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精选10篇)
一、抓学习,提高党员群众素质
远程教育“学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后,我村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组建了宣传发动组、调研选题组、组织培训组、课后辅导组等组织,确保了学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实
际工作中,根据党员干部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将参训人员分为政治理论、畜牧养殖、种植技术、计生知识等6个培训班级进行培训。通过精心选题、强化培训使群众的养殖、种植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宋家庄组的李刘记、肖银娥等6户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到了养牛技术,成为养牛大户,平均养牛10头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散养户迅速达到65户。大家普遍反映远程教育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新农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宋家庄组李刘记高兴的说:“刚开通远程教育的那段日子,我还不愿学,后来才知道了上面有种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方面的专家讲课,为我科学养牛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指导,通俗易懂的讲解,很快吸引了我。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现在在牛的疫情防治方面,我已学到了经验,自己就能发现牛身上的疫情所在,及时的做好防疫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学习,村民普遍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效果很好,不但能学到科学技术知识,促进致富,还能丰富群众娱乐生活。远程教育使我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党员群众致富领富的本领明显增强,也为养牛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办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村是一典型的山区小村,群众居住分散,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属亚热带气候区,土地肥沃,桔草丰富,而且本村素有养牛的习惯。但饲养分散,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就要大胆思维,开阔创新,5月,我带领部分群众外出考察,结合本村丰富的土地、饲草和人力资源与当地65户群众致富带头人筹资200万元组建了一家集良种肉牛选育、肉牛饲养和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丹凤县兴农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65户、牛存栏853头。兴农养牛合作社的成立直接带动了土门镇古路河、神其沟、龙泉、七星等村,竹林关镇雷家洞、洞底、张塬等三个村,促进了银花河沿线的经济增长,把过去视为废物的玉米秸秆卖给合作社,仅此一项就能帮农民增收达到20万元以上,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割家草,增加劳务收入,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群众也利用农闲来合作社喂牛。合作社的牛粪又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为沼气池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又清洁了能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合作社的发展也带动了山阳、洛南、商南等几个县养牛产业的兴起,不断有群众来合作社交流学习,合作社专业人员为他们培训指导,既为合作社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带动了周边几个县群众致富。
三、搞创新,成就百年兴农养牛
在合作社的运作上,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推行“支部+远教+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村致富带头人投资,以合作社养殖为主,依靠合作社的资金在形成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由合作社向饲养户免费提供子牛。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专业人员成立协会,协会负责向养牛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协会成员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发挥“上联合作社、下联农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水平。牛出栏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出售,形成合作社带头、协会服务、社员受益的发展体系。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使防疫工作有了确实的保障。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本着“服务三农、促农增收、帮农致富”的宗旨,按照“示范引导、服务社员、让利农户、共同富裕的经营思路,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用运作工业的经营理念来经营畜牧业,延长畜牧发展产业链,做好牛→沼→菜(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网上进行交流。最终实现“打造陕南养牛航母,成就百年兴农养牛”的根本目标。
四、见实效,群众致富奔小康
通过远程教育,使我村广大群众学到专业的科技知识,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肉牛散养的队伍中来,让高峪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目前,全村散养65户,586头,仅此一项就能为全村带来收益600余万元。今年以来,我村新建四间两层230平方米高标准砖混结构村级党员活动室一座。新修、拓宽改造、硬化村级道路10条5200余米,其中硬化通组路6条1300米,新修村庄道路1100米,拓宽改造2800米。新修便民桥3座,解决62户260人行走不便问题。接通我村二、三、五组及兴农养牛场的自来水,新修储水池3个,埋设管道6000余米,解决94户332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村级卫生室三间120平方米,标准化中老年活动
中心一处,完成一、二、三组村庄整体规划,新建移民搬迁点一个,安置25户搬迁户。使全村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峪村群众正在小康道路上大步向前。
远程教育在我村实施以来,作为村支部书记,在我的带领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组织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村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参
一、从现实出发的迫切需要
1.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地处德清县南隅, 毗邻新老县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源逐步减少, 出现了“被小班化”的趋势, 目前平均班额26.9人。2012学年, 我校被县教育局列为小班化试点学校。2013学年, 又被推荐为全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 全市仅两所。2013年12月, 学校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浙江省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校长研训、省小班化教育研究联盟年会。通过学习全省各地小班化教育改革经验,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小班额不等于小班化, 要落实“发展每一个、关注每一个”的理念, 必然需要教学策略、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配套推动。作为典型学校, 要善于抓住学校发展新契机, 勇立潮头, 大胆变革。
2.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责任感”。我校也曾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方面探索。早在2005年4月, 学校编辑了第一本校本教材《三合———美丽的家乡》, 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风俗节庆、丰富的特产、诗文赏读”六个单元进行了介绍, 内容全面, 印制精美。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鲜活的探究活动和持续的评价机制, 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用。2013年9月, 学校又试行半日社团活动, 开设了20多门校本课程。面临的困境是课程开设没有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文化课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学内容临时起意缺少科学评价。总而言之, 我校有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能力, 但由于贪多求全, 缺乏后续推进力。
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在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 小班化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改革工程, 需要生态的视角规划与推动。而诸多制约因素中, 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教师的理念与行为直接决定着小班化教育试验的成败。为此, 推动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的努力方向, 最终目标是让教师将被动的开发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的开发行动, 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2013年12月, 学校五名青年教师打破校本课程开发“高、大、上”的束缚, 以学校倡导的防风文化中的农民画、隐逸诗、烘豆茶、禺溪探源等为主题, 积极设计微课程, 全部入选浙江省微课征集优秀课例并获一等奖,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信心。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也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 发挥原有优势资源, 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构建框架
1.尝试运行作铺垫。为了本学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好校本微型课程开发活动, 学校从上学期九月份开始, 进行了试运行, 以经典诵读、书法国画、科技制作、科普实践、声乐鼓号、象棋篮球、种植实验、参观实践等为主要内容, 开展了校内半日社团活动, 采用教师走班、学生选班等形式, 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本次社团活动。由于前期准备充分, 学校各线通力合作, 使整个活动得以有序进行, 这为本学期全面开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全面实施再探索。在上学期试运行的基础上, 学校从师资安排、活动内容等方面一一落实, 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将微型校本课程开发正式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年度推进计划中。目前我们初步计划构建四大板块微型课程体系框架, 具体分为探究课程、实践课程、主题课程、特色课程, 每一板块再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具体活动内容。
三、建设———优化策略
围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框架, 对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评价) 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 统整课堂实践与项目研究, 确定研究步骤和流程, 从而提升校本微型课程建设的品质。
四、实施———具体践行
1.走班与选班相结合, 科学民主编班。在微型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 采取一二年级教师走班、三至六年级学生选班的编排形式。一二年级每学期每班由4位教师走班, 每个班每月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活动, 一学期每个小朋友能学4门有趣的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在期初自主选择三门最喜欢的课程, 然后学校汇总、调剂, 最后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他感兴趣的项目中活动, 从而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愿望, 营造民主平等的活动氛围。
2.建立“观察员”制度, 有效改进项目设置。课程建设, 除了课题组成员的调查、管理、监控外, 我们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 开展两周一次的“小小观察员”的评价活动,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观察活动前,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作礼仪、观察、记录方面的培训, 观察时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各个项目活动场所, 仔细观察, 认真跟随所在活动组观察记录, 还要以观察员的身份学习体验。观察结束后, 师生对观察的项目活动情况作客观的评价, 并对完善活动提供意见或建议, 课题组整理归纳后, 反馈给各项目教师, 从而促进微型课程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五、评价———以生为本
学校为学生定制了一本成长手册, 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以摄影、绘画、短文等形式, 自由记录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和心得体会。如果能持之以恒, 六年下来, 厚厚的一本本充满个性与人文情怀的成长手册, 将为孩子们留下宝贵的记忆。同时, 每学期学生所选项目的指导教师, 也会根据出勤和表现情况, 对学生进行本项目的考评, 通过灵活的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六、激活———引领示范
1.走出去, 请进来, 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桥梁。为学生搭建对外学习、展示交流的舞台, 如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联谊赛、体艺社团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组织各项目师生外出参观学习与本项目相关的展览活动等, 以拓宽视野。同时, 邀请家长、专业人士、社会名家为学校师生开展讲座等, 借助社会优质资源, 丰富活动形式, 提升课程内涵。
2.成立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 培育一批明星教师。在开发建设学校微型课程体系的同时, 我们也将研究如何培育一批课程项目的明星教师。准备成立校本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班, 通过定期学习、观摩、讨论、实践等活动, 不断完善自己课程项目的建设,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防风书画院的指导教师, 在德清县书画院专家的定期指导下, 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很快, 为我们开展名家进课堂的活动提供了借鉴。
3.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专业发展档案。除了利用社会力量外, 学校还将针对课程多了, 教师知识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对校内师资进行培训,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的专业发展档案, 鼓励教师个人与集体进行微型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成果将结集出版, 对其他教师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增强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
摘要:对于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来说, 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是共同的努力方向, 这包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 发挥原有优势资源, 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班化,微型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关键;建设目标
张家口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从2007年至2009年底,已完成了14个县区管理平台,4385个教育站点的建设目标。利用网络开展教育的“送学之路”已经修好,下一步,发挥好远程教育“送学上门”的优势,笔者以为还需在以下三个关键节点上下足工夫。
一、拓宽领域
要考虑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受众的覆盖广度两个方面来拓宽渠道。首先要拓宽教学资源上载渠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农村党员群众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为核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社会化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地满足党员群众在理论教育、涉农政策、农业科技、卫生保健、生活科普、文化娱乐、旅游美食等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需求,要组织各涉农部门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各成员单位面向农村开展各类培训和科普活动的联动协调机制,把远程教育平台办成各部门面向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工作、组织培训的公共平台。一般来讲,各涉农部门都有明确的面向农业农村,服务农民党员群众的具体工作内容,一些工作项目还有与之相配套的项目资金。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中,可以尝试在教育教学平台上划分“责任田”的方法。设立各涉农部门的专用频道,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各涉农部门的积极性,使平台成为各部门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教育和信息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和数量一目了然,从而更方便组织部门和农民党员群众对各部门的农村工作进行相关评估和考核。做好农民需求信息和教学效果反馈工作,是协调教学资源,加快资源更新的重要一环。各部门要着眼于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紧紧把握农民群众的培训和信息需求,不断地提供新鲜的符合农村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培训内容和相关信息,从而全方位覆盖解决农民党员群众理论需求、技术需求和生活信息需求,充分体现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公共化、社会化的培训特点。其次拓宽远程教育站点安装范围。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扶助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国家、省、市、县集合各级各部门的教育、信息优势资源,提供到平台上,不仅为农村群众所喜爱,在城市居民中也大受欢迎。在做好农村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同时,在城市社区开展远程教育的布点建设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率,扩大远程教育受益人群。2007年以来,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城市社区中开展了站点建设工作,目前桥东区、桥西区两个社区已全部接入远程教育站点,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热烈欢迎。一些技术培训内容,如花卉养殖、摩托车修理等,也为下岗职工打开了再就业之门。
二、创新模式
在具体开展的方式上,注重不断创新和探索,是远程教育取得学用实效的重要前提。“站点+场园”,开展远程技术推广。近年来,张家口市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采取“学校+场园”的模式,示范科技推广新项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展开后,各县区培训基地纷纷接入远程教育网,变“讲师+示范”的模式为“课件+示范”,大大节省了推广的费用和培训的成本,也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使用效果。“站点+讲师”,开展远程理论宣讲、技术培训。结合重大理论宣讲、“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等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录制视频资料做成网上课件,另一方面,组织他们进村入户,实地讲授,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参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河北坝上地区甜菜种植已成规模,张北县郝家营乡大庙营村党支部书记牛录是远近闻名的“甜菜书记”,张家口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以牛录为主讲专家,录制甜菜栽培技术。冬闲时节,牛录走访各个站点就培训中群众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这一培训方式受到了坝上四县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站点+共建”,丰富农民远程教育课堂。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广,把驻镇、驻村(驻街、驻社区)的共建单位动员起来,实现授课讲师“本土化”、“常驻化”,是远程教育保持活力的重要法门。同时,一些共建单位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些网上没有的信息和资料,对远程教育的内容进行更大的丰富和拓展。甲型H1N1流感爆发期间,在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网上上传的甲型H1N1流感课件时,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动员卫生防疫部门深入到所驻镇(街)、村(社区)中宣传预防流感知识,对于普及预防知识,稳定当地群众情绪直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凸显服务
“农民要致富,远教来帮助”。2008年,党员王天根开始走上养羊的经营之路,当时,买进四只母羊,但他也担心过,不知道养羊这门事业有没有前途,在得知他开始了养殖之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为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的功能,推动学用成果转化,镇远程领导小组上报县远程办,又给他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使他家直接成为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
王天根本人铁定心要做好养羊这门事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到2010年,养羊数量发展到146只,这一年出售近80只商品羊,收入达10万多元。原本的种地收入本来很少,以前只能打打工,或者砍柴卖钱来维持生活,生活很拮据。现在,有了远程教育的技术指导,自己的刻苦钻研,一门心思花在养羊这项事业上,把它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王天根觉得非常值得,3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充分尝到了养羊的甜头。
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是在农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的一个着力点。王天根所在的乌苏沟村党支部于2008年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起到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报,报有所得的效果。村党总支以远程教育为平台,采取养殖大户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同时村民通过远程教育积极学习先进养殖、种植技术,将“学”很好的转化到“用”上来,为农户产生了效益,增加收入。
自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以后,在饲养过程中,王天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理论联系实际,潜心钻研业务,从饲养方法到羊病防治都能熟练操作,同时也主动辅导其他养羊大户,把先进的农村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大户,在疫病防治季节,他能及时到临安领取疫苗,然后分发给各养羊户,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由于王天根的模范性带动,全村涌现了一批养羊养牛的致富能人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农村致富之路的建设。
袁学珍是陵园社区居民,今年38岁,中共党员,他个头不高,是个健谈的人。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农村汉子,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借助远程教育,强势发力,完成一个个令人侧目的蜕变,成为闻名乡邻的科技致富先锋,用勤恳与激情奏响一个个情系远程教育的致富进行曲。
陵园社区地处麻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大面积的土地征收,靠农业为生袁学珍成为了失地农民。2008年,袁学珍通过观看社区组织的远程教育片发现,通过远教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地查看各地产品信息,还可以全面地掌握任意一种农产品全套种养技术。基本可以避免以往因农产品养殖技术不过关或产销信息不健全而引发的危机,了解这一点之后,袁学珍决定利用远教网络寻找致富门路。他广泛搜集发家致富的信息,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发展母猪养殖业上。于是,他在家修建起了猪圈。由于努力学习养母猪技术和管理知识,勤于实践,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2010年,他在黄狮岗村租了三亩土地建起猪圈,2010年出栏达300头,年收入达10万余元。不仅如此,他还争取国家政策,在猪圈旁新建了大型沼气池,可以解决几十户居民的燃气问题。为此,他更加痴迷于远程教育,更进一步激活了他“不安份”的心,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已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要带领全社区居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准备在进一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居民,带动社区养殖业蓬勃发展。
吴圩镇吴圩社区潘建业同志先进事迹
潘建业同志是我镇吴圩小区党总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一直负责管理远程教育播放点的组织学习。在接触远程教育之后他深深的感到远程教育对农村群众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启了一扇知识之窗。在潘建业同志管理远程教育期间,他时常组织小区居民观看远程教育,同时自己也努力学习种植、养殖、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为居民解答各方面的问题,并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需要的居民。与此同时潘建业同志努力搞好拓展应用。在抓好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为农服务活动。潘建业定期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单和接收整理好的资源登记表送到村委会,由村委会确定培训内容,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培训。现在大家都称他为“百事通”,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去向他咨询。潘建业同志说:“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民开启了致富之门,是农村群众面向社会展望未来的一座桥梁。更是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处处为居民的利益着想,为吴圩小区的全面发展尽一份力。”在潘建业同志的带领下,吴圩小区远程教育真正的做到了“以用促通,学以致用。”
1 低电压整治工作思路
首先分析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然后针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和供电所线路设备实际状况, 利用多种低电压整治典型办法进行综合治理。怀化电业局公坪供电所通过认真分析, 总结出农村电网低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10千伏高压线路过长, 压降过大, 造成在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合格、而在10千伏线路末端电压偏低的现象。台区低压供电半径过大, 有的供电半径甚至超过了1千米从而造成用户端电压下降严重。
(2) 配电变压器容量过小, 与台区用电负荷总容量严重不匹配, 造成损耗增大, 电压降低。
(3) 配电线路运行年限较长, 线径过小, 造成线路损耗大, 线路末端电压严重降低。
(4) 10千伏配电变压器分接头调整不合理、不及时, 当用户端电压偏低时, 没有及时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档位。
(5) 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 造成中性点电压升高, 功率损耗大, 末端电压也随之降低。
总结出低电压产生原因后, 怀化电业局公坪供电所利用农网升级改造时机, 结合运用各种低电压治理典型方法, 并加强对台区管理员的绩效考核, 逐渐解决了台区的低电压问题。公坪供电所在进行低电压整治后, 即使在负荷高峰时段, 用电客户端电压也能保证达到电压合格稳定要求, 实现了“低电压零投诉”的目标。
2 低电压整治典型方法应用经验
2.1 升级改造农村电网
怀化公坪供电所利用国家电网公司进行农网升级改造的机会, 积极争取农网升级改造资金, 做好农网升级改造的线路、设备资料统计和计划申报, 配合怀化电业局发展建设部和城区供电局电网办进行农网现场实地勘查与调研, 参与电网办的农网规划和设计工作, 并组织验收小组对已竣工农网升级工程进行验收。至今, 除了公坪集镇等少数台区外, 公坪供电所所辖农网都已全部改造到位, 通过农网升级改造, 原先低电压情况较为严重的青坡、通溪等台区, 低电压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善。农网改造升级后, 消除了因为线路线径过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变压器容量过小等原因引起的低电压情况, 使低电压治理工作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也为今后进一步治理低电压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公坪供电所经过现场实地勘察以及分析与计算, 将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于10千伏桐孙支线#054杆。通过更改无功补偿设备的位置, 10千伏桐孙支线末端的电压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末端电压均能稳定达到额定电压。该所对农网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维护总结了几点经验:
(1) 每月定期巡视无功补偿装置, 做好巡视记录, 记录下无功补偿装置处电压值, 分析电压合格情况。
(2) 每季度对供电所无功负荷进行分析, 统计无功负荷的分布情况及无功性质, 并做好相关记录。
(3) 根据无功负荷分布情况以及低电压的出现位置实时调整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 实现无功补偿装置的效益最大化, 达到治理低电压和降低线路损耗的双重目的。
2.3 做好变压器分接头管理
公坪供电所部分台区在没有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之前, 部分台区高峰负荷时末端用户电压不能达标;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后, 高峰负荷时用户末端电压达标情况大为好转。
该所的变压器分接头管理的做法是:建立公坪供电所所有公变台区变压器分接头台帐, 并明确变压器当前分接头运行档位。根据低电压客户档案和所在公变台区设备与负荷情况, 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 及时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运行档位, 同时, 将变压器分接头调整情况做好记录。具体经验如下:
(1) 以表格格式建立全部公变台区变压器分接头运行台帐及调整记录。
(2) 在公变台区增加变压器分接头运行位置标示牌。通过变压器分接头标示牌直观显示变压器分接头当前运行档位, 当发现台区低电压现象时, 可帮助台区员迅速判断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进行低电压治理的可行性。
(3) 建立变压器分接头调整流程, 专变台区可参照公变台区变压器建立相应的分接头管理办法。
2.4 配变负荷三相不平衡治理
公坪供电所长泥坪台区以前在用电高峰期间, 常常出现低电压现象, 经过现场勘查、测量和原因分析, 发现长泥坪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 进行配变三相负荷的调整后, 电压满足合格要求。在配变负荷三相不平衡治理方面, 该所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将新建和改造后的配电台区用电情况实施分相统计管理, 用户末端采用黄绿红三色色标分相标识A、B、C三相相别, 并于用户端电能表箱上标识清楚。
(2) 加强业扩报装管理, 均衡分配单相负荷用户, 从营销源头全过程开展负荷平衡度管理。
(3) 加强配电台区负荷监测, 利用配变监测终端或人工定期监测等方法, 对配变三相负荷电流进行测试。测试方式为每年高峰负荷时抽取部分重点台区进行测量, 或者在出现低电压情况时, 对低电压客户所在台区进行测量, 并作好测试记录。对负荷不平衡度大于15%的配电台区, 依据“计量点平衡、各支路平衡、主干线平衡和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平衡”的“四平衡”原则实施负荷调整。
(4) 制定配电台区负荷不平衡度考核办法, 将配变台区负荷不平衡度管理指标落实到每个台区员, 从而改善配变经济运行水平, 降低损耗, 改善电压质量。
2.5 改善低压负荷需求侧管理
公坪供电所利用台区管理员抄表收费的时间, 对每个用电客户进行低电压治理的宣传工作, 宣传引导动力负荷用户错 (避) 峰用电, 向客户详细讲解动力负荷用户错 (避) 峰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宣传鼓励村委会自发组织成立低压负荷错峰用电管理领导小组, 调动用户错峰用电积极性, 从而减小电网高峰时段供电负荷, 使电压质量满足农村用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2.6 建立电压质量管理与考评体系
公坪供电所按照电压质量管理职责, 推行线 (高中低压线路) 变 (配变台区) 责任制, 建立包含D类电压合格率、“低电压”客户比率、投诉率、处理率、回访率等指标内容的电压质量考评体系, 将以上考评指标落实到每个台区员。并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与办法, 实施电压质量指标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 并开展分层、分级考核与奖惩, 加大电压质量管控力度。
3 低电压整治效率和经济性分析
如何使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少而能达到最好的低电压治理效果, 是运用各种“低电压”整治典型方法时, 供电企业必须首先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公坪供电所在此问题上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当出现低电压客户时, 仔细分析产生低电压的原因, 综合比较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调压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整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等方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从而确定最优的低电压治理方法。
(1) 当公变台区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时, 中性点位移严重, 增加了线路线损, 所以此时应优先进行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调整。
(2)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处于规定范围内, 且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可以调高末端电压时, 考虑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档位治理低电压。
(3) 当以上方法都达不到低电压治理目标时, 则考虑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调压器等辅助装置。
4 低电压整治建议与展望
(1) 在技术措施方面, 应该根据农村电网的特点和供电所低电压具体情况, 同时考虑经济效益, 推广应用调压器、无功补偿设备、宽幅调压配电变压器等先进技术设备。要利用农网升级改造的机会, 认真做好农村电网的规划、设计、验收等工作, 彻底改变以往因配电线路线径过小, 线路供电半径过长, 变压器容量过小等原因引起的低电压状况。
(2) 在管理措施方面, 加强低压负荷需求侧管理、配变负荷三相不平衡管理和配变分接头管理, 建立健全电压质量与考评体系等。通过对配电设备的管理, 充分发挥设备自身调压能力。在对员工管理方面, 进一步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提高台区员自觉参与低电压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在对低电压进行绩效考核时, 着重加强对D类电压合格率、“低电压”客户比率、投诉率、处理率、回访率等几项低电压整治关键指标的绩效考核。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98=100-98+176=178元。
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诸如此类的点点滴滴的活动,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学生逐渐受到数学方法的启蒙教育,逐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
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数学教学如果能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相信必能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师以及“兴趣”这一老师的引导下,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又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这种良性的循环就是联系生活学数学带来的显著成效。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二)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新疆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库拉木勒克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
地处昆仑山脚下的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库拉木勒克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以牧业为主,全村现有牧民121户420人,党员14名(其中“四老”人员3名),长期以来特殊的交通地理、自然环境等不利因素制约着该村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该村顺应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以远程教育为平台、以信息网络化为手段,立足基层、勇于创新,率先尝试了“无线网络+远程教育”的新型基层站点运行模式,牧民群众们亲切地称它为“无线远教”。远程教育为这个偏远孤寂的贫困山村带来了惊喜,也承载了更多的希望。2011年该村被授予自治区级“五好站点”荣誉称号。
完善设施,教育资源从“有线”到“无线” 前些年库拉木勒克村的终端接收站点利用地面卫星接收终端,接收卫星传输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了不断缩小与农区远程教育差距,让偏远牧区的牧民和农区农民一样享受“天网”与“地网”带来的惊喜,有效解决交通、地理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无线网络+远程教育”的新鲜模式便应运而生。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传统的终端接收硬件设备上,为计算机接入了由一个类似U盘的无线网卡,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无线宽带网络连接世
界。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牧区没有光缆的空间限制,只要有电信网络覆盖的地方就能连接宽带,从而达到终端接收站点通过互联网随时选择节目组织党员干部和牧民群众收看。现如今党员和牧民群众通过远程教育计算机就能在第一时间浏览新疆昆仑网、白天鹅网和且末昆玉网等远程教学辅助网站开设的远程动态、实用技术、视频点播等栏目和板块,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和资讯。
规范管理,教学互动从“我教”到“你学” 为了增加远程教育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贫困牧民,尤其是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县委组织部于2010年8月为库拉木勒克村站点配备了10台电脑,设立了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一次,方便群众在正常开展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之余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该站点对电脑实行“统一编号、分门别类”。并建立远程教育信息使用、信息反馈、信息公开等台帐。把从远程教育网台和无线网络下载的节目和资源按照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双语教学、娱乐生活等10个类别分别拷贝到相应的电脑里,并在每台电脑墙面上张贴该电脑的学习内容和操作流程,从而实现“菜单式选学、回放式重学、集中式共学、互动式促学”的学用模式,使电子阅览室延伸和拓展成为一个“扩展型”的村级站点。据统计,自开展无线远教以来,库拉木勒克村站点下载和刻录资源450GB,已形成了一个
内容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创新形式,学用效果从“数量”到“质量” 一是发挥远程教育的实用性,使“无线远教”成为牧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采取“课堂+基地+示范”、“集中授课+示范操作+现场观摩”等教学模式,集中开展“科技兴牧”活动。组织群众学习苜蓿种植、养羊等实用技术,目前,库拉木勒克村现已有养殖大户11户,户均牲畜200头以上;种植和田紫花大叶苜蓿560亩,试验种植高原洋芋50亩,反季节销售的高原苹果和杏树近130亩,对于偏远贫困的牧民来说,是远程教育给他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二是发挥远程教育的娱乐性,使“无线远教”成为牧区文明新风的“宣传站”。库拉木勒克村站点以创建“五好站点”为契机,将原有的远程教育培训中心重新维修,统一制作宣传党建、综治、扶贫等综合性宣传版面8块,配备投影、幕布、音响、电子琴等设备,远程教育资源因其政治性、实用性、娱乐性强不仅可以满足牧民群众日常的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还免费为村里人举办婚礼、聚会等活动提供场所,远程教育活动中心逐渐成为牧民群众“招之既来、来之既乐”的好场所,现在去清真寺的人少了、夫妻不和的少了、连打台球的小青年也少了。
三是发挥远程教育的思想性,使“无线远教”成为牧区和谐发展的“护航舰”。库拉木勒克村利用“无线远教”定期
召集牧民学习、开会、培训,使之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后组织观看了包括中央、自治区各级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创先争优活动等一系列政治理论方面的文件和影音资料,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和中央一致、在时间上与上级同步。仅2010年,该村通过远程教育收看各类专题片53场次,组织“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创先争优”等各类主题宣传11次。
沙远办通字„2005‟16号
各乡镇(场)远程办:
为促进远程学用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远程作用,远程办研究制定了《全县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方案》,经报请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领导小组同意,现下发给你们,望各乡镇场认真学习,结合实际遵照执行。附:《沙湾县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方案》。
沙湾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12月26日沙湾县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方案2005年,全县已建成村级远程站点153个。抓好远程学用工作,充分发挥远程作用,将是2006年农村远程工作的重头戏。为确保远程学用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全县2006年农村远程学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中骨干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选准学习内容,灵活学习形式,注重学习实效,真正使农村党员远程成为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推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二、目的和要求:全县所有已建成站点都要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按月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用活动,农闲时每月集中学习3次以上,农忙时每月集中学习1次以上,同时站点要每周至少定期开放1次以上,满足党员干部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则上要求45岁以下的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和村党员在职干部和60%以上的无职党员要学会上机操作和上机查找信息资料,真正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建强技术队伍引。一是建强远程专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做到才尽所用;二是建强站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对站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要在12月27日前组织一次岗前集中学习培训,29日前各乡镇组织建点村所有管理、技术服务人员举办技术操作比武;对站点的站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要定期分层次组织集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操作技能,辅导其它党员干部搞好学习。县远程办将在2006年1月举办“沙湾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操作大比武”活动,通过县、乡、村三级岗位培训练兵达到“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素质大提高、工作大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
2、培植学用典型带。每个乡镇要培植建设2个以上高标准示范站点,高标准示范站点要求阵地建设规范,站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操作熟练,年播放收看不少于30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经常组织活动并富有成效,远程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各乡镇结合当地党建基础和特色经济情况培育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基地”,有计划地培植一批“远程学用标兵”、“远程学用示范户”,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学用工作的开展。
3、开展多种活动促。原则要求乡镇每月开展1次以上技术切磋和学用交流活动,半年组织一次技术比武,全县全年举办一次技术操作比武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搭台,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教学辅导教师答疑解惑、站点管理人员现场示范、技术服务人员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讲座活动,真正达到理论与技术结合、基地与课堂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的效果,促进各乡镇场特色经济的发展。县远程办将在2006年分上、下半年各选择1-2个学用活动抓得好的站点和基地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学用经验。
4、加强考核督导保。加强对远程学用工作的考核,县远程
办将提高学用工作在远程工作目标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并加强督导检查,同时要求乡镇远程办对村级站点学用情况两月进行一次检查,县远程办对乡镇、村学用情况进行季度抽查、半年检查、年终评比,确保学用活动落到实处。
沙湾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推荐阅读:
社区远程教育学用典型06-01
2024年农村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6-2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10-20
2024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09-09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心得体会07-05
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优秀管理员先进材料10-29
因地制宜改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05-25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接线图09-1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10-18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记录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