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1

谢石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要: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广告图形中的重要类别,在视觉传达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标志的设计表现、设计步骤和创意思路已有相当成熟的论述,有的从首字母等图形的角度进行视觉表现归结;有的从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分解;有的从VI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践教学的角度组织学生从项目的接触到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组织 人才培养 设计服务 教学公司 标志设计

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并非没有做设计的经验,而是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在社会实践中,他们面对更多的是紧迫的时间、苍白的素材、含糊不清的客户表述、简陋或非专业的文本内容。很多毕业生即使在校期间做过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获得过不少设计奖项,在实践项目面前,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变成一片空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学的知识没有用,而是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工作环境的压力凸显了出来,使他们的设计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因此,他们更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及真实的项目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服务素养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及减少在工作中的错误。

一、不慌乱的因素

在工作中,有经验的设计师与毕业生的重要差别在于设计师能自发地组织信息、有效地规划时间并能有序地推进项目。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在校所做的设计内容往往是针对课程的、信息是较有条理地组织过的,进度安排是规范的,参加设计比赛时的要求也是明确清晰的、时间相对充足的。然而,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客户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无序的、非理想的,因此,毕业生面对这样的落差,学习的经验作用甚微,工作无从下手。再者,国内很多中小型的设计公司运营并不规范,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梳理客户提供的信息,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毕业生必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由此可见,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在真实的项目指引下重新理清工作的进度安排,把非理想的信息重新梳理成有序的、相对理想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学生下企实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例证:暑假期间有三位相对优秀的毕业生在某小型的广告公司实习,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项目是为 “雍诚物业”物业管理公司设计一款标志,除了物业公司的名称以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并要求一周后提交三款方案给客户。在此期间,一是广告公司没有形成和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二是出于观察学生表现,公司负责人没有过多地交代细节。面对设计任务,学生表现出了紧张、提不出任何问题、对着电脑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结果项目停滞不前。就其原因,一是相比课程作业和设计比赛,时间相对紧张的同时还多了一份现实的责任;二是心理素质不强,同时也缺乏沟通意识,不懂得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甚至还担心被上级主管责怪;三是急于出成果,前期铺垫还没做好就急于打开电脑进入设计状态,结果却因为思路不明确而徘徊不前。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组织者做了以下调整:

一、及时喊停并组织他们重新规划时间,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时间分配,并做好时间规划表,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时间虽然紧张但可以顺利推进和完成,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当前应该做什么;

二、让他们将不明确的问题全部提出,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例如:查询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关服务内容,对比其他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哪些不同的服务理念,打电话给客户联系人咨询企业的概况及发展规划等,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所服务的设计对象及类型是怎样的,同时意识到需要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告诉他们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事倍功半。通过重新组织,他们开始有效地推进项目,并较好地完成了第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教学组织应针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施教,使他们能组织时间和内容、学会主动交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工作方法。

二、头脑风暴中的自信

通过第一环节的组织,学生对服务对象及相关的行业性息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在回到设计的问题上时就能减少盲目行为,能明确通过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此时,工作进入到运用所收集的信息寻找创意点,并将信息梳理成清晰的语言表述,最终将其转换成视觉图形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被“设计思路的清晰表述”所难倒,他们往往带着模糊的想法直接进入图形绘制的环节,找不到准确的视觉符号进行表达,勉强地完成方案。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设计方案阐述往往牵强附会、词不达意,以至对设计失去信心。

通过对信息的再次梳理,找到清晰的创意点并将其转换成视觉符号,需要设计团队通过交流来迸发具体的设计思路。设计公司通常运用“头脑风暴”法促使大家敞开思路进行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想法,这种方法既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点,也能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通过“头脑风暴”的碰撞,三位毕业生为“雍诚物业”标志设计找到了不同的创意点,并能通过方案设计良好地阐述他们的设计构思,如图1~图4是学生设计的最终作品。

图1方案,学生从“雍”字联想到雍容华贵的天鹅,并与房屋图形结合来阐释“雍诚物业”提供的是“雍容”的服务。图2方案,学生从绿色家园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将“雍”字通过字体设计营造出亭台楼阁表达休闲氛围,并强调部首“乡”,表达回归自然的理念及城市人对故乡的依恋。图3方案从服务的角度出发,运用“玉玺”的形态及特殊含义,强调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皇家般的等级。图4方案则是在前方案的基础上,用企业名称的首写字母“YC”结合天鹅的形象阐释企业服务的“雍容”态度,用天鹅母子的温馨画面阐释了家庭的温暖,表达了在物业公司管理下业主所能享受到的温馨氛围。通过 “头脑风暴”法的运用,学生不仅能对作品进行清晰表述,还获得了做设计的信心。

三、自我嘲讽与进步

设计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再严谨也难免有错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错误也是教学组织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问题还没有构思清楚时,可能会为完成任务而匆匆完成作品,在阐述作品创意时出现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的情况。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是他们将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表现方法直接作为创意点,使创意变成了形式化的产物,例如在毫不思考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业特征等情况下,直接套用诸如用首字母、用字体设计来表达,结果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如图5的标志方案,只能阐述使用了“雍诚”的首字母“Y”进行设计表达,除此之外与企业的服务理念毫无关联,这样的作品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再者,因缺乏生活体验带来的常识性错误,例如图6方案,用“雍”字的字体结构设计了一个房子,里面“住” 了“人”,从构思的角度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图形最终形态如同“囚”字,与企业的服务理念完全相左,也不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最后是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电脑及网络,与实际生活脱离而创作的过程单调僵化,例如:只能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和借鉴他人的创意表达,只能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图形等,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按流程推进项目,更需要在教学项目组织过程中结合现实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使大家可以相互提高的同时也能自我嘲讽,把一些小的困扰变成乐趣,把错误转换为知识的动力。这样,一个团队才会自然地成长起来,个体才会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直接面对的更多是就业问题,而高职院校也要直接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因此,面对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定的工作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对教学单位来说,与企业合作或直接创造工作环境,培养或锻炼教师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及实施项目教学也是必要的。学生如果没有实战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上缺乏自主能动性,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很可能会在工作中输在起跑线上。企业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训练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教师,通过创建“教学公司”或实行工作室工作制,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真实项目,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最好的教学过程。以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更需要在真实的项目中观察和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教学方式带到课堂上,这样,我们的教学组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有良好素质又具实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朝虹.设计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广告设计专业综合能力与法律法规.中国工商出版社

[3](美)欧格雷蒂.平面设计师职场调研手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胖鸟工作室编著.平面设计师就业实战大揭秘.科学出版社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2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是大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考研有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 通过研究性学习,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宽知识面, 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实习则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 通过综合运用部分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获取独立工作能力, 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 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显然,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都被安排在毕业前期, 同属实践教学环节, 如果无法保证其质量, 就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的目标。如何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进行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充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 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

一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大部分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 总时间为2~3周, 此时间段也是毕业设计、找工作和考研复试等的关键阶段, 学生精力无法集中, 请假或缺勤现象普遍, 严重影响毕业实习的质量, 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毕业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支持,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整班集中毕业实习方便管理、安全性高, 但其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针对性, 有些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 还没有完全开展毕业设计, 那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毕业实习中不一定能得到解决, 而学生在实习场地学习到的知识也可能对毕业设计帮助不大, 最终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的促进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当毕业实习结束后, 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实际工程问题只能靠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资料来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 本文以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为主要实践对象, 对其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环节进行改革, 改革以前单一的校内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教师带队进行整班毕业实习的培养模式, 结合学生的不同就业去向 (意向) , 寻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现行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式中的不足, 以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大四本科毕业班为实践对象, 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科研与设计结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互动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1. 学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较稳定的集中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习条件或专业培养建议, 学校为企业输送部分优秀毕业生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校企协同开展多模式、多层次的合作, 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太原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先后建立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科建工程检测研究院、沧州市鑫宜达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众鑫玻璃钢厂和太原科大天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实习基地, 每年由教师带队负责安排全班大部分学生的集中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基地可以为工程力学专业毕业实习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 通过多年的合作互助, 可以针对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有选择性地进行具体实习工作的分配, 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走出去, 结合就业去向, 灵活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对于有资源条件的学生, 或者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 或者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同学, 鼓励他们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结合实习单位的工程实际项目, 提出毕业设计题目, 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回校完成毕业答辩。尤其对于直接到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同学来说, 学生可以尽早地熟悉工作环境, 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 争取更好的工作能力发挥空间。此种培养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很好地达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目的。

在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中, 王同学签约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将从事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工作, 他在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题目为“基于Java实现的理论力学在线考试系统”;徐同学签约于厦门新长城钢构工程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将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 在签约单位进行其毕业设计, 题目为“厦门某生产车间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胡同学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其毕业设计题目为“爆炸驱动锥形金属飞片的数值模拟”。通过实践表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得非常出色, 得到就业单位和学院领导的一致认可。

3. 将毕业设计内容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发挥资源优势

鼓励教师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科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教师从现阶段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中给出毕业设计选题, 由于科研项目课题涉及问题的知识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 综合运用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方式, 基础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选题, 尽量符合每位学生的实际能力, 以实际科研课题为毕业设计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2014届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 由力学系老师给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中, 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多年从事研究的课题, 如山西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等。最终统计为:承担复合材料成型和力学性能预测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从事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和材料弹性性能数值预测方面的研究;承担镁合金塑性变形改性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8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从事镁合金挤压和组织演变分析方面的研究;承担交通流优化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从事交通优化方面的流体力学计算;承担冲击动力学方面科研课题的老师指导8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分别进行移动载荷下简支梁结构动态响应、钢丝绳动力学特性和爆炸加载等方面的科研课题;承担教学改革类研究项目的老师指导4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分别进行理论力学在线考试系统和材料力学虚拟仿真试验方面的研究课题;承担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方面研究课题的老师指导2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其毕业设计题目为“不同截面多跨梁承载能力的数值模拟”和“强夯下地面振动衰减的数值模拟”。

依托科研项目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解决课题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科研问题的紧密结合, 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 最终使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 达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

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毕业实习在加深学生对将从事行业了解的同时, 也为毕业设计提供知识储备, 两者相辅相成。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以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班为主要实践对象, 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环节进行改革, 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科研与设计结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互动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较好地实现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家兵、何润.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1) :239~241

[2]陈树华、韩玉来等.基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0) :73~74

[3]徐永礼、庞祖高.深化毕业实习内涵提升毕业设计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0) :238~239

[4]赵春平、李志华.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2) :140~141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3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达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针对实习基地数量、现有实习环境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等问题,提出应以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将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发展,模拟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同时针对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短、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应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以校内仿真实习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上述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改革;毕业设计;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31-02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具有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

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是培养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可以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必要环节。[2]

一、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基地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生产实习的要求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实习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相对有限的实习单位需要接纳的实习学生愈来愈多,企业生产实习的压力不断增大。[3]如我校机械专业由原来的6个班扩大到8个班,学生增加了30%。

(二)现有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设备的更新,封闭的加工环境使学生们在实习工程中很难接触到零件的具体加工工艺过程。这样造成学生对实习内容印象不深,对实际零件加工工业过程缺乏深刻的了解,失去了生产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生产实习流于形式。[4] [5]

(三)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短

一方面高校的扩招,实习学生数量剧增,导致学生实习经费偏少。另一方面,实习的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时间较短。由于生产实习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几乎所有学校都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最后几周,时间为3~4周。这增大了实习基地的接待压力,很难达到生产实习的理想效果。

(四)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着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现象,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即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6]

二、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校内校企联合的改革与实践

(一)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

将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经验引入学校,整合学校现有的机械实验室的机床等资源与工程实践中心联合,按照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建设校内校企联合机电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能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和创新的实践与技术环境,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针对机电类生产实习的学生,结合优秀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出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实习项目,搭建编程、加工、制作、测量、安装、调试、质检等几个实习教学平台,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零件的工艺流程,工具、刀具等生产资料管理流程,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探索多元化的实习模式

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教师深入实践,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商定设计题目,在专业生产实习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发展。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设计部门中,由进行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组成不同的设计团队,成员可来自多个学科 / 专业,由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围绕某一设计项目(如数控车床、机器人)模拟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分析、任务要求确定、机器性能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同时针对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校园、企业生产实习联系并不紧密的情况,学生及导师可自主联系,并以课题小组形式去与其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企业进行校外分散式生产实习。学生也可以把参加导师的横向课题、科技大赛作品制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作为前两种生产实习形式的补充。

(三)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

聘请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兼职校园企业实验室的指导教师。遴选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历和丰富工程背景的本专业教师为首席指导教师,组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并吸纳与课题相关的其他专业的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层次、跨专业、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指导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这样,可促进青年教师由讲师到工程师的工程型人才转变,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保证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以校内仿真实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仿真实习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习方式,是对校外生产实习的补充。为了在有限的企业生产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实习内容,可在校园网上建立可视化的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该平台对即将实习的企业单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实习企业概况、产品、车间、设备等基本情况,典型零部件的工艺路线,关键工序加工过程,被加工零件的定位与装卡典型等工艺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实习之前能够对实习内容了然于胸,从而在正式的企业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企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五)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立企业形式的管理制度,如机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保养维修,工具和量卡具保管、出借等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人员出勤、迟到早退等考核制度。建立包括零件材料成本,工具成本机器的加工成本、机器的折旧、人员的成本等成本核算制度。同时根据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成绩评价体系。

三、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效果,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毕业设计稳步提升

在校内外组织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中,得到专家的认可,尤其是在教育部对我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对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内容、撰写规范以及总体质量均给予高度评价。

(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效果显著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近三年来,机电类专业本科生提前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200余人,通过科研工作总结,理论升华,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大学生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毕业生的择业面宽、就业率高

校企结合的良好氛围,优质的办学条件,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不仅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大大拓宽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企业需要提前一年多时间到学校预约招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提高机械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校内、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为平台,以包括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师指导队伍为保障,以校内虚拟仿真生产实习为补充,按照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使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注 释 ]

[1] 陈以一,王雁.对工程教育改革中关键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4-16,29.

[2] 郭钟宁,骆少明,张湘伟.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15-22.

[3] 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4] Stocking .P. J.The teaching of aerospace vehicle design at cranfield univers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roup design project,Proc.IMechE Vol.221 Part G:Aerospace Engineering,2007:225-234.

[5] 余龙江,李为,鲁明波.新形势下本科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8(10):21-24.

[6] 李延斌,孙学雁,郑鹏,等.按企业项目运作模式指导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77-180.

中职英语教学如何与实践相结合 篇4

教学的结合

摘要: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那么英语作为学生和国际接轨的桥梁,本文就英语教学如何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中职 英语教学 专业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的国际交流语种,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各国与会成员交流意见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作为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中职学生,学习好专业英语,为今后从事学术交流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如阅读英文技术资料、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与国外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意见、参加各类大型的学术会议等。

目前,那种既有专业技能,又熟悉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

文章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为例,对其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探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中职英语教育的教育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里说的应用型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应用,要适用,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人才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有一身的

技术,或有一技之长。英语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学习好了专业英语,学生参加工作才能和国际接轨,从眼前看来,可以读懂国外先进仪器的说明书,从长远看可以到中外合资企业或者是跨国集团等外企工作。这样会让学生大大拓宽就领域。

二、中等职业英语教育的教材繁、难、深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材繁杂。外语教学显得繁琐不堪。对于本身基础很差、学习习惯很不好的“双差生”,短短两年时间能学懂、能学完、能学好英语是不现实的。这些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是按照系统的、完整的、高深的知识体系来编写的,几乎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简编本。不太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这就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方面存在的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学情、符合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就业的领域,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专业英语教师应当明确,我们要的是应用型教材而非学科型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通过指定阅读相关资料或指定浏览相关网站来让学生了解相应内容,还可以尽量搜集使用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此外,为了能尽快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专业英语教师应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自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把用英文技术资料、设备操作规范及工厂的工作场景等融入教材之中,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奋点。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甚至把课堂搬到工厂。笔者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上课时会有意识的找到一些带有专业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识内容,如进口设

备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国际学术会议的英文资料等,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内容就必须学好专业英语,刺激学生自然地接受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实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结束语:

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适应性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各职业对英语的要求。课程在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职业工作所需的语言技能,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如何让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偏好、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成为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又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素质良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中职英语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雷慧.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7,(9).[2]黄建鸿.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2006,(10).[3]王松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7).[4]赵江.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5]何荣.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3,(8).[1]马树超:新世纪职业教育走向抉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7]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England:Longman,1983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5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刁纯志 教授

一,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发端

1,教学模式概说

“教学模式”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显现,代表作是美国学者B.乔伊斯和M.韦尔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

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即对其本质和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国际:B.乔伊斯和M.韦尔:“计划说”(1972);美国学者D.埃金:“策略说”(1979); 国内:“综合说”(杨小薇,1987);“体系说”(柳海民,1988);“构成说”(李秉德,1991);“样式说”(叶澜,1993);“实质说”(熊川武,1993);“模型说”(李晓文,2000);“中介说”(徐皓,2004)等等。

定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所形成的教学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结构说”)

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科学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引入

从上个世纪初中期开始,我国的教育界,特别是远程教育领域,开始逐步从对传统教育结构的弊端批判中,引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宰地位,具有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系统知识和理论,而媒体则主要是作为教师演示某个教学内容的工具或直观教学的教具,而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理论和知识的惟一来源。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构)。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互”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交互”:交互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互、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交互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交互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结论: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换言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教育界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一片赞扬之声,突出地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这和他们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比如说,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儿童中心”理论,强调以学为主(中国是以教为主)。

这种理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过分强调学生中心论,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会削弱对基础性、系统性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从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基础。

现在在西方教育界,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意识到片面强调建构主义是有问题的,所以出现了对建构主义的批评之声,提出了混合学习的理论。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是忽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在中国现阶段仍然还有存在的充分合理性,只是我们不要又犯西方教育界前些年犯过的片面性的错误。

3,新模式的初步建立

在“建构主义”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的努力,我国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

从“教师为中心”,发展到“学生为中心”; 从组班教学,发展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从面授辅导、利用传统媒体学习,发展到追求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

等等一系列发展和变化,并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结构)。应当说这种转变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分强调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性,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和辨证统一性。

二,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主导—主体相结合”

1,十年的探索和反思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近十年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回归)的趋势: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现在又螺旋上升(回归)到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构)。

中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和76所普通高校举办的“网络学院”为代表,我国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也正在走着类似的“螺旋”之路。

“建构主义”和“混合学习”是支撑“主导---主体相结合”这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两个主要理论基础。

2,“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

关于“混合学习”的理解和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的。

所谓“混合学习”是指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即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IP、网络课程等)方式与传统的教师单一讲授方式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这一结论,是世界远程教育界,经过十年探索、研究、讨论得出的新的认识,是国际远程教育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则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所以新的上述环节都打上了“混合学习”的烙印。

“混合学习”的本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提出“混合学习”这一理论的依据: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要求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者对各种媒体的适应度是不同的;

----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要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媒体与传递方式),关键在要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恰当的混合方式;

----“混合学习” 是对纯粹 e-learning化在经过诸多教训后的“回归”。但不是“技术失效”,而是一次进步。关键是不能胡乱混合,或者强拉硬配。而是应当把各种优化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达到1+1>2。

----“混合学习”强调构建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项目,都应当是或者将会是一个混合学习项目。

3,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远程教育的理想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构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地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

要实现上述理想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意境、氛围和条件,让其身临其境,这是从外因来看。

在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自主学习的策略是教师要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这是从内因来看。

以上两者,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情境的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因此,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这种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模式。

4,在教学模式(结构)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远程网络学院)所取代”,成了国际教育界讨论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了十年的争论,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

2000年美国教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教育技术白皮书》(8万多字),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指出数字化学习能够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数字化学习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际教育界对信息技术(IT)在教育中的运用主要强调辅助教或辅助学,以后逐步转向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但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实践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更多的是课堂外的,跨学科的学习,这种择重的确有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但对系统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一定优于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0年的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到整合于全课程。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所以,2003年,ICCE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教育改革。”

过去且不用说,就是现在,不少教师仍然只是把媒体当作演示某个教学内容的工具或直观教学的教具,而不是引导和教会学生把媒体作为自主探究、建构认知、情感激励的工具。

因此,我们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1,国情

在进入21世纪,数字化教育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既有难得的机遇,更有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并不会因为信息时代到来而缩小,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的数码带沟会越来越大,人们受教育的机遇有可能进一步处于不公平的地位。

早在上个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已经达到5.1%,欠发达国家也有4.1%。而中国的这项指标,据统计200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3.41%,但已经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了。这和发达国家有极大的差距。生均经费的差距更是巨大。美国不含捐资、校办产业、学费等收入的公共教育经费为3762.17亿美元,中国200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91.40亿元人民币。如按1600万在校大学生的生均计算,则差距更是巨大。

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中国为3.41%;美国大学毛入学率为81.1%,中国为17%。美国教育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大高于中国。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体现在中国的内部。

中国是一个幅圆辽阔、人口众多,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严重存在。

中国东部(京、沪、苏、浙、粤)人均GDP为17414.35元,10万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人数为5250人,10万人中互联网用户数为7806.32户;中国西部(渝、川、贵、云)人均GDP为5141.72元,10万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人数为2229人,10万人中互联网用户数为1696.68户。东部人均GDP为西部的3.39倍,10万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人数为西部的2.36倍,10万人中互联网用户数为西部的4.6倍。

2002年东部五省区的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平均为9999.268元;而西部四省区平均仅为3265.35元,东部为西部的3.06倍。东部五省区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4795.35元;而西部四省区平均仅为888.62元,东部为西部的5.4倍。

面对中国国情,特别是西部的区情,要加快中国特别是西部教育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仅仅依靠需要大量资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必须寻求一条适合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多渠道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路子。

这就是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客观现实。

2,原则:

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

------应当按照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来制定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和设计应有的培养规格,其中信息素质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成分;

------应当从主讲教师与学生时空分离的特定条件出发,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上来,构建全方位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也十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师的以导学方式的面授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从而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应当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运行平台,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同时也注意发挥原有媒体的功能,将经过系统整合的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以远程、开放、多样的方式传导给各地特别是处在边缘地区的求学者,以解决当地合格教师不足的矛盾;

------应当建立起有效的远程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等等。

以上是我们对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念和原则的认识与概括,在我们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按照这些原则和要求去构建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不是违背上述理念和原则另搞一套。

但我们也应当从中国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的具体情况出发,构建既符合上述原则、要求,又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而不是脱离实际,或是超前发展,从而导致失误。

3,模式

我们要建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注意体现学和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体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易于实现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此,特别要注重克服忽视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特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问题。从新的理论架构上,来创设更科学的教学模式。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工作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三个1/3+1”的教学模式(结构)。

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坚持收听收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授课;进行必要的当地教师的面授辅导答疑;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数字化手段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上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三个方面各自的权重,则视具体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条件的差异而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更要按照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和要求,进行总体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具体实施。此外,学生还应利用相当于计划学时数的时间进行学习小组的活动、实践性环节、预习复习、完成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等等,这就是“+1”。

“三个1/3+1”教学模式主要的优势在于,既调动了学生数字化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释疑、解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经过五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既遵循了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又符合中国特别是地处西部的四川实际情况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三个1/3+1”的教学模式,既包孕了“建构主义”的要素,又体现了“混合学习”的理念,注意发挥了几种学习方式的特色和优势,展现了数字化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互补性和融通性,展现了两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最优化的总体教学效果。

“三个1/3+1”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现阶段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地区举办现代远程教育。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更好的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当然,这只是四川电大的探索。各地各校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出发,结合各自的实际,所建构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共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而努力。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6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也不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再配合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在本次研究中,以初中思品课为例,通过对传统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给予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国家要求在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了。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可以使思品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延伸。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单一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兴趣,集成性及多维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利用最直接的方式,比如文字、图像、声音等,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更加形象的表现教学内容,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带给人良好的感官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合到课堂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老师从中得到体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还能帮助老师及时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多媒体思品课教学时,经常会使用到录像、录音等方法,对教学流程给予反复、真实的再现,便于教学良好的开展,合理的进行教学分析评价,比如教学评价、教学选择、教学处理等,有利于教学效果及时的反馈出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有利于信息容量的扩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写字速度、说话的快慢等极大的影响着教学进度,但是,新媒体教学的使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声有色的表现在学生面前,综合了讲、听、视的教学效果,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空缺,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次代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起辅助作用,能够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而现实中,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分辨出各自的主次地位,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盲目的使用,将教学中的所有环节都依靠课件来呈现,教师只是充当了解说员的作用,一味的为多媒体技术服务,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制作课件的难度比较大

多媒体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课件来呈现的,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知识背景,选择比较合适的动画、展示方式及背景音乐,就拿背景音乐和图画来说,选择的范围太多,但是不知道哪一种合适,既能满足适应教学内容,还能刺激到学生。必要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添加视频,如果有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剪切掉视频中的广告,使创设的情景更加逼真。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为图方便,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据实际调查,这种现象不再少数,这样做不仅不能提升老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老师的随便下载,就说明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3.疏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幻灯片是必不可少的,有的老师只顾着播放幻灯片,自己不停地讲,根本就没有顾忌到与学生进行交流,就是有交流,也是非常的单一,只是简单地“问”与“答”,致使课堂表现就是各忙各的,老师只是沉浸在放幻灯片里,对于学生的变化,老师没有观察到,只是课件内容来决定教学进度,完全违背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解决多媒体应用方面问题的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多媒体技术辅助意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化使用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让课件来主宰教学进度,占据了教师的地位,只有对课件使用有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的使用课件,比如导入新课、展示练习题、突出重点、创设情境、归纳总结知识点等,真正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凸显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媒体的互补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来呈现课堂教学重点,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好的利用媒体元素,比如像、声、文、图等,使课堂教学内容声色俱佳的展现,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给予精确的定位

为了更好的确定多媒体的服务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给予精确的定位,有效避免使用误区现象的发生,定位的方式主要有:(1)多媒体缺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思想比较固执,还是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排斥,致使多媒体缺位现象的发生;(2)多媒体越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合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过度使用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3)多媒体虚位。部分学校只是在公开课上用一下,之后就搁置了,使多媒体成了摆设。因此,精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7

党十六大报告中归纳了政府的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对我国一直以来“全能型”政府的反思。政府转变治理观念同时更应看清社会形势。政府将权力回归到社会, 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承接权力, 否则权力将游离于社会之中而导致权力的消弭。承接权力的将是社会组织, 但当前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低下, 因此政府在转移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前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组织。

2 界定:合理定义, 明确分类

中央、广东省以及顺德政府目前尚未有一份正式的文件界定枢纽型社会组织, 只能赋予部分群团组织一定的枢纽职能, 这使得目前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相对成熟的北京和上海地区都对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了明确的定义。北京市《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中明确界定“枢纽型”社会组织, 是指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 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 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市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市级联合性社会组织。从两个地区的界定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共同特征:第一, “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表明枢纽型社会组织不是孤立的社会组织, 而是众多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中的代表;第二,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联合性组织, 它不单单是由会员组织, 而且也是由社会组织组成, 可以说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联盟体;第三, “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在业务上处于引领地位, 在管理上经授权、承担业务主管单位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表明枢纽型社会具有承上启下的政府枢纽作用。

3 功能:政治、管理、业务枢纽

枢纽型社会组织应当是社会组织与政府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 通过发挥政治、管理和业务上的枢纽功能, 起到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和有效运作的作用。

政治枢纽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该发挥上行下达的政治枢纽平台作用。一方面, 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代表, 必须始终代表相应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并为它们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政府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将政策贯穿至社会组织, 使政府政策能够及时落到基层。同时, 枢纽型社会组织还必须搭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商性民主” (1) 平台, 让社会组织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参与政策的制定, 使得政府政策和制度充分体现民主, 并代表社会。

管理枢纽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认定和授权, 发挥监督管理功能, 这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权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正是通过这一功能而有别于支持性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一方面, 促使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 监督其资金、项目、人事等的合法合规;另一方面, 及时向相关社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 提供相应支持, 协助相关社会组织改善运作方式, 优化组织, 促进成长。这一功能派生于政府的认定和授权, 使得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一定的职权成为相关社会组织的管理者, 实现以社管社。

业务枢纽功能。业务枢纽功能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核心功能, 其包括资源平台功能、业务推广功能、能力建设功能、权益维护功能。资源平台功能在于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促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 同时吸引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增加向社会组织行业的投入, 减轻社会组织的运作压力,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并且优化配置。业务推广功能能够克服单个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广能力薄弱的缺陷, 采取“抱团”推广的方式, 通过作为某一领域或者地区社会组织代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代表作用, 向社会宣传组织概念以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组织领域, 并做好对政府的政策倡导的功能, 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知晓度与社会地位。能力建设功能在于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其代表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培养资源, 协助相关社会组织筹集资金、培训人才、策划项目, 同时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孵化新的基层社会组织以充实相应领域的社会组织力量。

4 体系:统筹与专业相结合的双轨制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根据顺德区社会现状和政策制度, 结合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 课题组构建了统筹与专业相结合的双轨制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即以区镇两级行政区域划分区域界线, 将枢纽型社会组织划分为两类, 即统筹性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和专业性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二者相互协作各司其职。

统筹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以区、镇 (街) 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形式存在, 其主要作用在于管理、监督、协调, 从而使得该地区社会组织能够有一个共商社会管理事务、共谋社会福利、代表社会组织利益的联合性组织。社会组织联合会由该地区所有社会组织组成, 并通过这些社会组织民主选举管理架构, 因而能够代表该地区社会组织的根本利益, 并有话语权以与政府进行商谈, 从而获得更多的购买政府项目的机会。

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其主要作用在于专业指导。根据顺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 并结合顺德区现有政策性文件, 顺德区主要培养三类枢纽型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枢纽型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服务类枢纽型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是以民间化和市场化为导向, 主要培养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公益及慈善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以社会性、保障性和非营利性为特点, 建立包括劳动保障、扶贫救灾、环境保护、公益捐赠等相关协会, 工会就是该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中的一个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

此外, 统筹性枢纽型社会组织和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以商会为例, 在区一级建立顺德总商会, 在各镇街建立镇街总商会, 如大良总商会、陈村总商会、容桂总商会等, 从而形成区镇两级总商会。在专业或者行业中建立专业或者行业商会或者协会, 如家电商会、广告协会、饮食协会等, 这些协会相对于总商会来说, 更为专业, 即顺德区总商会作为商会类的统筹性枢纽型社会组织, 而专业或者行业商会或者协会则成为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当然, 将这类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顺德区当前实际情况, 只能定位为区级而不能作为镇 (街) 级。

基于上述体系, 可以将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界定如图1所示。

5 管理:决策体现民主, 管理聘用社工

作为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领头羊的枢纽型社会组织, 必须在自身管理上在科学性和合理性上必须优于其所代表的社会组织, 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在内部管理上, 采用会员大会制, 通过定期召开会员大会作出决策, 同时设立常设机关。常设机关由会员 (包括集体会员和社会组织) 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 采用会长制和理事会制, 并设立一定的期限和罢免制度, 避免以财力贡献作为当选依据, 防止以金钱购买社会地位的形式, 而议事方式建立民主议事制度, 尤其禁止个人独断。

6 监督:政府监督与会员监督并存

在当前政府职能回归社会的过渡阶段, 顺德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不完善的形势下, 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承接政府职能的重要枢纽将集中更大的权力, 权力容易催生腐败, 因此政府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责无旁贷。政府应当做到: (1) 指导枢纽型社会组织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 必要时应当组织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制定指导性规章制度, 以弥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规章制度制定能力方面的不足; (2)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监督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运作, 民政部门监督登记和设立, 财政、审计部门监督资金运作, 相关业务部门监督职能实施, 纪检部门监督纪律工作等等; (3) 发现枢纽型社会组织严重违规时, 应当及时收回职能, 回归政府, 由相关业务机关托管, 待相关组织整顿完善后再行转移; (4) 对于相关人员违规操作, 如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违规操作的, 民政部门应当立即要求相关人员停职, 查证属实后, 由民政部门指导会员大会民主处理, 严重的交由相关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会员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成员同样赋予监督职能, 对损害会员利益的行为, 会员有权提取相关议案, 也可以针对常设机构相关人员提出罢免案, 同时也有权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7 结束语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当前我国“国家社会化”进程中, 实现“小政府, 大社会”、“强政府, 强社会”, 推进国家职能向社会回归的关键环节, 缺失了枢纽型社会组织, 国家职能将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回归。但在顺德区,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只是一个起步阶段, 本课题组根据当前顺德实际情况, 提出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建议, 期盼能为政府决策有所裨益。

摘要:社会组织逐渐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并成为社会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此, 笔者提出构建统筹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并提出构想。

关键词:统筹性,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尹志刚, 李泓.关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 .

[2]万军, 张希.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团管理研究, 2009 (09) .

[3]卢建, 杨沛龙, 马兴永.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J].社团管理研究, 2011 (09) .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篇8

教学社会实践结合一、走进鄂温克,感受家乡新变化实践、体验之旅

1.矿山探究

走进现代化的立井雁南煤矿同学们异常的激动,他们还是第一次和身着作业服一线的矿工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看着他们乌黑的面庞黝黑的双手,孩子们惊呆了!就是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创造了今天大雁煤炭事业的辉煌。

2.科海遨游,感受家乡新变化

“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同学们的实践基地,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了解到了太多的科学知识!也被这里优良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他们惊讶地赞叹“科技的力量真强大啊”!

3.走入巴彦嵯岗,追溯文化之源

伴着鸟语花香,渐入草原。巴彦嵯岗苏木博物馆就掩映在这翠绿之中!这座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巴彦嵯岗悠久的历史,以及生长在这里的历代民族英雄!同学们在这里流连、驻足、留影久久不肯离开!草原的孩子多么崇拜我们草原的英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一定会留下他们的辉煌记录!

4.五泉山之旅

山清水美的五泉山,是大雁镇的一处游览圣地。也是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必到之处!去五口泉眼旁品尝清冽的泉水,感受民族古老的传说,同学们激动极了,尝尝智慧之泉,再品品圣泉的水,寓意不同,味道好像真的不同呐!同学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快看上面有元气洞!好凉呀!这树上为什么系着红丝带呀?同学们好奇极了!你说说我说说,知识带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

登山火炬接力赛、沙滩拔河比赛在碧绿的草地上了开始。此时,在他们的心中有的是团结协作的默契,是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他们知道,今天他们一起竞技,明天他们要一起携手建设美丽的家乡。

二、两校学生手牵手,民族团结心连心,让民族团结教育绽放异彩

1.作为北京中关村三小的联谊学校,2009年六一节我校师生代表应邀进京参加56个民族小朋友“欢聚北京、祝福祖国”六一庆祝活动。走进了中南海,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温总理嘱咐56个民族的小朋友要让民族友爱永远传承。

铭记温总理深切的嘱托,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团结精神,我们策划开展了“牵手辉苏木鄂温克小伙伴,让民族友爱永远传承”活动。真诚邀请辉苏木中心校鄂温克小伙伴们走出草地,来到矿区与我校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同庆党的生日。

为了给南辉的小伙伴走出草原,筹集路费,号召各中队开展:回收废品积攒路费;师生旧图书、文具、玩具义卖活动筹集爱心基金的活动!

在大家的精心准备下,6月30日,辉苏牧中心校的师生走入我校,开始了2天的欢庆、体验活动。鄂温克小朋友身穿民族服装,走进班级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联欢,晚上住进汉族小朋友的家中,受到矿区孩子及家长的热情款待。

2010年6月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应辉苏木中心校的邀请,我校师生代表满怀激情与憧憬踏入草原,走进我们向往已久的辉河!师生们第一次走进鄂温克的发源地,感受大草原的壮阔,感受辉苏木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住进蒙古包品尝手把肉……民族团结手牵手;两校联谊心连心!民族情谊像辉河的水一样,清澈甘甜、源远流长!

实践过程是辛苦的,但孩子们的心底留下的是永远抹不去的民族伙伴手牵手的温暖、心贴心的幸福!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与牵挂!

三、用科技承载希望,让智慧放飞梦想

在科技教育工作中,班级科技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种植和养殖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种植和养殖活动,认识和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学生在种植和养殖活动中也提升了思想道德认识,自觉的养成科学生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實际,我们陆续开设了“科技三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幻想绘画”“节能环保设计”“科技小论文”“科技创新方案”等方面的辅导活动,师生一起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共同开创了我校科技教育繁荣的新局面。

几年来,我们先后参与鄂温克旗第一至第六届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荣获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二、三等奖、学校模型展示二等奖、优秀组织奖;有6位学生的绘画作品分获呼伦贝尔市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两位教师的科技教育方案荣获自治区第二十五届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而且其中一位教师荣获“第二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竞赛项目全国二等奖……

我们还成功地组织了“感受美丽的家乡”科技夏令营;“哈尔滨科技之旅”“大连科技之旅”“北京科技之旅”。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已经是我校学生寒暑假科技教育的一项有益补充。

四、开展“百棵大树进校园”活动

1.今年,师生自己动手共植树,丁香、佛头花、榆叶梅、云杉、黄槐、银叶杨等100多株,榆树墙70米。分期投入绿化资金2万余元,使我校绿化面积达到4971平方米。

2.开展了“我与树木共成长、百棵大树进校园”招标认领活动

学校通过竞标班级演讲的形式,结合班级对养护树木所做准备的条件、制定的措施确定竞标成功班级。

竞标成功后,学生为自己认领的树木挂上了爱心卡服务。此项活动,将学校的绿化、美化活动与班级学生自觉爱树、护树行为结合起来,既加强了树木养护的力度,提高成活率,又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绿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感恩教育开始

尊老爱幼,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日渐增多,溺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自利,一个个成为家长的小皇帝,缺乏责任感。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选择了走入高龄贫困老人家庭,关爱老人,学会感恩、传承爱心教育活动。田广仁、赵云富、吕华是大雁永安社区的三位孤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又没有子女,都是依靠低保生活。我们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慰问。

通过把实践体验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相结合,让课堂知识在实践、体验中融化,在感悟中提高,我的学生们增加了阅历,提高了品德修养,走出了一条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感悟育人之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扫盲工作总结下一篇:代理进出口业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