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精选8篇)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1

1、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当好班主任。

首先须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因为威信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心灵的纽带。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感情传递的载体。没有这样的纽带和载体,班主任就无法把班集体搞好。班主任的威信应该有这样三种内涵:权力威信、能力威信、情感威信。权力的威信令人畏,叫人不敢违;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违;情感的威信令人亲,让人不愿违。

2、教做人,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

学生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知识重要,学习技能更重要,而学会做人最重要。班主任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如陶行知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生进入技工学校是一个转折,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个月内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认真学习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或保证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工作,制定班级公约和奖惩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以培养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班风。

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生存观。人的一生有两大任务:一是作为自然人,要恋爱、结婚、生育,担负起繁衍人类的任务;二是作为社会的人,要择业、就业、职业发展,担负起发展人类、发展社会的任务。学生来技工学校学习,其目的就是找个工作。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就业的机制和劳动力供求状况;二是个人的因素;三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而个人因素是选择职业的首要影响因素。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2

关键词:苹果,小年,管理

根据苹果树生理学特性, 再加上管理手段的差异, 苹果树的生长结果普遍存在“大小年”现象。为了克服这种现象, 平衡果树产量, 现将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在“小年”苹果树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加以总结, 以使为果树生产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1 小年栽培管理

小年是恢复树势的一年, 同时又是防止果树旺长的一年。总体上, 要做到“二控二增”, 即控水、控氮、增碳钾、增施有机肥。

1.1 留果

一个果台上可以留双果, 但不要留多果。红富士苹果斜果率为15%~30%, 一台多果会增加斜果率。小年之中, 仍然会有部分大年园和大年树, 此类园树, 仍然按照20~25 cm的果距留中心果。

1.2 叶肥

每10~20 d, 树冠喷500倍液光合微肥, 或300倍液的惠满丰、绿美施、氨基酸等, 连喷2~3次, 单果平均质量增加15%左右。也可用3~5倍液的惠满丰、绿美施、氨基酸涂干, 也可涂原液。涂干的宽度要在30 cm以上, 涂7 d。如何鉴别此类高效肥的好坏, 从直观上看, 好的看似油、味酸臭, 倒地上起泡沫, 涂树干高渗透。高渗透表现在:一是渗透力强, 二是渗头速度快, 1~2 d便能渗入到树内输导组织。于8月份, 树冠喷体积分数为0.3%的磷酸二氢钾, 连喷2~3次, 间隔10 d左右, 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果实增色24.4%。

1.3 追肥与灌溉

于6月上旬, 花后40 d, 追施磷钾肥或果树专用肥, 百果质量增加15.4%~50.6%。这里特别提醒果农注意:农家肥必须经过高温腐熟, 施颗粒肥及农家肥必须与阳土搅拌均匀, 严防烧根“肥害”的发生。与此同时, 轻浇水、节水灌溉、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在60%左右。

1.4 环剥

旺树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 对红富士品种进行环剥, 环剥的宽度为所剥枝粗1/10, 最大的宽度不能超过1 cm, 否则难愈合。旺长的新红星品种只能环剥而不能环割。对生长过旺或连年环剥, 造成树干遍体鳞伤的苹果树, 可改用“PBO”促控剂进行促控, 此期可喷250倍液。也可用“促花优果三抗宝” (陕西绿盾公司出品) 涂干, 30~40 cm宽涂1圈 (1瓶为160 g+水350 g) 。对树冠内直立旺枝, 进行拿枝改向, 变为平斜枝, 控制旺长。

1.5 套袋

在做好病虫防治和补钙的基础上, 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定果后进行苹果套袋。高档果套纸袋, 中档果套膜袋, 劳力缺乏, 资金缺少, 可喷液体“果面净”。套袋的方式有:膜袋单套、纸袋单套、纸膜混套、纸膜双套等。一定要选套壮果, 斜生下垂果;选择质量好的透水、透气、温湿度稳定的果袋;严格套袋技术, 就能生产出优质果, 提高商品率, 做到小年果少、经济效益不减或少减, 把小年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 幼果期病虫害防治

小年果少, 个个都是宝。幼果皮薄肉嫩、不抗病、不抗虫、不抗药。幼果期是防治病虫的关键期, 也是发生药害的危害期。 (1) 禁喷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和国产低目质粗的代森锰锌 (有机磷也为国家所限制) 。 (2) 凡含有铜、铁、锌、锰、硫之一的农药和化肥要慎用, 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3) 多用可湿性粉剂和水剂, 少用或不用油剂和复配剂。

论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3

关键词: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管理原理管理科学管理学派

0引言

管理的方法从处理的对象来说可以分管理事务的方法和管理人员的方法两大方面。因为所有事务也是人去做的,因此,从根本上说,管理的方法其实是管理人员的方法。管理的基本方法究竟有哪些?尽管目前还未有一个权威的界定,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四种方法。作者从管理者实施管理所使用的手段上,研究其管理的方法,并根据以上几种方法的本质内容,将管理的方法概括为交换、惩罚、激励、沟通与说服四个方面,其中传统的教育方法的本质是沟通与说服,而无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均可按管理者使用其方法的目的和场合归入交换、惩罚、激励方法之中。

1交换

交换是指一方与另一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为利益互换而进行的交易。在组织管理中,个人与组织之间其实是一种交易行为。任何一个组织要完成本组织的职能或目标任务,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人来完成,此时,就需要组织向社会聘用人员。个人这所以愿意进入组织,是个人在权衡各种可供选择的利益后,值得进入该组织,个人与组织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交换。组织聘用人员的利益是为了使聘用者拥有一定技能,并能完成组织的某些功能,以使组织实现自身的职能或目标任务,以保持组织的生命力,组织为之也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薪酬):个人之所以受聘,是因为组织能提供给个人相应的利益,包括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个人也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如个人的劳动,包括体力与脑力劳动。反之,组织不可能聘用一个不能完成组织功能,不向组织提供劳动能力的人;个人也不可能到一个不向个人提供任何利益或避所的组织中。这种交换应是平等的,互利双赢的。

交换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应倡导的公平的管理方法。自愿的交换能为双方都带来利益,它可促进社会利益的有效合理分配,有效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并随着自由交易人数的增加,交易者个人对此整个交易行为的影响而减少。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强权方法在组织中管理运用时会给个人、组织、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人们之所以能接受组织管理,是因为组织能为个人提供所需要的利益:组织之所以能够容纳职员,也是因为职员个人才能或劳动的付出正是实现组织职能所需要的。个人付出与组织提供两者之间形成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是建立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当这一交换关系有一方不存在的时候,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就会很快丧失。更谈不上其他管理方法的运用问题。

自愿的公平交换是组织留住人员,并有效完成组织目标任务的前提,是倡导人们价值取向的主要手段。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组织做工作,而不在别的地方去做,人为什么要服从组织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如此等问题的回答应从组织是否能提供人们的需要开始,应从自愿的公平交换开始。当这一平行的交换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管理者使用任何方法去管理组织中的人都是难以进行或难以想象的。在具有人性的社会中,管理者不能要求员工自愿或无偿为组织卖力,员工也不能要求组织无条件为自己提供居所、薪酬或个人价值的发展平台或空间。同时当组织需要倡导什么,需要褒扬什么时,可以设定一定的交换条件,使人们与组织在自愿平行基础上进行“交易”,以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

2惩罚

惩罚会使人们在发生不良行为时产生畏惧感,从而抑制人们不良行为的发生。惩罚不能起到激发其潜能的激励作用。惩罚是抑制人们不良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但这种惩罚必须有一定的额度。当惩罚的额度太小时,惩罚就起不到抑制其行为的目的,这种惩罚便是无效的惩罚,如果这开水不是很烫,对小孩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就不大,正因为,开水烫伤了他的手,所以他会永远记住开水是不敢轻易去动的。而且他由此自己便学会了如何去接近开水的方法

人们行为的选择其实是在各种利益之间的博弈,当惩罚和额度使其不值进行此项行为选择的时侯,人们就会选择其他方式,从而也就实现了惩罚应起到的功能。因此,要抑制人们的不期望行为,其惩罚的力度应达到一定的额度。因为人们总是从各项利益的损益中权衡如何获得更大的收益。

惩罚可以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两大类。物质惩罚主要是剥夺或限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享用权。其惩罚的额度应视其管理对象人群的收入水平及其人们的承受能力来确定。精神惩罚主要是降低个人自身或在社会群体中的评价。精神惩罚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此惩罚的荣辱感。如果当事人十分在意这种惩罚,那么这种惩罚往往是很有效力的:如果当事人不在乎这种荣辱感,那么这种惩罚往往是无效力的。在现实中,有些具体的惩罚形式可能具有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的双重属性。惩罚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有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方式等。

3激励

管理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影响他人的能力,激发人们为组织提供有益贡献的工作热情,去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的功能是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渴望赞美。如果看到小孩拖地时,你去表扬、去激励一下他,也许在第二天,你会看到他会自觉又会拿起拖把去拖地,这就是激励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需要决定动机,动机导向行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诱发出不同的行为。因此,要有效地进行激励,就必须了解每个员工的内在需求。人们在组织中的需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物质利益(包括薪酬),另一个是组织为个人提供的发展平台或发展空间。

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经济性的,也可以是行政性的,甚至只是口头上的一个肯定或赞美。但组织或管理者得到的收益可能是无限的。

4沟通与说服

心理学理论表明,人们的行为归因于动机。在管理的实践中,依靠交换、惩罚或激励手段有时也是难以改变人们某些行为,其主要原因归因于人们对组织某种管理行为的认知状况。此时,及时进行沟通,了解他内心的价值取向,改变他对事物的认知态度是化解矛盾,排除工作障碍,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方式。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说服主要是通过沟通改变一个人对待事物、对待他人的观念或态度,从而达到改变他为人或处事的行为方式。

在组织中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阅历、修养,塑造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性格、价值观和作风,也由于组织中分工造成组织结构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系统、各层次、各部门、各单位、各不同岗位的分化,造成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使人们之间、或组织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会形成冲突和障碍,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效进行沟通,以说服他们更好地去完成组织目标。

信访接待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篇4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做好当前的信访接待工作,对于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在座的各位同仁,都是信访工作的骨干,也是大信访战线上的人才,肩负着接待和受理群众信访的重任。因此,有必要就信访接待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妥善地处理所遇到的信访问题。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探讨信访接待工作方面的问题,深感荣幸。下面,根据近来在接待工作中的实践和操作,谈一谈接待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问题,权作抛砖引玉之举,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信访观与信访理念

(一)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信访观。基本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仅从信访接待人员方面来说,基本观念就是对信访工作的最基本的认识。也就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信访观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的心态与理念的结合体。再进通俗一点,就是接待者的心态与工作理念的结合物。大家看看,“信访”两字很有特点,“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访”字是“言”字旁加个“方”字,也就是说:人要说话,就必须有个地方。进一步说:党和政府设立信访部门,就是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而且是讲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话的地方。信访部门就是最直接联系群众、最直接倾听群众意见、最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部门,是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的部门。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信访部门,是最能反映执政特色的部门。在信访部门,我们能够直接听到各种各样的群众意见和呼声,能够听到对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因此,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关注,而解决信访问题,实际上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工作的过程。

我们知道,对于信访工作来说,一个是程序性办理,一个是实质性办理。各级党委政府的信访部门大多是程序性办理,而我们这些基层的职能部门的信访大多是实质性办理。因此,我们就必须弄明白这两种信访程序的实质不同。由于两个办理的实质不同,其工作的方法也就不同。程序性办理,重在按照信访条例把各种受理的程序走完,以程序要求基层与责任单位解决信访问题,从接待、立案、交办、跟踪督导、检查、结案、报告、回访、复查、复核等程序上,来保证信访案件的办理到位,而不是实际到案发单位具体解决信访问题。这样一来,程序办理实质上就是一个交办者、监督者和验收者,而不是一个案件的真正的实际办理者。与程序办理不同的是实质办理,这就是基层一线同志要面对的问题。实质办理,就是要实际去办理信访案件,而不是交办或者转办。这就对信访接待办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基层工作的难点所在。上级接待部门可以动动嘴、动动笔、跑跑腿、挑挑毛病、指手划脚就能够达到,但是基层具体的办案人员却不能,因为要面对的是群众,是具体的问题,不解决就不行。要解决就得认真的工作,从而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又能让群众满意,还能让领导和上级满意。

(二)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信访理念。在信访接待过程中,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理念有五点:

1、要有稳定的理念。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因此,一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稳定的理念。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有危机与责任意识。群众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家庭的根本,人民群众的利益能不能保证,关乎到社会的稳定。我们看一看,在推进一项工作,建设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国家要求征求群众的意见,这很重要,就是要防止出现决策的失误,导致群中的不满。要落实这种意识只有一个原则与法子:你办的事情、上的项目,群众是否90%是满意的。如果不满意,就要向群众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征得群众的同意与理解,再展开具体的项目工作。如果群众不满意,就不要蛮干,可以停下来,迟上马,迟开工,或者不上马,不开工,等群众理解了同意了再上马。作为一个执政党,就是要为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服务;如果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都不满意,这种服务就是有问题,值得思考。我们的信访接待人员,要有这个危机与责任意识,为党和人民负起责任,把握住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的这个原则,就能处理好这类决策类的信访问题。

2、要有服务的理念。各级设立信访部门以及信访机构,就是要给人民群众一个说理的地方,反映问题的地方。法院有,检察院也有,公安局也有,纪检会也有,但是大量的信访问题,还是要通过各级各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来协调化解。因为我们的老百姓,能走上上访之路的,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权大于法,从而认准的是党委政府,而不是法律机关。而且,还有很多的问题,都是违法行政所造成的,他们就认为应该由上一级的党委政府应该出面给予解决。因此,作为一个部门,而且又是一个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机构,就必须树立好服务的理念,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有效及时地化解好各类矛盾。服务的理念,具体到工作,就是要有换位与服务意识。每一个领导和信访接待人员,在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时,换一种思维的方式,换一下位子,看看这个问题,如果是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遇到的问题,又怎样呢?我们自己的心情与群众的心情是否一样?在工作中,如果这样经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站在信访群众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能解决我们的心态问题,就能够满腔热忱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推诿扯皮,绕着走,或者不闻不问,以至于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服务,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向白求恩那样,真正的为人民做点事情。这才无愧于自己的岗位。

3、要有解决的理念。信访工作的根本,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要真正的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树立起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协调受理、排查化解与跟踪督办下上功夫。抓信访工作,抓接待工作,办理信访案件,不论有多少方法,说得怎样好,采取怎样的措施,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平息群众上访事件,就不能让群众息诉罢访。因此说,解决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搞好接待的根本。我们的接待,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失去了解决问题这个重要落脚点,信访接待工作就是一句空话,群众也就不会信任信访部门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说得严重一点,就不信任当地的党委政府,自然就会发生越级上访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信访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理应在基层就能解决。但是,由于客观与主观的种种原因,信访问题在基层,常常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或者基层根本就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重视起来,从而才拖成了越级上访。说句主观的话:天下真想永远吃上访这碗饭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想解决问题安安稳稳过日子的,除非基本思维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目前,对于基层来说,关键是实践工作,其次才是创新。因为只有实践工作做好了,把问题真正的解决了,才能谈得上去创新,制定新的制度规则,从而发挥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的作用。目前,我们的信访制度基本上是完善的,只要能够落实到位,就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实践的问题上下功夫。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的问题。

4、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信访工作也是一样的,各给时期又有各时期的特点,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而且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重点也有不同,新情况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这就为信访接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作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因此,时代与现实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信访接待人员,必须具有实践与创新意识。效率是什么?就是工作的绩效。用三分力,完成了七分活,而且都是优质的工程,这就是效率。信访案件很多,天天解决也解决不完,怎么办?这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认真的探索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与方法,从源头上消灭或者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创新,就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信访工作的新需要。比如,不断完善“网上信访”等新方式、新载体,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变守门等访为主动探访,都是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很有效果。这些方法既不但加大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力度,也提高信访工作的效能。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使信访工作更有制度性保障。要注意把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使其更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信访工作再上新水平。

5、要有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信访接待人员,必须有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信访接待人员,要成为一个杂家,而不是一个专家。说实在的,接待人员很难成为一门学科的专家。因为本身信访工作就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工作,不可能单打一,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遇到的上访群众也是各种各样,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都有人员都有,中国的,外国的,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而且,遇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信访接待人员什么都要懂一点,什么都要知道一些,这样才能够完成信访接待工作,才能与形形色色的群众打好交道。学习,不单单是向书本学,而且也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优秀典型学,更要向社会各行各业学,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心智体系,从而达到有条不紊的从容不迫的工作。加强基层信访干部队伍的建设,这是一件很有功效的工作。基层信访干部队伍,不光是指从事信访工作的干部,还包括那些领导干部。在基层,要做到人人懂信访、会接待群众、会处理信访案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大信访的格局,形成一个良好的信访工作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干部队伍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做好信访工作。当然,学习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使自己的心态平和,能够从容的应对每天的信访工作,即使天天接触到信访问题,也不会受到这些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在身心上保证健康的状况。

二、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态和基本能力

(一)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态:在实际接待工作中,保持良好的信访工作心态,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和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1、站在低位倾听的心态。一个领导者,一个接待人员,把自己的架子放低了,认真耐心地听一听群众的诉求,再听一听责任单位与办理部门、政策解释是部门的意见,就能把问题搞清楚、研究透彻,把脉把准了,这样对正确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站在高位拍板的心态。一个接待人员,在接待的过程中,不是代表个人接待,而是代表当地党委政府或者政府的职能部门进行接待,因此,要站在高位与群众进行对话,以政策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给群众一个正确的答复。

3、站在公证解决的心态。无论多么复杂的信访问题,都有一个根本点,那就是事实与政策和法律以及乡约民俗,能够用政策解决的,要彻底解决到位;能够用法律解决的,一定要公正审理;能够用乡约民俗解决的,一定要在不违背大的法律政策原则基础上,尊重延续下来的乡约民俗。

4、站在超前介入的心态。信访问题的发生都有苗头,也都有先兆,关键看能不能捕捉到隐患的信息了。城市、农村在大的动作之前,都有一个社会反映的过程,而且往往城乡的规划与职能部门以及政府都有一个动员的过程,这就需要信访部门或者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及早关住、收集相关的信息,提前为领导提供一手社情民意方面的资料,为正确决策服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5、站在快乐工作的心态。信访接待工作,无论那一级接待人员,每天遇到的都是麻烦事、闹心事、难缠事、得罪人的事,既要面对群众的抱怨、不理解,还要面对责任单位与职能部门的冷眼相看,因此,就要有一种好的心态,来支撑自己的工作,苦中取乐,自我安慰,学学阿Q,才能坚持做好信访工作。否则,身心将受到极大的伤害。快乐工作,就是要看淡名利,看重解决问题的快乐。毕竟,苦着脸是一天,笑着脸也是一天。而且,听到群众的感谢,听到部门的感谢,这种福禄寿,怕也要增长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二)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日常的接待过程中,对信访人员的能力要求很多,但是,最基本的能力无非是四点:

1、热情的工作精神。当前,正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诸如拆迁、城建、土地、房地产、就业、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来看,信访接待人员,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要抱着一种热心、耐心、真心,热情接待,认真听取,能解决的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来访者说明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就能够得到来访者的理解,避免重复来访或越级集体上访。反之,如果信访接待人员态度粗暴,推诿扯皮,必然会激化矛盾,引发不良后果。

2、流利的语言沟通。敏捷的思维、伶俐的口齿,是对一个接待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信访接待工作人员,不一样的语言表达,不一样的沟通方式,不一样的政策宣讲,就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工作结果。因此,信访工作人员要通过学习政策、研究心理、锻炼沟通技巧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信访工作中占据主动,将矛盾及时化解。同时,信访接待工作人员要增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掌握政策和处理问题上的灵活性,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有利于问题最终解决的角度出发,恰当采用说服教育、适当训诫等工作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沟通,以使信访问题圆满解决。

3、随机应变的处理。对与不同的情况,能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信访问题大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访接待工作不仅要讲政策,还要讲感情,讲策略,才能对信访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提高信访人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在信访接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信访人和不同的信访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同的信访人来访,解决问题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对正常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凡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必须落实到位,凡是国家没有规定,但各个部门完全有能力解决的,要协调各部门尽可能解决。但对非正常信访人,无理缠访的,要加强《信访条例》及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信访人能够自觉依法信访,使信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对有难度的信访问题,如多年积案、越级访、重复访,属于合理的要抓紧解决,不合理的要果断处理。

4、知识积累的技能。信访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的鸡毛蒜皮子的事情。因此,要求信访接待人员要有一个随时学习和注意积累的技能,这样才能不断地掌握新的政策、新的知识、新的情况,从而研究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对策,及时妥善地解决矛盾,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三、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疏导能力

(一)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一个信访干部尤其是信访接待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1、政策理论知识。政策是我们工作的依据,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贯彻落实政策而作的。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大的方向,真正落实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有落实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办好事,为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解决实际问题。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方针,都应该认真的学习,准确的把握。政策理论知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一方面通过学习文件、读书、看报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会、讨论、交流获得。还有一个获得的政策知识的途径,那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我想,一般抓住了这三个渠道,就不愁政策理论知识的贫乏了。懂政策,在接待过程中很重要,有的时候会立竿见影,迅速处理好遇到的信访问题,而且还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尊重与称赞。懂政策,在接待的过程中,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政策,不怕知道得多,就怕知道的少。接待的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熟练的掌握政策中来。这一点,被实践已经证明了的,无需怀疑。

2、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对于我们来说,信访工作就是专业,接待办案工作就是专业。信访学,在大学的学科里,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科目。目前,虽然说大学里开这个系、这个专业的不多,甚至是寥寥无几。从网上得知:沈阳大学开设了信访系,属于文科。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是从专业信访系毕业的,都是半路地出家,赶鸭子上架,干上信访工作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头学起,从接待、阅信、办案到信访文书的起草学起,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建构自己的信访专业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心应手,达到真正履行岗位责任的目标。信访专业知识,是一个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回到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的知识体系。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我们每一位在座的同志,都是通过实际工作来完善信访学的得力干将,也是具体验证信访理论的骨干分子。可以坚信,随着信访工作的普及和被高度重视起来,信访这门学科一定会焕发青春,成为一门热点的专业学科。

3、社会理论知识。我们每一个人,即使信访工作人员,也是热爱生活的自然人。具备一定的社会理论知识,对于做人、做事是有很大益处的。社会是一个大的学校,也是一个大的染缸,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幸运的是,我们在这个比较特殊的信访行业里,看到了正面的东西,也看到了负面的东西,这为我们的选择打下了基础。既然大家选择了这条信访工作之路,就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因为,我们每天工作面对的大多数群众都是那些弱势群体。同时,我想说的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不单单是机关人员,更主要的是要直接面对人民群众,而这些群众有都是来之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代表着不同群体与个人的利益。拥有丰富的社会理论知识,对我们的信访接待工作很有用,往往能够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这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我们接待和受理的信访案件,有很大部分属于涉法的范畴,应该由政法部门去受理。但是,有一部分群众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去司法部门去投诉、去依法解决问题,往往喜欢到党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来投诉。在接待工作中,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解释问题,依法受理案件,依法指导群众依法维权,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探讨,除了法院依法解决的案件外,这里想提示一下信访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法律,具体有:土地、物权、劳动、合同、消费、拆迁、行政、海洋、城管、信访、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目前的信访问题,从归类看,都在这些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应该依法得到解决。所以在接待这类信访问题时,一定要弄明白法律范围,依法受理与解释,不要把这些问题轻率当成信访事项来受理。

(二)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疏导能力。思想疏导工作,是信访接待人员应该掌握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往往在接待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思想疏导工作,这样既不但能够缓解来访群众的情绪,同时又能够控制住局面,集中精力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因此,要求信访接待人员,要掌握做好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引导群众理性上访,依法上访,阳光上访,自觉地维护信访的正常工作秩序。在实际接待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避免与上访群众发生冲突,或者激化矛盾。二是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和为贵,理解与劝说并举,开导与引导同时运用,绝不能大喊大叫、热风冷嘲激化矛盾。三是关心群众,理解群众,服务群众,妥善处理接待过程中的突发性疾病问题,以及上访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让群众与家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要讲政策,也要讲感情,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实际困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好来访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每一个接待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地借鉴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不断地创新思想工作的方法,切实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群众的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四、信访接待人员应熟悉接待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一)、信访接待人员应熟悉接待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信访接待人员的基本要求是:

1、热情接待。接待人员对来访群众态度要热情和蔼,以礼相待,行为举止要文明、切忌简单急躁,生硬粗暴,训斥责骂,敷衍应付,推脱了事。

2、认真听记。即边听边问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客观的记录下来。首先,要由群众填写“来访登记表”。其次,在接谈中要耐心听。认真把握要点。第三,听后要把主要问题和要求向来访人复述一遍,然后交代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尽可能使其满意。

3、恰当处理。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照政策作出实事求是的处理。具体要求是:如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能当即答复的当即答复;所反映的问题应由所在地区或有关部门处理的,说明原因,介绍来访人到有关地区或部门区反映;遇到紧迫性问题或其他意外情况,应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尽快弄清情况,妥为处置;来访群众反映重大的典型的问题要及时整理反映;对要求合理、政策允许、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应立案交办或直接调查,督促处理;对少数无理取闹、扰乱社会治安和机关办公秩序而屡教不改的人,经领导审批后,由公安、民政部门收容、遣送。同时,对来访群众留下的申诉材料,要及时转办。

4、做好思想工作。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属于实际问题,有的是认识问题。因此,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接待工作的始终。

(二)、信访接待人员应熟悉接待的基本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接待群众来访的基本程序是:

1、接待。①接待热情。对来访群众要态度热情、和蔼、以礼相待。②认真登记。把来访人的基本情况和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时间、任务、地点(单位)、时间加以简要记载。③听取申诉。耐心听取来访群众的申诉,认真记录,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基本要求。

2、处理。①当面解答,对照政策、回答来访人提出的问题,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②电话联系。对来访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而又需要研究决定的,应通过电话与有关部门连词,请他们妥善处理。③出具便函。根据来访人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出具便函,转请有关部门接待处理。④立案交办。对来访人反映的重大问题需立案办的,按审批程序立案直接进行调查,查处情况由经办人写出调查处理报告,报有关领导审批后转请有关单位处理。⑤联合办案。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案件和情况复杂的案件、牵头单位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办案。⑥摘报反映。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其他重要动态和情况,信访部门采取摘报反映等形式送领导参阅。

3、检查落实。①催办。对已交办的来访问题,采取派人催办、打电话催办、发催办函、召开会议等方式催报结果。②督办。对交办案件,深入承办单位进行检查督促,参与研究事情,进行帮助指导,要求如期办结。③审查回告。对处理符合政策的、及时批复承办单位结案;对事实不清或结论、处理不当的,应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复议。④结果上报。对上级机关及领导同志批办的上访案件,经过调查处理和经办人审理后,应写出结果材料,签署结果意见上报。⑤立卷归档。对立案交办、自查和联合办理的案件、结案后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按信访人立户、按时间顺序排列编号、分年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4、回访。回访时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中不可少的一环,信访工作人员主动到上访人单位或家里摆放,把案件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直接与当事人见面,征求意见,以做好思想工作,顺利结案。或了解结案后还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做好稳定工作,巩固成果。了解结案后还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做好稳定工作,巩固成果。回访的重点应放在问题已得到恰当处理而思想不通的来访者身上。

五、信访接待人员应具备接待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信访接待,其实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的过程,见什么上访者说什么话,这是一条最好的经验,即不但能迅速拉近与上访群众的距离,而且还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从而达到控制局面,把握接待的主动权。当然,说什么话,这可大有玄机,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一个度,不能把自己至于尴尬的地位,也不能给继续或者今后处理案件带来不良的影响。下面,从五个方面综合性的谈谈信访接待的技能与技巧问题:

(一)控制局面。群众来访,一般的情况下,上访人员都是带着怨气、不安的心态来的,在情绪上不会很好,他们有请求解决问题的心态,但是在言语上比较激动。这就需要我们的接待人员学会控制情绪,控制局面,以便坐下来认真的接待。一是要学会察颜观色。有些来访人性格暴躁,情绪激动,心里气愤,加上他们对法律政策不是很了解,态度会很不好,对于这些人我们更是要耐心一点,和蔼一些,多一些理解,多换位思考,不厌其烦,你的接待态度对群众是重要的,态度决定信访接待成功与否。对反映的问题或诉求无论是有理或无理的都要认真听取,约定解决期限,提高期望值。二是要讲带着感情接待。与信访者要善于交心谈心,善于交不愿意交的朋友,对待他们的感情要真,不持漠不关心、冷若冰霜的态度,把与信访者之间的感情作为“软化剂”、“推动剂”,打动其心,主动帮其想办法、出主意,让信访者愿意找你反映问题,也愿意采纳你对其问题的处理意见。三是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集体访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头,要观察与了解,找出上访群众中的关键人物,做好这些人的思想说服工作,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就能够控制住局面,搞好具体的接待工作。

(二)接谈梳理。(1)聆听诉说。听,就是聆听。怎样才算是聆听?我想关键有三点:一是真正的坐下来,静下心来听。二是在脸上的表情上,应该让群众看到你在认真的听,而不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三是认真的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下来,让群众感受到你在认真的听和记他们的问题。做到这些,群众对你的信任会一下子提高,而且有的甚至还会打消刚才进门时的那种不信任感。有了信任作基础,接待就好办多了。聆听,也是一件调整心态的过程。面对群众的情绪,接待人员不会无动于衷,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波动,这就需要一个冷静的过程,聆听是最好的办法。把这点看透了,才能从内心中对接待工作不厌倦、不厌烦、不抱怨,从而在无形中接高了接待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受到群众的认可。因此,我说聆听是消除对立的最好方法。(2)梳理问题。怎样才算是梳理?我想关键有两点:一是听明白了,把事情的原委问清了,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是非曲直的判断,初步知道了怎么办、怎么处理。二是把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以及背后的主要焦点,明白了怎样与群众沟通,梳理的重点问题是什么,而且又能够适时的把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重复出来,并及时敲定主要诉求,并加以文字化,记录在本子上或者电脑上,让群众进行必要的认可。这一切都做了,我们就能在心理上、感情上、工作上与来访群众达到沟通,取得信任。接下来就是按照程序进入办理阶段。这些工作做到了,群众对于我们的接待就会基本上满意。梳理问题,这是一门学问,反映了平时接待的基本功,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梳理,就要对相关的政策以及法规明白。我们说信访工作人员,不要求是专家,但一定要是一个杂家。拿起枪,能打鬼子;放下枪,能够种地养孩子。这样才能够应对现在的接待工作。政策明白,梳理就会痛快,处理就会得当迅速快捷。反之亦然,不明白政策,自然就会答非所问,左右围堵,避重就轻。因此说,梳理的基本功,就是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知识与经验,积累得多了,就能做到快刀斩乱麻。梳理,也是一种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梳理的好坏,关乎到立案交办案件的质量,关乎到群众对接待人员的接待的满意程度。通过梳理,对问题进一步加深了认真,通过梳理进一步了解了案情,也实现了与群众的再沟通。

(三)案件办理。我们都知道,凡是群众信访诉求问题,不是为利,就是为理,群众利益无小事,“利”要依法依规解决到位,“理”要合情合理顺到位。

1、底数要摸清,情况要搞准。就是要准确掌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记录时要特别细心,力求详细、清楚、准确、有选择、有重点,关键的地方要尽量详细。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要给信访人按有关规定作出准确书面答复,不说模棱两可和不负责任的话,细心给他们讲解、分析他们反映的问题,让信访人心中明明白白,使他们担心而来,放心而归。

2、小心归类,明确告知。(1)小心归类,是按照有关规定,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进行梳理后,做的一个告知前的自梳理。小心归类,之所以叫小心,因为这种归类涉及到受理还是不受理,怎样接待的问题。在接待的现场,梳理完了,就要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当场归类,并向群众说明归类的情况。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10大类:①涉及法律方面的。②涉及法规方面的。③涉及到具体信访事项的。④涉及不到具体信访事项的。⑤涉及到信访事项已经终结及不予受理的。⑥涉及到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的。⑦涉及到民族问题、外国公民利益、宗教问题的。⑧涉及到突发事件的。⑨涉及记者参与媒体炒作的。⑩涉及多个部门的。(2)明确告知,是指明确告知群众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事项的范围。应该抓好三项具体工作:第一、做好受理项目的案件,是接待群众来访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办?就是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协调调度,还是立案交办,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用程序的死的规定来套。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必须立即协调的案件,当场调度有关部门来解释政策,沟通情况,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能够答复的现场答复,现场不能答复的约定时间,给群众一个答复;对于立案解决的案件,要向群众讲明办案的程序、时间与答复的部门,讲明有关政策与纪律,让群众明白下一步怎么办,如何办,减少越级上访;对于约定调度的案件,一定要给群众说明,是否让其参加,还是不让参加,但是一定要把协调的结果,在适当的时机及时通告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接待了并没有忘记,而是召开了调度会,对他们的问题很关注;对于领导交办的案件,一般要按照领导的指示办理。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案件能够办理,有些案件不在受理的范围内,提前给领导当好参谋,不要等案件交出去了,结果办不了,让领导为难;对于转办的案件,要按照职能范围与职权范围,及时转给有关部门办理。对于正常程序办理的案件,容易按时结案;对于不是按正常程序走的案件,一定要理解部门的难处,积极帮助部门解决好相关问题,需要帮助协调有关部门的,要适时的组织召开调度会,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于退回来的案件,要分清情况,查清原因,及时进行沟通,不要因此产生矛盾,而是应根据情况,请示领导,再做处理;对于建议咨询类的案件,要及时转给有关部门,建议阅处,一般不拿具体的意见,也不立案交办要结果。只是告知这些单位,最好与建议人联系,以便了解详细情况。第二、做好不予受理项目,是群众来访接待中一项十分棘手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信访条例》中相关的章节:第十四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③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④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第十五条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第十六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3、办理要及时,答复要到位。作为基层干部,对待群众信访问题要尽责,切忌情况不清,政策不懂,偏向解决,“强按牛头喝水”,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就刮一阵龙卷风,把信访者推到你的对立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让他们感到你为他的事与他站在一起,为他的利益在积极争取。因此,办理案件要及时,能够一周办理完的不要拖上半个月,能够一个月的不要拖上一个月,这样就能把群众稳定住,把问题解决了也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答复是一个技巧活,一定要注意程序与语言,不要给人家解决了问题,就趾高气扬,骂骂咧咧的,或者说些不该说的话。应该心平气和的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让其永远息诉罢访。

(四)分类解决。分类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做好解释问题,其次才能做好解决问题。这是接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项工作。

1、解释问题。就是针对上访人关心并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理论政策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加以分析、阐述、说明,以达明析事理、释疑解惑、依法维权的目的。这就需要对政策、法规以及专业知识的熟知,而且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目前,最常遇到的问题,从大的方面分类,基本上有八大类:一是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如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分离办社会的问题、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改革、社会分配比例失调、代课老师清退、企业军转干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释与解决,都有明确的政策,而且也都有相关的历史资料与明确的处理意见。二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如房地产开发、拆迁拆危、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市场建设与管理、公共设施管理与维护、公共交通与城市公交、城市各类环境污染、供热与供水、私搭乱建与整治、中介公司管理、物业公司管理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与利益密切挂钩的,因此,需要运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解释。三是揭发检举类的问题。如贪污受贿、侵吞侵占、挪用公款、以权谋私、领导干部问题、村干部违规违纪、村务公开、行业不正之风等,这类问题,在接待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听取群众的诉说,就能分清受理的单位,一般上都归类到各级纪检部门去处理。四是城镇与农村土地类问题。如土地承包、土地延包、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土地租赁、以租代征、土地纠纷、宅基地问题、非法占用耕地、建设用地、项目用地、道路用地、河流用地、山林承包、养殖类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政策的连续性的原因,也有基层在操作中的不规范的原因,还有群众对政策不理解要求过高的原因,更有干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的原因,这就需要接待的人员在接待过程中认真的分析、区别对待,能够解释清楚政策的解释,解释不清楚的一定要请有关职能部门的专家来解释,或者介绍到相关职能部门。这里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职能部门受理的范围要清楚。涉及《土地法》方面的问题,由各级农工委解释,这就包含了与土地相关的大多数问题,并受理相关案件;涉及土地变性与土地违法等问题的,由各级国土部门进行解释并受理;涉及到畜牧水产养殖类问题的,由畜牧水产部门进行解释,并按照相关权限受理。(2)解释的口径要一致。一般都以职能部门的解释为准,信访接待部门只是一个“传话筒、协调台、督办卡”,这点必须注意。要做到这点,很容易,鼻子底下一张嘴,银线一线牵,不要省话费,当着群众的面,问一下职能部门就知道了。这样,也能给群众一个重视的印象,便于与群众沟通,何乐而不为呢?(3)依法处理,依法解释。土地方面的问题,解释权也在国土部门,执法权在国土部门,土地部门有专门的执法局。遇到这类问题,首先应该想到农工委与国土部门。五是涉法涉诉类的问题。如法院判决、依法调解、依法仲裁、行政裁决、应该走法律程序的、合同纠纷、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公安部门处理的、检察院系统的、违法违纪方面的,都应该劝其走法律渠道,到政法部门去反映情况,依法来解决问题。六是农民工工资问题。这个问题很单纯,就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但是实际接待过程中,往往夹杂着工程款。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民工讨要工资,但是却没有要求为建筑商与开发商讨要工程款的问题。因为,工程款,从本质上说应该属于合同纠纷问题,应该按照法律的程序,由索要方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依法要款。同时,为了体现政府建设部门的监管之职,在建设局设有清欠办,可以介绍索要工程款的群众,到这个部门反映情况。七是涉及到最高解释与裁决权限的问题。如县区出台的相关政策、企业自行制定的纪律、单位内部的管理规定、行业制定的规范、协会制定的规章、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条款、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织等。这些问题,在接待过程中常常遇到,在复查复核中也能常常遇到。八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问题。如重大事故、矿山安全、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突变、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等。

2、解决问题。就是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加以解决,达到化解矛盾的效果。嘴把式,能说会道,不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行,群众也是不买账,使得解释问题的效果大打折扣。解决问题是解释问题的目标指向,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释就会失去意义和价值。因此,接待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作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分清情况,把握好问题的实质,运用各种手段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当前,信访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上面所讲的八大类问题上。在解决问题上,要切实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担子压在领导肩上,让领导真重视、真上位。实践证明,凡是领导真正重视的信访案件,解决起来力度就大,办理就快,解决就彻底。否则,就会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到最后解决不了拉倒。因此,在接待的过程中,要学会借势,学会借力,从而达到解决信访问题的目的。二是帮助基层解决困难,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接待工作证明,帮助基层,实际上是在解决信访案件,维护接待的严肃性与有效性。有些信访案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需要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才能彻底解决的。有些案件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上级部门的介入,或者需要上级部门的压力,以推动问题的解决。有些案件本来就是上级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上级部门有权“封口”,有权作出最后的解释,无需基层再折腾。三是适时的督导,掌握案件办理的进度。每一次接待完毕,不是万事大吉了,一了百了,不闻不问,而是要跟踪督办,随时掌握案件办理的进度,了解案件在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推动信访案件的解决。信访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就要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光靠稳控工作是不够的,也解决不了本质上的问题。四是做好结案工作,灵活处理,把好最后一关。结案,是信访案件办理的最后一关,效果好不好,问题解决类没有,关键是要看这一关了。下围棋,将收官,办理信访案件,同样将收官。收官收得好,自然效果就好,也说明问题解决了,或者说群众反映的问题查清了。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1)认真审查结案报告与接待交办的事项是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有问有答、没问不答,不能答非所问,敞着口子,没有封关。通常存在三种现象:①有问有答,但有漏项,回答的不完全,依然敞着口子待着,群众不满意。这种状况,往往由于总结的时候,或者答复的时候,查办的时候,没有认真细致造成的。或者有意回避关键问题,鱼目混珠。②有问有答,但非所问,回避主要矛盾,在次要矛盾上做文章,敷衍了事,群众不以不饶。这种状况,往往是有意回避矛盾,或者说没有认真查办,应付上级;或者说案件涉及到方方面面,办理起来难度大,反响太大。草草结案,利用上级压服群众,或者把矛盾上交。③有问有答,一塌糊涂,不知所云。这说明一个问题,案情底数不清,查处不认真,或者根本就没有查处,只是应付差事;或者说根本的问题就是办案水平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弱。(2)认真审查相关附件,如双向责任书、答复意见书、调查报告、结案报告等,同时要做好案件办理的总结,在群众来访接待中了解群众的反映等。这一点,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无需多言。(3)有些案件在结案到期的时候,才发现与交办的事项没有实质性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是对一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定、实施方案不满的,只是一些案件无法按正常程序结案。这说明一点,就是交办的水平差,办案的人员的业务能力低,没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搞清,把相关的政策吃透。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忠告:再交办案件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按照信访条例来办事,对于没有实质性问题可以解决的,宁可多费口舌,多解释,多做思想工作,也不要为了打发群众的缠访,而瞎交办、乱交办。

(五)思想疏导。做好适时的思想工作,让群众基本满意的离去。受理的案件,群众会满意的走,但是不予受理的案件,群众不一定都是高兴的。这就需要在接待的过程中,反复的讲明信访部门的职能与权限,以及能够做的和不能够做的;反复的告诉群众一个道理,就是政府是公正的,是必须依法解决问题,首先不能让政府违法;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能在依法的范围内来解决。通常的情况是,接待完了,群众临走时,如果再多说几句理解的话,多做几句思想工作,从生活与健康以及劝人宽心的方面多说几句,群众会感到一种尊重与理解,往往临走时会感谢,对接待工作也表示满意。接待的最后一步,就是收官的一步,必须认真对待,绝不能轻视。一次成功的信访接待,本身就有大量的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工作同时并举的问题,我们接待的人员,一定要把握火候,实施的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稳定群众的情绪,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为社会的稳定打好良好的基础。为此,应该抓好以下四个问题:

1、解释恰当得体。接待过程中,要给群众讲明信访部门的职能以及权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在接待完毕之后,还要明确的告知群众受理的方式,联系电话等。对于不属于信访事项的群众来访,要做好接待工作。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法律范围内的,能够依法解决的,不适于信访事项,不立案受理。但是,要认真的做好接待工作,给群众讲明怎样找部门或者法律程序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联系相关部门,或者开具介绍信,方便群众到有关部门去反映情况。

2、克服厌战情绪。信访接待工作任务繁重,常常是面对复杂的局面,难免情绪有些急躁,这就需要接待人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不与群众起争执,千万记住:不要一看是涉法的案件,就把群众简单的推出去,让群众产生错觉――认为找党委政府反应问题无门,就越级上访告御状。

3、思想疏导跟上。接待完毕了,最好紧跟着说几句知心的话,最好从关心生产生活方面入手,谈谈心,这样容易与上访人在心灵上沟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稳定效应。总之,要让群众感觉到你的接待是很有耐心,很认真的,很负责任的。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5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管理都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内容,而谈及管理具体的范畴,则是非常庞杂的,会涉及到生产、供销、人力资源、财产等多方面的领域。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寻找到满足本企业基本特征,并且满足本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当中对于管理方式的需求的有效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酒店所具备的特殊性令其需要对管理方式

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整体上来看,酒店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其所提供的产品也基本都是无形的,加上服务链条相对比较长,涉及到的工作环节也比较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灵活性,结合客人的需求随时进行工作内容上的调整,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不是非常稳定,不能要求服务的完全统一性,需要具备较为显著的应变性。所以,酒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阶层以及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都比较高,管理方式上的需求也存在显著不同。另外,酒店行业的内外环境都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有的时候这种变化还会变得非常剧烈。针对外部环境来看,酒店行业目前属于一项朝阳产业,酒店的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例如大部分大型、中型城市当中的年增长速度就在5%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环境的飞速变化,酒店客户的构成和影响客户心理需求的因素不断变化而且非常复杂,呈现出显著的求新求异特征;针对内部环境来看,员工的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按照旅游局的统计结果来看,在2010年前后,在酒店行业当中员工的平均流失率超过20%。另外,酒店的设施设备的老化速度也比较快,3年到5年之间不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就会直接造成酒店的市场竞争力迅速下滑。正是因为酒店行业所具备的以上特征,导致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探究满足本行业的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同时不断地对其展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酒店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更好地发展。

二、酒店行业进行管理的基本方式分析

(一)将标准化同个性化综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

因为酒店行业对于服务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行业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最终的质量水平,尤其注重针对满足本行业的相关管理形式进行研究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措施来防止管理失控。不过因为酒店所提供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个性化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作为酒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加以施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所谓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加规范、统一的管理,对于工作条件和重点工作要求展开的统一标准的设置,并且通过这一标准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的考核以及奖惩。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管理体系之间的高度统一性。这一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了快餐行业身上,比方说,连锁企业“肯德基”,它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万计的餐厅,不过不管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肯德基当中,汉堡薯条等有代表性的产品都是完全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该企业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反之,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令肯德基公司实现了快速扩张,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有非常好的推进效果。不过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却只能在某种范围内使用,比方说床上用品的铺设、室内清洁的程序、摆放物品、卫生要求等,在其他方面并不适用,需要采取标准化以及个性化综合管理的形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一所企业所制定的、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是一项保证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措施。它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之后,能够协助企业针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予以全方位、有效控制。针对酒店行业来说,产品生产链条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工作的环节也相对比较多,假如一名客人入住酒店之后,需要经过包括门童、行李搬运人员、登记、各个楼层之间的服务、迎宾、餐饮、结账、保安人员、电话、娱乐等,任何一个环节所提供的服务水平都可能会对客人感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对于任何一个酒店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观念进行统一,令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整个酒店质量要求有比较统一且明确的认知。同时,专业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法当中进行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对员工予以全面、反复性的培训以及训练,展开严格考核以及系统督导,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酒店全面质量管理的完整实施程度。

(三)情境管理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早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专家赫塞所提出的,他认为,一所企业当中的员工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处理不同工作任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状态。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对管理阶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们对员工展开有效的管理。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工作状态通常是因其自身能力(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相关技能等)以及工作意愿(对于工作是否能够完成的自信心、对该工作完成是否进行过承诺等)所决定的。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因为其所提供出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客户也是借助感受员工行为实现消费全过程,员工是否能够具备积极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酒店来说,需要进行适当的情境管理,对于员工工作的状态(能力和意愿)予以适当的管理以及引导,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关于情境管理,主要是将员工的状态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其一,没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二,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三,有能力;意愿下滑;其四,有能力,有意愿。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下述三方面进行情境管理:其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情境管理模式:(1)开业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刚成型不久,对于工作的任务拥有较高的热情,不过工作经验稍显不足,而且工作能力也比较有限,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保持沟通和细致培训,加以适当的鼓励,避免严厉指责;(2)经营上升阶段:此时管理模式初步完善,员工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不过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下滑,此时可以进行“教练”,完善管理的相关制度,监督员工行为等;(3)成熟阶段:该阶段中,酒店平稳运行,且经营情况比较好,员工有能力,也有意愿,可以使用“授权”的形式,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战略分析;(4)衰退阶段:此时酒店的经营发生滑坡,在市场中竞争力也有一定的下滑,这一阶段员工拥有能力,意愿会因酒店的竞争力而受挫,此时可以采取“参与”的形式,共同参与讨论,找到经营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困难。其二,针对酒店当中工作任务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管理形式。常规工作可以多采取“参与”以及“授权”的形式,调动积极性;新业务采取“教练”和“引导”,令员工能够充分地掌握工作内容。其三,对员工(或不同状态)避免使用相同管理形式。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使用“授权”或“参与”;新员工采取“引导”或“教练”。另外,员工的不同状态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授权管理的方式

酒店所提供的的服务为面对面服务,因此酒店管理当中授权是比较重要的。令基层的服务人员能够拥有更多变通和流程修改的权限,甚至于权责范围内的折扣权限,能够令服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及时提供客户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三、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的思路分析

(一)“生命体”管理措施

酒店是内在外在环境都经常发生变化的行业,因此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力度。首先,可以指引员工将酒店作为完整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部门都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器官,脱离了生命体都是无法生存的。这种管理的方式强调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同时也重视员工情绪上的变化,这两点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户到酒店消费的过程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会涉及很多工作岗位以及部门,使用“生命体”管理的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危机管理措施

酒店人员密集、功能综合性强且复杂,因此经常会面对一些程度不同的危机。

1.危机类型分析

从整体上看,酒店发生危机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涝、雷雹、流行性疾病、突发性地震等,例如2003年中旬肆虐的非典,就曾经对各地酒店行业造成打击)、突发性社会治安事件(例如聚众赌博、凶杀案、抢劫案等,任何酒店都可能会发生)、火灾、水电煤气等突然中断、大面积食物中毒、设备设施伤人(例如墙砖脱落砸伤或划伤、意外滑倒导致摔伤等)、公关危机事件(主要是客人的投诉)、客人自身原因导致危机事件(例如饮酒过量或急病发作,严重的还有死亡情况)。

2.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首先,需要结合危机事件类型制定出处理方案,同时明确规定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各级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保证程序合理、处理及时;其次,提升员工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培养力度;第三,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第四,在危机发生之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及时补救;第五,认真进行反思,寻找漏洞,总结经验。

(三)管理员工潜能

其一,调动工作人员内在工作热情,作为酒店,需要尽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舒畅的心情,采取一定的政策来稳定员工,继而将积极心态转变成生产力;其二,对于还没有显现的工作能力予以适当的激发,可以适当地采用竞争制度,同时加以有效培训以及考核,提升激励力度,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其三,协助员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寻找时间陷阱,制定出工作目标,将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其具体管理方式和其他行业之间有较大差异。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满足本行业要求的管理方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保持时效性,令管理充满灵性,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佟安娜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6

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应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求,着手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这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过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临时性)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小组(临时性),来满足企业文化体系形成阶段的管理需求。

二是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常态化)的职能部门,规划具体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增设企业文化专员岗位;将企业文化管理职责纳入各级管理者的岗位职责。

三是拟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1)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管理机制2)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工作机制3)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管理规定4)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企业文化宣讲规定5)企业文化视觉规范与环境传播审批管理规定6)企业行为规范管理规定7)年度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规定8)PDCA企业文化循环提升管理规定9)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办法9)企业规章制度审计管理规定10)企业文化审计管理规定11)企业文化创新管理规定12)企业文化使者选拔管理规定13)优秀企业文化故事评选规定等等。可见,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常态化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基础。

(2)文化教育培训,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没有员工的文化认同,就不会有员工的文化信仰,没有文化信仰,企业的文化实践将沦为空谈。因此,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这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企业现有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编制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载体建设和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精神的宣贯,切实保障企业文化体系中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内化于心”,在广大的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企业的文化信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工作不能简单地依靠内训师或外聘讲师来完成,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高管、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传播者的使命。

文化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它更是优秀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3)形象传播机制,是规范企业文化形象的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达到改善、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为了避免企业文化形象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需要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形象传播机制,规定企业文化形象传播途径,监督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应用规范,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环境中的传播标准,保障企业文化在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着规范的、统一的、有效的形象,为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部顾客了解该企业内涵,并有意识培养目标客户忠诚度的重要窗口。

(4)文化实践机制,是改善管理团队文化信仰、价值标准与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缺失了管理团队自觉的、主动的文化实践,其都将沦为“墙上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重心在于构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实践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文化信仰首先在管理团队中“内化于心”,其次使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实践“外化于行”,促使管理团队成员自觉担负起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给员工树立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这既是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既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柔性艺术,又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刚性规范。

浅谈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篇7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培养,个别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班主任要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协调各方教育影响, 评定学生操行, 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等。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把工作做得具体到位, 与此同时, 更要求班主任有好的工作方法,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班主任工作方法, 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只有深入班级去了解学生, 才能强化目标, 优化班干, 完善制度, 这样才会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 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班主任要实现对班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学习活动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学习活动极为丰富,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如可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建设好班集体, 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任务。那么, 班集体是如何形成的, 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呢?

1.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来说, 刚组成的教学班, 经过班主任长期系统的组织培养工作, 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健全的班集体, 需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1) 组建班集体阶段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 学生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 群体松散, 班级吸引力差, 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 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此时班主任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班级的组建工作: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 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 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 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进了解, 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2) 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 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了解, 友谊加深。班级积极分子涌现出来, 集体有了骨干力量, 班级核心初步形成。此时的班集体十分脆弱, 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 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 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此时班主任应注重实际, 及时组建班委会, 并通过精心指导和培养, 逐步放手让班干部自己开展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班干部组织活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独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3) 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 班级群体已形成班集体, 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 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 是非观念增强,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

(1) 确立目标

目标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由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 确立班集体目标有以下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目标的层次性和有可行性。

(2) 建立班委会

班委会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要想建立一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班主任必须组建好班级的领导核心, 挑选能团结同学、办事认真、关心集体、乐意为班级服务的积极分子来参与班级领导工作。建立班委会, 应遵循四个原则:民主性原则、用其所长原则、教育与锻炼相兼原则和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认识;抓好常规训练, 严格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奖惩强化。

(4)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做好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班主任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情感、需要和问题, 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单独进行的教育, 它包括对优秀生的教育和后进生的教育。优秀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 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 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 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 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班主任对优秀生要加强其理想教育, 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后进生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 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工作方式, 班主任要把他们看成是现实的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班主任要深入他们的生活, 发现其困难之所在,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班主任最好能够以爱动其心, 以理服其人, 以智导其行。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应当对后进生的教育有无比的耐心和爱心。

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同时, 也要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而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班主任进行学生家访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在与家长联系过程中, 要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介绍, 同时向家长提出建议的执行办法;班主任要努力发现家长中懂教育和关心教育的积极分子, 依靠他们做好本班其他学生家长的工作。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的“小社会”环境, 是社会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班级环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因素。有特色的班级环境, 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感染力, 这种作用是深层次的, 它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也许会让学生终身缺憾。班级环境的建设要从教室布置开始, 其次要办好班报, 要建好图书角和生态角。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8

关键词:公共管理;教学方法;基本路径

0 引言

公共管理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它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学科有很大的差别。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领导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元素:领导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等,所以,公共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应用太过于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找寻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领导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领悟和促进领导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树立公共管理教学新观念

1.1以领导人员为教学根本,充分展现领导人员的能动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公共管理教学也是如此,领导人员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锻炼的主体。党校教师如果不想自己的公共管理教学课堂死气沉沉,那么,就需要尊重领导人员的主体地位,将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公共管理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侧重于培养学习人员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意识和增强学习人员的创新意识。

1.2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学习效率是公共管理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提升课堂效率也是教学方法改进的必然要求。教学效率的评价与行政效率相类似,所关注的内容都大致的相同那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现如今,在我国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很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党校对于教学效率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填鸭式不良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整个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死板的讲述理论知识,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学效率更多的重视,不断的找寻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1]。

1.3 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和实际情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相融合,对于公共管理的改革、发展等信息要及时的掌握,将公共管理实际工作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实际联系。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等众多方面都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大胆的进行创新工作,形成自己固有的特色。而且,针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特点,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公共管理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2 改进公共管理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

2.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公共管理教学。公共管理教学想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为了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程度,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与公共管理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适用于公共管理的教学方法有互助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

互助式教学方法也可以被称为合作学习法,就是利用党校教育人员之间的知识含量,通过相互的交流、互助,最终达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并且产生最佳的教学方案。公共管理学科的党校教育人员可以针对教学目的、教学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共商议如何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某一党校开展了党校教育人员之间相互听课的方式,教师通过自身公共管理教学的实际经验,对讲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等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之间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专题讨论方法就是教师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讨论活动,从而学习有关这个主题的公共管理知识。例如,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公共管理职能专题,要学生围绕此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有关公共管理职能的知识,其中包括公共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如何将公共管理职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等。领导人员通过教师引导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活动,能够加深领导人员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传达了公共管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案例教学方法就是将公共管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公共管理知识[2]。

2.2 开展实践调研。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不仅仅是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对于课外教学的实践性也不能够忽视,需要对其内容不断的加强,而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开展实践调研工作。实践调研就是要求学习人员不能只是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层次,而是需要深入到工作实际中去,对实际工作情况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某一党校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实践性,同时,与公共管理模范单位建立了合作的关系,领导人员与党校教育人员按照党校的要求深入到公共管理部门中去,对模范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际调查,学习人员也可以与模范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请教,一些在党校教学课上不能够体现的问题,在此环节中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今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法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前沿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声像、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可以将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简单化,要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某一党校的公共管理教育人员,在备课时通过互联网络找寻了大量有关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教师将这些大量的有教学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且结合教材上所讲述的内容制作成相应的PPT,应用多媒体在公共管理教学课堂上进行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教学成效。

3 结语

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要以实践为根本,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习人员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人员对于公共管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公共管理是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那么公共管理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的做出调整,对于公共管理教学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完善,才能够不断的提升教学成效,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公共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黎玉升.浅谈教师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年第3期.

上一篇:信息技术操作考查试题下一篇: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