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时期,普惠金融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国家层面不仅在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与市场改革,更加在大力进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紧迫感越发强烈。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阻力较大,金融服务创新上更是受到了很多难点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也缺乏现实可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 篇1:

农村金融体系资金配置:金融功能观视角下的反思与展望

摘要: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正常金融功能的复归。背离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改革,仅仅局限于既有金融结构内部的修补,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根据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出能够实现金融功能的规则、制度等具体的金融形态,并且进行金融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金融功能范式;配置功能;农村金融体系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姚耀军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 篇2:

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

摘 要:新时期,普惠金融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国家层面不仅在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与市场改革,更加在大力进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紧迫感越发强烈。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阻力较大,金融服务创新上更是受到了很多难点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也缺乏现实可能。本文将对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创新

三农事业大发展里不来金融服务的支持,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越发完善,三农事业才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当前,普惠金融体系已经十分成熟,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也应当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现实难度较高,系列难点性因素也应当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探寻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有效路径十分重要。

一、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概述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将包括穷人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的融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同时也是当前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不仅需要得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创新性也需要得到较好提升。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意义上来看,其不仅可以较好驱动整体进行服务体系的创新,对于更好促进三农事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建设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不能缺位,农村地区系列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金融服务进行跟进式创新。对于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等一般性银行机构而言,如何更好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也是其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二、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难点

(一)金融机构类型较为单一

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难点首先体现在金融机构类型单一这一层面,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最为主要的金融机构,此外,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地方农商银行也是常见的金融机构。但此类金融机构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农村地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极少,这也导致银行类金融机构还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绝对主体。银行类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上较为刻板,特别是信贷审核条件相对严苛时,金融服务的固化性特征同样十分显著。在这一状态下,少数几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也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的主体,但这部分金融机构大多缺乏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性,这也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进程十分缓慢。

(二)专业化金融服务创新人才较少

知识经济时代下,无论是一般性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还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都需要专业人才参与和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本身较为系统且具有一定难度,其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较为明显。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内创新人才数量较少,且也无法在本职工作开展中进行较好创新,这自然成为了金融服务创新上的难点。此外,农业银行等农村地区常见的金融机构每年有较大的揽储任务,这也导致银行内的工作人员没有额外精力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尝试。由于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创新人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便陷于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之中,即便有较为新颖的金融服务创新理念,也无法及时转化为金融服务创新成果。这也是近几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进程十分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固化

从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角度看,市场需求往往是刺进供给方进行服务创新的推动力量。当前,很多农民对于金融的理解较为浅显,农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较为固化也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较为困难。很多农民仅仅将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了存贷款机构,其对于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缺乏足够了解。久而久之,农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便较为固化与单一,而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也丧失了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机械性的进行业务开展并提供一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也使得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难度不断提升。从这一层面看,农民金融服务需求较为固化也成為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四)金融服务创新缺乏切入点

金融服务创新缺乏切入点也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的难点性因素,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创新,且所谓的创新需要凸显出实际有效性。由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色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事务,且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经验相对较少。由于缺乏一个具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切入点,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势必也会带有较为明显的盲目性特征。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紧迫感较为强烈时,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往往是一种“面面俱到”式的创新,而重点缺失也致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从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性来看,这种毫无规划与重点的金融服务创新也只能是一种表面文章,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性也很容易被削弱。

三、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多元化金融机构类型

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首先要从金融机构类型的丰富上入手,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十分成熟的背景下,农商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可以继续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各种非银行类进行就够也应当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上进行较好发展。各级政府需要有节制和规划的进行农村金融机构类型的丰富,引进一些优质的金融机构开展一些对农业务。诸如蚂蚁金服,抑或是招商银行旗下的招联金融都是十分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其在农村地区开展一些具体业务不仅能够较好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更加能够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为金融服务。从这一层面看,借助金融机构类型与数量的丰富,驱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也是不错选择。

(二)培养并引进金融服务创新人才

缺乏足够多的金融服务创新人才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产生了严重制约,因此,培养并引进熟悉农村金融业务,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十分必要。例如,白城市农村信用社自2017年开始围绕着农村金融创新,在社会上进行了数次招聘,金融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得到了有效扩充,很多较为新颖的金融产品也纷纷问世,其支持区域内三农事业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其它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时也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在打造出了一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后,相关金融机构应当鼓励并引导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尝试,从而将金融服务创新的优势和影响更好发挥出来,带动更多新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出现。

(三)强化对金融市场需求的挖掘

金融服务需求端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提供上便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为了更好的驱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强化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需求的挖掘需要成为相关金融机构关注的重要事宜。例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深化同农民群体的沟通,进行自身相关业务的宣传,使得农民群体能够对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产品等有更好认识。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进行金融服务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群体对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的认识,引导其进行金融需求的多元化满足尝试。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需求得到了有效挖掘,且农村金融市场开发程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相关金融机构也能够更为积极的进行服务创新,这也能够较好驱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四)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金融服务创新切入点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需要有具体的切入点,以金融产品创新驱动整体上的金融服务创新也是不错选择。具体来说,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参照主要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新的金融产品开发。即便是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开展上,也要注重业务灵活性的增加,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只是一个切入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以金融产品创新为切入点,但不能局限于金融产品创新上。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家层面对三农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紧迫感也会越发增加。这便要求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机构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释放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价值。

结语

各级政府以及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都要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进行积极思考,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活动可以落实到实处。可以预见的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相关难点性因素的破解也并非易事。这一状态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需要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且相关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科学的规划方案予以指导。更为重要的是,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需要彰显出服务属性,即创新要以促进三农事业发展为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均衡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 杜莉,潘晓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2]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提升服務客体的履责能力——基于普惠金融中公平享有权主、客体的博弈分析[J]. 陆岷峰,葛和平.  经济与管理. 2017(04)

[3]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提升脱贫攻坚效能[J]. 刘顺平.  甘肃金融. 2017(05)

[4]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资消费信贷行为和违约风险[J]. 李毅,杨蓬勃.  开发研究. 2017(02)

[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纵深发展[J]. 潘晓健,杜莉.  经济纵横. 2017(02)

作者简介:

于欹然 1990年 女 汉族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职称:中级经济师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作者:于欹然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 篇3:

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李敏,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

徐爽,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

摘要:普惠金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念,旨在使那些过去难以得到金融服务的贫困群体和偏远地区的群体,都能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核心与实践,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寻找解决方法,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努力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个所需者。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农村;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一、 普惠金融体系概述

(一)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又称包容性金融,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该体系内,所有的人,特别是原来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低收入群体、微小型企业均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目前的金融体系并没有为社会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联合国希望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的发展,促进这样的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意义

1、 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保证农村地区的资金供给。普惠金融涵盖所有收入层次的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及弱势群体,强调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控股银行进行战略性合作,形成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银行服务网,有利于及时的向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户更好的提供资金,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使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完善。

2、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多都是针对富人及资金充足的企业家等,而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则将低收入人群、贫困者及弱势群体都纳入服务范畴,满足他们生产及生活上的资金需求,使其平等的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覆盖面和渗透率。有利于改善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三农”、小微、社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保护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权益,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近年来,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诸如农村资金互助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的小型金融机构。目前,这类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大部分都能实现自负盈亏,对解决农户资金供需矛盾差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城镇的金融系统,主要表现在:(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小型金融机构较多,大银行参与率很低。(2)从供给方面来看,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区域分布严重不均,对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投放力度偏小,真正落实到农村地区的只有公益性小额信贷。

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显示,截止2010年末,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3111亿元,中央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中同期住户贷款为112542.09亿元,而全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约只占同期居民住户的2.76%。由此可见,我国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制约因素

1、缺少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监管。在小额信贷较为发达的国家,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都比较健全,能够支持小额信贷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自从公益性小额信贷在我国扎根之后,我国政府一直持支持的态度,这给公益性小额贷款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由于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未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明确认可,至今尚未进入国家监管体系,这就导致我国公益性小额贷款在实践中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无权吸收存款,严格限制了其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

2、资金来源单一且缺乏稳定性。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机构较少,小额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闲散资金,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一旦股市或其他投资机会较多时,资金量就会急剧下降。信贷资金除了依靠捐赠、在贷款和自由资金外,很多依靠吸收个人的存款,但是,随着农户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的转变,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直接影响到小额信贷资金的规模。

3、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健全,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小难以形成规模进行集中管理,导致整个农村的金融市场信用环境较差,农户和小额贷款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道德风险隐患相对较大。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另一方面,贷后监管机制不完善。

三、完善小额信贷机制,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一)完善小额贷款法制建设。对小额信贷机制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要从多方面进行约束:首先,要加快立法进度,出台与融资担保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市场准入标准、业务范围、监管体系、风险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其次,完善担保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担保保证金制度,致力于各家担保公司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最后,给予小额贷款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身份,这样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各项业务将会有更加合理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保护,进而降低其违规操作的频率和概率,对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正向的激励作用。

(二) 实现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多元化。其一,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投入,努力破除城乡金融结构的二元化现象;其二,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允许农信社在一定范围自由上浮存款利率,以便吸收更多的存款;最后,积极引入各种专业性的小额信贷组织,放宽小额信贷组织的业务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吸收存款,开展资金运作业务,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目前,我国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还有很多缺陷,从长期来看,应该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立法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监管机构。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农村投资担保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对全国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进行规范的指导,形成系统的行业准则和自律机制。努力把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纳入正规金融监管体系, 由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完成。(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温泉.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推广普惠金融服务[J].经济视角,2011(10):123-124.

[2]李晓键.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3):44-48.

[3]吴建銮,南士敬.普惠金融体系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3(7):78-80.

[4]文学舟.普惠金融视角下我国融资担保和小额信贷面临的挑战及出路[J].观察思考

[5]张朝升.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健全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J].新经济,2014(9):40.

[6]朱建芳.普惠金融体系下小额信贷绩效内涵及其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7]黄蓉,张雅思.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5(5):101-103.

[8]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32-45.

作者:李敏 徐爽

上一篇:作风整治自查自纠报告3篇集锦下一篇:城市调研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