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以福州某中学英语组教师的Blog群组为研究对象,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软件,呈现群组内教师们的互动情况,分析群组内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等特征。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从愿景、环境、资源以及机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在Blog群组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构想,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篇1: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浅谈

摘 要:教师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校在构建和发展和教师共同体的实践中必须以知识管理为着眼点,从组织和个人两个维度来实现其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教师专业化

在知识型社会中,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素有“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称谓,承担着知识的传递、创造和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如何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索中的一个新话题。

一、教师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理念进入教育者的研究视野以后,衍生了“教育知识管理”、“教师知识创新”等概念,成为教育研究的新视角。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将隐性知识的外化(将在个人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对话、比较等途径外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的共享与内化(使显性知识在组织内得到交流与共享,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实现知识的创新)。而在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更多地转向教师的个人理论,即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材上的公共知识。教师的个人理论是指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的一整套的观点、价值、理解、假设等,其形成主要包括教师三方面的知识: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概述

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协作互助、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载体的教师团体组织[1]。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基于知识管理构建的教师共同体是指:以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在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团体组织。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可以更新教师的学习观,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中,知识管理是每个共同体成员的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理念的缺失;知识管理工具运用能力不强;缺乏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和外部条件等[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提出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策略。

(一)组织——组织统筹者

1. 建立共同愿景。共同体愿景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通往共同愿景的价值观,比如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自我的持续发展以及应该遵守的和跨越的规范等,应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其行为。然后,要围绕教师成员隐形知识管理的主题,将隐性知识具体化,细分成若干个小的可行的目标并逐个实现。

2. 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学校管理者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首位组织者,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共同体的合作交流,并在制度上提供时间保证。要从制度上明确对共同体的要求,如探讨的次数、内容、结果呈现方式等,然后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方式及激励措施。激励方法除了传统的奖金、职位晋升外,还要包括激励作用最大的知识产权激励。另外,还要与评价和补偿机制相结合,对教师转让的个人知识进行价值评估和物质补偿。

3. 营造合作氛围。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对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共同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环境里,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 以氛围和情感为纽带的自愿平等的团体。(2)协助互动的交流团体。(3)教师具有归属感的团体。

4. 发展学习型组织对教师共同体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学习型组织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过促进组织内个体的转变,从而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3]。有学者指出[4],教师应更多地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生活史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与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己的专业声音,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团队精神和自信心,并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

(二)教师——参与分享者

1. 树立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识管理理念。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要改变封闭、固化的思维,采取开放、批判、发展的思想。教师需注意加强对知识管理相关理念的认识,了解到知识管理对自身专业发展和共同体组织构建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阅读知识管理方面的书籍、网站、阅读他人研究论文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管理的内涵、目的、原则、程序的了解,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知识管理对于教师共同体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

2. 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将显性的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客观性、公共性的知识建成知识库,并通过一定的分类方法使之条理化、有序化以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第一,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第二,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 增强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識共享意识。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教师共同体有其自身的知识发展方式,该组织既需要教师个体知识的不断丰富,也需要增进组织整体的知识。其实现方式为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将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成团队知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以拓展自身的知识来源,并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实现知识共享。

教师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作为教师若要在共同体当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就需要在自觉地参与共同体的同时,注重自身参与能力的提高,自学掌握一些知识管理的策略和网络工具的使用,学校组织在教师专业培训时也应注重这方面的培训,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婷,王彦飞.教师共同体功能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70-71.

[2] 刘成新.教师知识管理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51.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杨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216.

[4] 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师理论与实践,2004(9):31.

在职作者简介:刘晋涛,男,1978.08,就职于宁夏教育考试院,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师发展等方面研究,研究生学历,中教一级。

作者:刘晋涛

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摘 要] 文章以福州某中学英语组教师的Blog群组为研究对象,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软件,呈现群组内教师们的互动情况,分析群组内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等特征。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从愿景、环境、资源以及机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在Blog群组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构想,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Blog群组; SECI循环; 学习共同体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种开放的、低壁垒的交流媒体,Blog给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网上学习、生活的平台。教师以Blog为媒介,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源积淀,构建了一个彼此交流和共享思维火花的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目前,典型的Blog 群有上海师范大学的“东行记” 、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师博客以及广州的天河部落等。这些Blog 群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新平台。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福州某中学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上英语组教师的Blog群为研究对象。该群共有26名成员,其中一名(成员1)是该群组的负责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NETDRAW,每位博主就是一个节点,成员间的访问及留言作为该Blog群成员链接的依据,以该Blog群组中的26位成员的互动情况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矩阵、绘制社群图、计算相关参数、分析Blog群组中社会网络的各种指标,描述该Blog群组间的社会网络构成情况,以期找出群组间互动关系,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三)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

1. 该Blog群组中成员的真实姓名、性别、身份属性等。但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故本文用序列号代替真实姓名。

2. 该Blog群组中数据的特征值,即关系方向、关系强度等。采用非二值矩阵来收集和存储关系方向和强度,其中矩阵中的数值表示为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强度,且规定矩阵中的“行”为行动的发送者,“列”为关系接受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Blog群组基本属性

1. 社群图

应用NETDRAW软件,将英语Blog群组的交互情况生成互动网络社群图(如图1所示)。

2. Blog群组基本属性值

从表1可以看出:

(1)该校英语组教师的Blog群组中共有26名成员,形成了258个链接对。该社群网络中每个节点平均拥有9.92 个连结;

(2)该社群网络中17.86%的关系是互惠性关系,即双向交互程度不足;

(3)该社群网络聚类系数比较高,为0.864,说明存在小群体(如凝聚子群)的可能性很大;

(4)该社群图表明有25名成员参与了互动,存在一个孤立节点,即编号为22的成员,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没有与其他任何人联系过,处于网络的边缘。

(二) Blog群组密度

梅优和勒文革认为,实际能够发现的最大密度值是0.5。[1]因为在网络交互中,个人能用于维持某些关系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实际投入到维持某个关系的时间更加有限,并且随着接触人数的增加,每个人投入的时间就更少。而通过对该英语Blog群组网络密度的测量,网络密度达0.3908,表明该Blog群体中成员的交互比较频繁,信息流通顺畅,合作有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该群组的工作绩效实际上也较为优秀。

同时,为了分析成员1(Blog群组的负责人)的参与对整个群体交往的影响,本文在社区矩阵中把成员1删除掉,再分析整个群体的密度。其中发现Blog群组负责人的加入使得群体交互密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说明了群组负责人加入增加了群组成员交流的机会,促进群组互动的频率,提高了该群组的团体工作绩效。

(三)Blog群组中心性

1. 点度中心度

在基于Blog群体的交互过程中,某一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关注与响应,作为该成员的节点入度(Indegree)。其他成员对该成员的关注与响应,称为该成员的节点出度(Outdegree)。一名成员的节点入度与节点出度之和,即该成员的点度中心度的值。

从图2可以看出,该Blog群组成员2在整个群组互动过程中,点入度高于点出度,说明其博文吸引了最多的成员响应,是整个互动群组中的意见领袖,主导着学习进程。而成员1(群组负责人)的点出度高于点入度,是最积极响应其他成员的参与者,说明他可能出于激发其他群组成员的兴趣需要,在该Blog群组中跟其他成员有主动的联系。另外成员23、25、8、17等也都有非常高的点度中心度,他们都居于中心位置,对群体间的信息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不仅在群组资源共享互动中贡献最大,还拉动了该群组互动的积极性。

2. 中间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是测量Blog成员对资源控制程度的结构参数。其中图3可以看出,Blog群组成员2、25以及群组负责人成员1与群组的其他成员相比,都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说明他们处于这个群组大部分成员网络交流的路径上,很多成员在进行联络时要通过他们才能与其他人发生互动。这些成员是该群组网络中拥有很高控制能力和终结性的重要人物,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而14、6、13等人的中间中心度值为0,说明他们不能控制该群组中的任何成员,处于网络的边缘。

再者,该Blog群组的中间中心度为18.16%,说明该Blog群组的中介性适中,信息分布较为合理。

3. 凝聚子群分析

凝聚子群是Blog成员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经常的或者积极的关系。[2]本研究通过派系方法对该Blog群组的26位成员间相互收发帖子的多少(即节点的点入度和出度)加以分析。由于群组人数不多,故将凝聚子群的最小数目设置为4,即每个小团体至少由4位成员组成,其中的任意两个成员两两相关。

从图4可以看出,在13个子群当中,成员2、25、8、23在6个以上子群中均出现,表明他们在整个Blog群组交互过程中,与较多的学习者都发生了较为频繁的交互,并通过Blog群组中帖子的响应关系进行了较多的讨论与交流,是群组的核心人物。而成员1作为负责人只在3个子群中出现,参与程度不多,说明该群组负责人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图5左侧的群组成员并没有出现在任何派系当中,说明这些成员在整个群组交互过程中参与度不足,是交互群组中的边缘人物。

另外,在这13个子群中,第6个小团队的密度最低,为1.4167;而第11个小团队的密度最高,为3.75。

由上述研究分析结果可知:

(1)由Blog群组互动情况可知,群组负责人即成员1引导着整个群组的互动,使得该Blog群体中成员的交互较为频繁。但负责人在该互动群组中出现了 “在舞台边缘进行指导”的特征。显然,这样的引导是远远不足的。该负责人应明确自己责任,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作用,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来指导Blog群组其他成员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2)群组中较为积极活跃的成员23、25、8等作为熟手型教师在整个群组互动中是中坚力量,他们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合理调节和控制Blog群组中的信息分布,使得该群组的信息流通较为顺畅,促进了教学合作的有效性。

(3)该Blog群组还存在个别的旁观者、静默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多以新手型教师居多。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动机,但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外界对其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而对教育的认识还不深刻,对教育的情感不稳定,教学技巧的掌握也还不熟练,故无法就一些教学问题与其他教师展开深入探讨与互动。

(4)该Blog群组互动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该群组的探讨互动还处于较为混乱、无秩序的凌乱状态。Blog内容出现重复现象,致使无法形成较为清晰明确的教学思路,满足不了教师们共同发展的需求。

四、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为主体,基于教师的共同愿景目标,通过建立一个合作关系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解决问题。构建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了解其构成要素是重中之重。构成要素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骨髓,支撑起整个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结构,从环境、愿景、资源以及机制等四个角度来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成。

(一)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构建交互环境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提出的SECI模型进入教育者的研究视野, 它衍生了“教育知识管理”、“教师知识创新”等新概念,认为教师应当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方面促进专业发展。这就是知识转换的SECI 过程,也就是知识转换四模式的依次交替: 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内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3]这四个转化模式分别在原创场、对话场、系统场和演练场等四种场类型中一一进行。每一种场类型支持一种知识转换模式,并为知识螺旋上升过程的具体阶段提供平台。

这一理论说明了意会知识与明晰知识不断地互动, 经由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等四种知识转换模式, 并透过个人、群体、组织等不同的层次逐渐扩散,形成了“知识螺旋”, 以促成知识的扩散、嵌入与累积。[4]

为促进教师Blog群组互动,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本研究将知识转换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6所示):

1. 隐—隐性知识间的转化

Blog群组交互的情境化阶段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某成员在Blog群组中分享经验,其他群组成员通过观察、模仿及实践等方式共享经验及情感,转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Blog群组交互学习过程的情境化阶段主要可以由群组中专家型教师来推荐文章或者较为优秀的课堂实例,这样更容易被Blog群组中的成员所吸收,从而无形之中吸收相关隐性知识。

2. 隐—显性知识间的转化

Blog群组交互的表达交流阶段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将隐性知识表达成显性概念的过程,是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预备阶段。群组成员通过比喻、假设、演绎、归纳、对话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外在化阶段。该中学Blog群组成员中,1、10、23的点出度均大于点入度,表明这些成员在该阶段较迁移阶段更为活跃,他们更倾向于对某教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并乐于与其他群组成员展开探讨,此时这些成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3. 显—显性知识间的转化

Blog群组交互的系统整理阶段即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把外在化产生的概念转化为一个知识系统。它可以通过群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整合成系统化显性知识, 包括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电子教学档案、课件等。通过Blog平台上的探讨与交流来传递知识,并把已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在上述研究中的第11凝聚子群的交互最为频繁,密度最大,有较高的成员参与程度,查阅这个子群讨论过程能够发现他们正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认知,将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

4. 显—隐性知识间的转化

Blog群组交互的实践体验阶段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Blog群组交互的核心。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前面三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被内化成个人隐性知识,形成一种共享的心智模式和技术诀窍,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时才会变成有价值的资产。但这样的内化过程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它需要通过不断研习某些教学实践中的思维方式、原创作品并配以心得感悟等(如作品展示、实践心得等模块)的表现才能判断。在Blog群组中,需要由群组中有较高控制能力、终结性的“守门人”(如成员1、2、8、25等)带动群组的其他成员进行深层次交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并提出新的观点。

在Blog群组交互环境中,成员可根据群组自身的情况,进入相应的学习阶段,并且不断循环各个阶段,实现自身学习的螺旋上升。

(二)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建共同愿景

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的愿景。无论是对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来说,他们的共同愿景就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而本研究中的英语教师两年多来就是试图利用该Blog平台的共享资源和交流互动等活动,不断反思教学、创新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求得自身知识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借助成员互动完善平台资源

基于Blog群组的学习共同体并不是要求群组所有成员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6]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主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尽快完成主题、问题和人物,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和主题相关的信息。Blog平台是该群组教师们共同建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位成员都可通过Blog平台提出教育问题、发表感悟,或者借助教学案例来反映教学问题,其他教师通过订阅特定项目、主题相关的新增内容,动态追踪他人的知识建构过程,让他们也进入到该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下,深刻感受和体验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教育现象。通过与他人的探讨和自身的总结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而这些资源均通过一对一会话方式被分享。通过梳理这些见解条目,教师们可充分利用、内化,使这些知识得以再放大成为新型资源,以创建新的实践体验。

在此过程中,该平台还记载着成员奉献出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学习和资料收集过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师们通过平台上的资源来改变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借此实现一种新的迁移机制。这不仅促进资源在平台上的扩散与转移,使整个系统不断地演变和进化,也让整个平台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知识管理系统,促进了平台资源的完善。

(四)为教学质量创建保障体系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在组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客观条件,开展一系列的行为组合,激励参与者跟随其行动和发展,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其中,建立相应的制度是必需的。现代化的教学质量服务体系是保证教学互动质量不断提高的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建立教学管理服务机制

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互动有章可循。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应在服务、督导、评价教学互动质量过程中,规范教师在互动平台上的操作。同时管理人员的设置不仅使平台运行更为顺畅,方便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也为科学的教学互动提供了依据。

2. 建立级别教师连带责任制

首先专家型教师应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助学者,及时有效地引导群体内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其次熟手型教师要通过借鉴专家型教师深刻见解来解决当前遇到的教学难题,同时带动新手型教师熟悉和适应教学环境;而新手型教师应借助自己较为强烈的教学动机尽快融入整个教学氛围之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向熟手型教师转变。

五、总 结

基于Blog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大大弥补了我国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的不足,为教师构建专业知识提供更为纯净的沃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也为教师的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创造了及时性条件。不过,当前我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更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学习、反思、创新的知识管理SECI模型,通过其源发场、互动场、练习场和体验场为教师教研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协作及会话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以及自我发展,[7]保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开放性,促进动态平衡中教师共同体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王陆,刘菁.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黄琰.多元建构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 杨南昌,谢云,熊频.SECI——一种教师共同体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16~20.

[5] 张彦美.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6] 徐升,孙玉环. 基于SECI 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 学习社区为例 [J].电脑知识和技术,2010,(30):8664~8666.

[7] 袁维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J].教育科学,2010,(5):59~63.

作者:张杰 林丽

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篇3:

SECI模型对足球教师专业共同体知识创新与发展的启示

摘  要:SECI模型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一种螺旋式的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对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SECI模型最初提出并且运用于管理学的领域,但是随着教育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已广泛地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基于目前校园足球的师资现状以及项目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希望基于SECI模型理论构建足球教师共同体,借此达到提升足球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SECI模型;足球教师;专业共同体;知识创新与发展

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提出,足球改革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并且在方案中也提出了校园足球发展的具体目标,在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5000 多所的基础上,2020 年增加到 20000 所,2025 年进一步增加到 50000 所。但是校园足球师资却是足球改革中不可忽略的问题,问题主要反映在实战经验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国家也开展了各级校园足球培训课程,期待提高校园足球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文针对目前校园足球师资的现状提出建设基于SECI模型基础上的足球教师学习共同体,期待利用SECI的知识转化模型使足球教师的教学知识得以螺旋式的上升和积累,促使教师自发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提高教学水平。

1 SECI模型理论

1.1 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也被称为默会知识而显性知识则被称为明晰知识,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在他的作品《个体知识》中首先提出,显性知识主要指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指尚未编码难以形成书面表达形式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技巧以及习惯等方式呈现出来。

1.2 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

SECI模型包括四个转化阶段,其中S是知识的社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互相交流,共享工作以及学习经验形成具有共性特征的隐性知识。E则是指知识的外化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比喻或者类比等方式将社会化阶段中形成的具有共性特征的隐性知识外化成显性知识的过程。C是指知识的联结化阶段,主要是将外化阶段形成的显性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I是知识的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于联结化阶段总结的系统知识进行实践,形成新的隐性知识即新的经验。此后,SECI模型的四个转化阶段继续循环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不断互相转化且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趋势。

1.3 知识转化的“场”

在知识的四个转化阶段中需要一定的平台作为知识转化的场所,这种场所被称为场。与转化阶段相同,也包括四个场分别与四个阶段一一对应。原创场与社会化阶段对应,互动场对应外化阶段,系统场对应联结化阶段,练习场对应内化阶段。SECI模型的知识螺旋式转化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2 教师专业共同体

共同体是个体依据自己的意愿互相形成一个集合并且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观念。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学者概括到“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以教师职业为基础,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发展”为核心精神,以专业理想为纽带、以促进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发展为目的,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的连结”。具有实践性、研究性、专业性、合作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共同体的组建过程主要包括共同体成员及管理者的筛选、共同体教师学习效果的评价、一系列的资源支持等。本文主要借鉴其流程进行足球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具体学习讨论过程中融合SECI模型的四个阶段,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积累,在评价阶段对于共同体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且改善。

3 SECI模型基础上足球教师共同体的具体构建

3.1 足球教师共同体成员筛选

在进行共同體成员的组成过程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基于教学主题的教师共同体构建,由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的讨论主题,各教师有所选择地加入到感兴趣的主题当中,例如足球可以分为技术教学、战术教学、足球教学中应急损伤的处理、学生评价、在线教学等板块。二是由教师主动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问题作为讨论交流的话题进行教师共同体的组建,例如提高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方法、足球课堂组织以及开展的不同方式等。三是基于成员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基于地理位置的区域足球教师交流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基于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班的班级学习共同体。

3.2 足球教师专业共同体知识转化流程

SECI模型中原创场、互动场、系统场、练习场以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研平台等作为各个场的活动平台,在条件有限的学校也可以利用QQ群组微信群组等满足各个场的活动需求,同时在每个场中完成不同的知识转化过程。

3.2.1 原创场

在原创中主要完成的是知识的社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经验、感觉、情感的分享。同时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足球教学示范课程或者自己的授课录像在平台中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进行一些优秀足球教学示范课程的分享。例如在平台中分享一节直传斜插2过1的足球示范课程,每位教师在观看示范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观点的表达,包括课程的优缺点、疑难点以及从课程中获得的启发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表达的仅仅是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经验以及情感态度的表达。

教师在社会化阶段表达的经验以及情感也可以是来自平常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个人课堂组织管理的经验等方面,足球教师在课堂教学面对年龄相似的教学对象过程中必定也会产生类似的课堂管理以及教学经验,并且部分经验是无法利用专业的名词表达出来只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知识,但这些隐性知识是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化阶段中教师也可以将个人的教学经验作为隐性知识进行共享。

3.2.2 互动场

互动场是完成知识的外化阶段,主要是将个人的感觉、情感以及经验等隐性知识运用专业的语言或者概念表达出来,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過程与共同体中的教师进行共享,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这一阶段是知识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并且难度也非常大,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查找资料的能力。

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很多学科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足球技术的教学、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来自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不能够将其利用专业化的知识进行表述,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之前再次系统地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从而更好地开展足球课程的教学。

3.2.3 系统场

系统场主要是完成知识的联结化阶段。在外化阶段中众多教师对于同一问题或者专题的表述经过外化将显性知识在共同体中进行分享,而对于众多零散的显性知识应当将其系统化形成整套的解决办法。例如,对于中学生群体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当教师在面临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时候,每位教师对于不同类型学生都有各自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方式,包括适当的物质奖励、个人学习目标的确定、内在个人价值的教育等方式。经过社会化以及外化阶段后,将共同体中所有教师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系统化,形成中学生足球学习动机的提高方案在共同体中分享给所有教师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机激励,增强学习效果。

3.2.4 练习场

练习场完成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内化阶段,在这里主要指足球教师的教学课堂。对于系统场中形成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显性知识,教师在平台中经过学习后,在具体的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发现足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系统场中形成的解决方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进行实践并且再次形成个人的感觉以及经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促进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

在此阶段,足球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教学经验得到了增长,并且拓宽了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使知识变为更加服务于实际的足球教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单纯的理论层面上。经过这一阶段,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更加丰富并且成为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这一知识的转化过程也同样是质变的过程。

3.3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评价

由于SECI模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或者某一领域的知识会不断积累,因此其学习过程没有“结课”的时期。所以,对于共同体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又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两个维度进行。

诊断性评价在教师进入教师共同体时展开,在他人评价时可以由共同体负责人对“新教师”进行考察,涉及足球技能教学、足球文化传递,课堂组织效率等方面,具体问题由专家进行设计。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主要依据专家给予的基本评价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两种方式,在定量评价时,教师可以依据评价维度对自己平常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打分,定性评价时可以撰写教学反思,通过文字的方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优缺点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同样包括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方式,采用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共同体学习评价。他人评价时可以由共同体中互相熟悉的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发言次数、与共同体成员互动次数等指标。课堂方面可以由同样在共同体中学习的教师观摩授课,依据共同体中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表现进行定性评价。自我评价也包括共同体中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课堂中运用共同体学习知识情况的评价,可以对于自我学习以及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也可以书写学习以及授课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状态。

3.4 相关学习系统的支持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其施行过程中应当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支持系统的弥补和完善,使其更加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足球教师互相交流,促进知识螺旋式转化上升的目的。例如由相关部门或者学校创设专门的负责机构,负责成员的筛选、协调相关活动以及监督等内容。在工具支持方面,基于目前现有的平台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交流,可以提供更多的工具支持,包括微格教学技术、虚拟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相关的多媒体工具等来满足不同知识转化阶段的运用需求,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SECI模型各阶段的知识转化。

4 共同体中教师知识转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1 足球教师思维上的差异性

由于教师共同体中每位教师学习环境以及原有认知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对于知识的获取以及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教学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足球教师迅速理解其他教师所分享的隐性以及显性知识,但是在分享以及学习过程中会代入强烈的主观色彩,由于认知以及思维上的差异,会妨碍共同体成员的知识传递以及共享。

因此,教师在进入共同体后应当持虚心的学习态度,补充自己的足球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在共享过程中尽量与他人产生共鸣,促进共享知识的吸收。

4.2 共享过程中的开放性

基于利益冲突,在小的团体中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下,知识的转移并且与他人分享属于个人的经济损失。因此,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的共享过程中或许会存在一定的保留现象。对于此问题,共同体负责人或者相关部门应当倡导和宣传共同利益的观念,教师在进行共享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分享状态,在最后受益者也同样是共同体中的所有教师。

5 结语

基于SECI的足球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一种将SECI与足球教师学习相结合一种新的尝试,文中对于教师专业学习的流程进行了大致的构建,但仅仅是初步的探索阶段,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改进,使SECI模型更好地服务于足球教师的专业学习,使足球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锋. 成都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 2013.

[2] 朱小平, 马亚星.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构成[J]. 开封大学学报, 2015, 29(2):94-96.

[3] Coulson C A.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J]. Hibbert Journal, 1958.

[4] 刘雪飞. “有机团结”理论与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1):60-62.

[5] 王天晓, 李敏. 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8).

作者:王健

上一篇:志愿服务工作计划(3篇集合)下一篇:美术教学计划(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