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者单位:064300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通讯作者:万宏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长期鼻饲出现食物返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篇1:

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讯作者:徐桂兰,1981年12月,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就职于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副主任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神经内科脑卒中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2.82±1.14)、生活能力评分(66.63±2.62),护理满意度为95.0%,躯体功能(89.48±6.14)分,情感职能(93.38±5.56)分,社会功能(91.52±5.13)分,精神健康(92.38±5.1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64.75±1.53)、生活能力评分(49.45±1.52),护理满意度为83.0%,躯体功能(72.45±6.16)分,情感职能(84.86±0.62)分,社会功能(82.57±5.11)分,精神健康(81.06±4.12)分,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康复护理;神经内科;脑卒中;应用效果

一、前言

脑卒中在神经内科十分常见,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患病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中老年为疾病的高发人群,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1]。虽然通过先进的现代医学技术已经有效控制病情,当仍旧无法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2]。导致患者在患病后自身和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3],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有显著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神经内科脑卒中20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7∶3,平均年龄为(59.9±5.2)岁。随机分为两组,使两组之间没有年龄或病程差异,以便比较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全部入组患者确诊为脑卒中,治疗期间有直系亲属陪同,患者及其亲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配合完成研究,为免后续出现纠纷,双方提前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该研究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正式启动的。

(二)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疾病导致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所以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严重的负面情绪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心理护理进行有效改善。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态积极,多为患者介绍经积极配合治疗后病情被有效改善的案例,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充满信心。勤与患者沟通交流,纾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有必要,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或通过观看喜爱的书籍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调试心理状态,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建设,联合家属一起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足够和谐。嘱家属避免做出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的行为。

2.语言康复训练

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保证其能配合完成训练。训练吞咽功能时,可以使用棉签蘸取冰水对患者的软腭进行刺激,促使其产生吞咽反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舌头触及口腔和上下唇,对舌部功能进行训练。训练发音时,需要注意由简到繁,从简单的词语逐渐过渡到短句,为了调动患者的表达欲望,平时要多与患者沟通,在训练发音能力的基础上保持住训练效果。训练吞咽功能时还可以配合开展日常饮食训练,注意一次口腔进食量不要过大,以免造成患者窒息或呛咳。

3. 肢体康复训练

在病后早期就要进行肢体康复运动,以免出现残疾。卧床期间保持肢体被动体位,按照关节活动的顺时针方向和范围展开运动和锻炼。护理人员需要按摩患者的关节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免下肢出现外旋,需要在大腿外侧部放置沙袋。在患者发病后一周内就要开始康复运动。如患者伴发高血压,还要注意禁食高脂食物。同时也可以配合针灸等中医治疗。

4. 饮食康复指导

保证饮食清淡,多进食低盐低脂食物,不食动物脂肪和牛羊肉。严格戒烟戒酒、禁饮浓茶和咖啡。多食新鲜果蔬,避免一次进食过饱,少食多餐,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免出现便秘。

5. 压疮康复护理

早期患者在卧床期间,偏瘫一侧肢体极易出现压疮。所以需要在卧床期间按时为患者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对身体的受压程度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出现了红肿。在骨隆突处放置软垫,保持偏瘫侧肢体皮肤和床单位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

6. 尿失禁康复护理

因为患者的进食量和饮水量制定周期排尿对照时间表,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对患者的身体变化有一个全面地掌握。同时对患者开展自控锻炼,提升患者的排尿自控能力。指导患者每天做3~4次排尿后收放尿道肌肉的训练,家属平时也要为患者按摩膀胱去,帮助患者对膀胱括约肌进行锻炼,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收缩控制能力。

(三)观察项目和指标

1. 利用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分上下肢仰卧位评分,其中上肢仰卧位63分,下肢仰卧位34分,满分100分,分数高低和运动功能优劣程度呈正比。利用ADL生活能力評分评价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情况。评价内容包括二便、吃饭和穿衣等内容,满分100分,分数高低和能力高低呈正比。

2. 利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分数高低和满意度好坏呈正比。

3. 生活质量评价内容

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每项内容满分100分,分数高低和质量好坏呈正比。

(四)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1。

(二)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2。

(三)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3。

四、讨论

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疾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后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为超过75%的患者在患病后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等后遗症,所以需要对脑卒中患者做好康复护理,保证恢复各项功能性障碍[4-5]。传统的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问题。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护理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其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性障碍的恢复作用十分显著[6]。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因为其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所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就需要做好对症支持治疗[7]。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取得良好预后,就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在保证心理处于积极状态的同时,逐步协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利用辅助性站立、行走、起蹲练习的方式促进恢复患肢状态,不断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提升效果,能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此外,也要对护理人员做好培训指导工作,不断优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态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护理能力[8]。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护理服务,避免一刀切,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每个患者的综合情况都各有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后展开护理,以免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梁冰莲,张敏,黄小清,谭艳云.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39-1241.

[2]谭燕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远程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6):831-832.

[3]黄丽华,方芳,黄孚彦,林惠玲,邓世群,邓有英.农村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护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21,36(10):91-94.

[4]史芝璟,黄瑾,居珺,赵洋漪.区域医联体背景下的4C中医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09):843-846+849.

[5]张婷婷.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8):1236-1238.

[6]黎娜,冯丽雅,李沃林,梁春玲.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1,20(02):23-26.

[7]龚星艳,李鑫,陈瑶环.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0):122-124.

[8]陈昕,关东升,杨莉霞,曹振浜.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延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7):56-59.

作者:徐桂兰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篇2: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长期鼻饲出现食物返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单位:064300 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万宏伟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长期鼻饲出现食物返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150例脑卒中患者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鼻饲出现食物返流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及鼻饲液的温度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对不同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采取预见性护理,从而减少食物返流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

【关键词】 鼻饲; 食物返流; 原因; 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因严重的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而不能自行进食,需要长期留置胃管,来保证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但个别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食物返流。据报道,大约有50%~70%的患者误吸多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误吸48 h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43%不等,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死率高达40%~50%[1,2]。为降低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首先应避免食物返流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现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150例脑卒中患者行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的1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昏迷行鼻饲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46~91岁,平均71.5岁。行鼻饲时间大于半年者8例,小于半年142例。最长达8个月,最短6 d。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1例,其中6例出现明显的食物返流,9例经拍胸片发现有肺炎表现,做痰液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经对症处理症状减轻好转13例,2例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 原因分析

2.1 与患者病情及年龄有关 脑卒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低下,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使食管体部收缩能力下降以及胃排空延迟等均会导致食管返流。昏迷患者一旦食物返流,造成误吸窒息的危险更大。同时,长时间留置胃管易引起食管炎症或逆蠕动,胃内食物易返流至食道内。本组有11例患者由于脑出血昏迷造成的延髓功能受损,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2.2 置管体位不当 张庆玲等[3]研究表明,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吸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持续仰位或平卧位及床头角度过低都会增加返流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患者取仰卧位时,不能吞咽唾液与分泌物,且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的胃内容物进行清洁。本组有5例患者平卧喂流质,导致食物返流。

2.3 置管过浅,鼻饲管头端位于食管 常规插管长度是从发际到剑突(45~55 cm),但一次性硅胶胃管第一节侧孔距尖端约8 cm,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可能会位于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易返流于咽喉部发生误吸。

2.4 与喂鼻饲技术及护士经验不足有关 本组有3例由于个别护士经验不足,注食时忘记抽胃液,未判断有无胃液潴留,再注入流质或速度太快,引起胃潴留加重,出现返流。同时,注入渗透压过高且不易消化的流食及流食温度较低,引起患者不消化而出现返流。

3 护理

3.1 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时间 针对脑卒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时间,使雾化吸入、吸痰、翻身、扣背等各项操作尽量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引起胃内容物返流。

3.2 使用鼻饲体位 每次注食前除常规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还应抬高床头30°~45°,患者保持右侧卧位,以利于胃排空。约1~2 h改为专科体位,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3.3 适当加长胃管置入长度 有研究发现,胃管进入越短,越易发生误吸。莫海花等[4]建议应将胃管向胃内延伸8~10 cm,使胃管前端侧孔在胃体部或幽门部,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对鼻饲患者,妥善固定胃管。在胃管外露部分做好标记,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位置,并进行班班交接。防止患者因翻身、躁动等原因导致胃管脱出,尤其是昏迷患者反应不灵敏,胃管误入气道后果非常严重。

3.4 规范鼻饲操作,注意鼻饲液的量及温度,加强年轻护士培训 为减少胃潴留发生,鼻饲前要进行抽吸,尤其是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先确定有无胃潴留,同时记录潴留量,分析原因,暂停进食或给予助消化药物,继续鼻饲者宜半量100 ml,鼻饲温度在40 ℃左右。喂流质时间由每2 h延长为3~4 h一次。每次注入时间为20~30 min,可有效减少食物返流。

4 小结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病情重、年龄高、卧床时间长,不能经口进食,加之气管切开等因素导致患者体质差,留置胃管鼻饲成为这类患者摄取营养最有效的方法。但因神经内科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使气管敏感部位的反应性降低,食物清除功能异常,胃排空延长。加之气管分泌物增多经常需要雾化或吸痰,刺激咽喉部而发生食物返流,针对以上情况,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插胃管延长置管深度,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符合食物在消化道内运行的方向[5]。同时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针对发生反流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护理措施,降低食物返流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 卢少萍, 林文英.高龄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现代临床护理,2008,7(3): 60.

[2] 秦环龙. 管饲喂养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肠内与肠外营养, 2003, 10(4) : 244.

[3] 张庆玲,刘明华.机械通气患者体位与胃液反流和误吸关系实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21-1322.

[4] 莫海花.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6.

[5] 兰素娟,景继勇.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并发气道狭窄的因素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05-507.

(收稿日期:2011-04-08)

(本文编辑:车艳)

作者:万宏伟 凡秀伟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篇3:

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关键词】偏瘫;护理干预;康复

脑卒中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86例偏瘫患者。现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脑卒中瘫痪患者86例,男70例,女16例,年龄62~82岁,平均68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3例,缺血性脑卒中73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经治疗渡过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左侧偏瘫50例,右侧偏瘫36例,其中有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失认证。肢体肌力Ⅱ级以下者27例,Ⅲ级以下者59例。经对症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入院6周后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者56例,肌力提高Ⅰ级以上者2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3例。

2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疏导其家属、同事对患者的宽慰、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2.2康复体位护理

2.2.1肢体摆放在脑卒中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体位的变换,每2 h翻身1次,保持抗痉挛体位。卧位护理:(1)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使患侧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3)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卧位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患肩被直接压于身体下,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肢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体位。

2.2.2坐、立、行的训练 当患者能自行翻身时,训练体位可改为坐位。让患者坐在床上或轮椅上,患侧上肢肘关节微屈放在扶手或枕头上,患侧膝关节屈曲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患者能坐稳后改为站立训练。首先可让患者每日2次站电动起立床,然后在他人的帮助或扶撑下站立训练,迈步时不可生拉硬拽,防止跌倒。每日3~5次,每次10~20 min,持之以恒,必见效果。

2.2.3行肢体活动 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8 h内无加重时,可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有的提倡脑卒中后3~5 d可介入康复训练,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康复师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如翻身、挺胸、移动等。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健侧到患侧,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训练时间与次数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2.4吞咽功能康复护理(1)对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功能:①做屏气运动;②按摩舌肌和咀嚼肌;③使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做吮指动作等;④对咽部进行冷刺激,强化吞咽反射;⑤咳嗽训练。(2)选择容易在口腔内移动,密度均匀不易出现误咽的食物,由少量开始,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吞咽动作。(3)综合训练:包括肌训练、排痰法训练等。

2.2.语言康复训练采用渐进教学法,从发音器官訓练开始到发单音节、单字、单词,认人、物品名称,反复读、认、巩固效果。同时利用各种刺激法,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根据失语不同类型及程度,给予针对性指导,并提供有关手册或录音磁带,嘱家属耐心协助,不宜过急,对患者的进步表示肯定。

2.2.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砂板磨等,以及训练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

3 讨论

偏瘫康复的机制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功能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重要条件。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肩痛、肩手综合症、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下降,说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程度,促进肢体运动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要注重对肢体按摩,尤其是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压疮和静脉炎,促进患肢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按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幅度不易过大,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自我按摩,效果更好。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做双髋向两侧摆动,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注意转动躯干时,健手应握住患手随躯干配合手的转动同时翻转。当患者能进行翻身和半桥运动后,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脑梗塞发病后2周,脑出血发病后4周左右可以开始这项练习。先从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两腿下垂,坐在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1周后可下地坐椅,能维持10 min,可进行站立平衡、逐步和上下台阶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练习,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让患者快速指鼻、手指互相对指、拍手、画图、写字等加强手的精细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欧海宁.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

[2]黄东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3]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4]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5:1-5.

[5]高霞.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和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5(1):23-25.

[6]黄永禧.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5.

作者:贾彦会

上一篇:科协秘书长的竞职演讲稿下一篇:港航管理副站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