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职能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远程教育职能

企业教育职能的历史考察

摘 要:民国时期的企业教育至少发挥了教育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教育职能体现在企业教育为教育普及与教育质量提高做出探索,经济职能体现在企业教育提高了企业职员的生利能力、企业的生产效能并为企业的持久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职能体现在企业教育在推动社会流动、解决劳资冲突方面做出了尝试并提高了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这种情况还说明,企业教育具有将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直接融为一体的特点。企业教育的这种特点,对于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教育;教育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作者简介:李忠(1972-),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史与教育社会学;李桐(1993-),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亓婷婷(1992-),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编号:2014-ZD18),主持人:李忠;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法律研究”(编号:THJX15-001),主持人:李忠;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项目“企业鼓励内部员工(裂解式)创新创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编号:15ZLZLZF00380),主持人:李忠。

受“学而优则仕”观念与科举考试制度的规范,古典教育远离社会生产与经营活动。生产经营需要的人才不是由专门教育机构而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自己负责,学徒制长期存在就是明证。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创办新式企业时遇到严峻的人才问题,企业承担起培养人才的教育职责。所谓“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艺局学堂本为一体”,企业、学堂一体创办,成为新式企业的通行原则。左宗棠在创建福建船政局时本着“不重在造而重在学”的观念,将福建船政局主要作为传播学问、培养人才的教育单位,引起其他企业效仿,出现一批企校一体的企业。企业实施教育活动,固然因为人才缺乏而不得不为,但是,它同时说明企业可以承担培养人才的教育职责。时间迈入民国,人才缺乏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大批企业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这种情况因南京国民政府的介入得以强化,实施教育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由于企业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企业教育不仅承担教育职能,还承担着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在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给企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才可能使得这种转化顺畅而有效。但是,尽管企业已经被政府认定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关于企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本文以民国时期几个典型企业教育为例,对其教育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予以分析,以期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些许助益。

一、企业教育的教育职能

民国时期的企业教育首先发挥的是教育职能。企业教育的教育职能体现在企业实施的教育为大批未受过教育的职员提供了教育机会,并为有教育经历的职员提供了再教育机会。这种做法对教育普及、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质量提高做出了有益探索。

首先,企业教育活动的实施,为大批企业职员提供了教育机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企业教育行为多为企业自发进行,教育实施情况视企业对教育的依赖程度以及企业主对教育的认识程度而定,在教育普及方面的作用有限。南京国民政府建成后,对企业职员实施教育成为企业的法定职责。1929年立法院公布的《工厂法》规定:企业必须对其职员实施教育,违者罚款。以此为依据,实业部会同教育部于1932年颁布了《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规定:企业(包括公司、工厂、工场、商店等)必须对工人实施教育。雇佣工人在200人以上者,单独设立企业学校,不足200人者与附近企业联合办理;根据工人教育程度,分别实施识字训练、公民训练和职业补习三类教育并举办展览会、演讲会等社会教育;企业教育机构举办费用以及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具由企业负责,企业教育由地方行政机关督促实施。《大纲》特别规定:实施办法公布六个月内必须设立企业教育机构,否则,除依据《工厂法》的规定予以罚款之外,仍须在两个月内办理[1]。《大纲》公布之后,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企业教育规定,使其具有操作性。企业教育成为由政府强力推行、企业负责实施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展开,大批企业职工由此获得受教育机会。

其次,企业教育活动提高了企业职员教育程度,并对教育质量提高做出探索。民国时期出现一批教育型企业,致力于企业职工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典型的企业如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民生公司、商务印书馆、荣氏企业等。荣氏企业负责人本着“工厂家庭化、学校化”的经营理念[2],积极致力于企业教育实施。在荣氏企业主看来,要让职员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先要安其心;要使职员喜好所从之业,必须有共同目标;想让职员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必健其身;要改变工人的不良习性,必修其德。“故实业家欲直接谋技术之精良,工作之改进,则间接必先筹劳工之福利,注意于其身心之安康,庶几工作之时无内顾之忧,业余之暇得精神之慰,安心一志,自无因循畏难之思。且以设备之完备,享受之舒适,精神之饱满,体魄健康,对于工作自能任重致远,勇往迈进。虽遭挫折,亦必竭全力以赴之”[3]。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以“学校化之工厂”、“工厂化之学校”为经营理念,企业创办之初就将实施教育活动纳入考虑范畴,企业与教育同步发展,“在工作中求学问,绝不险求智识再俟机会以谋应用。”尝试克服学校教育重学理、企业教育重经验的弊端,“一面革除一般工厂唯物主义之流弊,一面革除一般学校唯心主义之流弊。”[4]这种做法,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一种思路。可贵的是,企业教育不仅重视对人的“才能”培养,更重视教育在成“人”中的作用,“训练厂工之目的,非求其为善于生产之一架机器,亦非求其为不可几及之圣贤,而求其为健全的一个人。人之所以为人,自有其应具之条件在,其条件为何?一曰科学的头脑,二曰精熟之技能,三曰良善之品性,四曰强健之身体。徒具精熟技能,充其极,不过成一善于生产之机器;即再具科学头脑,亦不过成一最优良之机器而已。必也益之以良善品性健全身体,乃成为健全的一个人”[5]。在学校教育致力于培养“人才”的民国时期,企业教育将重心放在培养具有科学头脑、精熟技能、良善品性、强健身体的“健全的人”上,显得尤为可贵。

上述事例表明,企业可以实施教育活动。企业实施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企业职员获得受教育机会,如果实施得当,企业教育在提高企业职员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乃至“使人成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企业教育的经济职能

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获得利润是企业的本性。企业获得利润必须满足社会需要,提供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满足社会的方式,知识与技术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首要条件,也是企业能够盈利的根本所在,构成企业主实施企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斯·韦伯曾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态从始至终都受到科技发展可能性的影响。而其合理性实质上也依托于技术因素的质量,这也意味着其依赖于数学和精准的物理实验为基础的现代自然科学[6]。伴随企业对科学技术依赖程度的加深,企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今日之世界,一科学相争之时代也。无精良之技术,不独已有之厂,万难置身于商战剧烈之场;即新设者,亦难免不蹈旧厂之覆辙”[7]。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生产经营产品成为科学技术的物化表现。科学技术已然成为企业得以存在并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理化之不知,汽电之不讲,虽言实业,亦属空谈”[8]。企业发展依赖科学技术,教育是传播科学技术的有效方式。企业实施教育活动,正是看中教育的经济功能。民国时期企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其一,企业教育提高了企业职员的“生利”能力。如果说企业发展依赖科学技术,企业职员则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科学技术只有被企业职员掌握并熟练应用,才能发挥作用,企业主的盈利目的才有可能达成。因此,企业教育致力于提高企业职员的“生利”能力。大德纱厂负责人穆藕初指出:“吾国实业人才之缺乏,因乎素不知所以发育而储备之,穷原竟委,当归咎于教育之不修,不播甲糓,不费耕耘之劳”[9]。荣氏企业负责人荣德生也指出:若无教育开发职员的智能,企业职员工作方式将陈陈相因,永无进步之日。他不仅“希望于社会办理教育者,扩充教育,使工人尽有识字之机会,并能授以工人常识,以增高其技术”[10]。而且积极在企业中实施教育活动:“今后吾业亟宜整顿教育”[11]。企业教育的实施,为荣氏企业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荣氏企业职员的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如每万个纱锭需要的职员数从450人下降到297人进而降到270人,产出反而比以往大幅增加;每人管理的机器数由两台增加到四台进而增加到八台。企业重视教育的生产性或经济功能,甚至对教育做出不同于教育界的理解,“传授智识,以事生产,即教育之本意”[12],“‘教育’二字含义甚广,须将教育二字分别言之。……育之为业,不尚口而尚躬行,不限之于讲堂以内,而讲堂以外至广至繁之地方在皆为育之事业活动之范围。……教育界中人往往除课堂外,误以为责任已尽,无所事事,去育之本旨远矣”[13]。提高职员生产能力是企业教育的特点,也是发挥教育经济功能的体现。

其二,企业教育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生产效能,促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1926年初建时仅有数人,到1932年时人数超过200人,产品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品质也不断提升。据该厂“十周年纪念刊”记载,截至1931年,生产罐制品三亿七千五百余万只,是1926年营业额的19.5倍,产品远销黑龙江、四川、新加坡等国内外数十个城市。企业生产效能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企业教育的实施。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王云五参观后对制罐厂的“科学管理法”大加赞赏,称其厂内设施“悉依科学管理法施行,甚为完备”,“尤以教育方面办理优良为更可钦佩”,并以“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给予概括[14]。荣氏企业由四部石磨的面粉厂开始,发展中注重企业教育,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持续扩大。生产效率的增加,没有使职员失业,反而壮大了企业。荣氏企业由面粉业拓展到纺织业再拓展到机器制造,由一个工厂发展为数十个工厂,分布在全国二十个城市。辉煌时期,荣氏企业有十一个面粉厂,有日产面粉八万袋的生产设备;有十个纺纱厂,有纱锭五十万枚、布机四千台、麻纺锭二千四百枚的设备。荣氏企业分布在大江南北,并扩展到香港、日本、南洋甚至欧美,形成企业网络。

其三,企业教育的实施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实施教育,为企业长久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即人才素质结构与规格的竞争。由于教育得法,荣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得荣氏企业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面粉企业和纺织企业,其负责人获得“面粉大王”与“纺织大王”称号,其纺织生产能力一度超过日本设在上海的纺织厂。穆藕初主持的厚生纱厂、豫丰纱厂、德大纱厂虽然规模有限,却成为实施“科学管理法”的典范,引起其他企业包括荣氏企业的效法。1925年以5万元资金、一条小火轮起家的民生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拥有140余艘轮船、资产过亿的国内最大航运企业,被美国同行称为“奇迹”、被日本人视为竞争对手。伴随着业务扩大,民生公司还投资钢铁、机械制造、煤矿、铁路、银行和保险业等,成为实业集团。民生公司的发展壮大与教育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企业负责人卢作孚直接将民生公司当作教育机构,“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是想把事业当中全部工作人员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15]。他甚至认为企业是最实际的学校,可以“训练所有工作人员,使其有秩序地配合活动,使其活动有技术、有效率”[16]。正是企业教育实施得力,使得民生公司职员素质结构得到大幅提升,获得“社会大学”的赞誉,民生公司也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卢作孚本人获得“中国船王”称号。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教育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不仅创造经济效益,还带来社会效益。

三、企业教育的社会职能

美国学者柯尔(Allan B.Cole)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曾言:“现代化是指技术与经济的变迁,以及因此种变迁而带动的文化、社会、制度和心理的改变”[17]。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职责。企业教育作为企业内部事务,对企业进而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到推动作用。民国时期企业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流动、缓解劳资纠纷以及服务于国家的特殊需要等方面。

首先,企业教育的社会职能体现在促进了社会流动。由于教育滞后,民国时期企业所招工人,多为底层社会贫民尤其是破产农民及其子弟。企业的创办使得这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农民实现职业角色的变化或地域流动,构成社会流动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企业教育的实施,在促进这种流动的同时,还引发了两种变化:第一,受过教育的企业职员依然可能通过继续接受教育转换职业,实现职业角色的变换;第二,受过教育的企业职员可能会由最初的初级工人转变为熟练工人进而成为企业管理者,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民国时期出现一批具有学徒经历的实业家,成为通过企业教育实现社会地位变迁的一种体现。当然,在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民国时期,企业能够吸纳的农民人数有限;但是,正是这种变化构成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内容。

其次,企业教育的实施为缓解劳资纠纷提供了解决方案。企业有盈利的本能,降低成本是盈利的一种方式。但是,民国时期一批企业通过减少职员薪水达到降低成本的盈利目的。企业主希望让工人多工作而少给薪资,工人则希望较少付出而多得薪资,因而出现劳资纠纷,进而酿成工潮。民国时期,大批工人参与到罢工之中,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时论指出,劳工问题“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企业教育被认为是解决劳工问题的主要方式。“劳工问题应宜从根本上主张教育主义,……对于全国劳工亦冀以教育之方法加以陶冶,使成为健全之国民”[18]。南京国民政府出台《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在于通过企业教育解决劳资冲突问题,期望通过教育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企业的赢利能力,改善劳资双方的敌对状态,实现企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当然,政府介入劳工教育有其自身的政治目的,限于篇幅不加赘述。

最后,企业教育的实施使得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得以提高。企业不仅服务于社会的现有需求,还会通过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制造出新的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成功企业多能从服务社会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负责人指出:“本厂创办动机,原为社会服务,教育职工自当为全社会着想,一面训练熟练技能,一面灌输丰富学识,一面培养服务道德,一面锻炼强健体格,务使本厂成为学校化之工厂,教育空气弥漫各处;更使本厂成为工厂化之学校,实行生产教育”[19]。企业教育的实施促使企业规模扩大,大批人员因此获得就业机会,这本身是服务社会的一种体现。企业教育直接服务企业间接服务社会,构成企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另一种体现。在国家危难时期,企业会做出特殊贡献。如前所述,民生公司负责人卢作孚将企业当作教育机构加以经营,针对不同职员开展不同教育,不仅为民生公司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而且对培养企业职员的思想道德以及爱国情感起到积极作用。1938年,民生公司以22艘轮船以及征用的800多艘木船,冒着日本飞机的轰炸,在40多天中将大批民用物资、军用物资以及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学校及其工作人员运往大后方,保住了战时中国工业的命脉,这一过程被亲历者晏阳初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民生公司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16艘轮船被炸沉,116名职员牺牲,另有多人受伤或致残。没有教育的有效实施,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没有企业教育,企业不可能获得如此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不会拥有这种服务能力。即便具有服务能力,也不一定会以付出沉重的代价去服务。

企业教育不仅具有教育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而且能够实现三者的直接统一。这是企业教育的特色,也是企业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之处。企业教育在产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有比较充分的发展。在德国,企业教育成为“双元制”的主要构成。在日本,企业教育被称为“第三教育场所”,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正如日本学者细谷俊夫所言:我们历来都是只从教育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这一层面来看企业内教育,往往会轻视与这种教育制度化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如果改变一下看法,这种在企业内展开的、以生产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有时会远比在大学里所进行的教育有力得多[20]。在美国,企业教育不仅发展迅速,而且获得以往只有学校具有的特权——颁发学位证书,以至于美国著名的教育史家将这种发生在生产经营领域中的教育称之为“20世纪美国最为突出的教育发展成就”[21]。企业教育承担的职能还在持续拓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

今日,企业教育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构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并且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有力支撑,如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具有相关法律予以保障。在中国,要将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以及将“人口红利”化为“人才红利”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企业教育。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如果我们8亿劳动者的技能普遍提高,中高端人才比例大幅增加,那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发生什么样的质变?”“说到底,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要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红利’”[22]。释放“人才”的“红利”需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需要给企业教育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使企业成为学校之外的教育学习中心,“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23]。就目前中国现实情况而言,可能只有企业教育才有能力达成上述目标。

参考文献:

[1]实业部,教育部.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A].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C]第5编.南京:实业部,1933:82-84.

[2]乐农文史料选.荣德生与企业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9-660.

[3]申三总管理处.申新第三纺织公司劳工自治区概况[J].无锡杂志第二十一号“劳工专号”,1934(11).

[4][5][14][19]沈刚中.康元印刷制罐厂十周年纪念刊[M].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1934:70;15;2;65.

[6](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M].北京:龙婧译,群言出版社,2007:12.

[7]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M]第2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313.

[8]《教育杂志》第6卷第1号,1914年4月15日.

[9][13]赵靖.穆藕初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4.

[10]乐农文史资料选.荣德生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7-288.

[11]荣德生.忆吾所见所闻之纺织[J].人钟月刊(创刊号),1931(9): .

[12]李权时.商业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0.

[15]罗中富等.卢作孚文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48.

[16]卢作孚.业务管理[J].新世界,1945(2):9.

[17]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1.

[18]交通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M].北京:祁世宝印书局,1925:3.

[20](日)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M].江丽临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1983:210-211.

[21](美)克雷明.美国教育史[M]第3卷.朱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39.

[22]李克强.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3/c_1112200538.htm

[23]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摘要[EB/OL].http://www.szeb.edu.cn/SZEB/HTMLDynamic/TGTTB_233/201407/info52095.html.

责任编辑 宋庆梅

作者:李忠 李桐 亓婷婷

第2篇:健全教育统计职能 服务教育科学发展

[摘要]教育统计工作是教育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我省教育统计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着明显问题。必须坚持教育统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管理决策科学化服务的方针,确保统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信息丰富、方法科学、技术先进、运行快捷的我省现代教育统计体系。

[关键词]教育统计 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

[

[作者简介]王青逯,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吉林长春 130051)

加强教育统计工作,是教育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统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统计工作如何进一步环绕中心、服务民生、加强建设、提高水平等,是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课题。这里,结合吉林省实际,就健全教育统计职能,服务教育科学发展谈一些建设性思考和意见。

一、正确认识教育统计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教育统计工作者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表现在:

1、提高统计工作者业务素质。目前,吉林省专、兼职教育统计人员已达上万人。为提高他们的素质,每年在教育统计报表布置会上,都对软件使用、指标解释变化、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培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统计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与省统计局合作组织学习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增强了教育统计法律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能力。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一支能熟练使用报表系统软件,快速校核数据,并能运用编程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统计骨干队伍。

2、推进统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为此,组织全省教育统计人员深入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吉林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教育统计法制意识,规范教育统计行为。2006年11月,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吉林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意见(试行)》,在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资料管理、严格执行程序、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完善激励机制,2007年7月,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吉林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方案》,并首次评选出2007学年度25个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

3、提高统计工作服务水平。为此,我们加大数据核查力度,积极防范数据填报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或偏差。为加强教育统计分析,全省在年教育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形成4个固定的服务资料:一是教育统计快报;二是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三是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四是教育统计分析。这些文献资料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方式,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服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4、提高统计工作现代技术运用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省高校普遍通过加大对教育统计工作的投入,提升了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全省教育统计汇总过程基本实现了软件系统的汇总合成和数据自动校核。目前,全省正在进行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平台建设,为实现教育统计工作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

5、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创新经验。各地、各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依法统计,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经验。长春市教育局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统计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工作组织有序,报表填报规范,报送讲求时效;四平市教育局强化统计服务,提高了教育统计工作效能;吉林大学、北华大学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统计工作系统和管理体制,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利用网络资源,引进先进手段,强化统计分析,优化了决策服务。我们曾组织高校统计人员到吉林大学参观学习该校的信息决策服务系统,推广宣传了他们的典型经验。

在充分估计以往探索和实际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存在不少缺陷,教育事业统计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尚未做到科学摆位。具体表现在:(1)统计分析和监测相对薄弱。许多学校还不能做到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发现教育规律,有份量、有创建的教育统计分析报告还不多见,全省教育统计对教育监测、调控和预测提供的信息量明显不足。(2)统计制度建设亟待加强。不少地方和学校教育统计制度只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制度建设尚不完善,队伍建设、依法统计很难落实。(3)统计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相当数量的地方和学校停留于传统的“应付报表,完成任务”上,对为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思考不多,有的则因限于自身能力水平或技术手段难以达到服务要求。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角度,采取措施,切实改善目前的落后状况。

二、教育统计工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确立了统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国家持续、有计划地加强统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明确了统计工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宏观决策上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统计工作面临诸多新的考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说,这种要求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我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统计工作“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图大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发展为核心,继续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继续抓数据质量不放松,力争使统计工作有一个大发展。第二,从教育工作来看,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先后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明确了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目前,国家正在组织制订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要切实做好统筹这篇文章,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统筹教育事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统筹教育事业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落实上述要求,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落实新时期教育统计工作的地位。教育统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关系,从而科学地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及时地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统计监测信息、咨询

意见和决策建议。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机会等问题。并给予客观、准确、及时的描述和评价,使教育统计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监测工具和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具体说,教育统计应当发挥好以下六种基本功能:一是描述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二是评价与“诊断”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三是推断和预测教育事业发展态势;四是发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五是提供教育事业发展决策的咨询服务;六是进行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这些功能都应当要发挥好。在高校,统计工作不仅应客观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结构,还要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考查,把目前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及时填充进高校教育统计内容中去。新形势对领导决策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统计信息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高校领导要善于利用统计手段,研究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据此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决策。

三、对新形势下教育统计发展思路和对策的思考

总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坚持以提高教育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完善教育统计体系和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加快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教育统计法规建设为保障,逐步建成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信息丰富、方法科学、技术先进、运行快捷的现代教育统计体系,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服务,为社会公众接受优质教育服务。具体说,应当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1、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统计观。科学统计是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教育统计工作是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事业发展决策的依据,是领导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必须把握好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发挥重要的信息与咨询作用。应牢固地树立整体意识、依法统计意识、数据质量第一意识、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统计信息服务意识,进而使教育统计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及时、准确地报告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教育工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服务,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应改进统计质量方面的不足,高标准地做好统计工作,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努力搞准源头数据;严格规范统计流程,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统计误差。吉林省校园校舍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正在分阶段稳步推进,要通过平台的视频图像和统计数据的结合,为数据采集、质量监控、科学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又透过平台建设本身,了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统计数据的显微化,不断强化统计数据质量。

3、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围绕“三个服务”,做好常规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大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密切跟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提供更多的统计服务和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以客观反映发展态势和趋势;捕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趋势性问题,强化预测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要为管理者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统汁产品。应明确,教育统计分析能力本来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实现。

4、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统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工作既不可虚报,也不能漏报。要真实反映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要有责任感,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5、加强统计法律知识的学习。《统计法》是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是统计人员履行统计职能,维护统计权威的武器。统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统汁法》,一方面依法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6、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分会的作用。目前,我省教育统计分会已经成立,它对于强化我省教育统计法制观念,推进制度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信息沟通,推进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学术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长远意义。省教育统计分会驻会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有很高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统计工作有着深厚的基础。教育统计分会应牢牢把握办会宗旨,坚持为会员单位服务,发挥全省教育系统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科学规范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对教育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领导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并开展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开展统计知识培训和理论研究活动,拓展统计工作服务领域,促进教育统计工作不断上水平。

7、切实加强对教育统计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的主要领导应亲自抓教育统计工作。试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漠视教育统计工作的领导,将如何有效地履行职责呢?要切实加强教育统计工作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保证教育统计工作的投入,从各方面支持和帮助教育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做好统计工作。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还要高度重视教育统计结果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对在统计工作中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总之,我认为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教育统计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艰巨性,把它摆在应有的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使统计工作有目标、有方向;坚持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使统计工作有基础、有保障;坚持不断地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使统计工作有作为、有地位;坚持统计改革与创新,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使统计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坚持解决制约统计工作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使统计工作有突破、有发展,更好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责任编辑:袁海军)

作者:王青逯

第3篇:论艺术教育的社会职能

摘要: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民众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发现世界,它是对自我和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本文论述了艺术教育的对象审美教育与社会职能的关系问题,指出无论“由计入道”或“由理入道”都应具有“成教化”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艺术教育;成教化;美育;社会职能

艺术是人类发现未知世界的一种手段,它不同于哲学是通过思维推演来了解未知世界,而艺术是通过图像、空间来描绘和表现未知世界,它关注的对象有自我与他者、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艺术表现的内容有面向个体世界的,也有面向自然世界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民众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发现世界,探寻未知世界——它不仅包含对作品解读的技术与语言、观念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众的视觉审美价值判断力——也就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一书中指出:批评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批评背后隐含着不同的审美判断力。但是,审美价值判断的形式有的可以传授,大致涵盖审美类型、风格流派、语言特征等;也有无法传授的,如个人的知识系统、生活经验、情感特征等所形成的价值判断,它与每个人的不同经历、感受、体会等密切相关;但是批评在艺术教育中的模式和途径更多的是通过可授之处的内容来引导和激发大众形成自我的审美判断力,并且此种判断力是能在公共知识框架下所认同的,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和审美的普遍性——正如席勒在《审美书简》中所说的那样,艺术教育是一种唤醒,它是对自我和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

可以说,《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此书予我带来的思考既不是书中严谨的成书逻辑,也不是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评论与美学交叉学科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活动交融的方法,而更多关注于艺术教育对象审美与社会职能的关系问题。郝伯特·里德曾经这样说道:“人类的道德新生,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方可完成,如果不把道德教育放在优先于其他所有形式的教育位置上予以发展,我就看不到这个世界有什么希望可言。我已经说过,道德教育不是凭借道德教训来实施的教育,而是通过道德实践来推行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审美学科从事的教育(education by aesthetic principle)。”[1]里德还认为“这种修养境界并非一种肤浅的学习成就,而是打开所有知识与所有高尚行为之门的钥匙。” 这里同席勒所言一样,里德认为审美文化将促进道德的发展,因为只有构成社会的个体是完美的人时,也只有当人们通过优美艺术的长期熏陶而发展成熟后,社会才会达到和谐的状态。所以,里德指出,“我们务必在教育中优先发展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因为在制作美的事物的过程中,才会对人产生陶冶性情的道德教育作用。席勒和里德均强调审美教育,我们发现这其中学说并不是分离的而是融合艺术、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发现艺术鉴赏与实践活动本身有助于形成民众高尚的品格,而且还有助于建立公正的社会。[2]讲究实际的哲学家杜威,也在他的《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一书中承认:在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经验中以及在我们人格结构和谐的整合中,艺术发挥者有机统一的作用。正如他所说:“艺术的职能在于统一,在于打破关于经验世界之基本共同要素的传统区别,尽管发展个性作为审视和表现这些要素的方式,但艺术的职能影响到个体的人,这种职能旨在组合各种差别,旨在消除我们生存诸要素中孤立和冲突的现象,旨在利用它们之间的对立因素来树立一个更加丰富的人格。”[3]

中国古代绘画史有“艺术成教化”之说,主张艺术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然而纵观当代中国当前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主体内容来看,多以从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分析为出发点,从艺术技法教育和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为主,却很少讲究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模糊了艺术为谁服务,艺术表现谁的基本艺术准则。譬如,一些艺术院校从纯艺术的角度培养学生,主张追求“由技入道”,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只单纯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扩展感知力。也有一些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从“由理入道”的美学出发,从美学思维推演创作的特定问题与分析方法,从而形成解决艺术教学意义的宽泛的哲学意义:一方面以哲学的视角为特定的艺术内容和技能提供适用于的思考艺术问题的思维与角度;另一方面,运用艺术美学的原理与规则对艺术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的转化,方能入道。因此,直线型或者单方面的传授和解惑均不能完成对专业的学生或者民众完成审美教育功能,最后是有助于解决和理解美学问题。只有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和全新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张扬、活化的“艺术化生存”教育。

诚然,艺术之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但是艺术教育不是只针对艺术个性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进行教育,而是对艺术的综合教育,其目的是在于对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中,培养社会公知体系下的艺术审美价值与情感,全面地、和谐地推动人类的发展,促进社会人文价值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宽泛的理解艺术教育的对象、范畴、及其社会职能。艺术教育的功能对象不仅针对所在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广泛的民众、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人文价值审美体系都应该予以注重。正如林语堂先生对所说“救人爱美并不是靠书本,而是靠社会的榜样作用,是靠生活在趣味的、高雅的社会里。”

参考文献:

[1].[美]列維·斯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王柯平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P30

[2].同上

[3].John Dewey,Art as Expensience(New York:Minton Balch and Co.,1934),p248.See aslo John Dewey:The Later Works,1925-1953.vol10,1934

作者:林粤湘

第4篇:履行教育督导职能

履行教育督导职能,深入开展校级督导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的题目是《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深入开展校级督导》。

一、教育督导的内涵

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涵义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和提高的过程。

二、教育督导的职能

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教育督导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行政监督职能还是近期的指导职能,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于其他教育管理活动的作用。教育督导的特定职能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特定作用。根据教育督导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工作程序,教育督导应有以下五种主要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就教育督导而言,是指教育督导机构依据“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三大任务,对同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属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其目的是使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促进本区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的决定、决策是下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但下级对其执行情况如何,必须进行检查督促。通过检查和督促改变下级部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等现象。所以,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对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效率和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我县之前开展的中小学“内涵发展促均衡,特色办学升品味”校督导评估,对我县中小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了综合性的督导,引起了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我县各阶段学校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发现问题。通过督导及时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改进工作。督导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说到底,就是督促教育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的科学原理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评价职能

评价是对事物的价值给予判断。教育督导过程也是一种评价过程。它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对被督导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全面或局部的考核,作出客观的评价,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区分优劣。如我区组织的《中小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通过评价发现和总结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对其他中小学产生良好的激励、鞭策作用,以提升本区域的整体办学品位。通过评价,还可以发现被督导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达到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达到鞭策后进的作用。

3、指导职能 教育督导不仅要监督、评价,还要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被督导学校进行指导。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督导和评价的结果,帮助被督导学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通过整改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这是教育督导的目的和核心。教育督导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教育管理、教育课程、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以至每个课堂,都需要教育指导。要求督导人员精通业务,能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给被督导单位予以指导,促进被督导单位整改与提高。

4、反馈职能

教育督导的反馈职能,是指督导机构把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输送出去,再把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通过分析、产生指令等手段,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反馈职能是以掌握大量的上下级的教育信息为基础的。它一方面把上级的教育政策、法规、指令传达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使下级准确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把下级的执行情况、下级对上级决策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决策的不当等问题,及时传递给上级有关部门。通过教育督导这一信息传递的平台,达到上下级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避免失误,减少内耗,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教育督导机构及其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向有关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出谋划策,做好服务工作,当好参谋角色。

5、协调职能

教育督导机构不是完全的行政机构,教育督导人员也不是完全的行政人员和教育者,他们介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之间,在这几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教育督导人员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督导信息的传递使彼此得到沟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渠道更为流畅;其次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教育督导,使教师能正确理解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同时也能使校长对教师的工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再次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系人。通过督导信息传递,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第四,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人员也是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桥梁。通过督导信息的发布,使社会对本区域的教育情况有大致了解;社会也可以 “信”、“访”的形式通过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教育督导机构还可以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督政”,协调本区域教育事业的有关事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评价、反馈、协调等功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在具体的教育督导过程中,根据阶段性的任务、目的和本单位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所侧重。

以上分析了教育督导的五种职能,我们要结合教育督导的五种职能深入开展好校级教育督导工作,推进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开展校级督导

1、机构要健全

学校要根据开县府办发〔2012〕153号《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县加强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开教工委〔2012〕93号《关于印发《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学校督导组织机构,机构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确定督导人员。要求督导人员要明确职责,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搞好督导工作。

2、要制定校级督导章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校级督导学校一定要拟定章程,循章办事,就不会成为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章程》要对学校督导的性质、工作目标、机构组成、职责任务、权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关于学校督导的性质,应该是在学校党委(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行政的指导下,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工作等学校全方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个体评价,对校级职能部门进行监督。这一性质的确立,保证了学校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畅通性。

3、建立多种督导制度

一是巡查制:学校的督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室检查教育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并填写报表,向学校有关领导和督导组报告。

二是定期汇报制:学校督导组每次督导活动开展后,将督导结果向学校报告,经学校同意后向教职工和社会通报。

三是集体督导制:学校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体督导,就是开展“一日督导活动”,填写督导日志,撰写督导报告。

四是专项督导制:根据具体情况,譬如某段时间学校的某项工作出现松懈情况,某些老师教育教学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学校就采取专项督导,以加强工作或责成整改。

五是个体评价制:对全校每一个人进行个体评价,评价结果与干部、教职工的奖金、评优、评先、晋级挂钩。

六是小组评议制:对教职工的个体评价,学校采取个人打分之后由小组评议打分的制度,这样使每个人都被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七是学校审定制:所有对干部和教职工的评价,最后都由学校审定,该表彰的表彰,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

4、遵循校级督导八字方针: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监督:监督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反馈教职工思想、工作信息。促使学校全面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检查:检查学校教学常规,办学行为、从教行为。对做得好的加以表扬和推广,对问题的进行分析处理,及时纠正。

评估:对行政管理、学科教学进行评估,对不正常状态和部分教师教学实绩严重滞后问题进行调查和跟踪管理,以促使其进步。

指导:对薄弱班级、学科、师生进行指导,共同研究确立提高办法,逐步提高。

5、校级督导的重点:督教、督学、督管

督教(督教师和教学)即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指导,把课堂教学作为督导的中心。督导人员深入课堂,要做到:

五个关注:关注教学设计、关注学科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关注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与设问、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个指导:指导教师个性化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处理;指导教师研究复习课、讲评课的效率;指导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撰写和监测与评价

督学(督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即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及成绩进行监督和指导。 基础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检查和评议学生的综合素质。 方式:一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向督导小组反映教、学、管情况;二是通过座谈会、信箱、电话、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三是加强与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联系,多方了解学生的动态。

督管(督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的落实情况):即对学校内各部门的工作状态、效率及质量进行检测评估,这是保证学校各种管理科学规范的根本。加强对学校内各部门各类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问题之原因,提出建议解决办法,促进学校全面工作,构建和谐(交流、沟通)校园。

6、校级督导的形式: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

专项督导指的是德育工作督导、教育教学质量督导、体育卫生工作督导等。随机督导也叫随访督导,根据工作需要,督导人员可以对被督导单位进行随时检查。综合督导是有计划地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者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督导,综合督导在督导前要制定方案,督导中按照方案进行。

7、校级督导的开展

督导组学期初要拟定工作计划,每月初要有督导工作安排,月末有督导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小结,每学期要有学期督导工作总结。每次督导要有工作方案,督导后有督导报告,督导工作中有工作日志,要建立督导档案。

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组织学校督导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以及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督导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熟悉评估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掌握督导评估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其次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各部门分工和管理目标,将指标进行分解,组成若干专项自评小组,对所负责的指标和要素,采取多种方法(如印制督导评估使用的各类人员座谈提纲、查阅资料细目、调查问卷、学生质量测试题、评估量化表等),全面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积累自评资料,填写自评报告表;第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终结性自评。学校督导工作小组归纳、综合个自评小组自评报告,依据评估方案的指标和要素,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采取一定形式,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校终结性自评报告,填写自评报告表,并经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定(自评报告和自评报告表要在对学校督导评估前或年末综合工作检查前,上报教育督导室);第四建立自评档案材料。自评的各个程序所形成的材料要妥善收集整理、装订,作为学校自评的主要依据,在教育督导室对学校督导评估时以便备查。

8、开展校级督导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校级督导与区教育督导室的关系

校级督导与区教育督导室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它在业务上接受县教育督导室的指导。它遵循国家有关评估督导的精神,遵照县教育督导室的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校级督导工作章程”,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估督导。它所采集的资料,它的工作进展情况,它的工作经验和教训,都是县教育督导室对学校进行评估督导的重要参考材料。

县教育督导室尽管不能把校级督导作为自己的直属机构,但是可把校级督导室作为自己开展对学校进行评估督导的重要力量,作为自己深入学校的帮手,必要时可聘请校级督导人员作为兼职督学,这样可以加强自己的力量,有助于转变评估督导理念,扩展评估督导途径。

二是校级督导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关系

校级督导是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它在学校党委(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行政的指导下,对学校各个方面进行评估督导。由于它深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又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考察、研究、督导、评价,这样校级督导实际上又是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参谋部、质检部、咨询部,换言之,校级督导可以而且应该担当学校办学的参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学校教职员工依法行政依法执教依法工作的咨询指导。学校行政组织应该充分依靠校级督导实行“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校级督导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校级督导虽然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如行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同属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但是它应该高于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因为校级督导的工作职责是带全局性的,不像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某个方面的,它应该是介于学校党委(党支部)、行政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在学校党委(党支部)领导下和行政指导下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工作进行质量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个体评价的职能部门。

不过校级督导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不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校级督导对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只起“质量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作用,对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出现的问题也只能提出如何处置的建议,而没有直接处置权。

四是校级督导与学校教职员工的关系

在传统观念上,学校的职能部门处于学校的中层,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被称为中层干部,与学校的教职员工似乎形成了上下级关系。校级督导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我们看来,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决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帮助者,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的教育教学后勤工作检查、个体评价,只是为了帮助教职员工提高教育教学后勤工作质量,督导工作是“以人为本”,以激励先进为主,对教职工工作中的不足、缺陷或缺点、错误,应立足于热情帮助,务求取得最佳效果。同样,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出现的问题也只能提出如何处置的建议,而没有直接处置权。当然,为了使校级督导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督导对学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后勤工作具有知情、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建议、责改等权利。学校教职工应积极支持配合督导组的工作,积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推委拖拉。

第5篇:履行教育督导职能

履行教育督导职能,深入开展校级督导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培训会议的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的题目是《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深入开展校级督导》。

一、教育督导的内涵

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涵义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和提高的过程。

二、教育督导的职能

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教育督导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行政监督职能还是近期的指导职能,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于其他教育管理活动的作用。教育督导的特定职能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特定作用。根据教育督导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工作程序,教育督导应有以下五种主要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就教育督导而言,是指教育督导机构依据“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三大任务,对同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属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其目的是使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促进本区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和上级的决定、决策是下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但下级对其执行情况如何,必须进行检查督促。通过检查和督促改变下级部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等现象。所以,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对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效率和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我区之前开展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对我区中小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了综合性的督导,引起了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我区各阶段学校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发现问题。通过督导及时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改进工作。督导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说到底,就是督促教育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的科学原理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评价职能

评价是对事物的价值给予判断。教育督导过程也是一种评价过程。它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对被督导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全面或局部的考核,作出客观的评价,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区分优劣。如我区组织的《中小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通过评价发现和总结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对其他中小学产生良好的激励、鞭策作用,以提升本区域的整体办学品位。通过评价,还可以发现被督导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达到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达到鞭策后进

的作用。

3、指导职能

教育督导不仅要监督、评价,还要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被督导学校进行指导。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督导和评价的结果,帮助被督导学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通过整改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这是教育督导的目的和核心。教育督导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教育管理、教育课程、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以至每个课堂,都需要教育指导。要求督导人员精通业务,能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给被督导单位予以指导,促进被督导单位整改与提高。

4、反馈职能

教育督导的反馈职能,是指督导机构把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输送出去,再把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通过分析、产生指令等手段,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反馈职能是以掌握大量的上下级的教育信息为基础的。它一方面把上级的教育政策、法规、指令传达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使下级准确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把下级的执行情况、下级对上级决策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决策的不当等问题,及时传递给上级有关部门。通过教育督导这一信息传递的平台,达到上下级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避免失误,减少内耗,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教育督导机构及其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向有关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出谋划策,做好服务工作,当好参谋角色。

5、协调职能

教育督导机构不是完全的行政机构,教育督导人员也不是完全的行政人员和教育者,他们介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之间,在这几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教育督导人员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督导信息的传递使彼此得到沟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渠道更为流畅;其次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教育督导,使教师能正确理解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同时也能使校长对教师的工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再次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联系人。通过督导信息传递,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第四,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人员也是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桥梁。通过督导信息的发布,使社会对本区域的教育情况有大致了解;社会也可以 “信”、“访”的形式通过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教育督导机构还可以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督政”,协调本区域教育事业的有关事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评价、反馈、协调等功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在具体的教育督导过程中,根据阶段性的任务、目的和本单位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所侧重。

以上分析了教育督导的五种职能,我们要结合教育督导的五种职能深入开展好校级教育督导工作,推进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开展校级督导

1、机构要健全

学校要根据长管教发[2011]49号和长管教督发[2011]2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学校督导组织机构,机构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确定督导人员。要求督导人员要明确职责,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搞好督导工作。

2、要制定校级督导章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校级督导学校一定要拟定章程,循章办事,就不会成为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章程》要对学校督导的性质、工作目标、机构组成、职责任务、权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关于学校督导的性质,应该是在学校党委(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行政的指导下,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工作等学校全方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个体评价,对校级职能部门进行监督。这一性质的确立,保证了学校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畅通性。

3、建立多种督导制度

一是巡查制:学校的督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室检查教育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并填写报表,向学校有关领导和督导组报告。

二是定期汇报制:学校督导组每次督导活动开展后,将督导结果向学校报告,经学校同意后向教职工和社会通报。

三是集体督导制:学校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体督导,就是开展“一日督导活动”,填写督导日志,撰写督导报告。

四是专项督导制:根据具体情况,譬如某段时间学校的某项工作出现松懈情况,某些老师教育教学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学校就采取专项督导,以加强工作或责成整改。

五是个体评价制:对全校每一个人进行个体评价,评价结果与干部、教职工的奖金、评优、评先、晋级挂钩。

六是小组评议制:对教职工的个体评价,学校采取个人打分之后由小组评议打分的制度,这样使每个人都被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七是学校审定制:所有对干部和教职工的评价,最后都由学校审定,该表彰的表彰,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

4、遵循校级督导八字方针: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监督:监督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反馈教职工思想、工作信息。促使学校全面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检查:检查学校教学常规,办学行为、从教行为。对做得好的加以表扬和推广,对问题的进行分析处理,及时纠正。

评估:对行政管理、学科教学进行评估,对不正常状态和部分教师教学实绩严重滞后问题进行调查和跟踪管理,以促使其进步。

指导:对薄弱班级、学科、师生进行指导,共同研究确立提高办法,逐步提高。

5、校级督导的重点:督教、督学、督管

督教(督教师和教学)即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指导,把课堂教学作为督导的中心。督导人员深入课堂,要做到:

五个关注:关注教学设计、关注学科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关注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与设问、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个指导:指导教师个性化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处理;指导教师研究复习课、讲评课的效率;指导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撰写和监测与评价

督学(督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即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及成绩进行监督和指导。

基础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检查和评议学生的综合素

质。

方式:一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向督导小组反映教、学、管情况;二是通过座谈会、信箱、电话、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三是加强与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联系,多方了解学生的动态。

督管(督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的落实情况):即对学校内各部门的工作状态、效率及质量进行检测评估,这是保证学校各种管理科学规范的根本。加强对学校内各部门各类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问题之原因,提出建议解决办法,促进学校全面工作,构建和谐(交流、沟通)校园。

6、校级督导的形式: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

专项督导指的是德育工作督导、教育教学质量督导、体育卫生工作督导等。随机督导也叫随访督导,根据工作需要,督导人员可以对被督导单位进行随时检查。综合督导是有计划地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者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督导,综合督导在督导前要制定方案,督导中按照方案进行。

7、校级督导的开展

督导组学期初要拟定工作计划,每月初要有督导工作安排,月末有督导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小结,每学期要有学期督导工作总结。每次督导要有工作方案,督导后有督导报告,督导工作中有工作日志,要建立督导档案。

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组织学校督导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以及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督导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熟悉评估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掌握督导评估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其次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各部门分工和管理目标,将指标进行分解,组成若干专项自评小组,对所负责的指标和要素,采取多种方法(如印制督导评估使用的各类人员座谈提纲、查阅资料细目、调查问卷、学生质量测试题、评估量化表等),全面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积累自评资料,填写自评报告表;第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终结性自评。学校督导工作小组归纳、综合个自评小组自评报告,依据评估方案的指标和要素,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采取一定形式,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校终结性自评报告,填写自评报告表,并经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定(自评报告和自评报告表要在对学校督导评估前或年末综合工作检查前,上报教育督导室);第四建立自评档案材料。自评的各个程序所形成的材料要妥善收集整理、装订,作为学校自评的主要依据,在教育督导室对学校督导评估时以便备查。

8、开展校级督导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校级督导与区教育督导室的关系

校级督导与区教育督导室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它在业务上接受区教育督导室的指导。它遵循国家有关评估督导的精神,遵照区教育督导室的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校级督导工作章程”,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估督导。它所采集的资料,它的工作进展情况,它的工作经验和教训,都是区教育督导室对学校进行评估督导的重要参考材料。

区教育督导室尽管不能把校级督导作为自己的直属机构,但是可把校级督导室作为自己开展对学校进行评估督导的重要力量,作为自己深入学校的帮手,必要时可聘请校级督导人员作为兼职督学,这样可以加强自己的力量,有助于转变评估督导理念,扩展评估督导途径。

二是校级督导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关系

校级督导是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它在学校党委(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行政的指导下,对学校各个方面进行评估督导。由于它深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又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考察、研究、督导、评价,这样校级督导实际上又是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参谋部、质检部、咨询部,换言之,校级督导可以而且应该担当学校办学的参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学校教职员工依法行政依法执教依法工作的咨询指导。学校行政组织应该充分依靠校级督导实行“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校级督导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校级督导虽然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如行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同属学校基层行政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但是它应该高于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因为校级督导的工作职责是带全局性的,不像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某个方面的,它应该是介于学校党委(党支部)、行政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在学校党委(党支部)领导下和行政指导下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工作进行质量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对学校教职工进行个体评价的职能部门。

不过校级督导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不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校级督导对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只起“质量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作用,对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出现的问题也只能提出如何处置的建议,而没有直接处置权。

四是校级督导与学校教职员工的关系

在传统观念上,学校的职能部门处于学校的中层,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被称为中层干部,与学校的教职员工似乎形成了上下级关系。校级督导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我们看来,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决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帮助者,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的教育教学后勤工作检查、个体评价,只是为了帮助教职员工提高教育教学后勤工作质量,督导工作是“以人为本”,以激励先进为主,对教职工工作中的不足、缺陷或缺点、错误,应立足于热情帮助,务求取得最佳效果。同样,校级督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出现的问题也只能提出如何处置的建议,而没有直接处置权。当然,为了使校级督导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督导对学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后勤工作具有知情、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建议、责改等权利。学校教职工应积极支持配合督导组的工作,积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推委拖拉。

第6篇:发挥教育督导职能

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新《义务教育法》第八条指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督导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能,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

所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基础教育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方面都能得到协同发展,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同等重视和关心下,各方面都能得到同等对待,以此达到教育的合理配置,共同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失衡表现

1、教育投入差距大。

分级办学体制导致了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部分乡镇学校举债办学,遗留了巨大债务,制约学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处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在校学生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影响农村学校办公设施、教学仪器配备、校舍改造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2、师资发展不均衡。

一是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农村小学教师大多兼任两门以上课程,有很多甚至包班。至于教育部提出的“开足开全课时”在部分偏远学校基本是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音体美教师尤其缺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二是教师老龄化严重。以笔者所在乡镇为例,1999年—2008年所分配师范毕业生寥寥无几,近四年稍好点,每年分配师范生3—5人。然近几年来,退休教师明显增多,急需补充,可分来的教师却如点点春雨。老教师只能坚持上课。三是教师知识老化。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与新课改、新课标要求还存在差距,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能望洋兴叹。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走过场。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组织上。

3、农村教育质量偏低。

农村优质学校少,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校大都集中在城区。从教学成绩看,城区学校高于农村学校,农村中心学校高于其他学区学校,许多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至城区优质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浪费,而城区学校因教学压力过大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家庭教育环境看,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等特殊教育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仍不均等。

二、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投入不均衡。

尽管国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办学管理机制,但由于各地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各地对学校投入存有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呈现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教师培训、进出、待遇等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村学校生活、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许多正规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造成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部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优秀师资的外流,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由于受知识水平、知识层次限制,许多农村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接受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培训的认识不足。受办学条件限制,部分农村尚未建立家长学校,即使已经建立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设计欠科学,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三、发挥督导职能,依法行使教育督导的权力

义务教育失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并及时扭转这一局面。政府督导机构更应毫不犹豫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既督学又督政,使监督学校与监督政府同时并举。只有充分发挥督政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最有效地实施对教育进行监督,督促其从本地区的生产状况、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具体考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格局,确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制定地方性的发展规划,调整教育结构,促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理顺调节教育的各种内部关系,统筹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各种实际问题,优化育人社会环境,使教育发展更好地与社会进步相协

调,使各项教育法规、法令、政策落到实处,以达到这一阶段督导目标的实现,并最终体现教育督导的权力和活力,体现它是一种政府行为。

毫开疑问,教育督导是一种严谨而有序的科学活动,要使督导工作督在关键处,导在方向上,还必须做到对督导对象进行先期考察和评估,这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基础。教育督导绝不是简单地施用权力去“强制执行”,它的要领是以理服人,以科学的结论服人。这也是检测督导水平的重要标尺。譬如在扭转教育失衡问题上,首先应深入实际,对当前教育失衡的成因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作全面深入的了解、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预估,尔后方可制定切实措施,采取相应整改对策,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实施,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想真正发挥教育的督导职能,首先必须以行政监督的法规依据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使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只能在法规确认的范围之内进行活动,即它行为的有限性,也就是它的职能作用的规定性,不得带有任何主观随意性。诸如对上述造成教育失衡的有关违规行为,便可在政策法规的指令下加以扭转和纠正。

其次就是社会舆论监督。这是一种张力很强的手段,它可以充分扩大和强化督导权力的力度。教育督导很需要借助社会舆论,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弘扬正确的批评错误的。譬如借助新闻媒介,注意政策法规宣传、宣传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以期在舆论压力下,得到解决。针对教育失衡问题,就要宣传办好千千万万学生的大教育,不可能仅靠少数学校去完成,唯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受到同等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良好教育

的需求,教育才会有希望。同时通过舆论压力,迫使一些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对义务教育的失衡会起到矫正作用。

第三,明确责任程序。地方教育督导,实行逐级推进,逐级承担任务,下级对上级负责。譬如对县(市)的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首先是县(市)政府组织乡镇自查,然后由县(市)政府组织复查,复查合格后,由县(市)政府向市、省申报,由市、省安排验收。坚持这种责任程序,不仅可以调动各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保证督导的真实性。在义务教育失衡的问题上,督导部门应在充分了解造成失衡的成因和负面影响后,要求相关部门按规范程序在视导预查的基础上,进行自查,按督导评估的指标再作督导评估验收,最后提出限期整改措施。程序能把握关键,堵住走向误区的通道。当然要使督导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还可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任免、升迁挂起钩来,不能见事不见人,对执法责任人,必须视其功过做出恰当评价,绳之以奖惩,这就更能显示教育督导权力的不可轻慢。因为大量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义务教育的失衡完全是由于教育思想的偏离、教育行为的失范,即人的主观行为的随意性所造成的。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整个国家的教育大计,也是教育督导的终极目标。所以督导及督导对象必须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相关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加大对辖区学校的调控力度,明确办学目标,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令所有工作都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框架内规范进行,对布局调整相对稳定后的学校,采取督政与督学并举。一方面督促有关政府对所有学校以同等重视,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投入,搞好校园建设,同时强化督学,督促这类学校加强科学化管理,令其在

同等办学条件下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同等督导评估目标,以此提高自身声誉,体现自身价值,取信于民,让学生自觉就近入学,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奔走。

教育督导应该毫不手软地做到这些,这是职责,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步,那么教育失衡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教育督导的权力义务、职责功能就全部能突现出来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实际的意义上,把督导工作从一般概念的制发性的监督作用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使督导活动的过程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

第7篇: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加强师德教育建设

(潢溪镇中心小学师德教育专项活动)

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学校工会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与党政携手加强师德教育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近期我校召开工会委员专题工作会议,委员们围绕“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加强师德教育建设”这一议题,进行商议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加强师德建设,工会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加强学习,提升个人师德水平。

2、、做好教职工的“贴心人”。工会委员要深入群众,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教职工生活,发现问题和矛盾,及时排解,及时送去亲情和温暖。

3、积极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调节心态,加强团结,优化学校风气,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共识的达成,为以后工会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师德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对于本次的师德教育专项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第8篇:浅析教育督导的职能及任务

濮阳县白堽乡一中 侯晓东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督导成为一种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教育督导产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也在逐渐增多。

一、教育督导的内涵

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总体上看,实行教育督导制度首先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而并不仅仅看成是教育部门内部的事。

2.它拓宽了工作的内容和权限,对“督导的对象”提出了新的见解,即提出“不仅要督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要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

3.这样表述,也能比较完整地体现教育督导的监督和反馈的全过程,说明教育督导对下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指 导”,对上的职能作用就是“参谋”和“反馈”。

4.如此表述,也清楚地说明教育督导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它是国家对教育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的手段,是现代教育科学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督导的职能

要明了“教育督导”,具体地说就是要明了教育督导的职能与任务。教育督导机构是一个职能部门,它的职能并不是单一的,主要包括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四个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察和督促。监督职能是教育督导机构最核心和最能体现这一机构本质属性的职能。其目的在于使下级部门能迅速有效、准确、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及各级政策,完成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没有或者削弱了这一职能,教育督导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者根本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教育督导机构行使监督职能必须依据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令、规章和制度,绝不可受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监督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执法部门。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立法,因此法制极不健全。我们习惯于“按文件办事”,而各级政府的文件又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应,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系统,所以,人民群众也包括相当多的干部缺少法制观念。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虽然我们制定了一些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会削弱法律的约束力,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建立健全的教育监督机构,加强监督职能,正是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的重大改革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的监督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点从教育督导的对象、内容和工作重点就可以明确看出来,如可以监督下级是否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臵,主要领导是否亲自抓教育工作,是否把解决教育的有关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是否把教育发展目标列入领导成员的任期目标,是否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否按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办事,是否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制订教育发展规划,而不是照搬其他地区的作法,是否积极筹集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方面,这些都表明监督职能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二)指导职能

指导是指上级对下级工作方面、工作内容和程序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给以具体的指教和引导。行政监督历来可以凭借权威和法律的静态功能来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已逐步走向以指导、激励辅助等动态为主,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在积极性。二战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育督导工作的改革,其内容之一,就是扩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建议职能。从督导工作的过程来看,指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指导是以事实调查和基于事实所作的评价为依据的,以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条件的。

教育督导机构及其成员对下级实行行政监督,不能仅仅凭借手中的权力和法纪,因为权力和法纪虽然在管理过程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但这一种管理功能是静态的、刻板的,对于提高管理效能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下属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和有针对性的具体帮助指导,发挥其动态功能,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部门应特别重视通过帮助和指导激励下属潜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切不可以钦差大臣自居,到处指手划脚,甚至盛气凌人,督导工作的成败在于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做到目标一致、心理相容。督导人员应当是下属的良师益友,不应该把监督与指导分离开来,更不应该对立起来,要永远记住,监督本身并不是目的。列宁同志曾指出,任何一次监督的基本任务,不仅仅是“研究事情的过程,发现并记录缺点,而且,当事情不能令人满意时,主要的不单是捕捉、暴露,而是要善于帮助、确定和纠正它,其实质就在这里。”我们组织教育督导,是要使它成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强有力的手段,成为管理与教学过程的调节者。

这一职能的体现也是十分明确的,如指导学校的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指导教育政策、方针的实施,指导如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指导贯彻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等各方面,使这一职能积极付诸于行动之中,使教育督导工作得以完善。

(三)评估职能

教育评估也称教育评价,它是一门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科学,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所谓教育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相应的、现代化的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的评价。

教育督导评估乃是教育评价系统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教育评估对于正确导向,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实现教育整体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人员要努力发挥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作用,并要善于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估制度,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和应有的骨干作用。

(四)反馈功能

反馈在控制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反应,再把这种反应作为信息收回,并对控制系统的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也就是说,教育督导机构人员通过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指令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方针政策本身问题的“反馈”。反馈是检查决策(包括方针、政策、指令、任务等)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与此相联系的一个头号问题是教育督导机构及人员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

在教育督导系统内,指挥中心发出指令,下属执行系统的实施情况,乃至指令本身是否正确,都能通过反馈系统直接了解,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回路。反馈是架设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桥梁”,它使事物的发展与周围环境处于动态的统一之中。如果决策有失误,可进行追踪决策,及时纠正;如果决策是正确的,执行出现偏差,也可及时调控,拔正航向,督导人员在信息反馈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一方面他比较超脱,看问题比较客观,另一方面他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遵循一定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采集、鉴别和筛选取第一手材料,并加工、制作和传递真实有效的情况。充分发挥督导机构的反馈职能,能使领导者耳聪目明,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现代国家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地设臵专家智囊机构(有的称为咨询机构),一切重大决策都必须通过科学论证,从中选取择一个最佳方案。教育督导机构就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智囊团和参谋部,是领导的“外脑”,督导人员既有行政职权,又有相当高的业务水平;既在领导身边,又在基层巡视;既明上意,又知下情;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充分发挥督导机构的咨询、参谋作用,可使领导情况明、决心大、决策准,从目前我国这种决策缺少充分论证,执行缺乏广泛监督的管理现状来看,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反馈职能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上的几种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督导结合,既要督,也要导,并以正面指导为主,“监督、检查、评估”都是为了做指导工作,是“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指导”是“监督、检查、评估”的深化和集中体现,督导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被督导的单位把工作做好,把学校办好。

由此,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才能是好地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效能,这四方面缺一不可,不能断节,否则就会产生工作中的严重失误。

总之,从近些年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上看,我国政府一定会科学运用教育督导的职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第9篇:士官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职能探索

摘 要 在士官学校建立心理教育中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心理教学、推动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是结合单个军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以及士官学校教育特点,对如何定位士官学校心理教育中心机构的职能进行探索。

关键词 心理教育中心 士官学校 士官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1 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义

教育中心,指的是围绕某一中心工作而成立的教育机构。心理教育中心指的是围绕心理服务中心工作成立的教育机构。在军队,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义就是围绕军人心理服务工作成立的教育机构。具体而言,军队院校心理教育中心是以加强军人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开展心理活动和心理训练为主要手段,配合心理课堂教育推进心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应对军队发展任务要求成立的组织机构。

2 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位与职能

军队院校是军委统揽国防事务,谋求军队科学发展,寄寓一定军事战略意图而成立的。每所军队院校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专业领域,作为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士官队伍作用愈加明显,士官学校的意义也更加深远。心理工作是依附于每个军人的普遍性工作,它存在于人的思想和心理领域。在我军,它是隶属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起着辅助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不单纯受思想、观念的支配,而且也受情感、意志、人格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问题不能统统归咎于思想问题,用传统的政治教育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心理工作能疏导各种心理问题,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所以,在我国当前阶段,军队心理教育中心的定位就是隶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辅助思想政治工作达成政治工作意图。

教育机构的任务主要是疏导和育人。心理教育中心作为教育机构的形式存在,它的职能就是疏导和育人。但是它的形式不是宣贯式的教育,而是通过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行为训练等疏导官兵心理问题,提升官兵心理素质。但是它育人的形式不是宣贯式的教育,而是通过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行为训练等疏导官兵心理问题,提升官兵心理素质。要响应好国家建立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战略指导方针,就必须对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以及单个军人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作前瞻性思考。而隶属于心理工作的单个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心理教育中心的工作范畴。完善的心理教育中心要达成以下四点目的:

2.1 能确保学员日常生活的思想稳定

和平年代心理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确保学员的思想稳定和心理健康,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

(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心理授课、心理讲座、心理简报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基本的、共性的心理问题,个别的要依托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辅导,通过各种心理途径使官兵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心理教育中心要端正学员学习态度,培育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助学员的专业技能学习。

(3)学习有效地情绪管理。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确保学员掌握好情绪管理方法也是心理教育中心的内容。

(4)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身心健康发展。要利用心理教育中心,全方面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能开展合作与组训能力训练

运用心理教育中心,举办心理活动,开展心理教育,围绕如何组织训练、如何管理等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挖掘和激发以班排长(特别是士官)为主的组训和管理能力。

2.3 增强对心理战的认识

核武器的存在消弱了我国遭遇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现在战争最尖锐的战场在隐蔽战线,在思想和心理领域,要配合好三战宣传,特别是现阶段心理战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普及心理战知识,具有一定的反心战能力。

2.4 能进行战场情境模拟

完善心理行为训练场,开展情模拟训练。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总是新兵,因为没有心理经历,没有适应时间。通过情景模拟,使官兵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经历第一场战争,形成实战环境下的心理经历。这项工作是战争时期心理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能大幅度地提升官兵心理素质,减少伤亡。这需要与专业部队联合建设情景模拟训练基地。

3 心理教育中心设施及工作内容

(1)心理测量室。包括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等。心理测量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验、心理行为测验等。在摸清兵员心理情况可以用scl-90等量表进行初步测验,把握总体心理情况;对有需要的来访者进一步确诊则需要开展专项测验。(2)团体心理辅导室。建设一个可进行多媒体授课的团体心理辅导室,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活动、培训心理骨干。同时增加受训人数,力争面向全体学员传授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心理训练室。包括心理放松训练系统、心理恢复训练系统等,对有需要的学员进行心理放松和恢复训练。比如想象性放松训练等。(4)心理宣泄室。配备各种宣泄设备、宣泄套件等,为学员提供合理的减压途径与场所。比如仿真木偶、沙发墙等。(5)心理治疗室。配备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反馈性音乐放松治疗系统、行为矫正厌恶刺激治疗仪等,对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6)心理战研究室。购置心理战设备、心理战资料,可供学员了解心理战,认识心理战。

4 应该注意的问题

心理教育中心的建设当前正处于边探索边建设的阶段,所以,在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际性。要建成即能直接投入使用。所以建设中要规划到位,分阶段进行。(2)前瞻性。要有预见性,不仅仅局限于官兵现实中心理问题,要聚焦于未来战争条件下官兵心理素质要求。(3)科学性。要实现数据管理的电子化,仪器操作的自动化,提高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在心理档案等心理资源建设上能在全军互通信息,建立数据链,实现电子管理。(4)要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合性。秉承服务于党和国家这一根本理念,注重与三战有效结合,与时代发展有效结合,不仅仅限于心理这一单域,也不仅仅限于某单一军校,要利用好地方资源,以其他科学为推手,促进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5)针对性。比如量表等,要从我国军队实情出发编制能确实测验的有效量表,而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一些传统样板。

上一篇:我心中的良师作文下一篇:好想再当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