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主题一:夸夸我自己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一起来猜。
5.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对自己准确、全面的描述,精彩的表演,就是一张张生动的“自画像”(板书课题),正是凭着它,大家才能一下子把你猜中的。所以,了不起的不是我们,了不起的是你自己!(竖大拇指)
第二课时
一、说说你,说说我
1.畅谈感受,激起交流愿望 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向老师夸夸你的同学,夸夸你自己? 2.角色扮演,进行行为指导 3.自主活动,拓宽展示空间 现在就去向你的同学夸夸你自己吧!(学生下位与同学交流)
二、总结 作为你们的朋友,我又欣喜地发现你们还有这些优点:勇敢,大方,很有礼貌,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 你们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自己,告诉所有的人:谁很棒?谁是巨人?谁能行?
2、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映像,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a、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b、学生分组开展“who am I”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3、心中有阳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亮出我自己 展示“我自信吗”小卡片。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帮助学生“亮出我自己”。小活动: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
二、毛遂自荐
听“毛遂自荐”的故事 讨论,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启示? 阅读教材,这些同学在什么情况下勇敢地亮出自己?你喜欢他们吗?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尝试、锻炼自己?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小卡片。
三、阳光计划
和自己比进步: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思考:爱因斯坦的板凳做得并不太好,但老师为什么还夸奖他呢?说这学期你哪些方面有进步?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哪些方面有进步?
阅读教材中的个案,学习男孩的决心和勇气。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计划顺利实施?
四、总结号召 自信是我们快乐,自信使我们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信的秘诀记在心里,愿你们的心中充满阳光,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主题二:温暖的家
1、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自己名字的来历、诉说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人员间的亲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能初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离不开可爱温馨的家庭。
2、教育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平时能为家庭出一份力量,体现家庭主人翁的精神,明白父母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很辛苦,从而激发自己做个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3、了解父母长辈为了创造家庭的温馨所付出的辛劳。知道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体会到家庭无比的温馨、幸福。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字的故事,“温馨”的感受:
1、引入:听老师讲名字的故事,猜猜她是谁?
2、活动:a、学生自由讲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好朋友互说、师生互说)b、小记者采访。(互问互答)
3、小结:小朋友们,让我们铭记父母长辈们对我们的希望,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二)、浓浓的关爱,“温馨”的体现:
其实,有心的小朋友能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的家
人就是用无声的爱,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1、请大家看看这几组感人的画面吧!(随机播放录象:A、下雨天,爷爷背我行走。B、生病时,爸爸细心照料。C、遇到困难,妈妈耐心鼓励。D、做错事,奶奶严厉批评。)
2、活动:学生回忆并诉说自己所经历的往事,感受到父母长辈的爱。
3、小结:听了刚才那一段段感人的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长辈的爱是那么伟大。无论是慈爱,还是严爱,都能体现一份“温馨”。那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拥有一个“可爱、温馨的家”,而歌唱吧!(播放歌曲:甜蜜的家 师生、家长齐唱)
(三)、承诺的见证,“温馨”的港湾:
师:同学们,长辈们的关爱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是家庭中的一个小主人,家庭的“温馨”不仅是长辈们“爱”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付出”。我提议,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长辈,为这个“温馨”的家出一份功劳吧!
1、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承诺,表表决心。
2、活动:作一张“承诺留言”卡。(播放音乐)
3、小结: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照着自己许下的诺言付出与行动,与家人互敬、互爱、互勉,那么我们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可爱”,让家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
2、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使学生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3、使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他们的手
1、同学们记得母亲节与父亲节是哪天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
2、揭题:他们的手。
3、看插图说故事。
4、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家庭美德的广告,请学生讲述。
5、记录爸爸妈妈今天为自己和家里做的事。
6、讨论交流,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1、看插图讲故事,体会人物感情。
2、讨论一: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不去上班了,行吗?
3、讨论二:如何回报爸爸的辛劳?
4、交流:你了解自己的父母的工作吗?和大家说一下。
(三)今天我当家
1、出示一组对比数据:(各国少年儿童家务量统计数据)中国12分钟 英国30分钟 法国分钟 韩国42分钟 美国72分钟
2、谈谈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3、学习制订“今天我当家”计划表:
(1)出示两个计划表进行比较,看哪个安排更合理。(2)学生自主制订计划表。制订计划表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一件事情。(3)收集典型计划表,交流。(4)分组评比,每个小组选送一个最佳方案,进行示范学习。
4、实践活动:完成一篇体验日记,记述“当家”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重点写出体验和感受。
3、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家庭才会更加和睦温馨。
2、指导学生学会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或在家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找父母谈心,并付诸具体行动。
3、指导学生学会用“爱心留言条”等不同形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和爸爸妈妈谈心
1、指导学生看图,了解同一件事为什么孩子与父母之间会有不同的看法。
2、你和父母谈过心了吗?
3、你因何事与父母谈心?结果如何?
4、讨论:(1)讨论:“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怎么办”。(2)讨论:“妈妈下岗了,我„„”或是“爸爸生病了,我„„”(二)爱心留言条
1、老师出示留言条。
2、读一读,这是谁给谁的留言条,说了什么?
3、你收到过留言条吗?说给我们听一听,当收到留言条时,你有什么想法?
4、学写留言条:(1)指导写作格式。(2)练习:学会给家里成员写一张留言条。
5、你写好了留言条,准备放在哪呢?为什么?
6、讨论:师:除了“爱心留言条”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让学生知道:一句话、一张卡、一幅画、一首小诗、给父母搬凳子等不同形式都是表达爱心的方式。
主题三:我爱我们的学校
1、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并能做简单的介绍。
2、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学校的全称
(1)老师出示地图,大体知道学校的地理位置(2)说出学校的全称,并能把学校的全称写下来,如“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学校”
二、介绍学校的荣誉 对能说出近年来学校荣誉的同学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关注学校的热情
三、介绍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先引导学生看看教材中的同学是怎样介绍的,和他们比较一下,自己的学校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学校可爱的一面,引导学生注意利用学校的设施,方面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介绍学校的快乐生活
五、介绍我看到过的其他的学校
六、写下我还想了解学校的什么
2、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交流上节课写下的问题卡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由组合、拟定活动计划
三、汇报活动计划
1、学生汇报活动计划 我最自豪的发现:我最不满的发现:我最感动的发现:我认为最有趣的发现:
2、教师提示学生的发现方法:采访、调查、参观、查阅校园信息网等
3、讨论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开展校园寻宝活动
我们的校园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带上你的问题一起去“校园寻宝”吧,看看谁的发现最精彩!
3、给学校画张“地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经验。
2、指导学生正确辨别方向,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环境图。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行活动前的准备
1、学生回忆画学校平面图的步骤,说说自己的收获
2、根据学校大门,帮助学生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组织学生讨论注意事项及怎样才能画好路线图
二、外出活动 学生带上纸笔和相关工具
三、汇报探路情况
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2、把自己的记录和本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纠正错误的地方
四、完成学校周边的线路图
1、启发学生为商店、大厦、报亭、车站等建筑和其他设施设计图例
2、讨论画线路图和画学校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3、小组合作,完成线路图
4、通过投影点评一张线路图,让学生说说画得清楚不清楚,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线路图
五、再次探路,寻找发现
六、再次汇报探路情况
七、小结
4、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教学目标:
1、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
3、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你们走进学校都看见了谁?(板书:老师、同学、传达室的爷爷„„)这些人都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我们学校里还有哪些工作人员?(板书课题: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二、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当一次校园小记者,采访你最
喜欢的或最想了解的在学校工作的人。谁来给大家谈一谈自己的采访经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
1、采访老师 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每天和老师朝夕相处,还观察到老师做了哪些工作?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2、采访校长(出示照片)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没采访校长之前,以为校长每天都做什么?通过这次和校长零距离接触,你们感觉了解校长了吗?
师补充:校长每周要组织老师们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之前需要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或是从网上搜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每天还要抽时间听老师们的课,指导老师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3、采访微机老师(出示照片)学生说,教师补充:学校的网站的维护等等都是牛老师的工作,“笨小孩”就是牛老师在校园网上的网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他在网上交流。
4、英语老师(出示照片)请学生根据平时和老师的接触说一说对老师的了解。
5、图书馆老师(出示照片)鼓励学生踊跃借书。
6、传达室的爷爷(出示照片)
7、工友徐师傅 师:听说同学们在采访过程中吃了一次闭门羹,谁来谈一谈?(学生说)
引导学生知道徐师傅不善于表达自己,请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说一说,然后请几个学生模拟表演,完成采访任务。第二课时
对学校工作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如果有一天,学校里没有了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师:如果没有校长„„(学生说)如果没有英语老师„„下面让学生来设想和回答。
2、原来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对我们是这么重要,他们每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是为了什么?(办好学校,给同学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请学生现场采访一下老师。你们想过该怎样和他们相处,怎样回报他们?(学生回答)
3、无论是不善表达的工友申师傅,还是侃侃而谈的校长、老师,他们都在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发展而努力工作,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的人,我们对他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请学生欣赏歌曲动画:感恩的心)
4、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他们说,让我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心形卡上,写给昨天你采访过的人。
5、学生写。
6、请个别学生念一念。同学们,让我们手捧这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连同我们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去送给在学校工作的工友、老师和校长,好吗?
5、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活动准备:
1、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学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做名片
二、制作名片
三、展示名片
四、总结、拓展
主题四:家乡的山山水水 1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上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它在祖国的哪个位置。
3.师出示中国行政地图,说说它像什么。复习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的关系,认认“雄鸡”的头、胸、背、尾、脚各是祖国的哪些省份。
学生说说涂色的图形像什么(认认自己所在省的图形特征)。4.说说写写你家乡的地址。如我家所在地是浙江省,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杭州是我们的省会。这里是鱼米之乡,盛产雪菜、年糕等。
二、“我找到家乡了” 1.出示家乡(省市)地图。
2.学习图例。(1)讨论问题:地图上为什么要有图例?图例和实物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地图的时候,这些图例可帮我们哪些忙?(2)根据各自家乡的地图特征,添加个别图例,加深印象。3.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4.上台交流,说说我是怎样找到家乡的。第二课时
“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
介绍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2、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
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3、我的家乡变了样
活动目标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表现家乡过去和现在情况的照片、图片(能反映家乡面貌的变化或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反映家乡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2.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做好记录。
3.指导学生从一个侧面,通过绘画,反映家乡现在的面貌或过去的样子。活动过程
(一)找变化 1.明确任务:了解学校附近社区最新的变化,或了解学校附近社区某个地方过去的样子。做好记录,准备汇报。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1)可以寻找学校附近道路、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
(2)可以询问学校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学校过去的情况。(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访问老人、街上店面的店主、交警、环卫工人;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学校附近的农户和老人,了解学校附近社区过去的样子,甚至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二)说变化
1.各组学生可以采取新闻播报的形式汇报自己找到的变化、了解的情况。
2.教师:家乡的变化远不止我们刚才了解的这些,课外我们还收集了很多关于家乡变化发展以及家乡过去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吧!
3.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自己画的反映家乡过去、现在面貌的图画展示出来,可以将资料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区,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
4.学生参观,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5.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自由谈。
(三)谈感想
1.教师提问: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变越好,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家乡变化这么大吗?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教师可以请社区的一些老人或社区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播放一些宣传片。
(四)出点子
1.教师: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出示教材中家乡环境被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还发现了另外一些这种变化?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你能为家乡出些金点子,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吗? 4.学生出点子(如:植树、清扫垃圾,等等)。
4、我的家乡真美丽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景观,亲近家乡的山山水水,为自己美丽的家乡感到自豪。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课外参观家乡的景观,欣赏家乡美景,亲近家乡山水,并把它画下来或拍下来。2.组织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美景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3.教学生唱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过程
(一)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2.教师以多媒体课件或其他方式呈现教科书第42页中的草原、高原、大连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
(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3.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3页中的情境对话并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1.学生把收集到的家乡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欣赏,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
3.意见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向大家推荐介绍本组选定的景物。
4.每组指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本组选定的景点。5.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或投票,评选家乡“最佳四景”。
6.学生从“最佳四景”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为它设计导游词。
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这些有趣的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拍摄、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很美丽。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主题五:有趣的家乡风情
1、我喜欢过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中国结、辣椒装饰、彩色纸片、自制贺卡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多媒体VCD《新年好》片段,使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听到这欢乐的音乐,看到这喜庆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过年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提前过个热闹的新年,好吗?(板书课题,大声齐读)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说说在记忆中,你对过年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根据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概括、分类。(相机板书“饮食、装饰、祝福、其它)三.分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昨天回家都搜集了有关过年的不同风俗文化,下面咱们就来分别汇报汇报吧!先来谈谈过年的什么文化呢?
饮食文化 1.先请学生说说,过年时有哪些特意要吃的东西。当学生提到饺子时,教师补充: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习俗。每到年夜饭的时候,人们还会在很多的饺子里藏一个钱币,谁要是吃到了这个藏着硬币的饺子,就得到了新年的好运呢!2.大家搜集得还真不少!其实啊,过年我们特意吃的每样东西,都有特殊的意义呢!下面,我们就让饮食组的同学和大家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事先在学生的抽屉里藏好食物名称卡片和写有食物意义的长纸条。请持有纸片的同学上台,分两边站好。请学生们为食物名称和食物意义配好对。
装饰文化 1.过年时,有许多漂亮喜庆的装饰物,装扮着新年,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每一个人似乎都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你知道,过年时都有哪些有趣的装饰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出示图片或实物(例如中国结、辣椒等)。2.中国结:老师也带来了一个中国结,大家看!其实,中国结还有铜钱结、吉祥结很多种类。代表着不同的祝愿。如今,我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不论你身在何地,希望所有中华民族的灵魂都能紧紧地凝结成一颗中国心。辣椒:许多人家里还喜欢悬挂辣椒呢!看,你知道挂着辣椒又代表什么吗?
祝福文化 当每个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祥和中时,可不能忘记给朋友、亲人送去祝福。其实,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种。你知道哪一些呢?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或补充。学生讲到红包或压岁钱时,教师生动讲述压岁钱的由来。你过年时领到了压岁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老师知道,在上次的汶川大地震中,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积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一千多元,都捐给了灾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的压岁钱就花得非常有意义。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压岁钱,好吗?学生提到贺年卡的时候,演示发送电子贺卡。不管用何种方式,祝福的语言总是最重要的。昨天是教师节,同学们一定给老师送去了节日的祝福。王老师教育我们,太辛苦了。今天,就让我们把新年的祝福也送给她,好吗?(教师发放大贺卡,学生用大粗笔书写祝福。)
每四人一组,把最想送给王老师的话,写下来吧!请一两个学生上台展示贺卡内容。
三.总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过了一个热闹有意义的新年,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年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庆祝春节的方式都不相同。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瞧!(课件出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春节,你知道其它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虽然民族不同,习俗不同,但过年时的喜庆、欢乐还有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的希望却永远都不会变。来,让我们举起贺卡,看看背面写了什么?让我们共同祝愿——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老师同学,亲爱朋友们,愿我们——一年更比一年好!(学生齐声回答)
2、家乡的风味小吃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是美味。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风味小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3、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3、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二、激情导入:
1、我们家乡长沙虽然地方小,但是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风味小吃。
2、出示课件1,今天我们来学习——家乡的风味小吃。齐读课题。
三、风味小吃的品种:
1、在我们长沙城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2、出示课件2,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
3、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4、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7、老师小结。
8、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四 学做风味小吃。
1、许多的风味小吃是可以自己做的,你会做吗?
2、学生说,教师有重点地记录。
2、学生将自己家做的风味小吃拿出来请小组成员品尝,并介绍做法。
五、课外活动拓展。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3、小城故事多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感兴趣的地名来历。
2、在家乡寻找历史名人、革命前辈的足迹,了解他们的一些故事。
3、在家乡寻找年岁已久的房子,留心观察。
4、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民俗风情,有机会参加一些风俗活动。
二、激情导入:
1、我们家乡长沙虽然地方小,但是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2、出示课件一,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城故事多。齐读课题。
三、地名的来历:
1、在我们长沙城的东边,有一条捞刀河。你们知道他的来历吗?
2、出示课件二,一位老爷也讲捞刀河的来历。
3、那为什么我们城里有一座桥叫“八一桥”呢?有谁知道吗?那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到“八一桥”名字的来历呢?
4、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你感兴趣的地名还有哪些呢?我们也想办法来了解他的来历吧!
7、老师小结。
8、把你课前了解到的地名来历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四、人物故事:
1、许多的历史名人、革命前辈都曾在家乡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还有许多土生土长的家乡人,他们的事迹一直让我们长沙人为之骄傲。我们来看看吧!
2、出示课件三,长沙名人、前辈走过的一些地方,留下的一些故事。宋朝文学家写的对联。十七烈士墓。毛主席的故乡。
3、通过你们的课前准备,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名人的故事,在家乡的什么地方留下他们的足迹呢?
4、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把你课前了解到的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7、为什么人们说我们家乡“人杰地灵”呢?
8、老师小结。
四、家乡的老房子:
1、我们家乡还留有古老的房子,课前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找到的?我们来边说边看吧!
2、出示课件四,长沙的老房子。湖南一师范。天心阁。火宫殿。
3、通过你们的课前准备,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老房子呢?
4、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把你课前看到的用邮票的形式设计出来。然后互相交流。
7、老师小结。
五、小姑当新娘:
1、我们家乡有许多的民俗风情,我们来说说吧!
2、出示课件五,新娘出嫁。
3、说说你参加婚礼的见闻吧!
4、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把你的看法也出来。
7、老师小结。
六、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小结。
4、一 起 采 风 去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寻找家乡有趣的家乡风情。
2、搜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3、找一找喜欢的对联、谜语„„。
4、了解家乡的饮食、服装、住房方面的特点,编成小册子
5、学唱一些民歌和地方戏。
6、学一点小手艺。
7、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哪些是好的,哪些是落后的。
二、激情导入:
1、我们家乡长沙虽然地方小,但是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有许许多多民俗风情。
2、出示课件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起采风去。
3、齐读课题。
三、交流采风收获:
1、你寻找到了哪些有趣的家乡风情呢?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2、各自展示自己的采风收获。
3、我们的家乡有如此多的民俗风情,你有什么感受呢?
4、同桌相互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6、老师小结。
四、家乡民俗风情大表演:
1、选出主持人。
2、主持人订一份“纯朴的民风”文艺演出节目单。
3、学生分工合作作好表演的准备工作。
4、家乡民俗风情大表演。
5、欣赏了这些精彩的表演,你想说些什么?
6、老师小结:我们家乡真是“人杰地灵”,有着许多有趣的民俗风情,我们都深深地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
五、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是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块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我们既要求学生从小立下兴国的鸿鹄之志,又很难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上海的老品牌”一课内容可以作为典型的教学案例。
贴近学生生活的中华老品牌,其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品牌具有上乘的质量、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都是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的有力素材。一些特别的老品牌,如“中华牌铅笔”“华生牌电扇”,还蕴藏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是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这一价值观念、树立民族自信最直观的教材。而现实中,学生对于上海老品牌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极少的老品牌;对于上海老品牌背后的故事、历史以及老品牌所体现的精神更是闻所未闻。
“上海老品牌”是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科教版)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城市的记忆”中第三课“旧物的诉说”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近代上海的历史,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材提供两个版面的两组图片(第一组是老品牌的商标图案,第二组是老品牌的实物照片),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对“上海老品牌”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初步形成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认识到老品牌的辉煌与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而珍视中华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更增强民族自豪感,确立民族自信心,立志报效祖国。
二、案例描述
学生对上海老品牌了解吗?了解多少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你知道的上海老品牌”。不出所料,除了“杏花楼”“大白兔”,学生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什么上海老品牌了,有的学生说了“华为”“小米”,确实是中国制造,但不是“上海老品牌”。这时,有学生在底下犯起了嘀咕:国产货不灵啊!
于是,我播放了华生电扇的数字故事。看完数字故事,我和学生展开了讨论。
师:为什么叫“华生”呢?
生:因为是中国人自己研究、生产的,不靠外国技术。
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杨济川等人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外国人封锁核心技术。
生:没有钱开发生产。
师:既然这样,为什么杨济川等人还要排除万难创建华生电器厂呢?
生:因为他们想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电扇,证明给外国人看。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海人才创造出了如此多的老品牌(出示老品牌图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民族工业曾经非常发达。
经过这一环节,学生被华生这一老品牌和品牌背后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精神所感染了。他们对老品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不仅如此,我还想让学生认识到老品牌工艺精益求精的特点。
于是,我出示了阅读补充材料(华生电扇严格检测工序),学生自主阅读并提问。
补充材料:
1928年,“华生”对自制的各类电扇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运转试验,并取得成功。
1954年,“华生”实行半制品检验制度、图纸标准化制度……改进产品设计。
1960年后,“华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不断地强化监测手段,建立实验室,用以增加产品的测试项目和化学分析。产品在出厂前,还要按比例抽取产品做试验。
师:从材料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华生电扇质量很好。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它的检测非常严格。
……
学生此时对老品牌质量上乘的特点啧啧称赞,但我又将他们拉回现实。
我播放了一段名为“买手表”的录音,然后请学生思考:大家都想买什么牌子的手表?
生:小朋友想买swatch的,爸爸妈妈想买卡西欧的,只有奶奶想买上海牌手表。
师: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牌子的?
生(笑):我也想买swatch。
师:为什么不买上海牌的呢?
生:样子不好看。
师:所以,你们觉得老品牌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播放了“上海牌手表顺利转型”的事例,让学生发现更多涅槃重生的老品牌。
生1:原来上海牌手表现在那么好啊!
生2:原来有那么多上海老品牌啊!
生3:我要去买一双回力牌运动鞋。
……
三、案例分析
1. 找准立足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品牌,初步感知上海在近现代是民族工业领先发展的城市;懂得老品牌也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上海的老品牌产生探究的兴趣;敬仰上海民族工业家顽强不屈、振兴民族工业的志气与精神。
“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初步了解一些中外历史发展上的伟大人物和重大事件;珍视中华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确立民族自信心,立志报效祖国”的目标,既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标准中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也与“知道我国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明创造及其代表人物;了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相契合。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找准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自然融入目标教学中,使之成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在本课中,教师只有自己被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所感染,才能优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教学。
2. 紧扣中心点
让学生体会与学习“自强不息、精益求精、创新求变”的精神是本堂课的重点目标,但要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说清这个道理,并不简单。因此,紧紧围绕教学中心目标进行材料的筛选,尤为重要。这堂课,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华生”这一上海老品牌的创立与发展的过程来落实这一目标的。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上华生电扇的故事,加工并创作数字故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经历华生牌创设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华生”品牌名称的含义——中华民族自力更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其次,通过“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杨济川等人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杨济川等人要排除众难,创建华生电器厂”两个问题的探究,学生了解到华生牌创设的不易,从中体会到杨济川等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接着,再出示众多上海老品牌,由此学生深刻感受到:上海人创设众多老品牌的背后,承载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要保留、振兴上海老品牌的原因。然后,通过出示当代华生牌电风扇照片,为学生提供隐性信息——老品牌的生命力是惊人的,激发学生由表及里探索老品牌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进一步感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感受到上海老品牌的质量上乘。最后,教师出示了“华生”不断提升质量的相关资料,通过华生牌一系列改革措施,学生了解到:之所以华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能克服重重困难,保持良好的质量,是因为上海老品牌还承载着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
3. 拓展延伸点
一、活动地点的选择
学校位于宁乡县城,所在县域中的黄材水库是我国三大土坝工程之一,是国家大二型水库,其工程之宏伟,库容之大,环境之美,是未去过的学生想像不到的。我们在选择活动地点时,就注重给学生以较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觉到人类的伟大,大自然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像我们的前人一样去完成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同时也利用自然环境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
水库大坝的下面不远处有一处全国闻名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当时正在考古挖掘的炭河里,在它的附近就曾发现中国第三大国宝——“四羊方尊”青铜器。选择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去开展这一科学考察活动。当然,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考察,学会科学考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当地历史、文化、文明的了解。
水库上游的祖塔乡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长沙市定点扶贫单位,其扶贫的一大工程就是移民建镇。目前已建成一定规模,让学生在参观考察水库之时,去领略一下祖塔的优美山水,去感受一下那里居民的贫困生活,考察移民建镇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调查,自己得出结论:移民建镇是否可行?既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调查方法,也可对领导的决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联合学校团委会为祖塔乡的希望小学募捐,将募捐到的钱、物、书籍交到学校师生手中,并感受学校师生的艰苦生活,体会自己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活。
二、主题活动
①体验。学生观看了雄伟的大坝并徒步登上近1里路长的大坝后,放眼望去,波光粼粼,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类的杰作在这里完美体现出来。②乘船。登上水库的游船,水资源组和环境组开始了他们各自的工作,采集不同水域的水样,测定水的密度、酸碱度、浊度等,向管理所工作人员了解鱼类等资源的相关情况;摄影组则不停地把美景和考察情况用相机记录下来:辽阔的水面,碧绿的湖水,青翠的山峦,无不使人赏心悦目。③考察。乘船中,我们登上了水库中段的岸边,来到了中澳文化村的遗址。这里原来建有一个中澳文化村,由澳大利亚人投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办没有多久后,这个文化村就倒闭了。我们的同学看到破旧的房间,凄凉的景象,断壁残垣,想像着刚建起时的兴旺,调查当地的村民,探索中澳文化村兴衰的原因,整个过程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啊!④步行。由于正值秋冬,水库水位不深,我们的船只能停在离祖塔希望学校3个小时路程的地方,考察组成员下船徒步前行。日近中午,学生们的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偏要走3个多小时的路,对于城里来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多好的挑战和锻炼,饥饿难耐还得加快步伐。⑤祖塔移民建镇的调查。好不容易来到祖塔移民建镇的地方,同学们看到仿古的青砖房子,成建制开发的小街,倍感兴奋。负责这一调查的小组成员则赶紧找当地居民调查,又是发调查表,请当地居民填写好,又是访谈当地居民,请他们谈移民建镇、国家扶贫的感受,还要实地考察,忙得不亦乐乎,把饥饿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⑥“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又经过半个钟头的步行,下午2:00,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地的希望小学,开展了我们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学校早已准备了号鼓队迎接我们,领导、老师早就在等待我们的到来,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学生的纯朴热情,领导、老师对学生的深情。在这里;学校给我们的同学提供了当地学生标准的伙食:腌洋姜、辣萝卜、青菜和粗糙的米饭,让我们的同学大跌眼镜,真正叫做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了。⑦考察炭河里。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步行(沿途考察了旅游资源,因为宁乡县政府为加快当地致富步伐,有意建设一个黄祖沩旅游风光带),我们乘车来到宁乡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炭河里,这里正在进行考古挖掘,青铜文化组的同学看看这,看看那,与考古专家、挖掘的农民交谈,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和资料,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加了自豪感和责任心,其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三、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主题活动完了,但相关事情还不少,回校后,我们要求各组分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并将样品等送相关机构进行鉴定,撰写论文和游记、美文、交流心得。很多同学谈到,这样的活动,既学到了科学实践考察的方法,又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得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很多知识、感悟和体会,是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1、教育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珍爱生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困难,都不能放弃,都不能失去信心。
2、在每个人独特、神奇、美丽的生命之旅中,时时刻刻在接受来自各方的关爱。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会周围人的爱心,懂得如何感激在生命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从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珍惜眼前这美好、温馨、幸福的生活。
活动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热爱生命,奋发向上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召开总结交流会
1、同学们,今天老师向你们讲述一个关于黑人乔丹的故事。
2、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理解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
3、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珍爱生命”这个主题。珍惜自己,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自己;珍惜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珍惜,又会去怜惜谁?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看重、不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要求别人来肯定我们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伟人的必要气质,是他自以为必须伟大起来。”可见,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
4、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从旁点评。
(1)、让学生说自己收集的资料,其他学生可以做点评,教师对学生做的点评及时地加以补充。
(2)、教师可以向学生讲几个故事。如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五岁的时候患脊椎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每次她总是用灿烂的微笑激励着我们。安徒生的故事,有一篇广为流传的童话叫《丑小鸭》。这部童话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有人说,在这篇童话里可以找到安徒生的影子,安徒生自己就像是变成天鹅的一只“丑小鸭”。安徒生12岁时,当兵的父亲不幸在战争中生病死亡,家境更贫困了。母亲不得已而改嫁,继父不喜欢安徒生。安徒生长的不漂亮,穿得又破烂,常受到富人家孩子的殴打、羞辱。母亲为他的前途考虑,千方百计让他读了几年书,希望他长大当个裁缝。但是,安徒生在首都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比家乡更多的穷人。他想学舞蹈,被拒绝了;相当话剧演员,剧团经理说他“太瘦”,形象不好。为了生计,他去做木匠学徒,又因体力太弱被解雇了。后来他幸而被一位音乐家收留,学唱歌,但因为天冷没衣服穿,冻哑了嗓子,只好又离去。可是,安徒生并不灰心,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剧本、写诗、,也写散文,终于被名家赏识,作品得以发表。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这位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走进了文学殿堂。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该吸取什么呢?
(3)、在老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想,教师要及时加以补充。
二、填写希望号列车
1、让学生看课本第七页内容,并让学生说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己做过并感到自豪的事;自己曾为他人带来的快乐;遇到挫折时,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想。
2、让学生填写课本第七页内容。
三、活动延伸
在填写完希望号列车后,让学生继续搜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并可撰写读后感、体验日记,进一步加强理解。
教学后记:
谁说了算
(一)我会填
1、集体的事情不能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在活动中出现不同意见,其实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大家商量着办;也可以采用的方式,做到,个人服从集体,这都是统一大家意见的好办法。
2、我国每年三月份都要在首都北京召开。共同商议和决定国家大事,制定国家,选举产生。
3、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周岁的公民,都有和。
(二)我会判
1、商量事情时,少数服从多数。()
2、代表是由人民选举孕育发生的。()
3、商量集体的事情时,积极发言。()
4、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每年的3月。()
(三)我会选
1、商量集体的事情时,你认为怎样做不合适?()
(1)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个人要服从集体的决定
(3)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他同学要服从我的决定。
(4)要少数服从多数
2、下面的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1)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2)我是班长,这些事由我来安排。(3)听话时要认真听,让人把话说完。(4)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四)我会答:商量集体事情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我们自己做主
(一)我会填:
1、“最高尚的事情是公正的事情。”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________、_______。
2、选班委会要做到、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判断。
1、好朋友说,我们选他当班干部,他就请我们吃雪糕。()
2、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3、选班委可以抓阄、瞎蒙。()
(三)我会答。
1、你觉得你班应怎么样选举班长?
2、我们做事做到公平、公正有什么好处?
3、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同学做班干部?为什么?
四、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
1、我班要选班委了,好朋友小华让我选他一票。否则就不是好朋友。
2、检查卫生了,我班的卫生区不干净,可是班长却让我给本班打高分。
勇于“说”和善于“听”
(一)填一填:
1、能赢得他人真诚的心。
2、,是对别人应有的尊重。
3、,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是办好事情的开始。(二)遇到下列类似情况,你会怎样说,请选择。
1、星期天,我想去公园透透气,去草地踢踢球,可妈妈要我学这学那,我会()A、冲妈妈发脾气,说:“我想玩!”B、跟爸爸撒娇,要他跟妈妈做工作。
C、委婉地告诉妈妈,童年需要快乐和健康,只有拥有了他们,学习才有意义。
2、阅览室里,你在认真看书,可旁边有同学在讲话,你会()A、塞住自己的耳朵,别人的事我不管。B、大声斥责他们。C、委婉地告诉:“他们请不要妨碍别人的学习,谢谢你们!”
3、楼上邻居回来很晚,还弄得楼板“砰砰”响,严重影响我的休息。我会(A、自认为倒霉。B、把音响开到最大,以牙还牙。
C、上楼去,请他们注意一下,告诉他们你会很感激他们。
4、聆听是一门艺术,下面()是正确的。
A、发言者还没说完,就被别人打断了B、别人说话时要真听
C、听话不能只听一半,让人把话说完D、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题(三)当你发言时,你希望别人怎样做?
我做合格小公民
一)读一读,体会一下。
1、一家人能够互相理解,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幸福。----(法)居里夫人
2、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歌
德
(二)我会填。
1、民主、和睦的家庭要经常召开家庭()。
2、为了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我们要经常给学校()。
3、我们是小公民,对身边发生的事,我们都有()。
(三)我当小法官。
1、在家里有爸爸和妈妈就行了,我们还小不用参与家庭事务。()
2、学校管理是校长的事,我们小学生是没有发言权的。()
3、我们可以给社区、村庄建设提意见。()
4、爸爸、妈妈的任何事情我们都无权过问。()
(四)生活广角
1、你心中的理想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和同学交流,并把它描绘下来。
2、议一议。
在社会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主题一
谁说了算
(一)1、集体讨论、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法律、国家领导人。
3、人民的利益、人民负责、18、选举权、被选举权。
(二)1---4题全“√”。
(三)1、(3)
2、(2)。
(四)答:
1、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要服从集体的决定。
3、要少数服从多数。主题二 我们自己做主
(一)1.公平
公正
2、公平
公正
公开
(二)1、×
2、√
3、×
(三)1、①先推选候选人,且人人可以参加;
②候选人向同学们发表竞选演说,并接受大家的提问。③投票表决,得票多的当选。
2、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集体才充满朝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受到集体欢迎的人。
3、要选对人对事公平、公正,为人正直的人做班干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集体才充满朝气;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集体欢迎的人。
(四)1、要用一颗正直的心来说话,公平公正地选,谁最有资格就选谁。要勇敢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不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主题三
勇于“说”和善于“听”
(一)1、真诚的语言、2、善于倾听、3、细心倾听
(二)1、C
2、C
3、C
4、BCD
(三)答:当我发言的时侯.,我希望别的同学都能认真听我讲话,不随便打断我的发言,因为这是对我的尊重,假如他有不同意见,可以等我说完后再提出来。主题四
我做合格小公民
(一)略。
(二)1、民主生活
2、提建
3、发言权。
(三)1、×
2、×
3、√
4、×。
(四)1和2题略。
第一课 大家之“家”
1、归属感:指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比如说,在假期里对校园生活的期盼,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一种归属感。
2、“家”的感觉(校园生活):有温馨,有快乐,有关爱,也有快乐和烦恼。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
3、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是我们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是我们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第二课 我与我们
1、集体: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团伙:一些人简单地聚合在一起或是为了错误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群体。团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3、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⑴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⑵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4、集体主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个人主义: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个人主义伤害的不仅是集体和他人,最终也必然伤害自己。
小团体主义:实际上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以及大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5、团结就是力量: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识: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6、竞争与合作:⑴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有赖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既要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⑵敢于竞争意味着……(P16)⑶善于合作(团队精神),意味着……(P16)
第三课 承担责任
1、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2、我们是班级和学校集体的一员,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是我们的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办法是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说主动关心班级的进步与存在额问题,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努力学习,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等。
3、为班级和学校做奉献:⑴要学习螺丝钉精神,做好集体分配给自己的事;⑵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1、几个同学在踢球时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老师查问是谁干时,全班同学都默不作声,谁都不想“出卖”同学,破坏班级里的“团结”气氛。
⑴你赞同这个班的同学的做法吗?为什么?
不赞同。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团结应该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所以,这些同学的行为不但不能维护班级的团结氛围,还会破坏班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危害班集体和每一个同学的利益。
⑵如果你所在的班级也有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积极配合老师,查出事实真相,如果肇事同学不承认,要积极举报,敢于批评。
2、请收集有关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成语、俗语或格言。
⑴人心齐,泰山移。⑵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⑷独木不成林。⑸互相补台,好戏一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⑹众人拾柴火焰高。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雁飞和吴礼是同学,在学习上,两人是竞争对手。他们一个擅长文科,一个擅长理科。期末考试准备到了,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吴礼想出了一些“窍门”来影响雁飞的正常复习。
⑴吴礼的做法对吗?这是什么现象?
不对。这是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⑵如果你是雁飞,你如何应对?
我会敢于与他竞争,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同时,我要学会善于合作,向他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双赢。
4、学校要选派一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比赛。周明和张宝都是这个活动的高手,可他们所在的班级不同。尽管他们都想一展身手,无奈学校只能派一个班级。最终张宝所在的班级被选中。因为这个班级综合实力比较好。周明愤愤不平:为什么学校忽略了他这个高手?请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学校的这一决定并不否认周明的个人能力,而是从各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两个班级的实力,认为张宝所在的班级不仅仅是在个人能力方面突出,而且在班级的团结协作方面更胜一筹,因为比赛是集体项目,光靠个人是不行的。
5、每个同学都渴望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请你描述心中的优秀班级。在创建优秀班级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
⑴优秀班级:团结友爱,积极进取,互相帮助……(言之有理即可)⑵在班级中,同学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在竞争中,同学之间应互相激励,携手共进;在合作中,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竞争不意味着失去友谊,反而会使友谊更牢固。
6、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每个人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 辱》中的第三个话题, 教材以数字和事例说明侵略的血腥及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根据让学生“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这一课程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材编排“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及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的屈辱与苦难,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及强国之志。在这一节课中, 我认为通过直击“30多万遇难者”这个点, 剥离出“30多万”这个群体概念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从而挖掘出“30多万”这个数字背后所隐含的遇难者人数的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引发学生共鸣。
如“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教学片段:
体验一:了解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人数之多。
引入课题后, 教师出示一张图———
师: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面墙壁。在这面墙壁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怒目圆睁的头颅, 张大的嘴巴似乎在呐喊。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一串数字, 是30多万。
师:这面墙壁上这个怒目圆睁的头颅、这个冰冷的数字, 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在告诉我们, 在南京大屠杀中, 有30多万个遇难者。
师 (加重语气) :是呀, 仅仅在南京这一场大屠杀中, 就有“30多万”个遇难者。孩子们, 是30多万哪! 你们能想象一下, 这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没有人举手。 (学生回答不出来)
“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是这个教学环节的一个“主问题”。但也许是我所提的这个问题过于统笼、过于抽象,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 立即调整思路, 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师:我们这个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吧, 平时大家在操场上做操, 感觉怎么样? 挤吗?
生:很挤。如果站在二楼看大家做操, 那就是密密麻麻的。
师追问:估算一下, 这30多万人, 是我们学校人数的几倍呀?
生:有100多倍吧。
师再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生数的100多倍。想象一下, 如果30多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 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学过《开国大典》, 课文说参加典礼的群众也有30多万人, 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是人山人海。
生:教材里还说, 这30多万人的游行队伍分成两队出发, 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走出会场呢。
师:是呀, 30多万人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哪。这30多万人在那70多年前, 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哪, 可是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之后,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
师:孩子们,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
在这场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共有30多万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如果让这些死难者手牵着手, 可以从南京一直延伸到苏州, 长度达200英里。
所有死难者身上的血液重达1200吨, 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此时的追问, 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为解决“主问题”服务。理解“30多万人”这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中所蕴含的人数之多就是这一个环节的“主问题”。在学生卡壳的情况下, 教师应立即调整思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学生数的几倍”, 在学生对这个庞大、抽象的数字有一个较为感性的理解与认识以后, 又抛出“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 再次追问“30多万人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情景”,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里关于“30多万与会群众”壮观场面的描写, 从而比较直观地理解日本侵略军所屠杀的人之多、南京大屠杀屠城之惨烈。这样的追问设 计, 就是紧紧围绕主问题并为解决主问题服务,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二:了解惨死在屠刀下的30多万是哪些人。
师:请大家联系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看过的电视剧、读过的文章、百度到的图片, 想一想:这30多万人是谁呀? 他们都是谁呀?
学生交流。
生:在这些人中, 有被俘的中国军警人员、有官兵、有市民。
生:课文里说“南京超过30多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所以这是一些官兵和居民。
“这30多万人是谁”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主问题。此时, 学生的回答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是基于文字表面的, 仅限于他们从课本上得到的信息, 并没有真正理解“30多万军民”数字下这些遇难者具体的身份信息, 未认识到简短的文字叙述下面那些个体生命的存在。他们的体验还是很肤浅的。我继续追问:
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
生:这些人当中有年老的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教师、还有学生。
生:我搜集到的资料里是说日军如何残杀小孩子的。有一个小男孩被日军抓去灌自来水取乐, 一直灌到肚子滚圆。然后日军当着孩子父母的面, 像踩皮球似的把孩子的肚子踩破。这些人中, 就有被杀害的小孩子。
生:还有逃难来的难民, 有无辜的村民。
生:我百度到一张图片, 一个孩子就挂在日军的刺刀上。在这一些人中, 就有孕妇、有咿呀学语的婴儿, 也有这些尚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
生:课文里戎秀英老人控诉, 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被日军打死了。日军杀死的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
师: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重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搜集到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信息资料, 难的是对现有资料的加工与有机整合。此时教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的追问,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帮助他们围绕问题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丰富学生的感知, 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在交流肤浅处追问, 能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在高层次继续思考,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出重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三:了解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段的残忍。
师:在这些人中有老弱妇孺。他们有的是年老的居民, 有的是可爱的孩子, 还有的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呀, 可现在他们变成了……
师停顿了一下, 追问:变成了什么?
生 (呈现图片) :我搜索到的这一张图, 图上是日本侵略者把遇难者的头颅摆在一起, 而他们就在这些头颅后面合影。所以, 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头颅。
学生哽咽, 教室空气似乎凝固。
师:这些侵略者, 杀完人后, 竟然把头颅摆在一起照相, 这说明他们是以杀人为乐, 以杀人为豪。这真是一群———
生:一群没有人性的禽兽!
师:在侵略者血淋淋的屠刀下,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成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头颅, 看着这些头颅,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甘与恐惧。此外, 他们还变成了什么?
生:他们变成了缺头缺胳膊缺腿的残骸余骨。
生:他们变成了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生: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 约19万人, 被零散屠杀的约有15万人, 这些死难者人数太多了, 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所以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师:这些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逝去, 只给亲人留下永远抚平不了的伤痛。
通过“他们变成了什么”的追问, 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揭开,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相, 也在被逐步还原。通过教师的追问, 再一次告诉学生, 遇难者是无辜的。通过追问,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 呈现出“30多万遇难者”遇难后的惨状, 强烈谴责日军以杀人为乐的兽行。这样的追问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气场, 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被杀的?
生1:我从电视上看到日本侵略者还常常把无辜的村民抓去活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就有一个“万人坑”。
生2:有的村民被他们浑身浇上油, 点火烧死。而日本侵略者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生3:他们有的是被当做活靶子射杀的。
生4:有的是机枪扫射的、被集体枪杀的。
生5:有些战俘被拉去注射含有鼠疫、疟疾病菌的血清。当他们濒临死亡时, 就解剖他们。这是一个原日军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所说的。
生6:这些死难者中, 有的是被刀劈死的, 有的是被鬼子强奸后杀死的。
生7:我找到一张图片, 是一个孕妇被侵略者挑开了肚子, 她的孩子就挂在刺刀上……
师: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令人发指。那么, 这一群无辜的村民, 放下武器的战俘, 他们又为什么被杀?
生1:他们把我们中国人当实验白鼠, 称为“马路大”。很多战俘不是被集体枪杀, 就是被送到731细菌部队, 被注射细菌折磨而死。
生2:我搜集到一段资料, 说两个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 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满一百五十个中国人。他们看见中国人, 不论男女老幼举刀就杀。比赛结果是一个杀了105人, 一个杀了106人。这两个野兽一个叫向进敏明, 一个叫野田毅。他们是把杀人当做游戏, 以杀人为乐。
生3:他们还喜欢往人的身上浇上煤油, 活活把人烧死, 说这是“点天灯”, 然后他们看着身上着火的人惨叫乱窜, 他们却非常开心地大笑。
师:他们是把杀人当游戏呀。我们中国人的命在这侵略者的面前轻如毫毛!
生:日本侵略者说, 中国人连猪都不如, 因为猪肉还可以吃。
……
师: 侵略者蔑视我们中国人, 把我们中国人当做实验白鼠, 任意宰杀。他们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恶! 杀人手段令人发指! 不管是哪国人, 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 灭绝人性”! 他们是一群———
生:他们是一群禽兽, 不, 他们是禽兽不如!
师追问: 为什么? 为什么这群禽兽敢在我们中国大地撒野、横行?
生:当时我们中国太贫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的百姓连生存权都没有, 还怎么能谈得上尊严?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 感受和体验。此处的追问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追问, 把这些遇难者一个一个地剥离出来, 还原他们遇难时的情形。在追问中,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及心灵上无法抚平的创伤;在追问中,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杀害者的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 在追问中, 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叫做“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在追问中, 激发出爱国之心与强国之志, 体验不断加深, 情感不断升华。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教师出示“南京炼狱图”。
师:孩子们, 这是一幅“南京炼狱图”, 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表示看到了侵略者举着血淋淋的屠刀在狂笑、堆积如山的尸体、头颅随地打滚、鲜血染红了土地、可怜的宝宝绝望地哭泣、悲愤的僧人还在不停地搬运尸体……
师: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城里烧杀淫掠, 无所不为。整整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呀, 大火连天, 几天不熄, 无数的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震惊世界的滔天罪恶“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血腥的日子, 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 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 , 南京城“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南京城到处血流成河, 到处残垣断壁, 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展示“南京炼狱图”, 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教师追问学生“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直击“30多万”遇难者人数之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害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悲怆与激愤。此时的追问, 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凸显主旨, 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目标明确画龙点睛,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周恩来总理说过, “可以原谅, 但是不可以忘却”, “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孩子们, 面对这些受难的同胞, 你想说些什么……
本着“简约教学”的理念, 在这一节课中, 我并没有准备大量影视资料, 而是紧扣教学目标, 利用一个数字两幅画, 设置三个“主问题”:“30多万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他们都是谁”, “他们是怎么死的”, 然后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随机应变,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将“主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相整合 , 用巧妙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聚焦学生已有的认知, 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人之多、遇难者之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层层推进, 带着学生穿过历史的隧道, 走近历史真相。在追问中, 学生认识到侵略者的残酷本性; 在追问中, 学生碰撞信息交流情感, 知道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在追问中, 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在追问中, 学生懂得“不能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巧妙追问,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被引向纵深。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追问是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要追问有效, 教师就要深入解读教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主问题”, 然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紧扣“主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开拓学生思路, 激活学生思维。有效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机智,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好追问的契机, 在关键点上有效追问, 就能演绎精彩课堂,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从而让品德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一、课堂是舞台,学生是主角
新课程要求品德课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而是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这一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带领新生参观校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了解学校,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善于积累。第二个教学活动是“争当问不倒”,教师提供“学校知识小调查”表,放手让学生调查、访问,使学校成为他们可以探究的“生活世界”,在展示中注重他们的调查过程,个人情感体验。第三个教学活动是设计校徽。教师对每一份设计都要给予肯定、尊重,并寻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学校一角、创作校园诗歌等拓展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做,学得轻松愉快,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培养了能力,又渗透了热爱学校的教育,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二、课堂是舞台,教材为“蓝本”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当作“蓝本”用,象导演一样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拓展,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本地实际及学生实际,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儿童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及时收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力争把品德课上得真实、自然、鲜活。在日常品生(品社)教学中,我注意活用教材,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
1.更换教学内容
对教材中不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学范例、案例、事件或话题根据本地实际加以更换,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需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品生》下册第一个活动主题“我的一家”,考虑到许多家庭是双职工,工作忙而无法到校的实际,我将原本和家长的“亲情对对碰”游戏改为以学生小组合作及师生合作的形式表演亲情小话剧,来展示家长对孩子的爱,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增减教学内容
没有普遍适用的教材。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教材中介绍的有些现象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此时,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同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把急需要解决的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增添进来。
例如:教学一年级《品生》第三单元“别把花草弄疼了”时,我增设了一个新的活动主题:“奇妙的种子”。孩子们通过种植活动对植物种子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物的生命由来,从而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用心去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
3.整合学科内容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尝试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流程实施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三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家乡哺育了我”这一主题中的“尝尝我的家乡菜”、“带点家乡土特产”两课的内容,编排上具有浓重的南方特点,课本内容与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范围相差较远。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与三年级语文学科《特产》这一单元内容及信息技术课有机结合,结合北宅的“樱桃节”和红岛的“蛤蜊”节,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青岛当地的土特产,并为自己所了解的土特产设计广告词,制作一份手抄报。引导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通过上网查询,获取新知。这种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科整合这种教学方式广受学生欢迎。
4.重组单元,调整进度
一个教学单元往往是以一个大的主题按一定的逻辑编排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由于是按生活的逻辑来编排的,所以编排逻辑不甚严密,跳跃性较强。从这样的视角来看,教学单元完全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重组,形成新的教学单元和主题,以求得更优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针对单元主题和子主题,对单元教学做出总体的安排。然后,根据实际对教材的部分篇目作顺序的调整和篇目之间的合并。
如一年级《品生》下册中,我把第三单元《爱心行动》主题中的“关心老人”一课调至第一单元《我爱我家》主题中的“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之后进行,这样调整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延伸性,又使学生自然地领悟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科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科教版10-24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19
未来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22
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07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06-05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1-1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7-04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07-2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04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