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触动了改革的神经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是谁触动了改革的神经(精选3篇)

是谁触动了改革的神经 篇1

是谁触动了改革的神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在成绩面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推动下,我们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我们不能简单的开除“睡觉哥”了事,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从逆向思维看,这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活教材,他能深度启发我们思考问题,警醒我们应该做什么。看来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企业没有出路,只有破产。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国家的GDP,我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都在9%以上,发达国家在2%以下,可喜可贺吗?不能,我们要冷静的看待分析,有识之士造就尖锐的指出,我们的高速度是以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十八大再次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政治体制要改革,要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机制:经济体制也要改革,要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经济总量。愿上班睡觉成为过去,愿我们的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繁荣富强!

是谁触动了改革的神经 篇2

第一, 医疗保险与医疗保障尽管只有一字之差, 却有较大不同。

基本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 遵循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基金收支平衡和以收定支的基本原则, 这就决定了基本医疗保险是通过合理筹集资金, 满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资金需求。医疗保险制度虽然能够引导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 但不能期待它解决参保者就医的所有问题, “保基本”只能保障有病就医和有限度的支付就医费用, 无法满足多高的费用都能“看得起”。否则, 基金平衡就会打破, 要么降低待遇水平, 要么增加单位和个人的筹资负担, 阻碍生产力发展, 产生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医疗保障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除了基本医疗保险, 还包括面向所有人的大病救助、医疗救助和面向城乡特困人员 (含城乡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 的医疗救助, 商业健康疾病保险和个人家庭的储蓄, 以及可以用于健康保障的权益类资产等, 再加上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 通过输血和造血, 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构成了完整的医疗保障保护伞。“就医费用高就是基本医保待遇低”的观点, 混淆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的内涵, 过分夸大了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功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福利、大病保障等在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待遇支付管理及目标人群等方面完全不同。

第二, 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既包括需方, 也包括医疗服务 (含药品) 的供方, 如果仅仅局限于资金支付方或者服务需求方, 也是不完整的。

然而,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没有形成向心力或者合力, 相反, 事实上却存在“力的分解”。前不久笔者在宁波市调研, 一位曾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保经办人员的一席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谜底, “没有医保时, 一位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住院医疗费总计2000多元;现在有了医保, 情况基本相同的患者却需要花费8000多元, 医保报销70%, 病人自负费用近3000元, 当然感觉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民众对医保改革成果“获得感”不强, 根本原因在于医药卫生改革滞后, 医疗机构过分追逐经济效益, 医院科室和医护人员以业务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医-患、医-保、医-政 (管理者) 信息不对称, 群众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疾病的恐惧, 需方过度医疗、供方提供过度服务等因素加剧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误导资源配置和优化, 形成不良循环。因此, 患者感觉负担重, 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也不断加大, 甚至一些地区当期收不抵支, 医保“红利”被抵消。

触动了哪些敏感神经 篇3

8月13日,新婚姻法正式开始实施,婚姻与财产、离婚与房子等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其中最主要有两点:房子如果是父母出资买的,那么谁的父母出资,房子归谁;如果是婚前贷款买的,那么谁首付,房子产权归谁。

一时间,新婚姻法偏袒男方的说法喧嚣尘上,女性更是大呼“伤不起”;而男人们沾沾自喜的同时,新的压力却不期而至:如果不把房子过户到女方名下,丈母娘就不同意结婚;即便岳父母给女儿买好了房子,男方同样也住不踏实。

女性你伤不起

缘于新婚姻法的“颠覆性”,自然会引发源源不断的争议。

“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关于婚姻法的新解释几乎与这番言论一样富有争议。而现在,某位中国相亲节目女嘉宾即便坐上了宝马,最好也要保证自己支付了一部分购车款。

香港《南华早报》说,新解释凸显当代中国婚姻的困境。新婚姻法解释与家庭共享所有财产的中国传统背道而驰。而另一方面,房子现在太贵,父母要花掉毕生积蓄才能给孩子买下一套房,而同时,婚姻变数在加大,要是孩子的婚姻出了问题,父母反而成为失血最多的一方。

离婚率上升、房价飙升、物质主义和婚外情兴起,这些都是法院必须考虑的新的现实问题。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指出,成千上万中国年轻夫妇的美梦(相爱、结婚、买房和养家)被这个“闹钟”硬生生吵醒。政府的司法解释不啻于在婚姻中诱发一场地震,尤其是对于那些“掘金族”而言。

新婚姻法解释中争议最大的一条就是父母为新婚子女购买的房子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对此,《环球邮报》称,因为中国的传统是新郎父母买房,娘家装修买家具,这条新解释对传统的颠覆可不小视。不过,美国《商业局内人报》称,讨论集中在房产的获得和处置上,这在中国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今天的中国,谁拥有主要财产,谁便主导家庭,主要财产的所有者越来越成为当今婚姻的价值所在。

印度《印度斯坦时报》称,中国司法的新解释导致离婚后妻子丧失房屋所有权,一夜之间对中国传统婚姻法形成重大冲击。妇女权益机构说,这会让女性感觉不安全,也丧失浪漫感。“为什么妇女很在意这些财产?”美国《商业局内人报》解释说,因为拥有房屋意味着财产稳定或者安全。妻子为了婚姻而牺牲了事业,把大量时间花在家务事上,离婚后又变成单身和无房者,这公平吗?《环球邮报》说,新解释会让婚姻双方在结婚前考虑更多问题,很多人担心一旦离婚自己可能就要净身出门。一名愤怒的女性微博用户说,新规“扫除了男人不忠的最后障碍”。

英国“家庭教育基金会”负责人诺曼•威尔斯表示,“嫁给房子”显然是一个愚蠢做法,因为失去了结合的诚意,任何婚姻也走不了多远。中国立法将公民的婚前财产给予有效保证,是一个明智决定。这样可以让两个想结婚的人在事先就明白,两个人在一起是要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家庭,而不是相互提防对方会有所图,这样也避免一些人为物质财产过早或草草结婚,不久后又以离婚收场,而那样对社会的稳定也是一种伤害。

婚姻观念生变

新司法解释中关于住房的备受关注的要点为:一方父母为自己子女买的房子,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不属夫妻共同财产。婚前按揭购买的个人房屋,离婚时仍归其个人,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归还的房贷,可给对方补偿。

比方说,男方父母支付房子首付100万元,房屋原总价500万元,如果日后夫妻共同偿还400万元,那么按照现合同法的规定,男方财产占3/5,女方财产占2/5,财产分割按此比例进行;增值部分同样按此比例划分。如果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两人共同偿还了男方父母的100万元首付,那么应当视最开始的首付为一种借贷行为,而不是所谓的男方财产了;如果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借贷,财产就是一人一半了。

这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国人的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即婚前房产归个人所有的规定将有可能打破许多年前延续至今的“男买房女买车”的传统模式:结婚时,女方父母可以不再陪送汽车、家电等,而是选择和男方共同出资购房。

与此同时,新婚姻法出台后也给很多无财产保障的女性带来了危机感,尤其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很多待嫁女青年表示,再也不敢有做全职太太的想法了,因为这会导致离婚后一文不名,甚至净身出户。

一些全职太太甚至动起了为自己做足风险保障的脑筋,例如购买足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分红型、意外伤害保险等,一旦婚姻出现变故,可确保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滑。这种做法之所以能够防风险,在于保险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便离婚,保险收益也将属于个人所有。

房产保单加名

关于婚前购房属于产权登记一方的规定,对于已婚有房者或者准婚购房人群的购房心理和购房行为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患于未然,一些人选择将自己的名字加进房产证,这让最近房产证更名业务几乎增加了一倍。

来自链家地产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之前的准婚一族购房,男女双方对于婚房房产证是否共同署名并不关注,在25-29岁适婚购房者中,采取个人购房的方式占比高达90%以上。而解释出台后,链家在线咨询如何联名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增加了10%左右,此外,已婚有房族咨询房产更名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加。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分析,未来预计将有20%以上的房产会更名共同持有,按照近几年准婚族房产成交情况,或将有约6万套房屋更名共有。

较之于房产,保单“加名”潮虽稍显滞后,但已悄然蔓延到一些富有家庭。

记者走访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最近,前来咨询保单加名以及离婚后保险资产该如何分配的客户数量出现明显上升,由于保单没有指定受益人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

已结婚四年的陈女士刚在丈夫的保单上确定自己为指定受益人。她告诉记者,她觉得在不影响感情的前提下,加上名字也未尝不可,一旦以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反而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不同于在房产证上添加所有人,保单上的加名主要指添加指定受益人。因为按照法律规定,指定受益人继承要优于法定受益人继承。而保险指定受益人与法定受益人的区别相去甚远。

上一篇:三年级上鄂教版语文下一篇:债权转让协议书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