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对食品安全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质量管理对食品安全

分析塑料包装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摘要食品安全是现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食品用塑料包装的使用安全性也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分析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食品;包装;塑料;质量

食品安全是现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食品用塑料包装的使用安全性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食品用塑料包装是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为原料,经注塑、吹塑、共挤等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食品用塑料包装检验项目主要有卫生指标、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三大类。卫生指标与化学指标不合格会导致包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迁移进入食品中,从而对人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卫生指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卫生指标主要有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乙醇、冷餐油、浸泡液)等。根据多年的检验统计,卫生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试验。卫生指标不合格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迁移物质可能造成食品感官状态的劣变,如产生异味、色变和有污点出现等。下面对卫生指标的常见不合格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

1.1蒸发残渣

蒸发残渣主要使用4%乙酸、20%或65%乙醇和正己烷等溶剂,分别模拟酸性食品、酒精类食品和油性食品与包装材料发生接触时的情况,在规定条件下浸泡后将浸泡液蒸干,测定包装材料中可溶出的有害物质含量。蒸发残渣(4%乙酸)超标的产品在使用中,若遇到酸性食品时,包装材料中的有毒化合物就会过多的析出并迁移到食品中;蒸发残渣(正己烷)超标的产品在使用中接触到油性食品时,包装材料中的有毒化合物就会迁移到食品中,长期食用都会对人身健康造成积累性伤害。

造成蒸发残渣(4%乙酸)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甚至添加来源不明的废塑料等。蒸发残渣(正己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助剂。原材料中正己烷提取物不合格会直接导致成型品的蒸发残渣(正己烷)不合格。此外,如果生产过程中添加了过多加工助剂,会使得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迁移到模拟内装物中,也会影响正已烷溶出物的检测结果,导致蒸发残渣不合格。

1.2高锰酸钾消耗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试样经浸泡液浸泡后,浸泡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所消耗的高锰酸钾质量,用以表示试样可溶出有机物质的量。该项目不合格易造成食品及内装物受污染。高锰酸钾消耗量表征包装材料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含量,它能够迁移到食品中,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食用会造成积累性中毒,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造成危害。

1.3脱色试验

脱色试验是考核食品用塑料包装遇到酒、油性、酸性物质等情况下产品脱色的情况。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塑料着色剂溶解在食物中被人摄入,而这些塑料着色剂一般都不是食用色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

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油墨树脂的耐温性能和配方问题,其次收卷张力过紧、干燥不够、混入甲苯溶剂等也能引起脱色试验不合格。

2化学指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化学指标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化学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溶剂残留量、乙醛含量(PET塑料瓶)。下面以食品用包装塑料复合膜(袋)及PET碳酸饮料瓶为例对溶剂残留量、乙醛化学指标进行分析。

2.1溶剂残留量

溶剂残留量主要是由于复合包装膜、袋在生产过程中,印刷、复合工艺中使用大量的溶剂、油墨等助剂。影响溶剂残留的因素可以从油墨、溶剂、环境、复合包装结构分析:

1)复合油墨一般以氯化聚烯烃、聚酯类树脂为主体,由粘接料、溶剂、颜料和改性剂4部分组成的。其中对溶剂残留量影响较大的是粘接料部分,粘接料中树脂分子吸收溶剂的能力越高,溶剂的释放性越差,就会形成较大的溶剂残留。一般来说,聚酯类油墨的溶剂释放性会优于聚烯烃类油墨。2)影响溶剂残留量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溶剂的性能。溶剂本身质量、含水率、沸点高低、蒸发速度都会影响溶剂残留。如果油墨中溶剂含水率高,或含有高沸点溶剂,常常都会引起油墨干燥速度下降,以至于引起质量问题。3)通常溶剂残留量并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印刷机器的干燥系统温度、风速、风量往往也是影响溶剂残留的因素。降低溶剂的残留可以通过延长熟化时间、适当提高烘道温度、调整设备转速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使用共挤膜、使用无苯复合油墨、选择环保安全溶剂、使用无溶剂复合方式或挤出复合方式等等。随着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生产许可制度的不断开展,溶剂残留问题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复合膜(袋)产品中的溶剂残留量要求也日趋严格。在《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市场准入审查细则》中做出了明确规定:食品用复合膜(袋)的溶剂残留总量必须小于10mg/m2,苯系溶剂残留量≤2mg/m2。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10004-2008标准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对溶剂残留量的限量要求,溶剂残留量总量小于5mg/m2,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允许检出。从对溶剂残留量检验要求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一指标的把关越来越严。

2.2乙醛含量

PET瓶中的乙醛来自PET瓶片生产的缩聚过程,也来自制瓶的干燥和注射成型等过程。树脂受热后,其分子链会断裂,产生乙烯基(或烯烃)化合物,进而生成乙醛;PET的链端经氧化后也会生成乙醛。PET瓶中如含有乙醛,它会很快转入饮料中;饮料储存时间越长,转入饮料中的乙醛就越多。引起乙醛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3个:原材料、热流道温度和成型条件。其中原材料是主要原因,乙醛含量与购买的树脂颗粒等级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是源头,因此要降低乙醛含量必须把好原材料这一关。另外,生产过程中的热流道温度和成型条件也会给乙醛含量值带来影响,引起产品乙醛含量不合格。

近两年的委托检验及抽查检验显示,PET瓶乙醛项目不合格率很低,不合格的企业全部为小企业,原因就在于小企业对包装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疏于管理,过分追求减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提升塑料产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产品的检验,并对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总结了几点建议:

3.1加强原材料安全性能的管理

以上产品检验的不合格项目,不论是卫生指标还是化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产品最终质量不合格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加强塑料包装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关键是强化外购物资的入库检验制度。

3.2改进生产工艺

工艺文件是工厂指导生产和进行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针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参数来编制各工序的工艺文件,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由于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部分工艺文件体系不健全,生产过程随意性较强,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本身不具备卫生指标的自检能力,不少企业甚至未送检样品做关键项目检验。

3.3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

目前,相当一部分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生产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用的还是几年前的生产工艺,设备陈旧和“老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之维修和保养也跟不上,精密度大大降低,势必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强化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力度,为员工提供包括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4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通过生产许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体系上进行保证。不管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食品包装的卫生质量。要科学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烈银.食品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安全控制与检测项目[J].塑料材料,2004,14(3):36-42.

[2]王晓华,黄启超,葛长荣.浅析食品包装容器材料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食品科技,2006,8:14-17.

[3]雷秀峰.塑料包裝产品常见缺陷与原因分析[J].印刷技术,2008,14:51-52.

作者:黄 镁

第2篇: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

摘 要:航道是传播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航道因为在水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泥沙堆积,航道经常出现堵塞。影响了船舶的行船安全,也限制了重型贸易船舶的使用,所以做好航道的维护工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船舶安全性的需求。所以要在航道的管理中采用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规范航道维护工作,提高航道的安全性。本文阐述了安全体系建设为航道安全的重要贡献,同时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航道维护,安全管理,推动发展

航道是的船舶运输,尤其是内河运输的重要基础。航道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所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河道的不合理维护,逐渐导致航道堵塞,无法通行,或者航道上石块多,容易对船体造成巨大损坏等。所以为了航道的正常使用,加强行船的安全性,就要对航道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航道的科学管理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较难以开展。

一、SM/NSM规则在航道的实践运用

1993年召开的IMO第18届大会将ISM规则《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变成强制性规定。2001年7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并于2007年7月1日前对国内航行船舶分三批进行了强制推行。《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的实施,对水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2012年长江航道局开始启动航道维护单位体系化建设,在长江航道局所有船舶单位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参照ISM规则和NSM规则,制定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是长江航道局内部航道维护安全(包括航道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下同)管理标准,全称为《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生产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的航道安全维护工作的方法是同时在多个地点对航道进行维护,并以相关的强制法规为基础,在航道的维护上采用污染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个安全的系统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护系统时要进行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多种方式的管理,将航道维护的各个环节紧密的联合起来,从而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另外安全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责任的认定,以及监督施工或者航道使用的规范性,在这套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还有结合相关的地方法规制度,然后对违规的企业、组织、船舶、个人等进行行政上的处罚,因此这就需要各类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来保障航道的安全。这些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意见书构成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其主要的层次如下:

1.《安全管理手册》其属于第一层文件,这层文件中包含了NSM规则中所具有的各个要点,其主要阐明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以及实施的具体方针政策。

2.《程序文件手册》其属于第二层文件。在这层文件中,其对第一层文件中的内容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其所包含的内容更加的详尽,并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中设定了程序化文件。

3.《航道维护手册》、《岗位职责手册》、《船舶操作操作》以及《船舶管理手船》这四个文件属于第三层文件,这些文件不仅对航道维护作业管理中的各项规定以及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对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确立。另外,这些文件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甲板操作以及关键性操作方案计划,明确了训练所要遵循的要求和内容,针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管理制度的新确定,对维护保养中的各项规定进行了确认实施。

三、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

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并不在NSM规则强制实施范围,长江航道为在安全管理中取得实效,主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内部审核,通过不断的内外部审核修订完善体系建设,实现航道维护管理工作的安全生产。

1.编写和修订完善体系文件。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船长、轮机长和岸基管理人员,在充分学习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指导,根据长江航道维护作业类型特点、编写和修订完善符合航道维护实际的体系文件。使之成为航道维护、船舶安全管理准则和船员操作指南,规范文件基础。

2.领导层积极推进,各级主管部门大力开展各类体系培训,使体系运行观念深入到每个岗位,切实提升全员的安全知识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

3.加强指导,注重实际操作,大力开展训练和实战演习。针对习惯性做法的情况,加强指导,使每个岗位人员懂的运用体系的程序解决问题。在实施中注重实际操作,训练中严格规定各船舶的训练项目和训练频次,提高船舶的应急反应能力。策划船岸联合演习,采取专家现场观摩等形式,评估演习的实战效果,进一步提高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加大对体系内人员能力经验的监控评价,合理调配人员。对船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纵能力的提高培训,对新聘和转岗人员进行培训,对在岗驾驶员、轮机员、航道维护人员进行能力监控评价,按程序合理调配人员,从人力资源上予以安全保障。

四、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工作的推动作用

建立健全航道的体系的后,能对航道的维护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让船舶的安全上有了相应的保障,同时对航道营运中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后,就大大减少了航道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的现象。另外在一些特殊水文的地区,相关的部门还设立了相应的标语,免费下发了安全行船、安全管理的文件,保护船舶的安全,以及控制污染。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结构化的管理是保障航道质量的前提条件。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就是要构建相应的航道管理体系,然后根据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管理模式,让航道维护有相应的制度,减少原来的主观维护的现象,从航道的情况出发,如果达到制定的标准就立即进行维护,实现维护的有效性,及时对航道中出现的各类情况进行处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航道营运生产的长期性。在安全体系的管理下,对船舶的行为以及航道的维护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减少了船舶的不正规操作,减少出现行驶安全问题的出现。为航道的生产经营做出贡献。

五、总结

航道是保证内河运输的根本,采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首先就是要建立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让安全管理制度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第二点就是在有了法律效力的基础上不断及细化相关维护航道的规定,让航道管理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守。第三点加强指导,保障航道文虎工作的质量问题。第三点增强人员培训,建立专业的航道维护工作团队。做到以上四点就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航道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上航局中标长江口航道维护施工项目[J].水运工程.2016(03)

[2]范先友.长江中游流量与航道维护尺度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06)

[3]5月1日起长江干线渝芜段航道维护尺度全面提高[J].中国水运.2007(05)

作者:李洪飙

第3篇: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

摘 要:我国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在长久的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各种航道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和完善,这些成就都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的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航道维护;安全管理

航道主要建设于主要的江河流域之上,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航道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在近年来,航大的建设出现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航道的维护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开展的压力以及困难度加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长效机制,从而实现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SM/NSM规则在长江航道的实践运用

1993年召开的IMO第18届大会将ISM规则《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变成强制性规定。2001年7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并于2007年7月1日前对国内航行船舶分三批进行了强制推行。《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的实施,对水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2012年长江航道局开始启动航道维护单位体系化建设,在长江航道局所有船舶单位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参照ISM规则和NSM规则,制定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是长江航道局内部航道维护安全(包括航道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下同)管理标准,全称为《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生产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我国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结合了多个航道维护的特点,并以相关的NSM规则为指导原则,在航道维护以及污染管理中,融合了系统论的原理,与维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与要素都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以推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责任明确以及操作规范的目的。在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遵照相应的行业规范来执行。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来说,其中的主要包含的部分就是各层文件,这些文件系统共同构成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而主要的体系文件如下:

1.《安全管理手册》其属于第一层文件,这层文件中包含了NSM规则中所具有的各个要点,其主要阐明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以及实施的具体方针政策。

2.《程序文件手册》其属于第二层文件。在这层文件中,其对第一层文件中的内容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其所包含的内容更加的详尽,并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中设定了程序化文件。

3.《航道维护手册》、《岗位职责手册》、《船舶操作操作》以及《船舶管理手船》这四个文件属于第三层文件,这些文件不仅对航道维护作业管理中的各项规定以及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对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确立。另外,这些文件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甲板操作以及关键性操作方案计划,明确了训练所要遵循的要求和内容,针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管理制度的新确定,对维护保养中的各项规定进行了确认实施。

三、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

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并不在NSM规则强制实施范围,长江航道为在安全管理中取得实效,主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内部审核,通过不断的内外部审核修订完善体系建设,实现航道维护管理工作的安全生产。

1.编写和修订完善体系文件。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船长、轮机长和岸基管理人员,在充分学习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指导,根据长江航道维护作业类型特点、编写和修订完善符合航道维护实际的体系文件。使之成为航道维护、船舶安全管理准则和船员操作指南,规范文件基础。

2.领导层积极推进,各级主管部门大力开展各类体系培训,使体系运行观念深入到每个岗位,切实提升全员的安全知识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

3.加强指导,注重实际操作,大力开展训练和实战演习。针对习惯性做法的情况,加强指导,使每个岗位人员懂的运用体系的程序解决问题。在实施中注重实际操作,训练中严格规定各船舶的训练项目和训练频次,提高船舶的应急反应能力。策划船岸联合演习,采取专家现场观摩等形式,评估演习的实战效果,进一步提高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加大对体系内人员能力经验的监控评价,合理调配人员。对船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纵能力的提高培训,对新聘和转岗人员进行培训,对在岗驾驶员、轮机员、航道维护人员进行能力监控评价,按程序合理调配人员,从人力资源上予以安全保障。

四、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工作的推动作用

建立健全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可有效的推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安全生产形成了有效的保障,对航道的运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就具体安全管理体系所起到的作用来进行分析,其所发挥出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了相应的文件化、结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依据该体系,建构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保障了航道的安全运营。该长效机制的建立,也为安全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各种风险机制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防范了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从而使得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

2.达到降低事故的发生和风险目的,保障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在不断的循环审核中,在事故损失降低,风险得到预防的同时,确保航道维护管理及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顺利实施。

3.职工安全意识技能提高。从对危险源点向事故转化的条件来看,一线职工只要掌握危险源点监控法的要点,弄懂程序,控制住危险源点向事故转化的条件,事故就可避免。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全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技能,变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五、结语

安全工作是事关发展生存的头等大事,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应切实重视和强化过程监管,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并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把安全防范工作贯彻工程管理的始终,并善于从技术方案上加强安全预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桂强.长洲水利枢纽坝下航道维护新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09(03)

[2]王玉红.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施工期航道维护管理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3]张琳.航道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4]范先友.长江中游流量与航道维护尺度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06)

作者:郭冰

第4篇:保安部对酒店安全质量管理

酒店安全质量管理

一.把酒店客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1、这是酒店的服务宗旨所决定的。

2、要求酒店员工尊重客人的利益,保护客人的隐私。

1)在未征得客人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要将电话接入客人房内,也不可以未经客人同

意,就将来访者指向客人所住的房间。保护客人私隐是酒店职业道德要求。有些客人对前来造访者并不欢迎,这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要技巧地婉言谢绝来访者的造访。这些都是尊重客人的具体表现,也会使客人具有安全感。

3、把客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要求酒店保护客人合法权益。

4、把客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要求酒店在事情发生前通知客人。

二.安全工作

1.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

(1)安全质量管理要更新概念。

(2)修改完善酒店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3)重视安全检查,特别是夜间巡视检查。

(4)保安人员短少精悍。

2.安全管理与酒店质量管理的关系

1)门卫检查时,内紧外松。

一般情况下,不得阻拦客人入内。对一些值得怀疑、行为不轨者,要留心跟踪观察,

而不能正面阻拦。外表看上去比较轻松,若无其事,内部管理则比较严密、有序。 内紧外松的原则还体现在不要骚扰客人,不要得罪客人。

酒店的安全管理、包括客人安全、酒店财产的安全和员工安全三个方面。

2)大厅巡察灵活主动。

在总台旁边设一名安全员,主要是客人登记时确保行李和有关物品的安全。这位安全

员要做得比较自如得体灵活主动。也有一个基本的固定的位置:在总台、察看客人登记,注视客人抵、离店时的情况,以防不安全的情况发生。

保安员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主动帮客人提行李,送一程;

提示关照客人带好随身所带行李,行李包要关好等等;

流动巡视,察看整个大厅的安全工作情况。

3.安全工作的方法:

1)楼层服务时,少入客房。

要求客房服务员一次性将客清洁整理完毕;

要求领班检查客房一次合格;

要求安全员、维修员等无事不要打扰客人、进入房间。不能因为要检查设施或要察看

安全而影响客人;

要求酒店特别是在夜间不要因故影响客人休息。

3)巡回检查时,腿勤眼勤。

各个点的安全员分管自己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要不停地巡回检查,并要作记录;晚上巡回检查时,随身携带着记时钟,要求将酒店的每个部门、每个地方都要查到,

记录下安全员来此处检查巡视的时间。每天晚上要求安全员巡视三次;

与大堂副理一道检查巡视。酒店安全员有时与大堂副理一道联合检查,巡视各个部位

的夜间工作状况和安全情况,发现灯泡坏了,或者那儿的设施有问题,就通知工程部维修;如果发现店内有异常动静,要设法及时解决;发现夜间某一房门没有关上,要提醒客人(或不提醒客人)把门关上,以防意外;对重点楼层、重点宾客的房间要特别留神,特别注意;

注视监控,发现,合理有效调度,处理突发事情和追踪可疑人员。

第5篇: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静乐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6-01-18修订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病床使用率≥85-90%,病床周转次数≥48次/年(每月一个床位周转4次,12个月共周转48次)

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手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治愈好转率≥90%

6、麻醉死亡率≤0.02%,麻醉意外发生率≤0.5%

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8、2周内再入院发生率、 1月内再入院发生率、 非预期再手术发生率较前降低

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100%,履行对患者各种知情同意的告知率100%

10、术前病例讨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100%

11、危急值报告率100%,手术部位的标识识别合格率100%

1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

13、手术安全核查率10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率100%,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率100%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全年无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16、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完好率100%,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17、出诊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60%

18、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60%

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

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手术安全核对率100%

4、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

5、住院期间患者压疮发生率0

6、住院期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

7、护理文书合格率≥95%

三、医技质量管理指标

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

1、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

2、检查报告误诊率≤3%

3、报告及时性≥95%

4、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5、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6、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

7、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

8、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9、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时间≥50小时/周 放射科:

1、X光摄片甲片率≥90%

2、废片率≤0.5%

3、X线诊断报告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诊断符合率)≥95%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

5、CT检查阳性率≥60%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90% 检验科:

1、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80)

2、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3、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95%

4、尿沉渣异常复检率达100%

5、报告单审核率达100%

6、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病理科:

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药剂科:

1、处方复核率≥95%

2、调配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

3、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

4、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

5、药品供应满足率≥95%

6、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30%

7、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5%

8、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0%

9、每1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15%

1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

四、药事质量管理指标

1、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2%

2、抗菌药物品种≤35种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40DDD以下

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

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8、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9、门诊患者注射剂药物处方比例≤20%

五、院感质量管理指标

1、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

2、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3、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6 ‰

4、留置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率≤4 ‰

5、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率≤4 ‰

六、输血质量管理指标

1、成份输血率≥95%

2、临床用血审批合格率100%

3、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4、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

5、输血前四项检查率100%

6、输血时效控制:血浆、血小板、红悬、全血

7、输血室间质评达标合格(省级)

七、病案质量管理指标

1、申请单书写合格率≥95%

2、报告单合格率≥95%

3、处方合格率:≥95%

4、病历归档时间≤7天

5、甲级病历合格率90%,无丙级病历

八、临床路径:

1、40种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2、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50%

3、临床路径管理入组完成率>90%

4、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

5、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

6、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

第6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2012年4月5日

一、安全源于深刻的思想认识

我们都知道,安全生产事故除了极少数是由不可抗拒力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人为的事故,或者说是责任事故。和其他的事物一样,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认识。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就在你身边、眼前、手上;你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到。你对它漠然视之,隐患就会发展为事故;你对它敬畏有加,在思想上极端地重视它,你就能发现它、整治它、排除它,就能在萌芽状态把它给“灭”掉。因此,抓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常常强调: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什么是“本”?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提高人的思想认识,致力于塑造本质安全型领导班子、本质安全型管理团队、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的前提、基础和根本。归根结底一句话:安全生产管理本质上是思想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上的工作。

基于上述认识,要自始至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

1 管理力度,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部门按职能负责、车间、班组按岗位职责划分区域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通过强化全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安全技能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工作,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反映。讲政治,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讲效益,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讲责任,安全就是最大的责任;讲福利,安全就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安全源于健全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乃至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依据,是执行力的保障。以安全基础管理与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并下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既要体现共性,把握不同专业业安全生产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要求,制订综合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又要体现个性,区分不同岗位安全生产的特定情况和特殊要求、制订专业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安全活动,明确岗位安

2 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各岗位、各外协单位“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2、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坚持厂每月一次安委会,车间一周一次安全列会,班组一周一次安全活动,及时传达学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案例通报和重要文件;安排日常安全事务和重点工作,处理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整改等事项,预防突发安全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审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谋划开展群众性安全活动;分析总结上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一季度一次安全基础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自查,按季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集中整改提高;坚持一年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和回顾反思,对下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

3、是建立和健全安全规划制。制定并执行安全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注重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长期性,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去,在该体系中进行谋划安排。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计划和月计划、按周、按天明确安全工作重点,并与绩效考核挂钩,重点放在日常性、当前性、基础性安全管理工作上。

3

4、是建立和健全安全考核奖惩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风险与利益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三、安全源于科学的体制机制

安全管理体制是企业安全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是企业有关安全管理组织形式的制度。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具体做法有:

1、结合实际,以“精干、高效、前瞻、务实”为原则设立安全机构、确定人员编制、配置安全资源、划分安全权责。

2、成立厂安委会,厂长任主任,厂他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出任,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安全部门。

3、根据部门职能,以专业对口为原则,明确所有部门的安全管理权责。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管理。

4、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是制度化了的方法。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除了如前所述,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例会制、安全规划计划制、安全考核奖惩制外,还要重点建立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整治、处理机制。

5、在预防方面,新、改、扩建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三同时”要求,把包括安全监控设施和防瓦斯等有害气体、防尘、防火、防爆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排查方面,以现场管理为重点,安全检查做到

4 过程细、项目全、无死角、不漏项,重点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三超”行为。在整治方面,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任务,并进行建档登记,整改完成经验收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予以销号。在处理方面,在做到 “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同时,还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处理事故不过夜,对有关责任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及本厂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把“小”事故当“大”事故处理,增强“小事故也能导致大灾难”的意识,严防任何性质的事故反复发生;坚持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加大隐患预防、排查、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三违”回头率,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根本上对隐患、对事故进行围追堵截。

四、安全源于突出监管重点

安全管理工作要面面俱到,不能放过哪怕是细微末节的任何安全隐患。更要突出重点,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对各级危险源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新入厂员工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特种设备、危险作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五、安全源于系统的教育培训

5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从根本上要求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企业的安全工作从“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模式,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自主管理模式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要让员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除了要养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外,还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安全知识,练就过硬的安全本领和操作技能,即要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重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岗位安全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都成为本质安全型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1、系统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

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外部培训以各种资格证培训为重点,内部培训以提高全员安全知识水平和岗位安全技能为重点,以周五全员学习为主阵地,严格按厂、月度培训计划执行并进行考试和考核。

建立周五全员学习制度,是指每逢周五,利用2个小时时间,以铁厂三大规程为重点,全员集中学安全知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使全体员工通过组织的系统化、管理的系统化和内容的系统化为特色的集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安全本领,从而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2、重点地开展班组岗位安全建设活动

6

(1)、是目的明确。“爱岗敬业”基于对自身岗位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班组岗位安全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界定岗位工作权限、规范岗位工作流程、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提炼岗位工作理念、提升岗位工作绩效,最终真正实现“因事设岗、以岗谋人、人岗合一”的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2)、是精心组织。班组岗位安全建设活动是一项群众性活动,也是一项要用较长的时间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针对班组岗位安全建设活动的特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是锐意创新。抓重点:抓重点人,以班组长、骨干为重点;抓重点岗位,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把班组岗位安全建设活动和“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活动、“争先创优” 活动结合起来,以“争先创优”的精神推动岗位安全工作,通过班组岗位安全建设深化安全生产和“争先创优”活动。抓培训:以“内外结合、以我为主”的模式开展班组岗位安全培训。

六、安全源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利用板报、班组活动等形式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灌输先进理念、形成正确导向、造就浓厚氛围、提升企业文化”的功能。

7

8

第7篇:监理对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交底

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以及监理守则,本着 “守法、诚信、公正、勤学”的准则,试问监理工作是什么?是为工程安全、质量把关,以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为原则,协调甲乙双方关系。各方要积极配合,互相协商,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严把质量安全,确保该优质工程,快速竣工、尽早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现从建设工程监理用技术提出以下具体要求,望各单位积极支持配合。

一、 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应提审查文件资料:

1、提交承包单位资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务登记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2、提交项目经理、施工班组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名单,执业资格证书、联系方式及项目经理受权书、特殊工种操作证。

3、提项目管理人员及班组组织结构图(单位名称、施工范围、进场时间、工序开工时间、职位、电话号码)。 注:需要六大员证书并加盖单位公章。

4、提交完整、规范的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已付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项施工方案,需业主、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施工。

5、提供主要材料的用量计划及主要供应商、品牌、产地、合格证、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6、提交施工和机械设备的准用证。

7、提交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

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关要求:

1、规范报验后验收的监理申报程序,一切以书面文字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

2凡需要经过有关技术机构检测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必须按湖北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送检的有关规定办理,并填写有关记录。

3、对关键部位施工前,施工方应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交施工方案,避免无组织、无计划的盲目施工。特殊工艺施工前,施工单位还应提交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监督;对现场监理人员提出的整改要求,应及时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回复单。

4、所有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应先自检,自验合格后,提交书面报验单,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直到整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各分部工程完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并出具合格报告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各种施工签证、工程资料均要与施工同步进行,不准出现后补资料等现象。

7、现场出现的质量或安全问题,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任何质量缺陷或安全事故,施工单位不得隐满监理工程师自行处理。对下发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整改通知单,施工单位应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填写回复单。

8、存在有关严重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的,限期不整改的,监理方案将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质量控制制度:

除了开工前准备,执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制度,工程开工申报制度,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处,施工阶段执行以下制度:

1、测量放线报验制度:

施工使用的测量仪器,须提交年检合格鉴定文件。测量放线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须报监理工程师复核,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2、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报验认可制度:

首先,施工方填写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要求附有三证、【生产许可证(或谁准用证)、出厂合格证(合格证的复印件必须有供货单位加盖公章)、检验报告单】,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施工方可采购和将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运抵现场。进场后由施工方、业主、监理三方检查验收,处观、堆放、保证符合要求后,由施工方检验人员在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旁站下,进行试样的随机抽样送检,施工及时将报告资料提交给现场监理工程师,送检合格后,施工单位才能使用;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对材料、构配件、设备安全有疑问时,应再次抽样,送有资质试验单位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3、分部、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重要或关键工序的质量报验认可制度:

首先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在三检一评的基础上(自检、互检、专检及质量评定)填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报验认可单,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提交(24H)申报,约定时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备有隐蔽验收记录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或其它资料,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由总监签认,监理工程师除现场旁站检查外,必要时,对施工自检进行抽检,在确定整改合格后才能下一道工序施工。 4设计变更处理制度:

如须变更设计,必须由设计单位出具书面变更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无误后,下发施工单位。如发生工程变化时,必须征得业主同意,监理方现场见证核查。

5、现场旁站监理制度:

本工程根据监理部编制的《旁站监理方案》旁站监理,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自己的质保体系,施工管理人员应到岗到位,对其它部位的施工,监理人员采取巡视、平行检查相结构的手段进行监督管理。

四、施工进度控制:

1、总进度计划审批,由总包方编制总进度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审核,报业主代表审核、批准实施;总进度计划一经业主批准,不准修改,特殊情况下可经业主批准同意后,稍作调整;总包方须严格按照总进度计划实施。

2、施工方在批准的总进度基础上,编制月、周进度计划,提交到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审核,报送业主;业主总工程师应组织监理工程师和施工方,对月、周进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施工方的劳动力用量、材料配备、机械设备要有较详细的计划和要求,确保月、周进度计划的实施。

五、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1、工作量计算程序:由施工方按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支付工程进度款,按照监理或业主规定的表格填写已完成工程量,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对申报的工作量进行初审,且应具备支付条件(分部、分项质量已验收认可,达到合同质量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核实,由总监审批后,提交业主审查支付;

2、严格控制合同总价外的项目签证,凡必须发生合同之外的项目,要求施工方先报批,报批时要附相关费用,工程量计算资料,经监理、业主代表批准后方可实施。获批准后实施签证,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总监-报业批准进入进度支付款中。

3、合同总价内项目的增减,按业主批准的签证权限覆行有关手续,介必须附有详细的有关资料作为依据。

六、工程资料的要求:

本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必须按《湖北省地方资料管理要求》执行,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要求真实、准确;各项资料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不准凭空想象,需要签字的不准代鉴。在各分部工程完工后,应依据质量检验单位标准和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检符合要求后,应把相应的工程技术资料和自检情况及时上报监理,经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对存在的缺陷得到整改并符合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为了保证质量,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总监在征得业主同总后,可发布停工令:

A、 未经检验,即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的 B、 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

C、 擅自采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 D、 未经同意的分包单位进场作业的;

E、 在工程项目的重要关键部位,未编写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技术方案,未经审查确认前,擅自施工的。

七、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1、总包单位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负全部管理责任。

各分包单位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颁布的相关规定组织施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各分包单位都要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从技术、管理上采取有措施,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负责人,现场总工程师(或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为安全技术负责人,并应指定专人为现场安全员(安全员必须有上岗证),对现场进行旁站或巡回安全监督检查,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级安全教育、文明施工检查、安全隐患防范。

2、安全教育:总包单位领导班子应经常组织各分包单位负责人,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消除只抓生产、重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施工的错误思想;参加施工的工人上岗以前,均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工种,还应前往专门参加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持证上岗;要建立施工班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要结合施工特点,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并做好记录。施工班组应在每天班会上都要讲安全,危险部位施工更要坚持班前讲评,各分包单位要在施工现场设立适当数量的安全标志牌,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标志!

3、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总包单位应于每月组织全面安全施工大检查,总包单位的项目经理应亲自参加,检查后将检查结果书面报监理,监理将组织承包单位每月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时间在承包单位自检后)。

4、安全技术管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必须真正交底安全内容,必须坚持“三不施工”,即没有安全技术措施不施工,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施工,危险因素未排除不施工的原则;

搞好文明施工,服从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应做到机械设备、材料摆放整齐,临时设施、水、电应做好相关标示。

八、召开监理例会的有关要求:

1、每月10号、20号、30号下午15点召开质量、安全、生产监理例会(特殊情况另外通知)。例会参加人员: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现场监理人员: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质检员、工长、安全员、各班组长。项目经理必须参加、不准无故缺席,有事必须提前请假。

2、监理例会是履约各方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协调处理,研究解决合同履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由项目监理组织与主持的例会工作会议。

3、参加人员做好会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包括近期任务完成情况,近期进度计划和有关的书面报告)并将有关资料交监理部,由监理部统计各参会单位提交资料情况。资料存在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及时在会上通报。

4、例会内容:

①施工单位汇报近期生产完成情况,需要解决的下一期施工安排;

②上期例会决议事项完成落实情况;

③监理单位对近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进度等相关情况的评价、分析,对下期工作要求;

④建设单位对近期的质量、安全等相关情况的点评、分析对近期工作要求;

⑤对近期设计变更情况进行总结;

⑥材料、设备进出场验收及报验、复验情况总结 ⑦本期监理例会决议事项。

十堰市城市监理有限公司

2015年3月7日

第8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问题思考

摘要:谈起食品安全,我想每个人,都自然会想起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之祸。在2008年09月11日记者简光洲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这一事件轰动全国,甚至全世界,影响力极大。所以食品安全慢慢被人们所熟知,国家各部门也引起重视。由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且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然而,在食品安全法出台的三年中,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仍然频频出现,让人们不得不思考食品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底怎么才可以吃的放心。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件

一、 食品安全法的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未颁布之前,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人大制定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近20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近40部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等近150部相关部颁规章。上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曾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及其基本法律制度,为全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那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体系不够完整。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制尚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种植、养殖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尚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调整。有的环节存在交叉,如在生产环节有卫生、质检双部门管理,在流通领域有农业、卫生、质检、商务等多部门参与。

二是内容不够全面。为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些重要的制度,如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保障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预警制度、食品安全危机处理制度、不安全食品处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赔偿制度等重要内容尚未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空白。缺乏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应对国际食品贸易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是要素多有重复。从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的具体内容或者标准(均包括基本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或过程标准、管理标准等)来看,两者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就核心内容来看,卫生管理与质量管理属于重复管理。

四是职责不够清晰。目前在食品管理体制上,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商务、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而且不同部门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局面,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

五是法律责任不够适应。从打击目前猖獗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迫切要求来看,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还缺乏应有的力度,法律的威慑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现行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以及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而面对这些问题,国务院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一是明确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

三是统一食品安全标准。针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内容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统一的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四是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

五是强化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修订和使用监管。 六是废除免检制度。

七是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强调政府在召回中的责任。 八是强调报告制度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食品安全法,政府、企业、社会和广大消费者都十分关注,尽早、尽快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刻不容缓,这也是党和国家关注和改善民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由此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使食品安全法真正成为百姓食品安全的“守护神”。然而,在这样的“守护神”下,似乎安全事件,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二、 食品安全事件

自食品安全法出台以来,3年内,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频频发生。 从最开始的三聚氰胺事件,再看以下:

地沟油上餐桌、面粉增白剂掺石灰、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问题银鱼用福尔马林、造假葡萄酒不含葡萄汁?苏丹红染色脐橙、双汇瘦肉精猪肉、雀巢致癌婴儿食品、催熟芒果、上海染色馒头、水银刀鱼、万能牛肉膏、硫磺毒生姜是慢性毒药、毒豆芽可致癌、回炉面包重新卖、蒙牛学生奶“中毒”、死猪泡农药腌腊肉、雨润烤鸭问题肉、“塑化剂”风波、进口奶粉死虫活虫、全聚德违规肉、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速冻食品病菌门、可口可乐中毒、“问题血燕”、美容猪蹄、鸭血黑作坊、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毒“红薯粉”、 香精包子、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等等事件。看看这些,我开始质疑出台的这部法律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它起到的法律效应对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质量监督者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挑出一些相关事件做详细介绍: 1.事件名称:造假葡萄酒不含葡萄汁?

具体事件:2010年12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周边葡萄酒厂家一条龙造假内幕。在这些造假葡萄酒厂,用水、色素、酒精和香精,便勾兑出“葡萄酒”。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这些假葡萄酒因为有有害物质会进入并污染饮品,轻则会引起肠胃疾病,重则会对人体肝肾造成损害,有的甚至不含一点葡萄原汁。

2.事件名称:苏丹红染色脐橙

具体事件:2010年12月16日,沈阳晚报对华润万家超市三经街店出售的散装脐橙涉嫌含有苏丹红进行了报道。12月脐橙大量上市,一些颜色过分鲜美,油亮亮的脐橙其实是经过染色、打蜡“美容”过的。记者随即在市面和水果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市面上确实存在染色脐橙。变身后的脐橙比变身每斤前贵了一块钱。许多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专家表示,食用染色水果会损害脏器,严重时还会导致重金属中毒。

3.事件名称:催熟芒果

具体事件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13.68 0.00% 股吧 研报]等大型超市。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4.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5.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具体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6.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合肥、南京等多地的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7.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具体事件: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调查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庞大并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

8. 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初,有媒体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9.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具体事件: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据了解,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10.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具体事件:12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在南京六合大厂丁家山路上,藏匿着一处黑作坊非法生产鸭血。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

11.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具体事件:2011年4月23日中山市质监局根据市民投诉捣毁了一大型“墨汁石蜡红薯粉”生产工厂,昨日稽查人员联合警方抓捕工厂老板罗某父子。截至昨日共在金叶市场查获265袋问题粉丝。

12.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具体事件: 2011年9月15日北京查封多家打着“蒸功夫”旗号添加香精的包子铺。据了解,这些包子铺并不是北京蒸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安徽安庆老乡经营的假“蒸功夫”。他们非法使用香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蒸功夫方面表示,他们早就想打假了,一直屡劝未果!

13. 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具体事件: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当记者就这一传言向业内人士求证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 以上都是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事件,不难看出,3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我们在日常监督和专项调查中发现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普遍问题。

三、食品添加剂存在问题

1.1 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品种 我国允许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规范》所列的品种。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单位在利益驱动等因素支配下,违法使用未经批准的添加剂。

1.2 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用量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量添加才能对人体无害。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添加现象较为突出。

1.3 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范围 根据被加工食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性质和营养学特征以及食品添加剂与其他食品成分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卫生部明确规定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不安国家规定种类添加或擅自扩大应用范围的现象较为普遍。

1.4 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添加剂 国家严格规定不准使用工业级替代食品级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

1.5 食品添加剂还存在的问题有:转化产物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问题、食物中毒事件等等。

那么再看看我们的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在投入使用前,本企业必须严格按照GB2760进行把关,并到质监部门申报后方可使用,申报内容发生变化后在15日内重新申报。

(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并建立供方资质档案。进货时查验并索取该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有效的检验合格的证明等相关资料。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必须要有“食品添加剂”字样,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中应有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及含量。

(三)、食品添加剂应有专人管理,妥善存放,并做好入库与出库记录;企业负责人对安全使用进行承诺,建立采购、使用台帐。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范围和限量内使用,并填写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注明产品名称、使用日期,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量等内容。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规定在产品标签中如实标明。

(六)、企业禁止添加非食用物质,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似乎在这些明文规定面前,内些唯利是图的人都瞎了眼。然而再想想,我们似乎没有什么相应的措施可以阻止这些事件的发生,或者是预防。而当他发生了往往是很严重的后果。

四、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思考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一)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二)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不难看出,总是在发现安全因素后才进行风险评估,也可能这样的因素已经对一些人构成了危害。我们要对食品安全的评估做到最好,最主要的是做到预防,而不是处理事故。 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二十条 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核相关资料、核查生产场所、检验相关产品;对相关资料、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 食品安全法中对生产经营者的要求,看着需要一系列的合法证书,一系列的检验过程,但对大的生产经营者,流水化的生产作业中,并未要求公正合法的食品安全监测人员对其全过程进行监测,而只是对结果进行检验,还是抽样检验,这样的结果,难免会有危害人们的食品流入市场。而一些小摊贩经营者,为了生计也许根本不会去注册合法经营。这样为了牟利,多可怕的食品都会出现。

第五章 食品检验

在食品检验中,有很多私营的食品检验科研所,似乎每个都很专业,但没人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否那么合格,或者合情合理。政府应该广布国营的要求严格的专业食品安全监测站,统一对当地的所有餐饮业食品业检验合格后允许营业。并定期检验,不定期抽查。做到防止坏心人做坏事。 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章 监督管理

这两章中,主要要求了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责任。要求对各个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监督,并且查处后严厉处罚,并严格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法知识的普及。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思考。

第9篇: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是国家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方针,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高风险的特种行业,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

一、企业决策层的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

1.企业决策层的安全文化素质能直接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的风格反映企业文化的个性,而企业决策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中起着倡导和强化作用。实践证明,决策者的品格风貌对企业的安全风貌会有极大的影响。从企业的整体来讲,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企业的决策层在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策层的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素质。

笔者认为,企业决策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应包括安全思想道德素质、安全知识技能素质和安全心理行为素质三部分。在这三部分中起首要作用的是安全思想道德素质。企业决策层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安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安全道德素质,真正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一切以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重,才能树立起强烈的安全事业心和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发自内心地去关心职工的疾苦和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才能把安全工作视为“天”字号大事摆在

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才能防止重生产、重经营、重效益而轻视安全的思想发生,才能把“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企业看作一面镜子,企业在发展中可照出决策者的形象与风格,决策者的风格会给企业行为提供示范和榜样。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环境,企业决策者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决定因素,它能直接塑造企业的形象。

2.企业决策层领导必须增强自身的安全决策素养。

在现代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谁拥有更多的安全信息、安全法规知识、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技能、事故预测技能,谁就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安全决策。因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预控,而预防预控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决策,作为一个企业决策层的领导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安全决策素养,才能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安全决策知识素养。这是决策能力素养的基础。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决策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有助于决策能力素养和组织管理素养的提高。因此,决策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二要不断学习安全工程技术、密切关注国内、国外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新方法、新思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三要系统地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安全决策能力素养。这是决策层安全文化素养的重点。决策层安全决策能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其决策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能力;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以及预测能力;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

(3)安全决策组织管理素养。决策很大的难点不在于决策本身,而在于决策的推行。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组织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团结一致、协调作战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意见,甚至有多种方案,决策者不仅应具有寻求一致意见的素质,还应具有决策中倾听反面意见的素质,才能使决策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二、企业管理层的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层主要指企业的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干部,他们既要服从企业决策层的管理,又要管理基层的生产和经营人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忠实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对整个企业的形象,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综合的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影响。

1.规范管理层行为是管理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1)认真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从严遵守法令、法规。安全管理层人员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以及企业安全规程制度,以增强法制观念,并认真贯彻落实。

(2)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企业管理技能。安全管理科学技术知识是安全管理层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不但要懂管理,而且要会管理,同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应用现代化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使之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安全管理层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在日常安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处理事故应本着“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妥善处理、有始有终、负责到底、不得弄虚作假”的原则。

(4)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改造,使企业的一些制度越来越存在缺陷,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干部不断去补充完善,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5)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及效果。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效果入手,不断探索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新模式,彻底改变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教育效果很不理想的老模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提高企业管理层安全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1)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干部进行现代化科学技术、安全工程技术知识培训,以提高干部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2)结合机构改革对管理人员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把一部分有知识、有经验、懂管理、素质高、敢于创新的工程技术干部调入安全管理部门,以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技术力量。

(3)定期组织部分优秀安全管理干部出国考察,学习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将其为我所用。

(4)在行业内部或在行业之间定期开展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企业操作层的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

企业操作层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1.企业操作层的安全文化建设。

(1)提高分析和判断技能。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文化和技术素质的差异必然导致基础积累的快慢和操作技能的高低;判断的失误,轻则影响产量和质量,重则导致事故发生。

(2)提高应变和反应技能。反应能力的快慢,取决于操作者对生产工艺过程掌握的熟练程度,操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生产的规律,更要在积累操作经验提高生产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去总结探索新的生产变化规律;在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工艺参数、物流因素、原料因素、配比因素等在安全思维中,建成完整且互相联系的有机体,一旦异常发现,能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准确无误、处理困断,实现人机最佳结合。

(3)提高预防预控和综合技能。预防预控的目的是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利用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好预测预防工作;提高综合技能是指透过现象抓住要害本质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处理的综合能力,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状态参数的变化同产品质量、事故触发的可能性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科学因果关系进而对工艺偏差、事故预防提出措施,并认真付诸实施。

2.建立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的途径。

(1)形成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场。要把企业决策层的宏观决策意图以及各项微观指标通过操作层的最小组织单位班组来变成每个操作者的具体行动是相当难的,只有通过安全文化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展览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场。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来不断规范操作层的行为,实现安全意识的飞跃。

(2)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操作层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操作层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世能上能引导、激励操作层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3)企业要把提高操作层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应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研机构,举办安全文化讲座,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开展安全文化总结经验交流会。创造安全文化环境,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4)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操作层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对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建设来说,从制度入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通过自上而下灌输。作为企业员工,由于素质上的差异和经历的不同,对安全价值观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别,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往往不是自觉促成的,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安全价值观塑造的问题,是把企业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之中的问题。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众多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安全网络,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仅仅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仍然难以保障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面对新的形势及发展要求,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提高安全管理各层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上一篇:社区安全上半工作总结下一篇:高校教师岗后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