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综述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感染综述(通用8篇)

医院感染综述 篇1

综述

综述名称:急诊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护 学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姓名:王永春

班级:13级涉外护理二班

学号:201312020242

电话:***

二〇一五年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前言:......................................................................................................3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3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4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4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4 参考文献..................................................................................................5 急诊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护

摘要:为了解急诊科院内感染的防护,文章对医院急诊科所处环境易受污染、急救工作紧张繁忙、急救医疗器械使用频率高又未能及时有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与管理。认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责任意识增强、认知程度提高,环境卫生、急救医疗器械、医疗物品、手卫生等消毒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工作。关键词:急诊科,医院感染,防护

前言: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急诊室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窗口,其特点是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流动性大。医护人员又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急救,而忽略了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带来潜在的危害。国家对急诊科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为预防交叉感染虽然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是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继续努力,不断的持续改进,使知晓率达到更理想的水平,理论联系实际,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1.1医疗器械与废弃物的污染

医疗器械残留的血液及分泌物容易引起病原菌残留,导致医院感染。一些医护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存放医疗器械和废弃物,甚至随处放置一些医疗废弃物和使用过的未冲洗消毒的污染器械,这些都会造成二次污染,给患者与医护人员构成健康威胁。1.2滥用抗茵药物

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是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急诊科病人的特点是急、重、危,为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在病因未明确的情况下常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出现细菌耐药与交叉感染。另外,滥用抗菌药物还会引起正常菌群的失调,容易出现二次感染,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可能。1.3进行侵入性操作 有报道表明,急诊科侵入性操作的比例较高,比如留置尿管、胃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还有胸、腹腔的穿刺。急诊患者在进行诊断或抢救过程中,有必要使用医疗器械或抢救仪器,如果器械和仪器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不当,会引起院内感染。据调查,使用医疗器械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另外,由于无菌观念不强,医护人员没有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也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1.4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由于急诊科为全天候工作,加上急诊监护室患者人数多、病情严重、病种复杂、形势紧急,存在各种潜在的感染因素。由于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急诊患者,常忽视手的卫生问题,或者来不及或者忘记洗手,忽视无菌技术操作,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1.5环境的污染

为了给患者就医提供方便,一般在医院大楼的一楼设置急诊科,而一楼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复杂,病种多样,病情各异,环境污染严重。另外,急诊科就诊患者多,很难做到及时、彻底的消毒,感染菌株较为集中,极易导致条件性的医院感染。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持续消毒作用的情况下,人员进入工作,仍可导致空气菌数迅速升高;人员进人频率越高,菌数上升越快。[1]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2.1经血液途径传播

经血液传播病原巳是医护人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肝炎和 HIV 等病毒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传染。医务人员被巳污染病毒的注射针所刺伤为最危险 ,传染率可达 25 %~30 %。其次是医务人员皮肤锐利器损伤而接触被污染病毒的血液和体液。如在手术和其他操作上用各种锐利器 ,损伤了医生和护士的皮肤 ,同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阳性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骨科、烧伤科、脑外科和妇产科等手术医生和护士)。这些感染因素有一定的可预防性 ,有前瞻性研究报告说明在外科医生和护士中 ,通过预防可减少 10 倍(HCV)的危险因素。

2.2经空气途径传播

经空气途径传播呼吸道疾病中以肺结核为主。传播的过程一般均为患者→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如利马大学医院工作人员肺 TB 的传播就来自于患者的病原微生物 ,由于工作人员工作场所通气和换气不够 ,像更衣室、咖啡厅太小 ,实验室没有得到很好的通风和换气 ,又加上工作人员加班时间比较长 ,工作人员中肺结核的前期征兆没有被重视 , 没有得到及时的隔离和治疗 ,使在工作人员中暴发流行。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

3.1急诊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涉及各类人员 ,包括护士、医师(含实习、进修医师)、技术员和血液透析技术员等。呼吸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根据秘鲁利马大学医院中一次暴发流行的调查,医生 TB 感染占 28 % ,医生占19 % ,护士占 45 %(含注册、实习和助理护士),其他占 8 %。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医务人员中与直接接触患者的血和体液有密切关系。3.2以感染 HBV 为例 ,实验室医生感染占 24 % , 护士占 2316 % , 医师占 2018 % , 清洁人员占1812 %3。也有人认为急诊科医生由于接触污染血液的机会多而更容易被感染。

3.3根据全世界医务人员 HIV 感染的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年第 14 卷第 6 期· 717 ·计6,护士占 3517 % ,临床科实验人员占 13 % ,非临床实验人员占 216 % ,医生(非外科)占 918 % ,外科医生占 517 % ,医务管理人员占 611 % ,看护人员占 412 % ,透析人员占 115 % ,外科技术员占 119 % ,存尸间技术员占 017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4.1为了预防血液传播病原的职业性感染 ,首先领导层要提高认识和高度重视 ,同样要建立很好的预防设施和条件 ,医务人员一定要有更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及操作规程来保护自已的健康。把所有接触的患者都要看作是传染源 ,作好隔离和预防措施 ,防止接触传染和各种环境的污染。目前有专家巳要求把注射安全、防止锐器损伤和常用预防知识列入医护学校的教课书 ,使所有医护人员都知道和了解医务人员感染和预防方法。

注射安全是要用安全注射器、带手套 ,按消毒规范去严格操作。遇针头刺伤自己的手等部位(已接触携带病毒的血液)要及时注射特异性抗体作预防。医务人员有皮肤损伤时不要接触病毒携带者和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和体液及污物。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都必须带手套、工作帽和穿工作服。手术室和产房工作人员更要严格预防 ,手套发现有破漏要及时更换 ,带锐利器材手术操作者一定要小心 ,防止损伤自己和别人的手套和皮肤。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都要及时消毒或灭菌处理 ,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和注射器绝对不能重复使用。用后要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工作人员的活动场所要按时进行消毒处理 ,尤其是疑有感染患者活动的场所 ,还包括拉圾的处理。

4.2目前美国 CDC 要求肺结核隔离病房达到负气压 ,并要求空气直接排出室外 ,才能防止病房细菌的空气传播。防止肺结核传播就是要有很好的病房隔离措施 ,工作人员要戴口罩 ,穿戴隔离衣、帽和鞋子。工作人员的各种公共场所不能过小 ,同样还需有很好的空气流动设施。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有感染征兆 ,一定要及时检查、诊断、治疗和隔离 ,以防相互传播细菌。实际上在美国也还有隔离病房不符合美国 CDC 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要人们重视。要求医院对 TB 进行很好的监控 ,需有强而有力的感染监控计划和要求 ,强力呼吁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 ,保证早期隔离 ,特别是潜在感染 TB 的患者。有早期征兆的工作人员也要按 WHO 感染控制和直接监督治疗的要求去执行。

4.3.1完善培训教育制度首先完善医院感染培训教育制度(包括激励机制),成立医院感染培训领导组,组长由分管教学的院长担任,副组长由院感科科长担任,成员共10人。承担授课培训的老师,职责明确,内容固定,每讲一节课,医院奖励100元。

4.3.2深入科室培训根据科室管理情况,医院感染科深入到相关科室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培训方式有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等,并按计划进行,及时有效。

4.3.3下发应知应会的院感内容每月由医院感染科下发5~6道应知应会的相关试题,简单易掌握。次月对上月的应知应会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抽查。

4.3.4试卷考试每半年进行对全院进行1次试卷考试,试卷内容科室不同内容也不同,试卷按时统一回收并进行打分。

4.3.5规范培训对象临床医生包括研究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护士(全院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医技人员,后勤人员,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药剂科人员,行政人员。以便在培训中归位互不影响。

4.3.6参加院外培训每年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带领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参加省级、市级的医院感染培训。培训结束后,要求参培人员写出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并在相应的科室进行讲解,和大家共同学习。

4.3.7加强考核将培训档案的管理建立成每科一人一档。对各种培训的结果记入每个职工的档案中,并纳入医院感染绩效考核。有结果分析,对掌握不好的科室深入科室再进行集体或单独指导。

4.3.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考文献:

[1]张爱萍,杨琼,陈燕,等.重症监护室空气消毒效果与人员活动频率关系的研究口.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2):237—238.

[2]何红燕,林伟青,黄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07—1409.

[3]田建国,吴建红,李学惠,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调查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24—326. [4]钱远宇,孟庆义,黄先勇,等.急诊科感染患者临床高危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05—106.

医院感染综述 篇2

1 有效的预防机制

1.1 健全管理检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器械打包护士、感染监控护士组成。科主任、护士长主要抓成员的养成教育和环节质量跟踪。器械打包护士负责落实物品定期的消毒和灭菌。感染监控护士则负责定期手术环境、物品表面及手术人员手的检测、结果分析、资料存储及信息上报工作[3]。

1.2组织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培训应重视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学习, 以《消毒技术规范》为指南[4]。采取多样化形式 (集中、分级、院内网上)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规章。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执行[5], 只有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及规章制度, 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6]。

1.3 完善布局

控制手术间环境, 严格划分洁净区, 清洁区及污染区, 且标志明显, 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染通道[7]。

2 有力的管理措施

2.1 人员的管理

2.1.1 医护人员及学生的管理

进入层流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着装, 需穿着严格消毒过的专用衣裤、鞋帽和口罩等, 并在离开时将其脱下放在指定位置[8]。加强护生感染教育、严格全程控制[9]。

2.1.2 参观人员的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每台手术参观人数不超过2人, 特殊感染手术无关人员拒绝参观[10]。实习学生参观手术:只能参观本科手术, 不得跨科参观, 不能窜台, 有特殊情况需要参观, 根据垂直层流对手术台周边的特殊要求, 参观者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 不得任意穿行, 并离台1m[11]。

2.1.3 患者的管理

患者本身携带感染病灶或衣物引起污染, 术前应对患者感染灶进行清创处理, 用无菌辅料包扎, 术前嘱患者洗澡, 换干净病员衣服, 进手术室换鞋, 戴一次性帽子, 术区严格备皮, 患者物品严禁入手术室[12]。

2.2 物品的管理

2.2.1 各类管道的消毒处理

吸氧皮管、麻醉机管道、湿化瓶、止血带、压脉带、血压带、体位垫等需要反复使用的用物, 术毕用1 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13], 还可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或三氧消毒机照射1h以上, 保存备用。感染手术用过氧乙酸处理[11]。

2.2.2 手术后器械的处理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供应室直接设在手术室下面, 手术室污物通过污物间的污物电梯直达供应室污物清洗室, 经正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冷却后再集中通过无菌室的清洁电梯直达手术室无菌室, 分类处置[14]。

2.2.3 医疗废物处理

对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严格分类, 前者使用黑色塑料袋, 后者使用黄色塑料袋, 对感染手术后使用一次性用物、辅料、组织等用特殊标志的塑料袋扎紧, 送指定地点焚烧[2]。

2.3 空气的管理

手术间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温度:22~24℃, 湿度:40%~60%, 每天术前30min运转净化空调系统, 长时间不用的洁净手术间除做好风口等清洁工作外, 应提前开机3h[15]。手术室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以气溶胶状态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16]。因此, 应杜绝人员随意走动, 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17], 术中减少人员走动, 避免在室内抖单, 连台手术应间隔15~20min, 尽量排尽前台手术尘埃, 保证手术间洁净度[18]。

2.4 手术间环境的管理

手术间物品、仪器存放过多、高低不一将会造成卫生死角, 影响气流流通, 从而增加细菌与灰尘聚生, 降低层流质量, 使手术间空气含菌量增加[19]。因此, 只有让手术室在手术完毕后空置才能更好地保证空气的质量, 即在手术开始前将手术所需物品、仪器用推车送至手术室供手术使用, 手术结束后将仪器、物品用车送出手术室外到准备室进行清洁消毒后备用[20]。

2.5 净化设备的管理

手术室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负责检查层流控制板上显示的数据, 定期对净化系统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21]。每周清洁过滤器, 定期检查更换, 以防受到污染。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情况, 初效、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更换1次, 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1次, 回风口每月清洁1次, 以确保尘埃过滤效果。

3 严格的操作规程

3.1 无菌技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无菌技术的保障[2]。

3.1.1 术野消毒

Ⅰ类、Ⅱ类手术切口由切口中心点向外周消毒, Ⅲ类切口由外周向内消毒。

3.1.2 术中保持无菌

手术人员双手应保持在脐以上, 肩以下, 两侧不超腋中线。巡回护士向台上添加无菌物品不能跨越无菌区, 给术者擦汗时, 术者头偏向一侧[2]。

3.2 外科洗手

正规的外科洗手, 手清洁是用肥皂和流动水把外来污染菌冲掉, 手消毒是用泡沫型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 达到消除或杀灭手臂部暂住菌和常住菌的水平。有效的外科洗手与洗手刷的一用一高压灭菌、洗手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洗手的范围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

3.3 感染手术的操作流程

3.3.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应计划周到, 手术间挂隔离手术牌, 将术中不需要的仪器和物品转移它处, 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用物一次备齐, 放置适当位置, 避免临时添加, 影响手术进程, 增加感染机会。手术间外, 应准备0.2%过氧乙酸洗手或9250爱护佳免洗手快速擦手剂。

3.3.2 术后处理

感染术后的污物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纱布、手术衣裤、帽子口罩、鞋套等各种污染物品, 装入专用密闭、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 专人收集焚化处理。术毕手术人员用过氧乙酸洗手或9250爱护佳免洗手快速擦手剂擦手, 更衣帽、更鞋, 离开手术间。

3.4 强化卫生清洁管理

层流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 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 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一次, 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4 科学的检测手段

4.1 空气检测

为了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区沉降菌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22], 培养皿的数量根据手术间的实际面积与级别来确定。放置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处于同一水平线。采样时手术间要处于清洁、静止、密闭的状态下, 采样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入, 整个过程符合无菌技术要求。采样后及时送验, 及时取回监测报告, 并将检验结果登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质检本上。如发现细菌菌落数超标, 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23], 同时上报院感染科。

4.2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每月定期做好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消毒锅 (柜) 、消毒液腹腔镜、麻醉机管道、湿化瓶、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及监测。

5 小结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 其整体的洁净程度和所提供的手术器械等一切用品, 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护理人员如何做好层流手术室管理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监测管理的手段和水平, 才能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轨道,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不断提高质量, 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24]。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手术室感染控制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1]。为了有效的控制手术室感染,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是必要的。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 手术室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手术物品的消毒隔离与检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是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医院感染综述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60-02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医院感染综述 篇4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hospital infections)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简称hai)。笼统地说,它是指医学教育网原 创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新的诊断标准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在医院感染诊断中首先应明确下列判别是医院感染或非医院感染的原则: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控制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亦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或可预防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及探视者,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近年来,有些人将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他人的称为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的称为环境感染;病原体来自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医疗行为所致的称为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s),统称为外源性感染。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 篇5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3、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向区县院感质控中心上报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4、开展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效果进行评价。

5、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监控平台的信息

6、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二)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制度

1、医院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做好签到记录。

2、医院职工每次参加培训记学分1分,医院对每位职工建立学分登记表,每年每人不少于10分。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年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习班,每年学分不少于3分。

4、每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80分合格,不合格进行再培训,补考合格。

5、建立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软件卷宗。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后上报区县院感质控中心。

2、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3、监测资料归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软件卷宗。

(四)医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1、医院指定地点建立拖布清洗池,在拖布清洗池旁边设置拖布架或挂钓。禁止各科室将拖布放置室内,禁止将拖把倒立。

2、医院卫生洁具质量便于清洗、消毒,禁止用鸡毛、桔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3、建议与有资执的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证清洁卫生质量。

4、地面清洁:过道每日拖3次(8:00;11:00;15:00),室内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日1--2次更换垃圾袋。

5、物体表面清洁:每天上、下午各1次。

6、病区内床头柜、床单元清洁与消毒:每日用消毒桌巾擦拭(250—500mg/L含氯消毒剂),一桌一巾,一床一巾。

7、卫生间清洁与消毒:每日更换卫生间生活垃圾袋,地面用挂在卫生间的专用拖布清洁地面,用除垢剂清洁便池。

8、每次做完清洁卫生后,立即清洗、消毒卫生洁具、桌巾,晾挂在固定的位置,待干。

9、各区域负责人每天检查卫生,做好记录。负责保洁管理的人员每周检查卫生,做好记录,对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五)医院消毒制度

1、医院病区治疗室、外科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预防接种室进行空气消毒,购置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建立空气消毒记录。

2、病区治疗室、外科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预防接种室指定当班人员每日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建立物体表面消毒记录。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六)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确定医院使用消毒剂种类,物体表面消毒剂、皮肤消毒各选1--2种,每年一次讨论决定是否更换。

2、空气消毒设备使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设备,保证对人、设备无损害。

3、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强度,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3、消毒剂、空气消毒机证件保存至使用期内。索“卫生部许可批件”、“企业生产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

4、建立电子档案和卷宗。

(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购置,各科室不得随私自购置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2、一次性医疗用品证件保存至使用期及效期内。索“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企业生产许可证”、“批检报告”。

3、设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库房,上架存放,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

4、一次性用品不得复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

5、建立电子档案和卷宗。

(八)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在诊疗场所配手卫生设施。

2、手卫生设施包括水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干手纸巾、垃圾桶、洗手图。

3、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接触废物后必须洗手。在无明显污染情况下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4、六步洗手法人人掌握,考试合格。

5、每季度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一次,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一次。

6、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九)隔离制度

1、医疗机构的建筑用房区域划分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医疗机构统一购置合格的医用防护措施,各科室不得私自购入使用。

3、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操作时要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依据诊疗病种的不同实行额外预防。

4、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十)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1、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必须是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无菌包,不得私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无菌包放置在无菌物品柜或无菌物品箱内保存。

3、无菌包在效期内使用。

4、使用后器械在自来水下冲,冲后无明显血迹,再用使用后包布简单保护放入使用后物品箱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回收进行处理。

5、外来手术器械不得直接进入手术室,应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后方能使用。

6、植入物需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必须购置专用医疗废物桶、利器盒。

2、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标识清楚,防盗、防鼠、防蚊。

3、各科室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登记本,暂存处建立医疗废物收集登记本、与特垃公司交接登记本,各村卫生站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4、医疗废物分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分为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五类,基层医疗机构药物性(玻璃瓶、输液瓶)、化学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很少有,少量的可以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纸盒、未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包装袋不属于医疗废物,按生活垃圾处理。

5、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使用后棉签、敷料、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放入医疗废物桶内。

6、损伤性医疗废物包括:注射针、输液针、缝针、刀片、安瓿等。

7、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投放。

8、对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必须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每周对医疗废物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0、医疗废物暂存处每日清洁、消毒地面,并做好消毒记录。

(十二)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污水处理器正常运行,做好运行记录,每日监测余氯含量,做好记录。

2、未购置污水处理器的医疗机构各种废水肺炎及感染性液体等在排放前需进行消毒处理。

3、医疗机构指定的负责人每周进行检查。

(十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早晨、每台手术结束后由护士做手术室清洁卫生,其它区域由卫生员每天做卫生。每周末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参与手术间室大卫生。

2、空气消毒:术前30分钟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术后关闭空气消毒机。接台手术清洁卫生做完后继续开启空气消毒机15分钟方可进行下台手术。

3、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感染手术在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在地面、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4、使用后物品、医疗废物处理:每台手术结束后,做好手术布类、器械、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工作,使用后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布类放入污衣袋内送洗衣房,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送医疗废物暂存点。

5、医务人员出入室管理:非手术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更鞋处鞋必须入柜,更衣处衣服必须入柜,工作人员严禁穿病区工作服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工作人员严禁将手术衣穿出手术室。

6、卫生员职业防护管理:卫生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更鞋、戴一次帽子、口罩、穿干净工作服,工作服每日更换,做清洁卫生、接触污物必须戴橡胶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7、手术患者管理:患者进入手术室穿干净病员服,戴帽子。

8、患者皮肤准备: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沐浴,需要备皮的患者进入手术室术前由护士备皮。

9、预防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4℃±2,湿度控制在50~60%,术中监测皮温,不低于36℃,术中所用静脉输液、切口冲洗液、会阴冲洗液均要在恒温箱内保持恒温。

10、控制血糖:高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才可做手术,术中由护士监测血糖,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要监测血糖。

1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0分钟~2小时在手术室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次,手术超过2小时追加1次。

12、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病历上。

13、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十四)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7:00、14:00拖地、打帚厕所,每日8:00、11:00、13:30、16:30、20:00拖过道,随时保洁,保持病区整洁。

2、物体表面消毒:每日8:30前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床头柜一桌一巾消毒,物品放置整齐、规范。

3、病房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在病人出院后进行床单元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更换。

5、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6、换下的布类物品不在病区内清点,立即放入污衣袋内,由洗衣房收回清洗。

7、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按感染性、损伤性分别放入医疗废物桶内,利器 放入利器盒内。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暂存点暂存,科室与暂存点工作人员做好交接登记。

(十五)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室内墙面砖上顶,配空气消毒设施,温度湿度适宜。配备操作台、液体及药品柜、无菌物品柜。

2、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清洁物品,侧面挂锐器盒,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治疗车下层桶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立即清理,不在治疗内停留。治疗室内不设医疗废物桶。

3、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在污物处置间进行处理,污物处置间设置感染性医疗废物桶、利器盒、生活垃圾桶,设置消毒液配制桶、消毒剂、消毒液浓度测拭纸、消毒巾。

4、进入治疗室戴帽子、口罩。

5、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前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每日上、下午做清洁卫生。

6、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7、病人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8、一次性物品脱外包装进入治疗室,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

9、严禁治疗室里设小药房由护士按医嘱配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0、严禁在治疗室内进行门诊肌肉注射。

11、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十六)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隔离措施一定到位。

2、设置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放置饮水机、水杯等生活用品,检验材料库房。工作区设置大、小便、分泌物检验区;血液检验区。

3、检验区设置操作台,物品存放柜。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类放置。

4、医疗废物桶处于密闭状态。

5、进入检验区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接触大、小便、分泌物标本戴手套。接触标本后、脱手套后洗手。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静脉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7、每日下午工作结束清洁、消毒物表、地面,清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

8、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十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做室内清洁卫生。

2、空气消毒:每日清洁卫生后通风或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3、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地面、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4、配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

5、使用后物品处理: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若未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口腔诊疗器械需在独立的清洗消毒间内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符合要求。

6、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交医疗废物暂存处。

7、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上班。上班前、下班前洗手,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洗手,脱手套后洗手,接触污物后洗手。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口腔牙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配足基数,使用后集中消毒灭菌处理。

9、碘伏使用一次性包装碘复,使用时写开启时间和效期,使用时间7天。

10、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

11、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牙钻灭菌标识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

12、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十八)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配无菌盘,侧面挂锐器盒,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2、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3、病人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4、针灸针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放入锐器盒内,严禁重复使用。

5、配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十九)计划生育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总面积大于50m2,非限制区设病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术后休息间、卫生间、污物间;半限制区设办公室、清洁库房;限制区设洗手区、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2、手术室大于20m2,地面、墙面、天花板及边角光滑便于清洁消毒,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活动门,有纱窗。

3、清洁卫生:每日早晨、每台手术结束后做清洁卫生,每周末做大卫生。

4、空气消毒:术前30分钟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术后关闭空气消毒机。接台手术清洁卫生做完后继续开启空气消毒机15分钟方可进行下台手术。

5、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6、使用后物品、医疗废物处理:每台手术结束后,做好器械、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工作,使用后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送医疗废物暂存点。

7、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8、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二十)外科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

2、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无菌及清洁物品,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侧面挂锐器盒。

3、配换药凳、体位架。

4、使用一次性清创缝合包、换药包。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5、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统一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严禁自行清洗、消毒灭菌外科器械。

6、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二十一)门诊注射室、预防接种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配置紫外线消毒灯,空调。

2、设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无菌及清洁物品,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侧面挂锐器盒。

3、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前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4、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5、预防接种、肌肉注射使用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6、一次性物品脱外包装进入接种室,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二十二)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须设置洗衣房,严禁保洁人员将医院布类衣物带回家中清洗。

2、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上班,上班前、下班前洗手,脱手套后、接触污物后洗手。

3、清洗间工作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戴橡胶手套,穿防水衣、防水围裙、防水鞋。

4、布类物品分类进行清洗,工作人员衣物、病人衣物分别在专用洗衣机内清洗;手术室带血布类单独进行清洗。

5、晾晒干后的布类进行分类、折叠、储存。

6、每日完成洗涤工作后做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消毒洗衣机。(二十三)心电、超声检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理室内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保持室内整齐。

2、每日做室内清洁卫生。

3、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

4、电极、超声探头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消毒。

5、超声探头一用一消毒或一用一更换隔离膜。每日工作结束后超声探头进行擦拭消毒。

6、每日更换检查床床罩。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篇6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业务院长担任感管委主任、医务部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各临床医肢及相关职能部门科主任(副主任)及重点科室护士长提任委员。感染管理科由2名专职人员组成,一名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使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感管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院工作进行布置,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进行质量监督评价,提出措施及建议。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感染病例上报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奖惩制度,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制度,建立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液的使用浓度、更换时间等,输液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各科室空气、物表和消毒液监测制度,消毒机监测登记制度等,并定期检查,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如无菌器械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感染率、漏报率、切口感染率、药敏检测及抗生素使用率等。及时反馈,与目标责任制及奖惩挂钩,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医院感染的监控

1、开展感染率及漏报率的监测,由感管科每月对全院进行前瞻性调查,进行重点科室目标性监测。各管理小组填报感染病例报表。感管科统计全院的感染率,部位感染率,漏报率及科室感染率、漏报率。每月进行双向反馈,漏报率必须控制在≤10%,院内感染率≤7%。

2、抗生素使用率及病原学检查监测:每月及季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反馈。及时通报到各科室,逐步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60%以下;微生物送检率达到50%以上,规范标本的收集方法及细菌培养。

3、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监测:定期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输液反应或重大事件,由科室及时上报医务部、药剂科、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及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三、微生物学监测

1、每月对全院的空气、灭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问题严重的到科室召开专题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检查(1-2次/周)。各科进行消毒液浓度监测。每月进行上述相关项目检测。重点科室重点监测,各项指标必须达标。

2、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器械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感管科监督检查“三证”,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其供货质量,使用后集中回收率100%。

3、新建设施标准审定:对新建设施进行布局、环境卫生学指标检测,提出审定意见。

4、所有参耐湿热的器械全部使用高压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液浸泡器械。

5、根据卫生部对内窥镜室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制定科室制度,并监督执行。

6、保证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四、医院的污物(水)处理及消毒

1、各科室医疗污物需排放至医疗废水专用下水道,医疗污物分类密封后才能投放垃圾暂存间。

2、医疗废物由保洁部派专人统一收集后,送“金川公司”统一处。

3、污水处理每季度采样送市疾控中心监测,并提供结论资料。

4、洗衣房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收、送衣物车洁、污分开,传染病被服病房封闭送洗衣房后单独消毒洗涤,洗衣房对工作人员被服及病人被服分机洗涤、消毒,感管科定期监测。

五、继续教育

1、有计划地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外出学习或院内办学习班、讲课、科室专题讲座、考核等形式完成培训,并有记录。

2、将各种培训资料发放到科室,由各感管小组根据感管科布置的培训任务组织本科室人员的培训,每年组织全院性考核1-2次。

六、感管科工作人员需经常深入病区,指导、检查、接受咨询、落实各项制度,并进行质量考评。

呼吸机相关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综述 篇7

1 导致呼吸机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

目前临床上对呼吸机相关感染治疗已有丰富的经验,但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及病原菌的变迁导致呼吸机感染的治疗变得复杂[2]。一方面由于呼吸机感染具有流行性及地方性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医院、地区中,致病菌的流行性存在差异性,临床上需要采用更多更新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因此导致呼吸机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3]。另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对抗生素使用情况不了解导致错误选择不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导致超级耐药菌的出现,超级耐药细菌能有效对抗所有常规抗生素,从而导致临床用药变得困难,因此合理制订抗生素的使用策略能有效管理呼吸机感染,减少或控制耐药菌的产生[4]。

2 影响抗生素使用的因素

适当选择抗生素能有效杀灭致病菌,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但一旦抗生素选择不合理则会导致众多弊端的产生[5]。临床上如果对疑似呼吸机感染的患者滥用抗生素则会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从而导致治疗的难度增大[6];对未受感染的患者任意使用广谱抗生素则容易导致耐药菌出现转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超级感染[7]。目前影响呼吸机感染抗生素选择的因素有多种,归结为如下几点:

2.1 生态因素

不同地方的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具有差异性的,目前临床上呼吸机感染的致病菌向着多重耐药性的方向发展,地区间的差异导致治疗的难度加大[8]。因此各大医院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要求不断加大收集数据,为了了解呼吸机感染致病菌流行病学的特点,相关实验室不断进行菌落的培养以便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但在不断的筛选培养过程中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9]。

2.2 环境因素

患者住院前或在进行机械通气前缺乏对抗生素的应用,患者治疗时间越长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进行插管,属于侵入性的操作,容易将环境中的致病菌带入患者的体内导致患者出现感染[10],多数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呼吸机肺炎发病前均潜在气管微生物移植的情况,这种移植形式属于动态的平衡过程,当患者机械通气前应用抗生素治疗会使得这些菌落保持在某一状态[11]。若患者在机械通气前没有应用抗生素时,这些致病菌可由身体的其他部分移植至肺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肺炎。

2.3 抗生素内在活性

致病菌能否被杀灭关键在于到达病灶的抗生素的剂量能否达到要求,因此医护人员为了尽快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加大用药量,从而导致某些生命力强的致病菌被筛选下来成为耐药性强的致病菌[12]。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个抗生素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临床用药上应注意抗生素最佳剂量的选择及药物药动力学特点,应根据个性化差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13]。

3 抗生素选择的方式

3.1 单一和联合治疗的对比

采用单一治疗方式产生更多耐药菌株及移植菌株的风险较联合治疗的风险低,但是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病变菌感染所起到的效果更加显著。黄小红[14]在其研究中提及采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效果显著,获得培养结果后改为敏感性、针对性及相对狭窄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交替性应用抗生素

对患者改变对抗生素的经验应用或对特殊抗生素的应用进行限制能有效将致病菌的耐药性降低,在应用抗生素时改变抗生素的选择方式能有效及减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通过不断地交替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致病菌的发生概率[15]。相关研究表明,交替性用药能有效地改变致病菌的独立生存的条件,从而导致致病菌的耐药压力下降,但交替用药依然存在致病菌地耐药性风险[16]。

3.3 中断抗生素治疗

相关报告显示,对临床上疑似呼吸机感染的患者采用中断抗生素的策略,能有效减少临床用药的时间,能有效避免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对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17,18]。相关研究显示,呼吸机感染患者持续使用抗生素超过7 d,患者耐药菌呼吸道移植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19]。

4 抗生素治疗最佳时间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时间以及相关微生物的类型及种类制订最佳的治疗时间[20]。治疗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群生态失衡、住院的费用增加及抗生素毒性增加;治疗时间过短会导致治疗失败或导致患者病情复发[21]。对于呼吸机感染而累及肺多叶、或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或在患者体内分离出不动杆菌时可采用14~24 d的治疗时间[22];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可采用为期7~10 d的短期治疗方案[23]。

5 小结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创诊疗的增加以及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普及,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医院感染己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2]。进行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本文具体调查了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其中男313例,女28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4±4.34)岁。

1.2 调查内容

本文调查的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科室、出院日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入院时血液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科室与预后情况等。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 討论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其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4]。本文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收治的综合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血糖比较高,年龄比较大,住院时间长,且救治过程中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5]。具体来说,老龄、高血糖状态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外在因素[6]。而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这无疑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促进因素。而且外科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等,也增加了术后医院感染的机会。

在感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和新鲜,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对重症老年患者经常拍背有利于痰的排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基本知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抗生素使用药敏实验的送检率,从而及时反馈,科室指导临床用药。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物表、空气环境监测,从而从总体上以预防和减少患者感染发病率[7-8]。

总之,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有关,要积极加强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吕莉.2010—2012年沈阳市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515-516.

[3]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5):257-260.

[4]杨芳.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88-89.

[5]赵明红.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5-886.

[6]熊莉.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2):81-83.

[7]代瑾.医院感染进入科学防控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07, 13(5):3-5.

上一篇:管理会计综合练习题下一篇:公益启动仪式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