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篇1

周俊超

本课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新课标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动手,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本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活动为主,共设计了两个游戏、两次实验、一次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致高。我以游戏“反口令”开头,引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膝跳反射”,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射。这就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那这样的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反射弧的组成。在此设计了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反射弧的各个组成以及功能,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样呢?学生再次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探究大脑能否控制反射的发生,由此引出反射的类型。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举例各种反射,通过全班同学的判断区分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这样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了,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并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学生易于理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篇2

一、5E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E“吸引”: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中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与教学任务合理联系。学生针对提供的活动、问题、现象等进行思考, 引发认知困惑。

2E“探究”:其为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吸引”环节引发学生的认知困惑后, 再利用此环节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注重活动的启发性。学生观察现象, 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3E“解释”:探究完成后, 教师需创设好分析、解释问题的情境, 给予学生机会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 并鼓励学生尝试阐述自己对新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形成初步解释。然后教师可直接介绍概念、过程、方法, 帮助学生更加科学、深入地理解新的概念。

4E“迁移”:教师安排新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对新获得的概念进行扩充和应用, 用新学习的概念解决新的学习任务。注意引导学生尽量使用刚刚所学习的专业术语, 加深和拓展对新概念的理解。

5E“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自评和互评, 使学生对探究过程有个反思, 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这一环节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实录

具体如表1所示 (另页显示) 。

三、教学反思

5E教学模式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和重要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 其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式都非常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就本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而言,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而获取科学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领者, 完全适应5E教学模式, 但不是机械地把教学内容分为5个环节, 而是针对三个学习要点, 运用三次5E教学模式,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重要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不能把5E教学模式过度地模式化, 它可以在一节课、一个单元单次或多次重复出现。从课堂的氛围、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健, 李秀菊.5E教学模式内涵及其对我国理科教育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 2012, 47 (3) .

[2]付鑫, 杨文源.利用5E教学模式进行“细胞的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 2014, 49 (7)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篇3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中的第5个:生物圈中的人。位于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三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相对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相互交流、合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学会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在以前的探究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共同完成,这次是他们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完成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要求他们在这个探究中获得上述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发展合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怎么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学会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去解除同学之间可能存在的陌生或矛盾。

3.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小组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4.(1)学情分析:我校的学生相对的生源比较好,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表达能力相对的也比较顺畅。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有关的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做出了比较多的训练,但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设计完成,可能也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所以在探究课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增设了一个课本没有的用秒表、握力圈来测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以期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器材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校情分析:我校属于教学设备比较齐全的学校,也专门配有生物实验室,还有多媒体教室,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各个科室之间的器材可以比较方便的借到。这些条件设施都为我进行生物学教学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教学条件,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而且学校也比较注重生物实验的开设,不仅为实验室增添了器材,也为生物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可以使得生物学相关的探究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但最大的难题是每个班级的人数过多,课题的活动比较难开展,实验也比较难个别指导。

5.教具的使用: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用的秒表、握力圈、各种不同长度的尺子。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帮助他们完善计划和帮助他们完成探究。

2.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合作、交流。

3.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1)分组

每三个同学一组。(因为班级人数过多,共20个小组)而且分组的名单由我来确定。在分组时,我强调一定要按照我分的组进行,不可以自由组合。(学生的情况可以向班主任来打听,我主要是把一些来往比较少的同学分做一组,我的目的是为了要学生学会和比较陌生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并且使得学生间能更融洽地生活。又因为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讲本地话的、壮话的、客家话的、普通话的。他们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些小团体,怎样去帮助他们消除这些不好现象一直是班主任头疼的事情,希望借这次活动能帮助他们更融洽地相处。)

(2)预习

在探究活动前我要求学生参照《实验报告册》(七年级下册)和教科书104頁的探究活动设计自己本组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报告册上写出: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制定的计划。

但由于课本中所推荐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掌握,可能会出现学生学得不满足、没有趣味的情况,所以我增加了一组探究方法让学生去选择。我利用的是秒表和握力圈进行测定。两个同学比赛按秒表,看谁按一次用的时间更少来测定反应的快慢。然后再在用握力圈握20次后再测,比较没有握之前和握之后的反应速度来说明反应速度和身体状况的关系。由于这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独立的探究,所以我在他们探究之前为他们设计了探究过程的步骤表格,为他们的探究做个对照,利于探究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但是设计这个实验要求学生能比较熟悉地用秒表,所以得在探究前做个秒表的使用介绍。对于课本的用尺子来测反应速度,我要求的是每个组都要去做,但每个组探究的问题可以不同,有关的注意问题在探究前我也做了个提醒,在探究活动中再针对出现不同的情况来纠正。

2.课堂探究

引入:馒头烫手我们会很快松手放开,膝跳反射也是在一个很突然的情况下很快跳起,在这些反射中我们都很快地做出了反应,那么,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它们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行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引入新课后,我将从第一组开始,每个组一个代表起来说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的问题、假设。我要做好记录,以便下堂指导。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组提出的问题和探究主题不相符,如果能做出更正的我尽量帮助他们做出更正,如果时间不允许我将让他们继续进行他们已定的探究,待课后再做出个别指导。

(2)进行探究

这个部分是留给学生的时间,我将只是维持好纪律,或者针对一些情况做出些个别指导。例如可能存在还有些学生不能掌握秒表的使用,或者对在用尺子测定时两次读数的读取部位不同的现象做出更正。主要的时间还是留给学生进行探究。

(3)表达和交流

探究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都发言交流,就本组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看是否和假设一致,不一致找出不一致的地方,这里也可以请其他组的同学帮助分析找原因,利于他们对这个探究更全面的认识和学会表达、交流。并当堂进行小组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促进小组的合作。

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填写,收集上来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问题,以期改进。并依照评价参照做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附评价参照1、2)

四、教学预测和反思

以上是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物课程标准》内容为标准,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和我校的校情,还有我自己的自身特点对教材进行了些重组,效果怎样还有待在教学中进行检验。还有我对学生的分组还存在着很大的担忧,假如某个小组学生之间成见过大,可能不能很好的合作,那么也可能无法完成探究活动。但无论怎样都值得一试,或许不成功的探究带给他们更多的感触也不一定!还有对于探究中我增加的探究内容,也许使得有些小组不知道怎么进行有序的探究,或许对他们是一个多余的干扰,但如果能使得他们对探究活动多些兴趣,这个收获我觉得更大。对于我来说,这次的探究有太多自己无法把握的问题出现,怎样和学生一起去解决这些未知的问题,对我未尝也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无论怎样,能最近地达到我的教学目标,那就是成功的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篇4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本节课也为接下来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过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在心理水平上,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但是缺乏耐性和协作精神,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以膝跳反射实验为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难点:反射的概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手指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或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能够说出:感觉疼并且会把手缩回来。接着我提出问题:缩手反应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设疑:神经系统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调节呢?从而引出新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我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展开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什么是反射,这种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实验的方式,请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初步认识反射的概念。

我将在大屏幕上播放膝跳反射的实验视频,请学生注意观察叩击的部位以及叩击的时机。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明确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叩击的时机是在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时。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学生两人为一组,轮换进行实验。并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所有的同学反应都一样吗?

(3)这些反应与神经系统有关吗?

通过亲身实验和观察思考,学生能够给出答案:叩击韧带时小腿受到刺激会突然抬起,所有的同学反应一样,并且这种反应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从而得出反射的三个条件为刺激、规律性反应、神经系统参与。接着我会请学生尝试说出反射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出反射的定义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为了加深学生对反射概念的理解,我将展示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含羞草受到触摸会合拢叶片等案例,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反射行为。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列举几个反射的例子。学生可能说出人遇冷后会打颤;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随后,我会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大脑是如何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得出膝跳反射没有思考的过程,不受大脑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脊髓中有通向大脑的神经,将这一神经冲动传至大脑。接着我进行概括: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在完成调节时,会因为疲劳而使调节功能降低,并且呼吁学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我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实例的展示,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

3、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不足之处我将给予补充。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将让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婴儿为什么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

七、说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篇5

大桥高级中学 高二生物 吴俊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本部分是必修三,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安排了两课时。

《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的接受能力,我将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4.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其中,教学重点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学难点是:

1.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及成因;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第一课时: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神经元结构,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是我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我通过展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很好地复习归纳了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然后讲授兴奋的传导过程。

首先展示了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特点图,讲述了离子通道,离子运输有关问题,再让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分析理解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特点和兴奋状态动作电位的特点,最后用动画展示了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是如何形成局部电流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了兴奋的传导过程以及双向传导的特点。通过用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接受度较高。和用静态图教学相比,提高了学习效率。

接下来,展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讲授突触的结构组成和递质的作用,再通过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由学生讨论、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第二课时:

首先对兴奋的传导进行了拓展。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利用电流计去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及电流计指正偏转问题。然后我通过画图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思考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更加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我利用 了学案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正答率比较高。

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以及学过,因此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我举出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去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我用常见的“缩手反射”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践,归纳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得到了以下体会:

1.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准备充分。在备课时,不光要备内容,还要准备充分的教具,图片,动画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能接受何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

2.我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3.知识点是“死”的。我们要努力将“死”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活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要做到讲练结合。练习,能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得到解题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路;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开展后面的教学。

上一篇:合唱论文新的下一篇:安全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