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题研究论文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精选8篇)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 篇1

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研究-优秀教师个案研究

通过课前深度访谈、课堂实录和课后追溯式访谈,笔者发现,教师信念中的.教学信念是教师信念的核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不断的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和反思,大学英语教师信念有望进一步更新.

作 者:解芳 王红艳 马永刚 XIE Fang WANG Hong-yan MA Yong-gang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年,卷(期):“”(5)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教师信念 课堂教学 个案研究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 篇2

有人问三个石匠分别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不假思索无奈地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思考片刻, 认真地说:“我在做这个国家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目光深邃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所世界上最宏伟的教堂!”

这则故事中的三个人, 正对应了我对“教师”的三重理解:毕业初, 对待工作感情淡漠, “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两年后, 对待工作渐有热情, 雄心勃勃想要干出点成绩;而现在, 我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 并且充满激情, 真正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记得一位哲人曾说:“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于是, 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自我进步的要求。

2008年, 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有幸参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课题“历史 (计算机) 课改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几个课例的研究”。“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亲口尝一尝。”

三年来, 从批准立项、开题论证、深入研究, 直到今日的成功结题, 原来觉得遥不可攀的课题研究, 如今已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伴随课题研究的开展, 我也慢慢成长了起来。

一、用心学习, 提升自我

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 在这个媒体和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才不会被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所淘汰。在教学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课堂里那些动态的生成, 教师脑中那些灵光一现的想法, 数不胜数, 如何及时将它们进行总结和提炼, 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除了向教育名著、报纸杂志、名家、同行、网络、书本学习外, 我特别注重向学生学习,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在学习中丰富自己, 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学习过程中, 大量的笔记、摘录、剪报构成了我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

在学习的同时我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 随时注意收集素材,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以“立足校本、突出特色、转变教学方式”为教学理念, 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一节节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都成为我成长的点滴见证。

二、用心反思, 大胆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一般围绕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开展。具体做法是:以严格的纪律, 规范的程序组织教学;以教师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完成新知识的传授;以抄写笔记、背诵记忆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以多做练习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评价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 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主动性和独立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使命。”[关秀群: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历史 (计算机) 课改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几个课例的研究”]

“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现代教学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运用多媒体上课如何组织好教学, 是新形势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课题。基于以上现状, 在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课例研究中, 重新审视多年以来的教学方式, 并大胆创新。我经常会这样反思: (1)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怎样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如何帮助那些在学习上受过挫折的学生, 让他们体会一次成功的喜悦? (4) 怎样恰当地使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吗? (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机?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 如果学生对学习历史毫无兴趣, 老师应该怎么办? (7) 如何适应学生在动机模式上的个体差异?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

参与课题研究后, 面对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我总是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已成为我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由“经验型老师”向“反思型老师”转变,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用心交流, 同伴互助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 他走不了多远, 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一位教师只有融入集体, 才能得到最快的进步和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同伴互助是确保课题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1) 课例研讨:交流互动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我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 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 历史教师针对课程理念、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教学生成等,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 灵感的碰撞, 促进了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在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勇于探索, 善于反思的教研组文化熏陶下, 教师们在互补中逐渐成长起来。

(2) 一课多研:互助互学的途径。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一课多研的活动。一课多研有两种模式:一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 由同一位教师进行多次的讲授, 大家进行多次的点评和建议;二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 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实践, 大家进行集体的比较和分析。一课多研, 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 通过合作交流、对话沟通、提高了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 让教师们真正研有所获。

(3) 教研组研讨:专业发展的依托。

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组织的支持, 有组织的教研无疑是促进教师工作的动力, 更是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造血机制”。在教师群体中, 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在同伴的互助交流与学习中, 教师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取得更大进步。

四、用心感悟, 享受成长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看到学生们充满疑惑的目光;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进程, 学生的激情很少;学生对知识只有被动吸取, 对老师的意见大多言听计从;学生的机械式回答太多, 质疑的声音太小……而今, 我们看到的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 而是充满生机, 是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课堂。从学生上课的合作学习中, 从他们的交流汇报中, 从他们的作业中, 从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热情, 感受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路是脚踏出来的, 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 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参与课题前, 我一直努力追求做一位“好石匠”。而今, 作为教师, 我们的“教堂”, 与其说是一所我们想打造的学校, 不如说是我们未来的学生。祖国未来的主人, 是平庸还是卓越, 是崇高还是卑琐?这都取决于我们这些“石匠”的双手, 以及我们心目中的“原型”:是皮格马利翁心中的天使, 还是平庸匠人手下的石像?

“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参考文献

[1]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高尚刚, 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小课题研究助推教师成长 篇3

1.校本教研,是关注全体教师,还是关注部分骨干教师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中,学校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开展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的精英化教研,这种教研有利于骨干教师快速脱颖而出,有利于打出学校的品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开展以提升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大众化教研,此种教研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在这两种观点的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在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以此带动学校的发展”的认识。

2.提升教师素质,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还是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钻研教材的本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采取恰当的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

3.开展课题研究,是面向全体教师,还是面向少数有能力的教师

由于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面向全体教师。

然后,我们对小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定位:

何谓小课题研究?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其选题的着眼点“小”;二是研究程序的简要。小课题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面向广大的一线教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思考,引导教师反思。同时又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如何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着重在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及其成效的表述、研究总结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1.选题

小课题研究旨在谋求教育行动的改革,选题时,在着眼于教育改革走向的同时,尤其要考虑的是在学校开展这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其中既要顾及开展这种研究所必不可少的研究条件,更要考虑教师有没有研究这种课题的志趣。这种自下而上地筛选课题更为恰当。我们在指导教师选择课题时,着重考虑的是:从学校特定环境、具体条件、实际经验与教育价值取向中,发掘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学校日常教育事件与偶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使其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与智慧,加以总结。我们所择定的课题,如“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学会关心学生”、“班级小主人行动”、“教育性评语”等,都是从有关学校活生生的实践中产生的课题。

2.课题设计

上级教育研究管理机构为了规范教育研究,有课题设计的框架,即以表格表示的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这种课题设计,涵盖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及应用研究,没有考虑到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实际情况。不免过于复杂。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填表就是一道难题。由于小课题研究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这种课题总体设计应以简明为要。例如,我们关于“教育性评语”、“班级小主人行动”等课题研究方案,只有“研究依据”、“研究目标”、“研究行动”三项,只有1~2页篇幅,给参与研究的教师自行制定与不断调整具体实施计划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就意味着把“课题设计”本身也视为反思对象。

3.研究计划的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教育。其中所谓“研究”,主要是关于“教育行动”的设计与对教育行动的理解。例如,关于“班级小主人行动”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学会民主——小学生民主生活训练”为中心,假设:(1)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民主教育;(2)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小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为“同学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3)把以交换思维中心的民主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此项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表明,许多研究者对这些假设都很赞成,只是各人对这些假设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各个班级不同试验(如“学生当家制”、“小秘书制”、“班务分担制”以及“值日小班长制“)的比较,老师重温了他们原先参与制定的目标,不同程度地增进了对原有假设的理解,进而调整了教育行动。又如“学会关心”课题,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老师们的理解不同,每种理解虽然都与这个课题沾边,但都未形成一种具体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思路。通过对学生“关心人”的各种事例的观察与分析,把这个总的假设分解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恰当地帮助别人、不防碍别人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学会关心”的教例,从中探讨如何分析问题、如何从问题中分析教育契机,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关注每一举措的实际效果。

4.对研究过程及其成效的表述

其中主要问题是,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动,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说明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5.研究总结

主要是对照计划,尤其是课题目标,陈述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更重要的是陈述研究者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和提高反思能力的情况。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篇4

胜利路小学陈祖美

一、任教学科:数学

二、研究课题: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个人子课题: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四、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的指导下,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增加教学实践次数。

五、阶段性目标:

1.树立起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的技能的养成。

2.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六、操作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组织课题组及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 1

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及《江苏教育》、《无锡教育》等各种优秀期刊杂志,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好学习心得,并使之服务于实践。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数学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3、对现有教材可作适当改组,创造地运用教材,尽量增加计量、统计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现实生活的工具。

4、贯彻自主探究学习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5、注重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七、具体工作安排:

2007.11~2007.12:

宣传动员阶段

2008.1~2008.8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2008.9~2008.12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教研活动。

2.注意及时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得失,以便以后总结。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篇5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上学期课题开题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就论证过程中专家提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讨论证后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以确保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力求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每月开展课题活动,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题例会活动,反思研究过程,就研究中出现的疑问一起探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本学期我们就“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课堂学习资源”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每次例会活动都要求研究成员将过程性资料及时整理好汇总,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3、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会学习,确保课题研究的时效性。

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课题组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精神,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就课堂实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部分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主题研讨课活动,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听课观察表,就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4、积极搭建多元平台,着力推广成果,确保研究成果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继续做好课题组成员论文的组稿、荐稿工作,定期向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推广研究成果,积极做好重大论文评选活动的组织参评工作。本学期顾金花老师和严莉洁老师的论文在《教育科研论坛》杂志上发表,杨琴老师的《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严莉洁老师的《生活,让口语交际鲜活起来》、张彩虹老师的《寻找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融合点》、鲁月华老师的《让朗读者自己朗读》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另外省“师陶杯”、“教海探航”、“金帆杯”、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等重大论文比赛,课题组老师也积极参加,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5、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及时上传资料,确保课题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及时建立了课题研究网页,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资料都在网络上一一展示,使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篇6

以前,一提起“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没办法做,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这两年,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现在有很多教师已经不满足参与,而是希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但又不知道怎样入手。介于这种认识,现在结合我校教育科研的实际状况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水平,我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怎样进行研究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三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小学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一种教学研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有以下特点:

(1)、问题即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

(2)、教学即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研究。

(3)、成果即成长。教师通过研究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使得课堂结构更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4)、全员参与。

(5)、全程参与。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演练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

科研课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课题的前期论证、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申请结题验收六个步骤。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一>怎样选题

1、选题的基础原则:

一是实用: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着眼于未来。二是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2、选题的具体方法:(1)根据形势需要进行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选题。(3)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但缺少独创性。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大约有3-6个月。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四步:确定课题名称、填报申请表、撰写开题论证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在这四个步骤当中,我们要写的申请表、开题论证报告以及研究计划都是有严格的格式要求的。它们其中有很多构成要素是一样的。下面我先讲讲在课题研究中大家最先必须要弄清的几个关键要素,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我们在2002年立项的省级中标课题<<民族地区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立项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其中主题词“课程资源”,定语 “民族地区”和“小学”,技术说明“开发”,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

2、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表述清楚两层意思:

1、背景介绍:说明问题提出的依据,课题产生的来源。

①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是否进行过同类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 ③本课题和别人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同类课题在研究的依据、目标、范围、对象、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以上背景介绍,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研究课题产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选择。

2、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①目的: 表明试图解决什么问题,预期的效果是什么;想得到什么认识,提练什么规律、原则、方法等。

②意义:研究的问题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影响,解决后的作用。

3、课题的界定

课题界定: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新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

4、理论依据

5、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1)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意义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2)研究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也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较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

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6、研究对象

7、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比较研究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下面我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

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

(3)测验法

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4)案例法

案例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的方法。(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7)文献研究法: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8)比较研究法。

8、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9、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要求:介绍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

10、预期成果形式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

主件:

研究方案、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附件:

教师成果:论文、专著、软件、课件、教案、教具、证书等 学生成果:检测卷、调查表、作品、证书等。<三>实施活动

前期论证完成之后,我们就得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实施实验研究活动,这个过程大约为1-2年。

<四>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

1、资料分类

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

2、搜集资料。

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

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

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

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搜集资料的方法:

(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

(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五>文档撰写

1、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实施步骤;

八、预期成果;

九、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㈠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1.课题领导小组;2.课题研究小组;3.课题指导小组;㈡课题研究管理;1.经费管理;2.教研管理;3.课题组自我管理。〕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学校对本课题研究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2、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实施步骤;

八、预期成果;

九、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㈠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1.课题领导小组;2.课题研究小组;3.课题指导小组;㈡课题研究管理;1.经费管理;2.教研管理;3.课题组自我管理。〕

3、研究(结题)报告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九、课题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结题报告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六>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具体程序:

1、打报告申请专家验收,专家成员3-5人组成。

2、准备验收材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各种原始材料,分类装订成册。

3、验收内容:

1)对课题的评价,看选题有无实用、推广价值,论证是否充分。2)对研究设计的评价,看过程是否合理、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当。

3)对资料的评价,是决定结论的正确的因素,要具备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4)对研究结论的评价,程序为:(1)宣读报告、(2)听取主持人汇报、(3)专家提问、答辩,(4)专家反馈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 篇7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 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 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 以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 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要求

新世纪之初,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学习社会化的今天, 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教师若不及时自省、自学, 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就会落伍、被时代淘汰。因此对一名教师而言, 或许几年前还能很好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但是他也将会发现持续不断的学习、保持与时俱进将是唯一的选择。

2.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追求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 更获得了超越知识本身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给予力量” (empowerment) 这个词总是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联系起来的原因。的确, 实践证明参加合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不仅可以给教师增加“力量”, 而且可以鼓舞士气。教师追求专业发展可以使他们对工作保持不变的兴趣, 避免美国著名教育学家Diane Larsen-Freeman所称的教学技能退化现象 (deskilling of teaching) , 减少或者消除教师工作中的挫败感、无力感, 即减少时下受到普遍关注的教师职业倦怠感。

3. 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语。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新课改客观上要求教师把基于经验和常规的一般性思考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研究,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专业化的自我诉求和改革的客观需求共同呼唤“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既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研究者, 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通过研究。

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既应该积极地以自我为资源, 也应该努力寻求与同事、外部专家合作的机会, 有机地将教研、科研、学习、工作融为一体, 在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 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充分享受教师这份普通而神圣的职业。

1. 教师的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开始着手教育科研时常常会遇到像研究的主题如何确定、方案如何拟定、方法如何选择及报告如何撰写等问题, 而行动研究正是一种针对教师这些担忧、可以“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由社会情境 (教育情境) 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教师行动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的“行动之旅”。在这个“旅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根据目的, 检讨、调整、修正自己的行动, 并形成新的行动。教师行动研究开展是一个“观察—计划—行动—反思”的螺旋式循环过程, 整个过程在于及时的应用, 而不是理论的发展;也不在于普遍的应用, 而是强调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

2. 教师的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研究, 是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中小学教师的案例研究, 主要是教师结合工作实际, 对学校教育实践情境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进行的叙述和探讨。由于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等特点,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界的逐步深入与普及, 案例研究也日益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众多教育案例及研究的过程看, 教师的案例研究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如它的主体性、情境性、倾向性、内趋性等。与行动研究相比较, 案例研究更有助于教师提高反思能力。一方面, 行动研究注重教师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实践, 而案例研究则注重教师在选择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后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它允许教师暂时离开眼前的实践, 从而保证教师对过去实践的深入反思。另一方面, 行动研究强调改进实践质量, 而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把研究成果付诸文本, 这一过程将使教师的反思更为自觉、更加深刻。因此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两种研究, 行动研究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实践应对能力, 案例研究能更多地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 促进教师专业化更持久地发展。

3. 教师的实证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会感觉像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这样的质性研究方法会比较适合自己, 对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特征的实证研究则理解较少, 甚至有一种畏惧心理。实证研究对应于思辨研究、文献研究这样的分类, 更多地强调以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证明结论, 并包含着数量分析。

教师研究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到确定问题, 从解决问题到对结果的检验, 都需要教师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与表达。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比较系统地收集到各方面的资料。在调查或实验研究中, 教师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更多地了解了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逐步做到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 从现象走向本质, 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与严谨的态度, 改变主观武断、凭经验办事的作风。同时在调查后观察笔记与教育日志的写作中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 而反思则是研究型教师最本质的特征。

4. 教师的实践反思

作为研究者, 教师首先需要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 提升教育效果。而教师研究自身教育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反思。反思是指人对自我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自觉的再认识活动。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 它带有价值评判的性质, 是经验总结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实践反思是对于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 以及相关观念、认识、体验自觉地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前面提到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都以实践经验的创造与反思为基础。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反思的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 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认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5. 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档案袋 (portfolio) 最初主要是指那些画家、摄影师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收集在一起, 带去给自己的委托人看, 准备争取展出与出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巴顿 (James Barton) 和A.柯林斯 (Angelo Collins) 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以此来反映教师专业准备和成长的程度。

从基本形式上看,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关于教师教学实践的信息汇总。其建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 包含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类型: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责任、管理责任及专业化发展有关的记录。它能呈现一位教师的努力、技能、成绩、对同事的帮助, 以及对学校与学术领域的贡献情况。由于档案袋本身具有反思性质, 建立一个档案袋必然会加深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其全息记录性与反思促进性的基本特征积极地回应了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反思性实践者的职业需要, 成为教师探索其专业成长规律和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与职业生涯如影随形的过程,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种发展更多地要靠教师个人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这不仅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还要努力尝试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发展构建者。

摘要: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回应教育变革的策略备受推崇。本文将从剖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入手, 进一步系统解析培养研究型教师常见的五条重要途径: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的案例研究;教师的实证研究;教师的实践反思;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型教师,重要性,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Richard Sag or.Guiding School Improvement with Action Research[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7) .

[2]Kathleen, Andy Curtis, David Nunan.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

[3]上海市教师成长档案袋胭脂鱼推广项目组.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7) .

[4]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自论[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5) .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 教师实践社群;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共享;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10-02

Research on Teacher Community of Practice Fac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Fan Fengjuan, Xu Xin

Abstract Teacher community of practice is of the unique advantage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research group, which is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 carrier in promo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community of practice provides space for teachers in cooperative work, communication and study. It’s promotes the transfer、sharing and mining of tacit knowledge between teachers, urges tacit knowledge into explicit knowledge to value-added rapidly, increases teachers’ awareness in mutual cooperation、resource sharing and constant reflection.

Key words teacher community of practice;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nowledge sharing;tacit knowledge

Author’s address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2 Information Center,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系统地组织和利用知识仍然是一个挑战。许多领先的公司已经发现只有技术是不够的,培养实践社团才是有效实施知识战略的重点[1]。在教育领域中,要提高各校的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要从改善学校设备等硬件设施上着手,而且还要对师资力量等进行更大的投入。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龄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新手教师向熟手教师转变或者是熟手教师向专家教师转变,如果都是按部就班的转变的话,这种转变期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为了加速教师专业的发展,应从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出发采用有效的措施。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教师的知识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隐性知识源于教师的专业工作,对教师的教育生活具有实质的应用价值,是内在的难以言传的知识[2]。因此要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并使其显性化,从而使教师间的知识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就要采用一种群聚式的组织载体——教师实践社群。

1 教师实践社群的内涵及分类

教师实践社群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实践群体。在此社群中,学习是直接发生在实践中的,群体智慧被广泛地传播,教师隐性知识通过教师实践社群的群体性途径而实现传递和共享。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实践社群的存在已经十分普遍。大体可以分为2类:实体教师实践社群和虚拟教师实践社群。前者一般指的是一个学校内的或者是同一城市的教师组织;后者指的是网络中的广大教师用户,既可以是同一学校的也可以是跨校间的、甚至可以是异地的教师用户,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如QQ、E-mail、博客、播客等)交流思想和分享知识。

2 教师实践社群的构成

在教育领域,每个新手教师在其从教的初期阶段总会遇到一些苦恼的问题,这些苦恼的问题对那些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只要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手教师稍微指点,就会让他们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教师汇聚在一起,因相互探讨而产生共识,因相互碰撞而惺惺相惜。

因此,要组建有活力的教师实践社群,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组成要件。

2.1 共同的目标教师实践社群的成员参与此社群的目的有2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共同目标的教师主动参与社群中的种种活动,在努力寻找增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策略的同时,也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群体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共同的目标是建立教师实践社群的前提条件。

2.2 互惠性的互动[3]在教师实践社群中,成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满足个人的需要。这些互动的方式有: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和班级管理的方法;交流个人教学故事;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反思教学,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鼓励和帮助,等等。教师参与这些互动活动并从中有所收获时,将大大提高教师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互惠性的互动是教师实践社群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2.3 平等和互助合作在教师实践社群中,能够营造平等、合作、共享的研讨氛围,形成更具自主性、挑战性、批判性、开放性的研讨氛围。尽管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在教学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水平上的差异,但由于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助与合作的多样化互动机会,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接触途径和互动方式分享彼此的观点,使教师个体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因此,教师实践社群的建立避免教师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形成教师之间的互惠互利、互助合作的格局。

2.4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体教师实践社群中,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问题和分享经验。志趣相投的成员还可以互留联系方式或者通过网络保持会下的联系,从而增加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虚拟教师实践社群中,由于教师个体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借助网络进行联系。这种联系非常灵活,无论身处何地,什么时间,只要双方或多方都在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联系沟通,打破传统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总之,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3 教师实践社群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实践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组织。与传统的学校教研组相比,教师实践社群的组织结构开放,活动内容综合多元,活动方式互动多样,活动主题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因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1 促进教师知识的共享在教师实践社群中,知识的创新产生在教师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实践社群不断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使之转化为人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教师通过社群内的互动学习和讨论,使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因此在教师实践社群中,教师间共享的知识是呈“隐性——显性——隐性”螺旋式转化的过程,教师不断获得知识的质与知识的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运用教师实践社群组织进行知识共享,可以帮助教师分享其他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建构与管理个体的知识。

3.2 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实践性智慧,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现代教师教育的焦点。教师实践性智慧的获得不依赖传统形式的教师培训模式,而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是让教师以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教师实践社群为平台,开展问题式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的自主实践和反思,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新的知识观支持教师要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形成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观点。教师有价值的知识更多地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3.3 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内在需求传统的教研方式中,很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足,他们已习惯于默默无闻、凭个体经验学习和工作。教师实践社群的开展,教师利用教师实践社群所提供的空间,精选、积累和管理个体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也可自由平等地与专家互动交流;更可以记录和发布个体的工作生活故事,体验和收集思想历程和分享收获。在这种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对其产生情感依赖,从而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并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同校教师通过教师实践社群进行校本教研,也能使它从制度化走向非制度化,借助教师实践社群所提供的网络平台的时空无限的特点,使教师教研活动更有自由选择时间和场所的可能,大大满足个体教师的需要。

3.4 形成教师动态学习的环境教师学习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样才能激励教师的学习渴望。学习环境的改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反思,而且在教师实践社群中,教师群体的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和沟通对改变教师的思想行为、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个体在社群其他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下,可从多角度出发来反思个体解决方案中的不足,从而寻找更好的解决对策。

4 结语

教师实践社群是以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动为核心内容的,是汇聚教师群体性智慧的有效载体。参与教师实践社群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促进教师个体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教师实践社群中教师之间的协同互助强调教师个体与他者的关联性,鼓励教师通过理解、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传递信息、分享知识和寻求帮助等。在教师实践社群中,教师之间借助彼此的力量竞相成长,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相互协同与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Wenger E,等.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徐一红.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Glazer E M,Hannafin M J.The collabora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 Situ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school setting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2)

上一篇:软件工程教案下一篇:青春奋斗英语演讲稿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