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社会保险业务的现状和信息系统的目的

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 社会保险的业务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建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轻松应对日益增长的保险业务量,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更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社保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意义十分重大, 财务信息系统是决定社保事业能否健康发展, 以及如何发展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 社保财务信息系统是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保业务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持, 而建设一个完善的、运行良好的社保财务信息系统需要从资金到技术等各方面的投入。

1.1 社保财务信息系统的业务基础

社保财务信息系统的业务基础是社保财务会计核算, 它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核算主体是社保基金, 而不是经办社保机构。会计核算的这一特点是由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 表明社保基金既不属于政府, 也不属于社保经办机构, 而是属于全体参保人员;二是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及保障支付能力顺理成章的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三是社保财务会计工作首先要对所有参保人负责;四是社保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开放性;五是社保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海量的数据。由此决定了社保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首先必须做到:明细核算到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的收入、支出、结余信息;满足参保人缴费情况、待遇享受等情况的查询需要;安全、快捷、甚至实时的处理海量数据;随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社保政策提供预测、决策支持;接受各方监督社保会计核算的这些要求, 决定了社保财务信息系统不能是一个信息的孤岛, 而应是一个综合化和集成化的支持预测、决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2 社保财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 社保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资源共享、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外部接口, 收发和处理外部数据, 形成一个综合化、集成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而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1) 实现与业务系统无缝连接、数据共享和标准统一。在网络运行环境下, 财务信息系统不应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 而应与业务系统有着紧密关系。二者通过共用一个中心数据库, 实现无缝连接、数据共享及标准统一。

(2) 与外部关联单位实现电子数据交换。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涉及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经办机构, 以及税务机关、银行、邮政、医院等众多部门。不但数据处理的环节众多, 而且数据量十分庞大。在社保事业不断发展, 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必须实现与外部关联单位的电子数据交换。其中, 关键的一环就是在社保管理部门的协调下,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至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可视具体条件进行。例如, 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及时的实账注资, 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及时的实账计算等都需要时实、分布式处理。

(3) 实现业务系统支持和监督。加强内控管理是基金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环节,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作为基金收支管理的主体, 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机构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相联通。内控制度实施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实现财务会计的实收实付金额、到账标识、到账时间与业务经办部门应收应付金额、到账标识、到账时间保持一致, 防止出现重复, 甚至虚假收入和待遇支付的情况发生。

通过常设会计记账凭证金额与业务数据应收、应付的唯一性的确认, 可以堵塞收、支业务的漏洞, 实现严格的系统内部控制。一方面, 财务信息系统在进行应收、应付数据到账确认处理时, 直接自动生成常设会计记账凭证。另一方面, 由纸质会计原始凭证生成电子化会计原始凭证。即, 凡是涉及基金正常收付 (指有业务应收、应付台账) 的会计记账凭证, 都必须附有一张电子原始凭证, 并能够在电脑中直接详细查询到组成该张会计记账凭证的所有明细资料, 而且这些资料是电脑直接在共享数据库取数生成, 没有人工介入。因此, 如果会计主管要审核某张会计记账凭证金额的真实性, 只要点击出该张会计记账凭证的电子原始凭证查看便可辨别出来。再一方面, 会计记账的信息也会同时反馈到共享数据库中, 业务部门可以看到会计部门在何时做实收实付处理和进行会计核算, 或者收付不成功的原因, 并对会计部门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2 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简介

用ORACLE系统提供的软件工具开发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是社会保险行业整体信息系统, 承担着社会保险机构的业务处理, 内部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

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都在起步阶段, 因此, 正确的选择设计原则和整体架构对整个系统的成功实施和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是ORACLE11G企业版, 操作系统为AIX, 采用ORACLE11G技术建立数据库, 使用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专用开发工具Developer/2000Forms Designer技术建立与ORACLE数据源的链接, 并且实现了财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Develop er/20 00 For ms Designer是ORACLE系统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 是为程序员提供用来开发基于表格的应用软件的一个通用软件生成工具。它采用原型法为开发方法, 采用软件自动生成技术、重用技术、动态定义技术等当代计算机软件发展的高新技术。

ORACLE Forms是Developer/2000 R2.0的主要产品, 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开发工具, 利用form可以开发出基于Form的Client/Server应用系统。

Form是一个应用界面, 是将数据以动态表格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通过这个界面用户可以和数据库进行交互, 完成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

在Form中, 还可以进行Form之间的集成, 设计出菜单以及画布、窗口、标签等, 构成复杂的应用系统。Form应用包含的对象如下。

Form:是由相关Block (数据块) 组成的集合, 每个Block可与数据库相连接;

Block:所有Item (数据项) 都包含在一个Block中, 数据块有基表块和控制块;

Item:是界面对象, Item逻辑的组成了Block。

所以, Form是Block和Item的集合。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Form是Block组成, Block由Item组成, 而Item还有下一层就是触发器 (Trigger) , 这是项级触发器。此外, Block有块级触发器, Form有表格级触发器。组成一个Form往往有多个Block, 而Block中又包含多个Item。

通过“菜单选择”和“表格填写”的用户界面使你可迅速的开发出基于表格的录入、查询、修改等等操作的应用软件。它所特有的非过程化方法使得你能非常高效的构造应用“原型”并可在“原则”上对应用软件进行优化。你的设计重点是放在“原型设计”上, 而不是“编程”上。当“原型设计”完成后, 应用软件的开发便基本告成。

Form不同于其他开发工具可以把好多功能集中在一个模块中, 在Form中一个功能使用一个模块, 也就是可以生成一个执行文件, 到最后运用菜单技术把所有的执行文件上传到总的运行环境。Form开发的基金财务子系统能够和业务很好的结合起来, 可以从业务通用接口中取得数据进行财务处理然后在返回业务接口, 使财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衔接。

3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系统基金财务子系统总体规划

3.1 社保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社会保险行业在机构设置上属于的域分布式, 在业务处理上属于典型的联机事务处理 (OLTP) 类型, 具有与金融行业类似的特征, 借鉴国内外金融、保险系统的发展思路和经验、社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 坚持标准。要坚持标准, 一个含义是坚持技术标准和潮流, 这样使得系统开放灵活, 从而延长了生命周期, 同时具有坚实的继续开发的基础;另一个含义是要采纳行业通行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处理方法。 (2) 采用开放技术。开放技术是业界的主流技术, 采用开放式系统平台成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商、集成商和用户的共识。 (3) 高可靠性与可用性。由于社保业务的关键性, 社保信息系统对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强调整个系统高可靠性, 确保在意外情况故障或重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保证在业务高峰期间的系统响应能力。整个系统应采用多网备份、多机备份结构,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应当考虑容灾中心的建设。 (4) 高扩展能力。在发展迅速的IT领域, 应用环境, 系统的硬件或软件都会不断的加以更新, 因此, 系统的可扩充性以及前后兼容一致性好坏决定着系统的发展步伐。 (5) 安全与管理。如果想管理好并利用好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资源, 就必须建立一个安全实用、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6) 服务与支持保障。

根据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可以把财务管理系统大致分为几个模块:财务初始化设置管理、基金支付管理、帐务处理管理、出纳管理、财务综合查询管理、基金报表管理。

3.2 需求分析

(1) 需求描述与分析。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系统, 明确应用环境对系统的要求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特别是数据应用非常广泛, 非常复杂, 要是事先没有对信息进行充分和细致的分析, 这种设计就很难取得成功。所要开发的系统是江宁区的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系统, 对于社会保险, 应该与国家政策紧密相结合, 系统要具有可扩展性, 这样对日后的升级和增加功能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通过需求分析阶段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个应用情况作全面的、详细的调查, 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 收集支持系统总的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要求, 确定用户的需求, 并把这些写成用户和数据库设计者都能够接受的文档。

(2) 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大致可分为三步来完成, 即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通过。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又称为系统调查。为了充分的了解用户可能提出的要求, 在调查研究之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了解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方式。

调查的目的:首先, 要了解组织的机构设置, 主要管理活动和职能。其次, 要确定组织的目标, 大致管理流程和任务范围划分。项目组接受江宁区劳动局委托在江宁区原来的社会保险财务系统上进行升级和开发, 因此,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考察、研究。并且通过和财务管理以及操作人员交流来完善管理功能。

调查的内容:外部要求:信息的性质, 响应的时间、频度和如何发生的规则, 以及财务管理的要求, 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管理的现状:即财务管理信息的种类, 信息流程, 信息的处理方式, 各种流程工作过程。组织机构:了解财务管理机构的作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是否适应计算机管理。

调查方式:在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调研小组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访问、交谈可获得财务管理高层的、内部的管理需求, 以及财务管理的管理目标、变化趋势和长远规划的有关信息。并且, 还可通过现场具体实践, 对财务管理系统有一个深刻得了解。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要想把收集到的信息 (如文件、图表、票据、笔记) 转化为下一阶段设计工作可用的形式信息, 必须对需求信息做分析整理的工作。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系统基金财务子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分析结果的描述:除了数据流图以外, 还要用一些规范表格进行补充描述。近年来许多设计辅助工具的出现, 已使设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字典和需求分析语言来进行这一步工作。为了清楚的描述需求分析的结果, 分类编写, 以供设计阶段使用, 并可作为验收的依据。数据项清单:列出每个数据项的名称、含义、来源、类型和长度等。管理活动清单:列出最基本的管理任务, 包括任务的定义、操作类型、执行频度、所属部门及涉及的数据项等。

评审通过:评审的目的在于确认某一阶段的任务是否全部完成, 以避免重大的疏漏或错误。财务管理数据库的评审要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质量。评审常常导致设计过程的回溯与反复, 即需要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所提交的阶段设计成果, 有时甚至要回溯到前面的某一阶段, 进行部分乃至重新设计, 然后在重新评审, 直至达到全部财务管理数据库系统的预期目标为止。

3.3 概念设计

3.3.1 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 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 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化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 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 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便于组织管理。

不受特定的DBMS所限制, 也独立存储安排和效率方面的考虑因而比逻辑模式更稳妥。

概念模式不含具体的DBMS所附加的技术细节, 更容易为用户所理解, 因而才有可能准确的反映用户的信息需求。

3.3.2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表达概念设计结果的工具。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系统基金财务子系统的概念模型图如图2所示。

3.3.3 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

概念设计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三步来完成:进行数据抽象, 设计局部概念模式;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评审。

(1) 进行数据抽象, 设计局部概念模式。局部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构造全局概念模式的基础。因此, 需要先从个别用户的需求出发, 为每个用户或每个对数据的观点与使用方式相似的用户建立一个相应的局部概念结构。在建立局部概念结构时, 要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细化、补充和修改, 如有的数据项要分为若干子项, 有的数据的定义要重新核实等。

设计概念结构时, 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念”。聚集是将若干对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组合成一个新对象。概括是将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对象合并成更高一层意义上的对象。

(2) 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综合各局部概念结构就可得到反映所有用户需求的全局概念结构。在综合过程中, 主要处理各局部模式对各种对象定义的不一致问题, 包括同名异议、异名同义和同一事物再不同模式中被抽象为不同类型的对象等问题。把各个局部结构合并, 还会产生冗余问题, 或导致对信息需求的再调整与分析, 以确定确切的含义。

(3) 评审。消除了所有冲突后, 就可把全局结构提交评审。评审分为用户评审与DBA及应用开发人员评审两部分。用户评审的重点放在确认全局概念模式是否准确完整的反映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和现实世界事物的属性间的固有联系;DBA和应用开发人员评审则侧重于确认全局结构是否完整, 各种成分划分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不一致性, 以及文挡是否齐全等。

3.4 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的结果是得到一个与DBMS无关的概念模型。逻辑设计的目的是把概念设计阶段设计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这些模式在功能上、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及数据库的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的要求。

3.4.1 逻辑设计环境

在逻辑设计阶段主要输入下列信息。

(1) 独立于DBMS的概念模式:这是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所有局部和全局概念模式。 (2) 处理需求: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业务活动分析结果。这里包括数据库的规模和应用频率, 用户或用户集团的需求。 (3) 约束条件:即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要求及响应时间要求等等。 (4) DBMS特性:即特定的所支持的模式、程序语法的形式规则。

3.4.2 逻辑设计的步骤

逻辑设计主要是把概念模式转换成DBMS能处理的模式。转换过程中要对模式进行评价和性能测试, 以便获得较好的模式设计。

(1) 初始模式的形成。这一步是形成初始的DBMS模式。根据概念模式以及DBMS的记录类型特点, 将模式的实体类型或联系类型转换成记录类型, 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实体可能分裂或合并成新的记录类型。

(2) 应用程序设计梗概。在设计完整的应用程序之前, 先设计出应用程序的草图, 对每个应用程序设计出数据存取功能的梗概, 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

(3) 模式评价。这一步的工作就是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评价。评价数据库结构的方法通常有定量分析和性能测量等方法。

(4) 修正模式。修正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模式适应信息的不同表示。此时, 可利用DBMS的性能, 如索引或散列功能。但数据库的信息内容不能修改。如果信息内容不修改, 模式就不能进一步求精, 那么就要停止设计, 返回概念设计或分析阶段重新设计。

3.5 物理设计

3.5.1 物理设计的步骤

物理设计首先要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然后,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结果满足原设计要求, 则转向物理实施, 否则, 就从新设计或修改物理结构, 有时甚至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修改数据模型。具体的说, 物理设计可分为五步来完成, 前三步涉及物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后两步涉及到约束和具体的程序设计。

(1) 存储记录结构设计。设计存储记录结构, 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 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在设计存储记录结构中, 逻辑数据库结构并不改变, 但可能要进行“记录”分割工作。 (2) 确定数据存储安排。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 将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的分配物理区域。利用记录聚簇技术, 在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 将不同类型的记录分配到物理群中去。 (3) 访问方法的设计。访问方法是给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提供存储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可能访问的路径和存储记录;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的访问路径, 但不涉及存储结构的设计和设备分配。数据库系统通常是多用户共享系统, 对同一数据存储, 要建立多条路径, 才能满足多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 (4) 程序设计。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 应用程序设计就可随着开始。从理论上说, 数据库的物理数据独立性的目的是消除由于物理结构设计决策而引起的对应用程序的修改。但是, 物理数据独立性未得到保证时, 可能会发生对程序的修改。

3.5.2 物理设计的环境和性能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对逻辑数据库结构进一步求精的过程。从逻辑设计阶段得到的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了物理设计的工作框架, 在物理设计阶段, 一般不必对逻辑结构作修改。如果在物理设计中查出了重大的失误, 或者处理需求在某些方面有重大改变, 那么必须返回到逻辑设计阶段, 作必要的修改。

物理设计阶段的输出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包括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布及访问方法。它能满足所有的操作需求并给出对硬件、软件系统的约束。

在设计过程中, 效率问题只能在各种约束得到满足且获得可行方案之后进行。

在物理设计过程中, 不能把单个性能作为唯一标准, 而要对一组性能进行评价、需要对时间、空间、效率、维护开销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我们假定数据库系统性能用术语“开销”描述。在不同的时候, 开销可由时间、空间及货币值给出。

在数据库系统生存期中, 生存期的总开销可表示为下列几项:规划开销;设计开销;实现与测试开销;操作开销。

数据库设计者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知道物理数据库在实现时, 用户的使用和计算机资源的操作开销是多少, 这些是评价数据库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3.6 数据库的建立

(1) 建库。

数据库的名称和标识符要么由初始化参数DB_NAME指定的, 要么由CREATE DATABASE语句指定的。在ORACLE系统中, 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创建数据库。一种是使用DATABASECONFIGURATION AS-S I S T AN T向导工具,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C R E AT E D AT AB AS E语句。前者是基于JAVA的图形工具, 可以在任何平台上使用, 并且是创建数据库的最简单的方法。后者是PL/SQL语句, 它可以最灵活的创建数据库。如果使用ORACLE DATE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向导来创建数据库, 可以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即可;如果希望使用PL/SQL语句。那么可以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数据库创建完成以后, 除了创建数据库的各种文件之外, ORACLE服务器还在数据库的文件内创建了结构, 如数据字典、动态的性能表等。

(2) 建立表空间。

如果是一个比较小的数据库, 那么该数据库可能只需要一个SYSTEM表空间。但是, ORACLE系统建议用户创建多个表空间来存储用户的数据、索引、回退段和临时段, 并且把这些存储的内容与数据字典分开。这样, 在数据库管理操作中就可以更加灵活, 并且可以降低数据字典对象和方案对象在同一个数据文件中挣抢空间。

表空间是指组成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空间区域。每一个表空间都由一个或多个操作系统文件构成, 这些操作系统文件称为数据文件。管理表空间就是创建表空间、设置表空间的特性、修改表空间的大小和管理数据文件等。

在使用表空间之前, 必须创建表空间。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来创建表空间。一种方法是使用DBA STUDIO的存储管理器工具,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PL/SQL语句。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 容易掌握, 适合于初学者用户使用。后一种方法比较灵活, 语法清晰, 适用于有经验的数据库用户。

(3) 建立用户。

可以有两种方法创建用户, 一种方法是从DBA Studio工具中启动Oracle Secur i t y M a n a g e r工具,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CREATE USER语句。

Create user bysb identif ied by bysb default tablespace by sb_ts;

用户建立以后要对用户进行授权。

grant connect, dba to bysb;

(4) 创建表。

在ORACLE系统中, 表是数据库中的主要对象, 是真正存储各种各样信息的对象。从持久时间和使用是否广泛来看, 表可以分为永久性表和临时性表。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存储在永久性的表中。通常所说的数据库表, 就是永久性表。在永久性表创建之后, 这些表就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 并且一直存在, 直到它们被删除为止。在数据库中的表可以被数据库中的用户使用, 当然, 这些用户应该具有使用表的相应的权限。用户还可以创建临时表, 临时表的使用与永久表类似, 只是临时表存储在内存中, 当它们不再被使用时, 会被自动删除。表具有这些特征:代表实体、表名在数据库中是唯一的、由行和列组成、行的顺序是任意的、列的顺序是任意的、列名在表中是唯一的。列名在一个表中的唯一性是由ORACLE系统强制实现的, 即在一个表中, 应该没有相同的两行同时出现。在一个数据库中, 对某一个所有者来说, 表名必须是唯一的, 这是由系统强制性实现的, 但是, 如果为表指定了不同的用户, 那么可以创建多个具有相同名称的表。使用这些表时, 区分这些表的方法是在表名前面加上所有者名称作为前缀。在ORACLE系统中, 即可以使用DBA Studio工具来创建表, 也可以使用创建表的向导工具来创建, 还可以使用CREATE TABLE语句来创建表。

3.7 数据库的实现 (表1)

3.8 财务管理系统其它设计工作

(1) 财务管理数据库的重新组织设计。对财务管理数据库的概念模式, 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作重新组织, 其中改变概念模式或逻辑结构又称为重新构造, 改变物理结构则称为重新格式化。重新组织通常是由于环境、需求的变化或性能原因而进行的, 如信息定义的改变, 增加新的数据类型, 对原有的数据提出了新的使用要求, 改用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新存储设备以及数据库性能下降等都要求进行数据库重新组织。 (2)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财务管理应用程序时, 要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 例如所设置密码的保密程度, 也可以为不同级别的用户建立不同的view。 (3) 事物控制。为保证多用户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事物概念。事物控制通常有系统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方式。系统控制通常都是以一个语句为单位。人工控制则以事物的开始和结束语句显示实现。一般有经验的应用开发人员采用人工控制方式。人工控制方式用几条完成同一目的语句构成一个事物, 可减少一个语句所导致的较多的系统开销。

3.9 财务管理系统调试

财务管理数据库建立后, 应装入大量记录, 进入试运行阶段。

业务界面包括对缴纳费用人员记录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的调试。最主要的是增加模块的调试。

财务界面包括对凭证库的查询、修改、打印情况等功能的调试。最主要的也是查询模块的调试。

用户的反馈信息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自己调试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指导用户对相关模块的测试, 定期的进行交流, 对于测试中的问题及时处理, 以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在前一阶段, 虽然也作了性能预测, 但是仅仅估计了性能估计, 且在估计过程中, 我们做了许多简化和假设, 忽略了许多次要因素, 因而估计是粗糙的, 并可能失真。在试运行阶段, 必须进行实际测量和评价, 测试数据尽可能覆盖现实世界的各种情况。

如果实际测试结果不符合设计目标, 则需返回物理设计阶段, 修改参数。有时也许还需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 调整逻辑阶段。

3.1 0财务管理系统运行与维护

财务管理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的开始, 但并不标志着财务管理数据库设计工作的结束。财务管理数据库维护工作不仅仅是维持其正常运行, 而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 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按照系统提供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 经常检查系统安全性是否受到侵犯, 及时调整授权, 实施系统转储与后备, 发生故障后及时恢复。 (2) 性能的监督、分析与改进。利用系统提供的性能分析工具, 经常对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及响应时间进行分析、评价, 并结合用户意见确定改进措施, 实施重新构造或重新格式化。 (3) 增加新功能。根据用户的意见, 在不损害原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情况下, 对原有功能进行扩充。 (4) 发现错误, 修改错误。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错误, 并修改错误,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由于数据库应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或实体, 实体与实体的联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设计不能很好的满足新的需求, 不得不适当调整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当然, 数据库重新构造的程序功能是有限的, 只能作部分的修改和调整, 若应用变化太大, 重新构造也无能为力了, 则表明原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存期的结束, 应该重新设计数据库, 开始一个新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周期。

摘要: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 实现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 建成了一个实用、规范的系统, 实现对劳动保障基金财务的管理, 形成有效的基金监控体系, 建成与社会保险业务系统无缝衔接, 信息完全共享的财务系统。

关键词:财务管理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无缝衔接,信息完全共享

参考文献

[1] (美) laors bo vanting.oracle企业管理器基础教程[M].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 藤永昌, 孟凡民.oracle developer/2000r2.0开发技巧与应用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55-73.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文件资料集 (2000~2003)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2 0 0 3:4 3-4 6.

[4] 赵伯山.Oracle9i中文版实用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03-151.

[5] 陈思国, 殷巍.SQL*FORM与软件开发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1995 (5) :4 5-4 6.

上一篇: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常见故障分析下一篇:分析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点、动力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