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知识钢琴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而目前的钢琴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校效果,所以,钢琴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关键词:钢琴教学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学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文知识钢琴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文知识钢琴教学论文 篇1:

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前言

当前,钢琴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钢琴教学的“育人 ”功能,但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到对学生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一味地给学生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导致学生钢琴演奏音乐性不强,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钢琴教学中人文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学意义等精神,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钢琴曲中蕴含着的思想内涵,提高钢琴演奏的音乐性和审美性,从而增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应用钢琴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钢琴教学在人文探究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人文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钢琴演奏中,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准确对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进行解读,并应用钢琴把这些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让观众在其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价值。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练习手指力度和速度,没有给学生讲解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虽然说在钢琴的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演奏技能、技巧是演奏钢琴的基础,但掌握了技能与技巧之后,学生需要应用这些技能和技巧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1]。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美育”,既要注重锻炼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又要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在亲身体验、深层解读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演奏出更具审美性的钢琴作品。

通常情况下,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要弹奏出更加优美的旋律,必须要合理把控弹奏速度和表现力度,表现出节奏感。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学生就会单一地专注于技巧表达中,导致演奏带有 “机械性”,学生不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表达欲望,钢琴演奏缺乏表现力,难以感染观众。

(二)缺乏人文探究能力考核机制

在钢琴作品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作曲者生活时代、成长经历中的情感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钢琴作品其实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浓缩,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时代特色与生活特征。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准确、自如地把其中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表现出来,让钢琴演奏更加具有内涵 [2]。但在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在钢琴教学的考核中均未涉及到人文探究能力的考核,过分强调演奏技巧,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钢琴作品的情感解读,导致钢琴演奏太过“干涩”,没有灵魂。

三、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在本质上,音乐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文化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钢琴作品也是如此,作品中既有音乐历史发展的影子,也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缩影。在演奏钢琴时,不但需要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充分领悟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应用演奏技巧把这种内涵自如地表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技巧讲解和训练中融入人文知识,让学生“投身”到文化素养中,探究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演奏出的钢琴更具审美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练习钢琴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3]。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要应用钢琴演奏出具有灵魂的音乐,不但要具有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还要具备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而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实现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丰富学生钢琴演奏的内涵,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实现理想的钢琴教学目标。

四、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纵观我国的钢琴教学史,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都与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单一地强调技巧训练,忽视了钢琴教学中演奏情感的教学。而在国外及部分国内钢琴教学中,教学重点已经逐渐从单一地强调技巧训练转移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文精神 [4]。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够演奏出较难的钢琴曲目上,还体现在准确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传递音乐家情感上。而要培养出探究型的钢琴人才,钢琴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把人文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在给学生讲解某一钢琴作品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作品创作之时的社会背景、作曲家生活状况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提高钢琴演奏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其次,在钢琴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合作的形式分析作曲家的生平、相互探讨钢琴演奏的技巧。例如,在选用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这一钢琴曲的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演奏技巧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贝多芬创作这一钢琴曲的社会背景、贝多芬当时的生活状况等方面入手,自主探究、解读《献给爱丽丝》钢琴乐谱,在解读完成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逐一练习。这样,不但能够实现良好的钢琴练习效果,而且能够增强学生钢琴演奏练习中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钢琴作品的解读和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个钢琴曲后,不但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还应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图书馆等资源,查询相关的钢琴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此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引导学生观看音乐会、参观音乐作品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应用钢琴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优化钢琴课程设置

1、优化钢琴基础课程的设置

音乐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声乐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只有基于文化背景下,音乐才能发挥出其中社会功能,否则音乐只是单一的声响,毫无社会意义可言 [5]。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人类文化为视角,把音乐与文学、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民俗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置出科学、合理的钢琴课程,在提高学生演奏技巧、演奏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社会功能。

2、增设人文课程

钢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钢琴家为学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钢琴文献,在这些钢琴文献中,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思想观念、作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钢琴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实现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把钢琴作品中的内涵准确表达出来,需要了解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而了解作曲家的艺术风格需要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可见,在钢琴教学中增设人文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违悖的趋势,在钢琴的人文课程中,学生既可以清晰掌握钢琴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流派钢琴曲的特点,掌握不同钢琴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又可以在钢琴文献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学会在钢琴演奏中合理融入、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钢琴演奏的情感性。

3、完善钢琴教学中的人文探究能力考核机制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钢琴教学后,教师通常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演奏能力、技巧考核的基础上,增设人文探究能力考核环节,并把此作为学生钢琴水平评价的一个依据,让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积极融入人文素养,弹奏出更具审美性和生命力的钢琴作品。

(三)注重情感教学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演奏情感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充分研究钢琴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能刻意去模仿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而要全情投入,把自己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以实现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增强钢琴演奏中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注释:

[1]杨鸣.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21).

[2]靖敏.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6).

[3]赛欢欢.关于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雪莲,2015(8).

[4]江闽媛.论在钢琴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1).

[5]包慧琴.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神州,2014(25).

作者:谷丽萍

人文知识钢琴教学论文 篇2:

钢琴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而目前的钢琴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校效果,所以,钢琴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钢琴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学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加强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也离不开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是知识、能力的重要来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养成等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建成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良性循环。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因此,钢琴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钢琴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等都与当今的人才培养要求出现偏差,使得学生单纯地认为钢琴的学习仅仅学习的是演奏的技艺,这种观念致使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较好,而在演奏乐曲是总是让听众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这种缺失即是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因此,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钢琴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

第一,要积极探索钢琴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时除了演奏技巧的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对所学习曲目的艺术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能力。

第二,教学方法也要改革与创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而不是演奏技巧的简单重复。其实,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有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谓以思,可谓善喻也”。即是说教学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为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收到束缚。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传统的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把它看作是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功就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但是由于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单一和枯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让那个学生发挥出他的潜力,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兴趣,钢琴学习时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经历、乐曲创作的背景等,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技术和艺术风格,对学生对乐曲的不同感悟和理解也要积极地引导和保护。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模式,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对话里实现知识的传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第五,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当前的艺术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重视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但却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钢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曲目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人文知识,积极帮助和尽到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和学习人文知识。也可以通过文化讲座、历史讲坛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教学形式多样化。传统的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分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练习,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钢琴教学的需要。因此钢琴课堂教学要建立一种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演奏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程度、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只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种不足制约着钢琴教育的发展,当然这也为钢琴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钢琴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审视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现状[J].艺术教育,2012(03).

[2]曹泓.高校钢琴教育方法改革分析探讨[J].艺海,2012(08).

[3]黎庶尧.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1(04).

[4]李倩.浅谈钢琴教育的改革措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6).

[5]郝菲菲.对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育改革的几点拙见[J].文化学刊,2009(03).

作者:徐静竹

人文知识钢琴教学论文 篇3:

跳跃的黑白键

摘 要:儿童钢琴教学对于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激发他们的理解力、领悟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提出了儿童钢琴教学要从乐感、节奏感、旋律、听觉、记忆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乐感;节奏感;旋律

0 引言

儿童学习钢琴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家长把它作为一种智力开发或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钢琴使得儿童对音乐产生共鸣,同时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学习钢琴还可以发展儿童的协调性,引发他们的理解力、领悟力等。学习钢琴过程不仅是活动手指,通过对作品的认识,还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特点、风土人情,学习到一些人文知识,无形中提高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

儿童钢琴教学不同于青少年更不同于成人,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更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而且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及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强调”,抹杀了孩子探索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少儿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无法表达乐曲的律动美,无法用心去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对于儿童钢琴教学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儿童的兴趣,弹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在故事中、游戏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儿童爱上钢琴才是明智之举。

1 儿童钢琴教学的内容

1.1 乐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少儿音乐感的培养。所谓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

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同时仍要启发孩子主动表现音乐。如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旋律的起伏、静止、涌动等,用肢体的运动或舞蹈来感知音乐旋律的流动。而后通过通觉联想,把“听觉”的旋律线条转换为“视觉”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心中的“音乐图谱”同时还可以让儿童把“音乐图谱”涂上与音乐情感相对应的颜色,如高潮上升的旋律线条用红色涂;平稳、恬静、安详的音乐线条用绿色涂等。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又有非标题音乐。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像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每首乐曲都有明确的标题和诠释乐曲的图片,教师运用图片、标题、倾听音乐来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儿童发挥想象,用音乐绘出绝美的“画面”。如四手联弹《黄昏的歌》这首乐曲的音乐画面感就非常强烈,像一幅用音乐勾勒出的油画,反反复复缓慢弹奏的两个音程,模仿着老牛悠闲的叫声,教师弹奏的旋律、和声、模仿了远处教堂传来的唱诗班悠远的歌声。通过这首乐曲的学习儿童可以感受到这样一幅画面:太阳余晖照耀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头归家的牛缓缓地走着,时不时发出“哞哞哞”的叫声,农夫在牛身后慢慢地走着,烟斗中冒着淡淡的烟雾……不远处飘来了唱诗班悠扬的歌声,“绘成”了一首《黄昏的歌》。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的感受和反应,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就会让少儿接近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把已学过的标题音乐的情感“移情”过来,或适当根据乐段的情感加一些想象中的小标题,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音乐后天的培养和提高,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内涵,让他们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尽可能地弹奏出旋律的强弱变化、进行的动力、感情紧张与松弛的变化。教师可以尽量范奏,让学生先大致地感受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用同一乐谱用不同方法弹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多鼓励学生听赏中外名曲、音乐会等,学生的乐感就一定会提高。

1.2 节奏感的培养

学习开始时就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节奏感情况,对节奏不佳的学生,就要借助节拍器,从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节奏入手,反复练习巩固基本节奏。建立节拍感、等速感。同时还要建立“节奏律动感”。在律动中练习节奏,可以大大挖掘出儿童对节奏的敏感度。如非洲人的节奏感非常好,多复杂的节奏,只要扭动起来身体,很快就可找到复杂的节奏。这是因为人类在运动中与生俱来就有节奏感,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挖掘,所以我们在训练儿童节奏时,用身体的摆动来打拍子进行节奏训练比死打拍子硬练习要好得多,如果再加一些故事情节进行节奏训练就更有趣了。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学得开心,容易接受,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它们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风格。用什么速度去演奏一首乐曲,既要尊重乐曲本身的要求,也要根据乐曲的风格来确定一个合适的速度。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1.3 旋律的培养

要表现好旋律,首先要理解旋律,只有反复多练、多听,才能体验到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句子的结构,以及理想中的音色、表现的内涵等。为了让旋律表现得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教师要强调学生边弹边有感情的演唱,同时,还可以辅助以画音乐线条流动图谱、应用音乐色彩教学,讲故事及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去吸引儿童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总之要放飞孩子的想象,在流动的旋律中培养听觉联想,让孩子用心去表现曲子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无形中孩子的旋律就会透着丰富的表现力。

1.4 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弹奏音乐作品时对听力的要求主要强调的是对声音、音色的追求,以及曲调感、节奏感的多声部音乐感。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钢琴作品大多数是多声部的,声音这个要素必然体现在每个声部中。有的学生弹奏时对旋律声部比较强调,而把其他声部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其效果就会过于单薄,缺乏丰富的表现力;有的学生不注意控制伴奏声部,弹得太重太响,那样的效果一定也很差。因此,通过“听”发现问题,恰当地摆好各声部的位置,有意识地对各个声部做好安排,这是音乐表达力的重要环节。

1.5 记忆力的培养

音乐记忆力是一个包括听觉、视觉、动作、逻辑思维活动等各种动作的协调综合,它和各种能力一样,可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培养。钢琴对培养记忆力有很大的好处,有些学生学习钢琴时太侧重于动作记忆,要在听觉上、头脑中、手指上全方位地熟悉音乐语言,直到脑海中能想象出这些音符如何在钢琴键盘上流动,才能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地表达,给人以美的感受。演奏时,要进入角色,让音乐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一项技艺是不要付出努力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成功。

2 儿童钢琴教学的策略研究

2.1 明确儿童钢琴教学的方向

在重视少儿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少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幻想是儿童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儿童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他们架起幻想的天梯。如果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学琴而学琴。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教师让他反复地练习,家长也不管其是否有兴趣,一味逼他练,于是他便会由喜欢到不喜欢再到厌烦乃至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

2.2 家长、老师相互配合,引导学生产生乐学好进之心

应重视对儿童感官协调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聪明,无非就是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力强。这些能力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同时产生反应,互相配合、协调运动才能迅速提高。而学习钢琴,除了身体的肌筋运动外,必须把感官的各个系统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协调起来。在学琴初期,教师应该给家长灌输正确的学琴观念。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是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构成。在儿童漫长的学琴道路上,家长的正确观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家长通常有以下几种典型表现:第一,家长代替太多,理应由孩子自己努力去做的事却由家长代劳了;第二,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第三,采取完全不过问的方式。在学琴初期,家长都是满怀好奇与神秘,但这种兴奋瞬息即逝,伴之而来的是艰苦和漫长的陪学、陪练。这个过程让很多家长焦急、苦恼,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给家长树立几个正确的观念:第一,学习钢琴是长期的行为,贵在坚持;第二,学习钢琴,家长不只是投入金钱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投入精力和时间;第三,学习钢琴,家长应担负起提示、启发、协助的工作。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主要落实在孩子上课以外全部练习的辅导中。学龄前的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学,就像刚刚学走路时一样,需要父母的帮助。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性,从孩子学琴起,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孩子一起学。当年龄幼小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钢琴时,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开始练琴前先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置,为孩子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使孩子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幼儿学琴出于智力和能力上的原因,家长可以帮着记一记教师上课的要求,尽早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

3 结语

儿童钢琴教育要有前瞻性,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教导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而不是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 张成明.儿童钢琴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作者:徐海媛

上一篇:会议营销主持稿(精选2篇)下一篇:文化自信(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