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网络构建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英语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已经越来越引起各个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满足未来职业岗位与能力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语语言网络构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语语言网络构建论文 篇1: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想象与情感视角

摘 要: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是一种能自动处理英语语言信息的认知结构,其构建过程离不开想象与情感。想象是学习者在大脑形成影象的过程,影象的形成是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想象与情感在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存在着一种循环关系,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到加速或抑制作用;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或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

关键词: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想象;情感;构建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又称英语语言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是基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信息经过长时间的感知和理解,累积语言信息量,植根于大脑语言中枢而形成的一种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英语语言信息的心理结构或机制。这种机制是学习者回忆已有的知识和获取新知识极为重要的能量或元素。

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学习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能在大脑构建母语语言信息网络,然而,对外语语言的习得却并非如此。我国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对英语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章法还是对文化背景的认知,也无论是通过课堂学习还是课外习得,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获取英语语言信息,试图在大脑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以便能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习者经过若干年的英语学习,仍然不能够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这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期望和英语语言教学的初衷相违背。探讨影响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因素则成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话题。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过程受制于许多因素,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英语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氛围等)、个体的认知水平(对英语语言信息的加工能力等)、生理(个体的大脑发育程度等)以及情感(动机、想象、移请、焦虑等)和想象等。社会环境提供了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所需要的信息量以及信息在大脑组合的社会规则,认知因素则使杂乱无章的信息在大脑系统化和程序化,情感因素则影响语言信息的输入和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程度,加强或者削弱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融合性,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无疑也会对语言信息在大脑的加工过程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

一、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影响外语语言学习因素的认识偏向于两个:一是认知因素。如认知心理学就认为,语言习得要以认知为基础,输入到大脑的语言信息要经过大脑的加工。Anderson就此提出了语言信息在大脑发展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Barry McLaughlin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2]二是社会因素。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外部语言环境。Krashen就认为,有足够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达到I+1。[3]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则主张,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被动的摄入,而是主动的选择和接受的过程。控制这个过程的因素除了学习者的“思维操作系统”之外,还有“情感意志系统”。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4-8]截止目前,研究表明,学习者不同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 filter hypothesis)就认为,语言信息只有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从语言输入变成语言“摄入”,进入认知结构中。起过滤的积极情感如较高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较强的自信心等会削弱情感过滤,使大量的语言输入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语言信息经过内化,再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起过滤的消极情感因素如恐惧、焦虑、抑制等在大脑积聚过多,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这样,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语言习得机制”的构建就会发生困难。[3]Barbara K.Given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自然学习系统”的过程,该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就是情感系统。她在《Teaching to the Brain’s Natural Learning Systems》一书中写到:学习依赖于情感,情感决定着我们注意力的指向和学习内容;消极情感干扰学习进程,弱化学习效果;积极情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水平提高。[7]

二、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想象

不同的情感状态在影响语言学习的同时,想象也在发挥着作用。想象是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学习者在大脑形成影象的过程,影象的形成是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初步结果,是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不可缺少的环节。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并使获得的信息持久化。

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材料是语言信息。语言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渠道进入学习者大脑,大脑再对这些外界信息产生反应(external responses),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过程,形成基本的信息影像(images),这就是思维。影象是语言心智图谱(mind map)构建的基础。大脑不断地从外界摄入新信息,融合旧信息,继续对已有的影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影像,这就是想象。Stevick将影像看作是“a composite that we perceive (more or less vividly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hat we have in storage and what’s going on at the moment”。[9]Paivio认为大脑加工信息而形成影象的过程是一种双重编码体系(dual encoding system)。该体系由语言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学习者最初获得的英语语言信息是一连串的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密码),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等待译码。译码是学习者大脑先前的知识或者已有的语言认知图式,社会体验再辅助于定形化的语言规则和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想象。虽然学习者有时完全可以透过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理解语言信息所承载的意义,但仅仅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意义只是表层的或者低层次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高层次、有意义的、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语义网络。学习者要从低层次对文字符号或者声音表征的破译发展到高层次的对语义网络的有意义建构,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神经生理学家Damasio认为,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能给我们提供推理和决策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我们大脑无论接受什么样的英语语言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工这些信息,想象一直参与其中,不受时间束缚,此时、彼时都有可能发生。[10]Damosio认为,知识的神经基础是依靠影像在大脑中形成的。想象似乎不是在大脑中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产生的,而是在不同神经区域按照不同定位方式形成的。[10]所以,想象是比思维更加基本的活动要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类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对思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想象丰富了语言心智图谱的内容。心智图谱的最基本条件反应就是展示这些影像,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影像组织起来,形成基础性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所以,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是各种不同的影像以及语言心智图谱依照各种不同的范式的综合。

三、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在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存在一种循环关系。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起加速或者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或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

(一)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促进

大脑通过思维和想象加工语言信息,形成了影象。影象的形成看起来似乎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事实上,只有思维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Rogers认为,由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的这种体系并不完整。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语言认知相关的活动,内在的(大脑加工语言信息)还是外在的(从外界摄入语言信息),似乎永远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11]Rogers曾指出:“我们时时有一种需要,那就是,把我们情感中的一些方面‘注射’到我们的思维中去,竭尽全力地去思考语言符号所隐藏的深层次含义”。[11]Hamilton也认为“情感是一种信息密码,会不同程度地编入认知记忆图式中,对认知结构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12]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也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决定大脑能量状态的因素除了饮食结构等之外,还有情感因素。情感的不同状态会使大脑活性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积极情感促使大脑中相应的语言神经细胞活性加强,语言神经纤维通道畅通无阻,学习者对语言信息摄入自如,信息量累积加速,对信息加工的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有利于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消极情感状态则使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不仅涉及对语言信息的处理从“低层次”发展为“高层次”的过程,同时还涉及语言信息结构的重新构建。语言信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形成与该阶段累积的信息量和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或者心智图谱。这种网络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随时还要不断地接受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结构建立新联系。新旧信息的联系会打破已有信息结构的平衡,这样就会导致信息结构的内在组织发生变化,重新调整信息结构。如果重新调整的信息组织结构比较合理,会使信息处理发生质的变化,学习者使用时,这些信息单位就容易被激活,信息处理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有利于语言信息网络更加趋于成熟。而激发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的纽带正是想象和情感在其中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促进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作用可以通过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窥见一斑。英语学习者时时要处理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只是一连串的字母组合,每个字母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情感成分,这些词汇之所以能引起情感反应,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与这些单词连在一起的影像。没有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孤零零的字母组合。想象在单词和意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所以说,情感因素渗透到想象中,而想象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积极情感参与学习过程时,学习得到加强,在情感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最容易的途径就是影像。所以,想象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激发积极情感。

语言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是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虽然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符号是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Anderson在谈到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时认为,人们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母语习得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就是因为他们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然而,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由于英语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缺损,学习关键期的错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仅仅破译语言文字符号),教学目标的应试化等,他们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简单地心理反应、解码和记忆,而非对现实语言意义的构建,在学习中不自然地过分关注了语言形式而非语言意义。他们在认知阶段和联络阶段所获得的都是一些事实性的符号信息以及由这些事实性符号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组,这些信息还没有完全固化在语义网络中成为大脑自动化处理语言信息的机制。这样,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只能达到联络阶段。而决定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在大脑构建成功的因素就是看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否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也就是说,大脑是否具备了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联络阶段要发展到自动无意识阶段需要学习者调动自身的积极情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因为学习者通过想象,再借助于积极情感可以使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组形成一个个影像,众多影象的组合则是语义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想象对消极情感状态的抑制

学习者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时,难免会受到来自于自身或者外界各种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缺失,焦虑,担心,害怕等,他们抑制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通过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如降低焦虑程度等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移情等。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焦虑是最大的情感障碍。它一方面来自于构建者自身,如天生的竞争性,[12]与老师的关系,[13]对老师教学的期望值过高等。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因素,如各种考试压力,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和文化冲突[14]等。想象则有助于消除焦虑的负面影响。Seville大学对大学生听力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该实验分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15人。研究人员要求两组被试者参加同样的听力测试。研究人员只对实验组考前实施“放松―想像”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

自信心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它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任务、认知方式和学习状态,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的调节,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想象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心。神经语言学研究显示,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往往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人。哈里•埃默森•福斯特博士指出:“在你身上树立一个你自己的影像,你就会向这个影像靠拢。假使你把自己惟妙惟肖的想象成一个失败者,单凭这一点,你就与成功无缘。你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胜利者,这将对你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大脑里一个积极的影像会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Maxwell博士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人们的精神系统不能区别想象的经历和实际的经历。无论什么情况,它都自动地给你的信息做出反应…它对你信以为真或想象为实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也有人认为有意的想象在脑子里能建立新的“记忆”,这些积极的记忆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而情感状态对学习者的语言信息输入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想象也有助于学习者移情(empathy)心理的培养。移情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指的是学习者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人们在社会中能够和平共处,移情起着重要作用。Miller指出:“用我们的想象和直觉,我们能够观察别人的感觉和思想,它在交流行为,尤其是语言涉及到文化学习时特别重要”。[15]

四、结语

想象和情感作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建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加速或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刺激了积极情感的活性,抑制了消极情感的滋生。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M]. Mass: Harvard University,1983.

[2] MCLAUGHLIN B.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7.

[3] KRASN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6.

[5] 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来自首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A].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208-214.

[6] DULAY H.Language two [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4-14.

[7] GIVEN B K.Teaching to the brain’s natural learning systems[M].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2:15.

[8] PERT,C B INTERVIEW.The chemical communicators. In B. Moyers(Ed), Healing and the mind[M].New York: William Morrow,1993:177-193.

[9] STEVICK.Images and option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miversity Press,1986.

[10] DAMASIO A. Descartes’ error:emotion,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M]. NewYork: Avon,1994.

[11] ROGERS, T EMOTION, IMAGERY,et al.A close look at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interaction.In J.Yuille (Ed.)Imaganery, Memory and Cognition[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3.

[12] HAMILTON V.The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of human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1983:77.

[13] BAILEY K M.Competitiveness and anxiety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ooking at and throught the diary studies. In H.W. Seliger and M.H. Long (Ed.) Classroom-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auge acquisition[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3.

[14] RALPH,ELLIS. Questioning consciousness:the interplay of imagery, congnition and emotion in the human brain[M]. Hillsadle, NJ: Lawrence Erbaum Associates,1983.

[15]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261-266.

作者:屈社明 梁文华

英语语言网络构建论文 篇2:

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的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英语语言环境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英语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已经越来越引起各个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满足未来职业岗位与能力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岗位与能力 网络自主学习 实践性语言环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高职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基于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的新理念的涌现,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的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语言环境辅助教学将逐渐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社会需要并且善于自主学习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英语语言环境的构建

1.构建人性化的学习理念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点关注高职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以及所处的心理环境,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以学生个人的内在需求作为教学遵循的主要理念。在现代网络的环境下,学校相对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且功能非常齐全。教师根据学校专业群对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要求,将网络教学资源分类进行整合,集中在学校网站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并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结合学校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上的差别,按照层次进行分级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自主学习模式,并在网上社区等平台进行个性化的英语演练等,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根据学生自身个性化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教学中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的主要策略。

2.构建职业化的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职业性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实践性是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实现的方式。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实践性环境,一方面要能够满足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应未来职业与岗位需求的职场英语的相关学习资源,实现英语教学的形式情景化,内容职场化,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化,行业专业内容英语化,按照学生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的英语培养分可为不同的重点,例如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为例:管理服务类高职学生英语更加注重职业英语的听说练习,经贸的高职学生英语更加注重读和译的练习,信息及工程类高职学生更注重读和写练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与未来职场紧密联系的模拟化的英语实践性语言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构建交互协作化的学习方式

高职英语构建网络自主学习的实践性语言环境,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和机器辅助教学的模式来完成,学生与教师通过机械的传递实现双向的交互传输作用,实施人际电子交互的教学策略。这种交互模式主要分为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环境中构建动态的交互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到英语的基本知识。构建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性语言环境是相互合作的过程,这种协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增加彼此的学习动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主要负责为学生布置协作的基本任务,设计课程项目目标,建立学生之间的协作小组,随时指导学生的学习,一旦出现学生学习目标的偏离及时进行干预,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开展网上合作学习。

4.构建动态化的评价模式

在网络英语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方式,还能够自行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动态的学习评估以获取知识的变化过程为主,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建立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相关的电子档案,教师负责日常的跟踪记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具体情况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等,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后在后续课堂教学的表现等,都要进行各项学习情况的记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网络自主学习的各种进程,促进教学环节的进展,培养学生互相交往的能力。

二、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的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英语语言环境的构建成效

1.职业能力的显著提升

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语言环境不仅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机会,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职场英语的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在加强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有效地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上岗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网络自学学习英语环境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与学习信心

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与资源,使教学的方式多样化,同时增加了英语学习的信息量,应用图文视听结合方式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容的职场化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交际型英语的训练,学生能够改变以往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际的抵触心理以及羞涩心理,加强学生自身交际的自信,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并为不同的职业岗位输送实用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否拥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内在需求,同时还要增强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的高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性英语语言环境的构建,能够为社会的各个岗位提供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不断完善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性语言环境,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红梅.改革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结构 ,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6(2):111-112.

[2]钟润萍 ,孙建强.能力本位教育观下的多层次高职英语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 (9):17-18.

课题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职业岗位与能力的高职英语实践性语言环境的构建研究》

XJK12YYB039

作者:蒋兴君

英语语言网络构建论文 篇3:

构建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摘 要】大学英语网络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网络听力课程的优势,构建了网络课程体系,包括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用三次抽样测试,证明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对照组均有提高,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可行性的途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网络教学;自主听力;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推进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的贯彻落实,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程要求》吸收和采纳了人本主义的哲学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根据建构主义,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建构自己对之理解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意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语义的灌输者。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者”。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绝大多数的院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改革了以往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全班一个内容、一个进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历史;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面授为辅,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个性化、自助式的学习模式。

二、基于网络开设自主听力课程的优势

1.网络听力课程有利于自助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

“网络化外语教学有助于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自主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辅助性学习模式”。从生理上讲,人们的听觉和听觉鉴别能力就存在很大差异,就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言,由于受地域、师资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差异就更大,良莠不齐。按照改革前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课程要求》和学习理念,只有“在机助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根据各自英语程度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决定自己投入的时间、完成的学习量及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有人持异议,其理由是教师不控制课堂,不是给一群学生讲授知识就不能算上课。其不知“不管教师努力做什么,是学习者的参与、学习者的策略和走自己路的能力那才是重要的。差生是那些最依赖教师而很少能跨越障碍的学生。必须鼓励他们在课内外养成独立性”。其实,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通常不得不与群体学生打交道,而不是与个体打交道,所有的课这么做很重要。然而,语言最终不是靠群体学到的,而是靠个体学到的”。

2.网络自主听力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SLA)与第二语言学习(SLL)双重能力的有机结合

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模式(Input Hypothesis Model),语言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习得知识(Acquired Knowledge);另一类是有意识学习的知识(Conscious learned knowledge)。有人把他的理论概括为“双重能力模式( Dual Competence Model)”。他认为,这两种输入而获得的知识永远不能转化,因此遭到了许多其他语言学家的批评。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能“解决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认为,输入比输出更重要。Cook认为,尽管二语学习者在很多方面都走自己的学习进程之路,但是课堂输入广泛地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语言能力是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新视野视听说》课件语料充实、真实、地道、贴近生活,无论从信息量还是从语言质量而言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网络课件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记忆潜能

《视听说》“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视频影像、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它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功能”。有关研究表明:只凭听觉能记忆15%,只凭视觉能记忆25%,听觉视觉并用能记忆65%。同时,声文并茂的立体化教材更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消除学习外语那种厌倦、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另外,从认知图式(Schemata)角度分析,网络听力更符合从下至上(Bottom-up)和从上至下(Top-down)的认知心理学逻辑。“自上而下”图式强调的是语言形式本身,这一图式的缺陷是它过于狭隘。研究表明,话语提供的信息仅是一个重要来源,而其他的信息来自听话者已有的知识。“自上而下”的图式认为,听力理解的起点是听话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语用知识等,而不是语言的本身,他只不过使用听到的声音作为线索,用来重构说话者的意愿。输入大量真实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构建“自上而下”的认知图式。

三、构建网络自主听力课程体系,即四个模式

1.构建网络听力课程领导模式

网络听力课程涉及学校的很多部门,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建立由校领导牵头的常设领导机构。该组织要定期开会,预测和评估网络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和已经存在的问题,把影响网络教学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或降到最低限度。

2.构建网络听力课程管理模式

三年来,我们建立了在集中学习状态下的管理模式:“学生自治+教师导学+领导监督制”三级管理体制。指定班级的班长、学委或科代表负责该班的出勤等管理工作和与辅导老师或与电教老师联系等。教研室指派专人负责某某班,不仅负责学生出勤考绩,还要负责辅导答疑、学生成绩下载登录等,实行班级包干制。教研室主任、外语部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机房检查学生上机情况,还要定期检查教师上交的学生上网成绩记录,作为考核学生和教师的依据。领导监督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学习自由化的现象,所以是十分必要的。

3.构建网络听力课程教学模式

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的教与学在现阶段不可能达到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正如《课程要求》指出的那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计算机普及率不高,在欠发达地区仅占15%左右;二是“在我国大学中也存在学生不能充分正当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问题”。为此,网络自主学习应以“集中学习为主,分散学习为辅”的原则。

集中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学+网络辅导+面授答疑”三结合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构建网络听力课程评价模式

评价体系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网络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平时网络学习成绩占终结性评价的10%;考试成绩占终结性评价的20%,合计为30%。网络听力成绩的学分单独计算,每学期为0.5学分,四学期为2学分,听力成绩不及格、达不到学分要求的学生必须重修,直至修满听力学分。

四、网络自主听力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验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否成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次抽样调查。前两次调查是跟踪性调查。从没改革的学生中抽出4个班作为对照组,从改革的学生中抽出4个班作为实验组,每组约160人,参加读、写、译和听力考试;再从每个班抽出前10号的学生参加口语考试,巧合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5名学生。

在2006年10月28日进行了第三次测试。我们对13个学院三个年级抽出649名学生进行了口语测试。2003级学生都没有参加改革;2004级三个校区学生参加改革,在测试的219人中有70人没参加改革;2005级全部参加改革。三次抽样测试教学效果如下表。

五、小结

大学英语网络听力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提供了三年多来构建的网络教学体系,并且切实地提高了新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而是要创造适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网络听力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开辟了自主、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经和空间,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庄智象.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外语界,2003(6)

[3]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语界,2003(6)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5]Paramskas,1999

[6]Vivian Cook.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陈青松,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外语界,2006(6)

[8]毛明勇.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外语界,2007(2)

[9]高远.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Nunan(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0]王建梅,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外语界,2005(4)

[11]李平,章国英.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自主英语学习.外语界,2006(5)■

作者:高春河

上一篇:汽车车载网络应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