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精选10篇)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及《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09〕59号)精神,蒙自县社会保险中心为有序推进我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取得实际成效,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对参保职工“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站在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推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规范化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目标任务
以《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普遍达到:制度措施落实、场地设施落实、专业人员落实、保障经费落实,基本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参保对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
1、认真组织学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规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制定蒙自县社会保险中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明确档案管理制度、专管人员、档案室落实等内容。
3、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1、建章立制(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
(1)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
2(2)制定《蒙自县社会保险中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归集目录》。
2、整理归档(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档案归集
在具体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未出台前,对各类业务档案按照、险种、业务种类先进行初步归集、分类,于2010年4月前完成先期归集工作,并对2009年9月1日以后新形成的业务档案及时进行归集。(2)档案整理和电子化管理
根据具体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分步骤有序地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并实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工作,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推进档案整理和电子化工作。
(三)验收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1、将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完成情况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于2011年5月底前上报州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迎接州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的达标验收工作(2011年5月-9月)。
四、保障措施
社保中心将按照《规定》和本《方案》的要求,积极协调解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必要的档案库房、基础设备、人员和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问题,努力实现我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场地设施、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的落实。
(一)场地设施
根据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档案馆建设标准》(省级40m2/万卷、市级50m2/万卷、县级60m2/万卷),确定综合档案库房的面积,在2010年12月前落实档案场所建设工作。
(二)人员配备
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建档案管理队伍。作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要熟悉计算机操作。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软件操作培训。
(三)经费保障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设工作经费,安排业务专项经费支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了推进我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设工作,县社保中心成立以中心领导为组长、相关业务主办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档案管理有关制度,布署工作计划,确保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取得成效,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积极将贯彻落实《规定》的工作动态及时上报局办公室和州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蒙自县社会保险中心
1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意义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是保险人员缴费数据统计收据的良好保障。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记录中不仅仅有投保人缴纳费用的情况, 社会保险业务的运行状况更是一目了然, 投保人参保的情况以及享受待遇的情况清晰的记录在册。由此可见, 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对于保险事业是多么的重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可以适当的减少管理漏洞, 降低舞弊差错。
实际上,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社会保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可以适当的减少社会保险内部管理的漏洞。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不仅可以集中管理业务投保人的信息, 还能为以后保险公司设计与监督提供良好依据。
2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分类不清, 容易造成重要档案遗失或者归纳错误的发生。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档案材料纸张形式各异, 装订不规范, 给档案的归类与查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据调查得知, 目前大多数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使得业务档案难以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以及分类, 使得档案的查阅遇到困难。
再加上目前社会保险业务量的日益庞大, 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参保单位和职工的查阅、核对需求, 使得参保单位和职工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的质疑, 影响了社会保险部门形象。
3 如何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作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人员, 在管理机制方面要更加努力, 对于分类归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要派遣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已达到方便查阅的目的。领导者要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部门设置专门部门管理档案, 进行业务档案分类, 各类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确定, 人力、物力、空间方面等资源适当的减少, 可以降低浪费, 目的时达到业务档案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要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管理。如档案库房、办公区、阅览区各自独立, 配置必要的防火、防潮、防虫、防尘等必要设备, 要最大程度的体现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统一规范化。
社保企业要注意对综合型人才的专业化培养。社保企业想要将该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就要首先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而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一条方法就是社保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培训增多。设备企业为了达到做好的基础条件来进行设备档案管理就要更多的购进新系统软件。加强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 建立并严格执行业务档案移交、保管、借阋、销毁制度, 确保业务档案安全完整, 与有效利用性。
根据上面论述, 除了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与流程, 还拓展业务档案收集渠道, 改善了业务档案保管条件, 丰富业务档案门类和数量, 抢救了一大批受损业务档案, 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基本实现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肖杰.浅析如何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经济师, 2008 (11) .
[2]吴石.浅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和途径[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 (5) .
[3]锅彩虹.浅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4) .
[4]马兴国, 孟祥才, 孟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之我见[J].兰台内外, 2011 (4) .
[5]沈加琴.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与建设, 2013 (8) .
[6]李爱霞.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思考[J].山西档案, 2010 (7) .
[7]郑夕云.浅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J].就业与保障, 2013 (6) .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对策
一、加强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2010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承诺的法律保证。作为国家经济基石的国有企业在推进社会保险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尤其是按时足额缴交各项社会保险金,加强社会保险费用申领的基础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更好地维护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權益,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加社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免除企业员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尤其是企业根据国家社会保险规定建立的一些补充保险,更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了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凝聚力,有效推进国有企业的平稳发展。社会保险有利于企业的安定、有利于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安全网”、“稳定器”、“平衡器”、“助推器”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站在维护国家和员工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思路,不断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规范性、科学性,推动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现代企业是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所以导致企业往往在新进或招聘人员时都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主的,而忽视了其他管理工作人员的招聘。企业社保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没有专门的部门,社保管理人员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进行兼任。这些人员由于岗位不固定,社保管理的职能不确定,导致企业社保管理水平不高、基础工作不扎实,从而导致社保作用发挥不明显。
2.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滞后,因社会保险工作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于生产经营工作相比处于弱势,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下发的相关通知、规定在企业中无法得到及时的落实,其次,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因待遇、个人发展受限等原因,对社保工作存在排斥心理,工作积极性缺乏。第三、员工本身对社会保险工作认识不足,往往是等到退休时、工伤发生时、失业时才发现问题。导致问题因时间太久,原始资料缺失,无法处理。
3.企业社保管理人,他首先是企业人,然后是社保人,管理工作中在符合相关制度的情况优先考虑的是企业利益,在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政策的落实、推进时无法充分发挥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者的作用,导致社会保险管理中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工作质量不高,影响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定、修改。
4.国有企业在执行社会保险相关制度时存在诸多实际情况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发生工伤死亡事故后,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降低社会影响,往往会一次性支付工亡待遇,工亡待遇的标准也在工伤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根据谈判情况做出浮动,供养亲属的抚恤待遇也只能一次性支付,导致本应由社保基金承担的费用转嫁为企业承担。
三、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的社会保险服务部门。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并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社会保险管理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管理流程及考核标准,并以基金缴交作为考核企业内部项目的主要指标之一,切实提高企业社保服务水平和地位。
2.地方社会经办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企业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培训,业务工作办理流程发生变化也应及时告知企业经办人员。
3.国家应尽快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解决国有企业,尤其是流动施工企业多地区参保的现状。部分流动施工企业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地区多达3、4个。企业收集的各项数据无法共享,增大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难度。且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往往导致其退休待遇、医疗待遇出现差别,也是造成企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4.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推进企业年金的建立。企业年金又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不仅可以提高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加强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稳定。
5.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经常性的组织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调研,结合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实际,了解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险政策及管理流程。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自查整改工作报告
我处根据常工险函[2012]10号文件精神,按照通知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对开展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的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方面。
详细采集个人权益信息,完整地记录参保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登记、缴费、享受待遇及其他反映社会保险个人权益信息,个人权益记录数据与业务经办原始资料一致,及时采集个人权益信息。从8月中旬开始所有经办业务数据采集全部通过信息系统前台客户端进行。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设置个人权益记录管理权限,信息系统中的岗位权限按规定设置。个人可随时查询权益记录的管理,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日常维护情况,建立并执行个人权益数据维护审批流程,建立了个人权益记录维护日志,采集、保管和维护个人权益信息存档并保管。
二、强化服务意识方面
建立健全了多形式、全方位的查询服务体系,开通了信息系统全方位查询服务,单位基本信息及缴费情况,个人待遇享受及支付情况等。
三、权益记录保密安全管理方面
不存在通过后台开库直接进行输入,没有提供虚假个人权益记录或篡改个人权益记录的情况发生,社保机构数据管理职责已落实,没有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将个人权益记录委托第三方单独管理和维护的情况。个人权益数据用户管理权益控制已落实,不存在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兼职业务经办用户或者信息查询用户现象。个人权益记录查询规范,没有提供数据库全库交换或者提供超出规定查询范围的信息。没有将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用于与社保机构约定以外用途。没有擅自提供、复制、公布、出售或变相交易个人权益记录信息的行为。
四、法制廉政教育开展方面
定期开展了法制教育、反腐教育以及相关宣传,设置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个人权益记录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工作联动机制情况,个人权益记录管理服务情况纳入了主要业务考核内容,与电信、邮政、银行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合作。
南县工伤保险处
一、基本情况
(一)自治区区本级社保业务档案通过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领导小组验收。2011年9月,自治区本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通过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验收,符合优秀等级标准。
(二)启动自治区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根据《关于印发《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1年,有16个地区(含“三油一铁”社会保险中心)提出申请达标验收报告,经过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领导小组验收确定,有6个地、州、市社保业务档案管理达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优秀等级单位”标准。
(三)加强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建立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机构。自治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加强与同级档案行政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业务支持和指导。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相继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地区档案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组织、实施、协调、督促等工作。同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积极努力,成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截止2011年末,全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成立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机构93个,其中地、州、市级17个、县级75个;配备专兼职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277名,其中地、州、市级76名,县级196名。
(四)加强社保档案基础建设,保障社保档案工作开展。按照《规定》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社保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2011年底,全区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三分开”的原则,共建有业务档案管理专用场地9995平方米,比2011年6月末增长19%,其中办公区、库房、查阅室分别占总面积的27%、65%和8%;陆续配备了档案管理专用密集架1396列、计算机181台、扫描仪50台等专用设施设备,比2011年6月末分别增长了16%、26%和178%。×××自治州社会保险管理局加强组织领导,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700万元用于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业务档案目录自动生成和全部档案计算机管理,所属市、县社保业务档案实现了影像化处理。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细化工作流程、理清工作职责、固化工作内容入手,按照自治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地区工作需要,制订了《社保档案管理制度》、《社保档案操作规程》、《社保档案达标验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使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全区形成了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截止2011年底,全区社保业务档案实现入库12.66万卷,比2011年6月末增长32%。
在做好档案入库的同时,各级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认真接待业务档案查询人员,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准确,实现了业务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各地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且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间短,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正在进行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的档案库房、办公区、查阅室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三)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随着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社保业务档案入库量将急剧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个别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与自治区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社保业务档案各环节管理等方面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全面开展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根据自治区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总体部署,2012年开展全区地、县两级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2012年底,自治区完成对各地、州、市级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各地区按自治区要求及时开展并完成对所属市、县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根据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全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三)加强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从库房管理和档案利用两方面加强已入库档案的管理,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耐心解答参保单位或个人对业务档案的查询,提供优质服务,树立社保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
(四)进一步加强社保业务基础建设。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从保障档案管理基础用房、设备和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强社保业务档案基础建设,以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处的精心指导下,保险处紧紧围绕市、区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基金征缴,下大力气狠抓基础管理和规范工作流程,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圆满完成了市、区确定的任务目标。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明年的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基金征缴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1年全年,我区共收缴养老保险基金 万元,较上年年增收 万元,增幅达 %;收缴失业保险基金 万元,较上年年增加 万元,增长近%。两项基金收缴均全部完成了市、区下达的任务目标。具体工作主要是: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情况纳入政府对各乡镇、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保证了基金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目前已经实现全员参保,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人,其中在职人员 人、离退休人员 人,养老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百分之百。
二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的新情况,在征 缴过程中严格进行缴费基数审核,重点是对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高出部分津贴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了当期养老金的应收尽收。
三是协调财政、银行等单位,规范、完善了银行代扣养老金机制,通过委托代理银行实行定期扣缴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到帐,保证了待遇支付所需,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征缴工作效率。
(二)不断强化服务大局意识,退休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充分认识到离退休老同志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区实现“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拆迁任务十分繁重,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政治觉悟普遍较高,对地方的发展充满热情,而且大部分居住在村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发挥好老同志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对全区的拆迁建设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工作中我们注重突出服务大局意识,力争以优质的退休管理和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继续巩固发放成果,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在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养老金发放无当期拖欠。全年共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万元,代发 各项补贴近万元,较好的保障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二是积极协调有关科室,扎实作好养老金待遇调整和补贴归并工作。加班加点对全区 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逐一进行审核,准确核定了每一名老同志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时间以及职称职务等相关情况,圆满完成了待遇调整和归并补贴等工作。
三是加强与区委老干部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定期交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和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同志们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得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普遍肯定和认可。
四是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春节走访慰问工作。在当前地方财力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滑较大、财政支付压力增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在春节之前统一购置了走访慰问用品1400套,召开专门会议安排老干部走访慰问活动,得到了广大老同志的普遍赞誉。
(三)加强经办业务档案的管理与规范,基础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
一是结合我区工作的实际完善了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科学设置了各个经办工作岗位,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保证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建立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对征缴业务档案、转移档案逐年进行了整理核对和归档管理。
(四)加强基金预警分析,有效发挥财务和统计信息工作作用。
在严格执行基金财务、统计政策法规的同时,注重加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状况的分析,建立基金运行预警机制,针对新的情况提出建议及时提交政府,为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对照实施方案准确测算出了离退休人员待遇增加数额和资金需求状况,第一时间向政府提交了分析报告,财政部门根据我们的建议及时作出了修正,从而保证了补贴方案的顺利实施。针对近几年养老金待遇大幅度提高、基金支付压力急剧增加的现状,我们经过精心测算,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提高比例建议,经区政府研究同意最终将养老金的收缴比例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四)注重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注重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努力提升经办工作能力和水平。为解决由于人员调整、人事工资政策变动较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我们重点加强了社会保险和工资福利等有关新政策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经办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结合区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照先进典型认真开展了行业作风整顿,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躁、浮、旧、松、淡”五个方面的问题,主 动对号入座,按照创“五型机关”的目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整改,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更大的改观。
一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软件,目前我区机关事业保险工作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还不够高,信息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基础管理规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信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2年的主要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金征缴,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全额及时到帐。
(二)开展养老保险手册换发和缴费稽核工作。
(三)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成果。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
(一)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属于较新的工作, 普遍存在着对其管理工作不重视的现象,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的保护意识, 有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人员在整理、收集、利用档案的实际的工作中, 并未尽到保护档案的义务和职责, 导致有些社会保险档案损坏或者丢失, 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甚至会给保险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档案中的广泛应用, 电子档案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如果电子档案在利用时损坏或者丢失, 将会很难修复, 带来不良的后果。
(二) 档案管理标准不健全。我国关于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归档范围不明确, 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 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由于我国的地域跨度比较大, 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各区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造成一些法规制度的实际操作性不强。
(三) 档案管理保护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我国对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早, 保护手法和技术也比较成熟, 但是新的环境背景下, 已有的档案管理保护技术确实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档案, 特别是新型载体档案保护的需要。以传统档案为载体的保护技术也急需改进。加之有关部门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 资金投入少, 当前社会保险档案库房的现代化技术含量普遍比较低, 新型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 计算机病毒监控、数据库修复等技术有待提高, 以及档案管理的手段和精准度相对落后, 不利于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 转变观念,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就是档案管理人员, 他们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首要执行者,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首先应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 转变管理人员观念和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和使用新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 让档案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 谨慎细致地做好每一道档案管理工作, 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 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从而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 完善制度, 增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程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根据《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等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实际需求, 对档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包括每一类档案的收集、保管、移交、存档、利用、销毁等每一个程序的操作流程, 细化档案从收集到入库管理的各项要求, 做到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 根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 还应积极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并成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心, 负责拟定对社会保险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等, 科学统筹, 以提升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已不断应用到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中,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能够有效地减轻人员工作量,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更加准确和迅速地实现档案的利用, 且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但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 社会保险档案大多以手工填写的纸质材料为主, 而电子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代化设备、软件投入不足, 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 首先, 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购买先进设备。要想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则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更换设备, 如数字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通过这种更换, 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纸质档案所带来的问题, 实现统一管理。其次, 对于档案中的电子文件, 应制定统一标准, 并有相应的软件给予支持, 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最后, 应创建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 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实现数量化管理, 并通过统计实现有效监督。
(四) 改进档案管理模式。新时期,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因此,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需坚持以人为本, 改进原有的管理模式。江苏省泰州市针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社会保险档案“大集中、大管理、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通过成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中心, 对社会保险档案实施集中统一的“大集中”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对档案人员的培训, 构建社保档案“大管理”格局;通过加强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发信息资源, 为决策提供服务, 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服务民生, 构建社保档案“大管理”格局,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积极借鉴这一管理模式, 不断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艺菲.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华章, 2013.8
[2] .许红艳.浅析新形势下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研究[J].黑龙江史志, 2013.15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概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五险”业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记录的总和,它真实地记录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事社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过程。实践工作中,社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管理内容,也主要包括社保经办部门所从事的“五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有下述“五性”:
一是广泛性。随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我国参与社会保险的对象已从城镇职工延伸拓展到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并最终惠及到社会所有成员。而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险时都会形成社保业务档案。社保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的广泛性。
二是动态性。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后,社保档案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险种的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人员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三是权益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参保对象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明显的权益性。
四是规范性。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来办理的,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统一缴付费标准、统一的表册,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五是共存性。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保业务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参保对象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信息,完成各类报表生成和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社保经办机构领导“重业务经办,轻档案管理”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档案工作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增形象、创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相当部份社保经办机构没有健全职责明晰的档案工作机制。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于各个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等问题,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
(三)管理手段滞后。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能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熟悉,日常档案收集整理意识比较薄弱,存在该归档的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甚至丢失等情况,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规范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归档质量。
(四)设施不够完善。受经费与场地等条件限制,许多社保经办机构无法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导致“七防”(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措施跟不上,时间一久,不仅造成业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影响了社保业务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三)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构成了社保业务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与待遇享受,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險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本着既方便归档管理,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方法,合理划定保管期限,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真实、准确、科学、完整和规范,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最终目的。
(四)夯实基础,完善设施。要把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全局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通过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相关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着力解决档案库房、基础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五)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在管理好社保业务档案和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为各参保单位、参保群众提供档案资料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必须集中统一和系统化,以满足参保人员、相关民生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自身对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利用的需求。因此,要在规范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上,全力整合社会保险档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综合利用平台,以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档案信息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松溪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作落实措施
为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XXX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的重点工作目标,根据市县两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将委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实措施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目标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通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保证和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全力推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能力,努力降低党员干部的违纪率;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反腐败工作的能力,认真履行好肩负的神圣职责;提高维护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能力,切实保证各级党组织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在高起点上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四、工作措施及步骤
(一)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保证和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体制的能力
1、加强理论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要进一步牢固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心渗透到服务第一要务上来。(1)深化委局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内容,提高委局领导班子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央宏观调控具体政策,准确把握全县经济发展脉搏,谋划服务全县中心工作的水平。(2)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培训,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等知识,自觉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2、深入开展调研,努力抓住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期出现的新情况,紧跟新形势,破解新难题。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企业、农村,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活动结束后,既要提出有见解、有质量、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又要针对体制改革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预防腐败措施建议。
3、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建设、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1)加大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项资金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配合组织部,对全县12个镇场落实“532”民主机制情况,进行监督检察。(3)以XXX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为领导,对县直各相关部门、各镇场、街道的党务、政务公开进行及时督促检查。(4)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阻碍经济发展环境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
(二)提高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能力。
1、延伸监督领域,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在全县12个镇场设50名村级纪检监督员,对两委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形成“两委”+“一员”的工作格局。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1)创新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加大对“三公”(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务车辆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治理党员干部婚丧事大操大办工作力度(2)加大机关效能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的违纪问题涉及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建立完善加强监督的平台。要按照“机制+科技”的模式,不断创新实施监督、加强监督的平台,不断提升监督效能。(1)积极推进和完善廉情评估预警机制(2)强化廉政网站建设,加强书记局长信箱和信访举报、软环境监测信箱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举报作用。
(三)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能力。
1、加强政策学习,增强依纪依法办案意识。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法制观念。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和《廉政准则》等法律法规培训,加强依纪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加大办案力度。
2、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办案本领。拓宽学习领域,更新学习内容,加强理论基础、综合知识、办案技能的培训和学习。针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遇到的新问题,为科室配备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3、严格执行法定的办案程序。线索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处理及案件移送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和案件限时办结机制,确保案件调查审理工作始终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4、加强案件审理,搞好内部监督。坚持实事求是、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和“二十四字方针”,审核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切实
加强对办案程序的监督,确保办案程序和实体的合法有效。严格依照党政纪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准确的提出定性、处理意见和建议,保证处分决定的落实。
5、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纪检监察系统内控机制。要认真解决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弘扬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良好风气。(1)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狠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不正之风。(2)健全完善《纪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建立领导班子内部谈心、谈话提醒制度。(3)按照适度从严的原则,对违规违纪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严肃的组织和纪律处理。
(四)提高维护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能力。
1、利用民主恳谈等形式,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提出领导班子内部谈心、谈话提醒的意见,每年开展一次谈心交心活动,通过谈心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2、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内重要事务公开制度。除了涉及核心机密的事项外,党内法规制度文件、与广大党员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情况都要在党内尽量公开。凡是涉及违反党纪的案件,要尽量扩大党内通报的覆盖面。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全面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逐步深化党内民主评议,把民主评议的结果作为衡量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责真正负起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对由个人或“小集体”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政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4、及时处理信访举报,切实保障举报人权利。(1)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受理涉及党员、党组织及行政监
察对象的检举、控告。(2)保障被检举、控告人权利。认真受理被检举、控告人对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对诬告者严格依纪依法予以惩处。(3)建立健全有效机制,确保申诉渠道的畅通,保障申诉人申诉权利。(4)强化信访举报件的受理、转办和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委局成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委办公室,具体负责能力和素质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二)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同步推进。各有关负责科室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问题,突出实践特色,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将所承担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并严格加以落实。
(三)加强指导,搞好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对委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指导,真正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和衡量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XXX纪委监察局
成就发〔2007〕62号
各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实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是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进一步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市)县就业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6]43号)精神,严格执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实施细则》(成劳社发[2006]115号)的规定,加强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对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核查考评制度,实行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残联会审检查制度。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区(市)县就业局要加强对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规范申报审核发放程序,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登记和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落实三级核查和抽查制度。
(一)社区要建立集体审查制度,对照认定灵活就业的基本标准,每月受理和审核申报材料,并到实地核实,对跨区跨街道(乡镇)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站应每月核实并为其出具灵活就业认定证明,以便灵活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社区进行申报。经核实的灵活就业人员的有关情况,社区要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二)街道(乡镇)要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申报灵活就业的人员每月抽查面应达50%以上,根据抽查结果,督促社区及时修改系统信息,实现动态管理。
(三)区(市)县就业部门要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的管理和核查。对街道(乡镇)申报的补贴人员要加强核查,每月核查面应达20%以上,对不符合补贴条件的,不予审核认定或及时终止享受补贴,并指导街道(乡镇)和社区修改系统信息。
三、明确认定范围
对灵活就业的认定要立足于“服务居民,面向社区”的原则。持《失业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应是“4050” 就业困难人员(即女年满40周岁以上、男年满50周岁以上)和单亲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人员。从2007年10月起,对持《失业证》但不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不予受理申报。
四、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要通过新闻媒体以及宣传画、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对不符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各区(市)县就业服务部门应提供就业援助,通过就业援助110帮助上岗。
五、强化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要按照“以街道为主体,统筹管理,三级核查和抽查”的工作原则,建立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考核。各区(市)县要及时上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市就业局要对区(市)县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解决。对在工作弄虚作假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推荐阅读: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07-02
社会保险管理条例11-01
社会保险稽查工作个人总结06-25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述09-17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10-15
社会保险半年工作总结11-21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方案12-09
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05-27
2020年社会保险服务工作计划07-13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总结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