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建设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所谓生态水利建设就是针对于水利建设工程中,必须兼顾水利枢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让河流成为生态系统的主干力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态水利建设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态水利建设论文 篇1:

浅谈生态水利建设和人水和谐

摘要:生态水利建设就是为了能在解决水利问题的同时,良好地维持生态的平衡和发展。水利工程自古有之,但随着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劣,生态水利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地运用低冲击开发技术,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将更有利于对有限水资源的合理运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生态水利建设;人水和谐;低冲击开发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平衡;水循环系统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水利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最终达到经济和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生态水利建设能更好地解决旱涝、灌溉等水利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人民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良好和谐的解决人与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构建绿色生态环境。

1 生态水利建设以及人水和谐的重要性

1.1 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利国利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处在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环境建设和发展也成为了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生态水利的建设则能在解决相关水利问题的同时,还能维持住原有生态的发展,原生态的维持其实才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保障。因为只有环境才是子孙后代会一直居住的地方,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唯有保障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才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负责。

生态水利建设将从各方面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例如农田灌溉问题、洪涝灾害问题等,这些都是落实到点地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实际操作。在解决了人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后,促进了生产和发展,也让民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其中除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军事实力的提升、高科技的运用,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让人民吃饱穿暖这是基本要求,让人民生存愉悦才是最终目的,良好的环境建设不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还有助于心情的提升,减少人文矛盾。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将更有助于原生态发展的实现和完善。

1.2 促进人水和谐,建造原生态家园

中国版图跨越度大,水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人与水之间的矛盾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古有大禹治水,前后耗费13年,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堵不如疏,这是古人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人与水也是如此。生态水利建设的良好实施,将能有效解决人水之间的矛盾,让曾经的水患能够为人所用,达到人水和谐。

对水的良好引导即是疏,疏水其实就是一种人水和谐的体现。对洪灾一味地进行堵,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更大的灾难。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想象的,海啸地震龙卷风哪一种都不是人类所能抗衡的。有效地对水流进行疏理和分流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应的水患问题,并且引流的水还可以帮助灌溉农田等,一举两得,这就是将矛盾通过特有的方式合理运用从而带来益处,这也是人水和谐的最终目的。

2 引入低冲击技术,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2.1 低冲击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低冲击开发技术的相应功效如图1所示:

低冲击开发技术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通过许多城市的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屋顶及宽平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进行一个暴雨的储水,再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初步过滤对水质进行净化,最终流入到污水处理厂时所要净化的杂质也相对减少很多。

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对于暴雨等水源首先进行一定的收集,有效减少水流量的瞬间排放,再将收集的水源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对绿色植被、农田等进行一个良好的灌溉,促进生长,还能减少因水流量过大而冲走的泥沙,缓解水土流失。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过后的水源能拥有更良好的水质,进入处理厂稍加净化就能够再次进入到循环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和居民生活的用水压力。良好有效、处理迅速的水循环系统将会为生产工作和居民生活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2.2 水循环系统的合理运转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

水循环系统的合理有效运转是一个城市能够进行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才能够更好地支持人民日常生活和植被生存的

需求。

城市绿化是关系到环境发展以及人民居住环境舒适率的问题。绿色植被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源进行灌溉,那么水循环系统的良好运用率将更迅速达到这样的效果。以低冲击开发技术对于暴雨的控制为例,其中的储水和净化水质就有效地解决了绿化灌溉的问题。

对于水资源的迅速循环利用可以加大绿化面积,对水源灌溉进行良好的支持。城市绿化就是一个城市环境建设的最根本体现。在高楼林立的当前社会,已不再是楼房建得高、工厂建得多就能说明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生产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基本体现和要求。良好的绿化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人民满意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好城市,生产发展也一定要建立在人民需求的基础之上。

3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思想

3.1 生态水利建设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居住

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都在进行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走在未来时代的最前沿。但实际上人类的工业发展至今,对于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一种几乎不可挽回的地步,全球变暖、海啸地震的频繁发生都预示着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已经岌岌可危。因而许多西方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注重生态化建设,而生态水利建设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的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西方国家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而加快水利建设能更好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环境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良好的环境建设才是真正为子孙后代谋

福利。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和谐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一个从根本上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良好有效地进行了生产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最终思想。可持续性就是循环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环节,加快了使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维护了环境的建设。

而生态水利建设就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洪灾中,将暴雨进行收集灌溉,减少水流排量和水土流失,才能促进植被和农田的生长。这就是一种将现有矛盾通过特定方法合理运用最终将矛盾得以解决,甚至还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水系统的体系建立,加快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完美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人水和谐才能更有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原生态环境。

4 结语

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将是最终目的,包括运用低冲击开发技术,增强水系统的循环效率等都只是达成这个目的所实行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当前人们的生存环境的确已经岌岌可危,“绿色城市”以及“生态化建设”等许多观点都早已被提出并在许多西方国家完美的运用。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存

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青.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基于经济哲学的视角[J].科技创新导报,2012,(9).

[2] 魏桂良.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3,(12).

作者简介:董立清(1969-),男,衡山县九观桥水库管理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

(责任编辑:秦逊玉)

作者:董立清

生态水利建设论文 篇2:

浅析黄河水利风景区对生态水利建设的影响探述

摘要:近年来生态环保理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了新时期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也是水利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为解决黄河流域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黄河流域沿岸地区采取了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的方式来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目标。生态水利建设既是对水资源的科学保护,也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也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本文将对黄河水利风景区与生态水利建设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黄河;水利风景区;生态水利建设;影响分析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水源地的黄河,受长期以来过度开发、污水直排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原始水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同时,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采用堤坝硬化以及人为取直等工程措施,且在截流工程中忽视了对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保护,导致相当一部分水生动植物灭绝。随着生态水利建设理念的提出,黄河流域加强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改善黄河自然生态环境,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真正发挥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作用。

一、概述生态水利建设

随着我国绿色环保发展方针的提出,在水利建设中也需要积极向生态水利方向转型升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更注重的是其工程性,缺乏对水资源环境、自然生态以及水文化等因素的考虑,致使在工程建设以及投入运行后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1]。而生态水利建设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而且还要全面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在河道、流域的自然生态保护、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对我国生态水利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通过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水利事业的发展

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并有效保护水资源环境是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对美化景区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的修复风景区内的黄河水生环境。同时,由于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景区交通的便捷性,也能够在客观上起到增强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的作用。同时,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也承载了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以及相关防洪知识的宣传功能,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生态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水利建设向生态水利方面升级转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使沿岸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将生态林的以及具有生态功能的花卉苗木的栽植作为了建设重点之一,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本土原生性植物种类,同时通过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花卉之间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立体化的生态群落体系,且生态群落能够具有较强的自维持能力[2]。在景区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合理控制生态林与经济林之间的比例,科学确定种植密度以及郁闭度,以全面提高黄河水利风景区范围没的林木覆盖率。通过绿色长廊的建设既能够达到美化黄河水利风景区环境的目的,而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了水利工程的泥沙处理压力,有利于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成本。此外,通过黄河水利风景区的绿化建设,还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并增加氧气释放量。经检测,风景区内的负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对于改善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更好的保护水利工程区域水资源环境

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保护水资源、修复培育黄河及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是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受施工作业以及河道截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水资源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在建设风景区时应做好河道的疏浚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河口等生态湿地环境的水资源治理,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的目的。

(四)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为水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平台

水文化在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关键性元素之一,而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目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黄河水利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历史上既诞生过很多著名的水利治理名人,也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出了不同的黄河水利治理的理念,这些都是在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利用的水文化元素。黄河水利风景区可以通过主题雕塑、文化长廊等多种行驶来呈现、展示这些水文化元素,帮助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我国在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全社会对到生态水利建设的关注度。

(五)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使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提高

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黄河以及风景区内的水利工程都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元素,而生态水利理念则成为了风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需要依据生态水利理念对黄河水利工程中的险工段进行改造以及绿化,合理选择坝岸结构形式、准确控制堤坝坡度,并对宽度未达到防洪要求的淤背工程等进行拓宽处理,同时还应结合风景区建设需要,在保证水利工程坝体结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绿化美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这样能够有效促进水利工程基本防洪性能以及美观性的全面提升,对于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3]。

(六)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使游人更加亲近黄河和自然。黄河水利风景区不仅可以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可以作为生态水利教育的平台,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可以在黄河水利风景区内以景区环境为基础开展生态水利建设理念以及黄河水利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多元化功能,为人类社会与黄河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條件,从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水利建设。

三、基于生态水利建设理念促进黄河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促进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充分发挥黄河水利风景区对生态水利建设的积极影响,黄河水利风景区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相关生态水利政策,加强黄河水利风景区系统性工程建设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为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证,使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以及运行维护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总结

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我国水利事业向生态水利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能够有效改善黄河沿岸地区以及水利工程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解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生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升级转型具有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黄河水利风景区的良性发展,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和水利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政策体制的完善,保证景区建设以及管理维护的资金来源,从而为生态水利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盖浩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4):151-153.

[2]吉美慧.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2):42-44.

[3]张桂艳,王旭. 浅析黄河水利风景区对生态水利建设的影响[C]//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论文集.,2018:307-312.

作者:牛吉涛

生态水利建设论文 篇3:

浅谈生态水利建设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生态水利的一些认识,分析了生态水利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水利;建设;流程

1 概述

水利工程在发电、灌溉、防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大家必须重视的。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及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从普通水利进入到生态水利的新飞跃,从单一的、局部的水利进入到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可持续的水利,从简单的单维的水利进入到复杂的多维的水利,使朴素的水利上升到高级的水利,满足更多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要求。

2 生态水利的涵义

生态水利,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是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体系建设对水利建设的必然要求,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突出了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其对水利工程提出生态性要求,要求我们实施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以及旅游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需求。而不是单一的为一时一地的需要而去建设水利工程,如果失去良性生态的可续性,我们的水利工程就不能立项、更不能建设,这是生态水利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3 生态水利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重视,对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生态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运用、供给的全过程必须满足生态规律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尤其是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4 生态水利的流程

通过多年的水利工作经验,我认为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实现生态水利,简而言之应遵循以下流程。

一是完善工程规划。从一开始的规划与方案比选上,就必须首先考虑生态要求,优先选用对河流和区域生态系统负面影响最小的方案,满足良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是严格工程审批。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勘测技术,工程设计要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对破坏生态的施工方式、方法和不可行的技术方案,未能满足生态要求的结构设计应不予批复。三是加强施工管理、减少环境破坏。工程的施工方式、方法,必须满足和落实生态要求的方案和技术。比如在施工中,防止随意倒放弃渣,及时清运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场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四是满足系统生态要求。就是每一处水利工程都不是单一的存在,它即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因此,必须满足整体的系统的生态要求。比如,白龙江上的小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个体的生态要求,更要满足周边区域的生态要求;拱坝河、中路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設,既要满足个体的生态设计要求,又要满足流域水系的生态要求,不影响整体水系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五是实施生态管理。在管理和运用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就是落实生态管理,无污染、无违害,实现生态运行和使用。

5 生态水利的实践

为持续改善舟曲县生态环境状况,扭转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争取的“舟曲县上河特困片区生态水利工程”,就是计划加大贫困地区生态水利建设力度,以水资源高效配置、“建管养用”一体化建设为重点,采取工程、植物、农业耕作等非工程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科学合理有序实施生态综合治理,解决我县巴藏乡、立节乡、憨班乡3乡镇11个村,沿白龙江北岸1850m海拔以下所有农田和生态林地灌溉用水的一项生态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实现舟曲县贫困地区山区现代生态水利试点建设,着力解决我县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

6 结束语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水利的任务一定会越来越重,我们要充分认识人与环境、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把生态水利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今后水利事业的最高标准,用心、用智、用力搞好生态水利建设。

作者简介:王鹏俊(1982-),男,藏族,甘肃舟曲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作者:王鹏俊

上一篇:高校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村级集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