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通用8篇)
1.病室环境
(1)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脑炎,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其好发于夏秋交接季节, 且全年均有发病, 并以3岁以内婴幼儿高发, 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 亦有部分患者通过消化道口口传播[1]。一旦发生手足口病, 将对患儿机体各器官脏器功能均造成一定影响, 严重病例部分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及合并手足口病脑炎, 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研究证实, 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且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病毒培养检测及脑脊液检查确诊,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 女11例;年龄1岁~6岁, 平均年龄 (2.3±0.5) 岁;病程1 d~6 d, 平均 (2.3±0.3) d;存在头痛者33例, 严重呕吐者31例, 精神萎靡者29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2例;年龄1岁~6岁, 平均年龄 (2.4±0.5) 岁;病程1 d~6 d, 平均 (2.4±0.3) d;存在头痛者34例, 严重呕吐者32例, 精神萎靡者30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方法
实施循证护理, 首先, 根据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建立循证护理组并确立循证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结合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设立循证问题, 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护理干预对患儿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腰椎穿刺引起不适的护理问题、住院期间患儿发生医院感染问题、治疗后患儿肢体功能预后不良的护理干预以及住院期间针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护理干预问题。结合最新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教科书进行资料收集,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护理干预方法。循证护理措施落实与实施需要在循证护理组长组织下, 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资料, 在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护理实践, 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以更好地提高护理干预对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实施有效的腰穿前后护理工作及健康指导, 加强住院环境护理, 确保病房消毒及探视制度的落实, 针对可能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并针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实施常规内科护理, 如入院教育、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方法
比较2组干预后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结果, 统计2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其中脑脊液检查采用腰椎穿刺法获得脑脊液2 h内送检脑脊液常规及生化, 并实施脑脊液培养, 针对连续3次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者, 则判断为脑脊液无细菌或病毒生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后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白细胞水平、蛋白水平、葡萄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为手足口病临床分期第二阶段, 多出现于发病后5 d以内, 做好该阶段的治疗与临床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阶段患儿存在的个体差异, 同时因就诊时机以及病毒感染种类的不同, 常规护理往往效果不理想, 故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研究证实不同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预后存在一定影响, 其主要依据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本病的病情特点。针对小儿患者的循证护理一切从患者出发, 并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其注重护理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 及早发现患儿病情变化, 通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采用最佳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循证护理, 可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了解其治疗效果, 对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及及早干预, 从而改善疾病转归, 阻断疾病向重症脑炎发展, 提高临床治愈率。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需要行脑脊液检查, 以利于对患儿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指导[4]。本文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并增加对病房的巡视频率, 对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危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循证护理建议护理人员每间隔15 min~30 min对患儿进行1次巡视, 针对患儿体温、头痛头晕及呕吐以及肢体肌肉痉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存在抽搐甚至呼吸抑制等情况进行了解, 判断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变化情况对病情的影响, 针对存在感染性休克患儿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通过循证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避免疾病向严重阶段发展。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总之, 针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 能更好地促进患儿配合腰椎穿刺, 了解病情变化,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邢爱霞.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21例循证护理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13, 29 (3) :79-81.
[2]曾小平.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3) :74-76.
[3]刘永勤.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387-2388.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科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5-01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82岁,因车祸致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于2011年3月23日入院,医嘱予骨科Ⅱ级护理,低盐饮食,监测血压及血糖,低流量吸氧,输液抗炎补钠,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7-8年,高血压、心脏病史5-6年,冠心病加重3-4年,平均每月发作3-4次。左股骨干骨折行保守治疗,患肢支具外固定,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于3月25日7:40诉心前区疼痛,医嘱予硝酸甘油30mg加生理盐水44ml,以2ml/h持续泵入,于11:30血压降至80/50mmHg,未做特殊处理,于13:00测血压为120/80mmHg,考虑患者心肌缺血,造成心排出量不足,导致阵发性低血压。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急性或再发心梗;查电解质示钠为123mmol/L,医嘱予生理盐水200ml加浓氯化钠60ml静点日一次,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患肢支具外固定牢固。
二、护理问题及措施:
1.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支具固定有关
措施:床单洁净、平整,经常为患者擦浴,定时改变体位,按摩受压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患肢支具固定,应注意松紧度适当,防止局部压迫。
2. 疼痛与骨折[1]与心肌缺血有关
措施:经常巡视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发绀情况,患者身边备速效救心丸,有喘憋、胸部疼痛时,及时按呼叫器。
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骨折有关[2]
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双下肢一起做踝泵练习。此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患者足部护理,每天测量双下肢周径并记录,如发现患肢肿胀明显、颜色转深、疼痛加剧,应警惕血栓的发生。每日检查患者床上功能锻炼的主动性,达到主动预防效果。
4. 沟通障碍 与听力下降有关
措施:患者年龄大,听力严重下降,语言沟通困难,尝试用其他途径,如将功能锻炼分解图给她看,指导患者进行;并请患者家属协助沟通,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由其家属给予讲解,患者也易于接受。
5. 睡眠障碍 与长期端坐卧位,输液时间过长,吸氧时间过长有关
措施:患者端坐卧位,且吸氧输液时间长,及腿部疼痛,导致睡眠受到影响,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采取舒适的卧位,可将床头抬高70-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注意加床档,保证病人安全。根据病人的病情,减少吸氧的时间及静脉输液的液量及滴速。
6. 便秘[2] 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有关
措施:患者应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预防便秘,同时患者有Ⅱ型糖尿病,可食蔬菜,如菠菜、芹菜、南瓜,也可食少量瘦肉以补充营养。
7. 心梗的危險 与冠心病有关
措施:应勤巡视病房,注意心梗的先兆表现:约半数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症状。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观察尿量,陪伴安慰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
8. 并发症的护理 与长期卧床有关[1]
措施:因年老体弱,心肺功能退化,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所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保留导尿时,定时放尿液,保留膀胱收缩功能,勤翻身,拍背,鼓励健侧肢体做自主运动。
三、体会
总之,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由于创伤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对于此例高龄病人,我们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位、血糖、呼吸、神志变化;同时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及疼痛情况,且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尽快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效果满意[1-2],并尽快达到伤前自理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8-429.
病区 姓名 时间 成绩
一 选择题
1.小儿给予低流量吸氧时,氧浓度是( )
A 0.3-0.5L/min B 0.5-0.7L/min
C 0.5-1L/min D 0.5-1.5L/min
2.糖尿病患者血糖为( )时,应进食少量食物后在运动。
A ≤3.8mmol/L B ≤11.1mmol/L
C ≤4.4mmol/L D ≥4.4mmol/L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饮食护理错误的是( )
A 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B 给予高脂肪、高糖的饮食
C 限制钠盐的摄入 D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
二 填空题
1.慢性胃炎营养失调的患者,饮食原则应 , , 。
2.小儿腹泻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可观察患儿 、、、等。
3.小儿腹泻时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时,表现为 、、提示低钾;出现 提示低钙或低镁; 、提示酸中毒等。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为 每天持续时间为 。
一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休息和卧位 一般病人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营养 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以利大便通畅。轻度吞咽障碍者宜吃半流质,进食要慢以防呛咳。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给鼻饲或中心静脉营养支持。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变化以及有无抽搐等,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师。
4.危重病人 病情危重者做好重症护理及出入液量的记录。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并保持性能良好。
5.安全护理 意识障碍、偏瘫症状、癫痫发作者加床档防止坠床。对于视力障碍、瘫痪、认知障碍、年老者应防止碰伤、烫伤、跌伤和走失,不要远离病房或单独外出。
6.排泄护理 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做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者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勤换尿垫和床单。大便失禁者及时清除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保持大便通畅。
7.基础护理 注意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协助病人饭前便后洗手,定时洗澡、剪指甲,洗脚、洗头、理发等。
8.瘫痪护理 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各个关节防止过伸或过展。定时进行体位变换,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挛缩畸形。
9.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10.药物护理 正确、按时指导病人服药。
11.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家庭护理技术和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二 脑梗死护理常规
【概述】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耐心与病人交流,多关心体贴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2.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注意调整血压并记录,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的水平,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量减少。
3.病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平卧位,以使有较多的血液供应头部,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
4.药物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凝剂和溶栓剂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全身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
5.防止压疮 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护骨隆突出部,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必要时用气垫床。
6.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计划及其重要性,使病人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参与锻炼。
7.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应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落实康复计划。
2.合理饮食指导 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3.安全防范宣教:防误吸、防坠床/跌倒。
4.正确摆放良肢位,被动关节运动、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宣教常用药物作用、副作用。按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6.日常生活指导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休息和娱乐。(2)病人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有人陪伴,防止跌倒。
(3)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预防复发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4.定期门诊检查。
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
【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可又反复发作。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此病发作时可出现神经症状,大部分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应及时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保持乐观的情绪。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3.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及时治疗并适当补液,以防血压降低,血液浓缩而诱发脑血栓形成。
4.药物护理 在用抗凝药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发现全身出血点、青紫斑、呕血、咳血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积极治疗。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危害、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就诊时机以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2.饮食指导 选择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油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3.保持心态平衡 鼓励病人积极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
4、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四 脑出血护理常规
【概述】
脑出血(ICH)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常见原因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转归、治疗,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情绪稳定。
2.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尤其是发病后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头部抬高15-30度,尽量减少不必要搬动。
3.密切观察脑疝的前期症状,剧烈的头痛、烦躁不安、呕吐等。4.遵医嘱正确及时应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5.饮食护理
(1)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昏迷病人开始鼻饲流质饮食,并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2)清醒病人可给于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剂。7.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8.保证安全加床挡。
9.如有肢体障碍,病情稳定后指导功能锻炼,制定活动计划。【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应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掌握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落实康复计划。
2.避免诱因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过分兴奋,激动及过度用力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
3、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量应在2克以下,多吃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4、控制高血压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对血管的损害。
5、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自行停药、增减药量。6.存在偏瘫、面瘫、吞咽困难者,坚持康复功能锻炼。
7.病情允许后,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每日进行可耐受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为宜。
8.加强安全意识,防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发生。9.指导患者及家属,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来院就诊。
五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般分自发性和外伤性两大类。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2.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限制亲友探视,保持情绪稳定。
3.药物护理 遵医嘱按时应用各种脱水利尿剂。在使用抗血纤溶芳酸时,静脉滴注应缓慢,以免导致血压下降。应用抗脑血管痉挛剂尼莫地平时要注意避光,以免降低疗效。
4.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再出血及脑疝的发生。5.饮食护理 给于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预防便秘 病人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或诱发再次出血。便秘者可用缓泻剂。
7.保证充足的睡眠 病人头疼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于适当的镇静剂。8.预防压疮 协助病人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减少头部活动。9.腰穿护理 穿刺前向病人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令病人排空大小便。腰椎穿刺后,穿刺点上覆盖纱布,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穿刺后病人有时感到头疼、呕吐或眩晕可能为低颅压所致。可多饮水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健康教育】
1.合理饮食 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油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避免诱因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及从事剧烈活动。女性患者1-2年应避免妊娠及分娩。
3.检查指导 SAH病人一般在首次出血3周后进行DSA检查,应告知脑血管造影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积极配合,以明确病因,尽早手术,解除隐患或危险。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5.照顾者指导 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为其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督促尽早检查和手术,发现再出血征象及时就诊。
六 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
【概述】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是多发性硬化的亚型。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2.活动指导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平整。避免机械性剌激,恢复期应给予肢体康复训练。
3.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及时补充含钾和钙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
4.嘱患者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疲劳,一天做两次眼保健操。5.尿潴留病人必要时留置导尿,保持尿路通畅,防止尿路感染。6.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7.指导病人坚持服药治疗,定时复查,规律减药。【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督促病人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2.防止复发 ①告知病人及家属MS容易在疲劳、感染、感冒、体温升高及手术创伤后复发,应注意避免;②急性复发期常见症状为疲劳,应保证足够休息,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劳逸结合;③避免使体温升高的因素,如勿使用热敷,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④一般认为女性分娩后3个月易复发,故女性病人在首次发作后2年内应避免怀孕。
3.治疗配合 指导正确服药和定期复查,激素治疗时不可随意减量或突然停药,注意消化道出血或低钾等并发症发生。
4.照顾者指导 MS为多次缓解复发病程,且进行性加重,易丧失信心,应关心体贴,并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七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概述】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应耐心向病人讲解本病有关知识。开导病人使其保持最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 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常有吞咽困难。饮食多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进餐时间要充分,不可催促病人,必要时予以鼻饲流质。
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4.药物护理 抗胆碱酯酶药物必须按时服用,有咀嚼和吞咽无力者应餐前半小时给药。使用大剂量激素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钾的软食或半流质,避免干硬及粗糙食物;进食时尽量取坐位。
2.活动与休息 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预防受凉及呼吸道感染。
3.防止并发症
(1)预防误吸和窒息:指导正确的进食方法,不能强行进食和服药,以免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预防营养失调:了解饮食和吞咽情况,记录每天出入量,发现病人营养低下表现时及时就诊。
(3)预防危象:遵医嘱正确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避免漏服、自行停药及更改剂量,防止因用药不足或过量导致危象。
4.照顾者的指导 家属应关心和理解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护理。5.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八 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概述】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急髓炎。多为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发病,临床特征为病变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病人突发双下肢运动及感觉丧失,病人恐惧焦虑情绪与日俱增,这时应与病人耐心沟通,无微不至地关心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呼吸速率、节律,有无肺部啰音。如有呼吸困难,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3.饮食护理 给于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以刺激肠蠕动增加,减轻便秘及肠胀气。
4.小便的护理 对于尿潴留者应放置导尿管,注意保持尿道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并应注意尿颜色、量、性质。
5.皮肤护理 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骨突部位进行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6.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对有浅感觉障碍的病人防止烫伤。对有深感觉障碍的病人,预防外伤及跌倒。
7.药物护理 大剂量使用激素时,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大便颜色。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疾病康复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帮助分析和去除对疾病治疗与康复不利的因素。
2.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多食瘦肉、鱼、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生活与康复指导 本病恢复时间长,应加强肢体的被动与主动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4.预防尿路感染
向病人及照顾者讲授留置导尿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防止逆行感染。
5、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九 面神经炎护理常规
【概述】
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病人因自身形象改变容易导致焦虑、急躁情绪。指导克服焦躁情绪和害羞心理,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休息与修饰指导 急性期注意休息,防风、防寒,尤其患侧耳后茎乳孔周围应予保护,预防诱发。外出时可戴口罩,系围巾。
3.饮食护理 进食清淡饮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指导病人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预防眼部并发症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者予以眼罩、眼镜遮挡及点眼药等保护,防止角膜炎症、溃疡。5.功能训练 指导病人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天数次,每次5~15min,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消除诱因和不利于康复的因素。
2.日常生活指导 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受凉、感冒而诱发;面瘫未完全恢复时注意用围巾或高领风衣适当遮挡、修饰。
3.预防并发症 指导进食清淡软食,保持口腔清洁,顶防口腔感染;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4.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掌握面肌功能训练的方法,坚持每天数次面部按摩和运动。
十 多发性神经病护理常规
【概述】
多发性神经病是肢体远端多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亦称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末梢神经炎。
【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B族维生素。
2.生活护理 应予以进食、洗漱、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上的照顾,保证生活需要。
3.康复护理 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并辅以针灸、理疗、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促进知觉恢复。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告知病人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指导病人保持平衡心态,积极治疗原发病。
2.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大豆、谷类、蛋、瘦肉、肝等,戒烟酒,保证营养均衡。
3.自我护理指导 生活有规律,坚持适当运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注意防止跌倒、坠床和烫伤。
4.就诊指导 定期门诊复查,当感觉和运动障碍症状加重或出现外伤、感染、尿潴留或尿失禁时立即就诊。
十一 吉兰-巴雷综合征护理常规
【概述】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病变主要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常累及脑神经,病因不清,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因子有巨细胞瘤、非洲淋巴瘤、肺炎支原体、空肠弯曲杆菌及胞疹病毒等。好发于秋冬季节。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病人多有恐惧感,甚至悲观失望,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2.维持有效呼吸。3.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及咳嗽排痰的能力,听诊肺部呼吸音,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排出痰液,防止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性。
(2)指导病人及家属促进排痰的方法,鼓励病人有效咳嗽。(3)咳嗽无力者,随时吸痰或协助医师气管切开,以防窒息发生。(4)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认真记录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质。4.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尤以维生素B12对神经髓鞘形成有重要作用,可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对吞咽困难者,可行鼻饲。
(2)大小便的护理 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各种刺激。
5.协助用药、预防并发症 激素治疗期间需用同时服用钾盐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应注意观察有无激素治疗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的发生。
6.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避免诱因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避免淋雨、受凉、疲劳和创伤,防止复发。
3.运动指导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4.病情观察 告知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以及预防窒息的方法,及时就诊。
十二 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
【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指癫痫大发作每次发作在30分钟以上或癫痫大发作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致发作间期内持续昏迷者。
【护理常规】
1.迅速制止癫痫发作 立即给病人吸氧,解开衣领,遵医嘱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抽搐,减轻脑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使用牙垫或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床旁备好吸引器,分泌物排除不畅时,应及时吸出。
3.专人守护 癫痫发作时禁忌按压病人的身体,防止骨折及脱臼。4.皮肤护理 定期擦洗及翻身,防止压疮。
5.饮食护理 对吞咽困难者进行鼻饲流质,给于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饮食以增加病人的抵抗力。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发作类型、观察发作的时间及次数,注意尿量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7.预防肺部感染,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8.药物护理 按时服药,应用安定时要缓慢推注。应用甘露醇时,应快速静滴以250毫升/30分钟滴完为宜。
9.昏迷患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0.心理护理 病人清醒后,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控制发作的诱因,减少癫痫发作引起的意外伤害,防止并发症。
2.心理及饮食护理 保持心态平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食清淡、无刺激、富营养食物,避免饥饿、过饱,戒除烟、酒、咖啡。
3.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不能从事危险的活动,如高攀、游泳、驾驶或高压电等。
4.遵医嘱按时用药,不能擅自间断停药,定期复查。
十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护理常规】
1.精神护理 多数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应专人守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具、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病人发生意外。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脑疝的先兆表现,防止其发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于吸氧、吸痰等。
4.高热护理 多发生中枢性高热,主要采取冰帽作头部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适当多饮水,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6.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发生 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听诊肺部有无罗音,遵医嘱按时应用抗菌素。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防治及急救知识,防止外伤。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口唇、生殖道、皮肤或黏膜等处疱疹时应
加以重视并及时治疗。
3.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增加病人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十四 帕金森病护理常规
【概述】
震颤麻痹为主,老年人常发生的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起病缓慢,逐渐进行,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多关心病人,使其不要烦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其减轻恐惧,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1)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当病人不能完成时给以帮助。(2)对下床活动的病人要有人搀扶,保持周围环境没有障碍物,防止跌倒和外伤带来的危险。
3.饮食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制做精细的食物。
4.定时翻身,床铺保持平整,避免机械性剌激,预防压疮的发生。5.对强直的关节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6.患者进食时,要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嘱患者缓慢进食,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必要时给予留置胃管。
【健康教育】
1.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2.给予软、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防止误吸,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3.鼓励患者按康复计划进行活动,防止患肢功能继续退化;活动时要有人守护,防止外伤;此病为老年人多见,应积极预防并发症,防止感冒。
4.正确引导服用药物,掌握用药的副作用,努力发现早期症状。服用安坦的病人会出现口干,唾液和汗液分泌减少,排尿困难等。服用左旋多巴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避免引起恶心、呕吐、兴奋。
5.遵守医嘱的服药时间,不得擅自增减和改变用药时间而影响治疗。
十五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概述】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护理常规】
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衣裤清洁,勤更换内衣内裤。4.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5.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6.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用物及呼吸机供紧急需要。
7.重症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
8.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9.重症肌无力危象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病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人。(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病人需要。【健康教育】
1.病人出院后随身带有卡片,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携带急救盒,以便在抢救时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定期复查。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5.鼓励病人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十六 周期性瘫痪护理常规
【概述】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时多伴有血清钾浓度的改变。根据血清钾的高低可分为高血钾、低血钾和正常血清钾性周期性瘫痪。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一般不超过一周。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恐惧、焦虑甚至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应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使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药物护理 口服10%氯化钾,因同时输入氯离子,不但可以纠正低血钾,还可以纠正部分酸中毒。静脉补钾时应注意,要求尿量30毫升/小时以上,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同时要注意检测血钾和心电图的变化。
3.饮食护理 应给于高钾、高能量、高纤维素饮食。如桔子、香蕉、菠菜、薯类等新鲜水果。忌高糖饮食。
4.防止压疮: 协助病人每2-3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
【健康教育】 1.避免病人过度疲劳、受寒、汹酒及剧烈运动。2.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进行该考核。
2、3、考核时间:2013年1月15日
考核内容:A:血液透析中的护理。B: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
4、5、参加人数:7人 成绩汇总: 最高分:98 最低分:94 总
分:669平
均:95.6
3、分析:
优点:经过本次考核,全体护理人员对于本次的考核内容均能够较好的掌握,问题的重点都能够回答的比较全面,这是比较好的方面。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两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内科治疗肺癌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肺癌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及一般护理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指标有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检索了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等。中文检索词为“(肺癌 OR 肺肿瘤 OR 肺部肿瘤 OR 肺部肿块) AND 心理”,英文检索词为("Pulmonary Neoplasms"[MeSH Terms] OR "Lung tumor" OR "Lung Cancer" OR "pulmonary mass")AND psychological。RCT检索策略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其他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的研究通过第三方研究者决定其是否纳入。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研究特征、研究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退出和失访、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等测量指标。
1.4 质量评价
对最后纳入文献的全文依据Jadad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随机方法;2)分配隐藏;3)盲法;4)退出和失访。将纳人的研究用Jadad量表分为两个等级: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
1.5 统计学分析与资料合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Analyst Beta 3.1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根据可能出现的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并采用χ2值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如各研究间具有统计学同质性(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进行Meta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亚组只有一项研究仍采用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
2 结果
2.1 文献筛查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22篇,去重后剩余206篇;通过阅读题名、摘要,排除158篇,剩余48篇查找原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1篇。最终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295例患者,均以全文形式发表。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SAS评分7个研究[7,8,9,10,14,15,17],SDS评分10个研究[7,8,9,10,14,15,17,18,19,20],SCL-90症状自评量表6个研究[8,11,12,13,14,16],QLQ-CCC中国癌症化疗生活质量6个研究[8,9,11,21,22,23],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其生存质量2个研究[7,18],恶心呕吐发生率3个研究[7,9,10]。
2.3 质量评价
Jadad量表评分:4分2个研究[8,16]、3分13个研究[7,9,10,11,12,14,15,17,18,19,20,22,23]、2分2个研究[13,21]。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焦虑、抑郁情况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76.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4.976,95% CI(-7.997,-1.954),P=0.005];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焦虑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8.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79,95% CI(-4.805,-2.352),P=0.000];
4个RCT[7,9,14,15]比较了干预3个月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296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5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5.808,95% CI(-8.166,-3.499),P=0.000];5个RCT[8,10,11,12,13]比较了干预2个化疗疗程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15例患者,各研究之间有足够一致性(I2=42.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0.174,95% CI(-0.266,-0.082),P=0.047]; 5个RCT[16,17,18,19,20]比较了干预1个月内前后的抑郁评分,共包括332例患者,各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3.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组在改善患者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3.558,95% CI(-6.413,-0.704),P=0.000]。
2.4.2 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
6个RCT[7,9,11,21,22,23]均比较了2个月左右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共包括530例患者,研究结果之间有异质性,躯体功能(I2=96.8%)、心理功能(I2=95.5%)、社会功能(I2=91.8%)、总体功能(I2=93.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6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MD=1.816,95%CI(0.556,3.076),P=0.000]、心理功能[MD=1.560,95% CI(0.542,2.578),P=0.000]、社会功能[MD=1.229,95% CI(0.511,1.948),P=0.000]、总体功能[MD=2.468,95% CI(1.4000,3.536),P=0.000]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3 恶心呕吐发生率
3个RCT[7,9,10]均比较了3个化疗周期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共包括181例患者,纳入研究具有足够一致性(I2<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三组在改善患者[RR=0.763,95%CI(0.652,0.892)] 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7个RCT[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组相比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3个月、2个月、1个月抑郁心理;2)相比一般护理组,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心理、社会、总体功能评分明显比较高,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功能;3)与单纯的常规护理相比,实施心理干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然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其面对生活的勇气。
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17个RCT通过Jadad量表评分多位于3分,质量偏低,因此在病例选择时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由于本研究关注的内容属于干预前后评分表的填写,故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和医师采取盲法,因此由患者和医师产生的实施偏倚是必然存在且无法避免的,然而,对于心理干预肺癌患者主观指标的测定,不排除其存在测量偏倚的可能性。此外,虽然本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均采用心理干预,但各个RCT中所涉及的心理干预的具体干预方式、干预时间和范围略有不同,加之患者本身的分期、常规内科治疗的药物、用法和给药时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会对合并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胰腺移植相比胰岛移植风险较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大家将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关注在器官移植上,即:胰腺移植。2002年公布的胰-肾联合移植结果表明,接受移植者3年内生存率为70%~80%,与其他类型的移植结果相当。对于胰腺移植成功者,其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相当有效,血糖控制可以达到正常,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过低)、腹胀、腹泻症状均显著改善,寿命延长。单纯进行胰腺移植10年内血糖稳定者,其原有的肾脏病变可以逆转。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在2000年和2002年均推荐需要进行肾移植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脏移植的同时进行胰腺移植,对于经严格内科治疗不能实现良好血糖控制,血糖波动较大,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有条件时可以考虑进行单纯的胰腺移植。虽然胰腺移植已经成为一种临床选择,但由于其属于有创大手术,对组织配型、免疫抑制(避免器官排异)要求较高,仍有20%~30%的死亡率,因此仍仅限于因肾功能衰竭以及危及到生命的情况。胰岛移植由于不需要开腹手术,手术风险较小(胰岛移植过程见附图),因此,有可能将来代替胰腺移植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手段之一。那么,开展的胰岛移植能否成为今后治疗1型糖尿病的常规方法呢?
胰岛移植具有美好的前景
胰岛移植开始于1894年,由于当时没有采取抗免疫排斥治疗以及采用的是羊胰腺,移植治疗注定了失败。1972年,利用正常大鼠的胰岛治疗一种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获得成功;1980年,自体胰岛移植在人体试验获得成功,同年的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也获得成功。此后,胰岛移植病例逐年增加,但是全球胰岛移植成功率仅在10%左右,非常令人失望。
2000年,加拿大埃德蒙顿报道采用了一种非皮质激素抗排斥方案以及多次重复移植策略,使胰岛移植的成功率达到100%(7例病人),再次使人看到了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的希望。2001年之前共进行493例同种异体移植,240例自体移植。为此,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专门斥资成立了北美合作胰岛移植注册移植研究(CITR)。该组织在2001~2004年期间共进行了138例胰岛移植,其中118例为单独进行胰岛移植,19例联合肾移植,1例为自体移植。138例接受移植者1年后58%的患者完全脱离胰岛素;33%的患者虽然减少了胰岛素剂量,但是仍需要胰岛素治疗;9.1%的移植手术失败。1/3的患者只接受一次移植,1/2的患者进行了2次移植治疗,1/5的患者进行了3次治疗,1例患者进行了4次治疗。接受胰岛移植的患者血糖均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相关不良事件共发生287次,其中114次属于一般不良事件,52次属于严重不良事件,均与抗免疫排斥和胰岛输注有关,经过住院治疗,没有死亡事件发生。这再一次证明了胰岛细胞移植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但也同时提示成功的胰岛移植需要以下先决条件:足够的胰腺来源(50%的患者需要进行2次治疗);安全有效的抗免疫排斥治疗;胰腺组织新鲜程度、胰腺消化处理、体内移植熟练程度也是影响移植成功的因素。2005年,日本京都的医疗小组进行了全球第一例活体胰岛移植,更是给胰岛移植带来了光明前景。
条件制约胰岛移植普及仍需等待
目前需要进行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的人数大大超过供体的数量,严重限制了该项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寻找其他替代品,如干细胞、其他动物源细胞研究等。目前,此两类来源细胞要想用于人类,为期还十分遥远。
在其他器官移植,如肾移植。肝移植等,用于抗免疫排斥的药物使用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提示抗排斥药物会严重影响胰岛移植的成功率,虽然埃德蒙顿免疫抑制方案已大大地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成功率,但是目前也只有3年的应用经验,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接受移植者的胰岛素非依赖状态逐年减少,可能提示除了胰岛细胞的自然死亡外,也不能排除抗排斥药物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因此,仍需大力研究对胰岛细胞毒性更小的抗免疫排斥的药物或方案。而经肝门静脉胰岛移植者除了免疫排斥药物的不良反应外,有些患者还发生了静脉血栓形成、腹腔内出血,需要抗凝治疗,个别患者甚至需要开腹手术治疗。虽然没有发生死亡事件,但是仍旧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另外,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公认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已经激活的免疫反应的持续存在也将影响胰岛移植的成功率。有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持续存在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探讨可以实现持久免疫耐受的机制和方法也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再者,目前仍缺乏胰岛移植后长时间的胰岛功能维持的情况、胰岛移植对慢性并发症的影响、胰岛移植的长期安全性等问题。最重要的是目前成功率仍不能完全达到100%,有部分患者虽花费巨大,仍旧移植失败。
根据我国国情胰岛素注射仍是首选
胰岛素及其注射技术的改进已经大大提高了糖尿病的治疗水平。目前胰岛素的种类繁多,价格适中,能够充分满足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注射泵以及吸入胰岛素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1型糖尿病患者。结合目前胰岛移植的现实情况及我国医疗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现阶段1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应当还是胰岛素治疗。胰岛移植仍为研究阶段的实验治疗,仅适用于那些需要同时进行肾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因为糖尿病脆性(血糖波动十分大)而可能会危及生命的患者。另外,为加快胰岛移植治疗技术的研究,也建议提高政府研究基金投入、建立民间研究基金、提高人们捐献器官的认识程度,建立全国移植协作组织,以提高胰腺器官的利用率及胰岛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简介
苏本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17年,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青年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通讯编委,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推荐阅读:
中医护理常规试卷11-14
剖宫产中医护理常规10-10
内科护理学b第1次作业11-13
中医内科学讲稿11-24
中医内科学心得12-31
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10-27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10-21
内科护理12-12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06-04
护理内科 见习报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