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提要: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篇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探讨

摘 要:在现阶段的工业园区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做好循环经济管理标准的明确和优化工作,有效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和发展,进而采用更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手段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为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该文重点分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和相对应的建设策略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管理标准 建设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Standard of Circular Economy in Industrial Parks

LU Yu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25,China)

在工業园区循环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要确立相对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应有的优化效能,且高度集成,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的效果。同时,要构建产业共生链网,这样可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效果,更有效优化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能源、原材料等,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引,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和相对应的技术、设施、设备等,推动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持续发展,以便更充分地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相对应的产业政策和建设规划。

1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落实策略

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标准方面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具体来说,第一,策划主要指的是根据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针,对于园区内部所涉及的循环经济因素进行充分分析,有效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制订出与之相对应的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方案。第二,落实具体的实施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确立循环经济的标准,以园区生产率和资源生产力优化目标作为基本要求和起点,为其匹配相对应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财力、政策支持等内容,并且充分遵循园区的具体循环经济标准,贯彻落实相关内容。第三,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标准化绩效评估方法,对于相对应的循环经济方针、目标、指标等进行充分的测评,以此对于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和分析。第四,有效做好检查和判断工作,并且明确相关问题,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改进方面切实强化,充分结合具体的检查结果,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管控,以便更有效地实现循环经济标准工作模式的改进和优化,以此推动工业园区本身实现新陈代谢和持续优化。具体来说,相对应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

1.1策划类标准

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过程中,针对策划环节而言,要着重关注循环经济的相关因素,在新企业的准入和适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等方面,要进行相对应的识别和判断,以循环经济因素的识别和判断为基准,进一步有效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和目标,有效推进相对应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策划效果,符合策划标准。

第一,要着重针对循环经济的各类因素进行相应识别。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要以园区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基础,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循环经济绩效因素,结合相对应的因素内容,进一步体现出应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等内容。要明确相关标准对循环经济的影响程度,明确对循环经济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

第二,要充分明确新企业的准入标准。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新企业进行准入研究和选择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要求和标准。在新企业的准入标准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特别是在产品的节能低碳设计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标准,提升准入门槛,要进一步有效做好绿色招商工作,使新企业的入园区关口得到严格的把好,切实有效推行严格细致的环保一票否决制,进而从源头针对高耗能高危险,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有效杜绝,避免其进入到园区内部。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要贯彻落实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相关要求,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市场运行机制,在技术准备,设备优化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生态环境实施效果,有效做好严格的检测,尽可能引进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品牌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入园,以此呈现出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

第三,在法律法规方面需要进行充分明确。要以此为基准进行有效规划,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要明确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各类要求等,制定出更系统完善的内部绩效准则。

第四,在目标指标方案方面要确保循环经济方针实现具体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明确具體内容,围绕着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资源利用等相关情况,使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得到充分的明确,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切实落实,以此体现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充分确保循环经济目标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量化,以此体现出资源产出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的内容。在相关指标标准方面体现出应有的明确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结合相关园区的具体需求,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地方标准,进而为相关循环经济管理标准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支撑。

1.2实施类的标准

在推动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管理标准来说,着重做好实施类的标准并且落实下去,这是十分关键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推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类标准的落实过程中,要以园区的统一领导为基础,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管理系统,同时也要明确具体的绩效指标和相关措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标准得到有效确立,并且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效和综合绩效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施类标准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建设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科学规划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使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厂房、资金等内容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施工建设。在针对园区进行选址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周围地区产业结构等相关方面的因素,进一步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环境影响以及评估效果。同时园区方面也要着重针对产业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布局,充分做好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划以及建设工作,有效利用土地规划形式,进一步做好产业布局和项目筛选的优化和完善工作。在企业入园之前,要科学合理地做好选址的规划,确保各项规划建设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有效规避重复建设或者环境污染防范等相关问题,同时要在科学规划统筹优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推行设施设备的共享,构造相对应的水循环系统,以及废物回收处理系统和交通物流系统,等等,使资源能源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同时对于各类垃圾等进行资源化处理,构建更为系统完善的产业链,对于园区内部和废弃物的各项指征等进行充分分析,在支柱产业方面要做好上下游的配套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引入资源可再生企业和相关设施设备,确保企业的废弃物能够转化成为其他企业应用的原材料,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搭建循环产业链,使废弃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减少,进一步提高物质代谢效率。同时,要采用更科学可行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和其他的企业进行充分合作,进一步通过废弃物和副产品生产出全新的产品,进而确保自身的产业链能够得到有效延长,为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进而有效体现出应有的循环管理标准的实施效果[3-4]。

1.3检查类标准的有效落实

在针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针对检查类的标准要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严格细致的检查和经济效益评估体系,进一步评估和审核相对应的检查结果。在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合规性评价和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等相关内容,首先在合规性评价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标准,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应对,处理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检查要求,做好合规性的承诺和分析工作,同时要着重针对园区的循环经济方针以及相关目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分析判断,及时有效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预防管控。同时要充分做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和发展工作是,使对应的标准在检查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切实的执行。与此同时,也要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相关循环经济管理机构要充分结合该园区的循环经济因素、目标和指标等内容,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标准,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数据来源提交方式等方面不断的规范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指标核算和评价方法,及时发布相对应的评价结果,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检查效果。要确保相关工业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和评价结果,制定出更系统完善的检查标准,进而确保资源,能源等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1.4在改进类标准方面要有效执行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管理标准的落实和完善,特别是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判断,然后进行切实的改进,这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在具体的改进标准落实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循环经济的策划实施和检查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有效提出全新的循环经济改进和优化体系以及思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呈现出循环经济的管理效能,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必要的支撑。在改进的过程中,要着重针对管理机构和相关层次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形成更全面系统的机构层次和园区资产运营机构,以此为基准,在政府安排的制度框架下进行自主的经营和管理。同时要充分体现出产业基础设施的管控效果,在多元管理体制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要有效建立,在多元管理方面,进一步体现出应有的效能,向多元管理主体进行转变,由政府中介机构,金融部门和战略投资者共同经营和管理,以此更加显著的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在差别化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要有效推行,使评价机制更为系统完善,同时在园区管辖范围之内也要更有效的推行经济事务,统筹管理,履行统一管理职能,进而在更大程度上简化和优化企业进园的办理手续和流程[5-6]。

2结语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充分看出,在当前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要求。在策划、实施类、检查类和改进类方面需要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标准和具体要求,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相关标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管理效能,进而为推动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馨仪.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 于斌,柳祥鹏,黄雯.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循环经济模式[J].化工管理,2020(36):61-62.

[3] 印毅.探究循环经济视角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J].时代金融,2020(18):52-53.

[4] 陆素洁.工业园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问题与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7):31-32.

[5] 戴媛媛. 韶山高新区循环化改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6] 刘永丽.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J].财会学习,2021(18):103-104.

[7] 高瑞忠.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作者简介:卢玉(1981—),女,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1-5042-2276

作者:卢玉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篇2:

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甘肃;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循环经济不同于线性经济“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废物排放”的单通道模式,要求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甘肃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建立起以石油化工、矿产开发、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农副加工等为主体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两高一资”特征明显的工业结构制约着甘肃工业的发展步伐。循环经济理念的出现与不断创新,以及相关循环技术的发展,使得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成了甘肃省缓解资源约束、确保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省份之一,尤其是随着2009年12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启了甘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阶段。

工业园区是由一些工业企业组成的集合体,以其独特的聚集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地域优势以及示范效应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把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对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组建新型合作关系、改进经济发展质态、产业生态化转型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自从201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率先在甘肃省选择部分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以来,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更成为了甘肃循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甘肃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是甘肃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自1988年创办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开始,甘肃的工业园区历经创建起步、放手发展、清理整顿到现在的规划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促进甘肃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35个,另有一批市级和县级开发区。

甘肃省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目前产业重点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机械、医药等领域。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35个园区共实现生产总值553.2亿元,同比增长17.4%,占甘肃省同期生产总值的28.6%;工业增加值274.1亿元,同比增长23.7%,占甘肃省同期工业增加值的2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58.7亿元,同比增长28.4%,占甘肃省同期水平的31.9%。

二、甘肃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甘肃省作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和多个地级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并陆续落实,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且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第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0年底,甘肃省35个工业园区实际建成区面积26098公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4.6亿元,累计人驻企业6237家,实现地区总产值739亿元,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实现工业总产值2083.2亿元。

第二,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甘肃省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73.9万元/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2万元/亩,实现工业增加值26.26万元/亩。

第三,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工业园区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逐步显现。例如,酒泉工业园区是全国最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陇西经济开发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医药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产业基地。

第四,发展后劲和潜力逐步增加。甘肃省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水、污水处理、供热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积极营造出的投资软环境、初步建成:的投资服务体系都对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园区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甘肃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运行机制和模式不健全。工业园区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微观层次上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且企业内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不畅通,导致产业层面机制运行不合理。

其次,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多年来甘肃省资源性产业发展的方式是以总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低下、方式落后,随着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给、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作用将进一步加剧,给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挑战。

再次,产业结构单一、关联度低。“十一五”末,甘肃省重工业占总经济比重由“十五”末期的81.23%提高到了85.9%,上升4.67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特征。同时甘肃省传统产业、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偏大,高附加值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偏小,工业园区内部及园区之间产业关联度低、产业互动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肃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三、甘肃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证分析

甘肃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一、二、三次产业及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其中构造合理的产业链条、完善废弃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加强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

(一)冶金新材料工业园区——嘉峪关工业园区

嘉峪关工业园区目前主要依托“酒钢”公司发展配套产业,运用循环经济理论设计如图1所示的循环产业链,整个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以酒钢生产线为中心,将选矿过程中产生的铁尾矿进一步提炼铁精矿,剩余部分生产可控缓施肥以及土壤改良剂等。炼钢环节中产生的高炉渣和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可联合起来用于生产干法水泥,而不锈钢尘泥则可以生产筑路材料。

(二)特色中医药工业园区——陇西经济开发区

陇西经济开发区目前依托陇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以中药材种植、饮片初加工和制剂精加工为主的药材产业。园区的物质循环如图2所示:原药初步提取后产生的药渣进行再循环利用,萃取出多糖等有效成分。剩余药渣与其他生产废弃物共同发酵生成沼气、有机肥料、兽药和禽畜饲料,给园区用电、用气提供新能源。生产中药制剂的废水进行再生水回收循环使用,其他水溶液为有机肥料的生产提供溶液,实现园区内物质循环、水循环以及能量循环。

(三)民族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临夏经济开发区

临夏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浓郁的穆斯林风情,造就了以清真食品加工和民族特需用品为主的产业结构,秉承循环经济的原理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产业链条:将食品加工时产生的屠宰副产物骨、血、毛等进行精深加工处理,其中,动物脏器可进一步生产方便食品、培植干细胞生长因子、肠衣制品、黄连羊肝制剂、胰蛋白、肝素钠等生物制品;牛、羊毛皮可用来生产毛毯、藏毯、仿古毯、高档服饰等民族特需用品;秸秆等废弃物可用于生产中密度纤维板,而且中医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物废渣可以进行再生产,变成颗粒饲料和生物有机肥。

(四)新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园区——酒泉工业园区

酒泉工业园区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能基地为核心,以风电、光电、调峰热电、智能电网为主要辐射节点,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园区的循环链如图4所示:风电设备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铁屑、废塑料等进入废旧资源处理中心之后,废铁屑经冶炼再生,重新输入制造产业链,而废塑料经造粒重新生产节水材料。硅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和冶炼废渣作为原材料输入建材区,生产建材材料。酒泉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及脱硫石膏可生产水泥、加气砼、墙材等。

四、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意义

通过对嘉峪关、陇西、临夏、酒泉工业园区的循环化分析,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为源头,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化;以工业产品为核心,通过物质闭路循环,加强产业链连接;以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的利用为最终目的,充分提高整个工业园区的物质和能源利用率;同时加强农业与工业之间的耦合度,通过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工业园区的循环化和生态化转向,促进甘肃省资源能源的进一步增值。

该模式开拓了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园区内产业、资源、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最优化,并将工业园区的发展置身于区域发展中,不仅考虑工业园区的内部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还考虑工业园区与外部的能流、物流的交换。

嘉峪关、白银、金昌、平凉、庆阳等工业园区部分属于矿产资源型工业园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采矿以及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及废渣迫切需要用循环经济理念解决,而且经过长期的开采,各种资源问题已逐渐凸显,该循环模式不但可拓展发展空间还可引导顺利转型,避免步上矿竭城衰的老路。

酒泉、陇西、张掖、天水等工业园区一般为工业一农业互动型的园区,这类园区的发展与农业密切相关。通过该循环模式的运用,使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形成资源一农业一工业三方耦合的发展模式,既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又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甘南、临夏等工业园区则属于民族特色型园区,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主要集中于发展自给自足的民族产业,通过该模式的大力推广,可将民族产业与服务业联合发展,对外拓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五、促进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循环经济所涉及的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整个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模式不是由市场自发推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在共同的价值目标引导下,由政府通过法律政策主动推进的模式,因此除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形势,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外,还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甘肃循环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政策保障

形成以政府为中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重大决策外聘专家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发展工业园区中的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引进和建设等重大问题。并在根据国家和甘肃省的产业政策,设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研究包装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快制定以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为导向的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积极利用兰洽会、西洽会等多种招商平台,通过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集中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引资模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指导园区循环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二)加大人才技术支撑

结合甘肃实际,引进、培育一批园区急需的重点领域高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复合型人才,推动工业园区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强园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区域内现有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公共科技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孵化器功能,吸引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三)积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园区供水、供电、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并且根据需要统筹建设生活配套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稳步推进商务办公、会展场馆、学校、医疗机构、文体康乐场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筑巢引凤”。

(四)公共参与和交流体系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公共教育,促使公众逐渐形成符合循环经济思想的文明生活方式。出台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对在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宣传甘肃省目前的资源形势,使公众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树立与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氛围,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循环型社会。

六、结语

甘肃省工业园区通过建立循环化过程,可将园区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及能力建设与生态建设纵向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园区企业之间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使得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90603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46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鑫(1988—)。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王博(1978—)。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

责编:董积生;校对:一丁

作者: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论文 篇3:

广西贺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从循环经济理念和贺州市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指出在立足于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市情上,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建立适合贺州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贺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贺州;因素

0 前言

随着工业化推进,资源和环境质量成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并打破了资源环境无价的传统观念。自2000年开始,我国也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并颁布了一系列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内的法律法规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广西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唯有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才能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快速发展,解决资源与发展、环境保护与破坏之间的矛盾。

1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

1.1 政策基础保障良好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成立了以副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抓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把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列为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此外,贺州市决心建成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理念已写进全市各级各项规划中,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努力建成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1.2 积极筹集资金,致力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贺州市各工业园区积极争取自治区、市、县(区)财政给予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支持。以旺高工业园区为例,到2009年底,已完成开发面积3.85平方公里,并完成“六通一平”(即通电、通水、通路、通排污、通网、通讯、平整土地)建设,建成了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11万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供水量2万t/d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1.25亿元。

1.3 园区初成规模,易于延长产业链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注重规划布局,点面结合,呈组团式发展,功能定位突出。贺州市华润核心产业基地、信都工业园、西湾(平桂)工业区、旺高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已初成规模,园区内企业集中,易于企业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也易于延长产业链,从而为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

2.1 物流业发展滞后,项目用地制约

虽然贺州实施了两轮六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但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无系统管理的大型物流中心,道路运输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这些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另外,由于贺州市长期以农业为主,能直接用于工业建设的土地储备少,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偏紧。随着贺州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量势必逐年递增。项目用地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2 产业规模小,投资融资难

贺州市生产总值较低,工业经济总量小,与发达地市和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全市17107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52家,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2%。另外,贺州是新设立的地级市,由于金融体制上的问题,融资渠道不顺,入驻贺州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导致资金链脱节,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多元资金投入建设工业园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制约工业园区大规模建设,也制约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2.3 资源环境制约,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贺州多年来以资源开发型经济结构为主,产业中的小制造、小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粗放开发资源特征明显,浪费资源的情况比较严重,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如林地流转困难,石材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贺州市决心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但保障循环经济正常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出台,政策不够配套,法规、标准滞后。

2.4 人才欠缺,技术落后,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较差

贺州市人才储备不足,管理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导致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得不到突破。贺州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城市,工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环境负荷重,经济效益低。很多园区只是工业企业形式上的聚集,企业间没有构建产业链,可以构建产业链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障碍没有实现产业链的循环,园区内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资源和能源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机制,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

3 展望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基于贺州属于资源利用型大市这一实际情况,市委在《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贺发[2010] 26号)中明确提出,“必须立足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市情,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打造生态、环保、绿色的循环经济品牌,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設同步推进,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另外,贺州还必须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建立适合贺州市实际的循环经济环境价格体系,并通过环境价格的杠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建立贺州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贺州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赵艳红(1980-),女,本科学历,广西贺州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助理,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作者:赵艳红

上一篇:年度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检验员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