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教案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经教案(精选10篇)

神经教案 篇1

(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课本七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方面“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知识点只需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这一知识点,则只需“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既要符合课标基本要求,又要结合不同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由于我校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尤其对自身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充满好奇心,学生也基本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对本章节的学习。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及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的运作、潜能和记忆。2.能力目标: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区分。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参考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媒体与课前准备:PPT、柠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吗?(播放PPT第1页)学生:有或没有。

老师: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跟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口水(由于条件反射),从而暂时缓解了士兵的口渴。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又充满兴趣有带有疑问。老师:那么,“望梅”为什么可以“止渴”呢? 学生:因为梅很酸,听到就流口水,就可以止渴了。

老师:没错了,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把生物知识应用到历史典故去了。原来,“望梅”之可以“止渴”是因为我们知道梅子很酸,从而刺激到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所以才会流口水的。那么我们人的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呢?又是怎样调节的呢?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板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老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观察到了这一场景: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就纷纷的走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书本准备上课。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你们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完成刚刚的一系列动作的。学生:有些学生脸上充满了疑问:什么是神经调节?

老师:那么什么是神经调节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1页,跟老师一起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板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脑、脊髓、脑神经、脊髓神经„„。

老师:好,看来同学们基本都知道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二: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同样,神经系统也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有个特别的名称,叫神经元。

老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课本71页,待会我叫同学上来完成PPT上的连线。(板书: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播放下一页PPT)

老师: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完成PPT上的任务?请举手。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举手。

老师:好,就叫***同学上来,其他人比较一下***同学跟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做对了没有? 学生:对和不对两种情况都有。

老师:咦!刚刚老师听见有些***同学说不对,那请你说说你的答案。学生:***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师:现在大家看回书本71页,图12—2 神经元模式图,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正确答案。这端又大中间又有和核的结构我们称为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在胞体的周围有很多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短的突起叫树突,树突有多个;长的突起叫轴突,轴突只有一个,轴突的末端则称为轴突末梢。看来,***同学是对的。(板书:

1、结构:胞体,树突,轴突,轴突末梢)

老师: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学习神经元的功能。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生物电变化称为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冲动可以由胞体经轴突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就好像家里用的电从电源经电线传导到电器上那样。因此,概括起来,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板书: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知识点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同学们吃过柠檬吗? 学生:吃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柠檬(拿出柠檬),看到柠檬后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比没有见到柠檬之前要多? 学生:是。

老师:当我们的手碰到火,你有什么反应? 学生:会缩手。

老师:当眼睛进沙子时,是不是会不停地眨眼啊? 学生:是。

老师:手碰到火会缩回来、眼睛进沙子会不停眨眼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做出的反应,也就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请同学们在课本72页找出反射的概念,找出来了吗?什么是反射?

学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老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看书。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要记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板书:

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那反射需要什么结构才能完成呢? 学生:反射弧。

老师:嗯,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那么这五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呢? 老师: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那传入神经呢? 学生: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教案 篇2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898-0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但早期糖尿病患者多无明显神经变性症状,为了能正确评价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笔者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对82例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上下肢SSR测定,探讨几种方法中的早期敏感指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损害的早期诊断及程度判断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按1999年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共8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0-67岁,平均55.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3.2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对照组40例,选取本单位正常体检者。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1.2分组按病程分为①3-5年组,共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61.5岁;②1-3年组,共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58.9岁;①<1年组,共26例,其中男女各13例,平均54.5岁。

1.3检测方法检查仪器为丹麦维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室无干扰源,环境安静,室温控制在18-25,皮温保持在28-30℃之间。检测项目:①传导速度(NCV):上肢测定正中神经神经MCV、SCV,下肢测定腓总、胫神经MCV、腓浅、腓肠神经SCV,分别记录潜伏期、波幅与传导速度;②双侧正中神经f波:记录f波的出现率及潜伏期;③双侧胫神经H反射:记录H波的潜伏期;④双侧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及波幅。

1.4异常标准与对照组比较,MCV、SCV<χ一2.5S,SNAP<χ×50%,末端潜伏期>χ+2.5S为异常。

1.5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各组MCV、SCV的异常率,各组异常率的比较用X检验,各组MCV、SCV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正中神经MCV和SCV的总异常率仅17.0%和19.5%;胫神经总异常率亦不高,为18.3%;而腓肠神经SCV的总异常率可达21.9%,1-3年组异常率即达23.5%,3-5年组更达31.8%;双下肢腓浅神经SCV、腓总神经MCV3-5年组异常率均超过40%,总异常率分别达到29.3%和25.6%。所检测各周围神经的异常率总体趋势是均是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腓浅神经的SCV,病程与异常率呈显著正相关。

2.2正中神经f波与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正中神经f波总异常率为17.2%,远低于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胫神经的H反射总异常率超过50%,且随病程的增加明显增加,3-5年组异常率高达62.6%,<1年组亦达43.4%。

2.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异常率下肢一肢以上SSR异常者34例,总异常率达到41.5%,远高于上肢25.6%的异常率。并可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加,<1年组下肢SSR异常率仅34.6%,3-5年组可达50%。

3讨论

微血管病变、山梨醇沉积以及免疫异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均具有重要作用[1]。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

自主神经病亦很多见。SSR是近年来开展的简单、定量且无创的电生理检测手段,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潜伏期反映的是引起发汗的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的传导时程,由于周围感觉传入纤维的传导速度远较传出节后无髓纤维快,因此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主要反映节后无髓C类纤维的功能[2]。通常以SSR波形缺失、起始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作为SSR异常标准。

结果可见,腓浅神经的SCV及腓总神经的MCV,病程与异常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2根神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体现最为敏感。总体来说,下肢神经传导的异常率较上肢为高。

在<1年组中,H反射异常率即高达40%以上,远高于其他项目的异常率,故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的指标。

42.1%的糖尿病患者存在SSR异常,表明糖尿病患者确实存在交感神经受损,发病率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增加。神经病理研究表明[3],周围神经呈逆向性变性改变,即神经轴突远端变性较重,近端相对较轻,本试验结果也发现,下肢SSR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推测由于下肢周围神经行程更长,所以更加容易受损,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异常亦较上肢更常见。

总之,早期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周围神经受损的临床症状,其实有相当高的比例已经出现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传导方面的障碍,尤其以下肢更为明显,且会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重,故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筛查,尽早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Fernando M,Crowther R,Lazzarini P,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13,08:26-33.

[2]交宋迎,周艳英.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146-14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生物教案) 篇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出反射;

能区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能够分析类似膝跳反射等较简单反射的反射弧; 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

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膝跳反射、排尿反射和“望梅止渴”等反射的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膝跳反射、排尿反射和“望梅止渴”等反射的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

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新课讲授】

师: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的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 生:反射。

师:到底什么是反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师:请同学们看到书P77膝跳反射。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也是很简单的反射。大家可以自己参照书上给出的反法试一试,了解什么是膝跳反射,进而了解什么是反射。学生活动。师:大家都做成了膝跳反射吗?每个健康的人都是具有这个基本的反射的。哪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呢?是不是在做膝跳反射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

生:叩击的部位要正确:膝盖下面的韧带。叩击的手势要正确: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地叩击一下,力度稍微要大一点。

师:是的。位置不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感觉不到相应刺激;叩击时过重、过轻或者过于频繁,也会影响膝跳反射的发生。还有,最有是请同桌帮你叩击韧带,因为自己叩击的话,可能下意识的会做好准备,从而干扰膝跳反射的发生。

师:讲了这些注意事项之后,大家可以再做一下,看这次能否成功。学生活动。

师:快速叩击一下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师:类似的反射还有很多,比如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的时候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

师:反射为什么能够发生呢?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 生: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师:反射弧由五个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师: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 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的反射弧。师:为什么抓到烫手馒头后我们会迅速地把手松开呢?

生:首先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了烫,然后把这种“烫”的信息传递到了脊髓,脊髓迅速地发出神经冲动,控制手指松开,整个反射完成。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出这个反射的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具体是哪些结构?

生:感受器是分布于手指皮肤中的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手指。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生:感受器是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神经末梢以及大腿的肌肉。

师: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典故。谁能分析一下这个反射的反射弧? 生:感受器是耳,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和唾液腺。师: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一类反射统称为非条件反射;

还有一类反射,叫条件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的。复杂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往往位于大脑皮层。

师:人体通过各种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对体内外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师:请大家做书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反射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二

反射弧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

神经教案 篇4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指的是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其核心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应用实例。教学的重点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就是指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和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就是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是以电信号双向传递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胞体,信号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就是指神经中枢分为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脊髓,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上的传递,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例题练习,其中关键是例题讲解要透彻。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兴奋的传递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传递过程。【教学过程】

引入

假如在你手指下放一根蜡烛,你会感觉到痛而收回手,这就是一种反射,引出这节课的内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问题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什么叫反射?

设计意图: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和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师生活动:(小问题串)

问题1:什么叫神经元? 问题2:反射弧包括?

问题3: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什么?

问题4:什么是兴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

例题1: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小腿会发生突然跳起的反应,引起该反射的感受器是()A.痛觉感受器 B.触觉感受器

C.本体感受器 D.温觉感受器

变式练习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 射弧的()①传人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例题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D)A.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有些反射活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变式练习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问题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么传导的?

设计意图 兴奋的传递包括了传递方式和电位变化及传递的特点

师生活动:(小问题串)

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方式是什么? 问题2:什么叫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流? 问题3:传递有什么特点?

例题3: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A)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膜内外电位不变

变式练习3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 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 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

问题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 由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最后一个小枝末端膨大叫做突触小体和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单向的。师生活动:(小问题串)

问题1:什么叫突触小体? 问题2: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例题4: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 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变式练习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问题四:神经系统是怎样进行分级调节的?

设计意图 中枢神经包括低级和高级中枢,低级中枢首高级中枢的调控。师生活动:(小问题串)

问题1:什么叫中枢神经系统?

例题5:调节体温、水平衡的中枢在,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在,排尿的初级中枢在

变式练习5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胸段

问题五: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哪些?

设计意图: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师生活动:(小问题串)

问题1:人脑有哪些高级功能?

问题2:大脑皮层收到损伤会出现哪些症状?

例题6: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淡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B)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变式练习6某人能看懂文字和会讲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目标检测】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水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

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4、图2—5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下列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反射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2.可以通过课外探究与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1)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

2)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上的传导速度。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方法教育。设定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分层设置一些经典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小结】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配餐作业】

给笑神经哭神经的一封信作文 篇5

亲爱的笑、哭神经: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主人。我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但是是,有时你们实在有些过分,我有些生你们的.气了。如果你们并不知道哪儿有些过分,那你们可听好了,我来讲给你们听!

不知笑神经你是否还记得上个月在课外班上课的事。老师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作,又打了一个喷嚏,全班的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当然我也在笑。老师一听,故意咳嗽了两声,其他同学立刻不笑了,只有我还在哈哈笑,老师有咳嗽了一声,示意我别笑了。当时我也想停呀,可你却不让我停,你这时候是不是在睡大觉啊!?同学们都在看我,老师可生气了,双眼瞪得滚圆的盯着我看,正准备过来骂我时,你才让我停了下来,我真是狼狈不堪哪!!为此,课后老师还找我谈话呢,我真是恨死你啦!!!

还有,哭神经,你做的尽管比笑神经好一点,起码在学校、课外班,没让我丢脸。不过,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毛病就犯了,每当电影里有感人的场景,你就会让我流泪不止。哎,真是麻烦!这样一来,我看电视时老是要被爸爸妈妈笑话,而且还要准备一块毛巾擦眼泪呢!

笑、哭神经你们知道了吧,以上还只是一些事例,你们的错还有许多呢!希望以后你们能有改进。

祝你们

工作顺利!

神经教案 篇6

“马克·哈拉特(Mark Hallett)教授是一位大家,是一位医学科学上的大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被称为“中国细胞刀第一人”的李勇杰教授如是评价。

美国医生马克t哈拉特,是世界著名神经病学家和临床神经生理学家,担任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疾患和中风研究所神经科主任,人类运动控制实验室主任,是《世界神经病学杂志》主编,《Braln》杂志副主编。他在运动障碍病及其相关神经病学、神经生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北京宣武医院,记者见到了马克·哈拉特教授,印满中国福字的领带格外引人注目。马克·哈拉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人们叫他“马克”,2004年,他被首都医科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今年是他第八次中国之行。

因他共融、无私的奉献精神,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马克2010年度北京市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以表彰他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

助力“脑起搏器”在中国跨越式发展

2010年10月,“脑深部电刺激全球最大治疗中心”在北京市宣武医院揭牌。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治疗运动障碍病的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其中最为成熟和最常见的是治疗帕金森病。“脑起搏器”通过在人脑中植入刺激电极,用体外遥控装置调控脑内电极的刺激参数,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症状。“脑起搏器”还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症、脑瘫、疼痛、癫痫和精神疾病等功能性脑病。北京宣武医院从1999年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技术治疗功能性脑病以来,巳为600多名患者植入1000多个电极。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马克的努力密不可分。“2004年我到中国时,“脑起搏器”的研究工作在宣武医院才刚刚起步,这几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研究中心。”

事实的确如此。宣武医院2009年在脑深部刺激植入数量上远远超过欧美先进国家跃居世界第一,运动障碍病治疗和术中电生理研究以及功能核磁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获得美国Metronic公司颁发的《脑深部电刺激全球最大治疗中心》的证书,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标志着中国立体定向手术技术实力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具备了与欧美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该院功能神经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在马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实现了神奇的跨越。

马克极其关注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研究,他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在他的努力下,该医院运动障碍病的术中电生理研究水平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受到国际的高度关注,为中国术中电生理研究从创建之初就瞄准世界高水平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马克将其对帕金森病神经影像学的最新研究带入北京宣武医院,这也使中国在短时间内对帕金森病影像学研究,从几乎一片空白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他在积极努力推动将美国运动障碍病学会举办的“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国际年会”争取放在北京举行,以推动中国运动障碍病研究的发展。

病人至上

对马克教授的采访是非常规的,整整一个上午,他始终没有时间坐下来回答记者的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的美国医生,一直在各个病房里,仔细为每一位患者做检查,他细心地观察患者手脚等部位活动的情况,认真倾听主管医生介绍患者的情况。这是他每年到中国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几年的中国之行,马克将他在学术上的新研究、新发现与中国医生分享。而谦虚、敬业的工作作风,更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提起马克,李勇杰的语气中充满敬佩之情:“马克·哈拉特与我们合作多年,每年都会到宣武医院来,来看看我们这些老朋友,探讨医学领域的新动态、新发现。因为相处时间久了,他喜欢我们直呼他‘马克’。我们这里的医生都非常尊敬他,不仅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医学专家,更是因为他对待病人的那份爱心。他在给病人看病时,眼神里总是充满了关切之情。给病人做检查时从来不会因为考虑自己方便而要求病人这样做那样做,他总是从病人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比如,检查病人腿部时,他绝不会要求病人站起来而是自己跪下去检查。曾经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他给病人做检查时,请病人坐在椅子上,脱了鞋,检查病人的脚指头,让钩起来放下去。检查完成后,他蹲下身子,替病人穿上袜子和鞋,然后给病人系上鞋带。”

这样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很多中国医生做不到。李勇杰感言,与马克在一起,不仅仅是学习到医学上的经验和技术,更会受到医德方面的教育。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更难得的是,他越是有学问就越是谦虚。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对所有的患者都一视同仁,美国病人和中国病人对他来说没有差别。在他看来,没有病人的支持和信任,医生是不可能获得成就和经验的。

“只有拥有数量庞大的患者资源,见到各种各样情况的病人,医生才能够获取和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医术。”马克说,“中国的医生在患者的数量和由此可以产生医学数据的质量这两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对于医学研究非常重要。来到中国,一方面我把美国的先进医学成果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数量巨大的患者资源也为我在美国研究提供了帮助。比如,与中国医生合作,我们发现,美国研究出的医学成果,在中国对亚洲病人同样适用,这就是医疗领域的一大发现。我与中国医生的交流是互惠的,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救治“中国阿甘”

郑心意是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青年,他的故事曾经在各大媒体上广为流传,被称为“中国阿甘”。在两岁时,郑心意得上了一种奇怪的脑病,他的上肢痉挛并向身体一侧扭转、双手不能弯曲、嘴巴肌肉歪向一旁,说话非常困难。他的父母带他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没有什么切实的治疗办法出现。

郑心意身体上有疾病,也没有上过一天学。然而他却没有屈服,他努力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多次谢绝了别人的帮助。在他眼里没有太多的奢求,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治好自己的病,然后照顾双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却成了他心中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

2010年,李勇杰在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被他的事迹所感动,当即决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位让无数人感动的顽强青年。他邀请郑心意来宣武医院治疗。郑心意被诊断为“扭转痉挛型脑瘫”,医生们认为手术治疗是缓解各种症状的最佳方法。3月8日,碰巧马克来访,马克当即与医生们一起会诊郑心意的病情,完全肯定了宣武医院对郑心意的诊断,决定亲自为郑做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住院期间,郑心意在生活方面从不让别人帮忙,他非常艰难地完成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动作,而他乐观的笑容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马克至今对郑心意的情况记忆犹新。手术也正如他所期望的一样取得了成功。郑心意接受脑深部电刺激埋植术后,恢复很快,跟很多人一样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像郑心意这样接受马克的诊治并重获健康的病人还有很多,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位给他们做检查和治疗、和善亲切的美国医生是一位如此重量级的医学泰斗。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地荣幸。

“长城友谊奖”的奖牌上印有我的名字

在马克眼中,中国医生既聪明又勤奋。他说,近年来,中国医学界与国际上的交流日益增多,很多中国医生到国外去学习工作,接受培训,参与国际交流,这使得中国医生的整体综合水平快速上升,促进了中国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

当看到他在美国教授的中国学生回国后成为顶级医生、推动中国医学进步时,马克心中由衷地高兴:“我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学成后回到祖国,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提高当地的医疗研究水平,这使得我在美国国立卫生院的工作能够惠及全世界各地的人民,间接地为全世界的患者服务,这让我非常高兴,我在美国的研究、培训工作更加有意义。”

他的学生中,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员庄平博士就是其中一位。1994年到1998年,庄平到哈拉特所在的研究所并师从他进行运动障碍病的临床研究,学成后回到宣武医院,目前已经是我国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

在马克眼中,北京乃至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北京兴建了很多现代化的建筑,交通越来越方便。尤其是便捷高速的高铁,更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宣武医院有个医生家在天津,以前只能周末回家,现在有了高铁可以每天回去了,非常快非常方便。”由此可见,他与宣武医院的来往是多么地密切。

神经教案 篇7

(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黏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1.口内注射法

(1)病员采取坐位,头微后仰,半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成45°。术者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充分显露上磨牙区。

(2)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人,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3)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同时向上、向后、向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2ml.

注意:针尖刺人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4)麻醉区域及效果  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注意,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尚需在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相应部位的移行沟黏膜转折处补行浸润麻醉。一般5—10分钟起效,此时用锐器刺激龈组织应无痛觉。

2.口外法用手指在颊部扪出颧牙槽嵴,指示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成的交角,选用4~5cm长的注射针,刺入皮肤直达骨面,然后向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e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2-3ml.

(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又称卵圆孔注射方法,本法适用于面部疼痛的诊断的诊断和射频治疗,如非典型号面痛、二叉神经痛等。

1.注射标志及方法

(1)先用21号<注射针套上消毒橡皮垂直边针,直抵外板,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

(2)将橡皮版式固定于距皮肤1cm外,标记深度,然后退针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15度,推进至标记的深度,针尖即达颞下窝上壁后内份卵贺孔附近。

(3)回抽血,注射麻药3—4ml.

2.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群和颞部皮肤等被麻醉。5~10分钟起效,司侧下唇、口角、舌尖出现麻木、肿胀和烧灼感,表示麻醉显效。一般可维持2小时左右。

[思考题]

1.试述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法及其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试题 篇8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先天性脑底动脉瘤

D.脑血管畸形

E.血液病。

2.一位胸推结核患者,表现为截瘫,双侧胸5以下感觉障碍,其病变位于:

A.第2胸推

B.第3胸推

C.第4脚推

D.第5胸椎

E.第6胸椎

3.癫痫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A.丙戊酸钠

B.三甲双酮

C.安定

D.硝基安定

E.乙琥胺或苯琥胺

4.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B.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C.基底节受损

D.锥体束损害

E.脑干网状结构损害。

5.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病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6.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最重要是:

A.降低血压

B.控制出血

C.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

D.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E.气管切开,吸氧

7.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很快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四肢瘫痪,高热,呼吸障碍,出血部位应考虑;

A.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

B.外囊附近

C.桥脑

D.小脑

E.内囊内侧扩延至外囊附近

8.根性坐骨神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椎管内肿瘤

B.风湿或受寒

C.腰椎间盘突出

D.腰既关节炎

E.黄韧带肥厚。

9.脊髓半侧损害的感觉障碍为

A.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受损节段的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受损节段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E.受损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均障碍。

10.左侧偏瘫、右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右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病变部位在A.右内囊

B.右中脑

C.右桥脑

D.右延髓

E.左延髓

11.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

A.小脑性共济失调

B.前庭功能障碍

C.感觉性共济失调

D.下肢痉挛性轻瘫

E.鸭步。

1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脑脊液为:

A.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B.多核细胞明显增多

C.糖、氯化物降低

D.蛋白及细胞均增高

E.蛋白增高而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

13.节段型分布的痛温觉障碍,无深感觉和触觉障碍,病变部位在:

A.后根

B.后角

C.脊神经节

D.脊髓丘脑侧束

E.脊髓丘脑前束

14.深反射亢近见于:

A.后根受损

B.前角受损

C.肌肉病变

D.恼或脊髓损害

E.后束受损

15.左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

A.伸舌偏右,伴右侧舌肌萎缩

B.伸舌偏左,伴左侧舌现萎缩

C.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D.伸舌偏右,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E.伸舌偏左,伴左侧舌感觉减迟

参考答案

1.C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及血液病等。

2.B 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长度的增长比脊柱慢,因此成人的脊髓比脊柱短,每个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下部颈髓节段较颈椎高一个椎骨,上部胸髓节段(胸1-6)较胸椎高二个椎骨,下部胸髓节段(胸7-12)较胸椎高三个椎骨。

3.E 乙琥胺或苯琥胺对失神小发作最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癫痫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次选药物。三甲双酮虽有效,但因毒性大,目前已少用。安定和硝基安定用于治疗肌阵孪性小发作及非典型小发作。

4.D 病理反射是由于锥体束受损,对脊髓失去抑制而产生。脊髓反射弧损害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腱反射增强。基底节受损产生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脑干网状结构损害主要引起意识和呼吸障碍。

5.B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部小动脉变化及各种脑动脉炎,少见的病因为红细胞增多症。血压偏低可作为脑血栓形成的诱因。

6.C 由于脑出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水肿和脑疝,因此使用脱水剂来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是内科治疗的最重要措施。吸氧、止血、降低高血压,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杨,亦是有益的疗法。

7.C 桥脑出血轻者出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瘫痪,重者病人很快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高热和呼吸障碍。内囊及其附近出血表观为意识障碍、偏瘫及一侧

瞳孔扩大。小脑出血则以急性颅内压增高及共济失调为特点。

8.C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黄韧带肥厚亦可引起。腰骶关节炎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风湿或受寒可能引起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9.C 传导深感觉的纤维由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束上行,于延髓下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从后根进入脊髓,于后角换神经元后。经脊髓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楔束和薄束,上行至丘脑。

10.C 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中下部,其纤维向腹侧行走。面神经核在桥脑深部下外侧,锥体束位于它的腹侧。当右侧桥脑腹侧受损,便出现右眼外展不能,右侧周围性面瘫和左侧偏瘫。内囊等病变不引起外展及面神经麻痹。

11.C 此病人的步行符合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行走呈醉汉步态;小脑半球或前庭病变,行走向患侧偏斜。两下肢痉孪性轻瘫行走时,出现剪刀步态。鸭步见于肌营养不良症,因骨盆带肌无力,走路左右摇摆。

12.E 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细胞同时增高,见于脑脊髓膜或脑脊膜的炎症。糖、氯化物降低发生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

13.B 这是由于损害传导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或未交叉的纤维所致。脊神经节及后根的病变,出现相应节段的各种感觉障碍。脊髓丘脑前、侧束受损,则产生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痛、温觉障碍。

14.D 由于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对脊髓反射孤的抑制被解除,故出现深反射亢进。后根、后角和肌肉病变,因损害深反射弧,故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束受损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和深反射减弱。

神经教案 篇9

关键词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神经电生理

特发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表现为急性进展面部表情肌麻痹,常因后遺症影响患者面部外表形象,加重患者心理负担[1]。2008年4月~2011年4期收治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患者54例,从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入手,分析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将其分析结果作为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患者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10~75岁,平均42.6±2.3岁;病程4~15天,平均7.3±0.5天。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且均为一侧性面瘫,其中左侧30例,右侧24例。排除外伤及其他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联合波尼松,50mg/日,连用7天,再逐渐减量,发病1周后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病毒感染患者给予抗病毒和神经营养素治疗;同时给予红外线透热、眼保护、对病侧面部肌运动等相关治疗。

检测方法:采用NeuropackM1肌电图仪(由日本光电公司提供)分别对发病重度神经损害的第1、3、6个月给予面神经运动传导和面肌肌电图检查。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检测值与汤晓芙的《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中所测的正常值比较。①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x+2.5s;波幅<70%x。面部神经恢复比采用X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54例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患者各个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中所测的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该症损害程度和范围的可靠方式,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提供客观检查结果。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患者早期面神经麻痹通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M波波幅降低超过70%,复合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本文研究结果符合上述报道,结果表明该症急性期通常有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且随着病情加重,神经电生理变化越明显。该症若表现为脱髓鞘病变,则电生理呈现为MCV减慢、潜伏期延长,预后效果较好;但若提示M波波幅下降>70%,则表明轴索损害较严重,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面神经运动传导和面肌肌电图检查,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效果的检查依据,对有必要手术的患者需要再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林彩梅,庄嘉鑫,饶立德.儿童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电生理研究[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0,12(5):236.

2王慧玲,斯琴,邓佩玲.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测定对评估面神经炎预后的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13(2):354.

《神经》教学设计 篇10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

李想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人体的司令部》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大脑是通过什么接受信息和传出命令的,了解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如何工作的。课文首先用“过马路看信号灯”等例子形象地讲解了神经传导过程,从而建立反射弧的概念。接着详细介绍了神经在人体的分布。本课安排的“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测反应速度、探究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快慢”活动,则是帮助学生领会神经在人体活动中的作用,并且能够依据刚刚构建的新知识对上述活动作出解释。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大脑的知识。但对本课新的知识点——神经,可能知之甚少。因而准备通过观看有关录像,导入新课。再通过两组活动的测试,巩固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惑。为了更好地达到课标中的有关要求,本课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不断反复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即重点指导完成前两个活动,第三个活动改为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即不仅注重知识的体验、表达,而且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http://baike.baidu.com/view/152163.htm】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http://baike.baidu.com/view/36519.htm】)教学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教学准备:课件,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出示课件1)

2、学生观看课件、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出示课件2)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http://baike.baidu.com/view/4704203.htm】。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出示视频“膝跳反射弧”【http://video.sina.com.cn/v/b/14102186-1393751145.html】

3、讲解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出示课件3)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 ↓

眼→→→→→→→→传入神经 ↓(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 →→→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上一篇:幼儿教师的教学个人总结下一篇:《小猫生病了》大班语言活动的说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