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精选10篇)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1

2010年12月8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0)—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让我们这些来自偏远山区的教师学员得以与众多同行精英切磋教学方法、交流教育思想,聆听众多专家、学者乃至国内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讲座,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数学教育方法,更为重要的为我们授课的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触动了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十五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了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从内心深处改变了我,将我平时存有疑惑的或被忽略的一一启发了。我相信,我的改变将会使我及我的学生共同受益,直至终生。

以宁静的心灵照亮前进的方向

半个月的培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专家、学者、同行精英身处繁华之地而依然宁静的心!想想自己的生活,每天纷繁的奔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在诸如成绩评比、赛课、教研活动、文体活动中忙着争第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带给我的经济压力让我变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缺乏自控、易激怒、易烦恼……我只想到了一个字“逃”。在半个月的“国培”期间,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给我们授课的专家学者能够这样从容淡雅?无论是讲堂上诙谐幽默的自嘲,还是课上朋友一般的交流研讨;不论是冷峻的分析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还是侃侃而谈数学教学的本质,都无不让我感受到那种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少说多做的执着与宁静。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守住心灵的宁静,才能建设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才能建设自己的精神乐园。也许这就是“身教”的力量,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追求发表论文、获得荣誉称号、赛课获得某一个层次的奖励等等外在的目标终究有限,甚至会产生因目标无法实现而出现挫败感和虚无感。所以,我应该像那些专家学者学习,用宁静的心去体会成长中的点滴变化,找寻前进的方向,平息自己狂燥而迷茫的心灵。在污浊尘俗、喧嚣嘈杂之中,守住自己宁静的心灵,把平凡工作、简单的工作看作是宏大的事业,全身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之中,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用心去对待生活,用心去引导学生,你的生活能不美吗?你的学生能不欢迎你吗?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2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对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铸师魂、锻师能、养师风,持续提高素质与专业水平,方能担当起新世纪教书育人的重任。上海市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很多举措,“十一五”期间创设的双名工程、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基础教育教师面广量大,如何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继续教育的权利,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依然是摆在很多基层学校领导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浦东新区敢为天下先。在“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教师教育新途径、新模式,以教育理念的先进催生教师教育的不断创新。通过系统的政策设计、实践建设与跟踪评估,初步建成了19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学段,在区域内乃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原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功能,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浦东新区根据本区域师资实际情况和教研层面的迫切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新型学习共同体,与高水平的、相似层次的“共同体成员”相互砥砺、相互激发,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忽略教研质量,不能促使专业发展的状况。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惠及各个层面的教师。新教师有专人带教,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有教研专题、有项目引领,以教研组为实体,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结合的专业生活方式。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向着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体验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从而钟情于业务钻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聚焦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实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于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上升到理论进行教育科研,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着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从校情出发,规划全校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为专业发展量身定制。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紧抓教育实践不放,聚焦课堂教学“临床”诊断、指导、评析、研究,“共同体”成员专业明显获得发展,这是优质学校内部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外化的辐射源。浦东新区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设计之初就强调其示范辐射功能。获得命名的优质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本地区及外省市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示范服务。在教师教育资源辐射的过程中,外校教师专业得以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双赢的可喜局面。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3

其实,原本一些非常优秀和非常活跃的教师在加入共同体后反而开始变得保守,变得沉默,这与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考核方式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因为传统对教师个人成绩的单一考核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会担心如果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教育智慧与其他人分享的话,对方的教学成绩或者量化考核分数赶上或者超过了自己怎么办,如此一来,教师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则开始变得消极,开始变得被动,甚至还会变得倦怠和提防,“共同体”的正能量自然难以有效传递。因此,要让教师“共同体”健康、和谐发展,应从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做起,要打破以前量化指标一刀切导致教师之间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一套倡导团队合作、教师捆绑式的团队评估体系,对教师“共同体”实施“捆绑考核,整体创优”。即把教师个体的评价考核与“共同体”小组的整体考核有机结合,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不仅要看其个人学科成绩或者班级的成绩,还要看其所在学科组或者年级组的整体成绩,这样,某个教师所带学科的成绩高,捆绑考核后,他的考核成绩并不一定就高,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就引导教师把眼光不再仅仅盯在个人的身上,不再仅仅是拿个人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作比较,还要关注“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成长,关注“共同体”中其他教师的进步。同一个学科组的教师就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年级组的教师就是一个整体,在教学教研时,教师就会共同来发现问题,共同来解决问题,对于优秀的教学经验、好的教学点子,教师之间就可以主动地、毫不保留地彼此分享、彼此交流,教师就不会出现单干,就会和大家一起来团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形成协作互助的共同利益体,从而增强“共同体”中同伴互助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针对单个教师的考核办法,强调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教师个人单科成绩突出,但整体成绩并不优秀的现象。这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于教师团队的协调发展,而且传统的针对单个教师的考核办法,会导致同一个备课组内几个教师相互封锁,不研究、不协作,甚至制造内耗的困境,不能发挥集体智慧,不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不利于教师的整体提升、发展,造成教师“共同体”有名无实的局面。只有运用“捆绑考核,整体创优”的评价方式,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教师“共同体”的整体效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从而让教师“共同体”和谐发展,让“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积极成长。

正如《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作者帕克·帕尔默说:“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但愿“捆绑考核”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推手,让每一个教师“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和谐成长。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4

学校愿景,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个感觉遍布到整个学校的活动中,而使整个活动融汇起来。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愿景,就像一艘没有航舵的船,是一列失去轨道的列车。学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学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系统,尊重人格,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真情投入,以诚相见,知人善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校长是愿景执行最重要的主体,校长应带领教职员工制订科学的学校愿景,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

一、制订科学的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激发学校办学的主体意识,对校长的办学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中小学校在制定学校愿景时应具有广阔的视野、深刻的战略思维、富于创新精神。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定学校愿景之前,应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愿景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学校共同愿景要求我们一要看过去,二要看将来。不分清过去,学校发展就忽视了自身的基础与经验,愿景就成了对学校工作的某种技术性安排;不研究未来,不了解国家、社区、学校可能发生的变化,不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趋势,就难以找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准确方向,规划就失去了战略引领的功能。

2、应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的提高作为愿景的核心;把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作为战略要素放在学校愿景的核心地位,围绕对学生状况的分析展开愿景编制工作,要从战略角度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描述。

3学校愿景应是经过教师广泛讨论而形成的;学校共同愿景,是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讨论而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希望达到的图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它可以团结人、激励人,把学校全体成员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它说明一个学校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能准确地反映学校的核心价值。共同愿景包括组织存在的价值、使命和目标,组织未来发展设想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共同愿景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结为一体,激发个人对生命崇高意义的追求。共同愿景需要面对的三个关键问题,即“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

4、重视建设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把校园文化作 为学校愿景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所以,具有战略性的学校愿景应当把建设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5、学校愿景不应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有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学校愿景以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实际为主,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对问题的分析要有深度,对学校发展的有长远思考。应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为学校愿景实施的主要载体。

6、学校愿景应力争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支持。学校愿景的形成具有丰富资源的外部环境。学校愿景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宗旨,以社会的发展为目标,以家庭的期望为基础。学校发展的大思路和富于弹性的规划,通过及时修正和调整学校愿景,来应对学校长时间发展可能带来的某种不确定性。要加强社会和家庭与学校的沟通、联系。

二、教师个人成长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正在掀起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知识革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大量的知识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 取!那么,新时期教育者应该如何适应竞争、应该如何创新发展呢?

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既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呼唤,更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必需。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的工作。

环境的动态变化使我们不能再居安而不思危。但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使得我们教师普遍忙于日常性的、繁重的课堂教学,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而且我们本身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培养起大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和方法。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学习理念,健全学习机制,通过群体间的合作和学习,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需要重视加强三个方面的学习

1、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做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认识教育的对象,掌握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教育科学而教学生,那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不断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古人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的人,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又云“教然后知困也”,只有诲人不倦的人,才能真正学而不厌。我们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动态的。我们必须成为所担任的相关学科知识的“专家”;其次我们的知识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最后我们一定要适应环境的动态的变化,不断更新和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3、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生有其独特的需求、心理和学习的规律。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就有必要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其需求、探求其心理,掌握并利用其学习的规律,从而提高我们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三、共同的愿景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内驱动力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由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构成。学习型教师必须确立远大的共同愿景,并以其为纽带,在成员中形成共同追求、勇于挑战、突破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共同愿景必须来源于成员的个人愿景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应该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我们的共同愿景应该是“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全力拥护并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我们教师应该在这一共同愿景下不断学习,自我否定、自我创新、注重奉献,不断提升和实现自己的内在价值,从而全力追求并努力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学校的战略目标,它是整个团队努力的方向 工作的动因。个人愿景是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和职业追求,它是个人生命成长意义的标尺和教师对专业追求的不竭动力。有了共同愿景组织成员就知道该做什么,有了个人愿望个体就知道该怎样去做。

学校的共同愿景包涵学校的办学方略、宗旨、教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学校的精神,教师的职业化要求等方面,这些都要求组织教职员工必须认清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用做事业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进行学习和系统思考,明白学校建什么,想创立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找出与学校要求之间的差距。

教师个人成长是在学校共同愿景在不同成员身上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愿景,但都是围绕个体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个人成长的确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持续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尽管这样,学校中成员的愿景总是要提升到共同的愿景层次上,成员必须主动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教研的水平,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达到组织要求。反之,个人成长目标的确立可以使教师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行动。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认同的目标,个人目标是个体价值和专业追求的愿望。有了目标,组织有了创业的方向和激情,个人有了专业追求的内驱力。构建教研型教师团队,提高学 校的知名度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改进服务方式 与教师共同成长 篇5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心得体会

谢 勇

作为中心学校的一名教研员,我们的职责应是“研究、指导、服务”。那么,教研员应该怎样研究,怎样指导,怎样服务,通过这次开展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这一活动,我觉得要努力改进教研方式,不断实现教研创新,走进学校,倾听学校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触及教师的心灵,缩短彼此的距离。变灌输式指导为对话式互动,变指令性安排为菜单式服务服务,帮助教师澄清作为情境参与者所带来的认知上的局限,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教师专业建构的对话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人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放下架子,平等对话,与教师的有效互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要以一名同行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参与其中,放下架子和教师平等对话,注意聆听教师的倾诉、体味教师的困惑、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对话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帮助教师实现了自我重建,这一过程必然会伴随着教师内心的情感体验,或喜悦、兴奋、激动,或痛苦、焦虑、困惑,而这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正是教师不断扬弃、不断生成、不断提升的先兆。基于此,我觉得教研员要及时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或设身处地、或换位思考,设法帮助教师度过此时的心理冲突和情感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教研员与教师共议教学问题,共享教学智慧,实现思维碰撞,在有效互动中,彼此都得到发展。

二、把学校的问题视为自身工作中的问题

教研室要求教研员每周必须要到学校听课,这一要求对引导教研人员坚持深入基层、坚持到一线指导教师的确发挥过有效的作用。但我要平时听课过程中主要以听教师的随堂课为主,随后施以指导,难免显得随意而低效。如何让听课更实效,通过这次“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我觉得假如我是学校老师,他们想要我们进行怎样的教研。我想只有把学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视为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在听课过程中肥碰到的若干真实问题的关注,与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共商对策,才能与学校和教师实现共同成长。

三、菜单式服务,让教学研究更贴近学校需求

作为教研员的职责之一服务,要关注的是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教师到底缺少什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教师。过去我们只是凭主观的推断和臆测,往往并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基层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变这种想帮忙却不能帮好忙的尴尬,我们觉得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服务形式,变指令性安排为菜单式服务,将教研人员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列成表格供学校选择,并空出栏目,让学校填写我们没有想到的但却是他们所急需的服务项目或方式,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这样,根据学校的需要,我们要么登门提供帮助,要么通过电子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么整合全镇的骨干教师力量或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校,为他们牵线搭桥,既增进了校际之间的联系,又帮助学校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这种菜单式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思路,使教研工作变得更有效、更贴近学校的需求和实际。同时,菜单式服务,也增添了教研人员的荣誉感和紧迫感,服务质量的好差、是否受到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便成了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促进了教研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教研质量的提高。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6

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专业自主性较强,但面对二期课改新教材,他们往往较多地凭借经验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新教师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有较强的研究热情和探索欲望,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和技能,往往把握不住教学现场。基于这样的现状,金山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以一课多研为载体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的研究,即根据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由新教师、老教师和其他教师分别上“实践课”“跟进课”和“迁移课”。通过这种连环跟进的方式,他们发现了各自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有利于打开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下面,我以新教师C和老教师J组织的活动“风中的故事”为例,展示“一课多研”的过程。 第一研 目的:研讨新教师执教的活动,针对其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指出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反思、诊断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的方法。 流程: ●确定问题,选择内容 如今的语言活动似乎都是“谈话教学”,关于故事、散文、儿歌的教学活动较少。教研组长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运用二期课改的理念组织故事、散文等教学活动”便成为研讨的核心问题。教研组在主题“春夏和秋冬”中选择了研究案例“风中的故事”(附后)。

活动过程教师思考一年有几个季节?你们还记得一首四季的儿歌吗?(幼儿念儿歌《四季歌》。)今天四季妈妈带 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你们想不想听? 用幼儿熟悉的儿歌导入,以激发兴趣。 幼儿边看多媒体课件边听教师念散文诗两遍。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整体感受散文诗。春天的风是怎么样的?小朋友喜欢吗?为什么? 夏天的风是怎么样的?它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秋天的风有什么不同?它和树叶在干什么? 冬天的风又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敲打窗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幼儿跟念两遍。) 以提问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尝试归纳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新教师执教,全程录像 ●个人反思,提出问题 教师C的反思:本以为孩子们对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会很感兴趣,谁知他们的兴趣并不高,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而且讨论的问题都倾向于围绕四季妈妈而展开,与我预想的有距离。 教师C的问题: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 ●集体反思,解决问题 教师J:教师C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值得我学习,画面形象、动画效果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整个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共播放了四次,这可能是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之一。 教研组长:观看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适宜成为活动的全部。拿到教材,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 教师J:首先要分析教材。《风中的故事》讲的是在不同季节里风的不同特点,重点是风;而教师C理解的是四季的不同特点,其中包括风,重点是四季。因此,活动开始时她就让幼儿复习《四季歌》,对教材理解有偏差,造成后来幼儿的讨论围绕四季而展开。 教师T:教师的提问设计也很重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关于四个季节的风的提问既没有变化又十分封闭,降低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的问题缺少层次性、挑战性,忽略了幼儿的.差异,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因而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 教师G:整个活动还是以“听”和“说”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主,较注重结果。 教研组长:我们来听一听教师J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及其对策。 教师J:设计散文诗欣赏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这是活动成功的第一步;问题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开放性;要注重幼儿的体验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幼儿倾听,体验散文诗的意境。 第二研 目的:老教师尝试解决第一研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分析教材、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如何设计问题不断挑战幼儿?如何引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欣赏?在此基础上,教研组提炼经验。 流程: ●老教师修改活动设计,组织活动 (见下页表格)

活动过程教师思考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许多小朋友坐着爸爸妈妈的自行车来幼儿园觉得特别冷,这是为什么呢?风是不是总是这样 的?它有没有变化?欣赏歌曲《风》。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以“风”为话题,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并使文学性较强的散文诗与幼儿产 生一种密切的联系。

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表现不同力度 的风。

幼儿观看无声动画,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幼儿想象风中可能发生的故事,设置悬念,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诗:风和小朋 友在干什么?它给大自然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魔术师?你最喜欢哪 一段?

问题的设计由远及近、由浅人深,富有层次感和挑战性,让幼儿从各自的水平出发体验散文诗的意境美。

风中还可能发生什么故事?(用绘画方式表现。)

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满足幼儿采用多种方式表达的愿望。

对风你还想知道什么?

从幼儿对风的关注中寻找新的生成点和探索内容。

教师成长共同体感悟 篇7

在联片研训组织中, 基地校是活动的中心地点, 是研训活动的承办单位, 可以固定在片内某一所学校, 也可以实行流动制, 由片内各学校轮流承办。联片研训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该片教师研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活动开展以及评价等项工作, 整合该片内各学校的研训资源, 针对研训工作方案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研训工作, 使该片内各学校的研训活动相互支持和相互协调。

在联片研训活动中要充分考虑进行联片的各个学校的地域位置、学科特点及教学年级等因素的相同或相近性;要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各种优势、使其互为利用从而达到互为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完全彻底地贯彻联片研训的指导思想, 执行联片的各项制度, 把联片研训的各项计划、方案抓落实, 实现联片研训的目标。联片研训的目的指向和内容安排要围绕着“片”内各个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展开, 既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发展水平又要从当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以“实效”为重要取向。

开展联片研训一般要经过下列几个程序。

一、建立联片研训组织

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县教育局制定《关于XXX县开展中小学教

师联片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也可以是《工作方案》) 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学校

在《指导意见》中, 明确全县联片研训的指导思想、联片的意义及基本思路, 明确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的成员名单及相关职责, 确定各联片责任人及其职责。为了加强联片研训的工作力度, 各个“片”上都安排一名局党委成员或相关股室的负责人为该片研训工作联系人。

2. 联片研训工作会议

联片研训工作会议是指在联片组织责任人的召集下由片内各个学校校长参加的联合会议。会议上, 要依据教育局下发的《指导意见》精神制定一个落实本片研训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及相关的组织制度, 如基地校的确定方法、经费的运行方式、研训的基本模式等。

3. 片内学科联合研训小组联系会议

联片研训一般是分学科进行的, 需要召开学科联合联系会议。可由两种形式进行:一是由基地校将片内各学校的学科负责人召集起来共同讨论具体的研训内容和方式, 拟出详尽的工作方案, 确定大学科组组长。二是由基地校提出一个研训工作方案, 然后通过电话或网络与片内各学校联系, 确定研训的具体方案, 最后通知到片内各学校中去。

二、建立健全联片研训制度

联片研训组织制度可分为三层:一层是县级研训管理制度, 如《XXX县关于推行中小学联片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 在《意见》中明确规定校长是联片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是联片研训制度的构建者和执行者。二层为联片研训组织制度, 如《XXX县XXX片研训工作制度》《学科联合研讨制度》。三是片内各学校的教师研训制度。这是教师研训工作最基础的制度, 如《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公开课制度》等。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联片研训的运行机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来自于县教育局关于联片研训的督查机制, 如领导联系机制、年终考核评价等;一部分是由联片组织确定的研训活动的具体方式。教育局的引导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一些关于联片研训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评价细则等;二是通过选派局机关相关领导人与各片建立一对一的工作联系, 对联片研训工作实行实地督查;三是将县级师训机构的教师、教研员划分到各个联片组织之中, 走进课堂, 与基层教师展开面对面的指导工作;四是为联片研训组织提供尽可能的资源支持, 如电教设备、人力资源信息等。

常见的联片研训的基本内容及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导向或释疑讲座 (“专家”现场指导)

联片研训作为一级教师研训组织机构, 组织活动的方向必须与时政的方向保持一致, 同时作为一个较为专门的业务机构, 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导向、纠错、释疑、解惑、增知、传技等责任。因而, 联片研训活动中的“名家”讲座与临场指导是很重要的。讲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导向性的或是形势发展报告;一是针对具体的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专题讲座, 这种讲座需要聘请上一级业务机关或他校中的“名师”“专家”来主持。

2. 专题论文研讨

专题论文是指联片研训的组织者在进行研训活动的策划时就某一个教育教学问题为将要参与活动的教师布置的研讨文章。专题论文的布置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参与研训活动的目的, 提高研训活动的效益。专题论文一般为命题文章, 题目要有针对性, 要来自于片内学校的实际。在进行命题时, 组织者要充分了解片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找出普遍性的问题, 要认真选好题, 题目切忌大而空, 超出片内学校的实际。

3. 课堂示例

联片研训的课堂示例可分为即时生成案例和储备案例两种。储备案例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文献或录制的课例, 如教学光盘等;二是经某级组织精心设计、彩排过的现场做课。储备案例经常脱离联片内各学校的实际, 不是经常采用的;即时生成案例是指在联片研训活动中由参与活动的教师自己临时生成的教育教学案例,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接受性。这种案例的生成主要是在两个时间段:一是在活动的初期阶段, 在参与活动的教师中抽取的某教师做的课堂教学 (可称其为研究课或探讨课) ;第二个是在活动的后期阶段, 研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 为了检测活动的效果和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 在参加活动的教师中随机抽取一个或部分教师临场进行的课堂教学 (可称为达标课、提高课、汇报课等) 。

4. 反思与讨论

在联片研训活动中, 反思与讨论是贯穿始终的, 但主要是对案例的反思与讨论。一般情况下, 研训活动组织者要对这时的反思给予一定范围的命题以提高其针对性, 如在某堂研究课之后, 由学科组的负责人或联片活动的组织者提出几个针对性问题让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思考。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一言堂或几家之言的, 有头脑风暴式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讨论, 研训组织者都要为讨论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 能让教师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5. 课堂检测 (提高课、达标课、汇报课)

课堂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对参与研训活动的教师通过研训活动后的一个效果检测, 是参与活动的教师对其所学、所悟的一次实践, 是一次巩固性练习。检测课堂的产生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推荐某一个教师, 由这个教师把全小组教师的共同思想或收获通过“提高课”的形式给大家作一个汇报;第二种是在小组内随机抽取一位教师给大家上一堂汇报课, 以展示他本人在这次研训活动中的收获及其提高的程度;第三种方式是由在活动初期上研究课的教师再上一堂课, 以反映他个人通过这次研训活动后的改进或进步的程度。提高课内容的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研训组织指定的, 一种是在活动中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中随机抽取的。

6. 总结提高

英语教师与英语教学共同成长 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们跟随时代进步的基础。在中国,对于英语的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从小学就开始抓起,直至学校生涯的截止,不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少说也有十五六年的学习时间,最终答卷却差强人意。可以说英语是中国儿童从小的伙伴,但是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而英语水平却没有一同成熟。这是一项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投资,这是对英语教育的揠苗助长,还是英语學习营养不良呢?值得深思。

1. 分析问题。面对着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现象,教育方不遗余力地付出与学生孜孜不倦的苦读,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一个机制能够对大量的输出进行有效地吸收,并自行成长。

2. 英语学习的内涵。究其本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成有效地交流。不仅仅是要听懂、读懂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要能够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英语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做到各个击破、均衡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水平。“听”懂了背景才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读”透了形势才能“写”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说”和“写”上,而“听”和“读”又是它们的基础。

具体到细节,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句子,句子则是由一个个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故,在“读、写”方面,语言的基本要素就是单词和语法规则;而从“听、说”的角度来说,语言的基本要素则表现为:单词的读音,即音标和语法规则。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都是由这三项基本要素构成的:音标,单词及语法规则。它们也是灵活运用一门语言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

3. 学习方法分析。单纯从学习角度而言,“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这八个字算得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语言而言,它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是一个学而练、练中学的过程。这八个字更是相当实用。熟,就自不必多说,无论什么东西见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形成了条件反射。举一反三中的“一”指的就是特定的语法规则,“三”即你口中的英语,也就是这门工具可以灵活地为你所用。语法规则就像是数学中的公式,而因变量就是你所要的表达,自变量便是基本的单词。随着你输入单词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掌握好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就像是树苗扎好了根基,才有可能成就以后的参天大树。

还要训练学生:在面对英语的时候,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学生的习惯是四步走:面对英文,翻译成中文,组织好中文的回答,再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逐字逐句的从中文翻译过来,就成了标准的Chinglish了。所以,要加强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训练,用英文思考。其实练的就是一种自然地反映,练的就是生巧,当我们面对“how are you 的时候”,自然就会反映出“Fine, thank you. And you?”就是因为熟练二字。

二、解决方法

就如何有效地吸收英语知识而言,我认为,首先听写练习是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听写,指的是从单词、句子到段落的听写。因为从“听”到“写”的过程,全面考察了“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听懂”一段话的基础是会读,也就是能说出它来,并且理解,即为读得懂它;之后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来所听到的话。

其次,要深入利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他可以触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习热情。如此一来,会加倍获得知识吸收的效果。然而,每个人的兴趣不尽相同,在学校教师们很难做到平衡大家的兴趣点。课堂上是教师们授之以渔的地方,而课下,则需要兴趣这位老师带领学生训练“渔”术。让英语不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更是成为学生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

最后,就是克服心理障碍。“说”是中国学生较难攻克的一个方面,并非不会表达,而是不善于表达。我们总是想要在心里整理出一份语法准确、用词恰当的完美句子,否则就缄口不言。其实,如果将交流的过程转换成文字置之于纸上,我想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只不过是,我们在进行口头交流的时候,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法和措辞上,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口头交流的本质是互通,只要相互理解就好了。

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篇9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三年成长的感受,感到非常荣幸。

从2004年开始,学校实施教师三年成长计划。这三年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历程。虽然我们年轻,没有经验,没有很多理论支撑,但我们投入的工作、深入的学习、努力的反思、快乐的成长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感受一: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这是成长的方向。目标就像是一盏指明灯,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在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为自己树立一个工作的目标,奋斗的目标。我的奋斗目标是: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教研并重、积极创新的科研型教师。现在,仍然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感受二: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关键。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上,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和总结的提练总结能力不强。因此,我努力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有时候,我文章的一些灵感思绪就来源于阅读。感受三:钻研业务、勤思考,擅积累,做个反思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核心。刚开始,我觉得,钻研挖掘教材的能力不够,缺乏创新思想。为使自己在教学当中能够灵活把握、处理。我不断研磨课例,审视课堂。记得有位教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能成为名师。当然,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反思中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经历了三年的努力和锻炼,我们已经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在参加省市级的各个比赛中频繁获奖,成长是一种幸福,成长更是一个过程。我们很清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继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们很幸运,进入了一所高起点的学校,遇到了高水平的各级领导,赶上了一个奋起的时代,为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感受四: 爱生活,爱自己,做个品味型教师。

这是享受成长的过程。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在给予教育、给予孩子爱之前,是否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我们首先学会爱自己,爱生活,我想在此基础上的爱才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真诚的爱,一种无负担的爱。教师在此基础上的个人成长才是出于真正的内心需要,内在的趋动,也可以在自己成长的路上捡拾很多乐趣了。

在我们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也不是只字片语可以说清,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勇往直前,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成长感悟随笔 篇10

从事教育十几载,从不敢懈怠,因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教师成长感悟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教师成长感悟随笔

我每时每刻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敬畏,都在不断地警省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足不足够真诚,„„一路走来,总在反思,在这里,我愿采撷思海浪花里的那么两三朵,全为抛砖引玉,以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师激情的源头活水是对教育、学生的爱。心中没有爱,试问,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转变。一个缺乏爱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阳光,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不会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

所以,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够精益求精,专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吃透教材、熟悉教案、了解学生,正真成为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够每天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师幸福是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教师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质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的滋润,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社会性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才可能营构幸福的教育人生,凸显主体生命的意义,范文《见习教师感悟随笔》。

做为教师,当你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你不断进取,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书上,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

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时光;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去的教师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

教师有了微笑,才能有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乐观、是热情,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洒向学生,也滋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抚慰着学生,也愉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

教师,请保持微笑,莫以师道尊严代替微笑。做生活中真实的你,就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呵护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你关注的目光才会在孩子的心灵生起灿烂的太阳!

要学会享受生活就要珍惜、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力求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好的生活属于每个人,教师学会享受生活,让微笑永驻你心间吧

篇二:教师成长感悟随笔

在漫长的暑假过后,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在暑假期间,通过阅读中国师德手册一书,让我对教师的定义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而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因为爱可以改变一切。只有当我们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教育,才可能有丰盛的教育果实。

本书的第四章提到,教书育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拿出无比的热情来对待和研究“后进生”。在场的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有时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一定是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而是那些成绩并不突出,却与众不同、而且很有特点的后进生。成功是每个学生都渴望的,特别是“后进生”,应为他们更希望用成就感来使自己树立信心。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三班的学生王洁蕊。王洁蕊,一个皮肤白净很可爱的小女孩,却有着邋遢的行为习惯,她常常在音乐课上用嘴巴啃音乐书,更为震惊的是,课下她会去啃教室旁边的护栏,而且还留下许多口水,虽然我多次提醒教育,但效果甚微。因为她邋遢,成绩又不好,所以身边几乎没有朋友,这样子的后进生,大家都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我对她的印象不仅仅止于此,她糟糕的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让我直摇头。直到我接手三班的第二个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她尽然主动要求在我面前吹奏我布置的葫芦丝作业,当她完整流利的吹奏完整首乐曲后,我惊呆了,上个学期葫芦丝成绩几乎不合格的王洁蕊居然能有这样的进步。班主任朱老师和我说,她一有空就很努力的练习。在上学期的期末音乐考试中,她动听的歌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和掌声。她微笑着,但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教师,我并没有给她过多的指导。虽然她其他科目成绩不好,但她却在音乐方面却有闪光之处。

通过这个身边的事例,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决不能放弃后进学生,应该拿出无比的热情来研究她们,挖掘她们的特长所在,对她们循循善诱,更加细心,更有爱心的去照顾她们,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只有当后进生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时,才能树立起她们的信心和愿望,才能发挥出她们的特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后进生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后进生的转换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么的不可能。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各位班主任、党员和檀枫小学的老师们在岱山高亭小学进行了教育教学交流,我们就“学生惹你生气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但几乎每位老师都提到,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保持冷静,不能够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批评学生。就我而言,如果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会先坚持将课上完,在课后和这位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询问其当时的想法以及产生如此情绪波动的原因。如果这位学生做的真的比较过分,在批评的同时也必须注意用词的委婉,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整个过程必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但能让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们也能够起到一个示范者与引导者的作用。每位学生都品性各异,学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无论是在处理细节的问题上,还是在把握大局的问题上,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够教好书,育好人。

上一篇: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认识下一篇:智慧广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