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5篇)

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

一、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

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无菌操作。

三、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每次治疗前后,舱内用诗乐消毒剂喷雾消毒,通风换气。

五、治疗室每日用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2次。

六、患者应配备专用衣服、鞋子,每个疗程应更换1次。

七、氧舱体表隔天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

八、对危重抢救的患者,有伤口或气管切开者,入舱前应做彻底的舱内消毒。传染病患者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患者出舱后应严格终末消毒。

九、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板两次;更衣室每天消毒1次;厕所每日打扫不少于2次,随时保持清洁无臭味。每周对治疗环境大扫除1次。

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2

1 维修记录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1 维修记录管理目的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设备维修记录则是管理的一部分,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有效地应用维修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的管理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也是日常为了帮助维修人员在日常维修中快速排除故障、提示维修人员容易出现故障的位置和部分。

1.2 维修记录管理意义

设备维修记录档案是设备在保养和检修时必备的记录, 可为高压氧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提供可靠的依据,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维修记录的管理, 还可客观的对高压氧设备的稳定性、可维修价值、维修费用、完好率等问题进行评价[3]。建立高压氧设备维修档案, 可使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设备、仪器的维修记录和当前使用情况来决定对其进行维修保养的时间以及最佳的维修方案, 既可节约工时又可节约维护资金。

1.3 维修记录分类

对于维修记录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定期保养记录:对于高压氧科精密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设备, 根据设备的既往维修记录、类别以及基本情况所制定的保养计划, 不管设备的适宜状况如何, 均需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常规保养。 (2) 正常维修记录:高压氧科设备出现故障时所进行的维修, 通常需停机进行, 维修费用较高, 时间较长, 部分维修需更换配件, 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 (3) 快速维修记录:在不影响高压氧设备的正常使用前提下所进行的维修, 其可通过采取临时措施或者借助替他的辅助设备进行维修, 但在设备允许停机下, 还要进行根本性的检修工作。 (4) 改造维修记录:对高压氧设备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配件进行结构改造, 减少其维修工作量, 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效果, 降低维修和保养的费用。

2 目前管理不足之处

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软件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保养记录等, 其中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高压氧相关设备采购信息的记录, 通常在设备新购入时建立, 在其报废时进行注销, 而财务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有修改记录的权限, 其他相关人员有阅读资料的权限, 但都无法查阅其维修记录;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时对整个维修流程的管理, 从保修一直到对维修人员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 其通常由维修工程师自行记录。但由于医院通常采用电话报修, 而又无法安排专人进行保修电话的记录工作以及合理安排检修人员, 只能鼓励工程师主动进行维修工作, 而此时由于维修记录由工程记录, 其为了绩效考核成绩, 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同时高压氧科设备大多为大型医疗设备, 其维修保养记录本作为原始记录, 通常随机器保存, 使得其维修记录较难被调阅和利用。

3 数字化管理的定义

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的全过程。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应用, 医疗机构目前已经广泛引入数字化管理, 而档案数字化也应运而生。“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等为载体形式的医疗设备档案, 利用计算机将其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模拟信息输入到专业的管理系统当中, 并将其转换位0和1组成的二进制编码, 形成计算机专用的数字形式的档案数据, 并通过信息处理手段对其进行储存、管理。同时还可以利于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建立专门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库, 并可在需要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 将其还原成文字、图像、数值、视频等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 拥有各级权限的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各项维修信息, 并在局域网覆盖的前提下, 实施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

4 数字化管理实施方法

为实现维修记录的高效利用和数字化管理, 需由维修工作管理人员在每次高压氧舱设备维修结束后, 认真填写维修记录, 保证维修记录的准确、及时和全面。

4.1 以设备管理软件为基础

目前我院院内网络化平台已建设完成, 已实现医疗设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设备管理软件已在使用中。其由程序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的统计管理、使用人员权限的认证以及软件结构的管理, 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软件内容的维护。软件内容可供普通使用人进行查阅, 其按照医院-科室-设备-资料的顺序, 逐级设立子菜单[4]。

4.2 录入管理模块

设备维修记录录入模块可用来提供仪器或者设备维修信息的入口归档管理, 其设有用户名和密码, 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模块进行操作。在软件操作系统的设备界面上, 选中其中高压氧舱设备名称, 单击鼠标右键, 弹出维修记录录入界面, 由作为维修档案管理人员的维修工程师进行档案的修改。维修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名称和型号、故障日期和原因、维修日期和维修人员、维修费用、登记人等项目。设备名称与型号为自动确认, 系统默认登录人员为登记人, 其他项目需手工输入, 输入完毕保存即可。

当录入信息不能一次完全填写完毕时, 可分步进行填写。如刚刚接受到设备维修信息时, 只需填写当时的日期, 在设备进行维修后, 可再次进入相应页面填写有关信息[5], 当所有信息填写全部填写完毕时确认完成, 其即可作为一条有用信息归档。如在维修过程中有需要更换的配件, 则应在相应的文本框内填写所更换的配件信息;若所需维修更换的配件需返厂或外出维修, 则需注明。

4.3 科室验收模块管理

此模块用于科室的负责人确认高压氧舱设备的维修信息。此模块也需要用户名和密码, 在操作界面中找到相应的科室名称进入, 此时该界面将列出对应科室的所有未经审核的高压氧舱已维修仪器或设备的新信息。点击以验收的设备或机器所对应的名称进入进行审核, 若对信息无任何疑问, 点击确认按钮, 表示审核通过。如对该维修记录的信息有疑问, 可将疑问或意见写入意见文本框, 表示有所疑问, 并点击信息发送确认按钮, 表示该维修记录审核未通过。维修部门可通过进行信息查询模块对于未通过的维修记录进行查询, 并根据科室所提疑问或建议, 进行相应的处理, 然后再次提交, 科室再次进行审核。直至审核通过;

4.4 查询模块管理

此功能模块为所有进入权限的人员提供高压氧舱维修信息的多样检索方式。如维修部分负责人员可通过此模块查询为通过深刻的仪器或设备的维修记录;科室负责人可通过此模块查询本科室维修中的设备或仪器的维修进度;医院负责人员可利用设备管理号、科室名称等在系统中查看相应科室的设备或仪器维修资料, 全方位地掌控医院工作。无论使用哪种查询方法, 只要在界面的下拉框中输入所需查询的设备或仪器管理号或科室名称, 点击“确认”按钮, 即查找到所需信息。或者通过模糊查询下的输入栏输入所要查询的科室名称拼音缩写或者是其中部分字母, 也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这种检查方法即方便快捷, 又提高了查询速度和准确度。

4.5 信息修改模块管理

如果在输入高压氧舱维修记录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未及时进行更正或者设备或仪器出现报废等情况时[6], 需要应用信息修改模块进行维修记录的修改。通过在界面上输入设备管理号, 即可找到所需要修改的设备或仪器的维修记录, 以供用户进行信息变更。

4.6 统计与打印模块管理

维修记录统计报表时为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决定政策、指导管理工作、制定和审查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统计和打印都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所需的, 数字化系统平台不仅具有输出打印功能, 其还有这较强的统计功能, 其可对不同的仪器或设备的维修选项进行组合统计, 为维修部门掌握科室设备现况、日常维修工作量、人员调整、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年度计划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7], 也为医院新设备的采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可对各类高压氧设备的购置做出客观评价, 包括设备可靠性、灵敏度、精确度、零件耐用、使用安全等方面。

5 常见问题及对策

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可对维修管理、设备评估和医疗决策进行有效的持续性改进, 同时还可优化技术管理, 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促进管理效益[8]。高压氧舱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 还有着一定的应用难点, 如维修档案输入不及时、不准确或不全面等情况,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 可将其作为工作考核指标计入绩效考核中, 以提高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6 持续性改进措施

高压氧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能够对以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①维修管理的改进:包括对维修工程师的工作评价, 各种维修数据的综合统计、维修内容的有效评价;②设备评估的改进:包括对高压氧设备故障频率、可维修性以及维修成本的评价;③医院决策的改进:其可在确认设备使用率的前提下, 对比和评估高压氧设备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④可促成“技术优化管理, 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7 结语

运用数字化管理高压氧舱医疗设备的维修记录档案, 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保证医疗服务水平, 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医疗设备的危险记录档案是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合理的利用设备维修记录档案有着重要和必要的意义。而科学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提高设备维修档案利用率, 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源的共享作用,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次将从建立数字化管理的意义、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分析我院高压氧科在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管理过程中, 应用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李艳.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黑龙江档案, 2012, 25 (2) :123.

[2]曹家多.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西部, 2007, 6 (12) :56.

[3]祁增凌, 余元龙, 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2) :136-137.

[4]童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 :91-92..

[5]陈陵.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J].医疗装备, 2003, 16 (7) :7-10.

[6]祁增凌, 余元龙, 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2) :136-137.

[7]曹辉.数字化医院大后勤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3) :227-229.

高压氧舱基建情况说明 篇3

高压氧舱基建都是针对每个用户实际情况设计的,包括面积、附属房间的设置、病员的治疗方便等等,所以每个用户的基建设计各不相同,但是也有其共性,下面就高压氧舱基建的共性(基本要求)说明一下:

1.高压氧舱的位置要求:高压氧舱由于设备的特殊性,尽量考虑在单独区域建造,并且远离火源(如锅炉房),同时考虑病员的治疗转运方便。四周外墙至少需要一处挂空调室外机、设置高压氧舱排气口、空压机通风换气口。

2.高压氧舱房屋基本说明:高压氧舱房屋可以设置两层或者多层,高压氧舱大厅下面需要做2-2.5米左右的地下室(地下室需做防水处理),便于管道连接与检修,也使高压氧舱的舱内地面能与地面持平。需要水电(用电大约150-180KW)接入房内。空压机房间需要设置通风换气扇。

3.面积说明:针对贵院高压氧舱设置要求,高压氧舱大厅面积为10米*20米(直列式设计)或者13米*13米(直角型设计),空压机机房面积为30-40平方米(可放到地下室),储气罐(立式)房间面积为30-40平方米(也可做成卧式放到地下室,插空基本可以放下)。其他附属房间例如候诊大厅、接诊室、值班室、主任办公室、更衣室、洗手间、常压吸氧、其他高压氧舱治疗设备可根据贵院实际要求尽可能全部设置。(也可参考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4.地下室说明:考虑到高压氧舱管道连接及检修,也使高压氧舱的舱内地面能与地面持平,高压氧舱房屋需做地下室设计。地下室也可以放置空压机、储气罐,节约地面空间。地下室面积尽量与地面面积相等。至少也应与高压氧舱大厅面积相等。到高压氧舱地下室的楼梯尽量考虑方便上下。

5.设备就位说明:高压氧舱基建到地面时需将设备就位,就位后再进行砌墙封顶。

潍坊华信氧业有限公司

2013/6/24

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院内感染流行时,或有烈性传染病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预防保健科),并协助调查原因,积极处理病人。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合理使用抗菌素。

4、组织本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餐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落实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检查、用后的处置。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5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9、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10、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年度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O,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O-90uW/cO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上一篇: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下一篇: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