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这项先进的教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各个领域之中且受到一致好评。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如何合理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创新进行一定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当代语文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自从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教育理论随之形成了新的面貌。虽然近几年来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渐趋成熟,但语文教育实践的效果在总体上不容乐观。语文教育实践仿佛很难走出原有的窠臼,冲出习惯的框架,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给新的教育理论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是因为理论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与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措施还没有形成。要想解除这种阻碍,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的教学管理将有助于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是语文教育的发展不容忽略的一个新课题。语文教育实际就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中协调地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活动。

管理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的活动,就存在着管理问题。有自我管理,更有组织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经济”,在如今已是公认的道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育: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

这里所说的语文教学管理指班级教学层面而言,而非各级语文教学行政管理,是班级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语文教学过程以便协调地完成语文教育目标的活动。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对语文学科来说尤其重要。语文教育实践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只是还没有把它系统地总结出来。一旦它被成功地总结出来,将极大地推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当代的语文教育理念的落实呼唤科学的语文教学管理,而科学的语文教学管理必能够给语文教育的成功提供足够的组织保障。所有成功的语文教育都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魏书生先生的语文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一、全新的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现代教育目标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育目标由此也作了调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样来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并且进一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陈述了各学段的阶段目标。

仅从这个纲领性文件上就能看出语文教育任务的多样和繁琐。它涉及到学生成长的道德品质、人生态度、学识修养、个性人格、学习习惯方法及知识能力水平等多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的发展的基本素质;而且每一方面的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反复的熏陶和训练中达到。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使学生在基本语文素养上有较大的提高,并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组织不得力就会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处于疲惫状态,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语文教学目标的复杂性是语文教学实践的第一重障碍,给语文教师带来许多困惑,甚至形成“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它要求教师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更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学识修养、情感状况、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各方面,相对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了组织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育改革难以推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实践实行科学的目标管理,准确分析各个具体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在阶段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完善地执行组织计划,恰当地把握组织效果。

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共同的感受是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魏书生先生在语文教育中利用科学的教学管理很好地帮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管理工作,并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首先,合理计划统编教材与课外读物的时间安排,利用一学期中两周的时间完成统编教材的学习,其他时间利用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其次,还指导学生有效地控制时间,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大到终生、十年之内,小到一学年、每一天,让学生天天有任务,时时有事做,在积累中进步。如规定一年要写十万字语文作业,四十篇作文,六万字日记,读一万页课外书等。并且,将完善人格、培养个性、传授方法等工作融合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

魏书生先生的教学管理计划具体,组织周密,如培养习惯有五个环节,分为: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和进入轨道。目标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兼顾与其他学科的时间关系,制定自检、互检、教师抽查的制度,最后形成习惯,达到管理目的。学生在具体的指导和合理的计划下,明白自己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如何做,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学工作由此得到稳妥有序地展开,而教师因为抓住了控制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工作也逐渐变得轻松省力。

二、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的把握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实践性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就强调把听说读写的权利还给学生,并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放到社会生活之中,打通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更强调学生要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在课堂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本身是复杂和琐碎的。它不像其他课程的能力目标那样是一条线贯穿下来,前后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一个环节的训练完成接着是下一个训练,衔接紧密而且不容颠倒,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能力之间,也有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内在的影响,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并且影响的程度也是有限的。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听说读写能力不平衡是常见的现象,或长于听说,或长于读写,顾此失彼。多头绪的语文能力训练给语文教育的设计造成极大的困难。现实中的语文教育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往往只抓读写训练,放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违背了社会发展决定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律,违背了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教育实践本来就存在相当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缺陷,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的短时间小范围的训练走向社会大背景下的以应用为目的的训练,学习范围的扩大和训练目的的明确更给语文教育实践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协调课内的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之间的关系,科学地规划各项训练占有的时间阶段,还要协调课内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的关系,合理组织安排社会实践的项目任务,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所以,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魏书生先生不仅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注重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把握住每一个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机会,而且还组织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善于作社会调查。在班主任工作中,把每天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安排成游戏、竞赛、野游、到社会做好事等独特的课程,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心灵体验,给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魏书生先生还善于组织零碎的时间来满足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如早晨锻炼身体之后,用三十分钟做“记忆力体操”,早自习用五分钟抄写格言,课前七嘴八舌的说话训练,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做约十分钟的语文游戏,而犯了错误写说明书的发明,更是将语文能力的训练与人的成长结合起来,一举数得。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实质是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的价值,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合作的特点。

这一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语文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育以教师为主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接受者和被训练者,充当知识的填充器的角色。这种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被迫接受机械训练,缺乏生本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角度的精神对话,无法获得心灵思辨、情感体验和人格发育多方面的进展,磨光了作为鲜活的生命体的灵性、才气和激情。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学习的主角。它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和智能潜能的前提下,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语文学习中心灵得到充分的释放,精神得到完全的充实,在轻松、和谐的集体生活中获得共同的进步。

师生关系转变以后,教师将以“平等中的首席”的面貌出现在教育过程中,负责向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最佳选择的条件,是语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控制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强调教师的管理职能。这时候语文教师的管理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完成训练任务,而要在更广泛的语文实践领域周密的计划、完善的组织和悉心的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中,独立地、有创意地实现教育目标,获得独特的语文创新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观念是构建科学的语文教学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依据。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下的语文教育也存在教学管理的问题,那只是对僵化的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被动的实施,对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过程的“控制”,目的在于用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的“知识罗网”罩住学生。科学的语文教育管理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集体合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学生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促进语文教师管理职能的完善和发展。

魏书生先生反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本着这一原则他在教育中养成和学生一起商量的习惯,建立了互助的师生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对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分步骤,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启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采用四个步骤,即自我分析、启迪欲望、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也有四个步骤,即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单就自学能力还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几个角度培养,并且逐渐教给学生读语文书、读一类文章、批改作文等方法。在具体周全的教学管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秦训刚 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

[5]王玉琛.魏书生育人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谢晨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周红心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谢 晨 周红心

语文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试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

摘要: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这项先进的教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各个领域之中且受到一致好评。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如何合理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创新进行一定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与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种方式“百花齐放”,教师在提升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教学过程中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1]。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积极作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提高感官体验和探究欲望,还可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体效率与质量,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分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两大注意事项

(一)避免“拿来主义”

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全面发展到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并且已经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每一个领域也是大势所趋。但实事求是的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在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必须要首先注意一点,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水平,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避免“拿来主义”,完全利用各种网络素材以及视频影像音频等教学模式,应当结合课文内容“以生为本”,有选取性和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2]。

(二)杜绝“屡试不爽”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明确一点: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教学方法和与教学模式的一种,教育还应全面化、综合化、多元化,绝不能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屡试不爽”且“过分依赖”。对于小学生们的教育还是应当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以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让小学生们能够可以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感悟时间,坚持杜绝信息技术成为课堂主人的情况发生。

二、现阶段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三大策略

(一)教師备课环节:校方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交流平台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而言,备课无疑是课堂导入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加强一些教学心得与教学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得到迅速的全面化提升。信息技术能够让这一环节更为优化和完善,校方在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及个人备课时都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管理与指导。学校可以设立一个电子网络备课公共平台,将所有语文教师的备课情况以及备课细节组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一交流平台,教师们能够针对现阶段小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听讲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实时的、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并且由主导教师将每一节的备课方案以及电子教案进行分享。教师们在这一交流平台中进行群策群益的集体研究与讨论,积极修改与扩充,形成最佳教学方案。信息技术利用在备课环节,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面对一切教学问题和教学困难,都能够做到提前备案,综合考量,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游刃有余。

(二)课堂教学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全面发展升级,让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行其道”,教师们有了多媒体技术,能够让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彩,丰富可读。举个教学例子来说明,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阅读课文,划出重点,指导学习。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步骤上进行创新与升级。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在正式授课之前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将相和”电视剧的视频小剪辑,让学生们能够立体化、直观化的通过剧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充分了解和认识“廉颇与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国之情。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设置法,为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将相和”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方是谁?你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这种较为开放性的教学话题必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通过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以及本课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的语文视野不但更为开阔,而且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三)教学反思环节:信息技术反馈学生真实学习体验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们做的比较弱的一个环节。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不足并且不断完善改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反思具有积极的反馈作用。举例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落实情况创建一个“教学情况总结表”,在每一节授课之后将教学过程中问题、得失以及最重要的学生反馈进行认真记录和总结。通过冷静客观的教学反思,教师不但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具体情况以及学习需求,还能够通过学生们反馈出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验不断总结与思考每一个教学细节中缺点与不足,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思路,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综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采取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与方式,力争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学良,范德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30-131

[2]翟艳春.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优化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17

作者:李亚梅

语文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对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色的思考

语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重要的工具学科和基础学科。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影响其他学科,还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在实践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管理、质量评估、教材应用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各类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了解现状,对症下药,才能使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现代语文课程的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准确把握汉语教育的特点,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建立动态开放的教学课程。这一思想的要求对于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专业化意义重大。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社会工作的联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较强的书面语言操作能力,这些与语言实践密不可分。例如:对于护士学校的学生来说,与未来的病人打交道需要很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患者有效沟通,就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但是,这样的知识是基于学校良好的语言教学的前提下得到的。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织

很久以前便有文道之争,这也是对于语文如何定性的关键。尽管许多教师认识到汉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职业教育正在日益推动就业导向,文化课已经成为专业课的工具。人文主义与工具主义的斗争甚至一度模糊了汉语教学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汉语教学的质量。

(二)系统性和周期性的矛盾

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周期被压缩,而语言是可以融入生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载体。调试教学周期和教学体系难度很大,这使得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另外,由于缺乏学术压力和学术成就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的教学上。

(三)开放性和传统性的冲突

与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学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业务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遵循普通教育思想,内容体系也缺乏一定的完整性。能力训练、趣味性和人性化功能较弱,与当前学生的生活和职业距离相去甚远。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论从教育教学,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就学生語言角度来看,有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有些人无法正确写出最基本的词句;第二,许多学生对学校教育一无所知,他们在课堂上缺乏活力,无所事事,甚至出现逃学现象;第三,部分学生表现为思想空洞,对优雅文学毫无兴趣;四是教育理念不正确,使得学生认为分数比能力更重要。

四、对中职语文教学体现职业特色的思考

(一)开发校本教材,突出职业特点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当前教育环境下,对职校语文教学目标探索的积极尝试。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学校一方面根据中职阶段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调整教学比重,弹性安排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中,在注重语文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实用文体的教学的同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精心挑选教学材料,灵活掌握教材难易尺度,加强与专业紧密的结合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以学科为本位和课程内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从单纯的语文教学逐步转向专业语文教学,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校本教材开发中,要深入专业,走近学生,合理安排第一课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变过去单纯的语文基础教材为新的包含文化基础、专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内容的“为专业服务”的语文教材。

(二)确定教学目标,体现职业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语言的独特功能,应与普通教育的语言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必须具备培养“专业化”的能力,将汉语教学能力与专业的职业培训相结合。可以突出专业性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其语言表现一般处于中低档水平。但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广泛的兴趣,并善于寻求新的想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建立多种学习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感觉。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教师的角色,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摸索问题,探索问题背景,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护士学校为例。一方面还可以教授更多与医学护理等相关的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他们在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的教学评估模式基本上只是考试,它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况且,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还会挫伤其积极性。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激励措施,随时对学生的态度和过程进行公正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改进的杠杆。

中职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其技能与动手能力。

教学与有效评估密不可分。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口头或行为评估来了解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是否合适。

第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课堂评估中,学生可以增加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组织“我非常重要”为主题,进行职业规划演讲活动,由学生依次作为评委,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提高职业素养;在评估其他人的作品时,相互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技能,并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教学效能的角度看,互评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统一,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第二,变换评价方式。传统的评分系统太简单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更敏感,更多的激励方式被用来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为了改进评分系统的评价方法,直接使用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样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评价可以融入辩论中,在每个学生演讲后及时发表评论,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胜方可能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站起来受到同学的掌声鼓励等,这些激励措施虽然简单,但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好的。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情况。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本文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改变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担忧的局面。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叶丽蝶

上一篇:企业企业文化汇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社区总结会讲话(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