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教学计划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下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一化学下教学计划 篇1

柳素贞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5至7班共3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 ,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 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 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四,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高一化学下教学计划 篇2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施新课改, 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 乐其学。”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关系, 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喜爱老师, 才会自觉地遵守纪律, 主动地去学习。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老师的爱, 学生可以去做各种老师喜爱的事, 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把握好教材内涵

作为化学教师, 首先,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通过一定方式来整合知识;其次, 要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有效地处理教材;再次, 在备课时, 一定要严格对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明确哪些知识该讲, 哪些不该讲, 讲到何种深度, 不随意拓展教学内容, 加深教学的难度。

此外, 化学教师还要充分应用新课程教材资源, 挖掘教材内涵, 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潜能

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 为了使学生学习好新教材, 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1) 从预习、听课、提问、观察、实验、练习、作业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教学中, 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和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 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题集”, 记下平时练习或者测试及考试中的错题, 并要求他们分析错误原因, 改正过来, 经常拿出来看看。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 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3) 知识建构要网络化、类比化, 提高记忆效率。化学知识是零散的, 只有多整理建构有效的网络, 才能使知识活化为自己的内存, 而且记忆更加牢固。类比不但可以在知识系统内部进行, 还可以将许多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 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4) 知识联系社会,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首先要重视实验现象、方法、装置、原理等知识的积累;其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再次提倡学生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学习、应用。

四、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而且教学手段多样化, 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讲高一化学教材中的“离子反应”时, 可用多媒体演示: (1) 干燥的NaCl固体、NaOH固体、磷酸固体 (不能导电) ; (2) 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无水酒精、酒精溶液、蒸馏水 (不能导电) ; (3) 石墨、铜 (能导电) ; (4) 盐酸溶液、硫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K2SO4溶液 (能导电) 的导电性实验,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接着演示NaCl固体在通电前后离子的运动情况, 以及NaCl溶液在通电前后离子的运动情况, 使学生得出NaCl溶液导电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 再指出在熔融状态下NaCl也能导电。这时, 我们就很自然地就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而且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电解质这个概念。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期发展,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因此,高一阶段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如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是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将对高一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容乐观,以化学教学为例,教师受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两个极端。

1.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点,它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实验课,课堂演示占用时间较多,还比较麻烦,但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则可以减少这种麻烦。因此,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发展。

2.教师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有的教师则因为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愿意运用信息技术,他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会弱化化学教学,许多化学实验尽管繁琐,但是只有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观察细致掌握其原理。基于这样的原因,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做好初高中衔接,打好学习基础

高一化学不同于高二、高三的化学学习,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对于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而相比于初中阶段高中学习的难度更大。初中时没有打好基础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很容易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反感。因此,高一初始阶段的教学必须要做好初高中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学段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可以看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入,两者有必然的联系,高一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

2.优化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定义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论证,有许多假设需要用实验加以证实。因此,在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学课堂,实验多以教师课堂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弊端,在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常常是以较快速度来完成实验,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实验的步骤,没有看清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就已经结束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必然存在差距,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如果适时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通过多次播放演示实验课件,直到学生弄清为止。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教材提到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那么长时间去展示,但是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摩相关的视频,弄清其原理,记住实验现象。再如,在《元素周期律》一节,为了比较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同时规避实验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同时播放从锂到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碱金属的活泼性就一目了然。這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三、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教学中不可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只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被信息技术局限自己的思维,过分依赖这种教学技术,而是要学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2.信息技术不可替代学生实验

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虽然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一些较繁琐的实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化学实验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实验是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该让学生动手的要亲自动手。

总之,当今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会,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化学教学工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导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的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市编《高中化学新学案》中的不同题目。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6、做好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质量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要根据分工,认真做好化学课外辅导配套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海高一化学下教案 篇6

(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

(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

(3)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长安二中高一年级平行班的学生

2.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5.学生已经对钠的原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非金属元素氯的有关知识。

6.学生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分析

1、通过图片和多媒体电脑演示

2、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媒体图片展示

3、演示实验,改进实验

浅谈高一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篇7

一、平缓教学台阶, 衔接知识连结点

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简单的, 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和延伸的知识。例如:燃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等。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 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 是“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 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后就开始新课学习。还有些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 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 这些做法都是对平缓台阶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我认为平缓台阶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 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 还定量分析, 不但记住是什么外, 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 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 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 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 有较多插图, 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 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第二是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识记的东西多, 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进行理解记忆, 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 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 以主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也就是初中到高中, 要实现死记忆向理解记忆的转变, 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第三是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步入新的学习环境, 遇到了新的教师, 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 新生一般都需要三周多的时间来适应新教师新环境。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言语、作业要求、课外活动等, 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 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认识到平缓台阶的必要性后, 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 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 还要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 认真调查分析, 做到知己知彼。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 也就是“备教材”。中学一般是“高中循环制”, 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 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 (九年义务教本) 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 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 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 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 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 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 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 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 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 才能使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的处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的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 做到“知己知彼”后, 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 抓住重点问题, 采取多种方式复习。复习不是简单地过一遍, 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 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 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例如, 问卷调查后发现, 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自燃、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 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是高中化学的基石, 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如在《省教科所的高中毕业会考纲要》化学分册中, 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 《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 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复习,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旧内容。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习总结方式, 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 要留一定空间, 讲练结合, 设置疑问,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以适应高中教学。

(3) 及时查漏补缺, 适当拓宽延伸。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 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 补上知识上的“间断点”。所谓“间断点”就是初中未学过, 但学生已有所感触, 有所介绍的知识。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 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第一, 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 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高中讲到时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第二, 关于溶液组成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 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 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第三, 有些选学内容。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 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 既不讲解也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很好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 采用分层教学法, 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展, 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 这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4) 保证专题质量, “分散”贯穿始终。在保证质量, 扎实有效地用几课时 (我们常采用6课时) 过渡复习的基础上, 还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过渡复习分专题划块复习和分散渗透复习两种形式, 专题划块复习完成后, 分散渗透复习则应贯穿在高中教学的始终, 要坚持不懈。此外, 在新课教学中, 灵活运用旧知识, 引入新知识, 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 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 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 又能激发兴趣。这样, 就做到从形式到内容的具体统一, 结果是事倍功半、一举两得。把握了“连结点”, 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教师做到“知己知彼”, 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 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 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 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

二、紧扣教学大纲, 灵活驾驭教材

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教材本质的认识和灵活驾驭能力。作为高中衔接期的教学, 驾驭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间断点”知识的补充宜缩不宜扩、“连接点”知识的过渡宜深不宜浅、“一类”知识的教学宜细不宜粗、能力的提高宜缓不宜急。“间断点”一定要及时补上, 同时要注意缺多少补上多少, 不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连接点”知识要着重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 把握好延伸范围的深度。例如:从单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氧化还原反应, 从溶质的“质量分数”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相互换算等, 都必须明确讲解并逐步打破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缺乏科学依据的思维定式。同一类知识有其明显的共性, 因此应从多角度、多层次详尽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从初中阶段的认识能力自然地引到高中阶段, 使其循序渐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活泼的课堂气氛,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 培养能力。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以趣开头, 抓学生兴趣。有人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如在教授“物质的量”一节时, 我给讲桌上放一杯水后, 问学生这一杯水有多少个水分子?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说:“分子的体积是很小的, 一滴水 (按20滴水的体积为1m L计算) 里大约有1.67×10的21次方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日夜不停, 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据此知道难以数出这杯水的分子数时, 学生们的兴趣就会高涨起来: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杯水有多少个水分子?这时水到渠成引出课题, 这样本节课就会生动很多。

(2) 多用亲切的语言, 增加师生情感。在教学中, 要多用勉励、启发和激发性语句, 使学生很快与老师沟通心灵, 主动地、积极地进入学习高中化学的角色。这样, 就能使学生信任和尊重教师, 感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是共闯化学难关的好帮手,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3) 用活关联词语, 增强语言感染力。在课堂上, 除了用生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外, 还应注意用活关联词语, 声音、语调应抑扬顿挫。忌多重复, 忌“口头禅”, 忌“连珠炮式”的“满堂灌”发问。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和谐富有美感的语言, 使学生的精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利用。

(4) 学法指导要细致, 习惯纠正应及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学效果的好坏, 最后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高一的前期应开设课外学生方法指导课, 如针对学生不会阅读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实际, 专题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像重读理解法、类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同时, 明确指出不同类别的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程度上有不同的要求, 从而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尤其是学生在初中留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恶习, 要做彻底更正。要理清解题思路, 拟几类例题作专题指导, 从读题、审题到解题步骤要一一指导和严格要求。注重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和技巧, 要将“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的通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达到“会”就能做“对”的境界。

(5) 有的能力和要求不能急于求成。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坚持“遇到了不回避”的原则, 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概念的理解上。“诱其下海而畅游”, 为得到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较难的试卷来拔尖, 将会欲速则不达。

高一化学下教学计划 篇8

摘 要:本文通过认识新教材和自己实际尝试了几点提高高一学生学习的做法,即“中高”接轨、提高兴趣、注重效率、培养习惯、处理习题。

关键词:新教材 困惑 接轨 兴趣 效率 习惯 习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附,是实现培育目标的载体。为了提高教学,请走入新教材。

一、着眼新教材

新教材为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化学内容为素材。而且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创新精神;增加了许多知识点,强化了“STS”,即生产、生活、科技与社会的联系。另外新教材还加强了实验。所以无论师生都必须读懂、把握、用好新教材,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新教材的特点,对从事教学的我们和学生一同面临困惑。如何教?怎样学?

二、面临困惑

1.新教材集中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而课时相对较少,探究活动要一定的时间,有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深广度难以把握。

2.没有配套的练习,参考资料与课本较少的内容无法对应,学生感到很茫然。

3.面对思路较为开阔的习题,一大部分学生感到化学难学,丧失了学习兴趣。

4.初、高中知识脱节,而且知识难了,深广度大了,学生需要学法指导。

5.课能听懂,不会做题……

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解决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化学的乐趣呢?

三、解决方法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中高”接轨

中考等级制和理化合卷使学生不够重视化学;教材本身也缺乏衔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习。我们必须在适当时机给学生加以复习,课前、课后或安排练习,想方设法为他们做好铺垫,让他们走稳走好!

(二)提高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是缺乏鲜活性的。许多学生说他们喜欢化学是因为化学课上有许多令他们兴奋的现象。因而,实验教学不可忽视。

1.看、想、做

新教材中好多地方留有空白,让学生在体会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准确记录“看”到的现象,“想”现象的原因。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做到操作规范、准确无误、现象明显、趣味十足。还应加强学生的参与,有些实验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做,教师总结操作错误与成功之处,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化学史与生活化学

要是学生一味地接受经典的化学知识,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适时介绍化学中的趣味发现,比如紫罗兰与波义耳。强调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将课本知识及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会产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效率

所谓注重效率就是要珍惜学习成本,对学生产生变化和内在感受。

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选择好的教法。教学要细致化,“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每个环节的内容、活动必须精心设计才能真正细化。

其次,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

再次,控制好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教师必须在安排紧凑而有节奏的学习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干扰,保证课堂进程。

(四)培养习惯

教材设置了好多引导性栏目,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课堂上学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学生经常出现“课本内容都不知道”。为此,我呼吁:回归教材,找立足点!

首先,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思考,将不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听课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样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课上阅读。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对重要文字多次阅读,抓住关键词,挖掘内涵,理解记忆。让他们“学会学习”,把“读、思、忆、用”结合为一个整体。

再次,课后重读。课后回忆不起来的知识通过阅读就能解决。对不理解、没记住的东西课后花一些时间来整理,加强记忆。

(五)处理习题

1.精选习题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题目必须精选。在复习巩固知识的条件下,注意题型,突出重点,抓基础、降难度。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作业,体验学习过程的喜悦,我建议实行A、B作业制。

2.讲评习题

及时评析作业能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发反思。重点应放在:规范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分析、加强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严谨的解题习惯。

(1)认真审题。许多同学审题马虎,习惯地判断似曾相识,想当然地做,导致错误。我们在讲题时就要引导学生在做题时,认真审题,弄懂题目要求什么,给了什么条件,有那些隐含条件,那些还需要考虑。

(2)正确分析。正确分析是解题最关键的一环。讲解时要把题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解法的讲细致,当然要通过讲解使学生学会分析,明白提取信息的要领并及时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

(3)规范步骤。要求学生以教材上的例题书写格式为模板,规范解题步骤。

(4)方法指导。许多学生解题只满足得到答案,不重视分析和总结。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总结,所以在平时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归纳总结同类题目的解法,将遇到困难想一想,对今后解题有很大帮助。

有了以上这些努力,我们还应紧密联系生活与化学,利用好教材,做好过渡,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快乐学习。

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师的应对策略 篇9

内容摘要:初中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高一化学更为突出,高一教师的应对策略尤为重要,建议用适当方法进行衔接。

关键词:新教

抽象

新课改

差别

衔接

过渡复习

新课程中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断层。另外,初中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高中新课程的《必修1》,教学任务非常艰巨,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直接按教材编写教授新课,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甚至逐渐对化学失去兴趣。我认为,新教高一化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新教高一化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从所教知识来讲,存在以下几个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简单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制法,简单的化学反应等;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如仪器的使用,简单实验装置,常用的实验操作如称量,过滤,蒸发等、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甚至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2.知识体系的差别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 1

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总结归纳→理性认识”来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3.教材内容编写的差别。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要求定量分析,除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

二:注意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加强学法指导。正因为所学知识的变化,学生的成长与行为特点也存在一个过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加以指导,而不是过度指责学生不会听课或太懒与太蠢。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还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去获取知识,要求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创新转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去记忆和理解这一知识点;②教师的讲解应该透彻,不要让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③教师要精心设计巩固习题,最好是该知识点的变式,或者调换知识点所处的习题环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判别。只有通过思考和辨别,知识点才会真正掌握,记忆才会有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主动采用这一方法对待以后新学知识点,高中化学学习才真正入门。在此基础上适当教给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重要方法如: 预习法,类比法,归纳法,实验法,温习法.典型习题法.探究活动法等。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三:注重教法研究,注意引导新生适应教师。刚接高一,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教师的授课方法,包括语言,重要语句的重复,知识点的强调,甚至复习等。有些老师尤其是刚从高三下来的老师,受高三复习课的习惯影响,语速快,语句基本没有重复,表达某一问题时只有几个关键词,没有板书,没有知识总结,甚至没有巩固练习。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大多只有十四.五岁,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所欠缺,理解能力也不太强,一旦没有重要语句的重复,没有关键词的强调,没有知识总结,甚至没有板书,有学生就会觉得这一节课不知道学了什么。同时,我们也知道初中老师的讲课风格与高中老师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肯定不需要我们高中教师去学习初中教师的讲课方式,但至少要有引导学生适应你的教学的过程。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和课外、书本和媒体、师生和生生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参观、访问、讲座、实习和查教育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注意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与初中化学教材有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太合理与清楚之处。我觉得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安排一个过渡复习。过渡复习可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①备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有些教师不熟悉初三教材,不知道初中教了什么;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同时教师要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交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以及今后教学的授课方法。

②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过渡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初中知识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如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等。授课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科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习总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要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③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如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有些内容的适当加深;有些选学内容的处理。

④.划分专题,用练习作为巩固的手段。

过渡复习不应占用太多时间。所以最好以专题划块复习为主,每个专题都应配备巩固练习,既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可达到检验的效果,如时间实在不够,无法集中进行过渡复习,也可以使用分散渗透复习。分散渗透复习可以贯穿在高中教学的始终,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在新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认知规律。五.通过对比分析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有以下内容。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衔接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衔接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衔接

(四)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的衔接

(五)化学实验方法的衔接

(六)化学计算方法的衔接

(七)有些实验如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等可根据学生层次决定是否补充,以适应高考或拔尖生的培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新课改下的初三毕业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一届比一届差,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越来越淡,排除其他的因素,恐怕也与我们高一教师的应对措施不当脱不了关系,只有了解初高中教学目标,化学知识体系,教材编写方式的不同,清楚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开始就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从而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为最终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张嘉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化学教学论》:刘知新 主编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10

左代群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导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不同题目。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备课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

(2)新课程备课应注重问题设置的阶梯化。

(3)新课程备课评价应更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

专业水平提高。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要明确。

(4)新课程备课要注重感情投入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

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

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5)新课程备课要树立“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

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

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如何新授课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

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

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

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

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

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

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

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2)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

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3)层次性

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4)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

展其特长。

(5)实践性

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

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6)探索性

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

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没有解决或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习和课外辅导则可以完成。课外辅导应做到四个结合,即一般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

习辅导与活动辅导相结合,辅导求知和辅导做人相结合,教师辅导和家长、社会辅导相结合。课外辅

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几个尖子生。个别辅导除了针对个别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外,重点是面

向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解疑惑、上台阶。在做好自习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的辅

导,如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不仅要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也要辅导学生

做人的道理。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能,也是家庭、社会的义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

使辅导更持久、更有效、更广泛。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考试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型考试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成绩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

四、授课计划(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9月3日――9月5日复习化学用语2课时

29月6日――9月11日从实验学化学4课时

39月12日――9月18日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4课时59月26日――10月2日离子反应2课时49月19日9月25日习题课 2课时物质的分类2课时610月3日――10月9日习题课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810月17日――10月23日

910月24日――10月30日10月31日――11月6日11月7日――11月13日11月14日――11月20日11月21日――11月27日11月28日――12月4日12月5日――12月11日12月12日――12月18日12月19日――12月25日12月26日――1月1日1月2日――1月8日1月9日――1月15日710月10日――10月16日金属的化学性质 2课时习题课2课时

211月16日――1月22日221月23日――1月29日

上一篇: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下一篇:购买土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