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精选8篇)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篇1

目录

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2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SOP………………………………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7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SOP…………………………9 2.预防医院感染措施…………………………………………11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SOP)

(一)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 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2)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用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13、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SOP 血管内留臵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CR-BSI措施如下:

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深静脉臵管在手术室进行,操作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2)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3)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5)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6)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7)建议0.5%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8)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9)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天/次,专用贴膜可至3-7天/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 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肝素帽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臵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臵导管的日常护理;(10)每天评价留臵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2)定期公布CR-BSI的发生率。

4、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

(2)不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不要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不推荐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不要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臵过滤器预防CR-BSI。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臵导尿管相关。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1、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

a)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b)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7)对留臵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2、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2)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3)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4)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7)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8)长期留臵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每天评价留臵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SOP

一、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2小时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或出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已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C)的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位臵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预防医院感染措施

1.普通门诊、儿科、肝炎门诊及肠道传染病门诊设臵单独入口。2.儿科门诊有专人进行预检,遇有可疑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3.检验科的检验报告一律经消毒后方可交有关科室(包括患者)。4.口腔科、放射科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5.口腔科牙钻的消毒用高温高压灭菌。

6.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7.用过的内窥镜要进行仔细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处理。8.各种气体管道,如供氧管道,湿化瓶导管,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用后消毒备用;导管尽量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干燥保存,用前放臵无菌水。

9.住院病室、门诊诊室内空气尽量通风,无法通风的情况下使用消毒机净化空气。

10.患者被褥一床一套,一巾,采用湿扫法,毛巾扫完床后浸泡消毒后备用。

11.患者床头桌必须一桌一布,用后的抹布彻底消毒后再用。12.患者用具(脸盆、尿壶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便盆用漂白粉沉清液浸泡消毒。

13.病人用后的物品包括衣服、被褥、床单不在病房清点。传染病 病员使用后的物品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处臵。

14.对住在普通病房的合并肝炎或肠道传染病患者实行床边隔离,并做好床头标记。

15.传染病患者(包括HbsAg阳性病人)用后的便器均应做彻底消毒。用后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分开放臵,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要求处理。

16.对卫生员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隔离知识的训练。

17.医护人员、卫生员非因工作需要,不到非本人工作的病区去。18.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9.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20.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均应在标准防护的前提下,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在无条件做到标准防护的情况下,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1.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22.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23.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消毒,湿化液应每日更换灭菌水,用毕需终未消毒,干燥保存。

24.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

25.发现有烈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就诊并报卡,肠道传染病应限制 接触范围,一切手续由工作人员办理,用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26.化验室、病理解剖室等检验物、标本、尸体、断肢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应严格消毒焚化。

27.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对症处理净化后排放。

28.体温表使用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用无菌纱布擦干放入消毒容器内备用,每周更换消毒液2次,每周消毒存放容器2次。

29.负压吸引器,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干燥保存。引流瓶、瓶盖、引流管均应每天更换消毒,晾干安装好备用。

30.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灭菌,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采用干式保存使用有效期4小时,消毒敷料罐(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棉球罐等)必须高压灭菌,每周2次,使用中的碘酒、酒精瓶,每周清洗灭菌更换2次。

31.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32.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溶酶。

33.臵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4.无菌物品必须放在专用柜内,有专职人员每日检查,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标记清楚,填写完整,有效期7天。

35.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臵,无菌物品包布必 须双层,每次更换后清洗,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6.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先充分清洗后再消毒和灭菌,统一使用2%戊二醛消毒溶液浸泡器械(消毒需45分钟,灭菌需10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溶液每周更换一次。但必须测试消毒液浓度,达标后再使用。

37.血压计、压脉带、手电筒等物品每周消毒一次或听诊器用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抹。(如遇特殊情况需随时处理)

38.保证医院通风设备畅通,按照要求每周清洗消毒机滤网一次,普通病室每月清洗空调滤网一次,重点科室每周清洗一次消毒机滤网。

39.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各种物品表面2次。

40.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应视传染情况按常规进行消毒隔离处理。41.凡需浸泡的器械必须用高效消毒液如2%戊二醛,并注明浓度、药名、有效期、更换人。

42.治疗室、病房、卫生间、走廊扶梯应有专用清洁工具,应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篇2

1 预防措施

1.1 预防手术用物直接接触污染

①手术室用物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血液、体腔, 均为高危器材[2], 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汽灭菌,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对于不能耐温, 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敷料间, 按消毒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 柜内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②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按无菌物品设专柜存放, 使用一次性物品前认真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包装的密封性等, 如有过期、不合格、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不清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1.2 预防空气传播污染

①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置一张手术床。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应严格进行隔离管理。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室进行, 无条件时应先行无菌手术, 后做污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 应做好环境净化和清洁消毒。感染手术严格做好隔离管理。②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及整理包布;普通手术室每日常规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2 h, 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 h~1.0 h, 洁净手术间大门应保持关闭状态。③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病人均需要换专用衣、裤、鞋, 工作人员须戴口罩、帽子, 口罩应覆盖整个口鼻部, 帽子应将头发全部盖住。④特殊感染病人, 手术通知单上要注明, 病人安置在隔离手术间, 采用隔离技术, 指派2名巡回护士, 手术后器械用物实行双消毒, 一次性物品焚烧处理, 手术间终末消毒处理后进行空气监测, 合格方可使用。

1.3 预防手术时间接接触污染

①严格“外科洗手”, 洗手刷高压灭菌, 参加手术人员采用肥皂液洗手2遍, 0.5%碘伏纱布擦拭2遍, 晾干后穿无菌手术衣, 戴手套。②严格手术中无菌操作。无菌器械台、手术野周围及手术者衣袖必须保持干燥, 一经潮湿应加无菌单或无菌袖套, 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污染应立即更换。③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时间长短、手术范围大小及病人自身抵抗力均有一定关系。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误伤,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对病人采取支持疗法, 增强抵抗力, 控制手术感染,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 手术室无菌管理

2.1 检测管理

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无菌包、手的微生物培养监测每月1次。2%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 高压灭菌包外放3M指示带, 包内放化学指示卡进行双重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测定1次, 紫外线灯管使用不超过1 000 h。

2.2 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每位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科室应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日常工作中, 应针对人、物、环境控制院内感染, 做到人人参与, 相互监督, 特别是在手术台上、急诊抢救、更换实习生、新来进修生等关键时期监督尤为重要。

摘要:总结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括手术用物直接接触污染、空气传播污染、手术时间接接触污染的预防,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医院感染,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徐敏.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 (4) :358.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篇3

有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中,居第3位,略低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占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14%~16%[1]。手术部位感染不但造成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费用,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手术室作为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要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严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途径

1.1患者自身菌污染: 病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常存在一些正常的菌群,如果手术前准备不当,消毒不完全或者手术过程中各个脏器中的细菌直接污染手术区域而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有研究表明,呼吸道、口鼻腔及皮肤伤口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会阴部感染多以肠道细菌为主,在手术部位感染中,来自病人自身感染的占多数。

1.2手术环境污染

1.2.1空气传播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手术部位的愈合,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WHO调查表明,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成正比关系,浮游菌总数>7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升高,若空气中浮游菌总数<180cfu/m3时,感染率明显降低。

1.2.2手传播手常与外界接触,容易携带细菌,对手术部位传染比空气传播更直接,更具危险性。"外科洗手"要求除去暂留菌和减少宿生菌至最少,保证工作人员带菌量≤5cfu/m3,但是宿生菌难以除尽,手术过程中由于自身出汗会将工作人员自身皮肤深部的细菌带到手表面,使细菌在手套中生存,若手套破裂则可直接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研究显示,"外科洗手"在100min后仅为40%的合格率,而术中手套破损率为24%,这就导致了严重的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或器官腔隙感染。

1.2.3器械、敷料传播手术室中所用到的一切物品均是高危险品,必须达到一定的灭菌标准,若未达到标准,手术器械可直接引发手术部位感染。如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感染事件因手消毒液含有非结核性分枝杆菌造成168名孕妇儿童集体感染,感染率达到56.85%。

2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医护人员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才能自觉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知识,不断的更新新知识,掌握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并对手术室的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监控。

2.2建立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应该制定并整理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应严格落实,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制定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自我防护制度及一次性手术用品管理制度等,来控制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成立4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每月进行各指标检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补救,保证手术室各项工作的进行。随着制度的完善、责任的明确,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

2.3手术室预防感染措施

2.3.1预防手术室直接接触污染手术室中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血液、体腔的手术器械、敷料,均为高危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原则上手术器械、敷料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能耐高温,耐高湿的则选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无菌物品的存放,每个器械包表示化学消毒指示卡,贴上胶带,保证灭菌效果,放于无菌敷料间,按灭菌先后顺序放置;物品若超过灭菌效期,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医疗安全,应严格把好进货关、使用关、回收关及销毁关,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按专柜存放,并定期对柜子进行紫外线消毒,用前认真核对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商标、有效期、批号、包装的密封性等,如有不合格情况均不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专人专责制,建立登记制度,按规定正确操作,分类入袋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公害。

2.3.2预防手术室间接污染预防患者自身污染,患者术前沐浴清洗术野皮肤,保持患者自身清洁,有研究表明,在不影响手术及术后固定情况下,可不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若必须剃除保持皮肤无划痕,严格正确准备病人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适当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术野,来配合手术要求;洗手消毒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卫生制度》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不能减少洗手的步骤和时间[7]。手消毒所选用的消毒液不能敞口使用,以免药液挥发影响有效浓度,应选(择毒性低,刺激性、过敏性小的消毒剂;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感染手术部位的有效措施,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已灭菌的物品继续无菌,不被污染;术中保持手术室门关闭,通正压气,环境表面整洁,人员数量和流动应最大限度减少。严禁在手术中制作敷料及整理包布;手术室每日常规用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包括手术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消毒。

2.4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检测管理检测手术室的微生物含量,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包、手进行微生物培养,每月监测1次。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方法是否科学,则需要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此检测是检查消毒效果的唯一手段。检测方法必须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监督管理主要是应用在无菌操作的监督。手术是集体行为,人数众多,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任何一个成员的松懈或疏忽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要人人互相监督,保证在无菌面前人人平等,而护士长作为组织监督的关键人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术室各项制度是手术安全与无菌技术的重要保证,经常按照制度进行自查,发现问题集体解决,做到事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未受到教训不放过,利用晨会使全体工作人员吸取教训,进行优劣评价,使制度变成习惯,形成作风,由他律变成自律。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篇4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尤其是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导管室等重点部门、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通过重点管理,促进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行惯性运行,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操作常规化,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门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诊室的一般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给患者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拭。

(2)普通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分室就诊,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消毒,医护人员的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l~3分钟,流动水冲洗。

(3)无菌操作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

2、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I)坚持每日的卫生清洁和月大扫除制度,诊前l0分钟开窗通风,保持诊室、换药室、治疗室的清洁整齐。

(2)每日擦拭诊查床,更换床单、枕套。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3)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月对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培养一次并有记录。

3、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再刷洗、晾干,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方能用于他人。

4、一次性物品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输液袋、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内窥器等,用后分类收集,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5、各种瓶类消毒

(1)氧气湿化瓶:持续吸氧者必须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无菌水,湿化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吸氧管专用,24小时进行更换,一次性的用后进行焚烧,重复使用的用毕重新消毒。

(2)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满后随时倒,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再清洗干净备用。

(3)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取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4)碘伏、酒精溶液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6、器械、敷料的消毒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换药盘(碗)、镊子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干净、擦干,然后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桶(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确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日期和时间。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启用日期和时间。

(二)专科特殊消毒制度

1、接诊室

(1)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子、凳子等。

(2)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消毒,指甲刀用75%酒精擦拭消毒。

(3)患者人院前检查衣服、头发是否清洁,条件许可可用按比例配制的酒精进行沐浴、更衣。

2、妇产科

(1)患者用后的检查床垫和漏斗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检查患者均用一次性纸垫、手套,内窥器一人一用一灭菌。

(2)检查阴道出血患者医生需戴无菌手套,外阴用l%。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后方可内诊。

(3)显微镜玻片用毕及时浸泡在消毒液内,定期测试消毒液的浓度。

(4)内窥器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然后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3、中医科针灸针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次性使用的用后统一回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收进行焚烧。重复使用的先进行高压灭菌后再进行清洁,然后再送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

4、眼科有流行性结膜炎时设专病诊室,医护人员操作前后必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眼压计用后必须消毒,方能用于他人。

5、门诊治疗室及门诊其他专科的消毒同上述有关条例。

二、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洗手。

2、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3、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4、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用垃圾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医院统一焚烧处理。

5、治疗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落应≤500cfu/m3)拖布专用并有标志,每日擦拭地面;冰箱每周除霜一次,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6、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7、地面及床头桌湿式擦拭,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布,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8、碘伏、酒精注明日期和时间,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9、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为l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已抽取的药液有效期为2小时。

10、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及监测。

11、呼吸机管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2、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擦干备用。

13、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4、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15、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6、床单位终末消毒:

(1)清理床头桌及壁柜,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床头桌、床档及壁柜。

(2)臭氧消毒床垫及被褥。

(3)各种仪器用75%酒精擦拭并保持其备用状态。

三、治疗室、注射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操作前医护人员的准备

1、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程。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75%酒精消毒双手,方能进行下一项操作。

3、医护人员发生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

(二)清洁处理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物品(包括污物桶)清洁干净。

2、操作前后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桌面、台面、治疗车和治疗盘等。

3、治疗室的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浸有消毒液的拖布擦拭。

4、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5、每月大扫除1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菌落计数≤500cfu/m3。

6、治疗室护士负责冰箱每周清洁除霜1次,药用冰箱不得放置私人物品。

7、静脉注射止血带做到一人一带,用后消毒液浸泡消毒。

(三)无菌措施

1、无菌、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有标志及灭菌日期。

2、治疗室护士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有无过期)的有效期,过期物品需要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3、无菌敷料桶(纱布、棉球)开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盘内的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一次。

5、抽取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6、注射、采血一人一针一管,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7、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8、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9、一次性物品的处理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四)。

四、换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换药室的清洁、一般物品及室内消毒制度同治疗室。

2、器械使用后先用消毒液浸泡,再刷洗、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3、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的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4、一切废弃敷料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密封焚烧处理。

5、每月大扫除,并做空气培养一次。菌落计数≤500cfu/m3。

五、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空气消毒

1、经常打扫卫生,保持清洁。每月卫生大扫除一次,包括玻璃、墙壁、吊灯及点滴架等。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病房采用湿式清扫,如湿式拖布、湿毛巾、湿扫帚套,以保持空气清洁。

3、普通病房每Et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

4、特殊感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封闭病房,进行终末消毒,空气用臭氧消毒。

5、病房、治疗室、换药室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二)一般物品消毒

1、病室、治疗室、厕所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记,清洗后分开放置,悬挂晾干。如擦拭血迹、呕吐物、排泄物等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悬挂晾干。

2、抹布一桌一布,扫床一床一套,用消毒液浸泡,洗涤后备用。

3、患者出院后,行终末消毒,床、床头柜、凳子用消毒液擦拭,被褥用臭氧消毒,特殊感染被服放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处理,或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4、脸盆、便器用后消毒,提倡一次性容器,固定使用。

5、餐具用后消毒。

6、病室暖瓶每周擦洗两次,以保持清洁光亮,瓶塞煮沸消毒。床边隔离患者暖瓶专用,终末进行消毒处理。

7、体温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洗擦干后备用。床边隔离患者体温表专用。

8、各种监护仪或血压计的袖带每周清洗1次,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三)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再刷洗、晾干,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方能用于他人。

(四)一次性物品的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输液袋、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内窥器等,用后医院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各种瓶类消毒

1、碘伏、酒精瓶每周灭菌2次。

2、氧气湿化瓶每Et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24小时进行更换,一次性的进行焚烧,重复使用的用毕重新消毒。

3、药杯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用后随时倒,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六)器械、敷料的消毒

1、换药盘(碗)、镊子、剪刀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0

干净、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桶(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始日期和时间。

(七)床边消毒隔离制度

1、床头要有隔离标记(黄色布条)。

2、操作完毕,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3、餐具、药杯等用后放消毒液中浸泡后再刷洗、晾干。

4、患者接触过的器械,用消毒液浸泡后,再送供应室处理。

5、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表要单独使用,用后消毒处理。

6、手术患者需通知手术室,以采取隔离措施。

7、废弃污染物放黄色塑料袋,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八)隔离病房制度(除床边隔离制度外)

1、病房门把手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

2、进入隔离室,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和一次性鞋套。

3、便器专用,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混合浸泡,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4、凡乙肝患者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拖布,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进行处理。

5、患者出院后,行终末密闭消毒。严密隔离患者用过的被服应焚烧处理。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1

6、废弃污物放入黄色塑料袋,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九)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护室、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月做空气培养。定期监测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

六、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消毒隔离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

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3、患者的安置应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4、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6、注意患者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7、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患者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8、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与消毒,保证各急救物品的完好,防止交叉感染。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2

9、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患者接触前要洗手。

10、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11、ICU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每月做生物监测1次,并保存化验单贴在监测本上。

七、高危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要求衣帽整齐,更换拖鞋。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如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二)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窗台、墙面等处的清洁整齐,每周大扫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婴儿出院后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枕套,用消毒液擦拭小床。

3、空气培养每月1次,并监测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双手。

(三)物品消毒与隔离

1、凡院外分娩新生儿,未消毒接生的不得进入母婴同室与高危新生儿室。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3

2、产妇为澳抗阳性,新生儿进入高危室应进行床旁隔离,洗澡护理使用单独操作台。

3、早产儿暖箱每周更换后用75%酒精擦拭、通风、空气消毒机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水。

4、婴儿粉、眼药水等单独使用,一婴一份。

5、婴儿盛奶器、小匙用后清洗干净,压力蒸汽灭菌或煮沸消毒。

6、其他消毒隔离制度同病房和治疗室。

八、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清洁处理与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人产房衣帽整齐,换拖鞋。

2、工作人员人分娩室,必须穿手术衣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产房分区明确,无菌物与有菌物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产妇宫口开全,入产房分娩,需穿医院衣裤,并换入室拖鞋。

5、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分娩室每日拖地,每晨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清洁、无血迹。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6、每周大扫除,用肥皂水和消毒液刷洗地面、墙面、产床及其他物品,空调保持无尘,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7、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监测1次,并有记录。

8、患者用过的便器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并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9、拖鞋每日、拖布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冲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4

洗、晾干、备用。

(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无菌技术

1、手刷用后清洗干净并晾干,送供应室灭菌。

2、无菌产包打开30~60分钟未用,需重新更换。无菌敷料桶一经开封,24小时内有效。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夹取无菌物必须用无菌持物钳,禁止跨越无菌区。

4、婴儿脐带结扎线需压力蒸汽灭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用毕重新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三)隔离分娩室

1、肝功能异常或患各种性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各种污染器械用含有效氯2000m∥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后再刷洗、灭菌。

2、各种注射用品、敷料及其他废弃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密封、标记、统一焚烧。

3、分娩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地面、产床等污染物品,关闭门窗臭氧消毒2小时。

九、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

1、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无菌区。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5

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人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手术完毕,衣裤、鞋等须放到指定地点。

3、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4、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二)清洁与消毒

1、手术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晶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每周彻底清洗手术问一次。室内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3、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车、升降台、麻醉桌、无影灯、窗台等。保持地面、桌面、墙壁及手术间各种物品清洁,无尘,无血迹。

4、手术完毕及时打扫手术间,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5、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空气、手、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次复查。

6、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由专室或专柜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并注明开封日期及时间。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6

7、手术间使用原则为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特殊感。污染手术应在专用手术间进行。手术开始后,各手术台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台上的各种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或环氧乙烷),使用前必须经两人核查灭菌日期或灭菌标志。

9、手术室平车内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污染敷料、废弃组织等应放在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集中焚烧处理。

(三)特殊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各科室应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名称,以便于合理安排手术。处理原则:严密隔离,选用敏感的消毒液;先行预消毒,后清洗、灭菌,必要时行双灭菌。

1、澳抗阳性手术处理

(1)手术间挂隔离标志,专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门口备隔离鞋套。

(2)严禁参观手术。

(3)手术人员要穿手术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不得随意出入手术间,室内外设两名巡回护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护士传递。

(4)术后处理:

①被服和布类敷料: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扎紧袋El、标记,送洗衣房处理。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7

②器械、吸引器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后清洗。

③一次性物品及废弃物品:放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标记,焚烧处理。

④手术间地面、桌椅、器械台、手术床等用消毒液擦拭,空气消毒机消毒2小时。

2、特殊感染(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和气性坏疽等患者手术的处理

(1)同澳抗阳性手术处理。

(2)手术应在其他手术完毕后开始,手术前将非手术用物移至室外,术毕房间消毒密闭l2小时后方可开放,进一步处理。其他术后处理同4。

十、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换工作鞋,无菌操作时必须戴15罩,操作前后应洗手。

2、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保护患者的血管,防止交叉感染。

3、因工作需要进入透析室者,需套一次性鞋套。

4、接收澳抗阳性患者透析,对透析患者定期复查澳抗,阳性者立即联系转院。

(二)透析器材的消毒

1、透析器、管路专人使用。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8

2、使用后的透析器、管路等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焚烧。

3、消毒液浓度的监测工作,专人负责并有记录。

4、机器在透析结束后每日用3%次氯酸钠消毒。

5、技术员负责水处理容器和管道的消毒工作,每月用甲醛彻底消毒,并做水培养,保存原始记录。

(三)室内清洁卫生、空气和其他物品的消毒

1.每日坚持室内清洁制度,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月大扫除1次。

2、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每日检查1次,防止过期。

3、透析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并有记录。

4、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6、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用毕重新消毒。

(四)血液透析系统监测

标本采集:单通道透析系统——采集点为透析液进口和出口,疑有透析液污染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及逆渗透水出口及透析液配液出口。每月监测一次。透析液进水121:细菌总数≤200cfu/ml,离开透析器的透析液细菌总数≤2000cfu/ml。

十一、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一般消毒隔离制度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19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进入无菌室要更换鞋,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2、供应室分为生活区和工作区,工作区又分为无菌、清洁、污染区。区域问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3、各室桌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月大扫除1次,保持各室的清洁整齐。

4、凡回收的弯盘、镊子、引流瓶、导尿管等均再用消毒液浸泡后刷洗、擦干、消毒。

5、供应室对各科带有标记的特殊感染(如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气性坏疽患者用过的物品均采用双蒸高压灭菌法。

6、供应室无菌送货车与回收车分开,并有明显标记,用后消毒液擦拭。

7、各种包布一用一洗一一更换,保证无缺损。

(二)灭菌器消毒效果的监测

1、每日晨对所用灭菌锅作B-D试验,监测灭菌锅的压力、温度,B-D包内指示卡和包外指示胶带均匀变色视灭菌锅运转正常。

2、所有灭菌锅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无菌生长证明灭菌锅合格。

3、消毒员随时检查灭菌锅运转情况,每锅有记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高压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物分开放置,以免错放灭菌锅。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0

(三)一次性注射用品摆放

专室、专柜放置。

(四)无菌室检测

1、无菌室地面、桌面、柜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2、无菌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1次,记录完整。

3、无菌室护士严格复查灭菌效果、有效时间,证明无误方可下发。

十二、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2、医生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口腔器械盘(镊子、口镜、探针)、注射器、口杯、手套、吸托器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4、手机头、超声波治疗头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塑封后高压蒸汽灭菌。

5、钻针、拔罐针、洗髓针、根管锉等,一人一机一消毒。(预消毒一超声清洗_环氧乙烷或高压蒸汽灭菌)。

6、口内器械(充填器、针柄、成形夹)、口外器械(剪子、拔牙钳、凿子、挺子)、修复用托盘等均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洗——灭菌。

7、方纱布、棉球、缝合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8、无菌持物钳采用于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1

9、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刷洗。

10、诊室工作台面、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11、诊室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月监测并记录。

12、高压蒸汽灭菌锅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13、废弃敷料一律焚烧处理。

十三、输血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分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在半清洁区。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3、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4、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样、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5、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6、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真菌。

7、感染患者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2

8、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十四、胃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设检查区和清洁区,每天工作后含氯消毒剂镕液擦拭台面及地面。

2、每日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3、工作人员操作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用一消毒。

4、弯盘、口垫、口杯一人~用。

5、患者用后的胃镜要按卫生部要求的洗消程序进行,每月监测培养一次。

6、消毒方法参照内镜的消毒与灭菌。

十五、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上岗,操作前后要洗手。

2、严格区分工作区与生活区,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工作台面、地面。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有关操作规程。

4、废弃的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腔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克搅匀后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或粪池内,痰、脓、血、粪及其他固形标本,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每日专人回收焚烧处理。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3

锐器放人防渗漏容器内进行焚烧。

5、用后的玻璃器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6、细菌室用过的一切有菌物品均高压灭菌后再洗刷。一次性使用的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双扎口送焚烧。

7、无菌生理盐水应24小时更换。

8、工作间每天通风,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碘伏、酒精应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应保持密闭。

9、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再发出。

10、菌种、毒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1、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汇报。

1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严防过期。

十六、肠道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再清洗。

4、肠道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六分开”(挂号、收费、取药、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4

化验、候诊、厕所与他人分开)。

5、诊室门前放脚垫,门把手和水龙头开关裹有纱布(每日用消毒液浸湿)。

(二)物品与空气消毒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毒。

3、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按医院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4、医护人员用过的工作服,患者用过的被服、病历、化验单均先进行消毒后再处理。

5、每l3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消灭四害。

6、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污纸等焚烧。

7、各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留观患者走后消毒2小时。

(三)特殊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

1、经检查可疑“霍乱(O2)”消化道感染患者后更换隔离衣、诊查床套,用消毒液擦拭污染物并喷洒地面,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2、经医生、化验员、防疫站确诊为“O2”的患者进行严密隔离,患者转传染病院(科)后,诊室必须进行密闭消毒处理后方能使用。

3、每日填写传染病卡片,做到不漏报。

十七、肝炎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5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需用消毒溺消毒双手,再用清水清洗。

4、肝炎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六分开”(挂号、收费、取药、化验、候诊、厕所与他人分开)。

(二)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

2、每月进行大扫除一次。

3、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诊室、治疗室。

(三)物品消毒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无菌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

3、注射、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处理。

4、病历、化验单、挂号费、传染病卡片、血压计、听诊器均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

5、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污纸等焚烧。

6、澳抗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开就诊,凡黄疸患者使用的床单均要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6

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双扎口并有“污染”标志送洗衣房处理。

十八、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内使用。

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回收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十九、洗衣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洗衣房按其工作流程应设污物接收间、消毒问、洗涤间、烘干间、熨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衣被贮存间、发放间等。

2、应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洗涤消毒不得进入清洁通道及清洁区。

3、不得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脏被服,应直接放置污衣袋内运送洗衣房的污物间清点。清点完毕及时清扫,定期消毒。

4、传染性衣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标记,用黄色污衣袋运送,分机洗涤。

5、收被服的路线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行。运送车辆应洁、污分开,定期消毒。污衣袋每日洗涤。

6、工作人员在回收污被服时,要戴口罩、手套,注意消毒隔离。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7

7、各工作间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周大扫除1次。

8、一般衣物,洗涤温度要达到90℃以上,洗涤30~40分钟。

9、传染性衣物应用100℃含有效氯250~500mg/L洗涤液洗涤30~60分钟。

10、烈性传染病衣物,应先压力蒸汽灭菌再洗涤。

11、有明显脓、血、粪便污染衣物,应按传染性衣物洗涤消毒。

12、产房、手术室、婴儿室、儿科被服及工作服均应分机洗涤。

二十、导管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清洁制度

1、导管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和其他卫生用品分开应用并有明显标志,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消毒、洗净悬挂放置。

2、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湿式擦拭。保持手术间地面、物品、机器清洁、无尘、无血迹。

3、手术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4、手术间每周大扫除1次。用清洁剂和消毒液刷洗地面、窗台、墙壁和暖气管道等,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5、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二)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拖鞋、帽子和口罩、内衣,头发不得外漏。外出必须穿外出衣和鞋。

2、手术间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家属不得入内。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8

3、工作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如必须进入手术间时应戴双层口罩,面部、颈部和手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问;私人物品不得放人手术间。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防止跨越无菌区。

5、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产品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特殊感染者应先进行消毒然后再按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6、无菌物品必须经两人核对灭菌标记及有效期方能用于手术。

7、手术间的使用原则: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澳抗阳性者),如同时进行两台手术,台上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间的一切物品不外借,防止交叉感染。

(三)物品消毒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有灭菌标记及时问,手术包内放指示卡,指示卡变为黑色说明灭菌有效。每日检查有效期。

2、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有效时间为4小时,过时重新更换消毒。

3、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放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4、医疗器械及引流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灭菌。澳抗阳性者用后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5、澳抗阳性患者手术后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 29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篇5

一、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严格、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每间分娩室内设2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米。

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清洁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专用,标识清楚明显,分别清洗,每周拖把等清洁工具用1000ml∕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每月底进行大扫除。

三、室内物品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空气每日2次(早、中班)紫外线消毒;接生前后加强消毒1次。

四、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有效期为7天,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使用,持物钳、镊等高压灭菌、干保存,每4小时更换,标记明显。

五、产房平车每周清洁消毒,接送隔离产妇后,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六、每周用1000mg∕L的有效氯擦洗产床、盐水架、墙壁等。

七、每周彻底清洗吸引器瓶、污物桶,并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60分钟。

八、房间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待房间通风吹干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九、特殊隔离产妇产前严格管理,非必须物品不带入室内,进产房需更换鞋及穿隔离衣,产后房间紫外线消毒1小时开窗通风,室内物品及地面墙面用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擦洗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布类物品用黄色袋双层密闭包扎,注明“污染”字样,先消毒后处理,产房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小时,血压计、听诊器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产床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橡皮单,平车: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床单。

十、新生儿吸痰管做到一婴一用,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十一、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严格遵守院《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十三、胎盘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和其他的处理规定》,对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胎儿遗体依照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妥善处置并有记录。

十四、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手每季细菌学检测一次,合格率必须达100%。

十五、科室内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篇6

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手术室的监测包括工程验收检测和日常监测,工程验收检测分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各项监测资料应保存完好,记录存档。

一、工程验收检测

1.竣工验收检测:是指建设方对经过施工方调试使净化空调基本参数达到合格后的洁净手术室的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认可。

(1)由施工方负责完成。(2)检测项目:

1)通风机的风量及转数; 2)系统和房间风量及其平衡; 3)系统和房间静压及其调整; 4)自动调节系统联合运行; 5)高效过滤器检漏; 6)洁净度级别。

2.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洁净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由第三方对已竣工验收的洁净手术部的等级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

1)必须由卫生部门授权的专业工程质量检验机构或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完成。

(2)检测项目:

1)截面风速; 2)换气次数; 3)静压差; 4)洁净度级别; 5)温湿度; 6)高效过滤器抽查检漏(1级洁净用房抽查比例应大于50%,其他洁净用房应大于20%);

7)噪声; 8)照度; 9)新风量; 10)细菌浓度。3.注意事项:

(1)工程验收检测时,应先测风速风量和静压差,最后检测细菌浓度。(2)不得以空气洁净度级别或细菌浓度的单项指标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3)不得以竣工验收检测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4)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Ⅰ定的检测以空态或静态为准。

二、日常监测

1.每天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2.空气细菌浓度监测:

(1)静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2)动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监测1次,3.静压差:运行动态监测,在手术开始时,直接读取手术间门外仪表数据或用液柱式微压差计现场测定。

4.相对湿度:Ⅰ级每2日监测1次,Ⅱ~Ⅳ级每周监测1次;在手术缝合时由室内仪表直接读取。

三、年检

实行静态检测,每1~2年1次,应测项目为截面风速(I级)、换气次数(Ⅱ~Ⅳ级)、洁净度、沉降菌细菌菌落总数、静压差、新风量。检测方法按GB50333的规定执行,应由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单位进检测。

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

一、竣工验收

1.医院洁净室主要有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洁净无菌物品间、洁净静配中心以及洁净医学实验室等。

2.新建与改建洁净室投入使用前具备如下条件。

(1)建设方提供的平面设计图与使用指南(或说明书),标注各洁净室以及辅助用房所设计的洁净级别。

(2)建设方提供的自行竣工验收报告。

(3)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提供的验收报告,洁净医学实验室的所有指标均应符合GB50073—2001中相关技术指标,其他洁净室的所有设计指标均应符合GB50333—2002等相关国家标准中技术指标。

(4)洁净室医务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等应经上岗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日常管理

1.洁净室(区)的日常维护可以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实施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1)保持进气的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与高效)的气流畅通无阻。(2)保持管道内干燥无尘。

(3)保持回风口滤网畅通无尘,无物品或设备阻挡。

(4)室外排风口应与室外进风口的距离保持5m以上,离地3m以上。

(5)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管道的清洁间隔时间应根据使用频率而定,最好是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制定有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并有记录备查。

通常初效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应1~2周清洁,中效过滤网应6~12个月清洁或更换,高效过滤网2~3年更换。

2.控制“尘源”:

(1)凡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做手卫生,戴口罩、帽子,穿洁净服。(2)控制人室人员的数量。

(3)进入物品均应在洁净室(区)外做相应处理,如有外包装应拆去外包装,如无包装应彻底清洁处理。

3.洁净室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设施或家具等;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尽量做到送风口与回风口的直线中无任何阻挡。

4.保洁工作:

(1)重点为日常清洁,要求每台手术后清洁,每日小卫生,每周大卫生。(2)日常卫生应实行湿式卫生。

(3)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以手术部为例,不同级别手术室应分设卫生处置间(池);洗涤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采用高低水池加以区分;抹布、拖把与水桶等洁具应分手术室标注专用(并以颜色进行区分)。

(4)每台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敷料、洞巾等不应随地乱丢,应丢人专用收集箱内,实行“隔离转移”措施。

(5)清洁手术后,采用清水擦拭即可,如需接台手术时,在清洁卫生后,按GB50333—2002中所规定的时间自净后,实施下一台手术。

5.地面等处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时,不应直接使用拖把进行清理,应采取“覆盖消毒”措施。

(1)采用蘸有消毒溶液(以不流淌为宜)的布类或多层纸巾覆盖污染物(消毒溶液量不足时可以随时滴加)。

(2)采用蘸有同样消毒溶液的布类或纸巾,由污染物外四周2m处向内擦抹。(3)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min以上)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包裹污染物丢弃。

(4)采用清水清洁卫生。

消毒剂可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选择,如血液推荐使用75%乙醇溶液;呕吐物等建议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设备仪器表面的消毒可选用75%乙醇溶液擦抹。

6.日常监测:(1)自检,由使用单位实施,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主要采用平皿沉降法(要求暴露30min)检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布点与标准见附)。

(2)年检,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每年不少于1次。内容包括尘埃粒子、压差、风速、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温湿度、换气次数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50333—2002中所规定要求。

(3)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立即排查,及时整改。

三、个人防护

1.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彻底更换清洁的衣鞋,并做好头部、口鼻部位的保护,以制止自身的“发菌”;必要时入室前进行沐浴。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洁净室(区)后,其个人防护装备则被视为“污染”的,再次进入时应重新更换。

2.室内应保持安静,人员避免大幅度的肢体运动与抖动各类织物,以减少扬尘。3.吸烟者应在吐完最后一口烟15min后,方可进入洁净室(区)。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篇7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隔离技术

1.1 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如果违反规定, 则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1.2 隔离技术包括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 传染性隔

离以防止传染病患者在传染期间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为目的隔离方法。保护性隔离是防止医院内一些高度易感染患者受到其他患者、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2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2.1 医护人员接触各种患者, 几个患者的一些医疗护理

操作常由一人完成, 因而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一般用普通肥皂或液体肥皂将双手涂满肥皂搓洗15 s~30 s, 流水冲洗后纸巾擦干, 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1]。

2.2 目前国内医院洗手后再污染情况严重, 特别是南方

地区多雨潮湿, 铜绿假单胞菌等常常在肥皂表面滋生, 洗手毛巾也污染严重[2], 所以应特别注意洗手。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慎用广谱抗生素, 执行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 (T1/2) 决定给药时间, 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 积极观察疗效, 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时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 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 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 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 失去活性, 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4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 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

5 杜绝各种感染源

5.1 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

住院环境中有适合细菌生长的贮菌所, 如水池、拖把等, 细菌不但能在此生长繁殖, 更重要的是成为基因交换的基地, 居留愈久的细菌, 不仅会发展成为多重的耐药性菌株, 而且也增强了毒力及侵袭性, 所以我们应重视这些贮菌所的清洁、消毒。每日用0.5%“84”消毒液擦洗水池及拖地1次, 并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拖把用后用0.5%“84”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冲净晾干, 各区域的拖把严格区分, 并有明显标志。

5.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目前灭菌方法甚多, 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

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 对易忽视消毒的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如:呼吸机面罩、管道、氧气湿化瓶、体温表、血压计等, 对这些物品可采用0.5%“84”消毒液, 2%碱性戊二醛或甲醛薰蒸箱消毒。

5.3 污物处置

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使用后, 应严格规范操作, 及时毁形、消毒, 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用过的注射器及穿刺用过的针头应按严重污染物处置;患者床单位保持清洁, 用物更换后立刻置于指定的污物袋中进行处理;患者使用过的大小便器均进行消毒处理;处置患者排泄物、体液、渗出液等污物时, 护士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面临过多的体液或溅污时应穿隔离衣;各种废弃污物封装入袋, 携出病房, 以防污染周围环境。

6 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 无菌物品的无菌效果, 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强度等。

有报道, 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以监护病房最高[3]。对这些高危科室及易感人群应列为重点监测对象。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 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 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7 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支持疗法, 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 缩短住院时间, 对一些老年慢性患者, 在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 应尽早出院继续治疗, 定期门诊随访。

综上所述, 预防院内感染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已感染的患者, 在控制感染源的同时, 保护易感人群,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 认真洗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加强各种操作的规范化, 重视监测工作,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秀珍, 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19、152

[2]田洪明, 舒逸平, 王莉.擦手毛巾感染菌量与潜在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 6 (3) :163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篇8

【关键词】 医院感染;耐药菌;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40-01

现在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产生了不良的反应,此外,细菌耐药性问题也变得比较严重。为了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需要了解常见的耐药菌,并进行预防控制。

1 医院感染常见的耐药菌

医院感染常见的耐药菌包括5类:第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第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简称MRCNS;第三,耐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阴性肠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第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简称VRE;第五,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1]。

1.1 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阳性,产生较多的毒素以及酶,种类较多,毒性比较强,在医院感染中是比较常见的致病菌。近几年来,抗菌药物大量应用,耐药菌比较多。MRSA的临床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具备多重耐药性,在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类抗生素之间出现交叉耐药,对于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耐药;第二,容易传播,在患者之间容易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MRSA比较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手术的部位以及软组织,也可以引发肺炎、心内膜炎等。

1.2 MRCN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病菌[2]。对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前的看法是它并不会致病,但是,现在已经成为比较厉害的致病菌。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最为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在临床中的比例为70%,可以引起菌血症、伤口感染等。溶血葡萄球菌次之,免疫力较低的新生婴儿容易感染;腐生葡萄球菌可以引起女性的泌尿道感染。此外,还有华纳葡萄球菌等。

1.3 耐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阴性肠杆菌 超光谱β-内酰胺酶简称ESBLs,可以水解青霉素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代的头孢菌素。ESBLs主要是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作用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产生的ESBLs菌具备多重耐药的特点,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1.4 肠球菌 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发生耐药,对青霉素类的药物是低度或者中度的敏感,对糖肽类的抗生素较为敏感。通过肠球菌感染,种类较多:第一,尿路感染,和留置导尿管、尿路结构以及器械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关系;第二,腹腔以及盆腔炎;第三,菌血症,入侵的途径主要是中心的静脉导管、烧伤创面感染等;第四,心内膜炎,按照比例分类,粪肠球菌所占比例为93%,屎肠球菌比例为5%,坚韧肠球菌比例为2%;第五,其他,如外科创口、骨关节感染等。

1.5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在近几年的医院感染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呈现上升的迹象,比较重要的菌类有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两者都属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比较广,空气、土壤、人体都有存在,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菌。如果患者患有血液病或者恶性肿瘤等,会引起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病症。在临床中,大量的使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数量逐步增加。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三种机制:①多种β-内酰胺酶;②膜通透性降低;③激活主动外排的机制[3]。

2 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预防控制

2.1 卫生消毒 医疗机构应當加强卫生的清洁工作,主要包括:①对器皿用具以及水、空气进行消毒;②对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如床垫、呼吸机以及插管等,使用以后必须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医务人员在接触感染的患者时,必须洗手,防止造成交叉感染。减少入侵性的治疗,减少住院的时间,避免感染。

2.2 隔离

2.2.1 接触传播 对于感染患者,需要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对患者进行隔离,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的房间;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运转的情况。进行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室,在接触患者时,应当戴手套;离开隔离室前,进行消毒;进入病室后,如果需要进行操作,需要穿隔离衣。

2.2.2 空气传播 如果患者感染了通过空气可以传播的疾病,如水痘、结核等,应当进行隔离预防。主要的措施是:第一,对患者进行隔离,安排在单独的房间,加强通风;针对患者的病原体,进行分开安置;进行空气的消毒;第二,进行防护隔离,医护人员在进入患者的房间时,应当戴帽子以及防护口罩。

2.3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在临床中,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打乱了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引起不良反应,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应当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特征,可以应用窄普抗菌药物,绝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针对个体,制定用药的方案,对抗菌药物进行循环使用。

3 小 结

医院感染的常见耐药菌耐药机制复杂,分布较广,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对于常见的耐药菌必须做好预防以及控制的工作。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注重细菌的耐药性。医师应当结合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映.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浙江临床医学,2013(2):285-286.

[2] 郑晔文.医院感染中多药耐药菌的控制与预防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533-534.

上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下一篇:投资者非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