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者能力提升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层管理者能力提升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分析框架

【摘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是新时代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二零一八年是我国应急管理部成立的元年。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十三家单位的应急救灾等职能合并而成。成立以来,应急管理职能从中央到地方,从整体到局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基层应急管理建设和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地方职能部门应急管理局的组建及发展为脉络,对基层应急管理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建设进程中的困境分析、改革现状及全面建设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三部分做出论述。目的和意义: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出发点。尝试对本区域内的应急体系建设现状做评估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在持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深刻变革背景下,通过对职能部门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改革困境分析,在打通政府职能转变路径的同时,为基层应急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主要内容:通过文本分析、实地调研、区域比较等方法文章提炼出地方政府基层应急体系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并在第三部分提出相对应的具体建议与对策。创新点是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尝试采用“整体性政府”和政府规制理论综合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整合应急管理职能,以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处突能力。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基层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多元化、工业生产多样化、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性,这些给当代政府在应急处置方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也是当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是否达标的重要验证指标之一。

在纷繁复杂的地方政务工作中,应急处突能力与地方政府实践工作联系密切,而且是地方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不断强化政府转变职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变化,使民众对来自服务型政府新的变化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更深层次的指向——即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整体脉络

任何一项制度改革背后都包含着特定的价值追求。任何一个职能体系的建设都有非常具体的现实指向。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制度和体制建设的一种延续与创新。我国学界一般将2002年“非典”的应急处置作为我国建立科学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开端。自2002年至今,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成熟,中央到地方的应急管理体系科学规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长。而在这格局背后其实是以“大部制”建立为表现的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其最终目标正是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努力。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在于加快政府应急职能深刻转变,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标,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也同步于中央政府。以营口应急管理局的建设为例,其成立以来,对标先进地区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大胆创新,取得巨大的成果。诸如: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到人制度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发挥应急宣传平参建设等方面。

二、地方政府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政府应急处置职能为切入点,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为指向,即:基层应急体系建设为主线,对地方政府在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建设之路上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尝试性的提出应对策略。其研究意义有以下方面:

首先,有利于本地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在政府职能转变必然路径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指引下,通过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现状分析,梳理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用政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新成效,打造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面貌,从“物理变化”转到“化学变化”。

其次,有利于加快实现本地区的治理现代化发展。通过对机构改革困境的梳理,理顺应急管理体系中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实现应急处置能力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本地区公共应急管理事项治理的现代化。

第三,有利于切实加深民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地区发展中的安全感。通过对当地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建设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尽而为全社会提供一個优越、和美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分析框架

本课题主要思路为:以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为切入点,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为指向,以地区具体实践为例,对各级地方政府在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尝试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尝试综合政府规制理论、“整体性政府”及“精细化政府”等行政管理学科前沿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原则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采用理论(政策)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同时,综合利用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方法、综合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原则,通过调研进行论证研究。紧密结合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中现存的问题,用行政管理学科分析框架深度剖析,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综合以上理论及分析基础,提出应急体系建设中可以利用的三个指导原则:

其一:地方政府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实质,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的深刻变革。

其二:地方政府推进基层应急处突能力的实现,是新时代政府能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其三: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以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余京洋.农村基层组织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

2.吴丽峰.城乡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决策探索,202105

作者简介:王奥,1981年3月出生,男,山东人,汉,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作者:王奥

第2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度分析目前基层政府在应急管理上的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通过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等,从而实现风险评估、资源统筹、多元主体协同救援,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减轻政府压力,有效保障社会成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应急管理  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  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bility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HUANG Gongping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1引言

信息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特别是各种新兴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各领域,利益分配方式和社会结构等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加、扩散速度逐渐加快、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深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已产生或即将产生的危机交织在一起,让许多原可以单线处理的突发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出现重大损失,甚至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如今面对种类繁多的突发事件,在没有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前提下,政府机构很难做到妥善处置伴随突发事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突发事件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基层政府需要在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这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应急管理过程意识,将危机预发展形势及时控制,使危害能以最小的代价被扼杀于萌芽。所以基层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时,是否具有灵敏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现场控制能力和善后处置能力?研究和分析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现状,也许能回答这些问题,也能帮助基层政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2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学者赫尔曼(1972年)把危机看成是一种情境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作出决策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危机的发生却经常出乎决策者的意料;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到社会系统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要求决策方在时间压力和极不确定性环境中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20世纪 90年代,巴顿、罗森塔尔和罗伯特等西方学者在应急管理研究上有了新的进展,将研究方向从原有的政治危机领域转向了管理学领域,并开始对危机的每个节点进行探究,奠定了突发公共事件阶段论和应急管理前移化论等理论的基础。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较国外晚了近30年,从资料中发现,直到2003年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疫情事件之后,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才开始正式受到理论界与政府的关注。近几年,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才逐渐被学者纳入重要研究对象之中。在黄海、邓瑞芬所著的《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处在应急管理的首要位置,政府应对能力的大小,办事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吴新星、叶继红在《基层应急管理如何提高效能—基于利益政治学的分析框架》一文中认为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需要建立协调有序、运行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将参与救援的各方主体秩序化,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在多主体秩序中的统领作用,实现基层应急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学者对于基层政府的研究现状,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讨论,基层应急管理过程中政策实施是否落地或是否遇到的阻碍没有深入研究,从基层政府视角出发的文章相对较少,且成本高,可操作性程度较低。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可以帮助基层政府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效能的方法和建议,同时丰富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资料库[1-3]。

3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现状

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是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注重风险管理、多主体协同综合治理、应急资源统一协调等,同时强调风险要从源头治理,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由于2018年才成立应急管理部,使得应急管理体系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都存在基础差、建设时间短、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仍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4-5]。

3.1应急资源配置不足,预测预警能力较低

由于国家财政用于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资金有预算范围,基层政府财政预算仅能够支持日常的政府工作运作,且缺乏转移支付能力,使得基层政府在应急管理的建设上缺乏足够的专项资金。较少的资金资源导致政府在应急管理相关设备建设上的投入较少,危机预警设施建设不完善,有些偏远地区设备老化,难以及时更新,更无法真正发挥预测各种危机的功能,如地震感应设施、病虫灾害监测系统、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等。当前的基层政府处于权力和资源在无限压缩但是责任和义务在无限拉伸状态,组建应急管理部门,又由于没有足够的编制补充,使得部门人员多为其他部门人员兼任,部门体系始终无法成熟。由于资金和物资投入较少,这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基层干部应急方面的培训形式会相对单一,内容也会相对同质,甚至缺乏专业的应急技能培训,难以达到提升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效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基层部门无法及时有效地调动所有人员,投入的资源也较为匮乏,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果的统筹协调。基层政府由于人手有限,临时组成的应急小组更是容易缺乏专业的、有权威的应急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引导社会、群众及各方面主体有序参与救援[6]。

3.2应急响应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应急响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公众,预防和减少次生或二次灾害的发生,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原声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响应不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的具体行动,更多还是需要对灾情和公众需求进行评估,同时在现场进行资源调度,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做好灾区公众和救灾人员的安全防护。由于基层政府权力和资源的有限性,面对突发事件时基本都是成立临时指挥部,加上行政体制的科层制特点,临时应急机构规格过低,使得权力层次不够,无法系统性的全局指挥,在与上级请示过程中,突发事件走向可能瞬息万变。同时基层政府也非常缺乏应急管理理论及技术型人才,大部分应急措施依靠的是经验主义和拿来主义。部分基层地理位置偏僻,群眾的应急意识和态度有着较大的差异,使得信息收集过程变得异常困难。这种困难会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行动速度,决策者在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时无法迅速做出合理的决策,也会影响到应急管理体系中多元主体的沟通与协调,无法满足群众的知情权,难以实现政府与群众应急救援的双向互动,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谣言的诞生于传播,增加基层政府应急响应的成本[7-8]。

3.3参与渠道有待完善,社会动员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目的之一就是可以协调各方应急资源,由政府牵头组建专业的多元主体应急小组,实现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社会之间能实现高效联动,互联互通,合力实施救援。但目前的机构改革还处于磨合期,部分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和人员结构还不够清晰,应急机制难以发挥预期效用,无法满足群众对突发事件处理质量的需求,也使得应急联动机制始终无法真正在基层落地。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除开政府的专业队伍和企业部门,还有许多自发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相关社团、志愿者等。其中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可查询的已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就超2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08万个,所累积的志愿服务时长就超30亿小时。企业还能提供应急技术和物资,保险和金融企业也可提供相应的应急保险和金融产品,提供救助服务,减轻政府救援压力。由此可见,社会力量是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但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救灾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各方主体应急预案是否与政府有有效衔接,信息是否有效共享,是否能达到全过程参与的程度。

4针对基层应急管理现状的改善建议

基层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直面群众,更应该针对应急管理能力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提升政府素质,提高应急能力。

4.1有效整合应急资源,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应急资源除了资金、人力和物资,还包括信息和技术资源的保障,以应对不同种类的突发事件。在人力保障上,基层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最频发的突发事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地培训,将志愿者及其他有组织的社会力量纳入应急救援计划中,定期进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联动培训,提高救援质量;在资金上,基层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将应急管理过程的预算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将其公开化、透明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物资保障上,立足于当地实际需求,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名录,定期检查和及时更新。同时还可以与相关的企业签订协议,在处于特殊状态下,优先保证政府应急物资的供应,并且维持市场秩序,不哄抬物价;在信息和技术的保障上,基层政府要重视并重点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各类致灾因子做好监测评估,预警信息也要简洁清晰地全方位覆盖。做好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上级部门定期派技术人员对基层政府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强化信息技术的技能使用,保障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沟通协调。

4.2强化应急技术应用,培养技术型专业队伍

技术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也是优化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帮手。基层政府由于资金和人员编制的支持有限,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应急技术成果的落实,推动相关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政府抽调一两位工作人员协同参与,学习理论与实操技术。基层政府也可以与高校保持交流与合作,学校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政府从中吸纳应急技术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政府技术型队伍建设。还可以面向社会,组建基层应急管理的专家智能库,定期为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建设进行理论或技术指导与支持,并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与服务,促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建设。向上级部门申请资源援助,加大力度推进基层应急技术智能化,综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综合应急管理平台技术支撑,促进部门间、部门与社会间的资源整合,实现基层政府应急管理高效协调、统筹兼顾。

4.3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高基层政府动员能力

基层政府加强相关应急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宣传,职能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日常管理与协同联动相互搭配。基层政府理清应急部门职能要求及非常态时各部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社会行动网络体系,将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与重心下沉,以提高突发事件初期基层政府反应速度,最大程度控制事态的发展。其次可以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专门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应急过程中各主体的信息交流与协同合作效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多主体参与的联动应急救援队伍。利用媒体信息,多形式宣传应急知识,鼓励社会力量和群众积极且有组织地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基层政府为参与应急救援的各类主体提供风险灾害保障或相关技术支持,也可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免除后顾之忧。发挥应急专家和技术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在非常态应急事件中的动员能力不仅依靠的是强制力,更应依靠的是日常的宣传和教育,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仅只是提供物资、救援人员和资金,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应的避难场所或者是提供应急道路运输。

参考文献

[1]李岗.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和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6):43-46

[2]梁建春,莫映宽,熊健敏.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2):175-189

[3]宋莹,史俊伟,郑彬彬.基層应急治理效能提升的体系、模式和路径[J].安全管理,2021(5):66-70

[4]张海波.应急管理与安全治理:理论趋同于制度整合[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1):1-8

[5]张再生,孙雪松.基层应急管理:现实绩效、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83-90

[6]余京洋.农村基层组织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J].城乡建设与发展.2021(3):247-249

[7]李华汐,黄旻鹏,黄同林.关于推进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活力,2020(12):89-92

[8]郝伟.新时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问题研究[J].活力,2019(4):38-38

作者简介:黄功萍(1998-),女,贵州镇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研究。

作者:黄功萍

第3篇:提升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能力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的培育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成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基层社会组织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因而必须从基层社会组织自身和政府管理两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一是研究制定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政策。深化登记制度创新,探索尝试无主管社会组织由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日常指导联系,突破社会组织登记“瓶颈”。大力促进社会组织充分发育、功能拓展、健康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声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集聚一批对上海经济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经济类社会组织,壮大一批具有“智库”和资源平台性质的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一批对上海重点区域建设有服务作用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引入一批对打造上海国际化城市有促进作用的涉外社会组织。二是探索建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拓宽扶持政策覆盖面和资金支持力度。三是研究制定社会组织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及职业资格认证等政策,推动社会组织人才与经济、科技人才在薪酬标准、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会组织职业经理人和专职工作者队伍,造就一批社会组织领军型人才或团队。四是根据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实行低税率或者初创时期的“零税率”。

二、进一步探索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促进转型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和谐、激发社会活力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真正把社会组织作为平等合作的“伙伴”;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社会协同,通过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进一步合作,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机制,建立一个平台,对所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集中归口管理,制定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定价标准以及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快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在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机制方面,我们倡导培育式购买方法,政府不但要界定自身职能,确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为社会力量发展留出空间;还要实施分类、分级购买,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机制和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为社会力量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操作流程,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为社会力量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从而创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差序竞争格局,在促进社会力量发展的同时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三、进一步搭建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我们主张通过搭建社会力量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培育扶持政策,进一步探索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建设创造条件。政府应以平衡各方需求为主要功能;以枢纽型社会力量为主体;以数据库建设为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以服务基层社会力量为重点;以融入社区、企业共建格局为关键;以运营规范为保障,搭建社会力量管理服务平台,为社会力量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在完善社会力量培育扶持政策方面,政府要提升基层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并放松管制,完善准入和撤销机制等措施,鼓励包括社会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有序发展,实现政府对于社会力量直接管理的“离场”和政策支持的“到场”,为社会力量的发展提供软件支持。这样,通过平台建设、政策建设和机制建设,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将会大大提升,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格局框架将会形成,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将会得到构建。

(来源:东方早报,本刊节选)

作者:孙荣

第4篇: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20102210040

2经过一个学期《管理学基础》的学习,让我对“管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和有效的管理能力经常与“魄力”相混淆。管理人员必须使他们的领导方式与所处环境相匹配。一个组织中绩效的产生由资源、流程和人员三个因素构成,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一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和行为文化是否适应组织的发展,领导力是杠杆。领导层能否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下属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影响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企业一提到提升领导能力,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艺术、企业文化、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并没有对真正的学习需求做系统化、客观的分析,在考虑领导能力提升时,更应该注重考虑哪些能力是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哪些能力是领导最缺乏的,用何种方式去提升领导能力更有效,领导能力提升的程度如何衡量?如果能将领导能力提升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将能够使之有的放矢,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真正有效结合。

一、兵家管理思想

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

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

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

5、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

6、令民与上同意——认识管理思想

二、领导力能力提升具体做法:

第一步:建立领导能力模型和标准。

一个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胜任力,即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意愿和文化,即对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承诺,即“想做事”和“能做事”。结合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具体情况,基于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设置领导层胜任能力和文化要求及标准,作为衡量领导能力是 否胜任岗位要求的依据。

第二步:对领导层胜任力现状进行评估

寻找目前领导层能力差距,根据这些能力差距设计所需提升的方面及内容。第三步:领导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

因为评估形成的能力差距是基于岗位具体工作的,因此利用在职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企业的重点工作成立跨部门专题项目小组,设定专题项目的目标,运将所学的能力应用到专题项目的推广。

第四步:定期对领导胜任力进行评估,

并与上期胜任力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分析出经过学习后胜任力提升的幅度,并根据目前存在的能力差距进行下一阶段的标准设定、能力提升,循环往复,从而实现领导能力的持续提升。

通过以上步骤,将使领导能力培养结合具体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持续提

升,并实现可见的效果。

三、培养基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必须具备从事解决重大问题的意识和手段。还要有懂得怎样使用它的观念。必须学会将自己的卓越能力转化成为领导能力。

培养领导能力的基本要素,

1、要学会主动、对工作热诚

2、学会与人沟通

3、要体贴下属

4、要认识你的上司

5、信任下属的工作能力

6、要有绝妙的工作技术

7、要以身作则

8、做人要赏罚有度

9、要有思想发展方向

10、会议能力

11、了解事实的真相--微服私访

12、五个凡事

·凡事不要只凭自己的好恶

·凡事不要忘了你的职责

·凡事不能滔滔不绝,有如连绵江水

·凡事要征询大家的意见

·凡事要不卑不亢

13、时间的管理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基层管理者需要“超凡脱俗”。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你要大胆摆开架势,不用顾及太多,我就是我!过分随和反而更受轻视,释放你的热情,甚至愤怒,该出手时就出手!

以上便是我对“如何提高基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5篇:参加《MTP-中基层管理素质与能力提升》学习体会

6月19日至6月20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MTP-中基层管理素质与能力提升》学习,通过老师声情并茂,主题明确的讲解,让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认识了岗位责任和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素质与责任实际就是一种使命,作为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只有不断强化责任重于能力意识。注重细节抓住要点,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要树立公司利益,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清醒认识自己,善于学习和分析懂得用人的杨长避短加强沟通与协调,统一思想。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中层干部、职工、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放下架子,做好职工思想,副职要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要围绕正职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敢对自己负责只有敢于面对自我,善于修正,工作才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目标清楚。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以本部门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找准“坐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真正达到合心、合力、合拍。同时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上要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善于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有先

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深入。 克服急躁心里做到公平对待每个职工。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最有效手段。既增长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诸多工作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我将通过这次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6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体会

在为期6天的学习时间里,通过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实地参观,让我开阔眼界的同时使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自身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如有不足之处,还望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基层干部必须学习政策、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带头人”和“领头雁”,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优劣对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让我明白到,要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基层活力,从而达到让基层干部更加有责任心去带领农牧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去致富,而如何才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优秀的党刊、杂志学习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同时通过新闻联播、关注党委政府门户网站更好的掌握大政方针,结合工作实际更好的向农牧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二是树立“压力和动力是相辅相成”的观念。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明白了先进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含义,作为青年干部更要抓住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这个机会,深刻理解“压力和动力”这句话的含义。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冲击下,基层干部队伍出现了工作激情、个人能力素质结合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繁重的环境中,更加要处理好压力和动力的关系问题,端正个人态度,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担当责任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三是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开展好个人基本工作和达到上级领导要求指示的。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同时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好相关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逐渐形成“肯想、肯干、敢干、能干、会干、干好”的工作思路,带动身边的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职责,用制度管事管人。整章建制要重视基础、细节和覆盖面,要有可操作性。通过严格执行落实,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意识,形成达标自觉性,让标准成为习惯,让好习惯成为标准。努力做到思路清晰、标准明确、要求严格、措施具体、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有序的管理层次。

五是要学会抓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学会统筹安排工作。要清楚哪些是重点工作,存在什么困难障碍,采取什么解决办法;

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争优创先;

要清楚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必须特别关注,常抓不懈,不断加强自身各项能力的整体提高,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第7篇:教科系统基层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

心得体会

庙前初中 *** 2018年8月3日-5日,我参加了教科系统基层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三天培训时间,接授的课程内容信息量较大,应该是我入党以来,所接受到的内容最全、认识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党务培训。现简要谈谈两点培训体会和一点学习实践想法。

在培训期间,认真聆听了县委党校胡***老师的授课,县委组织部王光胜主任及党风政风监督室马*的经验交流,观看了专题片《厉害了我的国》及《廉政警示教育片》,进一步明白了党支部的作用、党员的义务,了解了基层党建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此次培训班安排科学,组织严密,采用课堂教学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实用。

通过学习,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必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将这几天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严谨求实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回答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想法参加学习。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经过系统学习,扩展了支部工作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第1页 /共 3页 很多新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加强基层党的支部建设对于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收获

1.提高了认识。通过学习,我对党支部建设的地位、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原以为党建工作就是单纯的组织支部内部正常的事务,开好支部例会,学习后,我觉得党建的工作其实很复杂,更重要的不仅仅只是把工作做完而是怎样更努力的把它做好。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一切按党章办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增强了素质。通过学习,品尝了理论大餐,得到了精神洗礼,增强了理论基础,夯实了理论基本功,自身素质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做为基层党员的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3.开拓了视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原来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看到的都差不多,这次经过学习培训,跳出圈子看圈子,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好单纯,目光好短浅,只有不断地学习他人的经验,自己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

4.加强了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思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几点打算

1.强化进取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支部的每个党员,既是教育者,又是实干者;既是协调者,又是监督者。这样的多第2页 /共 3页 重角色,要求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党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更好地适应角色。

2.强化表率意识。以身作则,是当好一名优秀党员的重要条件。以身作则是做好带头工作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做到严于律己方能律人,想让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并在是非面前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的思想,关键时刻要站的出来。喊的出来“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的口号,作为一名党员,需要做好表率作用。

3.强化配合意识。基层党建工作关系“只有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要主动地与班子每一个成员搞好团结,多联系、多交流工作,要责无旁贷地担起群众组织、党组织之间沟通交流思想、理顺关系的责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总之,这次的培训活动,是加强基层支部队伍建设的一次创新的作法;是新形势下倡导和建设学习型支部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

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工作,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努力奋斗,勤奋工作。

第3页 /共 3页

第8篇:某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在为期6天的学习时间里,通过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实地参观,让我开阔眼界的同时使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自身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如有不足之处,还望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基层干部必须学习政策、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带头人”和“领头雁”,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优劣对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让我明白到,要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基层活力,从而达到让基层干部更加有责任心去带领农牧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去致富,而如何才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优秀的党刊、杂志学习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同时通过新闻联播、关注党委政府门户网站更好的掌握大政方针,结合工作实际更好的向农牧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二是树立“压力和动力是相辅相成”的观念。

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明白了先进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含义,作为青年干部更要抓住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这个机会,深刻理解“压力和动力”这句话的含义。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冲击下,基层干部队伍出现了工作激情、个人能力素质结合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繁重的环境中,更加要处理好压力和动力的关系问题,端正个人态度,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担当责任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三是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对待工作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开展好个人基本工作和达到上级领导要求指示的。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同时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好相关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逐渐形成“肯想、肯干、敢干、能干、会干、干好”的工作思路,带动身边的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职责,用制度管事管人。

整章建制要重视基础、细节和覆盖面,要有可操作性。通过严格执行落实,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意识,形成达标自觉性,让标准成为习惯,让好习惯成为标准。努力做到思路清晰、标准明确、要求严格、措施具体、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有序的管理层次。

五是要学会抓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

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学会统筹安排工作。要清楚哪些是重点工作,存在什么困难障碍,采取什么解决办法;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争优创先;要清楚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必须特别关注,常抓不懈,不断加强自身各项能力的整体提高,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第9篇:提升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思考

基层公务员直接与群众接触、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其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影响着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全面提升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从目前基层公务员的现状和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全面、对政策、理论的认识不深刻,执行时有时走样。二是发展经济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发展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且出现好心办坏事、办蠢事的现象。三是依法行政意识不浓。许多工作没有真正步入民主化、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四是开拓创新办法不多。部分基层公务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没有新思维、新观念、新

要做好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这篇大文章,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必须下大力抓紧抓好。

一是要在抓作风建设上动真格。要积极引导基层公务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促使基层公务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争先创优、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思想观念。要切实增强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基层公务员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用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制度纠正形式主义、不务实效的做法,严肃查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人和事,从根本上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要积极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明确职责,严明纪律,组织基层公务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展开经常性地调查研究,在群众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领导水平、文化修养、法制观念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在抓队伍管理上下硬功。严格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是提高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格施行《国家公务员法》,严把公务员队伍“进、管、出”。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把住进口、畅通出口,形成基层公务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格局,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动态分析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加大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公务员法及相关规定的查处力度,用经常化、全程化、制度化的监督堵塞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要拓宽监督渠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格局,既要注重监督基层公务员个体,又要注重监督一定范围内基层公务员群体,确保监督取得实效。

三是要在抓教育培训上出新招。基层公务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且内容全面充分的素质教育培训,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务求实效”为重点,着眼于提供动力和基础条件。要针对基层公务员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要切实按照公务员基本能力素质要求精心筛选培训内容,主题要突出,内容要具体,既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少而偏,要力求实用、实效、实在。要实实在在组织培训,培训方式要力求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注重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效果,要坚持做到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不落虚空,真正达到提升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打开诗歌王国的金钥匙下一篇: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