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精选8篇)
进入2010年以来,我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全镇企业1—5月份进出口总值为8450.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8%;其中出口总值5352万美元,同比增长26%;进口总值3098.4万美元,同比增长60.6%。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长缓慢。虽然全镇工业企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同比增速均较缓慢。
(二)项目进展不甚理想。一是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导致企业加快工业投入的信心不足,对上项目、赶进度持观望态度。二是高新技术等化工产业受政策性限制,准入门槛较高,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办理难度较大,项目上马面临诸多困难。三是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投入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搞好对策指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调度,保持工业经济高幅增长,圆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对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的监测,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机制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销率。
二、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发展契机,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
项目,壮大企业规模,膨胀经济总量。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特派员作用,靠上指导服务,强化调度,加快推进,促其尽快投产见效。
三、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推进财政性担保公司成立进程,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争取股份制银行到我区设立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深入开展银政企合作活动,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深化银企合作,促进银企互信。
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及创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结构调整。重点抓好全区技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借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全省机械工业103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31.93亿元,同比增长29.58%;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7.38亿元,同比增长31.46%;实现利税合计1128.24亿元,同比增长35.90%,其中实现利润776.30亿元,同比增长40.29%;完成外贸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
我省机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三项主要指标均列江苏之后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
1.2 运行概况
(1)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是机械工业产销增长高于全省工业增幅(23.98%)5.6个百分点。二是机械工业所属各分行业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完成608.26亿元,同比增长59.30%;汽车行业完成2697.54亿元,增长42.06%;机床工具行业完成370.38亿元,增长36.38%;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1208.07亿元,增长33.22%;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完成1189.78亿元,增长25.79%;食品及包装机械完成17.12亿元,增长24.26%;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353.32亿元,增长23.48%;电工电器行业完成2125.92亿元,增长20.58%;仪器仪表行业完成265.76亿元,增长19.56%;农业机械行业完成814.36亿元,增长14.32%;其他机械完成1781.41亿元,增长25.41%。三是在册统计的77种主要产品中,有67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占87.01%。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逐月提高。今年以来,行业产销率在去年较高的基础上稳步提高,1至2月为97.23%,一季度为97.62%,上半年为97.84%,1~7月上升至98.17%,1~8月达到98.21%,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
(2)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是效益指标增长高于产销。1~8月行业实现利润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长10.7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下降。前8个月,企业亏损面5.83%,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92亿元,同比减亏22.65%。三是分行业看,除了食品及包装机械实现利润减少20.33%外,其余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利润51.18亿元,同比增长94.51%;汽车行业实现197.96亿元,增长69.48%;仪器仪表行业实现19.99亿元,增长45.10%;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84.47亿元,增长42.15%;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实现21.41亿元,增长38.02%;机床工具行业实现23.74亿元,增长35.61%;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实现80.33亿元,增长32.71%;电工电器行业实现132.75亿元,增长17.69%;农机行业实现44.21亿元,增长15.18%;其他机械实现115.77亿元,增长29.99%。四是相对指标好转。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相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结构调整成效显现。1~8月,我省机械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6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84%,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22.2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增速(37.73%)14.11个百分点,新产品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今年前8个月,全省机械工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94亿元,同比增长48.13%,实现利润210.88亿元,同比增长71.93%,分别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18.55和37.64个百分点。产销和效益向重点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4)外贸出口好于预期,出口增长高于国内销售。鉴于当时的外贸形势,今年年初我们曾预计,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全年的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实际水平。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延续了去年的颓势,依然走低,但自二季度开始呈现逐步加速趋势,到8月底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出口绝对数超过2008年同期(101.38亿美元),出口增长高出销售收入增长9.9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对机械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前8个月,我省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32%,成为机械工业中增长最慢的行业。已较2月份23.60%的增速回落9.28个百分点,比全省机械工业平均增速低15.26个百分点。1~8月,全国农机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2.72%,比我省农机快8.4个百分点,我省农机已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目前,虽然还不至于动摇我省农机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头兵地位,但我省的市场占有率已有明显下降。
(2)行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前8个月,全行业应收账款达1226.8亿元,同比增长33.79%,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21个百分点,资金风险加大。
1.4 全年行业运行分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机械工业以每月1个多百分点的步幅稳步回升,到年末达到了增长22.68%的最高值。今年以来,行业增速加快,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累计增长,在3月份达到40.26%和59.04%的峰值后,开始出现小幅平稳回落,到8月底累计增幅已回落至29.58%和40.29%,预计随着去年的基数逐步抬高,今后几个月这种小幅平稳回落的趋势还将延续。但总的看,今年机械工业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要明显的好于上年,经济运行发生剧烈下降的几率不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8%,中国经济增长为10.5%。近年来业界比较看重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9月份达到53.8%,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第2个月回升,创下近四个月的最高值。因此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全年下来,行业增长仍会保持在相对高度。这主要得益于:第一,国家适度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改变,企业外部环境仍然相对适宜;第二,四万亿的投资拉动继续发力,对机械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市场需求;第三,对外贸易开始回暖,机电产品出口有望继续回升;第四,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导向下,机械装备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全省机械工业生产销售可保持在25%左右,效益指标保持在30%,出口增长上升到35%以上。
2 2011年行业走势初步分析
明年是我们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目前,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仍处于修订审议的过程中,具体内容尚未正式公布,中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相应的政策定位也未明确,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下一步走势也不明朗,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风险还有待化解。
2.1 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形势将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进程的曲折性,我们曾预计2010年我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局面会有一定改善,但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2008年的实际水平。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外贸出口情况明显要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1~8月全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完成1650.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43%,其中8月当月出口增长42.29%。我省机械也完成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特别是我国机械工业的传统贸易伙伴,同时又是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恢复较好。前8个月,我国机械对美国出口25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4%,较年初10.32%的增幅回升24.6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288.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2%,较年初21.06%的增幅高16.7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14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6%,较年初22.09%的增幅回升10.07个百分点。
通过对前8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走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出口总额已超出危机前2008年的同期水平,外贸出口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负转正。第二,国际贸易秩序恢复程度超出预期。机械工业出口不仅增长较快而且较为均衡,1~8月全行业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35.62%,对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5.27%。我国机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分别为45%和55%,与2008年大致相当。从出口产品的分类情况看,前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基本格局也没有大的改变。第三,与行业运行前高后低的状态不同,外贸出口增长则是前低后高,这说明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的恢复性增长是可持续的,未来的外贸出口走势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出现震荡,但不会倒退。中长期看,行业面临的对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增加,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会改变,机械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步伐将继续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会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会在今年增长4.8%的基础上保持4.2%的增速,并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与今年相比,尽管明年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制约国际贸易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困扰,经济下行的风险也会上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但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发展环境仍将继续改善,国家关于稳定外需的相关政策措施会得到更好的落实,也不会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放任人民币汇率失控,“自废武功”,坐失国际竞争力。另外在国内市场供需矛盾相对紧张的挤压下,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11年全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将会与国内运行保持同步,甚至更好。
2.2 国内经济环境稳步向好
(1)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头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正处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机械工业会得到更大的重视,被赋予更高的产业地位,同时也有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经过前11个五年计划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今后无论从市场需求的升级考虑,还是从行业自身持续成长的前途考虑,行业发展都必须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由量向质的飞跃。“十二五”正是完成这一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
(2)未来宏观政策取向有利于机械工业地位的提升。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稿)》的相关报告后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会议表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过程和多领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宏观政策框架。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具有高耗能、高污染倾向的重化工业的过度扩张明显要受到抑制,附加值过低的一般加工业也不会得到鼓励。而机械工业与他们相比,总体上具有单位产出能耗较少、污染排放较低、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明显优势。更为关键的是,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将决定我们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并会得到政策上的鼓励。
(3)明年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预测,在今年增长10.5%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经济将增长9.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进程中,要完成两个阶段性任务。一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二是启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2008年4季度以来推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到今年底已接近尾声。明年无论是经济运行由“外部刺激型”转为“内生驱动型”实现自主性增长,还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需要有大量民间资金的跟进,今年5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就是再为民间投资“清障”。但民间资金注入的重要前提是,国民经济必须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以提升回报预期。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国民经济增长保持9.5%的速度是可以期待的,这即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空间,也稳定了对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优化了投资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氛围。
(4)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应增长,仍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明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出,国家、地方及各部门都将有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形成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尽管投资强度要低于四万亿,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增长不会低于20%。从投资结构看,明年会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区域发展。早在2009年开始至今,国家已批准了13个区域发展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包括北部湾、珠三角、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等区域。其次是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的包括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再是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包括浦东、武汉、长株潭、成都、重庆以及深圳等。新的区域发展规划的付诸实施,将重构国家经济版图,形成由东部和中西部产业梯次转移,相互协调、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产业升级。根据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在制定本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自身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指导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前一轮四万亿投资不同的是,无论产业升级或转移,还是新的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是在机械设备上的投入。这必将成为机械工业未来市场拓展和自身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的驱动力。
(5)我国机械工业已具有较强实力,有能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良好的装备服务。21世纪的头10年,是我国机械工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汽车、发电设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14419.8亿元,扩增到2009年的107484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9.2%大幅提升到2009年的19.3%,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7.8%。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增速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2006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已由上世纪末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行业资本结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非国有资本成分大大提高;产品结构中,新产品产值增幅基本保持高于产销增长的幅度,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资本结构方面,固定资产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明显提高,全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整体看,我国机械工业已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参与“十二五”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装备服务的竞争过程中将占有较大的份量。我省是国内第二大机械工业产业基地,在国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强,因而在“十二五”中应有更大的市场作为。
2.3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中央已经明确,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此,“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速初步确定为7%,确保2020年人均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明显要低于“十一五”7.5%的规划目标。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会有一定出入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为了取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不会刻意追求增长速度,甚至会有意控制过快增长以保持适度,为转方式、调结构争取基本空间创造必要条件。这对于长时期以来处于高速增长宏观背景下的我省机械企业来说,在短时间内是否能够适应。
(2)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资源枯竭等问题将备受关注。明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源矛盾更加突出。从国内情况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工作重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在必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已经有所行动,尽管目前尚未采用加息手段,但已提高了部分商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明年这一趋势仍会强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另外,资源税征收试点工作今年已经启动,明年将会在更大范围内铺开。总体看,相对于今年,2011年机械工业各项投入要素价格将面临全面的刚性上升。适时消化、有效转移成本上涨因素,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3)近来,机械产品进口增速居高不下,如何应对进口冲击,稳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行业面前。据了解,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确定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所需装备也都指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因此,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由产业中低端向高端的升级,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行业状况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产销增长回落还较为明显,在经济运行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总体上的回升还算稳定,利润也逐渐开始增长,企业的订单有所增加。虽然企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等成本具有上升的趋势,且目前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但如今这些因素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在逐渐减小。
此外,在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新的增长点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成长期。近期产销及效益的走势也有逐步得到改善的苗头,产销增长下滑逐步趋稳,利润保持正增长,出口增长有所恢复,顺差逐月增加。
一、当前我国机械工业的经济运行
(一)运行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保持着稳步的增长,且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的工业整体增长速度。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在某个时间段有连续的小幅下降,但年底有一定的回升,基本达到了13%,比全国的工业要高出3个百分点,保持着较为稳定且较快的发展速度。且在近两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国际竞争力在持续的上升。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的相关投入资金在保持稳定的增长,投资需要对企业的增长速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且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各个行业的经济运行特点
在机械工业中,很多行业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其中,农业机械行业大约完成933.5亿元,同比增长13%;汽车行业大约完成6548亿元,同比增长12.1%;机床工具行业大约完成2112.7亿元,同比增长19.05%;电工电器行业大约完成6441亿元,同比增长11%;工程机械行业大约完成1139亿元,同比增长0.17%;食品及包装行业大约完成78.6亿元,同比增长28.1%;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大约完成2768亿元,同比增长12.2%;机械基础件行业大约完成5116.3亿元,同比增长15%;内燃机行业大约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12%;铁路运输制造业大约完成699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他机械大约1564.4亿元,同比增长10.6%。
二、当前机械工业的行业状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局面,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局势和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一)我国国内的宏观环境总体较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全面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使创业创新等支持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形成了更加公平、公正、轻松的竞争环境,使企业在市场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机械工业具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我国的机械工业具有了很多其他行业不具备的优势,产品的类型已经很齐全,具有很大的制造能力和空间,性价比优势也逐渐的增强。我国政府也在启动一些新的项目,以加强经济带的建设,这就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
(三)国际形势的改变
从国际上来看,从金融危机结束后,世界经济处于调整期,近年来的发展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速度在加快,为了重振制造业,英美等国的产业结构开始转型并升级,其竞争优势在不断的增强。新兴国家也在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的吸引外资并进行改革,世界面临着新的发展局势。国际上的机械工业生产也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对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机械工业在近年来发展状况良好,发展的速度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械工业化在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采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和困难问题, 又要看到宏观政策环境带来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努力做到对形势动态把得准, 对问题不足理得透,对前景方向看得清。
参考文献:
[1]杨学桐.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及行业状况分析[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24):9-12.
[2]杨学桐.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及行业状况分析[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10-13.
[3]杨学桐.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及行业状况分析——在2012第25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暨2013年运营形势研讨会上的发言[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1):8-10,18.
今年来,特别二季度以来,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和国内外有效需求下滑双碰头及流动性短期紧缺等因素影响,企业订单大幅减少,销售趋缓,库存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工业产销等主要指标持续回落,工业经济系统性风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形势严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企业生存环境,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增长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动行基本态势
1.产销增长持续回落。1-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增幅环比一季度回落3.55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值增幅列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8.05,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情况来看,自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年1-6月份规模以 上工业增长逐月下滑,二季度来呈加速回落态势,统计2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5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127家企业为负增长,其中产值占比较大的瑞田钢业因停产和重组,产值无法申报,直接拉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左右。从用电量来看(详见全社会用电量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图),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为-2.4%,而且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为-1.46%,两者基本匹配,因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用电大户气流纺企业大量停产,两者差距有所减少,但基本反映我县实际。从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二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3%,6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9.79%,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用电量与产值增幅走势相符合。从轻重工业情况看,1-6月份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4.4%,重工业产值54.47亿元,同比增长-8.2%,轻工业增幅高于重工业,经济总体仍处于紧缩范围内。
1-6月份我县全社会用电量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五个工业乡镇1-6月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8.99%,其中灵溪、龙港、金乡、钱库、宜山分别实现产值23.71亿元、64.38亿元、10.86亿元、4.86亿元、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3.85%、5.13%、-3.46%、-29.01%,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6.35、20.25、4.27、6.96、68.11个百分点,五大镇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呈持续回落态势,其中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龙港镇工业未能起到支撑作用,其工业经济持续低迷回落为历年来所罕见。
总之,今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困难形势远远超过2008年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工业经济产销增幅低位徘徊持续的时间更长,特别是二季度来,市场有效需求进一步趋缓,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更大,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完成年初预定的工业经济增长目标已无可能。
2.企业效益大幅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负增长30.1%,增幅同比回落43.2个百分点,环比2011年11月份增幅回落30.3个百分点,环比今年一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同比增长20.5%,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9.8%,亏损率为37.23%,与此同时,管理费用增幅高出营业收入增幅13.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0.3个百分点。
3.工业性投资增长势头良好。1-6月份,全县共完成工业性投资23.22亿元,同比增长45.7%,增幅环比一季度回升97.31个百分点,总额全市排名第三,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占全县固投比例29.5%,仅6月份单月完成工业性投资7.35亿元,为今年来单月投资最高。1-6月份完成市下达投资任务的42.23%。从投资数据构成来看:技术改造投资79534 万元,其中纯设备购臵达54956万元;新建项目投入152704万元,其中华润电厂投入约25107万元。
4.节能降耗工作进展良好。1-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6%,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38%,而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幅为0.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为-2.4%,总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分行业来看(详见表1),用电量最大的纺织、印刷、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占制造业总用电量的83.69%)同比下降10.66%,比工业总用电量降幅低3.28个百分点,特别是占全部工业用电量50%多的纺织行业不景气,气流纺企业大面积停产或半停产,是能耗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效果明显。根据企业能源消费报表统计,1-6月份全县50家重点用能企业合计消费能源70976.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72%;实现工业总产值449705.3万元,同比下降5.0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58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的0.176吨标准煤下降10.16%。50家重点用能企业有41家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有所下降,产值能耗下降企业比例达到82.0%。9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平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均有所下降,其中纺织、印染和不干胶等行业综合能耗下降明显,平均降幅分别在10%以上;电化铝行业产值能耗升幅较大,达到了19.32%。
二、各主要支柱行业及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1-6月份,按国民经济代码来分,全县28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呈负增长,而主要支柱行业生产增速仍低位徘徊,印刷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纸制品业、仪器仪表业及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共实现产值6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63.60%,同比增长-6.3%。
(一)各支柱行业运行情况
1.印刷业。1-6月份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1.52个百分点。自2010年来,全县新引进四色以上胶印机50多台,卷筒印刷机20多台,产能不断扩大,但整个行业产出不升反降,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二季度以来,印刷业订单急剧下降,不少中小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整个行业景气度低。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行业产值大滑波,企业基本上微利。据县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对75家印刷企业调查表明,仅有25.3%的企业产值增幅同比持平,32%的企业产值同比下滑10-20%,21.3%的企业下滑30%,14.6%的企业下滑50%,6.7%的企业下滑60%以上;效益方面,有76.6%的企业基本处于微利状态,16.6%的企业勉强保本。二是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加重经营成本。调查中发现有25.3%的企业工资增加10%,21.3%的企业增加15%,28%的企业增加20%,17.3%的企业增加25%以上,以前学徒工资为1000元/月,现增加到2000元/月也很少人愿意做,招工越来越难,工人缺口越来 越大,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营运。三是资金链受考验。近年来印刷业回报率逐年回落,不少企业热衷于投资其它行业,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投资无法及时收回,同时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审查力度加大,企业担保的信用能力持续降低,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紧张,影响行业发展,如今年来我县出现资金紧张的企业相当部分为印刷企业。同时,受调查的企业家表示,今年企业遇到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严重,对本行业做强做优的信心不足。
2.塑料制品业。1-6月份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3.2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22.4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3.14个百分点。一季度整个行业表现良好,但产品库存较多。二季度以来,塑料制品业受我国突然增加进口国外粮食的数量,国产大米滞销,造成透明袋有效需求大幅下滑,同时塑料制品外销标准提高及上下游企业资金链问题等因素影响,淡季提前到来,整个行业的产品积压进一步加剧,企业纷纷调整生产班次,大多数企业停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少数企业没有停生产线,但也停机台,以尽量减少亏本,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据塑料行业协会初步调查,上半年整个行业销售量同比下降20-40%,价格同比下降10%以上,整个行业除强盟、金田、南塑等少数企业外,其它企业出现亏本或勉强保本经营。尽管我国纸张和黄麻资源缺乏,塑料包装作为主要包装材料仍是趋势,但国内外市场萎缩及进口产品低 价竞争,整个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受调查的企业家们表现出信心不足,表示今年淡季与往年相比,整个行业比较恐慌,担心按目前形势发展下去8、9月份可能出现旺季不旺,不愿像往年那样多生产存货,以备急需。
3.纺织业。1-6月份实现产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回落23.07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落0.66个百分点。床上用品企业逆市增长,主要企业金苹果产值增长59.1 %,雅禾纺织增长19.1%。针棉织品、服装类企业二季度来产销出现下滑,1-6月份产值负增长0.8%,环比一季度回落了17.43个百分点。尽管行业主要骨干企业生产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如温州双狮服饰产值同比增长13%,但整个行业受内外需双下滑影响,整个行业库存量大幅上升。从拓市场情况来看,有品牌的产品产销良好,而无自主品牌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下滑。同时,因越南等地劳动力价格与国内差距加大,国内棉花享有国家保护价收购,国际棉花价格回落明显,造成该行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下滑,影响出口。气流纺企业二季度以来棉纱产量、销量、利润延续一季度大幅下滑的态势。目前该行业出现产成品价格降幅超过原材料价格降幅,企业无利可图,大量产品库存积压,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调查,棉纱产成品的价格同比平均单位降价1000-2000元/吨,而原材料同比平均单位降价800-1200元/吨,造成企业利润空间大幅萎 缩。据钱库纺织协会统计,1-5月份望里气流纺实现产值16.18亿元,同比下降20%,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0%,500多家棉纱生产企业近50%企业保本生产都困难,30%企业亏本,20%企业仅微利生产。目前望里有30%企业停工,35%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宜山镇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如大华纺织目前已停1/3生产线,其余仅部分设备改生产高支数棉纱,以保工人工资,目前该行业仍看不到需求好转的迹象。
4.纸制品业。1-6月份实现产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同比回落4.8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升4.8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该行业仍延续一季度运行态势,外需不足,产品价格无法有效提价且原材料持续上涨,造成产值、效益增幅双下滑。1-5月份纸制品行业影响金乡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下滑1.7个百分点,单月增幅从4月份增长7.08%回落到5月份的-1.22%,1-6月份出口同比减少16.21%,而产品价格同比下降6.39%。
5.仪器仪表业。1-6月份实现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6.07%,增幅同比回落13.6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升2.5个百分点。增幅不大,总量较少,但上半年是仪器仪表业淡季,目前天信、XX仪表等龙头企业订单比较稳定,下半年XX仪表厂订单增加20%,原材料上涨仅5%,企业效益同比增长5%以上,天信集团目前生产情况比较平稳,原材料价格平稳,效益平稳增长,下半年订单亦有增加,总之,该行业下半年预计将会实现平稳增长态势。
6.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1-6月份实现产值4.23亿元,同比增长-57.06%,该行业主要企业瑞田钢业受资金链的影响,停产一个月,恢复生产后需等重组完成后才能申报产值,造成企业产值与效益大幅下滑,影响行业增长态势。
(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1.超亿元企业运行情况。55家产值超亿的企业1-6月份共实现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39%,其中产值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有37家,负增长的有18家。在实现正增长的企业中增幅超过20%的有16家,负增长中的企业增幅低于-20%的有4家,其中瑞田钢业因重组,由于财务等问题无法申报产值,直接拉低超亿元企业产值增幅2个以上百分点,拖累了整个超亿元企业产值的增长。
2.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全县1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月份共实现产值14.2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远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超亿元企业产值增幅,其中实现增长的有10家企业,为严峻经济形势中的一股暖流,同时也说明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当前经济运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前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累积,工业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企业面临较严峻的宏观形势。主要表现有: 1.市场需求不足。今年来,国内需求萎缩,外贸增幅同比基本持平,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幅同比负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同比负增长0.91%,增幅同比下降15.84个百分点。
从企业订单来看,订单数量大幅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处于无可供生产订单状态。据我局6月中旬对全县147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表明,目前企业手持订单可供生产量在两个月以上的仅占7.58%,两个月以内的占55.17%,订单很少或没有的占37.24%,订单很少或没有的占比环比一季度回升了17.24个百分点。
从企业手持订单金额与去年同比情况来看,有43.91%的企业没有增加,增加10%的仅占19.515,增加20%的仅占1.35%,订单金额增加的占比总数不足两成,而减少10%、20%及30%以上的分别占17.56%、4.72%、12.83%,减少的占比总数达34.59%,环比一季度占比增加近15个百分点。
从企业订单结构来看,有19.04%的企业订单为短、小、散为主,有49.65%的企业订单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而高达87.07%的企业表示现有订单以老客户为主,新增市场主体不足、利润下滑的趋势较为明显。
2.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我县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从2010年11月份的61.2%一路下滑,2011年11月份为0.3%,今年1-5月份为负增长30.1%,下滑速度之快惊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用率两项指标经初步测算,从2010年11月份的5.12%和4.52%也一直下滑,2011年11月份分别为4.63%和3.63%,今年1-5月份分别为1.58%和2.45%,与2010年相比两者分别同比负增长69.14%、45.79%。企业盈利能利下降,将直接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转型升级。
3.政策的差异性,加重企业的负担。如企业税负,以塑料制品企业为例,个人所得税方面,按销售额来划分征收比例(5000万元以下为2‰,5000万元-1亿元为1.5‰,1亿元以上按1‰),而职工工资达3500元/月以上的仅少数。企业所得税先预缴,后汇算清缴时又按企业销售额的2%计算利润率,再按企业利润的25%缴企业所税率,而目前相当部分企业实际利润率不足2%。国税去年税率只有3%-3.2%,今年国税结算去年税款要求企业补到3.5%等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据我局6月中旬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县企业税负率与市外同行业企业相比仅38.35%企业持平,61.65%企业表示高出市外同行(其中17.51%的企业高出0.5-1%,28.76%的企业高出1-2%,2%以上的占14.38%)。
(二)部分工业企业短期流动性紧缺矛盾仍较突出。截至今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8.5亿元,比年初增加57.4亿元,同比多增31.8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贷款呈现较好增长态势,该规模增加系通过实体企业承贷主体转向房开项目或矿业项目、通过个人存单质压贷款形式等增加贷款投放规模现象突出。实体企业总体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工业企业短期流动性紧缺矛盾突出。
从企业需求来看,据我局对147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5.07%的企业表示融资需求(其中有35.12%的企业资金缺口为10%,17%的企业缺口为10-20%,12.95%的企业缺口为30%以上),其中融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12.33%,500-1000万元的占41.1%,500万元以下的占11.64%。
从资金供给情况看,由于瑞田钢业等几家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银行对担保企业频繁收贷压贷,部分企业已处于危机边缘,政银企联动机制还不能放松。同时我县金融机构强化金融监管和内部管理,贷款时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债务率等审查工作,有抵押的、对外投资风险可控的企业较容易获得新的贷款,无抵押贷款、对信用担保贷款企业或目前对外投资占比较大企业基本上难以获得新的贷款,我县百强企业基本已过度融资,小企业抵押物不足,总体获得贷款难度大。同时,民间借贷规模与去年相比呈缩水状态,借贷利率也下降。据我县30户民间借贷监测显示,2012年6月末,借贷总金额为505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14.952%,分别比年初下降338万元和9.84个百分点。同比也下降320万元和5.532 个百分点。部分游离于金融机构外的资金重新回归,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势头得到有效缓解。
从企业信用来看,温州跑路事件影响仍未消除。尽管事件发生至今趋于平静,但事件对我县工业企业信誉影响仍深远,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中仍要“货到付款,款到发货”,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增多,新的担保企业难以落实,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状况。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为43.77亿元,同比增长20.9%,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1.6个百分点。据市银监局统计,近期浙江省内银行和工商企业1天查询温州企业信息达30余万次,创历史记录。
(三)工业投资增长压力加大。二季度工业性投资虽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工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将影响到我县下半年工业性投资增长,影响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宏观环境、我县项目进场难、政策处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巴曹信访案件的影响,项目推进缓慢。到目前为止集中在泮河的23个今年计划开工项目大部分仍无法进场施工,直接影响新建项目开工率,1-6月份开工率为32.56%,竣工率为5.5%。二是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幅呈递减态势。去年技术改造占全部工业性投资额的50%以上,今年1-6月份新增技改项目共20个,计划总投资仅为5.49亿元,1-6月份(包括去年22个结转项目)共完成实际投资额7.95亿元,同比增长-15.87%,占全部工业性投资额的 34.24%,占比同比回落18.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据我局6月中旬对工业企业调查表明,仅24.48%的企业表示今年在本地已投资,计划下半年投资的占14.28%,而不投资的占61.22%,不投资比重与2009年持平,说明当前企业投资冲动将大幅降低。同时工业性投资资金来源后继乏力,从县人行对固定资产贷款情况统计来看,1-6月末,全县固定资产贷款余额12.9亿元,比年初增加4428万元,同比少增了15603万元,在去年扭转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下降趋势后,再次呈现下滑趋势。
四、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初判。
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快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存在,目前看不到下半年企稳迹象,全年工业经济呈低开平走的态势,但增长率将明显低于上年。主要判断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因素
一是宏观政策将调整。上半年GDP增速三年来首次破8%,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态势已经超出预期,从各方面情况来看,“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国家货币政策也相应进行调整,已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放松,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汽车、家电的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已经出台,“扩 大内需”和投资有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同时,省里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我县已出台优化环境促进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工业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
二是价格倒挂缩小,企业成本压力减轻。目前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抗跌,但棉花、橡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从全市情况来看,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与产品出产价之间剪刀差在缩小,由去年底的4.9个百分点缩小为2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压力减轻,企业利润降幅也随之收窄,产销率好。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1个百分点,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0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全省平均水平0.59个、1.09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重点企业恢复生产,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逐步消除。上半年,工业经济负增长主要受制于瑞田钢业重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6月份实现产值4.2亿元,库存积压2万吨,与去年同期产值9.8亿元相比,减少了5.7亿元,直接拉低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月份如恢复产值申报,这将直接提振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增速,同时将大大提高部分因资链困难企业主战胜困难信心。
(二)不利因素
一是产能过剩仍将进一步影响我县工业企业生产。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升2.2%,PPI同比下降2.1%,PPI已连续 4个月出现负增长,表明内需提震乏力、萎缩,并导致价格下跌已相当严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我县印刷业、纺织业等主要支柱行业均已出现产能过剩,发展优势进一步被削弱,预计下半年企业订单仍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印刷业等季节性强的行业,随着淡季的到来或出现旺季不旺,减产停产的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二是企业资金链紧张仍可能加剧。当前我县各行业工业企业库存普遍持续增加,如塑编企业在一季度库存达20665吨,二季度仍持续增加,8、9月份一旦出现旺季不旺,原材料价格下滑,企业债务率将会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贷款满足率不高,据我局对146家企业调查表明,目前企业贷款满足率仅为80%,有13.61%的企业反映银行仍存在抽资、压贷、延贷等现象和变相吸收保证金存款为企业签发承兑汇票等行为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正常的经营行为,需要重点关注与提前准备。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与对策措施
1.大力开展项目攻坚提速行动。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泮河村信访案件力度,加大项目建设中政策处理,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特别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实现今年计划开工的43个和计划竣工的55个项 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全年工业性投资任务完成。
2.切实优化企业服务。进一步深化“进万企解难题”专项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现状、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资金风险排查,充分发挥政银企会商联动机制,加大对各银行对企业随意抽贷、压贷行为的监管,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危机漫延,确保企业经营平稳。此外,全面实施《关于优化环境促进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大实施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力度,确保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3.进一步改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制度,全面推行项目建设代办制,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推进结构性减税,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同时,加大力度宣传, 大力营造振兴实体经济、合力扶工氛围,增强企业家渡过难关的信心。
(2014-01-23)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阅读次数:30次
2013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继续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困难考验、应对国际船舶新规挑战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启动之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船舶行业直面危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新接船舶海工订单、加强科技研发、推进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产能资源配置、尝试创新金融业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总体上保持了船舶工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涨落互现
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2.5%。
全国完工出口船35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承接出口船订单6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3%;截至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154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0.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78.8%、92.7%和88.1%。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延续下降态势
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4071亿元,同比下降6.2%;船舶配套企业932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企业225亿元,同比增长11.4%。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71亿元,同比下降18.3%;船舶配套企业47.2亿,同比增长7.8%;船舶修理企业4.2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船舶出口继续下降
2013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6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8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2%。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163.6亿美元,占比为61.2%。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行动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发〔2013〕29号),针对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矛盾,抓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提出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指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印发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明确老旧船舶拆解更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对象;工信部还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明确了各项要求。全行业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各地区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落实,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严控新增产能是国家从船舶工业实际出发,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决策,是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二)抓住市场回升机遇,船舶海工接单成绩显著
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我国船舶和海工骨干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强营销,全年新接船舶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占世界新船订单1.4577亿载重吨的47.9%,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骨干船企优势明显,前30家船舶企业接单6279万载重吨,占全部接单的89.9%。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已超过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二。新接各类海洋工程平台订单共61座和1艘钻井船,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49座,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3年,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强化市场需求引导,加强绿色环保主流船舶开发,加快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船(VLGC)、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自主设计或联合设计多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风电作业平台、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高性能物探船、5万吨半潜驳、油田增产船、海洋居住船、风电基础运输船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海洋工程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双高”船型、海工产品接单金额比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持续发展”,2013年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集团。
(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设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2013年,一批国家重点高技术船舶(海工)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制项目突破了船型总体设计、水动力性能综合优化、结构分析和设计、动力系统优化设计、集装箱堆放和系固、货舱通风、建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超大型油船(VLCC)研制突破了少压载水船舶线型设计、阶梯型压载舱布置、新型底部斜升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科研项目在设计关键技术(总体方案、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三维仿真、柔性构件等)、数字分析技术(稳性技术、动力定位、强度计算、疲劳寿命、耐撞性分析、构件涡振等)、模型试验技术(锚泊定位、动力定位、风洞模型等)、平台总装制造技术(精度控制、系统安装、专业模块制造、整体提升合拢、无余量建造、动力推进水下安装等)、专用焊接技术(焊接规范标准、高强度钢焊接工艺、残余应力控制、高压管线焊接等)等方面均取得进步和突破。这有力地支持了先进产品开发,缩短了建造周期,提高了建造质量,取得了明显效益。
(五)海洋保障能力提升,海洋开发装备能力增强
为满足日趋复杂的周边海域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求,适应海上维权执法及调配使用需要,保障我国渔民的海上作业安全,我国船舶企业成功交付了“海监01”号、“海巡5001”号等新型执法船,并承接了多艘5000吨级、3000吨级大型海监船及3000吨级渔政船订单;完工多型挖泥船、海洋救助船、打捞船等,使得我国海事部门的航海保障能力及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
海洋科学考察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2013年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首载科学家完成3个航段21次下潜,取得丰硕科考成果;深海移动工作站“龙宫”完成总装和首次水池试验,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深海探测和科研能力;“远望5”号远洋航天测量船海上测控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自动交会,“远望6”号成功完成嫦娥三号登月测控任务,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六)重视配套设备研发,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国内首台最大功率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10S90ME-C9.2型机、首台“绿色”极长冲程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7G80ME-C9.2型机、首台自主品牌6CS21/32高中速柴油机、万吨级海监船动力系统、低压690伏(2×1000千瓦)和中压3300伏(2×3000千瓦)国产化电力推进系统、首台2兆瓦高温超导电机、技术先进的碟式分离机、燃(滑)油供应系统、水封式焚烧处理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HDP3动力定位系统、大型平台吊机、压载水处理系统、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船舶操舵仪等一批新产品研制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完成样机试制,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七)推进企业重组调整,资源整合迈出新的步伐
贯彻《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企业集团、主要造船地区积极开展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中船集团全面启动内部资源优化工作,14个造修船企业初步整合为8个;整合动力板块,成立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调整九江地区“四厂一所”资源,改制组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整合相关单位,夯实信息与控制板块、成套物流产业发展平台等,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江苏省造船业围绕“高端发展、品牌发展、多元发展”,根据地区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海工装备、远洋造船、配套示范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严格执行行业规范,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落后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资源闲置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船企结成战略联盟等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八)金融支持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募资取得成功
201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各有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市场研究、加强企业调查,对符合评估要求的国有集团和民营骨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金融机构与船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2000多亿元,与境外船东签订买方信贷近50亿美元,通过融资租赁形式支持船舶出口,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船舶建造、承接合同和转型升级。
2013年,两大船舶集团创新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募资、发行债券取得成功。中船集团在香港完成8亿美元债券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发行3年期美元债券的军工企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整合军工资源上市,募资8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军工船企的发展。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交船难,船东推迟接船情况较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运力严重过剩,航运企业亏损严重,加之造船新规频繁出台等因素,船东对前几年订造船舶的接船积极性不高,采取提高船舶建造要求、提出修改船舶合同等手段推迟接船,造成船舶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管理成本提高、应收账款增加、资金状况恶化、经济效益受损。据分析,全行业有1000多万载重吨船舶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交船日期,全年造船完工量下降幅度较大。
(二)盈利难,造船业务基本无利可图
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船价长期处于低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船东推迟接船使管理成本增加,首期预付款比例下降、船东拖欠款情况严重使企业贷款的财务费用增加,船厂开工不足、能力闲置、生产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船舶企业经济效益日趋恶化,亏损企业数量增加46家。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应收账款1062亿元,同比增长4%;财务费用49.9亿元,同比上升12.8%。尽管全行业仍实现利润252亿元,但主要来自非船产品、物流配套、资本运作等业务,船舶产品生产业务已基本无利可图。
(三)转型难,造船企业面临多种考验
国家提出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贯彻中,企业转型面临多种困难。一是船厂船坞、船台、码头、大型吊机、专用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他产品;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应对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调整业务结构,市场开拓难度大,支柱产品难以培育和发展;四是兼并重组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给船舶企业带来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四)融资难,依然是企业的突出问题
尽管金融机构对部分国有和骨干民营船企给予了融资支持,但对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一直是近几年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由此,一些企业手持船舶不能按计划开工,影响交船进度;一些企业因落实不了贷款资金,丢失了订单,开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企业更是因资金紧张拖欠职工工资,带来不稳定因素。
(五)修船难,单船修理工程价低量小
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修船企业也形成直接冲击。2013年,船舶行业重点监测修船企业完成船舶修理3608艘,同比增长2.9%,但船舶修理产值仅有129亿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尾轴、舵系、机械工程等修理项目明显减少,大部分为换板、打砂、特涂等附加值不高的工程,单船修理工程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修船行业缺乏自律,竞争激烈,修船价格报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六)配套难,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国际海事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对我国技术封锁,为占领船用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船舶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预测和建议
(一)预测
2014年,据专家分析,美国经济延续温和增长势头,欧洲经济逐渐走出衰退,日本经济实现反弹复苏,中国经济仍保持在中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经济增长力度加大。但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航运企业没有摆脱亏损困境,造船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新船价格低位徘徊,国际造船新规催生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专家们普遍预测,全球新造船市场难以全面复苏。乐观分析,新船成交可能维持2013年水平(约1.4亿载重吨),或会略有回落。从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以及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型主流船舶市场相对看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特别是浮式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相对乐观。
受航运市场低迷、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预计2014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全年完工船舶约为40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也会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1.2亿载重吨左右。
(二)措施与建议
1.继续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步伐
2014年,是船舶工业贯彻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关键之年。为实现《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全行业应在2013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二是加快海洋保障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造好行政执法船、应急保障船、科学考察船、远洋渔船和工程船舶,满足海上维权执法、应急救援、勘察监测、工程施工、资源开发的需要;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四是加大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的开发力度,努力提高本土化水平。
2.抓紧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工信部组织行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形成的成果,是船舶工业加强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建议,行业内船舶企业能按照自愿原则,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都要组织做好申报企业材料的初审和评估工作,使船舶行业当前这项重要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通过《规范条件》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深入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
船舶工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起步较早。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出口、技术引进取得了辉煌成绩;近几年,一些企业抓住机遇,收购、兼并海外设计研究公司和品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船舶行业的若干文件,进一步从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国际一流集团,获取先进技术、品牌,优化产业布局等角度,为船舶工业指明了“走出去”的方向。中国船协认为,尽管我国船舶工业以获得低成本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建设修造船厂的时机、条件尚不成熟,但以获得技术、品牌、人才资源,提高营销水平,贴近海外本土市场为方向,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营销维修网络和生产制造基地,是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贯彻的重要工作。
4.关注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
中小企业在船舶行业统计的166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541家,占比达92.6%,其中船舶制造中小企业717家、船舶配套中小企业549家,是船舶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企业正确做好产品定位,发挥优势特长,加强科技研发,在所属领域逐步发展,做出特色,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一些企业由于产业环境、自身条件等影响,生产难以为继,面临停产倒闭的危险。为此,中国船协建议,各级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给予积极关注、分类指导。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从产品研发、金融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引导其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对已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要引导企业果断调整,帮助解决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中的风险防范
今年以来,兴国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强化对企业、项目、产业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呈现出“稳步提升、逐步转型、预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从主要指标来看,工业经济总体平稳。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40亿元,同比增长12.75%,全市排名分别为第8位和第10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4.79亿元,同比增长17.52%;完成利税11.49亿元,同比增长35.55%。工业用电量24042.0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45%,全市排名第2位。
2、从工业结构看,主导产业支撑明显。机电制造、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1-8月实现总产值58.49亿元,同比增长21.66%,占规上工业的59.6%;实现利税6.92亿元,同比增长30.81%,占规上企业的60.23%。其中,以广蓝传动(原国兴拨叉)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30.23%;以三美化工为龙头的氟化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16.56%;以兴国南方水泥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及矿产品加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10.58%;以百丈泉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46.49%,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3、从驱动发展看,市场开拓能力增强。
(1)产销率缓慢回升。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大部分企业订单充足,并加足马力生产,加班加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4.88亿元,同比增长17.11%。企业产销率达到99.63%,销售形势好转。
(2)融资困难得到缓解。大力推动“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试点工作,2014年通过举办银企对接现场签约活动,签约信贷资金总额16.4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16家。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渠道。江西省广蓝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9日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成为我市第一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
(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优化,更好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广蓝传动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填补了县城工业企业在这方面的空白;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保鲜鱼丝和赣南酱板鸭、广蓝传动的1、2档拔叉合件(8U3R-7N346-AB)产品获江西省新产品认定。
4、新增规模企业拉动效应明显。2013年年报新增10家规上企业,2014年1-8月实现总产值47212.45万元,同比增长53.84%,主营业务收入46432.2万元,同比增长62.9%,利润总额2711.2万元,同比增长118.42%,利税总额5083.1万元,同比增长125.73%;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4.96%、4.9%、4.83%、4.43%,所以新增规上工业对全县经济拉动效应开始显现。
5、工业生产中分类情况
(1)重工业的发展快于轻工业。全部规上工业中轻、重工业情况:1-8月,我县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49亿
元,同比增长15.94%;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75亿元,同比增长19.11%。
(2)非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全部规上工业中国有控股、非公有制企业情况:1-8月,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37.99%;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总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15.24%;占规上工业的87.47%。
(3)大中型企业带动明显。1-8月全部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实现总产值39.12亿元,同比增长19.15%,点全部规上的41.08%。
二、存在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看来,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动态在预料之中,平稳提升态势得到进一步反映。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基础并不稳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体现在工业效益上,企业规模小,盈利空间受限。(1)全县工业企业54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只有60家,其余大部分都是个体营企业或小规模纳税人企业。1-8月主营业务收入过亿的规上企业只有34家,上缴税收超百万元的规上企业只有11家,还没有一家企业纳税超过亿元的规上企业,纳税最多的南方水泥只有1718.21万元。全县规上企业累计上缴税收5334.54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68%。
(2)企业生产成本刚性增加,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投入与产出出现倒挂现象,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机械、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较大。一些订单式企业又紧缺技术工、熟练工种,为了规避原材料、运费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不敢接大单,接长单,因此陷入
进退两难的境地。
2、体现在工业结构上,产业集群配套不足。(1)县内着力扶持的产业集群明显缺乏配套,如氟化工产业三美化工支撑力略显单薄,我县乃至全市与氟化工相配套的酸、碱、氯等项目均未得到开发,与氟化工产业集群建设相配套的资源未发挥其应有的优势,造成项目开发与产业规划脱节,不利于错位发展。
(2)产业特色不鲜明,经济总量小,发展层次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原材料供应或粗加工水平上,缺乏精深加工和知名品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市场,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
3、体现在工业后劲上,项目建设进展不快。一是落地项目少。近几年真正能落地且投资大的工业项目少,大部分都只是纸上作业。二是项目建设慢。由于受资金、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大部分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都很缓慢,且部分项目还是半截子工程,不能很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导致工业发展后劲缺乏。三是成长型企业发展不足。我县小微企业数量多但质量普遍不高,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发展战略定位模糊,没有长远的具体规划,有的企业建成投产好几年仍没一点起色,仍是小打小闹,离入规的条件还相差较远。
4、工业要素不优。一是人才匮乏。由于经济欠发达,工资待遇低,人才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狭隘,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园区企业用工缺口将近5000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更为严重。如:威保公司,现只有1400人左右的员工,实际可容纳的员工4500人以上。二是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园区尚没有一处专业的物流仓储
设施和一家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除三美化工公司有自己的物流配套外,绝大多数企业产品外运仍依靠个体物流企业;电力缺口已达36300千伏安,随着机电产业园、军工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的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5、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有待提高。
(1)企业统计人员有些不是专职的,事情多,工作忙,认为统计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应付式的填报报表。
(2)企业的统计人员不是统计或财务专业的,企业经常更换统计人员,造成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和会计科目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不一。
(3)企业老板对统计工作的理解有偏差。大部分的企业老板都认为统计可有可无,只是做数据游戏,表面上安排了人员,但这些人员根本无法胜任统计上的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形成报表并报送、指标间的配备与协调,对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的意识也较差。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认清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工作信心。下一步工作要集中精力,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战胜困难挑战,强化统计业务培训、提高数据质量、加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去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而加快产业升级、优化要素保障。
1、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调度,着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统计部门和县工信部门、开发区每月对企业的困难问题梳理并汇总,通过定期召开工业企业运行调度会、项目建设现场会等形式,协调企业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掌握和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工业经济统计的影响。
2、加强与企业、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做好兴国县小而大有限公司、兴国县嘉和食品有限公司等成长型企业的跟
踪服务,积极为企业入规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报表及数据的审核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杜绝在源头。
4、加强业务指导。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并定期进行统计和财务专业的培训,让企业统计人员了解和掌握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报表报送程序、指标间的配备与协调。让整个报表的数据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
兴国县统计局
凌斌
2010年, 轻工业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波强劲反弹的行情。1~11月, 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 (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 同比增长29.5%, 累计产销率97.4%, 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产销衔接较好;实现出口交货值1.9万亿元, 同比增长25%;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向好, 经济效益提升。四季度以来,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宏观政策调整, 在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的同时, 效益指标开始回落。整体判断, 轻工业经济运行已经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逐步回归正常状态。
二、轻工业运行的主要特征
1、全年呈现强势恢复性增长, 效益指标全面向好
2010年, 轻工业运行呈现强势恢复性增长特征。其中, 各分行业工业总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大幅增长。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统计, 1~11月轻工18大类产品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均超20%。由于国际市场上消费回暖和回补库存的需要, 市场需求增加, 出口交易额创出新高。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亏损企业和亏损额双双减少, 就业人数增加8.9%, 达到2303万人, 累计实现利润6748.7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37%, 全行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5.4%, 比2009年全年提高了约0.8个百分点。
2、扩大内需贡献突出, 全行业出口比重继续回落
根据2010年1~11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 内需拉动对轻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86.5%, 内需拉动是轻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出口占销售产值比重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回落,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出口占销售比重分别为19.5%、16.3%和15.6%, 表现出消费市场内强外弱的基本特征。轻工出口占销售产值比重持续回落, 也是主动调整进出口结构的结果, 包括限制“两高一低”产品出口, 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3、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 贸易顺差仍在继续扩大
在国家增加进口平衡贸易政策的作用下, 全国轻工行业主要产品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海关数据显示, 2010年1~11月, 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7个百分点, 进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71亿美元, 进口额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略有增加。贸易顺差继续加大, 增幅为27.7%。
4、中西部发展战略取得实效发展, 增速明显提高
从全国各省 (区) 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看,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1~11月, 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为37.9%, 比东部地区快11个百分点, 尤其是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省, 工业总产值增幅均超过40%, 形成了轻工业经济增长带。经过“十一五”的发展, 轻工业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2006年的76.6︰23.4发展为2010年的70.2︰29.8,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
轻工业产业安全形势整体表现出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多、贸易保护手段多样、多种贸易措施并用以及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更加严厉、知识产权纠纷明显增多的特点。虽然产业安全形势复杂多变, 但总体表现平稳, 应对心态趋于成熟, 措施有力。根据美国、欧盟发布的贸易摩擦公告统计, 涉及轻工产品的贸易摩擦数量仍占有相当比重, 且表现出产品领域不断扩大的特点。根据对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汇总, 2010年1~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对华贸易救济案件通报318次, 其中涉及轻工产品101次, 占总数的31.8%, 包括家具、造纸、五金、家电、饮料、罐头、制笔、日杂、搪瓷、食品等11个行业的产品。在发生的贸易救济案件中, “双反”调查被广泛使用。
综合上述分析, 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轻工业运行的基本面继续向好, 活跃的国内需求为轻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 也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 我国轻工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稳固, 仍保持着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和产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 产业区域布局调整效果显著;国际市场有所改善, 带动出口规模扩大, 其中回补库存是重要因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手段多样, 显现出常态化特征。
三、2011年轻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2011年, 是轻工业发展重要的时间窗口, 既是轻工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从防止经济下滑, 转向防通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成为主攻方向。
从宏观面分析, 2011年轻工业的市场环境将继续改善。国家“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轻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内需增长仍是影响轻工业运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运行的基本走势;国际市场继续回暖, 需求增加, 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国内外市场环境为轻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应该看到, 轻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 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特别是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从国内环境看, 通胀压力明显增大, 轻工业处在产业链末端, 各种大宗原材料价格调整最终都要传导给企业, 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适度从紧后, 国家已经两次上调了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预计2011年上半年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利率调整必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国际环境看, 虽然世界经济逐渐复苏, 但并没有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欧盟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还在蔓延, 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经济复苏乏力, 制约了消费的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仍然十分敏感, 国内贸易顺差扩大,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有增无减。上述诸多因素都对轻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轻工业运行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大。
四、对轻工业运行走势的判断及策略
1、国内外市场环境趋好, 工业总产值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 轻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得到改善, 预计全行业年度工业总产值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受产业政策惠及, 预计照明、家用电器、电池等与新能源概念相关产业的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速可达到30%。受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 预计全行业效益指标将出现回落, 全国轻工行业平均产值利润率将降至5%以下。出口方面, 随着外商回补库存需求的释放, 出口将恢复常态, 增幅趋于平缓, 一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出口依赖型行业, 出口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进口方面, 在国内需求拉动下, 进口增幅将继续加大, 增速将超过出口增速。
2、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成为影响运行的关键因素
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影响2011年轻工业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做好应对工作需要有合理的预期, 综合各方面信息, 有两点需要重视:一是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 需要重点防范。二是要注意确定全年的应对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两防”底线, 以便对经营活动做出安排。全年通胀率要按4%~6%, 人民币升值3%~5%考虑, 出口企业特别要注意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
由于此番全国性物价指数拉升的主因是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 而轻工业约50%的原材料来自农副产品, 产业关联度高, 价格传导力强, 因此, 消化生产成本压力较大。这一背景下, 解决通胀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一是产品价格的顺势调整, 二是同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 增加产品收益。
产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根本方法是产品升级, 同时要通过整顿外贸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目前, 许多轻工产品的竞争对手是国内其它企业, 无序和过度的价格竞争使企业丧失了定价的主动权, 让外商坐收渔利。此外, 还应客观看待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的程度, 2010年在人民币实际升值接近4%的情况下, 轻工产品出口仍创出新高, 并没有出现年初很多人对出口的忧虑, 说明我国轻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和抵御人民币升值能力。
3、货币政策从紧, 存贷款利率仍有上调空间
2010年10月份以来, 国家连续两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标志着货币政策取向从宽松向适度从紧转变。2011年上半年, 通胀压力加大, 存贷款利率将进入上行通道, 调整预期加大。贷款总量紧缩将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利率上调将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对此, 企业应该从两方面做好应对准备:一是从生产经营需要和货币供应环境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贷款规模, 二是对利率变化要有合理的预期, 从历次周期性调整幅度分析, 至少还会有1%以上的调整空间。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对全行业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资金供应链上, 要防止贷款难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4、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主题, 行业进入战略性调整期
一、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加快
2016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出现小幅回升,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比1—2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32971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1—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3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53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3%。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67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4.8%,降幅比1—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不容乐观。
(二)高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增长态势较好
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2月份增加了1.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2%,比1—2月份增加了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比1—2月份增加了3.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居前,分别为16.7%、12.7%、12.5%、11.4%、11.2%、11%、9.8%、9.4%、9.1%和9.1%。而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工业仍处于负增长,分别为-20.2%、-19.6%和-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1%、3.3%、3.3%、3.4%、3.7%、4.1%和4.1%。
(三)西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东部地区工业降幅收窄
分地区看,3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同比分别增长7.3%、7.8%、8.0%,与1—2份相比,分别增加1.7、1.2和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较1—2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两个月回升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21.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2.4亿元,同比增长11.1%。上游行业利润下滑较快:1—3月份,采矿业亏损54.1亿元,同比下降108.5%,降幅较1—2月份扩大35.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分别下降92.6%和202.0%。下游行业利润增长显著:1—3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5.9%、20.8%、18.0%。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一)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滑,PMI重回至荣枯线以上
(1)工业生产持续下滑。2016年2月份和3月份美国工业总体生产指数同比增速继续维持负值状态,环比增速也有所下降。2016年3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4.83%,较2月份下降0.46个百分点。(2)PMI重回至荣枯线之上。2016年3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经过了连续四年在荣枯线以下的状况之后首次上升至50以上,为51.80,较2月份提高了2.3个百分点。(3)失业率有所反弹。2016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5.0%,在前两个月失业率创2008年5月份以来新低之后有所回弹。(4)PPI降低幅度进一步减缓。2016年2月份美国PPI与上月持平,3月份同比下降0.1%,说明这两个月下降幅度进一步减缓。(5)贸易逆差较上月有所提高。2016年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470.60亿美元,逆差同比提高22%,较2016年1月份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为1780.7亿美元,较上月下降17.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251.3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9.6亿美元。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有所放缓,PMI有所回升
(1)工业生产有所放缓。2016年2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1%,较上月同比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2016年第一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3%,比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2)PMI有所提高。2016年2月份,歐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60,虽然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但比上月上升了0.4。(3)失业率继续下降。2016年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为10.3%,比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12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2016年2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2%,比2016年1月份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继续缩小。2016年2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为201.88亿欧元,较1月份减少25.28亿欧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680.22亿欧元,较上月提高11.05亿欧元。进口总额为1478.34亿欧元,较上月提高36.33亿欧元。
(三)日本工业生产继续放缓,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
(1)工业产出同比增速继续回落。2016年2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继续呈现负值状态,为-3.9%,较2016年1月份同比下降速度拉大3.7个百分点。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为94.5,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5.4%。(2)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1,比2016年2月份下降1。(3)失业率有所回升。2016年2月份,日本失业率为3.3%,比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4)PPI持续下降。2016年2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77%,连续第11个月同比下降,且2月份降幅有所加大。(5)贸易顺差加大。2016年3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为75.50百亿日元,较2016年2月份增长51.28百亿日元,进出口额分别比上月增加24.01百亿日元、75.29百亿日元,顺差扩大主要由出口额增加导致。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失业率又创新高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2016年2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0.5%,自2014年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24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有所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6,比上月提高1.5。(3)失业率继续上升。2016年2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为8.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成为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4)PPI继续大幅上涨。2016年2月份和3月份,巴西PPI同比分别增长13.56%和13.03%。(5)贸易顺差提高。2016年3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44.35亿美元,比上月提高13.92亿美元,其中进口比上月增加12.54亿美元,出口增加26.47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出口增加幅度大于进口增加幅度。
(五)南非工业生产持续下降,PMI回升至于荣枯线以上
(1)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持续为负。2016年2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19%,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增长态势。(2)PMI上升至荣枯线以上。2016年3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5,比上月增长2.6,继连续7个月低于50之后首次回升至荣枯线以上。(3)PPI增速持续上升。2016年2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继续上升0.5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仍然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4)201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有所下降。南非201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为24.5%,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2016年2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1.68亿兰特,比上月缩小177.03亿兰特,其中出口比上月增加192.87亿兰特,进口比上月增加23.90亿兰特,贸易逆差的大幅度缩小主要由于出口额的大幅度增加。
(六)印度工业生产由负转正,PMI继续回升
(1)工业生产同比增速转为正值。2016年2月份印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为1.99%,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同比增长态势。(2)PMI继续回升。3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比上月又提高了1.3。(3)PPI持续下降。2016年3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0.85%,连续17个月同比负增长。(4)对外贸易逆差减少。2016年3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50.71亿美元,较上月减少14.7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7.19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9.8亿美元,进口额为277.90亿美元,比上月增加5.1亿美元,逆差减少主要由于出口额的大幅增加。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靡,PMI仍位于荣枯线以下,失业率创新高
(1)工业生产持续萎靡。2016年2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63%,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仍在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3,较上月下降1,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3)PPI增速继续减缓。2016年3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月又收窄了2.7个百分点。(4)失业率有所回升。2016年2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6.0%,在连续3个月维持5.8%之后有所回升,并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5)对外贸易顺差提高幅度有限。2016年2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73.53亿美元,较上月提高0.56亿美元,同比下降46.03%,其中出口额较上月提高31.09亿美元,进口额较上月提高30.53亿美元。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6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显著提高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6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提高显著。多项指标回到正常区间,部分指标落入偏暖区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5.8%,较上月提高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偏冷区间回调至正常区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缩小,市场回暖迹象显著。而且,一般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速落入偏暖区间,尽管一般贸易进口额依旧在偏冷区间徘徊,不过降幅缩小。货币政策积极稳健, M1—M0落入偏暖区间,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二)2016年4月份工业经济将继续回暖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4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将延续回暖趋势,增长动力依旧依赖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2016年3月份,外围市场得到有效改善,美国制造业PMI触底反弹,重回荣枯线上,欧元区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之上,并出现趋暖趋势。工业品产量同比增长相对稳定,部分工业品产量出现增长势头。受益于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M1大幅提高,而货币供应量M2增速趋缓。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各项房地产指标增速较高,与此同时外贸环境也大大改善,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均出现改善迹象,出口贸易额出现罕见的增长势头。
【2024.3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推荐阅读:
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9-17
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9-11
全县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10-01
阜南县2011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10-23
在开发区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12-09
优先发展工业经济10-14
街道工业经济总结工作07-12
乡镇工业经济工作意见10-16