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模式在不断演进以及不断扩张,但挑战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当下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促进我国工程咨询机构的发展进步。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逐步进入新常态时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探析

【摘要】立足于经济新常态,在阐述经济新常态对工程项目管理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向,结合相关技术,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从本次研究可知,为了可以更好的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冲击,在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对各种风险的识别,将预见性管理理念应用到项目管理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完善,我国逐渐进入到了经济新常态,在这种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在房地产项目也得到了体现。相关研究认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建设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这种影响,就需要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上进行创新,而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1、经济新常态对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带来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不是指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代表了整个大经济环境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而言,在迎来经济新常态之后,所面临的挑战也必然会发生变化[1]。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GDP增速逐渐放缓,从2014年-2016年几年的数据来看,建筑行业的增长速度逐渐降低,从2014年的10.2%逐渐下滑,并且预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中,房地产行业的增速还会持续下降。从这一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若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若不能实现创新,必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同时从大的方向来看,我国当前社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需求结构中的核心。但是在实际上,在经历最初几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饱和情况已经开始显现,社会对住房的需求开始下降,再加之社会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进行改变,才能更好的面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适应未来市场环境发展需求。

2、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路径方法

2.1对项目资源做深入整合

首先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本身而言,为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产品,需要在整个建筑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先从建筑的概念入手,通过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的配合,最终让建筑产品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对应着不同的市场主体,并且对市场资源的需求出现了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下一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阶段,对当前的项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通过明确资源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降低工程项目成本,这对于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混凝土、钢筋等关键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并且这些原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稳定性,所以在项目资源整合中,不仅要发挥市场部门工作人员的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查,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价格实惠、质量保证的高品质原材料;还需要与技术部门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创新的方法,尽可能使用少的原材料来获得更理想的施工效果。例如在建筑地下车库施工中,预应力梁板结构的施工效率、技术难度、经济性等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梁板结构,在施工阶段应用预应力梁板技术,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这就是项目资源整合的效果。

2.2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面向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从服务思想、服务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创新。同时文献[2]研究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各行业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这也为行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例如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可以尝试将建筑行业与零售行业联系在一起,通过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服务体系,让客户可以享受更高的优惠。其实施路径为:建筑行业与零售行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由专门的零售商为建筑施工提供原材料。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原材料,也能为零售商提供一个稳定的收益渠道,实现双方共赢。

2.3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变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而BIM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见图1)。

根據图1所反馈的信息可以发现,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明显的改变,各种与项目管理有关的资料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传递,并且从BIM技术本身来看,该技术出现本身就可以降低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在实施阶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BIM构建一个建筑管理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结果,预见性的判断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现象,方便管理人员快速识别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BIM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按照既定的标准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反馈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资料,降低人为因素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

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具有必要性。所以在未来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经济新常态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能够根据未来市场发展环境、预见性风险识别结果等进行评价,对项目资源进行组合、搭配,最终为全面提高工程项目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窦大勇,石中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65.

[2]胡炜强.经济新常态下的能源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28.

作者简介:

齐譞博,1987年3月,男,天津人,本科,助理工程师,项目管理方向。

作者:齐譞博

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2:

经济新常态,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的挑战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模式在不断演进以及不断扩张,但挑战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当下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促进我国工程咨询机构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逐步进入新常态时期。为了实现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创新和改革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充分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需要。

一、传统工程所产生的咨询服务需求逐渐淡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综合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出现转变,综合型咨询机构因行政审批产生的咨询服务逐渐减少,传统咨询服务需求逐渐弱化。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因固定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常态下,虽然投资规模没有减少,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相应导致工程咨询市场增长空间日趋缩小。

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行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项目)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法(草案)》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将会对由政府投资带来的传统工程咨询业务带来一定冲击。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方面。随着投资管理领域行政审批范围的不断缩小和审批行政权限的进一步下放,政府对投资项目审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力结构提高、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政府对投资项目管理的态度逐渐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将成为新常态。

二、为投资方提供投资决策咨询逐渐成为咨询市场发展方向

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已由政府转为投资者。综合型咨询机构的工作包括加强投资管理和投资的可行性及决策能力。随着国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固定资产投资逐渐由以政府为主导过渡到以社会资本为主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者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行为将逐步减少,评估评审工作也将逐步变为投资者的自主行为,因此,在新常态下,提供投资咨询的对象将逐渐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转向投资者。

投资咨询服务的阶段逐渐由审批前变为全生命周期,根据新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将分步骤取消或下放,同时,国家更加重视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和事后管理。这些管理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为综合型咨询机构提供了新型咨询领域,因此,在新常态下,投资咨询的服务将逐步由审批前咨询转为事中事后咨询。

三、综合型咨询机构新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综合型工程咨询业转型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总体思路,以由提供服务向提供价值转变为主要目标。

(一)综合型咨询机构转型的总体思路

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提供服务到提供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过程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将政策研究咨询作为主功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实质上突出了综合型咨询机构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方向,即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同时,以综合型工程咨询为代表的咨询业是服务业,在新经济常态下,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为综合型咨询机构发展标准化咨询服务的传统方式正面临挑战。要转变发展观念,着眼于投资者独立、个性化、复杂的需求,从提供服务转向提供价值,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综合型咨询机构转型

逐步将业务来源由依靠政府转变为依靠市场,综合型咨询机构应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工作目标,改变企业管理及服务,同时围绕气候变化、水治理、节能减排、社会稳定等新咨询要求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低碳绿色咨询业务,以循环经济和社会稳定等咨询业务为重点突破口,有效为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服务,努力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提高产业综合实力。

服務理念由提供标准化的型式认证服务转变为个性化的技术咨询服务,在新常态背景下,咨询企业必须能及时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服务、竞争战略、业务分析和规划设计等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在管理层面,可以提供业务流程再培训、绩效建议、组织建议、人力资源建议、信息建议、营销建议等服务;在基本层面上,它可以为企业提供调查、收集和市场分析服务。

四、结束语

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型咨询机构必须勇于面对挑战,牢牢把握新机遇,以改革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从服务提供走向价值创造,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苗豫东.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J].建筑与预算,2020(07):9-11.

[2]杜娟.经济新常态中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居舍,2020(13):133.

[3]刘潇华.工程造价与经济新常态的关系[J].市场观察,2019(02):92.

[4]江雨钊.浅析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2):81-82.

[5]刘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发展[J].居业,2018(12):155-156.

作者:常英平 郭悦音 马珊珊

经济新常态下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3: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分析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广泛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落实“双导师制”培养制度、以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来探寻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090

0     引 言

2017年,随着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有序推进,标志着新工科建设正式“开工”。新工科建设明确了工程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由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给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证各建设工程尤其是大型项目的工程质量,社会对工程管理相关人才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特点。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满足服务行业企业需要,加快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已初步成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和教育方法,但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看,由于人们认识程度存在偏差,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学校软硬件资源的约束性,企业合作的局限性等,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形成了学科平台课程的模式,基本形成了包含“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个性化平台+实践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通过平台课程设置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零散无规律的课程局面,但也凸显出一些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他问题,比如不同平台开设的课程之间往往存在重复,部分内容在各个课程中反复出现;课程平台分类没有抓住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核心主线不明确;各个平台的学时设置比例分配不合理,实践学时过少等。

1.2   实践环节缺乏有力保障

许多学校在工程管理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缺少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与有效的监督管理,校外实践更多流于形式。比如,实践环节各科目之间没有标准化体系,导致各实践环节无法有效整合;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缺乏实践过程的有效监督与考核,经常出现“教师管理走形式,学生实习走过场”的不良局面。此外,校外实践由于缺乏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无法有效开展,时常出现“企业招聘实习生而不得,学生找实习缺资源”的窘境。

1.3   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

工程管理专业要求专业人才既要懂工程技术,又要具备管理素养,所以对于专业教师也有特殊的要求。很多本科院校也意识到邀请更多有工程实践的相关专家或技术骨干来参与一线教学,但是目前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外聘教师经常出现讲完课就离校或者经常变动的现象,严重缺乏有效性和稳定性。

1.4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新工科建设明确要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然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成果少、成效差。比如,很多高校缺乏常态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使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应赛化”“公式化”等现象;还有就是很多教师因为自身的科研压力、教学任务以及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缺乏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很多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高,他们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对科研具有强烈且持续的兴趣,多是出于功利性或从众心理,导致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直接放弃。

2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建筑行业发展规范化,尤其是新工科建设的有效推进,给优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认清现状,分析成因,为改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2.1   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探索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方案

紧扣新工科育人思维,立足于提高人才培養质量,首先,分析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同时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其次,在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中,校内课程安排和优化整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管理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基础上优化整合现有课程。通过课程优化整合,既简化部分课程设置,又能增加核心课程的学时数,有助于学生对核心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再次,适度增加适应于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的相关课程,如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施工索赔、国际工程招投标与合同谈判、国际工程融资、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等。最后,广泛邀请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开展讲座教学及交流。

2.2   搭建校企、校行联合培养平台,全面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协同培养,必须注重提升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校企、校行深度合作搭建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应注重结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通过“3+1”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剩余1年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培养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进而使学生密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参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包括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环节)来有效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配合校企联合培养以及企业对接国外实习(例如参与一些大型国企的海外项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外向的性格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沟通表达能力与国际化视野。三是强化过程监督,通过建立一系列实习制度,加大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加强指导教师的考核,力争构建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体系。

2.3   落实“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校内校外考评体系

在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班学生培养阶段,将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倡导“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认真落实“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校内,选取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在校外,聘请一些企业内部工程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懂教学或人才培养规律的专家和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协同育人顺利实施。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内外都能科学、合理、有效学习,必须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包括学生的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等内容的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来加强对学生的考核监督。

2.4   广泛开展工程调研以及科技文化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可以极大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训练。比如,可以在大二、大三期间给学生做创新实践报告,举办讲座、科技展、工程调研等活动,通过严谨的科学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掌握创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利用广联达算量大赛、BIM大赛、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等多种科技竞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通过竞赛活动与深入交流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还要动员高校全方位的力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最终在高校营造一种全员育人、全员有效参与的科技文化氛围。比如,可以考虑积极动员高校关工委教师参与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中来。关工委老同志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更容易与大学生产生亲和力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加科技活动的自信心;同时,关工委老同志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生活阅历丰富,治学态度严谨规范,可通过直接参与科技竞赛的指导工作或担任科技文化竞赛的评委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人才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对传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挑战,新工科正是面向新经济工程人才需求而提出的新的工程教育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应紧密结合新工科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全方位要求,通过制订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积极深入的校企校行合作开展全方位教学,有效利用资源搭建结构合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以及全员参与的科技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积极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以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

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韩文,于盛睿,徐晗.地方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特色定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

[4]倪国栋,王文顺,赵利.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

[5]王海军,刘玉琳,余维田.模块化嵌入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科学,2019(1).

[6]吴春林,田琼,秦中峰.“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9(1).

作者:叶中俊

上一篇:文明餐桌活动方案下一篇:重阳节小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