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年化学教学计划(共12篇)
一、指 导 思 想
认真学习课改理念,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点,全面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与兄弟学校化学备课组共同教研为契机,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二、学 情 分 析
本年级共有4个班级,4个班级的学生各有特色,学生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尤其是1班,无论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还是在学习态度上相对较差。但是,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较高。应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工 作 目 标:
本学期备课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抓好教学的常规工作,注重学生的双基教育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在保证提高大多数学生成绩的同时,狠抓学习薄弱学生教育工作。在保证一定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
工 作 要 点
1.集体备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仔细分析历届中考化学,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并且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研是教学的前提。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加强集体备课,精选课后练习,实验等,通过定时间,定主备人的集体备课制度来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余,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教学的侧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和模式,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加强备课组相互听课制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组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研究氛围。完善备课组资料整理,比较完整地整理并保存教学资料。
2.加强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从中体会学 1
习化学的方法。
3.分层教学,让学生共同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训练,对基础好的学生,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提高训练题的难度,加强变式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把要求适当降低,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作业的布置上,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精心挑选题目,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对于兴趣班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课外题,加以提高。在平时测验中,采用附加题的形式,加以分层。
4.拉差补缺,提高年级均分
要提高均分,就必须抓好学困生的工作。充分利用班级人数少的有利条件,作业,练习尽可能做到面批。以课堂小练习的形式,及时查漏补缺,并以A,B卷的形式,加以巩固,做到稳扎稳打。
5.共同教研,加强合作
初三是初中的最后一年, 对于中考科目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总复习的阶段, 到了一个将要冲刺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刻, 迎来了化学这个“新生儿”。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 又有无形的压力。要上好化学这门课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责任, 并时刻伴随的压迫感。一年的时间学习和复习两本书的内容, 最后进行中考总复习。我所在的学校一周只安排3节化学课, 时间非常紧迫。因此, 在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为此, 要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备课
1. 备学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2. 备课程
备课程, 就是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3. 备自己
从哲学角度来说, 深刻地强调了人作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 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城区学校由于家庭条件相当好, 学生从小阅读的书籍较多, 眼界开阔, 而农村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阅读量相对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往往认为农村地区的学生阅读量小, 眼界不广, 不关注生活, 生活常识少, 能力薄弱, 因此课堂上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懂、跟不上、完不成, 这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简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放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但实际的教学告诉我们, 这些做法不仅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 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无所事事的想法, 更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不重视, 进而影响了对化学课的学习。
三、利用实验教学, 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学习化学的媒介, 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 化学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总是喜欢抛出今天的实验内容, 然后再逐一介绍实验仪器,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观察什么, 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创造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加大信息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 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而且还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因此, 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 能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 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利于问题的解决。
五、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教学生活化
化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授学生背诵什么、思考什么, 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化学, 使化学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 ; 兴趣 ; 精讲多练 ; 共同监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04-0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而兴趣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当我们把化学与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化学原来是一些伸手可及的、充满情趣的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环节进行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困难,唤起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习了碳酸铵,了解它作为肥料的使用特点后,就可以向农民解释为什么碳酸铵长时间放置会流汗,施用时靠根系太近就会“烧死”作物。这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拥有知识、创造价值的美好感受,从而增强了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些习惯,就是在不间断地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的智力并不突出,但却是学习的佼佼者,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严谨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预习、听讲、笔记、作业、复习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主见。这就是智商以外的因素,即所谓的情商在学习中的巨大所用。所以,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所必须的。
三、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五十多个化学方程式,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上,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除了利用实验室中有的仪器去组装气体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利用实验室中损坏的仪器和生活中的仪器去制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四、家校联合,共同督促
由于我所带的班级班额大,所带的班级多,很难督促到每一位学生,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有些思想并不成熟,性格正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在学习上很少主动的进行自主性学习,除了学校老师的监督督促以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指导家长随时监督学生把上课的内容背会背熟,形成学校——学生——家长一条线,使学生把当堂的内容及时消化吸收。例如在学习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时,我会告诉家长,这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比较多,请家长督促背会并检查。
事实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家校联合,共同督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在刚结束的中考中,我校初三化学取得了优异成绩,有12人获得满分,优秀率,及格率与去年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注重全体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是我们组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如下几条: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掌握“双基”是学习化学的前提和基础。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狠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课题)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比如化学素质教育系列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形式上课,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形式得以改变,促使全班同学的成绩同步提高。备课组收集一些新课标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成员,让他们改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上每节新课之都由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同组成员进行补充,力争拿出最好的上课方案。在新课的讲授过程同组成员集中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使每节新课都是集体的智慧。平时出的练习或测试题打印后集体讨论后再定稿,力争使每份练 1
习都能体现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加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
在初中,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按教材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不能检出氧气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加热温度不够高时,反应速度不快;加热温度高时。水的蒸汽压又过大;两种情况均导致试管内氧气浓度过低且氧气又会随着水蒸汽不断逸散到试管外,使试管内蓄积的氧气不足以引燃带火星的木条,反会使火星熄灭。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验,可方便而有效地排除水蒸汽对实验的干扰,检出氧气的存在。还改进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等等。在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七、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经常调整教学的进度和知识的难度。比如在上学期南海区期末考试后,发现学生的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和重点率偏低。在下学期初我们加大了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在练习中加强考点的渗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从中考的成绩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面对中考的结果我们反思一年来的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值得反思的问题有:
①对探究实验的考查怎样体现与新课标教材素材的有机的结合?
②初三化学教师面对三个教学班200多个学生,如何去关注好每一个学生?
③下学期复习备考期间如何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本学期初三化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争取明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初三化学组
本学期是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要继续稳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及时总结经验,保质保量地好期中考试前的相关教学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初三年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初三现有学生226人,8个班级,各班数学学习情况也是各有差异。上学期初二期终考试的平均分79.53分,合格率89.17%,优良率72.08%,优秀率35%。
2、教师情况分析:本备课组共有五位不同特长、不同风格的数学教师,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都很强,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老师要真正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还需要加强学习与研讨。
二、短期目标任务:通过我们备课组的努力,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争取进入公办学校中上水平。
三、主要措施及方法:
(一)深化课改,总结经验
继续学习、研究新课标,领会了课改精神,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教学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进行教育总结,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整理好相关材料。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做出特色
1.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优势互补,保证备课和上课的质量。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改精神。加强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切实提高教育学双边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反思。
3.组织备课组教师参加区、校级教研活动,了解教学动态,获取教学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进行信息交流,包括考卷的交流。
(三)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所面对的各项考试。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三基”,准备每个阶段内容均准备概念辨析题,努力提高各层次学生填空、选择题的准确率。为年级中的学优生准备每周一至二题综合题,并制定专门时间讲解,务必使其对于数学综合题形成一定的思路。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参、教辅材料、以及中考考纲、考试要求。统一每一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知识讲练的深度与广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练习一致,测试一致。平时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有经验及时总结,有问题及时解决。
4.备课组教学安排计划
第一阶段:开学至9月中下旬完成24章(从开始部分到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任务,认真完成课本及练习册上习题,及时讲评,并进行复习、测验、分析、讲评。
第二阶段:进行第一轮复习,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阶段内容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并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加以统计。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好好加以研究,并逐步落实,做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回隆镇中学 辛成玉
一、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贯彻课堂教学改革,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和新模式为着力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着重点,落实《新课程标准》上对初三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完成课程标准所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及时有效组织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迎接会考。
二、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新接的班级,存在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适应阶段;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认识不足,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历史会考的压力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上好每一课,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能达到高效。
三、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会考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
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网上和书上的资料来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5、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6、认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年级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史,它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历史的跨度特别大,学生对外国人物、事件不了解,所以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历史相比较,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授课时贯穿中国历史,作到纵向联系和比较。
2、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真正改变初三年级学生上历史课休息的局面。
3、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进度: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入新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 演示实验更为重要。例如:在讲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等这些知识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不必先讲解方法, 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自己得出方法。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 讲到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时, 学生会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为什么用碳酸钙而不是用碳酸钠?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稀硫酸?在课堂上我就增加了两组对比实验: (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固体, 然后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石灰石颗粒, 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观察两组试验现象, 得出问题的答案, 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深刻记忆, 同时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我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改进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四分之一。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家庭小实验的开展能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
第一次家庭小实验, 我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 学生只有小部分回家做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这些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 侃侃而谈, 其他没有做的学生流露出了崇拜的眼神。第二次, 我让学生回家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图, 以家里的玻璃杯、水盆、蜡烛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明显开始产生了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回家动手做了实验, 而大多都没有成功。第二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经过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 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该实验, 且成功率高, 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以后每当我做演示实验时, 学生都会问:“老师, 这个实验我在家里能做吗?”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 我还会补充一些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关系密切, 且在家中容易找到材料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优化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演示实验中, 验证性实验有15个。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大多以旁观为主, 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对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这一重点时, 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实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课本和资料, 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方案。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不法商贩贩卖假黄金”、“米汤冒充牛奶”、“石灰石冒充氮肥”等社会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揭穿。让学生组成科研小组, 自行寻找样品、设计方案、检测样品、书写报告。笔者认为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些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四、试验教学与考试相结合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设计适合于中考要求的探究环节,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后续实验, 增加探究的问题。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首先把结论告诉学生: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然后把探究性试验改成验证性试验。在完成书本探究的两组实验后, 再让学生探究其他两组试验。探索结论:一、二两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第三组和第四组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顿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 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而使质量减少, 第四组实验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而使生成物质的量增加。进一步启发:怎样防止第三组中的气体跑掉呢?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之后得出:在锥形瓶中套上气球或塑料袋, 或塞上橡皮塞。接着学生按改进后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学生还得出了第四组实验的改进方法:将燃着的镁条罩上罩。通过这样的启发、设疑、探索, 学生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铁钉生锈的实验中, 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的基础上, 为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 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索热情猛增, 我因势利导, 让学生设计实验, 拟出实验报告, 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 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进而顺利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能力, 可以肯定学生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 化学实验并不只是做来看的, 而是要把它彻彻底底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上有所收获, 能力上得到发展, 素养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2]胡胜利, 常艳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
关键词:方法;信心;实验
一、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中化学的学习必须过好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三关。它们的难度是逐一递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逐一过关才有学好化学的可能。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因为错误和失败就放弃学化学,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化学,想办法咬紧牙关挺过去前面就是胜利,也唯有这样才能学好启蒙的化学。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最终才能学好化学。
二、教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三的化学是一门介于文理科之间的基础学科,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综合运用“记图;编口诀和谐音记忆法;联系实际,结合实验;理解、领会老师举的例子和错题”等学习方法。
1.记图法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尽量转变成实物图、树状图、表格图等。如,记忆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过滤、蒸馏的有关现象和实验仪器及有关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可在头脑中先结合实验默记再看书巩固,这就是记实物图结合实验。可用树状图记忆物质分类,用模型图记忆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及示意图等。
2.编口诀和谐音记忆法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方法,如,教学绪言中我国古代化学史时,我用“陶铜铁纸(用)药酒(去)染”把“陶瓷制造、铜器使用、钢铁的冶炼、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的先后顺序轻松地让学生记住了;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学生对各成分体积比的记忆感到困难,我就用“儿要骑爸就是动山”来把“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编成了顺口溜,同时把书上的圆形图说成是中秋节的分月饼,学生在笑声中就记住了比例……
3.实验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旧知识、发现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但同时也会使学生仅认为新奇好玩。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认识实验和进行实验。首先要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再就是怎样做好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步骤,(在步骤清楚的基础上)思考实验仪器和试剂用品的注意事项等。并做好记录和适当的练习。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做一些兴趣实验,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4.理解、领会、纠错
练习在精而不在多,不怕犯错只怕不改。教师在选择例题和练习的时候就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考试说明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要一题多解;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即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则又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有选择性地记下典型的例子,领会题型特征及分析和解题思路。整理笔记和纠错,多做题不如多看题、想题、分析题。
三、鼓励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并持之以恒
1.认真听课
课堂上能否高度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的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教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详细笔录。
2.温故而知新
新学科新知识往往是记得快忘得更快。温故而知新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每天坚持5~10分钟看化学的书、错题或笔记,坚持课前预习(哪怕像看小说那样看)勾画出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3.勤于思考
思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要求学生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理解、消化。
四、分解难度,强化训练
初学化学中,学生对一些难点不容易掌握,因此,我把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这几个重难点分散开来训练。每天写几个常见的化学式、一两个方程式或做一道方程式计算题。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攻克了这几个重难点,同时也树立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树立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养成了好的记忆习惯,养成了看化学书的习惯,养成了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所学知识也就得到了巩固,成绩也就得到了保证,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九年级英语《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2)熟悉英语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3)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4)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二、提高教学方法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大家都懂得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而精心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效
率的前提。认真的备课,会使我做到胸有成竹,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教法的选择,都精心考虑,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因人施教),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的开发,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课上我会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等。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类教学
把班里的学生按照平时成绩分为A、B、C三类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语文,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三、加强课外辅导。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认真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实验中学历史组陈丽娟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2、4、7、11、12)五个班的历史课。虽然这是我第三次带毕业班了,但我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工作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教了几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脉络了,但教材的版本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明白自己对新教材还是有一定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因此预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初三化学教学必须实施情感教育
1.化学学科为情感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教师如同魔术师,给学生以好奇、冲动、崇拜直至尝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一种美的体现和享受,每一个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完毕整理,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过程。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感情地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化学知识与人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达到理想的目的。
2.情感教育是化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3.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初三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作为化学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暂时的错误一味批评打骂,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当学生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学校获得情感的补偿时,我们应该及时开导,为他们扫除障碍。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規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课堂上不能过于强调纪律,要让学生自我教育和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而让学生信任教师,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所以,我可以大胆地说:“情感是化学教学中的润滑剂。”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充分研究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和知识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材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精炼性的特点。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可将相关的情感因素有机融入,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有关化学史的教学。凯库勒曾说过:“化学史就是化学家的历史。”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受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与支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榜样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孜孜以求,不计较个人得失,持久不衰的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如,在教学“元素”一课时,可在介绍元素发现的历史知识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不折不挠、执著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结合“燃料及其利用”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越高,人的感受能力就越强,同时需要的情感水平也越高。学生只有认识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基础特征,才能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因此,“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处于教学之中的。
“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地,“方法”是情感生长的肥料。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结论,情感教育就被忽视,而不可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真正落实情感目标。新课程改革中就要求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主体参与,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亲自感受,体悟良好方法,进而把这种感受、体悟上升到情感价值判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比如,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和交流讨论,在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获取或加工信息的方法,就可以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充分认识化学实验中的情感教育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因此,化学实验部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融洽师生关系,注意情感迁移
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间以人的情感纽带,建立起的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可使教学变得富有成效,也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树立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城南初级中学)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概念教学
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未经本学科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习惯、经验、思维方式对自然现象、问题进行主观判断的一种粗浅的非本质的认识,也有文献称“迷思概念”。它受学生的日常生活、个人经验和学科间相互渗透等情况的影响,在教学之前就存在于学生的思维中,是个体认知的必然产物。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化学学科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化学概念因其抽象、枯燥而使教学难度加大,再加上初三学生由于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所以更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面对抽象事物的本质概念、原理不感兴趣,对内在的变化规律也不善于归纳总结。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考虑他们的前科学概念,甚至排斥前科学概念,只对概念的“定义”进行教授,那学生学习概念时就只是背诵了概念的词句,而没有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上构建化学概念,这种脱离了现实的科学概念教学势必是艰难的,也是低效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就是新概念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前科学概念通过互相作用,建立其内在的、非人为的、实质性的逻辑联系。初三化学概念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是怎样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通过前科学概念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从而建构起化学学科概念。
一、利用前科学概念,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完善科学概念
心理研究表明,人不能长期容忍认知的不平衡,即当原有的认知与现有认知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时,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冲突的本能。因此,只有那些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能使其产生认知冲突,需获得心理平衡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探知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结合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和维持其学习兴趣、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这种冲突。例如,催化剂、燃烧、饱和溶液、酸性溶液、非金属、金属、元素等“概念”早就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现在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提出自己似曾相识的模糊概念,学生就有些跃跃欲试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已知心理来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以燃烧为例,设置问题情境:燃烧同学们都见过,你能说说燃烧是什么吗?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中,燃烧就是有火。对此,教师可根据已学过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火并不是燃烧的本质,而只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此外,学生还认为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由此,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来纠正错误的认知,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确定燃烧这一学生熟悉的概念正确、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二、利用前科学概念,采用有效教学策略,科学建立化学学科概念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会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与掌握。教师应把前科学概念当成资源,把这种资源作为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前科学概念上主动构建科学概念,从而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
教师应通过调查、谈话、观察、让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等方法了解学生已有的观念,辨别其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对新概念学习的作用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从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利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1. 运用联想,促使化学学科概念的正迁移。
联想是由一种心理过程的出现而引起另一种与此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联想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之一,也是人们思索、探讨问题时一种连续的心理活动,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实用。因此,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广泛的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例如,学生在学微粒的性质之前,对闻到气味、升华、扩散等现象十分熟悉,这就可以让他们从宏观的感受去联想微粒的基本性质。再如,学习元素的概念时由于元素概念非常抽象,是一宏观概念,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时尚元素”等词的理解进行联想,从而促使其对化学“元素”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再如,在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时,学生对生煤炉非常熟悉,知道要用扇子扇风,要用蜂窝煤。对此,教师可告诉他们用扇子扇风是为鼓入充足的空气,蜂窝煤中的孔是为了增大空气的接触面积,顺势引导学生自然得出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2. 挖掘已知,促使化学学科概念的同化。
当新概念形成的时候,人在大脑中要把新概念同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联系,为新概念在大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适当的位置,这样新概念才会被连接拼合上去成为大脑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被消化吸收,这就是同化。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简单,同化概念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的联系,同化理解概念。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时,学生在初二物理中已学过物质由分子构成,但在化学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分子这种微粒与原子、离子进行区别比较,把新概念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同化。再如,引入饱和溶液时,学生都知道生活中往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糖,到一定程度糖就不能再溶解了,就像人吃饱了就再也吃不下一样,由此就轻松地完成了基本概念的同化。
3. 通过类比,变抽象为具体,
促使化学学科概念的形成。类比就是两个概念、原理或公式之间相似的特征的对应,也就是类比物与目标物之间的特征对应。运用类比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从而刺激其回忆起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表象,以此为契机促进知识或经验的正迁移。例如,在刚开始学习加热品应放在蒸发皿、烧杯或试管中加热,这与生活中加热煮饭等总要找一些容器一样,而在化学实验室这些就是反应的容器,要进行实验,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容器。再如,溶解性是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强弱的物理量,而在此前物理学上学过的导电性是表示物质导电能力强弱的物理量,两者相比较,进行类比迁移促进对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通过合理类比,能让学生看到许多深奥的化学基本概念与生活中的事物及已学过的知识都具有相似性,可以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更深刻地理解化学。
三、充分挖掘前科学概念,进行比较纠错,促使概念的转变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通过自己摸索产生的,没充分经过实践可能是错误的,甚至与科学概念完全相悖。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前科学概念尤其是错误的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产生新的、错误的概念,由于这些错误概念可能已伴随学生很长时间,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它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化学甚至是一学期下来,又会恢复为最初的错误概念,这是因为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构建了自己认为对的理论,并依赖其解释了许多问题,所以一时难以修改。例如:烟雾不分,液态的物质就是有水的,水是白色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原子在任何时候都是可分的,具有酸性的物质就是酸,盐类就是食盐,加快反应的物质就是催化剂,饱和溶液就是很浓的溶液,材料不是金属就是非金属,等等,由于这些已有的错误知识经验具有隐蔽性,教师往往很难发现。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前概念,就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获得,还会导致其产生更多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已有的错误知识经验的转变更需要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用科学的方法重新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法来诱导、分析学生的前概念,创设认知冲突,还可以运用“反例法”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甚至可让学生讨论,使其错误的思维得以暴露,并发现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从而最终放弃错误的认知,接受科学概念。例如,利用干冰升华制舞台云雾,学生往往会回答说就是舞台“烟”雾,教师只要加一句如果是“烟”雾的话,表演者在表演节目时会怎样呢?由此,就能轻松地促使错误概念的转变。
总之,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是个体认知的必然产物,但更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前科学概念,通过各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现对科学概念全面、正确的理解。如前概念是正确的,则在已有的基础上扩展或重新解释,把概念“进化”,如前概念是错误的,就对前概念进行重建,实施“革命性”的组建工作,构建新的科学的概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初三学年化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2023学年度初三化学备课组小结11-09
初三学年组工作计划09-25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07-18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11-08
免费初三化学教学案例09-13
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06-11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化学)07-24
初三化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