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初探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5]29号) , 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 其中试点高职院校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以基层首创为手段, 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教研室和作为企业基层组织的生产部门是试点过程中非常细小而深入的环节, 其间的运作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与有效性。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 “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地过程中[1]。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培养的艺术设计师, 通常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工作, 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行业, 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环艺设计师、数字媒体设计师等等, 他们通常是利用绘画或其他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他们的工作或作品[2]。在社会中从事设计这行, 大家都深信一句话“作品就是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在日常的教学中, 设计类专业师生对学科专业化教学和职业综合素质教学之间的矛盾感受尤为深刻。仅仅是在教学与评价方式方面更倾向于作品、行为和态度, 而不重视传统的期末定时笔纸测验, 就会引发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诸多冲突[3]。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施行现代学徒制, 必然得考虑艺术设计相关行业、艺术设计师这个职业的特点。目前, 很多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对所谓“艺术”抱有不合实际期望, 他们并不了解, 伟大的艺术家脱离不了工匠技艺, 工匠技艺必然需要精益求精, 技艺中磨练的过程必然会有痛苦与失败。如果不能适应由教师提供指引, 自己与同学、与教师建立团队, 合作式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个关键阶段, 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现代学徒制, 让学生同时接触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 并在恰当的引导下实现蜕变, 重塑自己对于艺术设计类职业的认识与理解, 那么入行就相对容易了, 这样的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才算是成功的[4]。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

1、师徒塔式培养模式作为基础

根据前期的经验, 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徒制试点一般延续了“师徒塔式培养” (teacher、student、model、develop) 模式, 简称TSMD模式, 如图1所示。

在实施学徒制试点的初期, 由系领导牵头, 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与相关专业学生共同参与, 初步建立了师徒制试点的塔式体系结构。根据企业运行与组织管理的需要, 学校系部及企业方面都统一将这种符合体系结构的组织称为“团队”。显然这样的团队和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有一定差距, 也造成了学徒制实施过程的一些常见问题, 典型的如:企业方面觉得只要有学生参与的项目, 生产效率就不高, 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学生方面则觉得学习体验不佳, 只能处于团队边缘而难以融入项目, 工作实训中缺少主观能动性;学校方面则处境尴尬, 疲于各方面协调应对[5]。

2、更加灵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得益于TSMD模式实施过程的启发以及企业专家们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 学校和参与师徒制的各方在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 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的概念, 并借助于前期形成的TSMD塔式结构, 进一步向扁平化的精益生产模式迈进, 形成了更为灵活的师徒制体系结构。精益生产的核心是企业采用适度自动化技术和团队作业方式, 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智慧和积极性, 排除组织内等级化、反应迟钝部门间的隔阂。由丰田汽车公司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模式也称为“扁平化管理”模式, 大大减少了垂直划分的内部等级, 简化了复杂的领导和从属关系。校企合作的企业方和校方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合作的方式, 让TSMD模式层级扁平化, 以更加灵活有效的促成企业项目的完成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部分试点专业团队形成了更加灵活的现代学徒制体系构成, 由于是在TMSD的基础上产生, 我们将其简单称为More Flexible Mentoring, MFM, 如下图所示[6]。项目组织者一般是由学校的相关部门、企业的主管和企业专家等构成的, 他们决定了一个项目需要做什么, 应当做成什么样, 以及怎样做, 也就是说项目组织者需要知晓、监督和管理项目团队的工作过程, 并对最终的产品有评审权利。企业专家担任“师傅”的项目团队中包含了企业员工、专业教师、专业学生等各种身份背景的徒弟。项目团队内部, 企业员工、专业教师和学生混合分组, 构成3-5个更小的团队, 一般称为小组 (如图中字母所示) , 承担大项目细分后的工作任务, 并保证按质量完成[7]。小组内部工作方式有分工, 但是不主张过分强调分工, 灵活易于调控。企业师傅不再是监督者, 而是组织和协调者, 企业员工、专业教师和学生也都可以参与生产的指挥和决策。至于小组内部如何沟通协调完成任务, 由小组内部协商, 小组成员可以自行选择岗位, 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承担主要责任的成员位于上面绿色的区域, 普通成员位于下面的橙色区域, 承担主要责任的人员在决策方面有更多的权限, 普通成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上下两个区域间角色是可以转换的, 不管企业员工、教师还是学生, 只要是完成细分任务的能手或高手, 或者愿意挑战这个岗位承担一定的责任, 经过大家认可, 都可以进入绿色的区域成为小组的负责人, 去体验不同的劳动世界。在熟悉岗位工作到一定程度后, 普通小组成员可以在不同岗位之间互换, 也就是轮岗, 或者进入别的小组, 或者挑战小组主要责任人的岗位。

除了小组内部, 在各个小组之间, 沟通协作同样重要, 各个小组的相互支撑与融合促成了大团队项目任务的完成, 各个小组几乎是这个大团队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我们并不强调小组之间的分离, 虽然小组可以差异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组织风格, 但它们始终都是一个整体, 这就是为什么小组之间, 字母ABCD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的原因。这样的培养模式对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所有的参与者, 包括企业师傅、企业员工、教师和学生, 必须一起来共同设计和构建工作过程, 并通过参与者自己的建议不断提高、改进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与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四、结语

一般来说, 不同岗位的职责是可以根据团队分工明确定义的, 在真实项目任务中的师徒的角色也是可以指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中的各种制度文件可以为我们确立各种角色的职责。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学生的职业发展还需要什么?作为高职学校, 想得应该比企业更多, 因为职业教育要提供的是个体所需的能够与他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学校方面已经发现, 学生应当学会灵活应对现实工作中的角色转换。因为现实中, 每个人都不是永远的师傅或者徒弟。任何人, 只要知道多一点, 都可能成为师傅, 作为新手的学生, 需要在真实任务中不断突破之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徒关系和角色形象的束缚, 敢于向职业的核心迈进, 才能获得职业能力的迅速发展。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逐步深入,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地过程中。传统的师徒塔式培养模式 (TSMD) 已经不能适应学习者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更为灵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MFM) , 培养学习者灵活应对工作中的角色转换, 鼓励其不断突破现有师徒关系的和角色身份的束缚, 更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 成洁.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15 (21) :72-76.

[2] 肖婷.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 2017, 36 (01) :132-135.

[3] 徐群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 2013.

[4] 邱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6 (16) .

[5] 余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6 (5) .

[6] 李庆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 2016 (22) .

[7] 琳达·克拉克, 克里斯托弗·温奇.职业教育:国际策略、发展与制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简析电力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的招标发展及对策下一篇:加强计量器具强检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