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精选8篇)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篇1

实效研究的调研报告

皮山县积极探索“管、学、用”长效机制,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思路求创新、工作方法讲灵活、工作队伍强培训、站点管理重规范、日常工作勤督查、学用转化抓示范”等有效活动,促使全县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使用技术的致富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传授点、农民文化生活的娱乐点”的作用,逐渐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大舞台,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助推器,连接外界的信息大通道。

一、基本情况。

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地形呈纺锤状,境内绿洲是新疆最古老的绿洲之一。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系高山区,山势连绵起伏,最高峰海拔6386米。全县辖16个乡镇,其中平原乡镇8个,山区乡镇8个,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和牧业县。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83个,其中县党校站点1个,乡镇党校终端接收站点15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167个。

二、工作情况及实效。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皮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皮山县委组织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在边建站、边管理、边培训、边探索的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实践,各级站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把远程教育建设成“一站多用”的有效载体。

一是把站点办成农民学习文化的学校。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对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藏桂乡英其克艾热克村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成后,把远程教育站点与扫盲班结合起来,一边请教师上文化课,一边播放农业适用技术,使农民既增长了知识,又学到了实用技术,受到了当地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6786期,参学人员达203580人次。

二是把站点办成农村专业技术活动室。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贴市场发展形势、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典型经验,使广大群众看得懂、学得进、坐得下、用得上、有成效,自觉把站点作为学科学、用科学的主阵地,形成了自主学习、积极探讨、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是把站点办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通过远程教育探索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和致富奔小康的劳动热情,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与思想文化素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与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结合在一起,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农村发展的培训内容,寓教于乐,既开展了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群

众的理论水平、法律知识、科技知识。

三、推动工作进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所创新。年初拟定工作计划后,我们把全年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月,做到月月有计划,月月有目标。实施至今,效果良好。工作督查采取一杆子插到底,不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不浮于乡镇听介绍,而是深入到站点看、查、听、做。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我们把培训放到乡镇、放到站点、放到基地上去,让培训收到实效。各乡镇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积累了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很多好机制。

二是远程教育“五支队伍”人员到位。各乡镇以设备有人管理、有人会用、学习培训有人辅导为目标,制定了培训计划,加强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教学培训辅导人员、技术服务人员、信息员“五支队伍”建设,并采取“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操作管理进行培训,“五支队伍”都建立了花名册,明确相应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并纳入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统筹兼顾,加强教学培训辅导人员队伍建设。由乡镇远教办将基地学校和七站八所的业务骨干,组成政策法规、科学文化和农村实用技术教学辅导队伍,定期到各站点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现场讲解、释疑解惑。

三是远程教育工作督查到位。按照“三级督查制度”要求,县远教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远程教育站点实施工作督查,查设备运行情况,查站点管理、资料收集归档情况,督学用转化等工作,同时邀请成员单位领导到联系站点检查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经常关注远程教育工作,定期召开远程教育工作专题会,特别是县委、政府领导下乡检查

工作,时常过问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

四是骨干队伍培训到位。组织全县16个乡镇的站点操作员开展业务知识和站点管理、村校结合工作方法培训。使站点操作员提高业务水平,为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是加强站点的规范管理。首先抓了制度规范上墙。各站点制定了《站点设备管理制度》、《站点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站点操作人员工作职责》、《学习培训制度》等,并规范上墙,力求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抓了站点培训教学记录规范。各站点除按县远教办统一制作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站点使用日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教学记录簿》进行记录外,并根据自身培训使用的特点,分别制作了《站点信息下载记录簿》、《站点资源借阅登记簿》等使用记录,由站点负责人认真组织进行填写。

六是制定和落实教学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乡镇和村(社区)按每月组织集中学习2次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培训。学习培训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党性修养和党的基础知识等作为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的必修课。同时,把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作为选修课,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分类组织学习培训。此外,还把学习培训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活动,同提高党员“五带”作用,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扩大站点功能,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七是加强信息沟通。把远程教育这项惠民工程深入宣传到位,我们对群众采取了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播放远教资源、有线电视台、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

进行大规模培训的时候,选择农村使用技术培训时把群众一并进行培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喜欢上了远程教育。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初步成绩,但从调查中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乡(镇)、村级党组织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远程教育工程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难操作。观念与上级不一致,认为可搞可不搞,或者可以少搞,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没有把远教工程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内,怕麻烦、畏难思想严重,致使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层面不宽、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从全县看,各乡(镇)、村远程教育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个乡(镇),各站点的学习利用水平也相差较大,影响了一个地方的整体水平。

2、基层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乡镇、村操作人员专业技术较差,工作机制不适应,人员缺乏积极性,队伍不稳定,缺乏活力和后劲,一些基层远程教育工作由不懂或不精通远教业务的党务工作者兼职。根据上级远程教育中心的要求,乡镇、村应有专职人员1—2名,但我县部分乡镇、村无法落实专职的远教工作人员,原因是当前乡镇普遍满编或超编,根本不可能配备专职的远教工作人员,大多由乡镇、村组织委员兼任远教工作,在调查中了解到,组织委员在乡镇担任计划生育、财税、农业等工作量比较大,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远教工作,致使指导、监督工作跟不上,使部分远程教育工作搁臵或流于形式。尽管我们对远程教育工作队伍进行了培训、指导,但就目前基层来说,远程教育工作队伍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3、农村远教工作制度建设滞后,远教工作机制有待于完善。由于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目前还只是处于试点阶段,没有现成的规章可循。虽然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从总体上讲,从上到下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没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方针、政策,导致县级远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完全遵循上级部门的有关精神,又不大符合本地实际,想要搞创新,又难免与上面的有关精神发生冲突。

五、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解决的途径:

1、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我远程教育宣传工作掀向高潮。

2、充实人员队伍,强化人员管理,着力做好终端接收站点操作人员的培训。一是把好人员的“准入关”。为进一步充实全县远教人员队伍,解决各乡镇远程教育人员匮乏的问题,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经过严格考试、考察、筛选,从历届返乡大学专毕业生中选聘183人作为乡镇、村远程教育协管员,专职从事乡镇远程教育工作,同时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350元,二是抓好远教人员的管理关。为加强对全县远教人员的管理,县远程办为每位基层专(兼)职电教人员建立了详细的人员档案,并对他们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年终进行考核;三是抓紧对电教人员的“培训关”。为提高远程教育人员业务水平,每个乡镇选几名学历层次相对较高、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年轻人经县远教办集中培训后,作为乡镇远程教育的兼职技术员。兼职技

术员负责本乡镇各终端站点操作员的业务指导、技术解答和故障排除。

3、针对有些乡镇、村对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不太重视,县远教育办分别出台了乡镇和村终端接收站点的考核办法,明确规定考核不合格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了乡镇绩效考核范围,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但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4、抓学习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和管理是基础,学习和利用才是根本。一是搞好集中学习。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利用光盘教学、卫星频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并做好学习记录。集中学习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参加,学后要组织开展讨论,撰写学习心得。党员干部参与学习,一个都不能少,要实行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连续三次没有参加学习的,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单独谈话,并另行补课。二是要搞好实践学习。即根据我县产业特点,建立一批特色蔬菜、优质水果、特种养殖、林农产品加工等远教示范基地。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用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要搞好面对面的辅导学习。即从农业、林业、科技、畜牧、计生等部门挑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一支远教实用技术服务队伍,并把技术人员的联系电话印发到各站点,干部群众可随时进行咨询,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直接面对群众,手把手传授科技知识,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农村党

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日益显现。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表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给皮山县农村带来了新气象,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拥护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皮山县远程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将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认真宣传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创造性的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皮山县委组织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篇2

(一) 指导者角色。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学生能够自己从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中有的是可以被利用的, 而有的却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此, 教师必须承担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在学生受到信息迷惑时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 教师能够做的不是传递方法, 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 如何去选择, 如何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获取资源,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二) 协作者角色。教师之间的协作讲求的是学科间的互相协作。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网络飞速发展, 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弱, 因此教师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BBS和邮件来互相沟通信息, 他们之间的协作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 学生们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完成某一项目, 这时教师可以充当协作者, 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互相学习。

(三) 学习者角色。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也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更新, 成为一名学习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互联网每一年的数字化信息都会翻新一倍。因此, 教师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努力的学习, 终身学习, 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 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必须及时的根据信息技术的更新, 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 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

(一) 转变教师的观念, 从理论上武装自己。互联网的推动给予了我们人类极大的便利, 科学技术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设备和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的攻势之下, 如何驾驭新技术, 利用好新技术是教师需要努力的。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

其次,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技术也将越来越多, 频率也会越来越快。但是, 现在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几种现象:一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所恐惧, 认为过于先进的技术让他们感到倍感吃力, 无从学习, 更加谈不上学以致用。他们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 对于什么是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 这些教师根本不在意。另一方面, 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到来妨碍了他们教学理念的进步, 这些教师普遍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如果采用了新技术则会导致千篇一律的教学效果。

(二)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目前, 信息技术和心理学、教育科学等学科紧密关联, 拓宽了教育的领域, 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大学、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随之产生, 教育信息已经得到了全球化普及, 并且速度之快无不令人惊叹。因此, 目前的教育具备了国际化的、虚拟化的、网络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得到了共享。

三、开发和制作教学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外, 还需要配套的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软件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视听教学中掌握学习内容。人机交互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作为主导, 而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自身的习惯来学习, 更有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之中, 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 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替代。但是, 我们必须明白, 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 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力量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摘要:现如今,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运用, 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角色的转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现代教育条件下的教师角色有指导者、协作者、学习者等角色, 本文从教师角色转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王炳堃.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 2014, 01:82-84.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篇3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谋划“十三五”工作之际,我们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刚才,有关省、市和学校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实施后,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及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三年来,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呈现出教育系统全力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第一,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李克强总理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国务院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地纷纷出台教育信息化规划,建立机制,狠抓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中国召开,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成就。

第二,“三通两平台”工程进展顺利。“三通两平台”工程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启动三年来进展迅速,总体上超出了预期目标。

一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校,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并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

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有力推进,提高了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等国家规定课程的开课率,惠及400多万偏远地区的孩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调动全国500多万名教师参与、晒课300多万堂。这种“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超过30%的学校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2012年的60万个增长到4200万个,应用范围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推动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管理更加开放透明,家校互动更加迅捷畅通。

四是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全面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底上线运行,已与26个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两级(国家、省)建设、五级(国家、省、市、县、校)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全国学校“一校一码”、学生电子学籍“一人一号”基本实现。

第三,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以来,600多万名教师、5万多名校长参加培训,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对全国县区以上教育厅局长进行了全员轮训,各地举办管理人员、教师及校长培训,教育战线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普遍提高。

第四,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各地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协调,成立领导机构,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合力。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机制,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等难题,各地采取企业垫资建设、融资租赁服务等多种形式,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里,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使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推进了教育公平;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了广大师生,提升了教育质量。“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充分证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符合国情和教情。同时要清醒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我们的工作仍存在差距。一是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没有深刻认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作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各主体的责任须进一步厘清,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仍须完善,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三是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加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意识到,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不仅涉及教育安全,还涉及国家安全。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四是信息化建设推进进度不平衡。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有的地区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并尝试融合创新,而有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未完成。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二、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日益加深,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机遇不容错失。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贺信,指出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教育系统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战线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行动,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应有之义。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等都已产生巨大影响,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日益显著,全球浸润式大学和即时可学式大学引发广泛关注,慕课(MOOC)风行全球,新的教学模式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人们的学习行为和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强调以应用为导向,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些新趋势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借鉴。我们必须紧抓这一轮世界信息化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新成果转化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

第三,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要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和装备现代化,它涉及教育理念和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完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与弘扬,更加便捷高效地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革命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内涵,满足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扎实做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问题和短板,谋好篇、布好局,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第一,要坚持以应用为核心,确保实现“三个基本”的目标。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改”、“课改”,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到“十三五”末,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二是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三是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子,向世界教育信息化先进水平赶超。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工程,努力做到“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提升出口带宽,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和应用,实现具备条件的城镇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加普及、深入,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要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国家平台和地方平台建设,避免硬件设施重复浪费;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平台。要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实现多方共享和有效对接。要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整合集成,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支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通过“专递课堂”,大力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既要提高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开课率,更要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名师课堂”,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名校网络课堂”,鼓励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原则上所有教师都应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

四是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制定数字教育资源标准规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用好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学应用提供服务,特别是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校提供免费服务,帮助这些地区会用、用好信息化资源。培育社会化的资源服务市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坚持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办好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就业技能培训等,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第三,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着力实现“四个拓展”。

一是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一带一路”、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要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拓展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边界和空间。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催生适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华语言文化、中国优质教育资源走向世界开辟更多渠道,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二是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集成教学、学习、管理等功能,拓展课堂外延,统筹推进实名制、组织化、可管可控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优势互补,引导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倡导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三是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创业大学、创客教育、微课堂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培训紧密结合,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校长考核评价体系。

四是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发挥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简政放权,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实现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利用信息化实现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广泛连接与互通,推动管、办、评分离,形成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合力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进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发展新阶段。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要明确职责,统筹推进。当前我们正处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工作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责任,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十三五”规划,整体设计、系统部署。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牵头推进、沟通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在规划、项目、经费安排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健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格局。

二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教育信息化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维护、资源服务、教学应用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机制。要阳光建设,阳光运行,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腐败行为。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加强防范,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坚决保障教育安全和国家安全。

三要分类指导,务求实效。要结合不同区域自身实际,确定工作重点。东部地区要率先完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实现深度应用;中西部地区要在加快补足短板的基础上,推进常态化应用。各地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针对区域、学校、课程、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督促各地政府创造性地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巩固成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 篇4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有效转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作 者:安宝珍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山西,临汾,041004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年,卷(期):“”(1)分类号:B82-055关键词:孝 转化 精神文明

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篇5

福建名列第一

9月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中电联[2005]87号文发出《关于表彰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决定》。

决定说,根据电管审[2005]1号文精神,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今年申报的成果进行了审定。在今年申报的176项成果中,共评出创新成果135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78项,现予以公布,并授予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建议各单位对成果的创造者给予适当奖励。

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是:

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篇6

-----生态村建设事迹材料

某某村地处于洪区某某街道西南部,新蔡公路横旦该村。全村610人,共205户。耕地及村屯面积共280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以前的某某,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路,猪、鸡等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人们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单而落后的生活。这一切在2005年开始有了改变,这一变,真的不得了,这小小的某某村着实让人刮目相看。街道整齐划一,村内铺设柏油路面2公里,沙石路面1.3公里,太阳能路灯30盏、主要街路两侧2500延长米景观墙,700平米氧化塘彻底完成了村域内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2005年对某某村来说是新里程碑的开启年。这年在区委及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成为于洪区首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之一。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心利用好这个平台,将此作为新的风向标,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线,让全村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

为了使远程教育工作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某某站点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质量、着力打造一流的“远教”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有专职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指导以及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确保远程教育站点随时向广大村民开放,以满足村民

学习的需要。通过站点的努力工作,某某站点结合争先创优的要求,使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状态,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在2007年区远教办和某某街道党工委决定某某站点由原来的终端站点晋级为扩展型站点,新配备了四台电脑。在很多程度上解决了更多村民的需求,大家拍手称快,都说:这回可不用“排号”查阅资料了。管理员李雅洁工作更是认真负责,他不仅帮助本村群众如何上网查阅资料,还热心帮助指导周边村屯(某某村等)的管理员如何下载、刻录光盘等,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在他们的努力工作下,2009年某某站点被评为于洪区优秀远程教育站点。

站点成立后的某某村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变化着,平时三五成群闲谈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不见了,远程站点成了人们在农闲时的好去处。村民刘玉霞、罗振友等人因不懂相关知识,在2006年购买了假玉米种子,使自己蒙受了很多的经济损失。听说远程教育网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这些问题。在管理员的指导下,他们认真的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了如何辨别真假种子的知识,此后的几年里,大家都因在她们的正确引导下购买到优质的种子而获得了好收成。在H1N1流感盛行时,村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卫生教育视频,并将相关节目刻录成光盘,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对疾病的预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远程教育工作在某某村的生产、生活中已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展生产、促进村民增收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法与途径。2007年村土地调整

期间,村远教活动室举办了“远程教育最佳活动日”,由全体村民代表及党员参加,特别约请了于洪区农林局农村政策专家贾局长、区委组织部李科长、某某街道党工委闫书记、组织人事科高科长等领导,为大家讲解有关土地调整中的相关政策,并对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使某某村的土地调整工作这个被普遍认为“老大难”的事情顺利的完成了。09年3月村长李振春来到站点查看玉米销售行情后,及时向众多的农机业主传达信息,由于信息及时准确使他们在玉米销售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好多,某某站点仅为村民提供免费刻录光盘的费用每年都达近千元,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像农村卫生、各种慢性病防治、计划生育、新生儿早期教育、普法知识、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各种果树科学栽培,农业新技术等等各个涉农领域的科普材料,他们都尽可能的提供给有需求的村民。几年来累计播放近800场,受益的党员、群众近万人次。他们提供的各种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开了花、结了果。某某村在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6400元,到2011年人均收入增长到12960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及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建设也有新的改变。村民们都纷纷表示,我们村也要像教育网上的那些富裕地方学习,把我们村建设的像花园一样。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某某村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在环

境建设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在2008年于洪区“绿色村庄”启动仪式在某某村成功举办,给他们增添了极大的推动力,某某的改变得到了上级各领导部门的认可,同年荣获了“辽宁省绿化模范村”的光荣称号;2009年又获得“沈阳市生态村”称号;几年来相继投资近三百万元,实现了自来水工程的彻底改造、全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全村污水无害化处理、700平米氧化塘等等像文章开头表述的那样〃〃〃〃〃〃,在2011年某某乡村自豪的迈入了国家级生态村的行列,为某某街道、于洪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争了光。这正是:远程站点进村来,全村百姓乐开怀。

党建网里啥都有,小小鼠标领你走。

创先争优做示范,人均收入翻了翻。

原来出门是泥土,如今修成黑柏油。

杂草粪便全不见,大街小巷花儿艳。

某某村变化大,沈阳日报有专访。

要问村民怎么想?大家争着抢着说:

远程教育开新花,感谢组织共产党!

幸福的某某村,在二0一二年的春天里将再度出发。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对接机制,路径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属于2个系统, 由于体制原因和信息不对称, 推广体系对新成果、新技术不能及时掌握, 转化不及时。“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科研系统与推广系统有效融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必须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 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创造成果的单位, 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围绕农业需求,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拓宽成果转化路径, 探索高效转化机制, 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生产合作社、不同销售组织组建了不同的产业联盟, 依照不同成果类别, 建立定位准确、各有侧重、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 以期整合资源, 加速成果转化与创新,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农业创新体系与成果转化的对接现状

推进科研系统与推广系统的融合互动。目前,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体系属于2个系统, 由于体制的原因和信息不对称, 推广体系对新成果、新技术不能及时掌握, 导致技术转化、推广转化不及时。为加快成果扩散应用, 近年来, 农业部等部门通过产业技术体系等形式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农业部2015年开始在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等实施了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 探索科研系统与推广系统的有效融合问题。构建“一主多元”[1]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将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推广纳入科技范畴, 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为主导, 会同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完成现代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的推广。积极探索建立相互融合的机制, 甚至可以在市一级探索2个系统合二为一, 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农村已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 以各级政府的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 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类服务主体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与农民有机结合, 探索创新出很多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然而其能力弱、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接机制不完善, 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的需求对接还不紧密、应用度不高、落地转化不够, 有的研究成果农业生产上需要, 但熟化度不够, 致使研究成果推广有难度, 必须大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 现代农业对高效成果转化方式和机制的需求

2014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会议强调, 必须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 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创造成果的单位, 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会议决定, 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 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 从而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2]。

“一主多元”是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近年来大力提倡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构建基层农技推广网络;构建农科教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推广机制;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展示转化基地;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传统农业进入到现代农业, 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下新的成果转化路径和组装集成。

3 成果创新与转化方式和机制探索与实践

3.1 重大成果由科研单位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同转化

重大成果是指关系地方国计民生、在区域主导产业上获重大突破、能解决生产上重大问题、涉及范围大、对地方产业带来显著效益的成果, 它的转化需要行政部门重点支持、研发单位全力参与、农业龙头企业突出产业化, 方能形成合力, 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 产生巨大效益和税收。具体操作上应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 以成果转化单位为科技支撑, 申报国家与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通过重大成果产业化申报与实施来实现成果转化。

3.2 一般有影响的成果采取成果转让或入股方式转化

所谓有影响成果是某些成果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或提高, 在一定范围内市场有一定认可度, 如在强力市场行为推动下, 也可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 全市共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 (新模式) 100多项, 多为这类成果。淮稻5号品种产量并不突出, 但有迟播早熟、适应性强等特点, 为此农科所先后采用将其转让给金湖一种业公司和入股江苏天丰公司2种方式, 由于这些公司机制活、市场运作能力强, 使得该品种迅速扩大到整个苏中、苏北, 年均推广逾40万hm2, 成为江苏省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 避免了市场风险, 对于快速回收研发投入、集中精力打造科研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3]。

3.3 栽培技术、新装备等公益性成果, 宜采取各类示范园、产业园申请项目、国家补贴转化

一般农作物大田栽培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如秸秆还田[4]) 、连作障碍[5]及小众的设施农业装备 (如机插秧) 问题, 同时解决农业质的提高和农产品安全等系列问题。转化难以带来显著效益但对社会又非常需要的科技成果, 应当采用国家引导、产学研单位结合申报项目来推广新技术, 如淮安稻米产业技术协同专题研究解决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问题。但再好的体系, 要解决重大技术需求问题, 还是要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作为农业科研机构, 主要开展的是应用型研究, 要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模式,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研究, 与合作社 (家庭农场、农业企业) 开展“订单式”研究, 吸纳他们研发经费的注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激发动力, 释放活力。一方面要用好用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实施细则, 加快建立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 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动力;另一方面, 尽快建立一个好的政府评价方法, 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顶天立地, 创造更多更适用的品种和技术。再如淮安市委市政府聚全市产学研主体[6]打造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县区打造省级农业产业园区都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 推广一些新品种、新药肥、新技术和新资材。以期培养职业农民、新的经营主体, 为当地农业升级换代打造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3]。

3.4 普通药肥和装备易物化成果采用市场机制推广示范

市场运行机制就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动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实现社会经济的按比例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普通药肥和装备易物化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尊重乡镇农民的意愿, 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推广模式来体现农民利益至上的推广原则。首先要用双向交流式的方式来充分了解农作物的即时情况, 通过技术理论指导来实现与农民的沟通。同时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 比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话等来向农民传达最新的农业药肥及装备, 通过举办科技示范场的办法指导农民使用有效的药肥和先进的装备, 节省农本, 提高效益。另外, 还要建立基层服务网络, 在农民遇到一些田间农作物生病、装备使用问题时, 可以立即有专家现场指导, 或通过网络实现与农业专家的技术交流。还要在农村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或者资料库, 以方便农民遇到问题及时查找。然后再辅以传统的培训或者讲座等手段, 加大宣传力度, 真正把农业药肥和装备易物化成果的推广工作落实到位, 真正使农民意识到有效的药肥和先进的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5 小成果、软成果 (规划、标准等) 以熟化、集成组装与方法创新来转化

小成果、软成果增效往往不明显, 要与其成果集成方能形成大的效益, 而集成中需要因时因地熟化, 形成特色, 方能取得成效。实践证明, 以科技人员领办合作社、兴办农家乐、兴办特色采摘农园, 利用农耕文化与学生科普等带动城乡统筹、利用物联网+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和农产品安全等新的转化方式, 易获得好的效果。如刘老庄影视园利用地方特色品种结合乡土文化将休闲农业局办得有声有色;吴城冬栆园利用设施大棚加矮化栽培使采摘园效益倍增;中园艺利用大棚加滴灌施肥栽培特色大西瓜, 连续2年获北京大兴西瓜节全国西甜瓜擂台赛西瓜重量组冠军, 成为全国最重的西瓜, 使得国内外科研机构纷纷来单位进行协作创新。

3.6 应用农业成果转化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

建设在各市县的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 建设在省市农业科技市场交易平台, 提供全省最新的品种、技术、投入品、装备等各类成果对接信息。通过互联网系统将各类信息传递到分店或便利店, 由互联网将科研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潜力、投入和产业化合作单位传递到总店。通过连锁经营、商品配送的形式, 建立科技服务和农资产品的“规模化采购—统一加工包装—实时配送”产业链, 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城市现代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向农村拓展, 实现了农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等联手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7]。

参考文献

[1]王以标.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J].江苏农村经济, 2013 (2) :43-44.

[2]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EB/OL]. (2015-07-22) [2016-08-01].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7/22/content_2900869.htm.

[3]冉学忠, 郭立杰, 白胜双.对铁铃市农科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0) :229-230.

[4]薛薇.农作物秸杆还田的作用与途径分析[J].农技服务, 2015 (6) :133.

[5]许竹青, 毕亮亮.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 (3) :118-122.

[6]李天来, 杨丽娟.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难解的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 2016 (5) :916-918.

工笔花鸟画色彩现代转化之探幽 篇8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色彩;现代转化

工笔花鸟画以它清新的格调存在于艺术领域中。从古至今,这类画种的艺术风格一直追求自然写实,清楚地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反映出来。因此,自然格调的色彩被普遍应用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目前,我国的工笔花鸟画已经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做作品中都出现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表达形式,特别是色彩上的探索让当代工笔花鸟画已经变得更具魅力,且很多新的审美理念被注入其中。

1 工笔花鸟画色彩特点概述

(1)色彩搭配具备独特个性。现阶段的工笔花鸟画已经取得了更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画家都更加重视工笔画的内容,给画赋予生命力。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创新,而不是要坚持一成不变,尤其是在绘画的色彩搭配上不能够与别人雷同,否则就无法体现工笔花鸟画作品中的差异性,失去了自己的绘画特色。在艺术创作中,更加注重的是工笔花鸟画色彩搭配的创造。在继承前人优点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观察绘画中的色彩搭配特点,

(2)与西方色彩搭配相结合。当代工笔花鸟画不仅吸取了国内艺术前辈的风格,同时还善于挖掘民间的绘画特点,也吸收了国外绘画大师的技巧,让艺术家们从绘画中找到更多灵感,除此之外,他们还走进大自然,从自然中寻找新境界,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在繪画色彩搭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在色彩搭配上非常单一,而且很容易被模仿。不过现阶段的工笔花鸟画色彩搭配上发生了很大突破,画家们开始追求具备创新意义搭配方式,使绘画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以中国当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杨瑞芬的作品来看,她的作品就体现了非常明显的色彩搭配上的个性化特征,其作品《兰》与《丽日》在色彩搭配上花了很多心思,画面中有些重叠的部分,甚至有可能会交织为一片,赋予画面丰富的内容,使整幅图变得充盈,并具有艺术感。把原始的生态环境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完全赋予大自然生命。

(3)色彩搭配中体现出新的艺术气息。中国的工笔花鸟画非常重视写实,并且十分讲究形神兼备。工笔花鸟画画家也一直遵循着这些原则,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突破。当代工笔花鸟画应用了很多现代结构意识与构成意识,工笔花鸟画画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告别了传统单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进行色彩搭配的手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画家都喜欢在搭配图画色彩之前,将客观事物的形态进行重新思考,然后将它组合完全,最后对其进行构建,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了构建出一幅完美且和谐的工笔花鸟画,并且给这类画赋予时代特色,使其不仅具有装饰性效果,也具有时代气息。

在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的色彩过程中,画家们对事物的强弱处理要求非常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现实事物的概括及其经过加工之后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体现实际上把以往的视觉习惯完全打破,并添加了新的内容,欣赏者能够从绘画的色彩搭配中感觉到更多具体信息,这表明,目前,工笔花鸟画在色彩搭配上已经变得更具特色。尽管现阶段的颜料搭配风格在不断变化,不过在工笔花鸟画中,其物象造型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2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转变

(1)色彩与大自然颜色十分接近。工笔花鸟画在我国已经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自然界的草、花卉、禽类以及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全都可以通过工笔画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将现实事物变得艺术化,在被艺术化的大自然景象花与鸟都更具典型性,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可与热爱,因此,工笔花鸟画越来越具有欣赏价值。除此之外,工笔画在色彩方面的转化非常大。

现阶段,工笔花鸟画更加注重自然格调,它与西方的油画存在很大差别,西方油画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心境,并把重点放在色彩搭配上,而工笔花鸟画画家则喜欢以大自然的颜色为依据,对画的色彩进行构思与搭配,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既可以是单纯的黑白搭配,也可以是与大自然相呼应的色彩。在对其进行欣赏时,也可以理解画中的含义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2)色彩构图的搭配更协调。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色彩构图搭配上花费了很大工夫,画家不会再将思维仅仅局限于大自然的情景再现中,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色彩构图思想,把自然界的风格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于一体,通过双向的衬托与搭配,构建出完美的工笔花鸟画,使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力大大加强。

除此之外,为了改变传统画面色彩过于单调的缺陷,画家们还借鉴了国外绘画大师的风格,并研究他们画面颜料搭配的风格,然后以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为依据,在创作过程中合理引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手法,实现画面色彩搭配方式的多样化。

(3)色彩中注入新元素。中国画的色彩在传统使用上存在很多特点,且具备非常独特的效果,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很多原料易掉色,色彩颜色不够鲜艳,掉色难度大等,中国的工笔花鸟画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绘画的影响,导致审美观比较单一。现代化的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原料使用中已经增添了很多新材料,使绘画在色彩上的表现力更强,色彩颜料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另外,还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与绘画风格,应用了很多高温结晶材料。新的色彩原料具备很多特点,例如色质颗粒不等、色域广等,与传统颜料相比,新材料的材质美感更胜一筹,且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给很多画家提供了灵感和发挥空间,一些新型的创作手法也因此被创造出来,

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由于现阶段,人们对艺术作品在态度上变得更加包容,艺术创作环境也相对自由轻松,工笔花鸟画融入了很多新理念、新工具和新材料,并对比不同类型画家间的风格,借鉴其中的优点,使得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目前,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从生活中找题材,把工笔花鸟画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从其中可以感受出更多新意境,且具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从现阶段我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在绘画技巧与使用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突破,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有利于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首先对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析了工笔花鸟画色彩搭配在新时代的转变,发现其中存在很多新突破与新创造,为画家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工笔花鸟画在今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丽芳.从创作《鹅、鹅、鹅》思考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情境表达[D].苏州大学:美术,2012.

上一篇:形形色的人五年级作文大全500下一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