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共15篇)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涵义。

2、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知道人类破坏着大自然,也正努力改善着大自然。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

观察草坪中栖息的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家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物的家园

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出示企鹅、狮子、海龟、仙人掌。

提问:这些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出示南极洲、非洲大草原、海洋、沙漠的图片。

提问:你还能说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二、认识生物的栖息地

1、提问:为什么企鹅喜欢生活在南极、海龟喜欢生活在海洋呢?

小组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讲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学校草坪的图片。

提问:这是学校实验室前面的草坪,大家猜测一下,草坪会成为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作出猜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呢?

师:在观察草坪时,请大家将发现的生物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单中,(出示记录单)。对活动记录单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在观察草坪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观察草坪,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认识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刚才有的小组在花朵上发现了蜜蜂,蜜蜂在花朵上忙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讨论:蜜蜂需要从花那里获得蜂蜜,那么花需要蜜蜂吗?为什么?

出示生物间伙伴关系的图片。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生物是如何合作生存的。

谈话: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伙伴、朋友)

揭示:伙伴关系。

2、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除了有伙伴关系外,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揭示:敌对关系。

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

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

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有些成为了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但不管怎样,这些生物的存在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四、知道人类的活动影响着生物的家园

讲述: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园现在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生物的生存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改变大自然的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

出示相关图片。

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篇2

一、“爱心”筑家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使自己像磁场般地紧紧地把学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这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全心全意的爱。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这种爱,既是慈母之爱,又是严父之爱,更是益友之爱。

中国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孙云晓老师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利欲之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有着慈母之心,有着慈母之爱,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他,帮助他;当学生遇到家庭变故时,我们要扶助他,帮其张开生活的风帆;当学生患病无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嘘寒问暖……总而言之,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双热情的手,一双鼓励的眼睛,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对于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哪能不爱之如母。

如果说慈母之爱有如火山爆发般热情,那么,严父之爱则如汪洋大海般深沉。严父之爱,是一种严格之爱,在爱学生的同时,对其缺点和错误绝不姑息,绝不袒护。其实,严,并非单纯的严厉,而是严与爱互相统一,严中有爱,爱中添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只有爱严交融,才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对待学生,我们既是良师,但更多的是益友。其实,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把握好朋友之尺度,把握好朋友之距离感,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作为朋友,我们应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在学生需要倾诉的时候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但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失去方向的时候,我们要给予烛照的光明,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严辞指正,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分清是非、明辨黑白。只有这样,才可称之为真正的益友,才可以做到不失敬、不失威,让孩子在爱的家园健康成长。

二、“巨人”持家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们要做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作为“家长”,需要做好“巨人”,用行动去引导学生。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说话,需要说多少就说多少,不随便靠在墙上和伏在桌上,不躺在沙发上,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不把烟灰抖在地板上……”他甚至认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老师,已经失去了当老师的资格。”实际上,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小事不小,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一颦一笑中构建起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正面的影响。有时,某些教育的反常现象也会引起我深沉的思考:当我们每天要求学生按时到校的时候,我们某些教师却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当我们每天像个高级保姆检查班级包干区的清洁情况时,我们某些教师却潇洒地“播下”一地烟头;当我们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勤奋求学、珍惜时光时,我们某些教师却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娱乐……不可讳言,这些现状的真实存在,无形中降低学生对教师的可信度。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以楷模作用。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才能让我们的小矮苗成长为“巨人”。

三、“民主”理家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必须有一套合理的方案。我在班里帮助学生自己制定了一些他们认为必须的、对他们自身有好处的规则,依据这些规则科学民主地管理学生。我告诉学生:“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当然,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还得靠教师花费心血一步一步引导、落实到个人。我们要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或关灯、或关窗、或擦墙裙、或管理图书……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让“事事有人人干,人人有事干”成为制度。班中大事小情都有专人负责,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营造民主氛围,也形成责任意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篇3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有地球才有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共同的家园。她以健美的身躯、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养育了数以百亿计的子孙(包括死去的)。从数万年前仅生活在热带雨林、与其他动物没有截然区别的猿人,到如今遍布全球、主宰世界、拥有70亿之众的智人,世世代代都凝聚着地球母亲的养育之恩。

地球不只养育了人类,还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其他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它们与人类组成了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没有它们,人类便成了孤家寡人,也难以生存。可是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加剧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打乱了生态平衡,威胁着其他生命的维系,使逐渐苍老的地球母亲家道消乏,五劳七伤,不用说金、银、铜、铁……这些宝贵的矿产越来越匮乏,就是人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变得寸土寸金,习以为常的蓝天绿水成了奢侈品……尽管这样,地球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宁可自己饱经风霜,积忧成疾,也要竭尽全力维系这个宇宙之间最有生机的大家庭,并希望她的子孙越过越好;只是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她才会发怒,用狂风暴雨、地震火山等严厉方式教训她的臣民!

作为地球的子孙,必须为母亲的健康长寿着想,把世界地球日看成地球的生日来庆贺。保护地球母亲,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人类在向地球索取,损坏环境的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修复环境的能力,许多荒山僻壤经过人类的装饰、修整,成为花团锦簇、绿树成阴的乐园,不乏其例。

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过度悲观,人类的历史就是和自然不断协调的历史,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从我做起,一个有效的实际行动比一打亢奋的言辞有用。

在第46个世界地球日前夕出版的这一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中,我们揭示了珠峰北坡冰塔林奇观逐渐消失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以及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荒漠化、土壤污染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融化的冰川是鸣响的警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约束自己行为,从减少浪费和绿色生活的细节做起,主动并有效地节能减排,才有可能不为气候变暖推波助澜。与此同时,我们也呼吁科普界的同行们,能够致力于将科技界正在进行的环境治理工作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公众能对其有所了解。也许我们的努力对于业已形成的破坏而言相当有限,但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现。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篇4

基于此,我们举办了此次公益活动,活动以“保护地球”为主题,旨在联合众多愿致力于绿色发展与低碳模式的有志之士,务实高效的行动起来,从产业经济的发展层面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凝聚绿色发展的智慧与实践,建立持久有效的绿色发展推动模式,并力争掀起中国绿色发展的巨浪。

此次“保护地球——绿色行动”盛典将由三大主题活动组成:

一、“保护地球—企业绿色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其中将联合众多企业发起“保护地球,企业绿色行动”倡议,同时将启动“保护地球,企业绿色行动”专家下企业专项工作、“绿色发展之星”企业推选工作、“绿色推动之星”VC推选工作,呼吁“投资绿色经济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二、“保护地球—发展低碳建筑”主题活动。活动将拟组织低碳建筑发展相关的各类型单位负责人(六方共30人左右)共同组建发展低碳建筑的理念联盟体,共同签署“发展低碳建筑联合行动响应书”。

三、“保护地球—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推动”主题活动。活动将推出国际绿色经济友好城市战略合作联盟系统、中国城市绿色形象CIS系统、国际绿色经济-中国城市绿色战略伙伴系统。

目前,活动已得到来自政界、学术界、企业界及新能源投融资领域等众多单位及个人的积极参与。

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以下为历年主题:

保护共同的家园演讲稿 篇5

最近几个月,人们应该更经常地听到“雾霾”这个词,然后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臭”水资源的滥用,中国北方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和沙尘暴。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换句话说,这些坏天气是怎么形成的?仔细观察,有些森林之所以“荒漠化”,是因为人们滥砍滥伐。

作为一个小学生,这些大事情我无能为力,但是我会要求身边的亲戚朋友少用塑料制品,不要随地扔垃圾。让那些砍树的商人没有生意可做。这样,他们自然会停止砍伐树木。不砍树就不会有沙尘暴和霾。这就相当于一个又一个“自然环境链”。如果我们人类以前不要求生产塑料制品,为什么那些商人生产那些东西?所以,所有的责任都属于我们。

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撑起一片蓝天 篇6

一、做好幼儿的表率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在幼儿的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 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 因此在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 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 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 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 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 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 从一点一滴做起, 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 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 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 (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 , 用点滴小事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同时还要身先士卒,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等。

二、加强幼儿环保教育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 更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 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 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 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如在“6.5世界环境日”之际, 开展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带幼儿外出观察,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 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感情;另外幼儿天生具有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在自然角里饲养小青蛙, 种植小花、小草、蔬菜, 让幼儿经常给小鱼、小青蛙等小动物换换水, 给小花浇浇水, 以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三、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环境优美、诗情画意的校园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 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 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 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 到处是脏水、垃圾, 没有绿化, 教师随便践踏青草, 地上垃圾老师熟视无睹, 孩子耳闻目睹, 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培养环保意识的同时, 还应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抓住这一特点, 首先, 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 创设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 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同时还装饰漂亮的主题墙饰, 唤起幼儿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实践和行动要结合起来, 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让幼儿形成环保意识, 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才能把环保教育切实搞好。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 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教育的功能, 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代替的情感关系, 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 家庭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提高环保意识, 参与环保活动, 毫无疑问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如在外就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收集废旧挂历纸做手工材料或用反面画画;外出游玩时不乱丢废物弃物;节约水电, 养成洗衣、洗菜水二次使用的生活习惯, ……从小事做起, 为环保尽力。这些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 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 并长期坚持。

为了我们共同的诗性家园 篇7

在榆林,在“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塞上榆林,一件让诗坛中人以及还有那些不是诗人的我们都不应忽略的事件诞生了——榆林诗词学会成立了。按理说,成立一个学会在今天已不是什么爆炸新闻,很有些和办公司一般一人一马一杆枪的空囊皮包一样的嫌疑。然而我们还是记住了这个日子——2007年6月9日。那正是塞上一年最好的季节,那天的太阳一早起来就格外灿烂,因为自古以来太阳和月亮就是诗人永远仰望的吟咏不尽挖掘不止的“生活矿藏”,太阳的灿烂是为这些依然沉浸在“精神贵族”梦里的诗人们格外亮丽的,感谢上苍。

成立学会的那一刻,一本装帧典雅、诗意昂扬的《榆林诗刊》就像模像样地搁在每一个会员的手上和心上。在人们大声疾呼诗风不古诗人不再的今天,在人们一片嗤夷写诗之人比读诗之人还多的边缘走势状态,在人们被电视被网络恣肆切割的媒体大众化时代,一本诗歌刊物的出笼,尤其是一本地方诗词读本的“顶风冒雪”行动,每个人都会生出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的。

中国的古体诗白话诗,是两个概念,两种形式。它是时间形成的断流,是“运动”和“开放”将这两种形式走成了“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检视每一辑刊物,古体诗与新体诗从数量到质量几乎都是各分秋色双峰并峙。当下中国诗坛,要么以古体诗专编刊物,要么以白话诗专辑杂志;对于诗人而言,往往有撰古体诗词者不屑新诗的散漫自由无章无法而不伦不类,亦有作新诗者鄙夷古体诗词的自作枷锁以形式替代内容而无病呻吟。《榆林诗刊》却将这两种形式嵌合在一本刊物里,将历史与现代对接,将格律与自由弥合,让我们既发思古之幽叹也感现代之通衢,也让古体诗作者和今体吟诵者互作比照互纳其长互克己短相彰携行而能共创辉煌。我们暂不作内容阐释,仅就此形式的大胆设想,已足够我们深思而后作欣慰状了。

再说内容,我们将点定在了榆林,那么“榆林”自然成了内容的主体。古体诗词时兴“唱和”,唱和者,不外乎即景而生情或即事而兴诗。以此推断,即景即事显然在“榆林”了。榆林的发展有目共睹,榆林的变化也就成了诗家的“诗眼”。榆林能进入诗眼的题材太多了,入眼的首推原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勃兴的《榆林礼赞》:“一路艰辛一路情,坡塬沙漠郁青青”;“六楼骑巷展奇容,亮丽巍峨映苍穹”。老先生在任时,因公务之缘幸榆多次,对榆林的熟稔如同手掌手背;公务卸身,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多年后再次来榆,满眼儿物换新景新事新貌兴涌笔端壮了行色也壮了诗情。李涛先生将一生勤劬系于榆林,政声人去后,诗情自然储满了深深的激情,“圪梁绕过再翻沟,箪食壶浆又唤狗。挂镢掮犁牵上牛,信天游,一半儿哼哼一半吼”,融典雅与通俗共一体,杂用典与民言共一曲,雅而不涩,俗而不庸,叙事中夹抒情,抒情中夹细节,乡民耕织悠信恬然自得之情态尽显纸上。诗作到纯粹处,不是艰涩掉书袋让人挖空心思而弗解,而是芙蓉清水窖藏老酒香味四溢且醇清味正不上头昏脑。我们退一步想,倘若诗人没有古典诗词的习课研嚼,没有陕北民歌的从小到大的基因濡养,是无法将尚古之雅粹与亲民之通俗天衣无缝地嫁接在一首散曲里的。刊物中的许多诗作,或如黄钟大吕,雁行秋空,或如阵云排浪,骤雨初歇;各各不俗而卓荦。新诗亦如此,刘亚丽的诗依然以她女性的视角执拗地注视着榆林,远村的诗将陕北作了不懈的大背景,尚飞鹏的诗将故乡固执地缠绕在诗底……榆林,及至陕北,是我们共同的出发点,是我们诗意的栖居之地,是我们共同的诗性家园。

榆林以至陕北,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下,《榆林诗刊》将陕北古今的诗人历史地串接在一起。这些诗人,我们把他们叫作陕北人或准陕北人。如范仲淹,他虽然不是陕北土著,可在这块土地上,他曾经作过真正的主人,他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千古名篇,还有王维、韦庄、苏轼、陈陶等在中国诗坛上曾经辉煌过一时的诗人,某种意义上,也是这块土地对他们诗性的激发和为他们诗歌的成名提供了土壤。真正土著者如裴廷藩、王雪樵诸君,他们是构成这块土地诗性土壤的有机养分,在他们的催生下,现在的中老年一代以及青年一代茁壮成长起来。《榆林诗刊》将这些过往的诗作和新拔的诗作汇聚在一刊里,让我们知往而追踪历史的脚步,让我们证今而催生奋进的号角,这种结果,是编辑们遍查资料钩沉诗海才得到的。

在这个话题下,榆林以至陕北的山川景物几乎被各各地扫描一遍,从具有华夏文化母题的黄河、长城、黄陵,到有一定地域文化价值的扶苏墓、红石峡、榆林古城,都被诗意的文化烛光格外凝照。人杰而地灵,诗人的眼光,无论如何不会被这块土地上的精英人物所遮蔽,从轩辕黄帝到李自成、韩世忠、李子洲、张季鸾、马健翎、柳青、路遥,都作了诗人的素材。榆林以至陕北,是一个可说的话题,它的偏僻,它的苍凉,它的沟壑纵横黄沙芜漫,正是诗词之光洞幽烛微羽翅振翔的后体驱动背景;它的沉睡后的觉醒,它的翻身后的风飙正举,正是诗词之眼豁然开朗的心理张力。唯陕北,唯榆林,才如此让诗人们这般泗泪滂沱。

以当今诗坛的诗性尺度去把握,诗歌的声音始终响彻在古体诗词和现代白话诗的框架里。但在榆林以至陕北,还有一个声音是无论如何不应该被忽略的,那就是陕北民歌。这个曾在无文人诗性光顾无印刷技术括定的前大众化时代,是一种真正的高雅性的普及性的诗歌精英化和大众化时代,它曾令多少庙堂诗人汗颜,令无数精英文化者羞赧。《榆林诗刊》牢牢地盯住了这个曾让陕北走向全国的诗歌形式,或录旧的经典民歌于刊面,或登新的民歌创作于页界,这又是相比于全国任何一家诗歌刊物的创新之举。毫不愧色地说,这是一处诗歌百花园,是一本诗歌各种形式竞相展示的大平台,多少家权威诗歌期刊没有做到的,它做到了,多少家国内一流的诗歌刊物不屑于做的限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的,它做到了。它立足榆林,辐射周边,放眼国内,前瞻世界;它以一本地方刊物的面目,超越地理局限将眼光荡开去走到了国内诗歌的前沿,它以一本地方刊物的容量,突破物理空间以心理时空囊括了区内国内以及国外的一切可囊括的诗理境界而走成了无穷大。当然,它的走是榆林脚夫“赶牲灵”“走西口”的步伐,它的唱是榆林羊倌“骑白马挎洋枪”迎接喷薄日出的回牛嗓子拦羊声。唯其“土著”才成创作的唯一,唯其“另类”才能在刊物林立的诗词格局中走成 “自己”。

它还区别于各大诗歌刊物的一面,是它的世俗性和本土性。我这里所说的世俗性是一个中性词不带丝毫的贬义,它的世俗在于它对榆林的低眉下目和独有钟情。榆林古城的六楼骑街及明清景色焕然复新后,景观的外衣亟需诗性的文化楹联包装。从诗刊看,一大批诗人投入到了结撰匾额楹联的“运动”之中,这既是青史留名的瞬间永恒,也是诗性目光下嫁的世俗投照,既务虚又务实,既超前又当下。它的世俗还在于对春联的结撰倡导,从文化的视野看,它是对国粹的弘扬,从平民的角度观,它是对草根一族的关注,既利国又利民,既雅俊又俗耐。它就是这样一本刊物,它敢于和世界前沿的诗人目光站立在同一地平线上,它又把目光调低到和草根事务水乳般胶着在同一标的的平民线上。

我们说旧诗多了一些,我们拉回目光看新诗。我们看到了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榆林市一中学生惠诗钦用一颗童心歌唱:“很美的一段旋律,在某一个音符的背面,滑过一缕回忆,晶莹剔透。”没有丝毫杂质的心情对于储满希望的生活渴望,是那么地让我们每个人忆及逝去的神往童年而回眸滑过的每一个瞬间。榆林学院学生王兰的《春之盼》里,“冬日的行装渐渐脱去,雪不敢再来欺侮麦苗了,它躲在西山背后,人们都在说,春要来了。”咏春的诗句汗牛充栋,要在巨人的书袋里拣出新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固有的思维定势牵引着诗人的鼻子老是往旧墙壁上碰,只有这些“一张白纸”的思维才能让我们抬起目光看到希望的曙光。她们都很青春,青春得让人心疼,她们让诗插上了新概念的翅膀,未来一定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诗刊是她们练习滑行的跑道,为她们做嫁衣裳是时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当然,庞大的一族自然依旧是我们诗坛的中坚,他们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始终坚守在阵地上不下火线的霍竹山、阎秀娟、罗至、李纪元、杨贺等等。他们的存在,是我们诗歌依然能够兴旺火热下去的支撑。

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策划是特别深在的。做好一个刊物,策划是先于刊物而存在的,它是放眼诗界坐视群刊统驭杂志的先行存在。具体一点说,栏目的设计,稿件的配搭,稿源的组织,都是一种眼界的深度体现。《榆林诗刊》不惟上,不惟攀结名刊,不惟趋众哗宠,它想独自走自己的路,它不求普遍性不求“保持一致”,它追求单一性差异性个体性唯一性,是只此一家榆林的路。题材的大小,地域的大小,从来没有成为诗歌创作以至文学创作的障碍,《榆林诗刊》正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规律的前提下,为自己设定了只有榆林才能有才应该有的刊物存在格局,它也是陕北这块土地历史年轮孕育催生的特殊产品。检视它的栏目,“陕北牧歌”、“大漠短章”、“民歌特辑”、“耆旧遗音”,都是我们自己的特产。榆林是一个让全中国全世界文学眼光敬畏的地方,这块地方出过文学巨匠也应该是继续生长文学伟人的所在,我们没有必要鄙薄我们生身的土地,我们没有理由让这块能够生长大师的土地继续荒芜下去。《榆林诗刊》正是做着这种人梯的底层堆积,虽然当下还不能立竿见影,可相信未来会向我们频频招手的。它的作者队伍也很不 “齐楚”,上至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学子,有的多趋向于古体诗词的“戴着镣铐跳舞”,有的更愿意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驰骋自己的想象。《榆林诗刊》正是这样不以年龄划界限,不以经历作取舍,唯一的尺度就是诗词。在这一共同利益的拉力下,老少咸集,群星拱萃,才有了这种难得的和谐共创的群星灿烂局面。

三期,仅仅三期,它的影响力已经远播区域之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周边之内蒙古、宁夏、山西、青海自不用说,就连上海、北京的眼球都向西北一隅的这个叫作“榆林”的地方倾斜。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枯燥的经济数字占满了左大脑以后,以右脑思考,写下了《榆林行》:“远客立桥头,遥想当年战不休,尸骨沙埋弓箭断,谁收?身影春闺梦里留。新事足销愁,深井前年已出油,清水一湾何处去?南流,榆树丛丛见绿洲。”不愧为经济学家,战略眼光的深邃将历史镜头与现代巨变聚焦在一起,在跨越时空的高屋建瓴中走进了情感世界。以时间测定,《榆林诗刊》的创办还未足一年,还是一个只有六个月诗龄的童年刊物,因其童声,所以才脆生生唱得足音壮气;因其童嗓,才亮晶晶吟得尖锐亢拔。不可小觑也,只此半年光景,已经将一本地方刊物打造得如此亮丽新锐,如此稳健自信,如此卓拔英武,是行里人及行外人都未曾预料到的。

刊物的红火,在于人,人的红火得之于有一个群体——榆林诗词学会,学会的负责人又是群体的凝聚核心。李涛先生在任时就非常喜好并支持诗词创作及文学事业,卸去繁重的行政事务后,他才心不旁骛地真正开始他所喜欢的文学事业。创作,本来是一种个体劳动,可李涛先生除了自己身体力行的个体劳作之外,还要营造一种群体共创事业。长期的在位工作,使他养成了一种强烈的事业心,他把组织诗词学会和诗歌创作当作一种事业去干,不干则已,一干则将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催迫着他,既勤勉作诗,又组织领导学会工作,不亦忙乎,不亦乐乎。他的组织领导、身先示范,使学会成为一个和谐有力的群体。这个群体,同心合力,硬是用自己的孜矻之心撑起了一片诗歌的蓝天。宗旨是一个:为了我们共同的诗性家园。

我们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篇8

清晨,可爱晶莹的露珠为我洗刷树叶,让我变得更加青翠,挺拔,小松鼠在我身上安家,和我嬉戏玩耍,小鸟是我的知心朋友,它们在我身上生儿育女,每天清早叫我起床来清涮树叶,沐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土地生我养我是我无私而又伟大的母亲,让我每天快乐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可是,一切从那天开始,变得残酷无情,从那一天开始,我也渐渐变得懂事了。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

一群人类来到了大森林里,他们手拿斧头,锯子,嘴里叼着烟头,身穿蓝色衣服,有说有笑的,一步步地向我走来。我还以为他们是来游玩的呢,我高兴极了,急忙伸展开我翠绿的叶子,舒展开粗壮的枝干,展现出我最好的样子。可是,当我再次低下头时,森林里的叶子突然垂下,枝干不再这样有力气了,因为——那些人在拿着斧头砍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具有毁灭性的事情!我全身都在发抖,脑子一片混乱,发出呜咽的声音,树上的小松鼠出来安慰我说:“大树大树别怕,我们会想办法帮你的!”我听话的点了点头,可是心里却害怕得很。小鸟对我说:“大树别怕,我去找啄木鸟大夫,他一定有办法帮你,别急,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朝小鸟投去了希望的眼光,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了。那群人砍倒了一棵又一棵的树。他们一步步向我逼近,我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起来,哭没了我对以后日子的美好憧憬,哭没了我对生的希望,我情不自禁的大喊起救命来。可惜,这一切人类是听不见的,只有善良的动物才能听见,可是他们听见了又有什么用呢?人类的手枪会让他们一命呜呼,人类的手枪让多少可爱的动物死于非命呀。唉!难道生活真的这样残酷无情吗?

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啄木鸟大夫来了,我急急忙忙发出呼救。因为人类已经把那坚硬带齿的锯子放在了我的身上,我疼得大声哭泣。啄木鸟大夫看见之后,愤怒地冲向一个人的脑袋便开始猛啄,一边啄一边说道:“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只听见“啊——”的一声,那个人痛得到处乱跑,其他人看见了赶紧拿出猎枪,可还没等发射出子弹,森林中就飞出一群蜜蜂,冲向那些人类……

虽然我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可是至今还精神未定,一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我就浑身发抖,晚上做噩梦……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人类一句话,我们共同属于一个家园,如果我们被毁灭了,那灾难终究有一天也会降临到你们身上!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 篇9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1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利用生态系统,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近几个月,大家应该对“雾霾”这个天气的词语听得比较多,听得多,那就出现问题了。由于人们的滥用自然环境、滥用自然资源、“臭”化水资源,导致我国的北方多部地区,有严重的雾霾和沙尘暴。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话说,这些不好的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仔细地观察,由于人们乱砍树木,导致有些森林“沙漠化”。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这些大事我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会要求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做到少用塑料产品,不随地丢垃圾。让那些砍树的商人们,没生意可做。这样,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在砍树了。不砍树,自然就不会有沙尘暴和雾霾天气。这就相当于一条“自然坏境链”一层接着一层,如果我们人类以前没有要求生产塑料产品,那那些商人又为何去生产那些东西呢?所以,一切的责任,都归于我们。

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一个绿色环保的市民,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2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我们每个人都常说的话语。

在人类不断发展的时候,伴随着我们的不是优美的环境,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河流,绿油油的草地,盛开的鲜花;鸟儿不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动物们不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地奔跑……而是光秃秃的山坡、发黑的河水、枯萎的草地……是让人感到窒息的环境。这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不能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吗?

在一个晚上,我们一家子坐在电视前看新闻,这时电视上在放某地区的小孩,电视上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拿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塑料碗,看着天空好像在期盼着什么,原来在那个地区很少下雨,几乎处于要几个月才下一次雨。在那时,我还不以为然,以为不会有这种事发生……

在这个星期五,我爸忽然和我说,明天停水一天,我并没有说什么,就说了句知道了,就走进了房间。

在星期六早上起来,要去洗脸,发现没有水出来,忽然想到昨天我爸说今天停水,在想要怎么办啊!在心里想了想:算了,不洗就不洗吧,反正就只有一天而已。我来到餐桌前,发现只有用塑料袋装好的面包和豆浆,感觉很奇怪,就问妈妈:“怎么没有粥啊?”我妈说:“不是停水了吗,拿来水烧粥啊,今天没水就吃面包……”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那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忽然觉得我错了,那条新闻是真的,这个时候,我呆呆的问妈妈:“世上有没有没水的国家吗?”我妈先愣了一愣,然后说:“世上有很多国家没有水,我们国家也属于水源缺少的国家呢。”这是我发现了水的重要性,我忽然懊悔一前怎么那么浪费水资源呢!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放声呼吁人们:共创绿色家园,留下绿色心情,从我做起,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更辉煌、更灿烂!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3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子孙后代。原来的她精神焕发、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小河边,不时有人将垃圾倒入河中,清澈见底的小河一下子变成了垃圾河;公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乱摘花折草;教室里,地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所有的同学都视而不见……遇到这类事情,大家是怎样做的?你觉得自己做的好吗?

“请勿随手乱扔垃圾”、“芳草凄凄,足下留情”、“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这些广告语大家也经常见到,请问,有人真正理解吗?难道这不正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发出的求救信号吗?

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可是,有谁注意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一秒都在衰竭?可怜的地球妈妈每一刻都变得更苍白?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绿荫拥护家园吧!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4

追忆,曾经那蔚蓝的长空,几抹淡淡的浮云;那曾经清澈的河流,无边茂密的森林,万物就在天地间尽情吐纳着“生机”与“活力”。接着,当人类开始在这个碧蓝的星球上繁衍生息的时候,当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生灵把地球从蒙昧时代带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之时,万物都绽放出其极致的色彩。我们感叹人类不朽的智慧与创造力可以孕育生产力如此巨大的发展,可以演绎人类社会高度的文明。然而,我们却该深深地羞愧于许多人类活动对大自然无情的鞭挞与吞噬,羞愧于人类长久以来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日益变暖,每当我们在抱怨酷暑难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气候变暖呢?还有,我们一定不会忘记1998年特大洪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痛定思痛,我们的确该深刻地反省一下自己了。自古以来,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活平衡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必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同时,我们更有责任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然而,现实中,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究其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掩盖了许多的人类肆虐破坏令人发指的事实:工厂,生产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空气严重污染;废水、废渣使河流失去了它的清澈与甘甜;一座座山丘,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已向人类展示了它非同寻常的魔力。人类正慢慢失去大自然这道天然的屏障,人与自然的冲突愈发尖锐……

大自然的“回赠”是慷慨的,当人类在与自然无礼的对抗中,获得的只是的疾病,伤痛与贫困之时,我们还要这样执迷不悟下去吗?庆幸的是,智慧的人类永远不会面对困难而束手无策。早些时候,一位环境学家分析说,推动世界的发展,应该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人类的历史使命;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这三个全球性问题。联合国也提出“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到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要避免掠夺式发展,要为子孙后代造福。

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我们长久期待,终有一天,葱茏的绿色将重新布满家园的每一个角落;清澈奔流的溪流将再次给家园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健康与快乐将成为家园永恒的主题。

地球是个大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悉心呵护,来吧,朋友,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片清新的环境,我想,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友爱学校五五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__》的场景绝非无中生有,在地球家园的美丽倩影渐行渐远之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刻不容缓!那什么是低碳环保生活呢?低碳环保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环保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算低碳环保生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小事说起吧!

一、节约一张纸

在场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离不开纸,而且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应该堆成小山头了!知道吗,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因此,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树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积极回收废纸、不撕作业本,尽量使用双面草稿纸,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林!

二、节约一度电

同学们,家中的电器应该不少吧!而且很多电器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吧!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成都市1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要为待机能耗支付约1亿元。反之,从我做起,取缔无谓的浪费,节约一度电,惠及千万人。

三、节约一升油

同学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当一股股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时;当一阵阵气味怪异,令人头昏、恶心的尾气向我们袭来时,你是否以为躲在自家车子里捏着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体健康?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谁也无法全身而退!英国的有关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节约一升油,减少我们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我们对空气的污染,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让我们人人都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节约一升油,净化一片天!

四、分类一袋垃圾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如不分类处理,或浪费资源或“遗臭万年”;反之,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分类一袋垃圾,创造再生传奇。

同学们,低碳环保生活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升油,分类一袋垃圾做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保护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谢谢大家!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10

有些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其实”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低碳一族、环保达人。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低碳不以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为了更好的做到”低碳“生活,我列举出了一些可行的的方式:

1.化学合成纤维的衣服生产过程消耗较多的能源。利用了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耗费大量能源和水,加上其材料不容易降解,需要更多能源处理掉这类服饰,加大了碳排放量。相反选择棉、麻等天然纤维所制作的服饰,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原料加工的大部分步骤,较能达到低碳的目的。

2.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暨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帕乔里博士(Dr. Rajendra K. Pachauri) 表示: ”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止全球暖化“。他说:「这是IPCC早先不敢表达,但是我们现在必须公诸于世的概念。」他呼吁全球民众,”请少吃肉!肉食是排碳量极大的产品。“

2.一次性筷子:中国每年生产800亿对即弃筷子,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可以铺满363个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随身携带环保筷,每减少1万双一次性筷,少砍掉0.32棵树,减碳3.7公斤。

1.简约的设计风格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家庭装修当中的材料浪费问题,通透的设计在保持通风和空气流通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浪费。过多使用大红、绿色、紫色等深色系其实就会浪费能源。特别是高温时节,由于深色的涂料比较吸热,大面积设计使用在家庭装修墙面中,白天吸收大量的热能,晚上使用空调会增加居室的能量消耗。

2.选用节能电器,随手关灯、关空调,夏季空调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开启空调时关闭门窗。节约用纸,用布袋替代塑料袋。

1.尽量在出行时选择步行或骑脚踏车,即低碳,又健康。不开汽车而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2.少坐飞机,飞机从停机坪上升到空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于3600台汽车的排放量。

除了上面衣食住行外,其实在很多方面也可以做到”低碳“,比如:

1. 减少使用塑料物品,塑料废物去到垃圾处理厂及堆田区,一般需要20~30年才能被土壤稀释及完全氧化。泥石流、土地下沉等问题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造成的,请爱护我们的土地,爱护地球。

2.旅游时,请自带清洁用品,减少更换被铺的需要,因酒店每次回收的毛巾、被单、床铺都需要用大量的水和清洁剂来清洗,造成水质污染。一次性的洗刷用品都要经历回收、再造的过程里产生废物及废料地球是需要好几十年才能氧化掉。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5.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工作总结: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篇11

工作总结: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 家园共育 共同培养・ 小一班――第一学期班级期终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已经一个学期了。还记得刚上幼儿园的他们,一个个都都是哭哭啼啼的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服不让他们走。可现在的他们不但每天能自己走进幼儿园,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看到他们一天天的进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回想这一个学期的点点滴滴,我们真是感慨良多。为了让以后的工作能更上一层,现将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适应幼儿园生活 为了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对老师和环境不陌生,我们在开学前就已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馨、愉快的环境。为了能更快的`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名字挂饰,还向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询问了他们平时有哪些生活习惯并将它记录下来。为了让他们能在情感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在平时就亲亲、抱抱孩子,还允许他们带喜欢吃的食物和玩具来幼儿园。二、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生活及保育) 我班孩子的整体年龄偏小,出生的孩子只有8个,有3个孩子只有托班年龄。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吃饭、挑食偏食现象严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只有6个);不会自己大小便,经常有孩子小便小在裤子里;不会睡觉,少数孩子还不睡觉;不会自己穿鞋,多数幼儿还分不清鞋子的左右。我们两位老师,在学期初的第一个月,没好好的吃过一次饭。从生活的点滴开始,耐心、细心的不断重复、引导孩子,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还进行个别的指导,如:手把手的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擦毛巾(我班许展硕小朋友从来不会自己小便,为了帮助他每次小便时,我们都会有一个老师在旁边指导他),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认真进餐,学习户外锻炼和操节等。 本学期天气变化较大,一会高温,一会冷空气,这给小班的保育工作带来上一页123下一页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篇12

国旗下讲话:倡导和谐消费,关爱共同家园

国旗下讲话:倡导和谐消费,关爱共同家园 黄河之水天上来,挟裹千里尘沙,万丈波澜,不舍昼夜,东渐入海。海水升腾成云,又普降甘霖,泽被了万物,充盈了河流。这正如社会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而其中,消费作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关键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消费发生在你吃每一口饭菜时,穿每一件新衣时,读每一份报纸时。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上,我们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加深了对消费行为的理解。看似分散的个人消费联结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都产生着由微而渐的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是代表新消费方向的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呢?中国人自古追求天人合一,天地合一。当今中国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机遇期,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形势,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为我们消费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科学的消费观,便能使整个社会和自然界相协调并达到和谐统一。首先,作为个人行为的消费,必须与自身经济能力协调,寻求消费与生产的和谐。这就要我们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曾记否,咿呀学语时,父母就教导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曾记否,甫识字句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千百年来,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如同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生生不息地结出丰硕的果实,供养着一个古老民族坚韧的灵魂。而在当今,节约又有了更现实的意义。认清国情是促使国民节约的根源,而节约,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大为国家,小为自己。一举数得,何乐不为?着眼于校园,教育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秉承光荣传统,增强时代责任感,养成节约习惯,形成简朴风尚。哪怕是一盏随人离开而关上的灯,一餐量力吃完的饭,也无不在细微处彰显了我们正确的消费观。其次,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必须与社会成员的需求协调,寻求个人与社会进步的和谐。这就要我们杜绝攀比,理性消费,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适应而共同发展。校园是我们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也是影响我们消费观念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当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处在父母提供的安逸环境中,同学之间难免在各方面进行比较。如果这种比较由学业上的良性竞争蔓延到吃穿上的盲目攀比,则可能只剩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最终可能导致学业荒废,甚至使我们误入歧途,给我们的家庭造成较大的痛苦。因此,我们必须端正观念,理性消费,多追求提升精神品质的消费形式,拓展自我视野,追求精神富足,从而远离盲目攀比。最后,作为人类行为的消费,也应该与整个自然界相协调,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我们树立绿色消费观,通过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超市购物时,自备一个购物袋便是对自然的一次呵护;丢垃圾时,留心一下分类标准,便是对个人素质的一种坚守;打印文章时,选择双面打印的方式,便是对树木生命的一份尊重。如果我们悉心将对自然的关爱播撒在走过的每个脚步后,那么我们走过的地方也便会成为芬芳的花海。消费观的转变,行为上却微小,意义上却重大。如清晨的第一抹朝霞,虽不耀眼,却宣示着光明的重生。我们消费观的转变,同样也是对社会的向前发展做出的一份努力。愿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够自此树立起科学消费的观念,让和谐的精神光芒在自己的双手中照亮世界。

《共同的家园》生物教案 篇13

[关键词]环境教育

学科渗透

创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16

一、教材分析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中的内容。本节内容认知难度不大,比如第一部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学生有切身体会,很多环境问题他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也经常接触到,显然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认同。因此,本节课关键是要充分渗透环境教育,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易于理解,但要讲解得引人入胜,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却需要精心准备。要讲好这节课,教师首先要做足课前准备,利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及与时俱进的现代教学模式,通过适当的图片、视频和精美的PPT制作,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小组展示和汇报的形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其更深刻地认识保护共同家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保护共同家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以上两个关键环节,我对课堂教学做出合理规划: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我选择通过迈克尔·杰克逊的《Earth Song》MTV引出课题;接着由学习小组展示和汇报我们共同家园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使命感;然后由相应的学习小组汇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生态保护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组织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课堂结束后,我以“如何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围绕主题任务自主设计呼吁大家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并将自己的作品以微信或QQ的方式进行上传。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公益广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保护共同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德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的。

三、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把学生分成三个调查小组,分别以“关注全球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收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卡片和标记笔。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任务分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及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口头汇报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设计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展示自己的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需从我做起”的意识,并能积极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项活动中去。

五、教学过程实录

情境导人: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EarthSong》MTV。

设计意图:奠定凝重的情感基调,引起共鸣,引出课题。

提问:这首歌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反映植被遭破坏、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野生动物被杀害等问题。

过渡:当我们的环境遭到破坏,会带来哪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面我们请第一调查小组的同学给大家汇报。

学生活动一:负责相关内容的小组分别派代表展示他们的PPT课件并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

过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那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有何价值?请第二调查小组的同学给大家汇报。

学生活动二:(同活动一)

过渡:感谢第二调查小组的同学让我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保护它?有哪些保护措施?请第三调查小组的同学给大家汇报。

学生活动三:(同活动一)

设计意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第三调查小组的同学教会了我们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活动:通过六盘水市经济发展所走的从“煤都”到“凉都”的转型之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是六盘水市人民的必然选择。

设计意图:结合当地经济转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含义,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活动四:“知识抢答赛”,即教师提出生态学的相关问题,由学生抢答。(对获胜组给予小奖品鼓励)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抢答赛的过程中对已学的知识加深记忆。

学生活动五:学生小组针对“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活动六:角色扮演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假如你是个广告人,请设计一个“呼吁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自觉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将自己的作品发到自己的微信或微博中。

设计意图:起到环境保护的宣传作用。

六、教学反思

浅议生物的共同进化 篇14

浅议生物的共同进化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物种进化受到系统内其他相关物种的`制约.因此,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进化,表现为该物种与其他生态相关的物种,以及相关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协调以及相对平衡的共同进化[1].

作 者:毕景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273100刊 名:生物学教学 PKU英文刊名:BIOLOGY TEACHING年,卷(期):32(7)分类号:Q1关键词:

《美丽的家园》教案 篇15

五一黄金周过完以后,孩子们纷纷讨论着去旅游的地方和好吃好玩的东西。

林仪芮说:“妈妈带着我去九鲤湖玩了。还给我讲了有关九鲤湖的传说。可好听了。”吴一超说:“妈妈带我去爬了石室岩,我爬到了山顶上,那里可漂亮了。我还在那照了好多照片呢。”林婕说:“我去了常太的九龙谷森林公园,那里的山、水可美了。”余冬韵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湄洲岛。看到了大海和沙滩……”幼儿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家乡。何不利用此机会,对幼儿进行一次爱家乡的教育呢?

我们莆田自古以来就有:“荔城”“鞋城”“港城”“戏剧之乡”“田径之乡”“文献名邦”。林默娘、李耕、李霞、林兰英、林桑、刘玉栋等一大批家乡的名人;红团、扁肉、卤面、兴化粉等家乡的小吃…….一个个为之自豪的名字让我们的莆田生动而美丽。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于是,我们设计了《莆田――美丽的家园》的主题活动。

我们觉得这个主题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对该主题可能指向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向家长分发了问卷调查表。更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对“家乡”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把握主题的切入点和进展方向。拟定了让幼儿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我们的骄傲、值得敬佩的人等活动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开展】

一、家乡的风景区

我们班的孩子,大都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中,通过问卷发现:幼儿对于家乡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说明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知识面比较窄,那么如何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成为这个活动的努力方向。

【活动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会用语言大胆进行表达。

2、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的家乡。

【活动实录】

1、 幼儿带来了好多从家乡各个地方照的照片,非常漂亮。大家纷纷介绍着,这是莆田什么地方。仪芮说:“这是九鲤湖,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瀑布。”林珧:“这是荔枝公园,里面有许多的石雕,其中有一尊很高很大的弥勒佛石像。里边还有很多的荔枝树呢……”幼儿高兴的介绍着自己的照片,开心的互相介绍起来,都非常想与他人分享。

2、 教师把幼儿的照片展示出来,让幼儿观察。知道更多关于家乡―莆田的风景名胜。

3、组织幼儿给家乡的名胜古迹评星级。孩子们纷纷拿着“☆”贴在自己喜欢的风景区上面。最后,幼儿一起统计,并制作了一份表格《莆田风景名胜排行榜》。

上一篇:八项规定十项禁令下一篇:计划准确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