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篇1: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针对门诊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金秀,徐青,许幼珍,等.口腔科器械污染监测分析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50-251

作者:闫芳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篇2: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关键点控制

【摘  要】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关键词】口腔科;控制感染;控制

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率多、周转快、容易造成污染,再加之器械昂贵,消毒灭菌难,尤其是涡轮手机,直、弯机头等结构复杂,腔隙多,更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内部呈负压状态,可以导致口腔中的唾液、血液、微生物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微生物可在手机内部死角处繁殖,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1]。因此,控制口腔科感染是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患者在口腔治疗中产生流血,创面易发生感染,是医院发生感染的高危区[2]。为了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1.1 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每个月进行一次感染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制定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

1.2 更新观念

必须使口腔科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口腔科在医院感染中地位和作用,视所有口腔科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1.3 组织落实

在口腔门诊成立感染监测小组,每日进行消毒液的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培养,定期分析监测结果,层层把关,实施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

2 加强细节管理,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2.1 环境要求

口腔科应保持室内清洁,每日开诊前及工作结束后各空气消毒一次,开诊前开窗通风自然净化空气,在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檫拭治疗区,每天工作结束后,室内所有的物品、诊室地面、工作台面、诊室坐椅等用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干净,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 min,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每月定期对消毒灭菌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进行抽样监测,其结果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2 加强口腔各種器械的消毒灭菌

器械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2.2.1 手机车针等耐高温器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手机使用后,将其在空转30 s后浸泡在2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30 min后,可采用超声波清洗,在洗液中应加入酶清洗剂,以加快血、体液、脂肪等污染物的溶解和分解,提高清洗效果。然后用空压机将手机空转,去除残液,擦干上油与车针一并装入包装袋,进行高压灭菌备用。

2.2.2 不耐高温的物品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2.2.3 一次性医疗用品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吸管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一经使用后须遵守销毁制度,立即就地初消毒,装入有医疗标志的垃圾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清点数目,登记发放器械必须与毁型数目相等,严禁重复使用和流入社会。

3 坚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

3.1 工作人员手卫生

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手,即7步洗手法,掌握手卫生时刻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3.2 个人防护

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及其他感染。

3.3 坚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凡是接触患者的医疗废弃物均应按规定进行分类,然后集中进行专业化处理。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做起,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切从患者出发,一切为了患者,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而且我们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郭敬珍,沈迈旗.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J].中国学杂志,2004,21(1):7678.

[2]孔玉敏,姚光慧,秦冬岩,等.口腔科各诊室空气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0

作者:赵冬英 杨钧正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篇3: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措施

(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随着HIV、HBV、HCV等多种疾病感染率的不断上升,口腔科诊疗交叉感染也显得尤为重要。口腔疾病的治疗大多都在口腔内进行,口腔科诊疗器械繁杂,并且在诊疗过程中常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因此,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有利于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

关键词: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管理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地。由于大多数口腔临床操作都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在操作过程中牙钻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等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污染机会较多,据文献报道,临床使用后的牙科手机被肝炎病毒污染率可高达50%,应高度重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中容易感染的因素

1.1室内空气

大多数口腔科诊室面积小、患者多、流动量大,通风不足。汽、水枪、牙钻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中空气和物品造成严重污染,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容易导致细菌繁殖,污染诊室空气。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

1.2诊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中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多种微生物生存,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诊疗过程中的高速和低速手机、拔牙钳等诊疗器械要进入患者的口腔直接与患者的唾液和血液接触,同时这些器械可能被口腔诊室环境、医务人员的手污染而导致器械污染。另外,HBV、HCV、HIV等病毒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可存在于唾液中而污染口腔器械。有报道,我国医院口腔器械上HBsAg污染率在5%~30%,城镇个体牙科诊所的器械上HBsAg阳性率为37%,农村诊所内牙科器械HBsAg阳性率高达62%,牙钻手机染菌量可达5×104~5×106cfu/cm2.

1.3口腔诊疗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医院对口腔器械的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清洗的质量控制没有标准,仅靠肉眼观察很难保证清洗彻底。而大多口腔诊疗器械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繁、污染严重,如手机、吸唾器、水汽枪等的内部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更难以清除,不使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有的医院对手机和水汽枪未进行彻底地灭菌,而只是使用化学消毒剂做了简单的表面消毒,其内部却残存大量的微生物。

1.4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口腔科医生自身防护意识不强,操作时自身防护未到位,往往忽视操作后及时洗手或洗手不彻底,甚至使用手套代替洗手。有些医护人员不能做到一人一副手套。但口腔疾病的各种治疗都在口腔内进行,医护人员的手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接触,加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被牙科尖锐器械刺伤手指皮肤,使口腔科交叉感染几率增多。所以,口腔科医生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有学者调查,操作后的手HBsAg污染率为9.38%,如果口腔科医生在没有及时认真地洗手,洗手不彻底甚至使用手套代替洗手可使手部细菌移位而导致患者的感染。有文献报道口腔医务人员其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

1.5使用消毒液的污染

有些医院由于没有配备酶洗制剂、超声清洗机,使器械清洗不彻底,并很容易导致消毒液的污染;加之消毒液使用时间过长(1周以上)未按照说明书的时间使用,而没有考虑消毒液使用过程中浸泡器械的清洁度、使用频率、浓度的稀释等,导致消毒液污染。

2控制感染的措施

2.1环境的清洁、消毒

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上班时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1h,以确保空气中菌落数符合标准。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终末消毒,综合治疗椅使用防护套,每天常规更换防护套1次,随污随换;物体表面每天工作结束后,对每个诊疗单元,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被患者血液、唾液或其它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面等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及时擦拭,每周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

2.2标准预防

由于从病人的病史及部分检查中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HBV、HCV、HIV或其它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有血液、体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潜在感染危险,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2.3严格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手直接接触是口腔传播医院感染的主渠道,因此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护镜,诊治每一位病人后认真洗手,因为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触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因此必须规范地洗手,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小心操作,防止误伤自己或病人,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4严格遵守清洗消毒程序,正确使用多酶洗制剂和超声清洗机

酶是生物性物质,它能接触物品的各个表面,分解机械上的污物,并促使脱离物品表面,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超声波清洗机在清洗过程中,不洁物的表面会产生表面污垢膜的破坏、溶解等现象。对有隐蔽细缝或复杂结构的清洗物,可以达到完全洗净。所以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另外,所有耐热的口腔科器械每次使用后分类包装采用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不耐热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10h,器械自消毒液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或者干燥处理后放置于无菌容器中备用。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5做好监测

2.5.1使用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指定范围内;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应每周监测。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5.2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应不低于100μW/m2。

3讨论

口腔器械已成为医源性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以及建立健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督管理机制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爆发。所以口腔器械必须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金秀,徐青,许幼珍,等.口腔科器械污染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1999,9(4):250-251.

[2]王海雪,周慧霞,左亚新,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2000,16(2):38.

(责任编辑:王尚勇)

作者:赵 婧

上一篇:招商工作安排(3篇集合)下一篇:个人工作的工作总结(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