以外还应重视教材中的图表和数据,要求能读懂还要会应用。如课本中的化学平衡常数就是根据许多数据计算归纳得出来的。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时还应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句进行反复推敲,求得正确理解和记忆。如盐类水解的概念,阅读时应强调指出溶液中盐的离子的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讲”,就是教师讲课,这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完全要主动掌握的。要讲些什么,什么时候讲,怎样讲,这些在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好。当然有可能也会发生事先没有考虑周到的内容,那就不要匆忙地讲,更不能毫无把握地乱讲。

讲要讲得明白,讲得透彻,也要讲得生动。

讲时思路要清晰,条理要分明,语言要简练。

讲时要提纲挈领,不要拖泥带水,也就是讲时要有意识地归纳要点,把教材由多变少,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要有恰当好处的手势和表情配合讲课。至于讲起来生龙活虎,神采飞扬,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千万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如果插科摆噱头,开无轨电车那是大忌,可能一时课堂效果很好,但过后学生还会有意见的。

“做”,就是动手做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要做,边讲边做并进行实验记录,学生整堂实验更要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不做实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都一定要做好,还应增加一些教材上虽未规定但对掌握理论有帮助的演示实验。

如在教硫的氧化物时我们增加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的演示实验,当看到集气瓶内壁满是黄色的硫时,学生对H2S的还原性、SO2的氧化性印象颇深。讲三氧化硫时,除每组发一支封着SO3晶体的玻璃管由学生观察外,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支玻璃管,加入几滴水时,大量酸雾喷溢而出,玻璃管外发“烫”,反应强烈,演示效果非常好,还解决了下一堂课工业制硫酸吸收塔不用水吸收SO3的问题。

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现在做什么实验,应该怎样做,注意观察哪些地方,有什么现象等等。教师不同于演员。学生不仅是观众,实验时虽由教师一人做,但学生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好,注意观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绝不要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忙忙碌碌,东指西挪,手忙脚乱,实验做好了,有些学生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甚至有的学生也没看到你做,接着教师又自说自话讲下去了。这样,即使实验成功,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手上,要求他们好好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如果实验时间较长,就要设法改进实验,缩短时间。如电脉的演示实验,按课本实验进行要15分钟才能看得清楚界面差距,现在我们自己设计了电脉演示器,并用幻灯放大到银幕上,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间只要2分钟就够了。如加热时间太长,教师一面在加热,一面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观察现象。总之,不能让时间沉默得太久(不要超过5分钟)。这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动脑筋、想办法。不管过去是做过几十遍的实验,一定要在课前准备时至少做一遍,这样才有把握在课堂上取得演示成功和便于掌握时间。

教学实验并进法也是一个好方法,现在大家有条件的都在采用。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之前,一定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做法、注意观察现象等。同时,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在不超过15分钟内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我在讲“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收集干燥的氨气,然后做一个喷泉实验,先演示了一遍,学生看清楚了,一致明确了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后便自己动手。这时我来回辅导,10分钟之内,差不多每个组都成功了(学生实验的氨喷泉装置,我们做了些改进,简化了,使用较方便)。当然,个别组实验有失败的,因考虑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可分析一下原因,让他们课后补做。

学生整堂实验,事先一定要预习,实验前同样要明确要求和做法,实验后一定要作实验小结。

“练”,就是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作业习题是练,小结巩固提问也是练,这样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呢?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者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决不是靠“题海”、“突击”、“竞赛”所能提高的。但作业也一定得做,要适当选择作业内容和确定一定的份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独立完成而不感到负担加重。笔者每次布置的作业量都不多,按规定学生用半小时就能完成了。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那学生课外负担就减轻了,可以有余力和时间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摘要:怎样改进中专化学课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教学效果?面对现在的中专生如何教学?作者采用“读”、“讲”、“做”、“练”等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大不一样。方法决定效果,化学教学方法决定化学教学效果。

igcse化学教学计划 篇2

我校分析化学于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 近年来分析化学方向获得过省部级奖励3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10多项, 申请专利10多项, 发表论文100多篇。针对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即从教学为主的高校逐步转向以教学研究为主的高校, 改革教学质量的任务也迫在眉睫。因此, 笔者在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包括实验教材、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大量探索, 以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反哺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全方位提升分析化学实验和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教材, 理论主讲教师参加实验课教学

分析化学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均选自武汉大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 (第五版) 和《分析化学实验》 (第五版) , 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笔者作为分析化学理论主讲教师, 一直参加实验课教学, 从而便于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便于发现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比如笔者根据学生用间接碘量法测铜合金中铜含量和络合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的实验, 将分析化学理论课内容穿插在在实验内容中, 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加深, 同时通过实验课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树立“量”的正确概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二、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体现层次性和实用性

以实验教材为基础,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要求和我校教学研究型学校的发展要求, 建立了“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开放创新型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技能, 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型实验是夯实学生实验基础、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实施能力的关键, 因此针对基础型实验, 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进行全程指导, 在天平称量、溶液配制、滴定和重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规范和熟练地掌握上述基本操作。

综合设计型的实验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分析化学实验为主, 结合分析化学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体现系统性、前沿性和全面性, 要求学生结合多种实验操作技能、前沿技术和多个理论知识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设计具体的实验路线, 选择合适的实验操作仪器, 以期提升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中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以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基本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们在综合型实验中开设了如“混合碱组成的测定”和“食用米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氮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既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化学实验和生活息息相关, 又培养了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创新型实验通过“挑战杯选拔赛”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而设计, 依托学校开放实验室平台实现, 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 促进学生的本科教学课程知识与学科科研的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交通大学选拔赛”平台,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情况, 自主撰写项目申请书、项目方案设计和完成项目实验内容, 从而启发、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进一步夯实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 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指导老师在评审挑战杯项目申请书时, 主要侧重项目申请书有无独特的见解、有无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有无现实可行性等, 筛选出优秀的挑战杯项目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交通大学选拔赛”。例如筛选的层层组装法构筑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及其应用和无试剂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三等奖。同时, 笔者以科研为驱动力, 带动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 每年从科研工作中抽取部分成果编写实验项目, 确保实验内容与时俱进且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三、建立闭环量化考核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并使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我们建立了“实验学习前 (预习考核) +实验学习中 (平时考核) +实验学习后 (期末考核) ”的闭环量化考核体系, 并对各个环节的考核进行了具体量化 (如表1所示) 。

实验预习考核能督促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 明确实验的难点、关键步骤, 做到“有备而来”, 带着问题上课,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考核占比达到50%, 注重延伸和累计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期末考核由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 笔试主要考查分析化学实验原理、实验后的问题解决和重要实验条件的把控等内容, 这些内容与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相关, 反哺理论教学;操作设计考核在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同时还通过附带思考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四、结语

实践表明,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解决实验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新型实验项目的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学理论, 反哺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实验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及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很大提高。为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需要, 我们将不断探索如何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前沿科学、实际生产和现实生活需要更紧密结合,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汝勤, 梁逸增.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 2000, 15 (1) :1-4.

[2]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 :30-33.

[3]张华山.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及课程开放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3) :54-56.

[4]张凤杰, 华瑞年, 张丽影, 王艳颖.创新人才培养与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9, (1) :24-25.

igcse化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真实情境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九年级学生处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对化学实验普遍感到具有神奇的魅力, 好奇心与日俱增。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譬如, 我在讲授CO2引起的温室效应时, 采用搜集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做一个类比性实验, 先在两个集气瓶上分别安装好温度计, 然后再分别用反射灯照上一个小时,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 装有CO2的集气瓶的温度比装有空气的那个集气瓶温度高的多, 学生面对此景感到异常纳闷, 探究欲望油然而生;此时我趁机引出由CO2带来的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 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CO2引起的温室效应, 环保意识也同步增强。再如在执教“氧气的鉴别”方法时, 我绕开理论性的鉴别方法, 运用两个集气瓶分别搜集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内, 顿时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他们在热烈的讨论和严密的思考中得出了正确鉴别氧气的方法。

二、善于设疑问难, 创设探究情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 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譬如, 我在执教“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后发问:“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收集到的?”然后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并简要阐明在实验室里一般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 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接着我设置疑问:“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布置学生亲自动手分别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并将加热过的氯酸钾实验试管移开火焰, 立即洒入二氧化锰后就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最后要求学生围绕如下的问题情境讨论:“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 才产生少量的氧气, 为何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经过各学习小组的广泛讨论, 使学生由情入境, 情境交融, 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 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巧讲化学轶事, 创设趣味情境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热衷于听故事, 而不少化学故事是妙趣横生的, 当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穿插小故事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的物质燃烧的条件, 就讲述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的悲剧故事:1854年5月31日, 英国皇家军队的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 当时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 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 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 顷刻间便葬身大海底, 全体官兵、战马都无一生还。悲剧发生后, 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虽然结果认真调查, 但一无所获。后来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 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和讨论, 学生终于明白了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 而“欧罗巴”号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 草料着火直接的原因就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学生在类似的故事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经验情境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使用的初中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 甚至嘴巴里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探究的对象, 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众所周知: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 比较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 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是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譬如, 我在执教“一氧化碳的性质”的过程中, 让学生联系馒头摊的店主在馒头时, 假如不慎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 炉火不但不灭, 反而火焰越烧越旺;假如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 空气流通不畅, 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种种现象成功启发了学生形成表象, 积极思考, 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讲授“溶液”时, 我就让学生联系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 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何本质的区别?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组成的表示”时, 我就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和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 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赏化学文化之美,享化学教学之乐 篇4

一、赏化学教学文化美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不凡的气度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和谐的气氛,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课堂语言要讲究艺术, 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师生有效互相影响, 但不一定互相交融。

如有位老师在描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给出一个谜语:“包公侧卧水晶房, 氢风指面暖洋洋;忽然烈火从地起, 包公变成关云长;云长急令烈火退, 只留氢风吹暖房。”多年后学生对这个实验能够长记不忘, 就是教学文化语言的魅力。

下面再给出几课的标题, 领会这些老师具有文化特质的思路:Al (OH) 3的两性———“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离子键:“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态度决定一切———论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之强弱。金刚石与石墨———论猪圈与皇宫的砖块结构。

二.品化学教学哲学美

1.对立与统一。

《周易》的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而这种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两性化合物:酸中有碱, 碱中有酸, 酸碱同时共存 (从水的离子积Kw中也可看出) , 对立统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双方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没有氧化, 也就没有还原,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渐变与突变。

渐变与突变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着的。经过渐变的积累才能发生突变的飞跃, 而突变之后发生质变, 又开始新的渐变。如在酸碱中和滴定中, 滴定开始时溶液pH值的变化很小, 可视为渐变过程;但快接近等当点时, pH值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指示剂也会突然变色, 这显然是突变过程。

三、挖掘教材上的思想美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中, 有一个平衡移动的勒夏特列原理, 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 但老师在授课时若能结合生活实际, 把该原理形象化, 就能推导出最丰富的结论:当改变一种外界条件时, 平衡就被打破, 并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把仅限于“化学”二字抹去, 平衡移动原理就能发挥极大的解释、预言和发现新的规律性联系的功能, 体现它的逻辑简单性和应用领域的普遍性。

心理学家说:人往往有一种逆反心理, 越让他做什么事, 他反而不做, 不让他做他反而要做。

价值规律说:物品的价格高了, 买的人就少, 这样就迫使商家降价以吸引顾客, 而物品价格下降了, 买的人就多, 物品供不应求, 价格又会升高。

生活经验说:困难像弹簧, 看你强不强, 你强它就弱, 你弱它就强。

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具体化。该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 而且广泛应用于宇宙间的一切平衡体系。从化学到物理学, 从经济学到社会学, 无一不遵循“泛化的勒沙特列原理”———承受外加限制条件的系统具有反抗外加限制条件改变的能力。

四、感受化学实验之奇妙

实验是学生发现化学之美的眼睛。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最具魅力的一招, 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化学仪器外形美观、整洁。玻璃制品晶莹剔透, 如U形管、球形干燥管、蛇形冷凝管等, 造型优美, 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让人过目不忘。其次是化学物质的美, 蓝色的胆矾晶体、雪白的食盐、姹紫嫣红的指示剂, 无处不给人美的感受。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笔记中这样描述她发现的镭:“我们在晚间走进实验室, 这已成为我们最有乐趣的事情, 我们举目四望, 那些珍藏着我们产品的小瓶和小管, 无时无刻不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白光, 这实在是一种可爱的情景。”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现象美, 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 我做了钠和水反应的实验, 学生观察到“钠变成了小球, 浮在水面上, 到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响声, 水由无色变成了红色 (滴加了酚酞) ”的实验现象时, 一下子就兴奋了, 如此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 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 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

五、结语

1.化学之美, 美在最初的本源、最真的原貌。

火焰红彤彤的温暖是有了氧气的参加;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是霓虹灯中的稀有气体, 为此提供了可能;青山绿水的桂林, 因着生石灰的来到, 才有了这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石笋与石钟乳。剥开层层包裹, 回归到了世界源头, 是最简单的化学元素本身, 这些单纯物质的美, 不假任何修饰与造作, 遍布每个角落, 使生活趣味盎然。

2.化学之美, 美在辛勤的付出、发现的喜悦。

靠着自己的诚挚与坚韧,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证明并分离出放射性元素的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给予她这样的评价: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 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3.化学之美, 美在最终的效用、最大的贡献。

冷了要添衣, 饿了要吃食, 困了要住房, 累了要行车……在这里, 化学给了我们合成纤维, 添加剂, 涂料, 汽油, 等等, 不一而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代社会里, 离开了化学的慷慨赐予, 我们将寸步难行。除了基本需要, 还有乃至环境宇宙, 都日益需要化学参与其中, 彼此渗透交融, 方能取彼之长, 补己之短。

诺贝尔将巨额遗产设立成奖的目的, 固然有着经济上帮助晚辈的考虑, 然而最终, 仍是激励后来者, 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之上, 上下求索, 无畏前行。

通过探索与实践, 我认识到:在教学中, 教师固然要做到传授知识、训练方法、培养能力并重, 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感悟科学的无穷魅力, 这样才能开发学生不竭的创造潜能。我们应该让学生爱上学习, 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 而化学老师也应改变以往风格, 把化学当做一门纯理科课程传授,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化学之美, 融合语言文化狠抓学生的心,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你, 崇拜你的化学知识底蕴。

摘要: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 可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记忆、鉴赏和创造, 促进学生观察、记忆、理解、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并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望。

igcse化学教学计划 篇5

初三是初中的最后一年, 对于中考科目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总复习的阶段, 到了一个将要冲刺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刻, 迎来了化学这个“新生儿”。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 又有无形的压力。要上好化学这门课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责任, 并时刻伴随的压迫感。一年的时间学习和复习两本书的内容, 最后进行中考总复习。我所在的学校一周只安排3节化学课, 时间非常紧迫。因此, 在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为此, 要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备课

1. 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2. 备课程

备课程, 就是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3. 备自己

从哲学角度来说, 深刻地强调了人作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 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城区学校由于家庭条件相当好, 学生从小阅读的书籍较多, 眼界开阔, 而农村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阅读量相对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往往认为农村地区的学生阅读量小, 眼界不广, 不关注生活, 生活常识少, 能力薄弱, 因此课堂上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懂、跟不上、完不成, 这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简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放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但实际的教学告诉我们, 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 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无所事事的想法, 更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不重视, 进而影响了对化学课的学习。

三、利用实验教学, 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学习化学的媒介, 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 化学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总是喜欢抛出今天的实验内容, 然后再逐一介绍实验仪器,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观察什么, 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创造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加大信息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 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而且还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因此, 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 能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 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利于问题的解决。

五、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教学生活化

化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授学生背诵什么、思考什么, 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化学, 使化学生活化。

上一篇:品质部规划书下一篇:常用温暖的晚安QQ问候语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